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翡翠色的麦箫曲——记从水乡田埂上走来的诗人管用和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8-23 19:25
标题: 翡翠色的麦箫曲——记从水乡田埂上走来的诗人管用和
翡翠色的麦箫曲——记从水乡田埂上走来的诗人管用和

作者:楚 奇


管用和是湖北籍诗人,在全国诗坛也很有名气。他是从农村与湖泊中走来的诗人,因此他的诗几乎都是写在他热爱又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他写莲藕、荷花、杨柳、渔村,沉醉在黄土地上的田园景色中,更沉醉在湖荡、渔火的诗情画意之中。他那一篇篇清新又秀美的诗章,和那水乡迷人的芳境,常常使人在他那诗的意境中流连忘返徜徉凝思。有人称他是山水诗人;又有人称他是乡土诗人和美的歌者。我看这些称谓对他都很合适。在诗派众多的诗坛,他别具一格,独成一家,像一股股和煦的春风给诗坛带来一片生机。
全国诗坛有些“旗帜派”诗人,在那“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喊得最响的年代,管用和的诗显然是不和谐的。有人提出“诗人应该是人民的代言人”。管用和说:“我不够格,我只是随心所欲有感而发的业余作者。”是的,他不惯于也不也不情愿紧追时代的足音作直线冲刺。他只想做个牧童短笛式的田园诗人。
管用和喜欢读前苏联诗人依萨科夫斯基的诗和中国传统的古典田园诗。那些田园诗中,有的是一些退隐山林的诗人愤世与玩味山水之作。那超脱人世的怅惘心志他并不喜欢。扬弃那些该丢掉的,吸取那些有丰盈内涵的,丰富自己,管用和写的是中国的新田园诗。
管用和不是那种纯自然的诗人,他热爱乡土,热爱自然,但却力图在在乡土与自然中创造更深沉而亮丽的美。在他的创造中,巧妙而多彩的构思是他不懈追求的。他在构思上确实是下过功夫。有些诗构思很精巧又很独特,他能把景与物,人与景搅揉在一起,来表达他主体思索的流程与显示出他独特的诗美与诗境。他曾写过一首短诗《湖荡》,正是他新巧的构思所取得的成果:
天上的太阳:金亮\浪里的太阳:跳荡\跳荡啊跳荡\那是大湖的心脏\太阳下的船儿:摇晃\太阳上的渔人:匆忙\匆忙啊匆忙\紧追着太阳撒网\啊!每个渔人的胸怀\也像多浪的湖荡\在浪里搏斗着的心\是跳动的太阳。
本是生活中很平凡的景色,可经他的精心构思,把湖里的太阳与天上的太阳比作大湖的心脏来吟唱。大湖本是寂静无声的,可是一经有了心脏主宰,它就能活跃起来,淙淙然歌唱,悄悄然絮语了。
管用和的官衔很多,累积起来不下几十个。如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湖北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的副会长、武汉作协主席、《芳草》主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等等。但这些官衔都是虚的,真正实实在在的还是写作。他写作的范围很广,堪称多面手,文、音、美一肩挑。不仅诗歌有个黄金时代,音乐、美术也学有所成。他既是中国作协会员,又是中国音协会员。从1956年起,他已创作发表了3000多首诗歌,还有一些散文、童话、小说、随笔和300余幅美术作品。已经出版了26本著作。这在同辈诗人中是少有的。

他的“画的梦”

