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文化重建”,我在二甲中学的九个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22 13:03
标题:
“文化重建”,我在二甲中学的九个月
“文化重建”,我在二甲中学的九个月
文/凌宗伟
08年9月,二甲中学校长何明先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从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组织上将我调到二甲中学担任校长。二甲中学地处南通市东南一隅,和许多农村中小学一样,在南通这块教育竞争激烈的土壤里,学校本身的存在方式、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式还深陷在应试教育之中,面临了师资、生源、地处区域经济差异等不可回避的缺陷,进入其它有先天优势学校的发展陷阱。我们周围相继有两所兄弟学校已不再招生了,曾经也有谣传,我们这所学校在区域规划调整中被拆并。
在此背景下,对于学校管理,我提出要另辟蹊径,用文化发展学校,思考的核心内容就是“文化重建”,包括塑造新的学校价值取向、师生的精神追求、师生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等。用生命化教育理念对学校的二次建设,重建一所莘莘学子心之向往的和谐的、温馨的、成长的、解放的、创生的家园。
“文化重建”立足于对师生个体生命状况关注
我来二甲中学报到那天,遇到一名教师,是我原来的学生。从他那里我得知,这所学校的教师以年轻人为主,40岁以上的教师20来个,学校里有一个“青年教师沙龙”,主要工作是参与学校的行为规范管理和宣传工作,心想这倒是蛮好的创意,只是视野窄了一点。言谈中我同我这学生提及:“能不能见一个博客,将‘青年教师沙龙’的成员吸纳进来?你做博主,我当管理员。我在‘南通教育博客’和新浪网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同志们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留言。”这学生倒是灵巧,立马应和:“好呀”,并着手去办。
2008年8月26日,就在我报仪式到结束的时候,二甲中学“教育行者”博客建起来了!
我通过“南通家校通”信息平台,给全体教师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各位同仁:下午好!学校‘教育行者’博客圈已经建立,希望年纪未满35周岁的同志,能够建一个自己的博客,并加入这个圈子。您的加入将会使这个圈子增色。谢谢合作!”第二天登陆圈子,发现有了20个成员,第三天有多了10多个,第三天多了20多个,就这样渐渐的,我们这个“教育行者”博客圈就有了100多个成员。
初来乍到,管理上的要求,难免同原来的情形有些不同,有个别同仁难免接受不了,但有碍于情面而不愿意当面来讲,他们就在博客上同我交流,发表他们的意见。我最初看到的是一个名为“文津”的博友的这样一篇文章《还有一种管理叫文化》全文如下
9月25日,有幸聆听了金沙中学的包春华的一场班主任工作讲座,感慨良多!有一种管理不是批评,批评只能说明自己管理的无能!有一种管理不是扣分,扣分只能说明把人视作工具!有一种管理不是金钱,金钱只能使我们做表面的应付!当会场成为一种聆听,聆听成为一种议论,议论成为一种共鸣,共鸣成为一种反思,反思成为一种内心的洗礼!管理也就成为一种文化!文化春雨润物,浸润心灵,给黑暗者以火光!文化潜移默化,如钢似铁,给消沉者以坚强!
这篇博文言外之意,明眼人都能读懂,我自然也懂。于是我就写了一篇《人生、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久文津发了一篇《学校,人文性的回归》,我就发了一篇《“人文关怀”要建立在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蔡华军副校长也发了一篇题为《“博客”,对生命的另一种关怀》博文。这样,就在管理者与教工的你来我往的交流中,二甲中学的同仁,渐渐弄清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原来是不矛盾的。在彼此的相互了解中,这位“文津”的博友,最后也成为我的徒弟,缘分啊!
