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一漕豆腐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2 14:53
标题: 一漕豆腐
一漕豆腐


                            文/刘国琼[孝昌]





  

     今日旅游,多有打古人牌的。即便不旅游,出门在外,问及哪里人氏,也往往说某某地方,比如我们一定要讲孝感动天,听的人会明了:“哦哦,七仙女下凡……好地方”。七仙女下凡无可考究,口耳相传,五湖四海。
     1993年代,在董永故里之北,新析孝昌。何谓孝昌,有所争议,云“笑贫不笑娼”。后来经过文化上的确认,乃南朝皇帝所赐,孝道昌隆之地,先于孝感得名,“心下较些子”。而且考量的大体事实:有二十四孝之孟宗哭竹——孟宗故里。然而年代久远,除称哭竹巷的乡下地名,均不可考。便有心人钩沉古籍,确凿知道陶渊明是孟宗隔代的亲外甥,也拿不出孟宗哪怕衣冠冢、族谱之类的铁证。又有认三国蜀的大将军费祎为故里先贤的,亦无不可。
     我无意于翻古人的旧账。转而寻有可据的。程正揆(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又号清溪道人。今周巷人,明末清初名画家、收藏家。年轻时曾任明王朝尚宝司卿,即掌管皇帝印把子的人物。明亡后,以画得清顺治帝赏识,出任工部侍郎。程正揆长达500卷的《江山卧游图》冷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人誉为“千古大观”。 “他的《青溪遗稿》似乎三百年来无人过问”——钱钟书论及中国诗与中国画时发此感慨。继而谈及艺术的“简”与“周”(笔简意周),极推崇青溪道人的画与论画。基于三百年无人问津,钱氏云:“不妨多引一些。”这里抄此存照:

     “卷一五《山庄题画》六首之三:“铁干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临风自许同倪瓒,入骨谁评到董源。”卷二二《题卧游图后》:“论文字者谓参一分见不如增一分识,识愈高则愈淡。予谓画亦然。多一笔不如少一笔,意高则笔减。何也?意在笔先,不到处皆笔[‘不’字直贯全句,等于‘非到处皆笔’]繁皱浓染,刻划形似,生气漓矣。”卷二四《龚半千画册》:“画有繁简,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北宋人千丘万壑,无疑比不减,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予曾有诗云云[即‘铁干银钩’那一首]。同卷《题石公画卷》:“予告石溪曰:‘画不难为繁,难于用减,减之力更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卷二六《杂著》一:“画贵减不贵繁,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宋人千丘万壑,无一笔不减;倪元镇疏林瘦石,无一笔不繁。”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一二《程清溪<江山卧游图>》:“枯木瘦石乃繁重,千岩万壑翻轻灵”;就地取材,正用程氏自己的话来题他的画”。后面更有一节引论,追踪青溪道人论绘画的笔墨“从简”、“用减”、“笔不到”乃源于禅宗。以钱氏在现代学术上的地位和眼光而能得他如此青睐的,也是尔耳。

     乡贤有此人物,乃与二三同好往考。家在风山、雨山之间,果然好地方。近来开采石头,一座山削去大半,满地烂石堆积。向导找来村干部,云寻程正揆后人。村干部有些漠然,前面引路,忽而调头一句:“是不是搞旅游?”同行反应快,连连作出肯定答复,并且讲程正揆是多大的官,他的画今日拍卖多少多少钱,故居可以打造出旅游景点之类,说得村干部的漠然渐渐退却,热情慢慢滋长。话也多来:程正揆就是这儿的,祖上打南边来。往日是很大的庄园。他的后人还有一支在的,另一支在河南,前几年续谱还有人回来过的,联系少。河南那一支大房的,发旺些,听说不少人物……随手指路边老房子:这一块都是程家庄园,解放后分到家家户户,八十年代初还基本维持原样,很齐崭(向导镇干部插话说:80年代这儿是管理区所在地,在这儿工作时,差不多都老房子,石头巷子,进进出出好多次还认不到路。同伴说:太可惜了,要是新房子都出去做,这里保留下来。今天做旅游,你们湾里都发财了。说得村干部眼睛一亮一亮的)哪里晓得!后来打工的人多了,人头也多了,拆老房子,建新房子,都拆得差不多。没有拆的,放放柴草,关关牛,早些年还有老年人住的,这几年冒得人管,垮得差不多。我们举目所及,斩新楼房和破败瓦屋一墙之隔,墙头草搭上防盗网茂盛地衍生,日头斜斜地临照,反射出奇异的光。

     偶尔有柱础,指认是程氏宅邸门户。一角老屋子,半边坍塌,唯大门头,有雕花,依稀可见昔日风华。村干部大声喊:三桂叔,三桂叔。即是青溪道人嫡亲后裔。散散地一个人头裸出大门口,约莫大门楼70份高,犹似拉扯的瘦,短发蓬松,袖挽裤绾,衣饰苇席似的,应是田事归来。眼中闪过胆怯的光,自家门前也有点乱了方寸。让客人进来,满屋子找凳子,叫坐。乘隙扫一眼:四壁萧然,萧然里些许生气,是有人活动的迹象。昔日里青溪道人“发声清晨,歌振梁尘”的胜景了无痕迹。从房间、厨房搬出几把松木靠椅,无一完全,积着尘。又忙着找抹布。找来抹布,一干人已坐下。边又要请茶。乃示意村干部不必。那饭桌上开水瓶盖灰尘仆仆,知道多日不起用,哪里开水。又要发烟,说拿不出手。我们连连说没有人抽烟。似信非信的眼神里掠过一丝自卑麻木。坐房间门槛上,开始说事。

     “程正揆你什么人?”“ 祖上的,做官”。

     “做得什么官?”“那晓得,蛮大的官”。说时加劲抽一口我们递的黄鹤楼。

     “你们是第几代呀?”“六世七世?不太清楚”。一脸的无奈。接着说:“以前有谱的,破四旧烧了”。

     “那你咋知道程正揆是你亲祖?”“老婆婆讲的”。老婆婆是那一代他也不清。

     “你这一支还有那些人 ?”“老大,武汉,不回来。老三打工,一家都出去了。”即是这位老二在家守着。

     “知道程正揆画画吗?”“晓得。”眼神中有些活色,如探出的一口烟缭绕。

     “你见过吗?”“小时候看见的”。

     “现在还有吗?他的画很值钱的。”“跟我么关系。”眼里一丝不屑夹杂一丝警惕。

     “是不是真看过?”同伴中有人急。三桂叔不正眼看人的,忽而直视着同伴,跳高嗓门:

     “破四旧那会儿,老婆婆让老大手推车装字画去烧,打了一漕豆腐。” 这一霎那,三桂叔眼神捉摸不定。

      所有人不作声。我想:

      这一漕豆腐,真贵!

      这一漕豆腐,真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2 15:47
学问之好,在宏观辽阔处,细微精妙处,深入独到处(转贴)
                                       鲁耕夫
      
学问之好在:

宏观辽阔处,

细微精妙处,

深刻独到处。





得一处谓之小成,

得二处谓之中成,

得三处可谓大成。




宏观辽阔,非博学概览不达,

细微精妙,非潜心体悟不获,

深刻独到,非精钻深研不至。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