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三大”构成新思维教学研究的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17 15:00
标题: “三大”构成新思维教学研究的体会
“三大”构成新思维教学研究的体会  

2006-8-2

  


  在广泛的设计领域,“构成”是其应用的核心,也是就是设计的主体,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时代背景与思维理念的影响,一直把“构成”归用于实用美术的范畴,而其它设计行业很少提到。如果理解什么是“构成”以及它的作用,就会发现:任何一项“设计”与“构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无论哪种设计都是对“构成”的具体应用。“构成”,现阶段可根据它的作用分为“平面、色彩、立体”三个方面,即人们常说的三大构成。

  教材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的集中体现,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辛华泉主编的“构成”作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不同于以往所出版的三大构成的技法教材,这套教材的三大构成教学强调了“构成本质的导入及其发展”,即注重实用性、能驾驭的实际操作问题。除了三大构成以外,他所编写的《立体设计》和《形式语言》也是设计的基础课程,观念新颖,极富启发性。全套教材用大量的练习课题建立了由浅入深、由规则到自由的教学体系,并划分出层次,明确了教程的横向纵向关系,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旨在提高教学的质量。本套教材图例丰富,参考性强,循序渐进,极富科学性和系统性,适用于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和成人教育的学生。下面我们来逐一地了解辛华泉教授这套专业教材的内涵。

  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辛华泉教授主编的《平面构成》主要有骨架式构形、繁殖式构形、配置式构形、空间感表现、分割构形、自由构形、意象的构图、材料的体验和技法的开拓这八大章节。教学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 构思展开的方法;2. 形态美的构成原理;3. 特殊表现技法;教学形式以抽象的形态、空间、肌理、形式等基本要素为切入点,来研究造型语言、视觉原理和心理效应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包括一系列的创造观念、构成原理、形式法则、表现技法等训练课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意观念、思维方式、表现能力得到开发。一般的“平面构成”课程的教材大多是关于图形类型的分解练习,如:发射、旋转、突异、透叠、肌理等,这些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把大量时间用在“分解联系”上势必使教学简单化、浅层化。因此,辛教授的这本《平面构成》是着重的是理解和化解,阐释平面构成的学理、这就是构成中指导学生把知性积累为应用效果和意象审美服务。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构成形式,它与平面构成是前后的关系,色彩构成是以平面构成为基础,再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但色彩构成有它自己的概念及应用规则。色彩,是人对物体吸收可见光并反射部分可见光所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如果没有光源,也就无法谈论色彩。本书《色彩构成》主要分两大部分讲解,第一部分是三属性的分别研究,所谓三属性也就是色彩的三大要素,即明度、色相、纯度。主要章节有混色逻辑构成,色的采集、重构、转移、系列配色,对比与调和,配色构图;第二部分是三属性的综合研究,主要章节有色的演绎,色调的研究,色彩形象。任何色彩都有它自身的三要素标度,很自然就成了建立色彩科学体系的根据。色彩构成的教学就从配色技法开始,逐步加深色彩感觉的训练。

  色彩感觉的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客观的真实的色彩是看不到的,人们看到的不过是一种色彩关系(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同化和简约)。故而,艺术设计师必须侧重于理解和研究色彩。一方面要经常综合感觉的成果,加强主观的个性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理解色彩的属性和体系,系统地把握色彩的世界。并通过客观的普通的配色训练广泛锤炼自己的色感。本书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经验和训练来发展“观察的眼睛”,不仅要感受色彩的相互关联,而且要理解其作用,以便提高色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在整个造型训练过程中占据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地位。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立体构成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辛教授主编的《立体构成》一书主要涉及的是“量块感”、“进深感”、“运动和错视”、“重力”、“构造”、“材料”、“加工法”等与形体创造有关的问题。并将这些内容区分为关于立体形态的“构想和感觉”,以及关于立体形态的“材料和技术”两部分。主要章节有立体构思,线材立体构型,面材立体构形,块材立体构形,立体感觉(深入到形态知觉和心理的层面),空间构形(在虚的观念的基础上建立空间形态意识)。对立体构成的教学结构作出以上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立体构成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即让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加强学生抽象的造型构思能力,促进其空间思维和想象的提高;学会把握造型的体量关系,掌握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辛教授主编的《立体设计》一书宗旨在于揭示所用材料及施工工艺与所得技术效果或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强调从知觉和心理的角度来处理材料和技术问题,强调技术的表现和创造性。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固定材料,从材料入手,探讨加工法,技能、形态的变化;第二章是固定加工法,从加工法入手,探讨材料、技能、形态的变化;第三章是固定机能,从动力构造入手,探讨材料、加工法、形态的变化。图例精美而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与表现力;本书重点是掌握材料与造型,只有在详细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特征后,将其有效应用在造型上,这样一来,“材料-加工手段-机能-形态”的系统观点,就成了论述“立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功能美-材料美-工艺美-构造美-环境美”就成了“合理的美”的基本内容。

  此外,辛教授的《形式语言》这本书,以具象形为“词”,以具象形的运动组合为“句子”或“文章”,强调“运动变化的形式”与“情感”、“意义”、“趣味”的对应关系,所以又名“视觉造型文法”。近年来,由于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现代设计中具象表现形式似乎有被摄影作品所取代的趋势。这样一来,发挥主观与自由的创意、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形式的独特表现力作可视化表现,就不仅仅是艺术设计师不可缺少的造型能力,也成为创意摄影师不可缺少的造型素质。本书共分为五章,前四章论述观察静态对象时视点运动的表现形式。其中,第四章论述东方传统文化意识所带来的造型特征;第五章论述观察运动对象时主观处理的表现形式。前四章是印刷设计的基础,后一章是动态影像设计的基础。

  当今社会上研究图形创意的书籍很多,本书则别开生面:一是作为具象形运动组合形式(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的研究,本书的造型包含了绘画和映象两个部分。解说有些摄影作品时还介绍了制作方法。因此,本书还可作为“映象设计”课的教材。二是作为视觉造型文法,特别强调语意传达。书中最典型的图例都作了“运动形式——情感、语意、情趣”相对应的解说,研读这些内容是非常有趣的。(咸宁学院美术系 孙颖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