说起管用和的“画的梦”,就不能不提到他那悲苦的童年。他1937年11月出生于孝感新铺镇张旗杆塆外祖母家中。他父母亲本来在汉口小夹街经营一家裁缝店,后因日寇侵华逼近武汉,才避难到外祖母家。管用和就在那个逃难的岁月呱呱坠地。一家五口寄人篱下,父亲想回汉口继续缝衣,但店铺里的两台缝纫机被人盗走,无奈就在汉口与孝感之间跑小买卖,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父亲性情刚烈,又积劳成疾,谋生无路,就投水自尽了。母亲忍痛将6岁的姐姐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将刚满月的妹妹送到了天主教育婴堂;又将哥哥送到小镇上当学徒;把只有四岁的管用和托给舅母照管。她自己拖着个病弱的身体,凭一杆竹尺,一把剪刀和几枚钢针,为人手工制衣,做百家活,吃针尖饭。管用和很疼爱母亲,很同情母亲。他曾写过一篇散文《母亲的脚印》,文中写道: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除了我的母亲,还有谁这么早外出呢?我哭喊着沿着那长串的脚印去寻找母亲。那雪地中的脚印,刻印着母亲的艰辛和我童年凄苦生活啊……
管用和的舅舅是位医生。行医之余喜欢绘画。他画画不是为了扬名,更不是为了赚钱,完全是文化人的所爱。管用和的兴趣颇多,琴、棋、牌、球乃至游泳钓鱼都是他的爱好。也许,舅舅对他的影响大些,他从小看舅舅画画,也拿根树枝在地上画起来。6岁上小学,他的书和作业本的空白处,他都画上了画儿。当时他最爱画的是莲花。他觉得当地最美的花儿就是莲花了。
解放后,他考入孝感初级师范,仍然喜爱绘画。特别是对漫画产生了兴趣。他是从《漫画》月刊和《连环画报》得到启发的。他常常对着那些幽默风趣的漫画发笑。他喜欢笑,最怕哭。因为他是在母亲那痛苦的泪水中泡大的。幽默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他迷上了漫画。有一次他发现学校的厕所里有两位同学斗殴,打的难解难分,闹得很多的同学围观。他觉得很好笑,就以此为题材画了幅讽刺漫画《厕所大战》。在学校的墙报上发表了,一时轰动全校。美术老师连连称赞他有美术天赋。他被选为孝感一中美术组的组长。为培养他,她把自己的画室让给管用和画画,无赏地给他纸笔和颜料。
1954年他提前毕业,分配到汉阳县沌口小学教书。1956年后,他居然有漫画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刊物上表发表,于是有了点儿名声。当时的武汉美协为漫画家华君武召开座谈会,还给他发了请柬。会上,中南美专的马三和老师鼓励他到美专深造。其时,正逢中央号召小学教员报考高等学校。他踌躇满志地去县文教科申请报考中南美专。万没料到有位主管科员以报考的不是师范为由而严辞拒绝。管用和也以上级无此规定与他争辩。这位科员高低不肯,并以不服从组织扬言要开除他。管用和不服,写信到省教育厅申诉。一位名叫柳野青的副厅长给他回信,认为他可以报考美专,让他再到文教科请示。这一下可算是通了马蜂窝。那位科员怒火万丈,盛气凌人地放出风来,批判他越级告状,个人主义到了极点。不仅仅不准报考,还给他处分,降了一级工资。他为人正直,但很倔犟。一年后,得到校长的同意,他又去报考了一所美院。一天,好心的女校长找他说:“美院来了通知,你考试合格已被录取了。但我想你是去不成的,县文教科不会同意。我很同情你,我同意你去报考,只想证明你有这方面的才能,以宽慰你的心。”管用和深知这话完全是出于她的厚意,怕他再度生事,今后的日子不好过。
这场危机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苦恼又苦闷。为了排除愤懑之情,他买来一把小提琴和笛子,到长江之滨,望着滚滚江涛,望着空漠的天际,他拉起小提琴,吹起短笛排除忧闷。乐曲奏罢,他那不平静的心还是砰砰跳动,思绪还是像团乱麻缠身。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跳进滔滔大江让自己随波逐流;一条是顶住压力冲破迷雾,作一个不畏逆境的人。此时,他忽然听到芦洲上传来几声雁鸣。这给了他启示,脑海中突然喷射出一串诗句:
雁啊
我要像你
该多么如意

