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心中的语文老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5 08:39
标题: 心中的语文老师
心中的语文老师
    文◎俞永军

    近日,参加语文老师演讲比赛,总共23位老师角逐,我最终获得二等奖。尽管未能夺取一等奖,尽管很多同事都认为我稳获一等奖,但是我不伤悲,我唯一感到悲哀的是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名正在演讲的老师,一名面对讲台下几百双澄明眼睛的孩子。
    我们是在演讲吗?我们不是在演讲,而是照着准备好的稿子念,稍稍不同地的是,读得有点流利,有点感情。落落大方谈不上,挥洒自如谈不上,声情并茂更谈不上。我们始终跟着脑袋,看着讲稿,一行一行地读,两手不知搁在那里,时而叠加在胸前,时而摆弄东麦克风,时而捂住自己的嘴巴,或四弄胸前的衣襟。
    我们不敢看台下的评委,不敢看台下的观众;我们不敢脱离手中的稿子,我们怕卡壳,我们怕冷场;我们面无表情,我们冷汗直冒。当时,我就纳闷,这是语文老师吗?这是从课堂上走下来的语文老师吗?真不敢相信,我们讲了无数堂课,面对台下几十双眼睛。尽管我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潇洒自如,但我们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秘诀,一纸教案将我们要说的话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只需照本宣科,义无反顾地读。学生只需埋头往下记,鲜有质疑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课堂,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课堂,我们就是在这种课堂上,延续着我们是一名语文老师的光荣称号。
    一旦脱稿,或者即兴演说,我们就心急如焚,惶惑不安。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我们不知说些什么,我们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就连事先准备好的提纲在刚站上讲台的一刹那也忘得一干二净。我们用习以为常的“嗯啊”“嗯啊”来掩饰自己言语的尴尬,我们用不厌其烦的“然后”“然后”来凸显自己言语的匮乏,我们用毫不相干的“因此”“总之”来表明自己思维的混乱。我们盼望时间早点结束,我们盼望要说的话早点说完,从而惶惶然离开。
    前些时,无意间看到一个学生叙写自己的语文老师:莫名其妙的“是不是”,毫无关联的“所以说”,节外生枝的“说一说”,但到了我想应该有精彩之处时,他却断然地说“我就不详细展开了”,一学期下来,真让我失望透顶,再也不想听到他这样的言说了。干枯无味的语言按耐不住学生内心的愤懑,当然也让我们无地自容。
    在我心中,语文老师应当是眼中有学生。无论何时何地一双明亮的眼睛始终凝视着孩子,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或母亲,传递着信心与力量,爱心与真诚。我反对,眼中存有疑惑,或无奈,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成功。然而现实,很多老师始终埋着头,盯住书本,盯住教参,只顾往下念,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与感受。
    在我心中,语文老师应当是心中有底气。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照着书本往下读,就像一台复印机日如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机械劳动,毫无主见,毫无创新。我期待,胸中有文本,侃侃而谈,落落大方,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然而现实,很多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只会现炒现卖,只会依葫芦画瓢。
    在我心中,语文老师应当是体态有激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他们挥舞着手臂传递着温馨的话语,知识的甘霖,智慧的源泉。我反对,双手背在身后,抑或抱紧前胸,一副傲慢与不屑的神情。我期待,这双富有柔性的大手,时而抚摸孩子播下温情的种子,时而指引孩子传递光明的道路,时而激励孩子充满人生的信念。
    听过一堂语文课,某老师执教戴望舒的《雨巷》,在引导学生诵读时,他发现学生朗读速度过快,就说:“你们怎么像赶集似的?这么快的语速,会吓着雨巷中那满腹心事的丁香姑娘。”学生会心一笑,纷纷重新揣度诗中所饱含的意蕴。事实上,很多老师的评价非常单一,要么就是“不对”,要么就是“很好”,要么就是拍拍手“你真棒”。这些概念化、模式化、作秀式的言语,既不生动,又不耐人寻味,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作呕浑身不舒服。还是这位老师,又说:“当然,这位邂逅的丁香姑娘已经远去,我们之所以不能读得太快,就是要与诗人此时此景的心境相吻合,与诗歌的韵律相统一,那无限惆怅的情绪,那满腹幽怨的情怀,适合悠悠的语调和缓缓的语速。”学生兴致盎然,迅速融情入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我始终认为,语文老师虽然不是诗人,不能即兴创作诗歌,但必须具有诗人的气质,诗人的儒雅。尽管写不出最动人的诗篇,但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底蕴孕育出一大批文人雅士,只有这样,才称得上语文老师这一个神圣的称号。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