当然,学校的管理要求要想全校人人认同是不可能的,也有个别同仁,在我的博文后面跟上类似“我不得不说你放的屁都是香的”之类的话。还有同仁有这样留言:“凌校长,建议你悠着点,比如校门口张贴什么特级教师凌宗伟做讲座的大牌子还是少用。”(因为我给高三学生开设文学讲座,教务处给做了张海报)
没想到,博客,还成了教工提建议,发泄情绪的工具呢!这时我才明白,校长开博客,是要胆量和肚量的!其实,教工很可爱的,他们的要求并不苛刻,发泄归发泄,工作归工作,不到四个月,类似的跟帖(评论)也就没有了。
今年3月28日,张文质先生给我发来“1+1教育博客”网址,如获至宝,立马登陆注册一个。哇!这世界真的很大,在这里我认识了钱理群、黄克剑、刘良华、许锡良等大家和孙明霞、彭荣辉、沈丽新等专注于事业的名师,原来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呵呵,没几天我又发现这世界真的又很小!入住“1+1”没几天,我把这个网址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并把我们的博客圈搬了进来,就这样,“1+1教育博客”又成为我们第二个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校几个超过50岁的老师今年也建了博客,也时不时的写上一篇博文,学校推行“学教案”改革了,54岁的郁惠均老师马上写了一篇题为《推行“学教案”的意义》。学校响应张文质先生的建议,开展师生同记录的活动,53岁的张玉宾老师挂上了《一点感想》的博文。连80多岁的退休教师曹振川也在“教育行者”开了博客。如今“教育行者”博客圈,已经成了学校与教工,教工与教工,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平台,交流的工具。
特别是张文质先生主编的《明日教育论坛》发出了一个主题征稿帖,希望大家能把“5月14日”一天的生活记载下来。学校的老师们纷纷将自己普通而不简单的一天记了下来,学生中也有500多人写下了自己的一天。
蔡华军副校长这样记载早晨的生活。5:20闹钟“咚咚”响起,为了不惊醒熟睡的妻子,我急忙关掉闹钟,起身刷牙、洗脸。高三学生5:50上早读,我特意提前6分钟到教室,早读还没有开始,不少同学就早早来到了教室。高三(1)7人,高三(2)9人,高三(3)9人,高三(4)11人,高三(5)10人,高三(6)13人……,学生三三两两的往教室赶,走到下面的教室,人越来越多,到早读铃响时,高三十一个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迟到,我很感动。5:50分,十一个班主任全了,我再到各个教室巡视了一遍,一看手机6:05,我该撤了。
记载尽管琐碎,但校长和老师、校长和学生就有了一种沟通、了解,甚至面对他们的生命状态还有一种感动。
正如网友“木樨人”在 《共同记录一天——一种智慧的教育管理》所说,“管理”一词,有人解读为“管”是刚性,“理”是柔性。学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有着丰富个性的老师和学生,作为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校长,真正体现“平等中的首席”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做到刚柔并济,特别在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群体中,教育管理者的刚性是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企业管理的。一些校长只是把“和谐”二字说在嘴上,写在计划和总结上,真正落实和行动起来却大大折扣,其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这些校长对自己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太少,不清楚学生和老师整天在做什么,在思考哪些问题。
我们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思考,学校管理应该尽可能的实现“师生立场”,真正的从一个个具有自我意识和主动发展的鲜活生命的角度出发,明白他们的所想、所求、所需,对师生个体生命状况关注应是实现生命化教育一个立足点,这样,我们的管理才尽可能设身处地地替师生生命的舒展着想,才尽可能实现教师生命的尊严而展开,建一个博客,其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文化重建”的价值取向是对师生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怀
我有一个理念:管理,从厕所开始!我这种理念哪里来的呢?我女儿初二的时候去香港参观,回来后写了一篇《港澳印象》,说香港的厕所很干净,进了厕所脚不忍心往下踩,很担心将自己的影子踩碎了。这段文字给我的触动很大:原来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这是一种真实的、看得见的教育。
也许我们还记得,若干年前我们这些乡下人进城因内急而找不着厕所的尴尬吧。可没想到就在今年上半年,我与同仁慕名去一所全国知名的中学参观的时候,车子开到学校门口,内急难忍,急忙下车寻找可方便之厕,兜了一圈,可就不见厕所,倒是看到马路边上不少同志在“合唱”《泉水叮咚响》。可见随地方便乃我传统,不必介意的。可我一介书生,岂能斯文扫地?心想,还是到学校去如厕吧!