雁,歌唱着
排成一个“人”字
是啊,他是正值风华正茂的人哪,怎能自己毁掉自己呢!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他要冲破重重阴霾,去体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他称自己是“野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没有人栽种、培育,它们出生在某一个地方就再也无法选择,于是就有了野花有了野果。他自知学习美术光靠天赋是不行的,进不了专科学校就难成大器。他的画之梦被彻底粉碎了,今后只能野生野长,靠自己渴求与奋斗,付出更大的代价争取结果,结不了硕果,就结出一点小小的野果吧。从此,他就走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苦的自学之路。他为自己取了一个笔名“野果”,并写下了第一首新诗,表达他的心境:
有一棵野生的小树\显得十分憔悴\孤立在贫瘠的山坡\枝叶似要枯萎\它遥望着青翠的果园\羡慕那儿的葳蕤\怀着一颗热切的心\企望着抚爱栽培\这又有什么用呢\命运不能由意愿支配\已经死死地落地生根了\现实将理想粉碎\丢掉不切实的幻想\不求从天而降的恩惠\经受住风雨的吹打\顽强地绽开花蕾\不奢望硕果累累\只不把年华白白耗费\即使落得几枚瘦果\到头来青春无悔。
沌口小学地处长江边上,那朝云暮霭和泊岸密集的船只,那江上帆影和轮船,都飞进了他的眼界,他的思绪也溶入了这美丽的境界中去了。什么忧愁,什么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渐渐地萌发了一阵又一阵对美的追求和热望。不能作画,就哼起自己信口编的曲儿来了。于是,他自己又学习作起歌曲来,写了一首题为《笛儿吹起》的歌曲。但他自知自己仅有的一点音乐知识在作曲上是闯不出一个新的世界的,就将自写的歌词寄给了《长江歌声》编辑部。半年过去,这首歌词竟被作曲家费克谱曲在1957年第四期的《长江歌声》上发表了。这比发表美术作品时还令他高兴。他接着又写了一些歌词,都陆续发表了。其中第二首《合作社里奇事多》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得了奖。管用和多次说“野果不能成正果”,但事实证明,只要自己辛勤耕耘,野果可以成为正果,甚至可以结出硕果。

第一首诗和第一本诗集

1958年,管用和调进县文化馆任美术干部。虽然是美术干部,但依然不能画画。一进文化馆,他就奉命到农村住队,搞“中心工作”。不是劳动,就是开会,从早晨一直忙到深更半夜。但一有时间,他就偷偷摸摸地看书。他自知自己知识贫乏,更加发愤学习。他对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作非常喜爱,更喜他的名篇《飞鸟集》。这本书当时买不到,他硬是借了一本手抄下来。他喜爱那散文诗中的哲理,时常阅读吟诵。后来,他热中于散文诗的创作,就缘于此。他还手抄过《先知》等外国名著和我国一些古典诗词。至今,这些手抄本还保存在他的书柜里。当然,他更喜爱我国古典诗歌中充满生活情趣的诗和前苏联诗人依萨科夫斯基的作品。他的诗多是以劳动和爱情为题材,写的生动细腻,生活味浓。和老管自己的所追求的诗情诗意很合拍。他常常从一个非常细小的生活侧面撷取诗的因素。管用和很受启发,也揣摩着像依萨科夫斯基那样,细致地观察体验生活,用细腻的而又多方位的选择与熔炼素材,从捕捉到的那些富有诗意的人和事去写成诗。于是,在1958年春,他的第一首诗《深夜沙沙声》便诞生了,发表在《湖北文化报》上。
诗,贵在有真情。诗人对黄土地的爱恋情愫表达得很真切感人,但诗还贵在含蓄,如果把什么都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也就没有诗味了。也许那时正处于人民公社化的火红年代,作者的感情也被那大跃进的烈火烧得滚烫,因而诗写得有气势却缺乏深邃的思想内涵与意蕴,没有给留下联想空间。老管对他开始的诗创作是不满意的,但毕竟从画漫画到写作歌词进入写诗了.用他的话说,是可以不必依赖曲子而独立存在了。这在他的创作经历中是有着纪念意义的。
从那以后,他又写出了十几首田园诗,有了进步。那些诗富有生活气息,歌颂了滔滔长江、汉水,称赞了公社社员的辛勤劳作,用他那浸透着泥土芳香的笔触,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当时,他并没有想到出版诗集,自认为出诗集是作家的事,他是无名的小辈,不敢问津。1959年春天,《汉阳报》的记者张国翰找他——张也写诗,发表二十多首——想出诗集篇幅不够,就想与管用和合集出版。老管说,自己是业余初学写诗,不敢有这个想头。老张说山东有个农民苗得雨,他出了很多的诗集,我们为什么不能出。老管同意了。两人的诗凑起来40多首。都是表现当时农村新人新事新气象的,所以诗集就题为《欢乐的农村》。
1660年4月,《欢乐的农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出乎意料的是张国翰的诗只选了两首。这是管用和的第一本诗集,读起来虽觉得有些稚嫩,但那些清新的充满泥土气息的诗,就如春风拂面,令人心动。管用和的新田园诗的雏形已逐渐形成。他从农村走来,是沸腾的现实生活培育了他,因此他的诗乡土味很浓。我总在想,他写诗是忠于现实主义的,如果再加上点浪漫主义就会更为完美了。

