各方反应 |
|
|
朱慕菊:高中新课改是历史使命 在北京人大附中第九届科研年会上,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用“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来评价新课改,并向参会学校的老师作了新课改的政策解读。 学校课程要随社会的进步而改革 “社会每天都在发展,教育每天都在发生,人才的培养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的改革是没有尽头的。” 朱慕菊说,当今的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另外经济的全球化,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也是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以往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也未能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到相当的高度,这与教育要不断发展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必须改革。”朱慕菊提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新课改势在必行。 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式应新课改而变 “课程改革了,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式也应该相应改变。”对此,朱慕菊从6个方面解析如下: 在课程功能改革方面,朱慕菊说,这项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尤为重要的是强调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朱慕菊说,这项改革强调的是课程的综合性,课程设置既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也注重了学科内在的逻辑。同时,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学校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朱慕菊说,新课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关于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朱慕菊说: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各位老师发挥自己的智慧,不断创新,不断发现。 在教育教学评价和课程管理方面,朱慕菊提到: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评价将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是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另外,新课程还强调了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以促进学校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新课改是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课程改革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朱慕菊坦言,新课改是一项新生事物,所以中途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日臻完善。 据介绍,从目前已经进入新课改的实验省区的情况来看,新课改的难点主要集中在评价、选修课的开设、教材衔接以及教师观念转变等诸多方面,尤其是高考成为困扰新课改的最大难题。“毕竟我们多年来已习惯了高中对高考的追求,现在要大家马上接受课改的确会有难度,学校有压力,老师有不适应,社会有不理解是正常的。”面对老师们对于新课改的疑问和担忧,朱慕菊很坦诚。 朱慕菊介绍道,目前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叫人欣喜的地方,譬如:在高考改革方面,一些省区已经做出了大胆尝试,比如把学生的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表现纳入高考评价;在教材和教辅书方面,一些出版社和单位已经开始致力于与新课程配套的书籍的开发和编写;在选修课的设置上,一些实验省区已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供参考…… 朱慕菊说:“大家应该看到这些进步,也应该相信新课改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她鼓励广大教师,新课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群策群力,出色地完成新课改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
高中新课改有6大变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俞熙娜 发布时间:2007-08-31 |
·最大变化学生“自主选课” ·最难问题是高考应该怎么考 ·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主任刘宝剑 我省自去年实行高中新课改后,由于马上有了会考、高考的改革,学生和家长关心备至。新课改究竟为何要改?想改什么?怎样去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 办高中, 不只为了给大学输送新生 记者:什么叫新课改? 刘宝剑: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如果以新教材的使用为新课改启动的标志,我省小学、初中的课改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改是2006年秋季在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同时启动的。 记者:能再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吗? 刘宝剑: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改≠新教材 记者:新课改究竟要改什么?向哪个方向改? 刘宝剑: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高中新课改: 让学生自主选课 记者:目前进行的高中新课改,有哪些突出变化? 刘宝剑:从长远看,这一轮高中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推倒重来”,需要的是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 高中新课改“最要害”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8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生只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学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选语文而不选外语。 新课程还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也按模块编写,一般一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选思想政治,还可进一步选《经济学常识》模块,或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及其他模块。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其实也是为了与学生选课相适应。 最大的变化 就是最难改的地方 记者:高中新课改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刘宝剑: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其中,有高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课;有家长的问题,家长期望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选课时听谁的?有学校的问题,学生想选的课,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都能满足吗?还有社会的问题,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无法让我们“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但在短期内完全“达标”是不现实的,说“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有道理的。 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积极去做的是: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的意愿选课,学校要探索有利于学生选课的“走班制”教学模式,《通用技术》课程要认真开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要做好并发挥作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衡量新课改到底有没有真正启动的主要标志 |
“关注高中新课改”系列报道之一:新课改究竟改什么 |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核心 |