名校有名校的共性,管理相当到位,要进走进校门,是要买门票滴,这我早已领教。买吧,内急难仍呢!走进校门,顾不得欣赏校园美景,便从教学楼找到办公楼,就是不见厕所,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厕所”二字加一个箭头的指示牌,兴奋不已,沿着指示牌找呀,找,可就找不到!好不容看到一位同仁从操场跑来,似乎是刚方便好,迎上去一问果然!他指指西边告诉我,厕所在操场司令台背后。哈!藏的好深,柳暗花明!总不至于尿在裤裆里了,急冲冲走进去,一下子如释重负!这尴尬呀,终生难忘!
我就想呀,都说以人为本,诺大一所学校居然就一个公厕,匪夷所思!越来越坚信,管理,还是要从厕所开始!如厕,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嘛,这还得不到满足,何谈人本!
来到二甲中学,我首先看的就是厕所!同样存在天下所有厕所的共性:臭烘烘、脏兮兮!我于是同后勤部门说,厕所要改造,要用星级宾馆厕所的标准来改造!因为环境会影响人,改变人的!我们为什么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看到有人在飞机上随地吐痰的?因为那个环境中他不可能随地就吐!学生走进厕所,走近便池,一看便池旁都是尿,都是屎,他会靠近了尿,蹲下来拉吗?叫我也不会!于是厕所就越来越脏,越来越臭。其实这现象大家都看到了,道理大家也明白。就是很少将它当回事,因为厕所就是脏的、臭的。这道理一说,大家还就觉得是那么一回事。没说的,改造!
嘿!你还别说,当办公楼四星级厕所改造好不久,我去如厕,居然看到有人在那里拍照片!上前一问,说是镇政府也要改造厕所,要照我们这厕所来改造!意想不到啊,意想不到,但却在情理之中!
由此,我想到了刚来二甲中学的一件烦心事,就是看到校门口停满了出租车,很是不理解,有关部门早就有明文规定:校园内及校门口不得停放校外机动车辆。这对师生的生命是一种威胁。校门口怎么就成了停车场了呢?百思不得其解,不如不思考形成的原因了。但学校的安全,学校的环境是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有关法规赋予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履行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要不然,出了问题谁来担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向我的同仁们提出来,是不是在校门口安装一圈栅栏?同仁们说,那些司机会破坏的。我又问,那么放几只石球如何?同仁又说,安放的时候那些司机会阻挠的。也是,涉及到生计问题,同你拼命的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看来这件事情只好作罢了。能作罢吗?
我这人天生的认死理:学校管理,师生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是重中之重!出一个安全事故,是无论多少教学业绩都不可弥补的。
总得有个发自解决它,这“停车场”一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什么时候解决,用什么法子解决,这些都是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久我还发现,学校的公务车和教师的私家车,在校园内的停放也没有定规,今天这里停几辆,明天那里停几辆,教工的自行车,摩托车也是到处乱停的,可学生的车相反倒是停放在指定的位置,而且比较整齐,对比之下,我的心里看了很不是滋味。通过了解,原来学校没有自行车、摩托车车棚的,这也就难怪了!
于是,我同分管后勤的葛校长商量,是不是先建几个教师车棚,不至于让教工的自行车、摩托车日赛雨林,是不是在校园内画一画汽车停放线?葛校长同总务处的人员一商量,一周内就将教师的自行车、摩托车棚搭起来了,同时给全体教工发了一条短信,希望他们将自行车、摩托车,放在指定的车棚内。当天,我的邮箱内收到一位教师的来信,感谢我们为教师解决了多年希望解决的车棚问题。看来教师也是希望规范管理的。于是我要求后勤部门将汽车停车线画起来,在给全体教师发个短信,希望他们将私家车停放在制定的汽车泊位内。
过了几个月,领导班子中有人提出来,什么时候能将门口的停车场解决了呢?我说,再看看,早晚要解决的!你们也可以同那些司机说说的。
后来,南通市教育局召开了“规范中小学管理”的电视、电话推进会,会上播放了南通市人民政府督导室,专项督导时拍摄的相关学校管理现状的专题片,其中就曝光了某初中校门口成了教工停车场的画面,于是我想,解决我们校门口停车场的时机应该到了!会议结束的当天,我遇到镇上的镇长,向他通报了南通市会议的精神,请他帮忙向司机们通报一下,根据有关要求,请他们不要将汽车停在我们校门口。很欣慰,镇长很爽的答应了。万分感激!