《绕道》与《麦箫曲》

喜欢超越,更喜欢探索与创造新意,这是诗人管用和的性格。他不是纯自然派的诗人,他热爱乡土热爱自然,但他却力图在乡土与自然中创造更新更美的作品。在他的创造活动中,他把巧妙而多彩的构思作为不懈的追求。他力图诗的构思精巧、独特,把景与物、人与景、人物的动作与说话搅揉在一起,制造生活氛围,表达一种独到的诗境。他像一只鹦鹉自由地遨游天际,不受任何约束,唱自己想唱的,写自己想写的,把诗看成是心灵的絮语,看成是生活的牧歌,看成是美的播种者。他每首诗都在寻找他诗的灵韵,而灵韵就植根于他那精巧的构思之中。
1963年,他写了抒情诗《绕道》。诗中写道:
区委书记到县里开会\额上流满了汗水\他把太阳追下西山\急步儿,又把月色踏碎\\跨过银亮的小河\向着桃花堤上飞\猛一阵蜜语扑耳\细微、细微\\“望你好久不来\把心儿也等累……”\男女相依花影动\——啊!分明是约会\\笑上霜眉,甜上心扉\老书记绕道堤下步轻微\别惊扰这幸福的时刻\——由它甜醉\\多行点儿路算得什麽\书记曾踏遍千山万水\大渡河、雪山、草地……\险山恶水没敢阻拦这双腿\\铁鞋踏破为了啥?\别惊扰,由它甜醉\书记绕道远去了\花更香,月更明媚……
读了这首诗,不禁想起1959年在首都北京的一场争论。那时有几位权威性的评论家与作家就发表文章,认为“写爱情”就“模糊了时代精神面貌,对英雄人物与时代有所损害”。并撰文批判了作家王汶石的小说《春节前后》、艾明之的《我的妻子》、岳野的话剧《同甘共苦》等。虽已时过数年,但写爱情好像还是个禁区。因此老管写此《绕道》在武汉诗坛上算得是个突破。诗的构思很精巧,他是通过经历长征的老书记那双腿,来表达党对人民追求幸福的关怀,歌颂了心灵美的革命者。并从侧面写了爱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吧。
《绕道》写得虽很动人,但他投寄到一家报社,却不予发表。196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老管和刘不朽二人合集的诗集《山寨水乡集》。就将此诗收入到该诗集中去了。
万万没有想到,在1963年第十期《诗刊》的“一得诗谈”栏目中,发表了批评《绕道》的文章。作者贺兰,题为《一首描写庸俗的诗》。文中批评作者用错误的眼光看待革命看待爱情。说“今天抱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绝不会认为自己应该沉醉于个人幸福;即使到了共产主义,人们也还有更崇高的人生目标……”没过多久,《武汉晚报》转载此文,并同时发表了东宏冉、舟雨亭的反批评文章《揭示了崇高的心灵的美》。编者还加按语,希望读者参与讨论。就这样沸沸扬扬讨论了两个月。最后,在1964年2月号的《诗刊》发表了黎之的文章《思想、感情、语言及其他》,不仅全面批判了《绕道》,而且对《山寨水乡集》中管用和其他的几首诗进行了批评。这是一篇带有总结性的文章。从此这场论战结束,老管是坐在被批判的席上了。这场“讨论”,在国内外都产生影响。无疑对管用和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气馁。他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诗歌之路,诗魂不可侮,诗情不可阻。先贤说过:厄运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宝藏。那么,就让他以笔代犁在乡村的土地上去耕耘,去挖掘吧。
也就在批判《绕道》的锣鼓敲得最响最猛时,他正走在乡村劳动工作——参加“农村初步社教运动”,当材料员。管用和虽说是文化馆的干部,但他大部分时间是作文化以外的工作。他能写,能画,能唱,县里的干部下乡住队搞中心工作,往往会抽调他去写材料,搞展览,作宣传——他是个“白板听用”式的人物。《绕道》的讨论他也知道,但他无法看到有关的报纸。劳动,开会,写材料,日夜忙碌,根本顾不了其他的事。老管是一个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开始写作的。他在文化馆工作,爱好绘画写诗。但在这方面从来没有谁准过他哪怕是一个小时的创作假。省里的文艺单位曾经抽调他来学习,想给他创作的机会,但县里的有关部不同意。从1959年开始,湖北省和武汉市先后有好几个文艺单位想调他进来,也都未能成功。他搞的是群众文化工作,逢年过节更加忙碌。又因为他在考大学犯下“错误”,加之又写了《绕道》这样的的“坏作品”,其处境当然好不了。业余时间对于他来说,实在少的可怜。