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这一年,与成长有关 文/风的呼吸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15 21:00
标题:
这一年,与成长有关 文/风的呼吸
这一年,与成长有关
——我的2010年度叙事
这一年,与“成长”有关。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遇见、阅读、教室和博客。
关键词一:遇见。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不断的遇见。有时候,一次幸运的遇见,或许会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或许会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洗礼和重生,或许会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也或许能够带给自己成长的动力。
7月17日和18日,走在“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研讨会,聆听“最具成长力教师”讲述自身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感悟着他们的成长密码——“梦想”、“个人职业规划”、“专业阅读”、“写作”、“自我反思”、“创新”、“热爱”、“坚守”。会上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讲述自己的从教历程:45岁开始练习普通话,走向课堂教学的第一线,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每天坚持训练朗读、练习写粉笔字和钢笔字,每天进行教育写作,每年至少发表文章50余篇,他给自己制定的十年规划(2007——2017),到今年已经完成了大半,他正是用自己的言行烛照着我们成长的路程。这次观摩研讨会,是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将会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产生永久的印记。
8月30日,我们一行六人,坐上开往山东临淄的大巴,历经10个小时的行程,来到常丽华老师的教室,和这个“小蚂蚁班级”共同经历了一周的共同生活。家最温暖——走进常老师的教室,感觉清新剔透。这间教室就是一个温暖的家,她温暖的底色来自这种和谐,来自大家对共同愿景的渴望和向往,大家为着这个共同的愿景而做着共同的努力。课程——墙上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世博会的展馆,玫瑰小镇,水和风还有娃娃,诗配画,诗朗诵展示,交响乐团……这些散落的珍珠一个个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些就是课程,如一串串珍珠,串起来,成为一串晶莹的项链。数学老师,发展中的共同体——魔尺比赛、思维训练营、数学游戏、挑战思维……他们正是通过了这些美好的伟大的事物,汇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发展中的共同体。因为这一星期追随奇迹的旅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课程,我感觉到了很多被唤醒的生命。
11月20日。郑州师院附属小学礼堂。和窦老师的亲密接触。听了一节阅读课。这是一节语文课,而又不仅仅是一节课,父爱如同一个柔软的弦,小心地滑过我们的心灵深处,低声又固执地鸣唱,让我们的心随之而共鸣。这节课之于这些孩子的一生,他们一定会记住一些东西,一定会更敏感一些,心灵也一定会因此而澄明。听了一个报告。回到教学的原点——语文,为生命奠基。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听了一次有关生命的谈话。我坐在窦老师的对面,看着窦老师那美丽但有些憔悴的容颜,聆听窦老师用着平静的话语叙述着,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倔强的灵魂。这次遇见,使我努力思考如何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虽然很多时候,自己还在抱怨,在颓废,在倦怠,在停滞不前。
关键词二:阅读
2010年,所读书籍有了比较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自己的3年读书规划,以使丰富的知识来使自己的思想更为丰厚。读了《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幽梦影》、《教师的专业成长》、《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教育漫话》、《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活着就是幸福——教师生命读本》、《外国精美散文选》、《安静》、《瓦尔登湖》、《教师的九项修炼》、《教师日记》、《教学勇气》、《构筑合宜的大脑》、《孩子们,你们生活的怎样》、《儿童人格教育》、《苏菲的世界》、《新教育的精神》、《新教育》等专业书籍,除此之外,还阅读了大量的童书、文学作品、哲学书籍、绘本及儿童诗。
其中,读的最认真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中小学教师必读的“教育圣经”。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大致可分为六类:教师素养问题、阅读问题、后进生转化问题、思维问题、记忆力问题、学习兴趣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阅读着践行者,把阅读内化到自己的实践中去。
★你可以把孩子们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展示在他们面前,并且让这一切都通过词、通过色彩细腻的言语反映出来。
——第十五条《怎样检查练习本》
感言:下雪的时候,和女儿在雪中用手接着一朵朵飘舞的雪花,数着它有几个小花瓣,背起了儿歌《雪花》,读起了金波的《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在雪地里散步,听着脚下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吟起了蓝天的儿童诗《雪的话》,小路旁,快乐地堆起一个胖胖的雪人,看着雪人憨厚的模样,诵起了贾尼·罗大里的《雪人》……那个时候,女儿和我的对话那么富有童趣,说出诗一般的语言。原来个中奥妙竟源于此。
“此次试卷,得分较低的几个孩子几乎都在比较灵活的题上失分,语文注重的是孩子的对词语的感知,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当孩子把应该记住的内容记在心中的时候,他们对于知识可能做到的只是刻录机的作用,他们缺乏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是不知要把新知灵活运用到什么地方去,这样的死记硬背终于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因此平日里阅读的积累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摘自写给家长的信。
“孩子们围着捡到的一块小石头,各种各样的叶子,冬青树的,松树的,梧桐树的,柳树的,几个不同的蜗牛的壳,在手心里爬动着的小蚂蚁,一只死去的蜜蜂,一颗不知名的小草……他们围在一起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发现,他们述说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放学的铃声敲响,孩子们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发现的神奇之中,他们毫不掩饰地表示着自己对放学的不舍。望着这些,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那个故事:“一个5岁的孩子跟父母亲到树林里或田野里散步回来,他完全浸沉在那些鲜明的形象、画面和现象留下的印象之中。过了一个月、一年,父母亲又准备出去散步,儿子急不可耐地期待着那个静静的、明朗的早晨快点来临。父母亲惊奇地发现,那些鲜明的、生动的细节还在孩子的回忆里闪闪发光。孩子想起了那一朵长着两种不同的颜色花瓣儿的令人惊奇的花朵……”——摘自《到自然界中去“旅行”》
