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散文写作的对话姿态
[打印本页]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11-8-7 18:46
标题:
散文写作的对话姿态
散文写作的对话姿态
贺绍俊
来源:文艺报
《辛亥年的枪声》是南帆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南帆素以理论批评著称,但这些年人们遽然发现,他的散文毫不逊色于他的理论文字,人们开始注意南帆的散文,对于南帆散文的特色和意义,我也看到过一些十分到位的评论文章,例如孙绍振就将南帆的散文概括为智性散文,认为他为当代散文提供了一种审智的散文写作模式。以审智的阅读期待进入到《辛亥年的枪声》这本散文集我们一定会大有收益的。书中弥散着智性和思想的光芒。但我想,单是一个智字也许还不能概括南帆散文的全部,智性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思想随笔或学术随笔上。南帆的这本散文集不仅收有思想随笔或学术随笔,也有叙事散文、小品等多种样式。像《戊戌年的铡刀》《准星上的生活》等这类思想随笔,南帆确实是“直接从感觉进入智性的思索”(孙绍振语),但像《中学记事》《铁路风景》《那时的电影》等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打动我们的恐怕就不是智性而是一种优雅、沉稳的叙述语言。南帆的散文,至少在我看来,不煽情,不夸饰,不时尚,这就决定了他的散文只会在默默中与自己的知音相遇。
也许我们能够从叙述学的角度对南帆散文的特色做出全面的、多方位的描述,但此刻让我感兴趣的则是南帆在散文写作中的姿态。散文写作应该是一种心灵自由的表达。好的散文其实就是作者自造的一面镜子,透过镜子,我们能够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最好的散文一定是透明的,清澈见底的。而那些不敢亮出内心的散文,多半是矫饰的、蒙骗的或者虚伪的散文。所以我特别注重散文作者的写作姿态。说到写作姿态,从心灵自由表达的宗旨来要求的话,散文写作都应该采取一种真诚的姿态,真诚应该是散文写作最基本的姿态。南帆的散文当然不乏真诚。但由于性格和世界观的不同,作家的真诚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是从霸气里透出真诚,有的是从忧郁里透出真诚,有的是从亲切里透出真诚。而南帆既不霸气,也不忧郁,更不滥情,他的真诚包含在对话之中,因此可以说,南帆在散文写作中始终坚持着一种对话的姿态。从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看,一个权威的时代和经典的时代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话的时代。人们试图以对话的方式解决文化的冲突,以对话的方式促进文明的发展。我以为南帆是把对话认同为时代的主旋律的,他在一篇散文中还说过:“人类是善于对话的动物。”因此他在写作中能够自觉地以对话的姿态进入到他的叙述对象中,无论这叙述对象是人物还是山水还是历史。于是在叙述的时候,他并不是以主子的身份对他的叙述对象发号施令,不是以毋庸置疑的口吻给叙述对象作出最终的决断,他同叙述对象商榷讨论,他也从叙述对象身上发现其多重可能性,倾听叙述对象的声音,并乐于修改自己的意见。比如从《戊戌年的铡刀》和《辛亥年的枪声》,我们就看到南帆是如何与历史对话的。他并不轻信已有的历史结论,但也不以为自己就掌握了历史的全部秘密。而在《读数时代》里,他与枯燥的数字进行的对话同样也是那么的兴趣盎然,这全在于他把数字当成一个有生命的生存物。在《星空与植物》和《心仪武宫》中,他把关于围棋札记的散文当成了一次和围棋高手的对弈,这是在棋枰上所进行的另一种方式的对话。与叙述对象的对话最终都是为了与读者对话,这也是对话姿态的意义所在。他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居高临下,既不汪洋恣肆,也不卿卿我我;因此人们阅读南帆的散文时,不管接受不接受他的观点,都会乐意倾听他的表达。说到底,对话的姿态就是一种平等的姿态,一种民主的姿态。
对话姿态的背后是文化的自信。坚信自己的精神信仰,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当然也还有丰厚的知识拥有作为基础。我们从南帆的散文中能够感觉到他的自信心,怀着自信心的对话才会是有所收获的对话。他通过对话的方式更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人文理想,更具说服力地阐明了自己的思想见解。因此,我们读南帆的散文,不仅得到审智的愉悦,也得到意义的启迪,更从他的对话姿态中,在文化思维上进行了一次平等和民主的操练。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