他写作的时间全是从睡眠中挤出来的,再就是借出差乘车乘船的机会写作。他常常在深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构思诗歌创作。也就是在一年前的春天,也就是在农村住队的日子里,他掐一根麦杆吹起了旋律优美的《麦箫曲》。什么是麦箫?老管在一篇散文中说,农村的穷孩子们无钱买玩具,但大自然赐给了他很多的玩具。捏泥人,摔泥炮,用狗尾草做小兔。最有趣的是取自然之物自制乐器。麦箫是掐一根大麦杆,留一个节巴,并将节巴下面掐破,使其均匀地形成六条裂缝,反复搓揉,让裂缝鼓起,可通气振动,再含入口中缓缓送气,便可发出响亮的“呜呜哇哇”仿佛唢呐之声。音韵朴实浑厚,从这绿色的麦箫中流出的乐曲,在田野上自由地漫游,流到哪里,哪里的春意就更浓更浓。
《麦箫曲》是管用和吟咏春天的组诗,有12首。是采用“五句头山歌”的形式写的,有着浓厚的民歌风和旧体诗词的韵味。管用和曾经读过不少的民歌,他在读了湖北崇阳的五句头山歌《双合莲》后,不仅被这部民间长诗的故事感动,也为“五句头”山歌这种形式所折服。五句子的末句,最为精彩,是点睛之笔,往往也是“诗眼”。他想,既然能用“五句头”写出叙事长诗,不妨用它写写短诗。于是,它就尝试着写出了《麦箫曲》。这是他学习民歌和古典诗词所获得的成果。就在黎之批判《绕道》一文发表的下一月,——1964年3月,《麦箫曲》在《长江文艺》上发表。紧接着,《诗刊》予以部分转载——这在当时是没有过的事——影响颇佳。后来,湖北人民出版社又将其选入《活页文选》。这是他在探索新田园诗的征途中又一重大成就。他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刊》于1964年8期,在“新手获”专栏上发表了著名诗人、评论家丁力评介《麦箫曲》的文章《唱出了公社的春天》。文中热情洋溢地说:这些诗大都是歌唱春天的,作者并没有着意去写春天的景色却使我们感到春光无限好,无处不是春。诗的生命力就在于他能使你读到诗外的诗。请看:
大地冰封雪又盖\运肥车队走成排\劲头攒在轮子上\剪破冬衣春就来\开春哪要燕尾裁。
丁力文中说:这首诗把劲头都攒在轮子上,通过轮子的运转,把大地冰封雪盖这件冬衣剪裁了,于是就开春了。这是巧妙的构思,新颖的联想。
社员播种心里笑\掐下柳叶捏成哨\平地一阵布谷声\春天撒腿跟着跑\山山水水都绿了。
哥妹选种选得精\妹妹故意问一声\ 问哥你可选好了\ 铜铃打鼓另有音 \哥说捏在巴掌
心。
小河雪消冰才化\ 两排脚印串百家\ 妇女队长试水回 \踩出一路报春花\ 一花引来万花发。
忙耕忙种冒雨淋\雷声阵阵鞭有音\雷打千声地不变\鞭子响处山水新\鞭鞭赶的银和金。
这是《麦箫曲》中的几首诗。诗意浓,语言美,韵味无穷。有的联想巧妙,有的比喻生动确切,有的一语双关,每首诗富有色彩和韵律,真是无声胜有声,使人感到春天确是来了,看得见,摸得着。这是十分美好的春天。丁力赞扬“这样的诗,从民歌中脱胎而出,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管用和这一组诗,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由于管用和带头写了无句子民歌体诗歌,后来,湖北长阳的著名的民歌手习久兰就发表了极俱湖北特色的民歌“赶五句”,一时间影响到全国好多诗人也写起了无句子诗歌。人们也把管用和归于习久兰一样的民歌诗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出版全国农民诗人的专集里,也选用了老管的作品。老管对此感到十分骄傲。
我认为《绕道》和《麦箫曲》都堪称管用和的代表作。它奠定了他诗作的基础,闯开了他的诗之路,也铸就了他的诗魂。使他从厄运中终于挖出了宝藏。人民接受了他的诗作,社会与诗歌界也肯定了他在诗歌上的创作成就。于是,他参加了196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他和李德复、夏雨田、叶圣华等都是代表。11月28日,这是个令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忽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央首长要接见,他们兴奋得几乎想叫起来。接见要合影。管用和第一个看到的是周总理,接着是朱总司令、贺龙、叶剑英、彭德怀、李先念……有位代表柯岗把又高又壮的彭真认成了毛主席,他高喊毛主席万岁,代表们也跟着一齐高喊。