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我们要有阅读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不阅读,我们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思考。让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在学习中思考,然后改变自己的行动,才会进入对教学进行研究的状态。
关键词三:教室
2010年是我改教语文的第一个年头。希望在简单的教室里有着属于自己的丰富生活。希望孩子们可以有着丰盈生动的上学时光。晨诵、绘本、写绘使我和孩子们诗意浪漫。
课程:尝试中前行
在09年冬至开始的“在农历的天空下”诗词之旅,对于一年级小孩子来说似乎并不合适,但每个节气的古老的风俗、农谚、传统,儿歌、童谣及其简单的诗歌,结合伴随节气的花儿、草儿,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孩子们走在其中,也是乐此不疲。从冬至日为何吃饺子到“九九歌”,小寒“为有暗香来”的梅花,大寒的腊梅花和窗户玻璃上的“冰凌花”,立春的迎春花,雨水时节柳树枝条的变化,惊蛰时的一声春雷、一场春雨,春分时节的《春晓》,清明时候的《清明》,谷雨“开到荼靡花事了”的“荼靡”……孩子们被花香和诗词熏陶,很多孩子迷上了花花草草,开始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也会为蚂蚁、蝴蝶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流连忘返,他们一下子就对大自然敏感起来了。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框架让自己尝试以晨诵为载体,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向广度走近。走在课本里《多彩的春天》单元,孩子们感受着春天的多彩同时,我们的晨诵就徜徉在《神奇的窗子——美丽的大自然》,读着金波的《春天》,谢武彰的《梳子》,田地的《小雨点》,樊发稼的《风阿姨》……走在课本里《有趣的夏天》单元,孩子们被夏天的各种动物吸引的同时,我们的晨诵就带孩子们走进《神奇的窗子——有趣的动植物》,在顾城的《毛虫和蛾子》里嬉戏,在金波的《白天鹅》里静听,在樊发稼的《鱼儿》里嬉戏……多彩的诗歌,丰富着孩子们的生活,净化着孩子们的心灵。
暑假里读《给教师的建议》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课程意识在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正好开学前到山东学习,被常丽华老师“小蚂蚁”班级的课程打动,“爱读书的树叶”是我们班二年级这一学年的成长梦想。课程框架在脑子里酝酿,尝试《爱读书的树叶》单元、《用绳子牵着的月亮》单元、《晚秋那些花儿的芳香》单元、《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玲儿童诗单元、《古诗里的秋和冬》单元、《三字经》经典诵读单元,儿童诗、古诗和国学经典穿插诵读,孩子们其中穿越着,快乐着,成长着。
共读:共解心灵密码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里说道:“读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说话,能够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每天中午的午读时间,是我们非常享受的一段时光。孩子们从绘本《爱心树》、《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里感受妈妈爱的无私与浓厚,从《我是霸王龙》、《你真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中明白朋友的涵义。《小猪唏哩呼噜》、《小猪唏哩呼噜和他的弟弟》、《小布头奇遇记》、《大头老鼠小个子猫》、《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木偶奇遇记》这些故事让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我会读到某个地方停下来,让孩子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听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书,成了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下课的时候,有孩子端坐在座位上,手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体育课上,老师让自由活动的时候,有孩子会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给我听,放学站路队的时候,很多孩子也不忘手里拿着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每天下午的课前十分钟,是孩子们的表演时间,赵振奕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讲《小猪唏哩呼噜》,张恒铭抑扬顿挫地为大家进行古诗朗诵,赵昕迪手舞足蹈地为大家演绎儿童诗,还有孩子们的分角色朗读课文,五彩纷呈,讲台成了孩子们展示的舞台,笑声掌声接连不断。晚上的写绘作业和写话训练,总是让我充满着期待,并总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写话,有续编故事的精彩,有仿写小诗的新颖,有读故事后的感受,也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最开始评价的三颗星现在已经飞跃到了六颗星,因为孩子们写话的精彩,星星也在逐渐增多,孩子们写得乐此不疲,希望更多的星星跃然在自己的写话本上。
关键词四:博客
在看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时,刘教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途径是: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发表。在教师发表中,他提出老师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博客。有了自己的博客,就相当于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发表,教师可以在博客里记录自己读了什么书,记录自己看到了什么事或听到了什么报告,记录自己做了什么事,自己在行动研究中是怎么改变的等等。
自2009年2月在校讯通安家以来,应该说是从2009年9月接手一年级以来,坚持不懈地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教学生活,积累了“在农历的天空下”晨诵记录、“爱读书的树叶”晨诵记录,读《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以及读书随感的记录,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读书交流活动,被校讯通邀请主持《构筑合宜的大脑》的共读讨论,参加“河南教师读书会”,参与读书沙龙,成为河南教师读书会的成员,文章《教师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阅读,为成长打底》、《生命在美好中润泽》、《跟在后面的蝴蝶》在《教育时报》课改导刊书卷版发表。
写博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参与共读讨论活动和读书会的活动中,认识了一些有阅读素养的老师,如修武实验二中的“绝代芳华”薛志芳校长,郑州第六十二中学的“威如先生“赵渝老师,安阳的“炉中煤”徐文祥老师,濮阳四高的马祥勇老师,濮阳的“童心”贾彤老师等,和他们一起进行共读书目的研讨,受益匪浅。
成长,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状态。
成长,是一种积累,需要厚积而薄发。
成长,让人变得沉静,朴素,真实,丰厚。
成长,是一个美丽的词,它有着智慧的内涵。
这一年,且行且思,努力前行,播下了种子,虽然长得慢了些,但毕竟在成长。
这一年,2010,已成为过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