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为什么我们总想教育学生?\茅卫东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4 15:16
标题: 为什么我们总想教育学生?\茅卫东
为什么我们总想教育学生?\茅卫东

http://blog.cersp.com/7889576/1254532.aspx

      这个问题可能问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教师不教育学生不成其为教师。按国人的思维,学生嘛,自然是来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的,所以时时想着教育学生才是一个好教师,才是教师有敬业精神的表现。

      事实上我们应该时时教育学生吗?

      学生厌学很可能是源于教师的无礼;砸坏公物很可能是情绪长久压抑后的发泄;小学生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的动物本能且常能自动“修复”关系;中学生谈恋爱,更是自身身心发展和社会影响下的正常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的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理解。此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的教育,其实是对学生表示尊重理解、提供心理安慰和支持,然后才谈得到一点点的教育,这其中,可能还包括教师的自我批评。



      事实上我们能够事事都是学生的教师吗?

      我们不懂的事太多太多,不是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能回答得了的。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我们能不能放下教师的架子向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接受?

      现在是多元的时代,学生的想法与教师不同并不表示他们就是错的。当师生之间发生争议,我们能不能抱着求同存异之心与学生平等探讨?或者说,我们能不能把学生视为我们的交流对象而不是教育对象?

      即使学生真的做错了什么,我们也不一定就得教育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犯错误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只要这种错误没有对他人造成损失,我们何必事事严肃处理,给学生一个失败的机会,可能就是一个最好的教育,不是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吗?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应该不失为一种办法。如果有教师担心什么,那么不妨这么想:学生“吃一堑”都不能“长一智”,那么我们“批一通”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有时,学生的错误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善意的妄动”。我们为什么不象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擅采玫瑰的小姑娘时那样,先问一问情形呢?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当作审判官纠正师。我们更应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应该相信“头脑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这样我们才会不夸大学生的缺点才会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助学生“扬长”而不是帮学生“避短”上。

       邱吉尔说过:我愿意学习,但不愿意时时受教育。一个教师,一心只想着如何教育学生,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她)的平等意识可能是欠缺的。因为他(她)从心底里觉得自己高人(学生)一等,所以才时时觉着别人需要他(她)的教育。而实际上,教师并不是万能的上帝,教师所掌握的也不全是真理。


      更为可笑的是,学生的许多问题恰恰是教师不当教育一手造成的,我们教师却以为这是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又想出各种办法来教育学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一个人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发散思维,幼儿园的小朋友见到“0”能够产生几十上百种的联想,可是上了小学、到了中学、大学以后呢?只认得这是一个“0”了!不正是我们教育的不当使得学生思维僵化想象力丧失殆尽吗?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一边在无情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一边在认真进行创新教育;一边在扎扎实实地搞应试,一边在轰轰烈烈搞研究。真的希望这种日子能够尽快结束。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能力所限,厘清自己的边界,不是自己应该管的、不是自己能够管的,不要因为自己是一个教师就勉为其难。从这个角度说,我倒觉得与其要求教师把教育作为事业来追求,不如把教育看作一种职业DD至少在当前DD可能更为真实,教师多一点职业道德而不是献身精神可能对学生更为有利。至少这样一来,会少许多在“为了你好”这类无私崇高的目的支配下对学生权益肆意践踏的行为。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