在我来二甲上班满第九个月的日子,这停车场,终于消失了!
可以这么说,对师生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怀,映射着管理者的管理价值取向。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来思考,管理者应不单单诉求于学生的成绩和纪律,更不能为了学生的成绩和纪律盲目的剥夺孩子的个丰富、多彩的生活、平等、民主的心态,孩子在校园生命的保障、生理的需求、身心的舒展等对师生的生存状况进行关怀是第一位的。
在目前的二甲中学管理理念里,学校最大的管理并非纯粹对师生管理,而是从符合师生人性的需要、符合师生人格的尊严的角度出发,对师生的生存状况进行关怀,处理一些似乎与管理师生风马牛不相及的小问题,诸如,食堂添设绿色植物;在厕所里及时添加用纸;给困惑学生及时、温暖的心理辅导等。我相信,这些行为具有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再不久,其体现的生命化教育就会有次文化变成了主文化。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7-22 13:04
教师生命价值提升是“文化重建”的内在要求
我来了这九个月,凡是我认识的特级教师,如南通中学教科室主任陈杰、原通州市教科室主任陈有明、通州中学陈颖……我都邀请他们来二甲中学,给师生开课。到现在已经邀请过7位特级教师了。特级教师的谈笑风生、言传身教,提升了二中教师的眼界,一定程度上点燃了二中的教师职业激情!
此外,我还邀请专家进行引领。我们开学初搞班主任培训,请了南通大学搞创新教育的王灿明院长和心理学教育方面专家姜永杰教授。许多东西硬性规定是不行的,专家们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这比校长直着嗓子喊有效多了。教师们听了以后,感触很深,写了很多反思的博客,总计有三四十篇,这样一来就非常互动。曹火强老师说,听完讲座,以前很多苦恼的事,有了方法。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他现在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本周学习计划,一周后对照计划,给自己打分.面对学生犯错误, 他现在的办法是开展"我承诺,我践行"的活动,效果比以往好多了。
很荣幸的是张文质老师在今年先后来到我们这里三次,对症开方,一起和我们思考和寻找学校新的发展之路,如何使自身的行为文化建设在生命化教育背景下获得理论支撑。
在二甲中学,张文质老师和管理者对话,和教师对话,和读书会成员对话,和学生对话,和家长对话,谈文化发展学校,谈生命化课堂,谈家校协作互动。
每一次讲座、对话我都安排专人录像与整理,贴上博客。具体有:《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在江苏通州二甲中学的演讲》,《“生命化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专题对话——通州市“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主题活动记录》,《文化发展学校——二甲中学教师主题论坛实录》,《人生就如马拉松——张文质先生与二甲中学高一(3)班的对话实录》,《我是如何激励学生的——通州市二甲中学班主任工作主题论坛实录》等12篇,共计16万余字。北师大据说要出版发行,这对于整个校园就是一场精神的饕餮大餐,一场灵魂的洗礼。逐步的,他的生命化理念变成二甲中学的的共识与行动。
教务处主任助理朱建一直有一个“物竟天择,强者生存”的理念。由此,他的对待学生的观念也是优胜劣汰,希望通过严苛的竞争、管理、压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应试教育见效。
聆听了张文质老师先生对孩子乃至教师本身生命化的精辟诠释,他内心感悟到教育是“栽培”,而不是“选择”。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被淘汰而来,而是为了绽放光彩而来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急功近利,而要等待。每种花儿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学生的个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地予以保护和利用。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我尽可能地将我们的校长、中层干部和我们一些的骨干教师带到我们周围有影响的学校去参观、去培训。周边的文山初中、白蒲中学,搬经中学,杨思中学,再远一点,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回来以后,大家对照反思,逐步改变自我教育教学观念,进而改变自我的教学行为。
最近3个月,学校就有几十位教师到各地参加各类培训,如“全国初中语文新课程名师精品课观摩”,华东师大的“两岸四地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和语、数、外等科目的培训班,这样的力度、这样的奖励,在学校经济上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个教师心里都十分清楚我的用心。
培训回来后,原先大家对我搞的那些管理举措都有想法,现在完全不同了。我们的吴国成校长一连以“讶喜、理念、感悟、人文、震撼、新颖”为题写了六篇博客,多角度,多层次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他自谓道:井底之蛙,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时,惊异于天地之广阔,这又何尝不是说明了青蛙曾经的肤浅?!人,不能象青蛙,满足于嬉戏于温度在逐步升高的水而不自知,最终死于安逸。我又何尝不是一只这样的青蛙?但是,即使是青蛙,终究跳出来了。
我们有个年青教师吕斌,参加完全国班主任培训,把建平中学相关的办学理念和我博客里面有关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絮语”对照了一下,发现在不少地方我们的发展思路甚至更为成熟。所以写了这篇博文,并取了一个别人看来很狂妄的名字“明天的二甲,江苏的‘建平’”。在博客中写道:明天的二甲,江苏的“建平”,认为一种观念改变一所学校。只要我们能把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具有我们二甲特色的教学案坚持下去,五年,十年,我们的名校梦一定不会遥远。