蒲公英与散文诗

十年动乱,管用和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只是被武斗的造反大军赶出家门,在一间破楼中安身。那时,有点名气的作家都在受难,管用和戴着“周扬文艺黑线人物”的帽子,日子虽然也不好过,但还是个“自由身”。那时文坛荒芜寂静无声,但他并没有搁笔。他写了首旧体诗《汉江》表达心境:
阴雾锁江流\晚来风未收\百船均靠岸\犹去一孤舟。
即使别人都不写了,他还要唱自己所欲,歌自己所爱。
管用和1962年就发表过散文诗。因为语言比较优美,有人认为是“学生腔”,“小资产阶级情调”,虽然时不时还在写作散文诗,但没有再投稿了。1979年他调到市文联以后,有了新的艺术追求。他要扩大写作题材,超越田园的模式,从诗教规范徘徊中折入人生哲理的探索。
因为管用和是诗人,因此他每首散文诗都有着浓郁的诗的意境,更有很深邃的哲理思维,是诗化了的人生哲理。人们读了,既能获取诗美的艺术享受,又能获得人生哲理的感悟。文革中,他很苦闷,他记起法国作家蒙恬的话:命运对于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是任随比他更强的灵魂变转,因为灵魂才是自己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他那时心情很不好,但没有绝望与沉沦,更没有作厄运的羔羊。在他黯然的心灵中,思索也迸发出一些火花,他写了几章散文诗:
——何必在暗夜里喟叹已逝的光明呢,还是燃起自己心灵的灯吧。
——与其说春天给万物带来生命,不如说春天孕育在万物不屈的生命之中。
——雨点能打湿萤火虫的翅膀,却扑灭不了它的光亮;雾可以暂时埋没大江,却阻止不了它的流动。
这些散文诗在当时是不能发表的,只有收藏在笔记本里。进入八十年代,他已写出为数不少的散文诗。陆续出版了《潮沫》、《细流与暮雨》、《露珠集》等散文诗集。我在读《露珠集》后记时,有一事令我激动激动不已。管用和在《后记》中说:原武汉师范学院一位教授对我讲,他有一个亲友因受挫折而悲观失望,产生了轻生念头。他写信去劝他,引用了《露珠集》中的一章:
——雷声在干旱的日子里最为动听,即使没有雨点;
最渺茫的希望也胜过绝望。
他的那位亲友读了后,终于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短短的一首散文诗,使一个人从绝望中解脱,用苦难重新铸造自己。这是艺术功能的使然,更是从诗人感情的倾泻中获取了生活的伟力。
生活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而政治生活又是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场政治风暴袭来,诗人的思想与感情必然会受到冲击和熔炼,也必然会产生创作冲动。这种冲动不应该是说教与枯燥的感慨,而应是凝练与一种生活哲理的陈述。有的需要暗示;有时常要朦胧,但都要通过具体的感受与艺术形象来体现。要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去寻觅 ,从“小感触”中显现时代风云变幻,表达人民的追求和愿望。管用和有些散文诗就是经过这样的人生体验和思索熔炼而写出来的。散文诗集《潮沫》中的首篇《沉思,在历史的河岸上》,就是他从现实生活引发的感触,有着一种深邃的暗示的作品:
