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在学校“公民教育”课题会议上的发言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7-24 18:11
标题: 在学校“公民教育”课题会议上的发言
在学校“公民教育”课题会议上的发言

文/子虚

  2006-03-02


      一、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就是将青少年和社会成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

      二、公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国民只有经过相应的教育,才能从一个自然人成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具有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人、政治人,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民主素质、公民道德、法治意识,使他们了解我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运作过程,积极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防止毒品、艾滋病等的侵害。
      造就大量训练有素的合格公民,良好的公民道德、公民素质将成为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空气和土壤。

      三、公民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近世以来,现代化国家的中小学十分重视开展公民教育,将它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我国20世纪上半叶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教育实践中,也曾长期开设过公民教育课程。
      学校将在学校网站“教育视野”栏目中渐次推出有关公民教育的国际、国内资讯。

      四、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
      目前,在学校中开展的德育,主要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虽然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等都涉及公民教育的内容,但与公民教育还是有所区别。
      1. 思想道德教育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服从和责任,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基础,去理解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和责任的;
      2. 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了执政党的政治倾向、主张和价值取向,公民教育则以公民社会的要求为基本取向;
      3.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应然的道德性为本的教育,公民教育则是以实然的合理性为本的教育。以公民道德为例,它要求公民应当遵循基本的道德,而不追求先进性的、完美的道德。以合法性、合理性为基础,公民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人、更为普适的教育。
      用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比较方便、有机地整合思想、政治、道德和社会教育。
      因而,开展公民教育,被专家视为我国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五、公民教育的主要范畴与内容
      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大致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这样四个主要方面。
      1.公民道德方面――包括礼貌、规则、守时、仁爱、宽容、感恩、友谊、尚礼、诚信、责任、尊严、合作、自我保护等主题;
      2.公民价值观方面――包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正义、和平、爱国、公益心、理性精神、认识契约、追求真理、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
      3.公民知识方面――包括国家与政府、民主政治、政党制度、司法公正、社会公共生活、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等主题;
      4.公民参与技能――主要是指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能力,如与人沟通、演讲、讨论、组织活动、参与选举、处理纠纷、维护权益、向责任部门或媒体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等能力。

      六、公民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的整合
      1.我校《发展教育模式》中有关“学生发展”部分,统称“四个学会”,基本上是以“培养目标”的形式而呈现的。
      2.我校从一开始起,就没有狭义的界定“德育”,《发展教育模式》为证。
      3.“四个学会”中提及的培养目标与“公民教育”的内涵与范畴基本一致,而后者更为具备“普适色彩”。
      4.整合的核心在于――通过实施“公民教育”,探索一条抵达我校办学理念,抵达“四个学会”的现实道路。

      七、关于我们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认知次序――个体、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
      2.以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公民参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我们思考学生工作(个体与集体)时,都得从这四个维度入手去研究,去做结论。
      3.在公民素质上,学生存在“学段差异”,更存在“个体差异”,而这些差异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尊重这些差异,方可为我们的教育找到一个真实的起点,亦所谓“实事求是”。
      4.每一个关键词的使用,都要求我们给予合理的诠释。这里面,存在一个“知识维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尤其班主任,得具备属于这份职业的“特殊知识”才行。
      5.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必要支撑,但道德教育绝对不能等同于知识教育。
      6.教育契机潜藏于学校生活的每一角落、每一瞬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开掘,去发现,去利用。
      7.教育资源――可解释为“巧妇”手中的“米”。而这些“米”并不“天然呈现”,它需要我们去发现、收集和使用。存在直接资源,这是最有效的;也存在间接资源,这是更丰富更广阔的。
      8.有必要重温杜威的一句话:“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孩子们生活在学校,就是生活在社会之中,就在生成、使用和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规则,学校教育或非只为他们“步入社会”而做的“适应性准备”。
      9.让学生设计一场班会,就是为将来设计一场集会做准备;让学生参与制定一套班级规范,就是在为将来管理国家做准备。
      10.在这个意义上,职业对班主任的知识储备要求是超量的。我国的师范教育没有这种专业,其实,全世界都没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首先持有一种学习意识――首先作为学习者,而后成为教育者。
      11.我们的思想、意识和受教育阅历构成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两代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公民教育。公民这个概念,对我们自己尚且显得陌生。
      12.所以,使我们自己具备基本的公民意识,包含法制意识、程序意识等,应该作为工作的当务之急。
      13.希望我们大家能够系统地看待我们的工作,找到自己以及自己服务对象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实施工作。
      14.工作的基本流程:明确理念――搭建平台――设置程序――环节反馈――改进优化。
      15.其中的最关键环节在于“搭建平台”。我觉得,有些“平台”是主动搭建的,更多的,是被动的即兴的搭建的。这里面,蕴藏着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智慧的无限空间。
      16.课题组层面搭建的基本平台:课题组会议;课题组工作经验交流会;课题组论文写作;成长文摘杂志;校园网资讯中心“学校课题论坛”。学校课题论坛,我们要把它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平台,起到“经验共享、疑惑齐解、资源相通、情智交流”的作用。希望大家一起用好这个平台。我们先因陋就简起步,据工作需要逐步改进,不断丰富和拓展。
      17.各年级组要有年级层面上的“属于自己的工作创造”,各班主任也大有用武之地,无庸讳言。
      18. 将课题工作与日常的班级工作合而为一,从中汲取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可以相信,在这样一个前沿课题中,存在着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无限空间;同时,也可以期待――通过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为中国教育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贡献。
      19.未来的社会不会再是一个“威权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希望在于“走向公民社会”。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索,在工作中进步,而最终的受益者,将会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