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的背景
自1975年法国实行统一初中以来,高中便是学科与专业分流的基本阶段。高中划分为普通高 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为学制三年的长期教育,通过高中毕业会考 并获得此文凭,便可进入高等学校。而职业高中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二年,通常的出路只 有就业,做普通技术工人。1985年设立了职业高中会考文凭,在原职业高中的基础上现增加 两年学制,进行某一职业的较高级别的职业培训,此文凭的建立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机遇, 也使一些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1997年,法国左派又一次执政,新政府的政策更加着眼于缓和社会矛盾,在教育方面也更加 注重教育平等,如采取了加强公民教育,扩大教育优先区等措施。特别是21世纪即将来临, 面对知识竞争更为严峻的未来,法国看到能否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决定于整个国民文化素 质的水平和民族凝聚力。因此法国积极酝酿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而高中课程改革正是这一整 体改革的前奏。
二、方法与步骤
1997年12月底,法国国民教育部部长阿莱格尔和负责学校教育的部长级代表鲁瓦雅共同宣布 进行一次主题为“高中应当教授哪些知识?”大型咨询调查。
为了充分了解广大高中学生和教师的意见,教育部向国内所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 中,甚至外国的一些高中印发了近300万份问卷,要求高中生在1月28日前回复。这份问卷由 15个问题构成,如“你最愿意学习的是什么?哪些课程你认为无用?你所学习的课程对将来有 哪些用处?”整个问卷大约需1~15小时完成。同时,还向高中教师寄发了40万份问卷,向 学校提供了4500份思考提纲。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法国各大学区于1~3月份分别组织了专门研讨会,研究高中课程改革 问题。
4月28~29日,教育部在里昂举行了以“高中应当教授哪些知识?”为主题的全国研讨会。 各学区的教育管理人员、高中校长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督导人员、各有关工会和协会、地 方 政府和企业界人士10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组织委员会主席梅里教授提交了一份长达 25页的综合报告,提出了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49条建议。这一报告经修改后,于5月11日正 式上报教育部。 1999年初,教育部部长任命了各学科课程大纲起草小组负责人,开始课程大纲的拟订工作。 新的高中教学大纲将于2000年在高中一年级实施,然后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高中二年级 和结业年级实施。
三、原则性建议
关于高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职能,报告认为:“高中是共和国的机构。其地位和功能不 能仅仅以直接环境需求或商品社会的要求为准则。”“高中应当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和团结的 公民。”为此目的,高中要组织各种活动:教学、集体生活、外部交流、师生联系、管理与 服务。这些活动的宗旨是有利于知识的传授,高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真诚和对真理追求的基 本态度。
报告对高中机构也作出新的构想,未来的高中应当是统一的,但设普通、技术和职业等不同 专业。“特别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使其与普通和技术教育具有同等的价值,这是教育 政策的绝对优先点。”
报告指出,“高中在教育系统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之前的义务教育服从于统一化的逻辑 ;之后的高等教育服从于专业化的逻辑。高中在逐步分化前景中参与青年的知识与社会培训 。为此,高中兼顾两个结构性部分的特点:一方面是所有学生都要接受的“共同文化”;另 一方面是普通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培训课程。
报告提出了高中课程的组织原则,认为“课程大纲不能与程序化混为一谈。全国性的课程大 纲仅是少量的指示,但可以构成共同文化的参考”。“课程大纲指出了学生知识形成所必不 可少的概念、题材、时期、作者等,但从未包含必须学习并限定的著作。课程的确定必须适 应双重需要:所有教师能够以类似方式理解;同时激发教师自由和创造性地阐述并发挥。课 程辅助教学资料和补充方法也应循此要求。”
关于教学内容,报告提了一个新的概念——“共同文化”。共同文化的内涵,将由国家课程 委员会根据高中毕业目标,为全国各类高中学生拟定。它将包括认识世界与履行公民义务的 基础知识,以及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它应包括这些领域:文学、人文科学、艺术、 科技、外语、体育。它体现于高中所授的所有学科,同时又意味着把学生未来学习与职业生 活所必需的技能和相应的文化知识联系起来。共同文化构成一个统一的参照系,它有利于增 强社会凝聚力和制止社会排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