我行走在泥沙淤起的河滩上,拾到一枚光华圆润的鹅卵石,便自然地想起了那些带着辛辣味儿的讽刺——石子一经大浪冲击,棱角就慢慢丧失,为了适应潮流,改变着自己的形体……
然而,当我再前进几步,却发现了一块更大的卵石。我用脚将他拨开,嗬!它的身子底下,还垫着一块细长的簪形卵石哩;可是已经碎成两段了。
于是,我寻思:这些卵石只是由于流水的冲击而失去棱角的么?唉!还有那么多不幸的互相摩擦、碰撞和倾轧啊——一次凶猛的恶潮在我的头脑里翻滚着,叫嚣着……
久久地,我沉思在干涸了的历史的河滩上,拾取了一个不愿回顾的记忆。
阴云,竟化作灿亮迷人的落霞,将河滩染得血红……
这首散文诗再现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众生相。那光滑的卵石;那碰撞中的簪形卵石;那干涸的历史河床;那被染得血红的河滩……都含蓄而深刻地告诉人们,一场浩劫给人类带来多大的苦难。使人沉思,使人们的头脑冷静清醒。要扼止,必须扼止历史车轮的倒转。
堪称管用和散文诗又一佳作的《蒲公英》。写于80年代。但却是孕育在1665年。管用和在一篇随笔《当蒲公英飘散的时候》中谈到:那时他曾在田野中发现一棵光秃秃的蒲公英梗儿,那孕育着果实的绒球哪儿去了?啊,是被阵阵吼叫着的北风吹散了。它在北风面前是个弱者,受到摧残。但它也是强者,它那满天飞舞花絮,借此广播了自己的种子……1979年,他读了革命烈士张志新与“四人帮”斗争的事迹,非常感动,很想写点儿什么,但不知从何写起,在思索中猛然想起那蒲公英飞舞着的绒球来。于是,他的思路打开了,诗之门被敲开了:
大风来了,带着尖厉的嚎叫,挟着灰尘,裹着枯叶。肆无忌惮地像要摧毁一切……
大河荡起来了,大树摇起来了,茅草抖起来了……
小小的蒲公英啊,你那一碰即散的绒球似的果实,能经受得起强暴吗?啊!可怜的弱的生命呀。
蒲公英笑了,笑得多么坦然。
这,既不是得意的笑,也不是强忍的苦涩的笑。它说,是的,我也许会埋葬在风沙之中了。不过,我不是弱者,我不会被消灭。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将在我的果实被摧残之时而广播于大地!
多么令人感奋的散文诗呀,寓意深刻又有诗美,每读一遍都会引起心灵深处的颤抖。有人曾责难管用和淡漠政治,评价不准。《沉思,在历史的河滩上》和《蒲公英》虽没有正面写政治,但却从人们的领悟中鞭打了邪恶,歌颂了与邪恶走斗争的英雄,这不也是通过艺术创造而倾诉诗人的热爱党与社会主义的情怀吗?管用和还有一些散文诗写得空灵含蓄而隽永,请看他写的《神往》一诗:
寒冬织成了山野的荒疏与幽寂,我似乎听到细微的振翅之声。
寻声望去,那儿有一棵孤树。枯瘦而光秃的枝条,凝聚着一种期待的沉默。有两片褐色的焦叶,顽强地挂在高枝之梢,迎着寒风摇颤。
我久久地望着它,分外入神……
“你是在欣赏死亡的舞蹈和音乐吧?”我的朋友揶揄地对我说。
“不!我像看到一双展翅的蝶。”
“蝶?枯蝶!它就会随风飘走的。”
“那样,我就会看到两只飞翔的莺了!”
我的朋友再也没有言语。
显然,他也凝神视听起来……
仔细地揣摩这样的诗,你会体会到在一种严酷的环境中,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像这样的作品还有《无题》、《黑白石子》、《错觉》等等。构思独特新奇,诗意蕴藉深沉。读来韵味无穷。

