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献书法印象 孟会祥 豫西书家王清献先生,受业于《书法导报》总编辑王荣生先生,以是数来报社,余供职于此,遂焉熟悉。清献先生为人谦逊,彬彬有礼,其事业、书道并有成就,有所以也。 清献先生将发表其佳作,命余作文以记其胜。余于清献先生书作研究尚浅,深恐有负雅望。然清献先生时或执佳作谒见乃师,余因得旁听,每增闻见。虽不能尽知其书,亦粗知梗概。盖清献先生勤于临池,复得名家指授,积年累月,所获匪浅。而作品具在,读者自可照察,不待余言也。 余所欲言者三事。 其一,清献先生之书有中原气。自书法复兴以来,中原书风引领书坛。中原书风,正大书风也。不重细节而重气象,遥接篆隶魏碑,务于质朴厚重。清献先生之书,亦不以精工细腻见长,然而浓墨铺毫,大书深刻,落落大方,碑版气息跃然纸上。浑厚博大之强,北方之强也。 其二,清献先生积学丰厚。王荣生总编的书学观点,重厚积薄发,不重故作新态。语云:“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清献先生谨遵师训,于篆隶楷行草无所不学,于古今书家法帖无所不临,其志固不在小。既五体全能,则为打通诸体,豁然贯通打下了基础。 其三,于学书之初,固宜博学;而既有基础,则需特出。所谓一技成家者,领先同侪之谓也。余不避交浅言深,以清献先生虽积学甚厚,而欲于名手如林之中原书坛争一座席,必需有所突出而后可。此不独于清献先生为然,中青年书家居多面临这样的问题。所谓书法家之名,当为其独特面目之书法也。 清献先生五体尽能,尤擅隶书。其隶书以汉碑为基,掺以简帛,骨架既稳,行笔波辣,已经具有成就,此亦前辈书家走过的康庄大道。所亏者纵深挖掘,强化面目耳。以简化碑,十九浮滑,未得恣肆,反陷浅白。然而我们看汉代简牍,造次颠沛,绝无巧佻。究其原因,古人为笔笔写出,不见字形而字形契合自然;今人但见字形,处处规模而转失原意耳。 余不能隶书,每引为恨。今则渐知若不知隶,也难为行草。盖简帛之书,孕育草、楷、行,为诸体笔法之母;而甲、金、碑版其墨迹原意,亦赖此以窥,若能深得简书三昧,则攻守如志,无不可为。因此,不能不艳羡清献先生之长于简帛汉隶,他日成就,不可量也。 2008年7月1日星期二 |
标签: |
作者 menghuixiang 阅读全文 | 评论(0) | 人气(22) | 引用(0) | 推荐 | |
2008.06.19 17:35:00 |
吃食小记二/桃 |
吃食小记之二/桃 前两天,看到水果摊上的桃子,绿色十分淳正,顶尖的红色又深,忍不住买了几斤。回来吃,才知道全无桃味。这年头,连桃子也不实诚了。奈何。 过去,我们生产队有一杏园,间或种桃树。即使这样,桃子和种类也颇不少。最先熟的是五月先儿桃,颜色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肉烂汁多,其甜味浓烈,一口吃下,直透头顶,贯于双耳。其肉质的松软,汁水的丰沛,令人感到温馨体贴,比如冬日棉衣,软塌而带有湿度。白桃则相对晚熟,个儿大,肉脆,熟透的白桃,其果肉丝丝可数,而夹杂着殷红的细线。它的甜味也脆,不甚温煦,而格外俊俏。毫无道理地,品味这种甜,就想到青衫白马,孤峰迥出,那种生生然的感觉。洋桃仅一棵,从来没有吃过熟的。毛桃则更不用说,桃园罢时,犹自青涩。据说毛桃为冬桃,腊月间才熟,其甜远胜于五月先儿、大白桃,然而这也只能存乎想象中了。关于毛桃的经验,只能停留在它的毛上,其毛白而长,捋之不尽,强以食之,往往弄得满身发痒。大概“不时而食”,与自然相悖,这也算小小的惩罚吧。 我们生产队的五月先儿、大白桃,统共也就十数株,当年也只能浅尝辄止。我村二队有一桃园,全种五月先儿,然而不得食之也。就他们本队社员分的桃,也未必全部自享,有人送于亲戚,有人则拿到集上换些盐钱。闻先辈人言,桃价自古与麦价相值。像20世纪70年代,麦价三毛二,桃亦如之。如今桃价可一两元,想来与麦价也相差不大。只是那时候麦面是贵重之物,除待客外,鲜惜食之,与现如今大不同了。 我祖父曾为生产队看杏园,我每于中午送饭。看到桃冉冉鲜红,送饭实在是一种折磨。有一次,爷爷就坐桃树下,看到伸手可及的桃子,我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顾不得爷爷的脾气,也顾不得民族大义法律制度礼义廉耻,伸手就摘了一颗,立刻开吃。我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头上、屁股上已预留了拐杖受力点,然而爷爷并没有打我,只是说:“吃吧,吃一棵妥啦。”我纳闷好长时间,想不通爷爷原来也是可以通融的。 近年所食桃,有一种早熟桃,酸淡无味,肉稀核软,具说是新技术的产物。真想不通,人为什么研究一些自欺人之术呢。想这些也没有什么意思,桃将来如何,也只能由它去。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 |
孟会祥<<采近世能书人名>>神品4人 神品,开宗立派,为大宗师. 吴昌硕 沈曾植 康有为 于右任 妙品13人 妙品,独树一帜,为大方家. 齐白石 黄宾虹 弘一 鲁迅 沈尹默 ** 谢无量 郭沫若 徐悲鸿 林散之 沙孟海 白蕉 启功 能品33人 能品,一枝成家,史将隶名. 黄士陵 郑孝胥 曾熙 罗振玉 李瑞清 张炳麟 张伯英 王福庵 叶恭绰 马一浮 吕凤子 胡小石 马公愚 郑诵先 吴湖帆 刘孟伉 溥儒 刘海粟 潘天寿 邓散木 陆维钊 李苦禅 武慕姚 朱复戡 来楚生 谢瑞阶 萧娴 高二石 钱君匋 游寿 陆俨少 王遐举 谢稚柳 别品14人 别品,高人畸士,字以人传. 张骞 徐世昌 刘春林 梁启超 谭延闿 陈独秀 容庚 丰子恺 张伯驹 张大千 方介堪 费新我 李可染 赵朴初 (摘自2008年8月20日<<书法导报>>第十版) | |
TOP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