新课改 新变化 2008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全部是课改毕业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必然要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与之相衔接。目前,郑州市的普通高中新课改工作已全面展开,郑州日报特别推出《关注高中新课改》系列报道,和您一起关注这一素质教育新举措。 近日,郑州市即将担任高一课程的2000多名教师结束了新课改的全面培训和考核。从今年秋季起,河南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新课改究竟为何而改?如何去改?新课改究竟“新”在何处?这些都成为了学生和家长们关心的话题。 新课改背景透视 新课改,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是要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省2001年开始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到200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已全部进入新课程。“今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将全部是课改毕业生,如果今年普通高中不使用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将难以继续推进。”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吴长运如是说。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为培养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据了解,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约占全国总量的50%。今年和我省一起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还有山西、江西、新疆等。 新课改究竟改了什么? 目前,高中新课本已经亮相,课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增添了不少插图。据介绍,新课本知识分了类,内容也没有以前那么深,但涉及的知识面更广,许多东西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 新课改单单就是要改换教材吗?面对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疑问,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做出了回答。“新课改不仅是改换教材,还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有突出改变。” 高中新课改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主选课”,并实行学分制。学生除了要学习必修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课程。“没想到能和大学生一样,我想学什么就可以自己选了。”一位即将进入高一的新生兴奋地说。 据介绍,新课程中除了保留原有的语、数、外等基础科目外,还增加了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其中通用技术开设有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操作、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设计等,新增的艺术课也不仅是美术和音乐,书法、篆刻、摄影、电脑绘画、陶艺等也被列入选修课程,学生在新鲜体验和美的享受中即可轻松拿到学分。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把社区实践和服务纳入必修学分,把换灯泡、修家电、种植物等搬上课堂,用成长记录手册取代成绩单……这些无疑是为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郑州市101中学教务处主任余晓光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高中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统一与融合,将基础能力和自我潜能的开发并重,与原有的课程相比,更具科学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在教育发展中的体现,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解释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高中教育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体现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满足每个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寻求人人发展、人人成功的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高中新课改:培养"高考成功者"变"合格高中生" |
黑龙江省即将进入实施阶段的高中新课改,实施改革的“操作者”——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高中学校,正紧锣密鼓地做着前期各项准备,确保这项事关全省高中生及无数家庭未来的“新事物”走在正确“航道”上。作为课改的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高中学生和家长,也密切关注着课改的“一举一动”。那么,被教育人士称要“平稳过渡的”高中新课改究竟有哪些变化?教育领域各方正在做哪些准备?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改有何新看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课改四大变化】 “走班制”让高中“大学化” 变化:实施新课改后,高中学生将根据需要,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夹着椅垫、背着书包每天穿梭在不同教室里“走读”,像大学生一样,与不同的同学去不同的教室上课,将成为今后高中生学习生活的一道奇特风景。 解读:新课程分为选修课、必修课两部分,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按要求,学生在3年中选修学分要在28学分以上,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高中三年将以行政班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开展教育活动。学生进行选修模块或根据自己兴趣进行学习时,再编为教学班开展教学,双轨进行。 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课表 变化:以往高中实行了几十年的“统一”课程表将结束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课程表,两个完全相同的课表将很难看到。 解读:“学会选择”是进入高一新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实施新课改后,一个学校的选修课可能达到十几门,甚至数十门,学生可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要上的课程,这是新课改带来的最重大变化,因为选择多种多样,大家的课表自然就会千差万别。 评价学生方式丰富多彩 变化:成长记录手册将取代过去的成绩单,高中生也像中小学生一样有了自己的成长记录。文艺素质、科技创新、实践能力都将由分值或等级形式在记录里体现,单纯以分数衡量一个高中生的评价方式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解读:学校将以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为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将成为评价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考有望实现省内自主命题 变化:据透露,2010年高考,黑龙江省将不再参与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省招考部门将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出台与之配套的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实现高考自主命题。黑龙江省首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将使用基于新课程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解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今后,高中课改要使“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与“培养高考成功者”的目标分开。新课改引入的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使素质教育成为可以进行考核的硬指标。 【新课改准备动作】 教师培训:注重“实战”演练 为应对新课改,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与新课标对接,目前,全省涉及16个学科的近万名高中骨干教师已接受了关于新课程的培训。哈尔滨市去年暑期已率先对首批1100名高一教师进行培训,并将用5年时间,对全市普通高中高一至高三学年全部学科的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力争培训1.8万人次,高中教师今后要持培训合格证上岗。 据市教研院教师岗位培训主任高爱玲介绍,为减轻教师负担,哈尔滨市还首次采取“研修一体化”的培训方式,把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相结合,为教师提供“一站式”服务,突出“实战”训练。教师培训中突出了对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的讲解,使教师尽快进入角色,了解、掌握、融会贯通新理念、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 教材选定:“新面孔”教材已初步审定 高中新课改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教材将全部换成“新面孔”。据介绍,改革之后的课程与教材将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培养,突出“选择性”、“探究式”和“多样化”。 据市教育局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哈尔滨市新课改教材(主要是语文、数学、外语等8个高考科目)已初步审定完,正在报教育部批准。据悉,此次新教材审定由省里统一组织,来自全省13个地市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骨干教师、家长等组成各自的教材评选小组,全部被封闭一周,在听取各出版社推介、投票、专家论证等程序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