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一点不合时宜的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7-28 08:11
标题: 一点不合时宜的感想
一点不合时宜的感想

文/海之韵

2008-05-22


      5月19日上午,看关于地震的电视直播。看到这样的镜头,天安门广场前聚集了大片的人群,三分钟默哀完毕之后,人们挥舞着拳头,振臂高呼“中国加油”,群情激奋的场景当时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在QQ群里,很多同学提起也很激动,说中国这次多么团结,中国人多有凝聚力云云。我不敢说出我的真实感觉,因为可能会招致很多人的不满,甚至会犯众怒的。而且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怪在哪里。


      我想在那种场景我也会痛哭并且高呼的,但是多半不是因为哀伤,而是浓烈的气氛感染了我。只有在一个人静默地面对一张张真实的照片、看到那一朵朵生命之花的凋零、或者什么也不看只去体味生死之间那沉沉重重的别离之苦的时候,我才感到有说不出的痛。我揣测群情激奋之际人的哀伤在深度上不一定会超过静默地面对逝者的时刻,因为在后一种场合,生者除了传达内心无尽的哀思之外,还有无声的祈愿和倾诉,在逝去的灵魂去远行的时候,与他(她)存有心灵的无言沟通,尽管他们并不相识。或许更多的时候,大爱和大悲都是无言的。当然,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在场的人哀伤之情,我愿意相信人们都是善良和真诚的。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后来整理思绪的时候,发现它是存在于我的潜意识中的。可能由于个性与气质的缘故,我一直离具体的生命很近,而政治、国家这些概念很远。我相信在爱国之上,还有更高的普世的价值,比如对人生命和尊严,比如爱与同情。被“政治”、“国家”和“民族”这些大词所掩盖的,是生命存在的无疆之域,在那里,有一个个卑微却也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呼吸、繁衍、奔波、劳作,有着朴素的人间哀痛和幸福。

      而当我们面对灾难,面对鲜活生命的离去,渗入太多政治和国家的要素的时候,我们在无形中就会缺少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和关于生命意义存在主义思考,这样就或多或少地降低了哀悼的意义和份量。

    当我们肯定这场灾难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并且不遗余力地以此调动人们爱国情绪的时候,别忘了,这更是一场人类的苦难。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