在此基础上,学校及时地提出了“创造一切机会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有特色的名师”的发展战略,把教育追求和读书进取之火越烧越旺。
一是大兴读书之风,为广大教师提供精神食粮,为教育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我给领导发管理学方面书籍,给教师奖励也是发书。去年10月分,我们搞了一个二甲中学教师读书月活动,我教师开一个必读书目,学校给每人发200元的购书券,最后每人写一篇读书心得。我在博客上看了一篇博文很开心,因为有一位老师看张文质老师的书看得很晚,他爱人很好奇的说,这人今天这么用功看起书来了!
在张文质老师三次来校的时候,我们又组织学校的年青人成立了“二甲中学‘张文质之友’读书会”,我的想法是,与其硬性规定,还不如像这样,让小团体发挥影响,这样就可能变成所有员工的共同追求。用小团体的力量星星点火式的燎原。张文质就曾说:其实整个学校的这种文化品格,文化影响力提高之后啊,学校师生都会成为受益者,都会成为受益者。
二是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去年十月份,大张旗鼓的开展构建“有效课堂”,确立“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学校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两周多时间开了36节讨论课,最后以“案例研究”为载体,大家谈体会,讲收获,议改进,影响深远。博客里,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文章俯拾即是,教师间研讨课堂教学之氛围蔚然成风。
三是我们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搞了“学教案”改革。大家可能会问,是不是东庐中学的讲学案?其实我们这个“学教案”和“讲学案”是完全不同的,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学教案”首先考虑到是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在考虑学生如何学到,学会的基础上再考虑教师如何去教。“学教案”的推行,有力的带动了大家的教学方研究。
今年四月份河南中原油田教育代表团来我校考察生命化教育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他们的数学特级教师魏中星校长对我校一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为:校长的生命状态影响制约着老师,老师的生命状态影响制约着学生。我听了一节初中二年级的数学课,非常精彩,尤其是你们那个“学教案”,把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结合的比较好,无论是课堂上,老师教学引导,学生课堂的练习交流,都以学教案为基础来展开的,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张文质老师曾说,“老师当久了,就有老师相,不然就麻烦了!”学校也同样如此,要有一种“学校相”。对于“学校相”而言,我始终认为,教师要有执着的事业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对教师而言,教师专业成长应该是生命价值提升,是教师职业中最为重要,最为充实的生活方式,教师明确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才能守住了心灵的净土,找到了尽快成长的舞台,实现生命的价值提升,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文化重建”核心内容是对师生“生命场”的文化沉淀
来到二甲中学伊始,我就清晰的认识到,何明老校长在这里工作了15年,学校的人也好、物也好,整个生活、趣味、追求都已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我初来乍到,应该做一件什么事情呢?我就从学校的校训,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等入手,对学校的文化传统进行一个梳理、甄别,在梳理、甄别的前提下,更好地传承、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后任者在梳理、甄别学校传统文化的时候不能搞颠覆性的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妥协的心理,必须在继承中发展。所以,我只能慢慢的改变。
我发现这里校训用的是“正德厚学”,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好多学校的校训都有这样两大关键词:求实,创新。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中核心的东西,它必须是个性化的,我就跟我们几个校长讲,“正德厚学”这个校训不应该是我们二甲中学的,它应该也只能是通州中学的。我们经过讨论,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我们在《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几句话中得到启示,我们就将“行于大地、止于至善”作为我们的校训,目的使我们的学生做文明人,行阳光道,求真善美、立天地间,引领了二甲中学师生以“卓越”为核心的精神追求。
学校的原先的办学目标“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人才”, 我们要培养的是人,培养人的标准不能仅仅放在为升学的服务上,那么我们二甲中学的每位教师,应该怎样放飞自己的思想,活跃学校的教育气氛,怎样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人才呢?学生们年纪轻,天真活跃,他们应该是充满灵性的、是充满灵气的,所以学校应该是学生放飞自己思想的一个场所,同时,人的固有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的如何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开发他们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呢?所以学校必须关注学生个性。我稍微改了一下,变为“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
