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不知杨宪益,愧为文化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5 16:19
标题: 不知杨宪益,愧为文化人
不知杨宪益,愧为文化人

2009-11-26
深圳新闻网   


到了办公室,同事说杨宪益去世了,我没有在意,过了一阵子,同事提高声音说,“杨宪益先生去世了!”我假装悚然而惊,“哦哦,杨宪益,真是一大损失”。又过了一阵子,我红着脸问,“兄,杨宪益是谁啊?”

  这两天一直埋在某种情绪里,报纸上对杨宪益的报道越多,我越不敢埋头看那几个字,深恐字缝里会有一双眼睛看着我。平时对文化界一腔愤世嫉俗,论起易、于、郭、余四大天王也是满脸不屑,痛心于文化的断裂,以接续香火为胸中不二理想,所以写文不免自雄得像个道德教主。但我自诩为有“文化情怀”的文化人,竟然不知杨宪益,无数次看这个名字滑过而视若无物,想来实在汗颜。

  不知杨宪益,愧为文化人。这样的尴尬与自卑,又何止因一个杨宪益先生而起呢。季羡林先生去世,享受了文化界的“国葬”,哀荣无比,“金童玉女”翩翩起舞,观者纷纷叫好。而同时离世的任继愈先生,却是挥手别盛世,冷眼看沧桑。像杨宪益先生这样为中华文化做了巨大贡献的文化人,生前寥落乏人问津,死后才发现老人家是“文化桥梁”,是“最后的士大夫”。于是大家发一番感慨,纷纷痛惜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国宝级”学者,批判一下时代的喧嚣与健忘,而后生活继续,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或许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杨宪益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读者不知杨宪益十分正常,因为杨先生搞的不是流行文化,他也没有被册封为文化泰斗,也没写过《围城》为自己打通雅俗两路,他只是中国最重要的翻译家之一,他与夫人戴乃迭一起,向西方翻译了《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选》以及大量古代小说传奇,他甚至在24岁就翻译出了《离骚》,至今成为经典。这些译著,大部分读者一生也难得一见,所以不知杨宪益不足为奇。但另一方面,不知杨宪益,却多少反映了文化媒体与文化人的失职。

  如果说杨宪益先生是中西文化的一座桥梁,文化传播从业者则应该做杨宪益等文化大家和读者公众之间的桥梁。要让读者虽然没看过杨宪益,但知道他很牛,知道我们国家有这样一大批国宝,并为此而深深骄傲。要让读者在介绍中华文明时,除了一一列举那些古代建筑物,那些古代人物,还要能说出几位活着的大家。这样,也许更能表达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敬重与温情。这应当是所有以文化守望者自许之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完全愧对了自己的使命。

  境界超然的杨宪益有两句口头语:“我无所谓”,“想不起来了”。虽然他并不在乎,世人却不能够不在乎,不能够忘却这样一位从小穿着黄马褂,弱冠之年翻《离骚》,一生译著千万字,并且经历传奇、坎坷的文化老人。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