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她最喜欢的两份刊物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5 22:53
标题:
她最喜欢的两份刊物
她最喜欢的两份刊物
韩石山
年末了,想写篇文章说说《百家湖》,要做的头一件事是找几本杂志翻翻。
不算发了稿子的样刊,常年收到的赠刊大约有十几种。我是不保存刊物的,来了拆开溜上几眼,全堆在阳台上,多了自然有处理的办法,不说也罢。这次真也奇了,一大摞刊物,翻来翻去,竟找不见一本《百家湖》。最近没有处理过呀,再一想,明白了,赶忙去卧室,嘿,不用翻找,妻子的枕头旁,整整齐齐一叠,分别是十、十一、十二共三期!
《百家湖》是她最喜欢看的一份刊物。家在机关旁边,我们的书报信件,谁方便谁取。《百家湖》来了,她会自个留下放在枕边。有时我取了,忘了给她,时间长了会问:“《百家湖》还没来?”
另一份最喜欢的是《读者》,她自个订的。用的是单位的书报费。同样的喜欢,对《读者》和《百家湖》的细微的差别,她还是能看得出来的。说,都注重感情,前者重在人生哲理,后者重在人间亲情。女儿还订着一份《意林》,她也会翻翻,却不能说多么喜欢。用她的话说,那是给年轻女孩子看的。
妻子姓卫,一直在一家刊物做会计工作,或许是相沿成习,或许是长相年轻,直到退休,同事们都叫她小卫。我则叫她姥姥,无他,我们已有一个上小学的外孙了。论文化,原本不高,而在两孩子都大学毕业后,竟不甘人后,自个读了成人考试的中文大专且拿到毕业证书。
或许你会说,老太太嘛,喜欢看些短小的文章,不足为奇。
错。我先不同意。一,她不是一直就这么老的;二,她的书写能力也许不强,对文章的感觉能力,绝对一流。直到前些年,她还是我的文章的第一位初审者和修改者。我每写下文章,常会说:小卫(那时还没有外孙),给看看。她真的会看,看后常能提出中肯的意见,比如这儿多用一个“的”字,那儿多了个“啊”。有时还会说,这一句不通,该这样说,这一段不行,太水了。我听了只有佩服,只有照办。这几年她不怎么看了,要她看,多半会说,不用了,你的毛病都改得差不多了。我不算文章高手,也算个能手吧?
常年寄我的刊物中,多半是名刊大刊,她偶尔也会翻翻,过后常会叹息一声,说:你们这些作家呀,一到这样的刊物上发作品,架子就端起来了。
受她的影响,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百家湖》。晚上躺下,一时睡不着常会说,拿来我也看看。她一听就知道我是要什么,一面看她的书,一面递过一本《百家湖》。
我喜欢《百家湖》,还有一个不便言说的原因,那就是,除了文章短小亲切外,其编者与作者,也让人有份亲切之感。其主编姜滇先生,几乎是与我同时开始写作的,或许比我还要早两年。常露面的作者,徐兆淮、张昌华、傅晓红等,也都是多年的老朋友。看到他们的文章,想见他们的容颜,如同与老朋友千里相会一样的亲近。
读这本刊物,多年来让我疑惑不解的是,这原是一本企业刊物,利源集团办的,想来该是一个房地产公司(刊物上有“百家湖国际花园业主”的文章),它的老板严陆根先生,怎么就会大放心地让几个文人,将之办成一个几乎是纯文学的刊物?若是我们这地方,一家企业办这样的内刊,绝大部分篇幅一定会登些塑造企业形象的文章,还要加上董事长、总经理的“伟人照”。不,不光我们这儿,在我收到这类内刊中,几乎全是如此。独有《百家湖》是个例外。严先生就这么不谙国情,就这么挥金如土?
这疑惑直到看了十一期上夹的一份《南京侨商联合会会刊》才算是解开了一半。会刊头一条消息是《南京侨商联合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副标题之一是《利源董事长严陆根当选为首任会长》。这么说来,这位严先生是位侨商了。侨商也者,或是海外归来,或是海外有至亲,其行事风格,做人气派,也就不同流俗了。这也只能说是解开了一半的疑惑,另一半,还是让我补上吧,那就是,这位严先生定然是个真正懂得文化,尤其懂得企业文化的儒雅之士。俗所谓儒商是也。
有这样的懂文化的长官,有这样敬重文化的编辑,《百家湖》能在我们家里与《读者》嫓美,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1年1月10日于潺湲室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