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5 08:45
标题: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溪流淙淙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描写心情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有关风筝的古诗,引出风筝,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自由读。
2、指名带读。
3、全班齐读。
4、强调“垂头丧气”中,丧的读音及书写。
5、强调“憧憬”,以“憧憬”引入。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放风筝的快乐。
A、学习放风筝的句子。
〈1〉提出自学要求:A、默读第三自然段,用“    ”画出我们将风筝放上天空的一句话。B、读一读,体会放风筝时的心情。
〈2〉交流,说感受。
〈3〉小组讨论:你放过风筝吗?你是怎么放的?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4〉老师读学生的一篇小练笔,激发情感。
〈5〉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句话。
B、学习“风筝越飞越高,……拼命地奔跑。”
〈1〉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这一句话,想象:我们在喊什么?
〈2〉指导“快活地喊叫”
师:喊是喊出来了,可我不觉得你快活呀!当我们很快活的时候,我们的语调会变高,语速会变快,表情会很快乐。如果是我的风筝飞上天了,我一定会快活地喊“耶!我的幸福鸟飞上天啦!”你也一定会快乐地喊……
师:带着这样的快乐,你一定能读好这一句话。
a、瞧,你的风筝赛过天上飞的小鸟了,你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b、再看哪,风筝飞到云彩上了,男生齐读。
c、只要是从旁边经过的人们看见了,他们会说:“放得这么高!”他们也一定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那就是“快乐”。一起再快活地读读这一句话吧!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过渡:是呀,我们的快乐还在持续着,全班齐读“从早晨……云彩上。”
〈2〉可是,好景不长,忽然吹来一阵风, 女生接读。
A、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B、你觉得哪些词透露了你此时的心情?(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请加上着重号,何为“大惊失色”?
D、我们该怎么呼唤,幸福鸟才会飞回来?
你来呼唤一下:
师相机评价。
〈3〉我们使尽全身力气,千呼万唤,唤回幸福鸟了吗?此时你的心情是多么的……把这感受带进来读一读吧!
〈4〉男女生在颜色的辅助下,配合读第四段。
〈5〉风筝丢了,我们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找到,我们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知道的?(垂头丧气)
〈6〉想象一下,我们此时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3、接读7-9段。
〈1〉细心的小朋友可能会发现,善良的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希望,这个希望藏在哪儿?(……)
〈2〉它省略了什么?你觉得有几种可能?
〈3〉议一议: 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注意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
2、搜集有关描写心情的词语。
3、小练笔: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注意用上描写心情的词语)
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一、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在备课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读和说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挖掘文章的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例如:在体会放风筝的内容时,我抓住了一句话“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进行语言训练,“你觉得他们会在喊叫些什么呢?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在老师的调动下,孩子们快乐地喊一喊,显然感到非常兴奋,表现的欲望大增。接着,引导学生多层次地进行朗读,效果不错。
课文最后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我处理的方式是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继续编故事,想一想,他们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达到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从想到写,练习变得有梯度,为以后的作文作铺垫。
语文课堂的交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师生依托文本,结合自身体验,不断寻求空白、填充空白、创造空白,并为学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进课堂交往持续进行的交往点。因此在语文课上,我和我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快乐的童年之旅。课堂上,有欢声笑语,有琅琅书声,有小勇士表情展示,更有我和孩子们的尽情呼唤。
二、不足之处。
1、虽然这节课学生纪律较好,教学环节能丝丝相扣,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课堂学习气氛不够浓浓厚。课堂的最后这个环节“续写结尾”由于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只是续说了一下结尾,动笔续写只得留到回家完成。
2、课后有同事与我谈起《风筝》的作者,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语文常识性的错误:贾平凹的“凹”不读“āo”,而读“wā”。我实感羞愧,赶紧查询相关资料,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了自我批评。
3、对教材的处理扎实有余,创新不足。
虽然示范课早已结束,那份心头的重担卸下了许多,似乎应该轻松。风筝的份量是轻盈的,随风而飘,自由不受羁绊。可是,这样一次上公开课,却给我们留下了重重的思考。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http://blog.edu11.net/space-176-do-blog-id-365752.html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