同时,我们发动学校上下深层次思考“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确定了办学理念“人文关怀,文化立校,效益优先 ,质量第一”,回答了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办怎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做什么(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追求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怎么做(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创特色学校,建和谐校园)?这解除了教师对学校发展理念上的困惑,指引着学校教师奋斗和前进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于师生生命形态的文化,以校长和教师的“范本意识”,入手,审视与变革他们身上所凸显出来的文化。我提出了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理念指导领导的行为,再用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领导的行为改变教师的理念,进而改变师生的行为,再根据师生的行为追寻新的、更科学的理念以指导领导班子的管理行为,进而全面推进二甲中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和办学事业的发展!学校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创新!
“行为文化建设”,关键是管理者的践行。所以我觉得,作为一校之长,自己要率先垂范,而不是只动嘴巴不动手。我做学校管理近二十年,但是自从我做教导处主任起,我就天天早晨五点起床。我们的学生5:50或6:00要做早操。我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养成习惯,只要做操,我肯定在操场。晚上有晚自修的,晚自修结束前我才离开学校。
另外,我认为我们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个好教师,所以我做管理至今,从未离开过一线教学。同时,凡是要求我们班子成员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说:认真备课的问题,我尽管电脑也比较熟,但是我备课都是尽量用手写的。最近我们在搞“学教案”改革,这个“学教案”我事先给他们写样本,放在博客上,供他们去讨论,去批评。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管理者和班子成员的践行。管理者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既影响着制度的执行,又影响着教师的风气和工作情绪。通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大家交流并且交心,我们的班子成员逐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在我们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每周都听课,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开公开课,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分管一个学科或一个年级,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在一个地方蹲点。我们的教务处主任生癌症,他这个班级呢比较特殊,要一个人接班主任,换来换去我都不做声,不做声大家都知道,因为那些对象我不是太满意的,我们管政教的吴国成副校长就说,这样吧这班我来做班主任。他途担任高二10班班主任后,以身作则,并写下了一系列的“我与高二10”的博文,成为年轻的班主任的一面镜子。
特别是学校的班子成员与张文质老师对话后,更注重用生命化的理论厚重自己的管理。
前些日子,葛坚副校长听教师反映,文津楼顶层教室有几处漏雨,他亲自实地察看,联系施工队。在工人操作时,他爬上楼顶,发现施工人员对楼面根本没有进行清理,基层也没有上浆,于是,勒令返工。遇到这样较真的校长,施工人员叫苦不迭。而葛坚副校长却认为,管理者的“生命在场” 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监督,对于学校后勤管理尤为重要。
通过对学校传统文化的甑别、传承,以及我倡导的“行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沉淀中累积,二甲中学校园业已成为磁化师生生命个体的“场”。“场”里既蕴含着人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生命境界持续不断的生成的文化能量。就如同,张文质老师在博文《我要特别感谢凌宗伟校长和他的团队》里说,凌校长不动声色地把我的活动变成了对我、对学校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行动。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和凌校长、二甲中学的老师一起完成了一本意想不到的书。
我想我和我的二甲中学走过的九个月时间,就是一本书;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我们今天的二甲中学就是一本书。
感谢张文质老师,以及那么多关心、帮助二甲中学的同仁们!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