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陈大伟答班主任问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7-21 16:41
标题:
陈大伟答班主任问
陈大伟答班主任问
——刊于《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1年3期
问:学生不怕老师,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特别是有两个男生上课爱捣乱,总是说话影响全班,说了他也不怕,应该怎么办?
答: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他们不听你的话。你可以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学生听老师的话?
“说了他也不怕”,说明传统的影响因素已经失效,我们需要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以为需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是用师爱做前提。你可能会说你是爱他们的,但他们理解和接受了你的爱了吗?比如,你教育他们是为了你的业绩和带好班,还是为了他们的成长,为了他们能有更幸福的生活?你的心态是能够被学生洞悉的,你的不同取向可能会让学生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
其次是用能力做保障。你有能力影响他们,有信心保证他们听了你的话,未来就会变得更美好吗?
第三,是用师表做指引。学生是要观察老师的,我曾经和很多老师开玩笑,如果学生看你有空就打麻将,他可能就不会相信你的“知识就是力量”。
问:老师的教育学生表面接受,内心其实不在乎?怎么办?
答:学生要听老师的,这只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习俗,他要给你这个老师面子,所以他要表面接受。表面接受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不听你的话你要惩罚他,他只能表面接受。
学生是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标准的,如果你讲的内容和方法并不适合他,对他没有帮助,或者没有道理,或者你说一套做一套,他自然也就表面唯唯诺诺,而内心抵触。所以,关键还是要讲出有道理和对他有帮助的话来,要从内心深处打动他。
问:表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一节课中你最多能表扬几个学生?你同时又能含蓄地指点多少个学生?我国小学还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少则有十几个学生,多则五十几个学生,我试过一节课中最多表扬31个学生,课堂效果很好,很活跃。之后我妄想着有一节课能把所有的学生都表扬一遍。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个愿望,如何做得更好,请指点迷津。
答:你能对表扬和批评这样的实践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关注和称赞所有学生,真是不错耶!
我觉得,表扬传递的是一种接纳、欣赏和鼓励,这首先应是发自内心的。你是否在心里接纳他、赞许他、鼓励他,这一点十分重要。对此,学生心里明镜似的,他们看得十分清楚。因此,重要的是真心、真诚和真实,外在的形式是次要的。比如想对每一位学生点名表扬,心里不投入,表扬就会变假,学生也不会买账的。
另外,欣赏和鼓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非得是口头,比如眼神,比如手势,都是传递鼓励和接纳的手段。我们没有必要追求每个学生都表扬一次,但要争取所有学生都在我关心的视野中,不要在课堂上伤害任何一个学生。
问:我的学生很不尊重老师,会用脏话骂老师,甚至会打老师。在他们口中经常说的就是:我父母都管不了我,你凭什么来管我?我们很多老师对这些学生都很头痛。
答:遇到这样的学生的确让人难受。不过既然遇到了,我们就不能放弃,就要想办法引导和帮助。我很欣赏你的态度,在被学生顶撞时仍想着帮助和改变他们。
当他说“你不要来管我”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说我要来管你,而是说我是来帮助你的,是为你和大家更好生活的。你要管他,他可能就不接受;你要帮助他,让他生活得更好,可接受度就要高一些。
你也要告诉他,我不是为你一个人好,我要为大家好,如果你不影响大家,我就不会管你,如果你影响了大家,我就要管你。
对于学生用脏话骂老师、打老师的行为,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当然制止以后要及时调查原因,这里的调查不要只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也要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好好想一想,然后再根据情况对学生实施教育。
问:教师的时间如何分配才合理?怎样才能不忙?
答:就我的看法,现在教师忙在行动上多,忙在研究和思考上的时间不足,忙在学习和充电的时间不够。忙是什么,左思右亡,心亡则忙。就我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心死了,心丢了,不动脑子了,缺心眼了?
动脑子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做正确的事上,并能正确地做事。
有的时候想一想、变一变效果就不一样。比如你注意观察:考试结束以后,在教室里张贴出参考答案,学生可能蜂拥而上,他们会及时检查和反省自己的得失,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这是一种即时评价。这种即时评价的效果好于几天以后的延时评价。几天以后发下试卷,学生就可能只关注得了多少分,对于试卷上的题目已经没有思考和解答的积极性了。想明白这个问题,你就可以有所改变。比如在考试以后立刻让学生看到答案,教学的效率就可能要高一些。
我建议,你可以多在课前下功夫,多花点功夫思考和学习,这样争取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做正确的事,做最该做的事,在做事时尽可能有效地统筹,这样,可能就会更合理地规划自己,利用时间。
问:现阶段,我正处于一种状态:想研究点什么,却感觉无从下手,想总结点什么,又感觉缺少文思,也跟着学习写些教育随笔,可回过头来看,零零散散,感觉没长进,请陈老师指教一二!