他的水墨缘与夕阳情

老管从孩童时起就喜欢绘画,虽屡经折磨,但爱画之心不减。只是从画漫画、速写、素描变成画水墨了。他画画完全是为了自娱,但也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百幅作品。因为他是诗人,常常在画上配有诗作,诗与画融为一体,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如他在武汉晚报上发表的速写画《崂山潮音瀑》就配诗曰:
海呼,山应\颇有潮声\你得天独厚\离海很近\我起步于遥远\为拥有一息海韵\不得不\作长久的跌落\苦吟一生
这首诗很明显是写的他自己的。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生活20多年,身体越来越差,每况愈下。潜藏着很多疾病。直到1978年才调来武汉文联工作,生活和创作环境才得以改善。但好景不长,1984年,他因长期劳累过度突发高血压心脏病,一蹶不振。他担任着作协的领导,又要工作又要写作,身体每况愈下,难以坚持写作了。医生建议他暂时停止写作。他只好作作画来调剂调剂生活,也借以调养身体。也因为他的朋友中有人知道他善画,向他索取过画,他一直没有时间作画,就借此为几位曾经向他要过画的朋友画点儿应酬作品。我曾经看见老管给好几个人画鸭子。我猜想鸭子生性温和、善良,与世无争,不像鸡那么爱斗。它水陆两栖,随遇而安,这恰似老管的性格。后来,我看到管用和致老作家周代的一封信,了解到他画鸭还有着另外的心意。那信中写道:一日,故友向我索画,不由得忆起了故乡的小池塘。儿时,池中游泳,常与鸭子作伴,追逐嬉戏,那嘎然之声,那憨拙之态,那行走时永远如学步的摇晃之姿,历历如在眼前。特别是鸭子最爱故乡水之性情与我心性相通。于是,初次使用宣纸作画,便选定了鸭子,画起来感到格外亲切。画罢,顾画自怜,我也是一个永远丑陋憨笨的鸭子,成不了天鹅……是的,尽管老管发表过不少作品,他总觉得自己有愧于作家这个称呼。因此,他总在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现在,他用电脑写作,了解不少有关的知识,有些年青人还向他请教哩。
老管是1978年从蔡甸调到武汉文联来的。先做了两年的杂事。他实际上只在1980年至1983年间扎扎实实地当了三年的专业作家。这三年是他的黄金时期,发表了一部长诗和诗歌、散文诗、散文等530多件。占他发表作品总数量的四分之一。之后,他就只是个半专业的作家了。1998年他退休以后,虽然身体多病,依然还在写写画画,没有停笔。好像近年来他写散文要多一些。如《东湖落日》、《故乡的菊》、《秋山写意》、《朝海》、《董永故里》、《品树》等等。2002年7月,在《长江日报》副刊上读到了他近期写的散文《龙进溪听瀑》,写得很美又有诗意,是诗化了的散文。令人动心的是他写的虽然是大自然的景色,但却流露了对人生的慨叹和哲理。他把大地比作一部厚重而神奇的书,他从中寻到了心灵和自然和谐地契合,找到了自己立身的坚实的位置……进入大自然中,有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与他最近所画的山水画一样,他把情感寄予山山水水之中,寻求天人合一的宁静和美好。他画了一幅四面环山一川流水桃花盛开的小山村,其境界类似陶渊明写的“桃花源”。题的诗是:
丹崖翠岭叠层峦\涧水环流绿满川\家在林阴鸟语里\何求世外桃花源。
人生哲理已经进入了他的散文和画中。也许,是因为他已进入了暮年,心中渴求着和谐、静美与安宁吧。

载2002.10.《武汉文史资料》

(楚 奇:沈阳人。1948年就读于冀察热辽联大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父母官传奇》、《桐柏恩仇记》、《春寒》,短篇小说集《龙缠柱》,多幕话剧剧本《第一次海战》、《共产党人》,独幕剧剧本《一袋煤》等。)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