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我们不妨也来转个身——读《美丽的转身》带给我的感动与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7 10:36
标题: 我们不妨也来转个身——读《美丽的转身》带给我的感动与启示
我们不妨也来转个身——读《美丽的转身》带给我的感动与启示

廖旺华∣文

    早在春节前就收到了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沈丽新老师寄来的赠书《美丽的转身——28天英伦游学日记》。让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自己在沈老师的《那一场盛会》博文中的一句简短留言,却让她惦念着,还把这短短的留言收入汇编,并且给我寄来了这本非常精美的日记汇编。

可以说,这半年来,《美丽的转身》时而出现在我家中的书桌上,成为我备课之余或者休息之前的精彩读物;时而又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里,与同事们共同分享。拥有这本《美丽的转身》,让同事们也特别羡慕,教科室李主任还问起我,能否叫沈老师也给她寄来一本。我笑着告诉她,这可不是谁都能够得到这珍贵的礼物的。当然,你那么喜欢这书,欢迎你随时借阅哦。

翻阅这本图文并茂的《美丽的转身》,有两点让我特别感动:

感动一:石梅小学的领导对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是如此的重视

为了促进和鼓励老师写作,出书,引导老师开展教育科研,帮助老师提升教育素养,石梅小学不惜重金为沈老师出版个人专辑,从此拉开了该校出版《石梅苑》教师系列作品集的序幕。我想,石梅小学领导远见卓识的做法,无疑为其他老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正如石梅小学顾泳校长在序言中所说:“我们每一位教师身上都隐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师写书、出书,是教师智慧提升的一种方式。我们相信这样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会更加自信地面向学校以外的世界和未来。”由此可见,石梅人是多么的幸福啊!

感动二:沈丽新老师对自己追寻教育的信念与幸福是如此的执著

沈老师在短短的二十八天的留学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竟然写下了十万字六十二篇的日志,详细记录了在英伦留学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为自己、为学校、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料,我想,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沈丽新老师去年留学期间,也正是“1+1教育网”刚刚开通和暑假正式开始之际。那时,由于时差的关系,沈老师在英国深夜发表的文章,在我们这里恰恰是早上,于是,我们每天早上打开博客,都能看见沈老师新鲜出炉的美文,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分享沈老师原生态的异国风情的记录,以及她鲜活即兴的思考,使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由此可见,沈丽新老师“且行且思,追寻教育的幸福”的信念和理想又是多么的崇高和令人敬佩!

仔细品味《美丽的转身》中的每一篇文章,我觉得,这些来自异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很多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借鉴,或许在一些方面我们不妨也要转个身,转过身去看看国外的教育,转过身去反思传统的做法,转过身去思考教育的未来……

阅读《美丽的转身》,也带给我不少的启示:

启示一:性教育应该从儿童开始

或许是长期从事和分管学校心理教育的缘故,我对书中《温情自然的性教育》也就特别的兴趣。沈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英国学校开展性教育的一些做法。英国的学生在中小学就能接受正规的性教育,他们的教学课程就有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成年男女的生理特征。在课堂中,授课老师更是通过讲解生理卫生常识,播放生理特征录像,与女学生单独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了解性,正确对待性。

可是,我们国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性教育几乎空白,大多中小学生只能从其他途径去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甚至从黄色书刊或者黄色网站上去获取不健康的信息。从目前中小学生中发生的种种性健康问题来看,加强中小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保护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我想,在这个方面,或许我们需要转个身来认识性教育的重要地位;或许我们需要抛弃一些在性教育方面传统的经验和做法。作为学校或者老师,我们要更加大胆和科学地开展性教育,积极帮助中小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我想,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也是学校是否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虽然,我们学校也在性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比如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专题性教育录像《青春的奥秘》和《非常青春话题》等,为每个年段配备两位女生指导老师,邀请县妇幼保健站或者县医院妇产科医生为女生作专题教育讲座等,通过这些方式开展性教育。但是,性教育我们还没有列人教学的课程,因此对照国外的先进做法,我觉得我们的性教育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启示二:品质教育应该从小处着手

或许是长期从事和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缘故,我对书中《细致的品质教育》也就特别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沈老师详细地介绍了Dawns  School 这所学校开展品质教育的做法。这所学校在大厅中布置了六张漂亮的宣传画,而且每一幅画上都醒目地标着一个词语,并用一句话来阐述这个词语:

“责任”:你能做到那些你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同情”:能使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也能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所在。

“信任”:如果你想被信任,你必须值得信任。

“诚实”:真相永远是正确的回答。

“尊重”: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公平”:赢取公平是唯一要去赢取的战争。

我想,只要我们仔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这六个词并不高调,都是人们为人处世必须拥有的美德。让我们感动的是,这所学校并不是把这些内容仅仅作为宣传画而已,他们是真正把这些美德教育贯穿于班级活动和学科教学,让孩子们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实践。对照我们国内的品质教育,我们发现许多学校还是喜欢追求“花架子”,没有真正做到“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要求,当然,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我想,如何让我们的品德教育更加细致,更加细微,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培养有道德、高品位的学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丽新老师说得很精彩:“分数不是最重要的,竞争不应该是孩子们唯一在意的。真正的、良好的教育,是培养出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是培养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启示三:学科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

或许是担任数学教学的缘故,我对书中介绍英国数学教学的两篇文章《眼花缭乱的数学课》和《节奏缓慢的数学课》也就特别的喜欢。虽然文章是介绍英国小学的数学课堂,但是对于我这个高中教师同样富有启发意义。阅读这两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管是教学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数学课堂充满着趣味与活力,他们的课堂也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材施教,总是被他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阅读沈老师的这两篇文章,我的内心也在重新审视自己对“因材施教”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也在审问自己和反思自己:在我的课堂上,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了吗?可以说,在这个方面,我与沈老师有同感:“很愧疚,很痛。尽管我知道,这不全是我的过错。”我想,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对于培育人才的重要意义,可是,我们又常常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我们总是喜欢学生“齐步走”,而不喜欢学生“散步走”;我们总是希望学生高度一致,而往往忽视我们的学生存在差异,缺乏对后进学生和问题学生应有的宽容与等待。我觉得,尊重学生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或许就是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最大的一种尊重。

相信,继续阅读《美丽的转身》,必将带给我更多的感动与启示,必将让我分享丽新老师的更多的智慧与幸福,也必将促进我更多的学习与反思!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