答:研究问题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学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不满意,有了不满意也就可能产生改进的愿望和动机,从而愿意承认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其次来源于阅读,阅读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发现更先进、更科学、更有效的观念和方法,然后又愿意见贤思齐,产生向往美好的动机,将改变付诸行动。
一般来说,教师的研究意味行动的改变,只是这样的行动具有探索的性质。
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不要过于神秘化,可以从发现、行动和效果的关系入手,关系捋清楚了,就获得了认识成果。将获得的认识成果再用于实践,再观察,再修正原有的认识和实践,你就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了。这样的研究就既有了认识成果,也有了改进实践的具体效益。
对于教育写作,言为心声,一定要想明白,想都没有想明白,要想写出好东西来是不可能的。如何想呢?首先可以纵向想,想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未来可能的变化;其次是横向想,想一想这样做的前后关联和对与此相关其他事务的影响。这样,我们的思考和表达就可能深入一些,全面一些。另外,避免零散的方法就是心中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分解几个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关联、有体系,做下来效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问:我已经从事教育工作十六年了,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对学生也是认真负责,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也觉得不够用了,上四个班的课,一个星期二十节课,可我现在觉得自己每天上完这些课,改完200多人的作业,一点时间都没有,晚上才能回家备课做课件。我也很想让自己多看书,多看看别人的教学心得,上网查查资料,找到很好的例题,好好备出高效的教案,可我觉得光是这些课都应付不过来,质量上怎么保证呢?我觉得自己快成机器了,怎么会有幸福的感觉呢?我该怎么克服这些呢?请帮帮我!!
答:很多老师反映的情况和你差不多,对老师们我一是满怀敬意,二是充满担心,三是自己觉得也有一种责任,希望自己能实实在在地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我是主张用研究改变生活的,在前面我说过:“忙是什么,左思右亡,心亡则忙。就我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希望自己能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心死了,心丢了,不动脑子了,缺心眼了?”我在这样琢磨,你也不妨这样想一想。我以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研究,越是需要改变,所谓“穷则思变”,这里的“穷”你可以理解为时间不够,精力不足了。
比如,200本作业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改?你研究一下改这200本作业到底有什么作用?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值不值?有没有一条费时更少,强度更低,效果更好的方法?
你工作十六年了,一定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你面向未来的财富,也可能成为适应变化的包袱。要研究,要改变,有时需要轻装前进,过去有效的今天未必有效,今天做着的未必合理,改变需要想象力,教师需要想象力。不妨大胆地想一想另外的可能,然后迈出新的步子来!
问:有些优秀的老师课上得非常好,但是期末考试却是同年级里最差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答:这里有一个好课的判断标准的问题。我们以为,课上得好应该是学生学得好,如果学生学得好,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应该是不错的。
有一句俗话“勤快婆婆懒媳妇”,会不会老师过于看重自己讲得好,自恃自己讲得好,就忽视学生的学了呢?或者讲得过多,练得不过手?
如果这些老师只顾自己讲得好,忽视了学生过手和主动思考,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考得不好就在情理当中了。
改变的方法是舍弃教师教的精彩,尽可能成全学生学的精彩,从追求学的效果入手做出一些调整。
当然,也不排除考试的内容和方法过于机械,让一些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师捡了便宜。如果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改变考试内容和方法也是我们需要考查和研究的。
你不妨看一看另外一位老师对此的思考:“其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感觉上得不错,下课的时候往往还陶醉一番,结果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恰恰又不理想。我也分析过其中的原因,觉得问题出在三个方面:一是讲多练少,作业量不够;二是讲深练浅,训练题型难度不够;三是学多记少,辅导量不够。”
问:喜欢跟学生在一起,但不了解学生状态或心理特点。学生不怕老师,如何处理?
答:你自己已经找到问题了——“不了解学生状态或心理特点”。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你和学生在一起干什么?难道仅仅是一起玩?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把他们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影响他们。
另外,老师不是用来让学生怕的,而是用来让学生敬和爱的。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值得学生敬吗?我们值得学生爱吗?我们需要修炼值得学生敬和爱的本领和素质,这既是一个长期的工夫,也是眼前我们要做的功课。
教师一时还没有让学生敬和爱的本领和素质,怎么办?那就需要纪律制度。让学生怕的不是老师,而是纪律制度的限制和惩罚。这里又涉及如何建立和执行一个大家都愿意接受其约束的纪律制度的问题。
问: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幽默感呢?
答: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点问道于盲,我自认不算是有人格魅力和幽默感的教师。不过,我是希望自己有一点人格魅力,希望自己有一点幽默感,也不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从人格魅力讲,我希望自己真一些,实一些,心肠柔软、慈悲一些。真一些,就是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要致力实践自己讲的东西,知行统一,不唱高调。实就是实在一些,充实一些,多学多问,我可以有很多不懂的东西,但我不能什么也不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有一点学识。心肠柔软一些,就是希望自己学会悲天悯人,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注意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痛苦。
检查我的现状,我要说的是,我自己的修炼才刚刚有了念头,尚在举步中。
对于幽默,我的想法就是心态要好,不要怕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疮疤,要学会拿自己做幽默的材料。
有了幽默感以后,也有一个适度运用的问题。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大意是,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谈话丝毫不涉及道义,却喜欢卖弄小聪明,事情是很难办的。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则说,要“靠崇高的标准而不靠鼓舞人心的个人魅力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终究,要影响人、感染人不能靠会说话,不能靠小聪明。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