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在中国国学院大学齐鲁书画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的即兴发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9 16:23
标题:
在中国国学院大学齐鲁书画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的即兴发言
在中国国学院大学齐鲁书画研究院揭牌仪式上的即兴发言
刘兆彬
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一起讨论书法问题。今天的议题是书法,我简单讲讲中国当代书法的现状。
要说清楚当代书法的现状,必须把它作为书法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来讲,即,把它放到书法史发展的过程中来讲,更进一步,是放到文化史中来讲。我要讲的,就是当代与历史上的其它时期相比,书法生态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书法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第一点,是在当代环境中,毛笔书写退出了日常应用领域,这是当代书法环境的主要变化。大家都知道,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笔墨文化”非常发达,但是在20世纪,日常应用领域中的毛笔书写被硬笔书写取代,这件事对中国书法所造成的冲击,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当时,余秋雨写了一篇《笔墨祭》,说“笔墨文化”已经在整体上衰落了,这篇文章,就收录在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这是一种很深刻的观察,说明余秋雨意识到了当代书法所面临深刻挑战。对此,熊玉鹏持有不同的看法,并撰文批评余秋雨的观点。但是,“毛笔文化”在当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应该看作是一个事实。在世纪之交,随着信息划时代的到来,硬笔书写也变少了,代之而起的是电脑打字。这样,整个书写文化便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书法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克服这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
第二点,是当代的书写人群。当下的“毛笔书写”退出了日常应用,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看,当代写毛笔字的人却比历朝历代都要多得多。我们知道,宋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文化最为发达的时代。根据相关统计,宋代初年的人口仅有600万人,元丰年间全国有1600万人,崇宁元年的统计数字是2000万人,人口最高峰的时期——大观三年的统计数字是11275万人,宋代是历史上识字率比较高的朝代,据说当时的识字率是17%,那么上几个时期的识字人数大约分别在102万、272万、340万、1917万人左右。他们都应该会写一点毛笔字。当今的人口数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数为1339724852人,如果1000人中有一个写毛笔字的人,全国写毛笔字的人就会达到1339.72万人,超过宋代初年、元丰年间、崇宁年间的数量,不如大观三年的数量。但是,当代中国人中,大约1000人中不仅仅包括1个写毛笔字的人,如果是1.5个,总数就是2000多万人,远远超过宋代了。实际上,当代写毛笔字的人数恐怕远远超过千分之一点五。昨天,在和杨乃瑞先生交谈的时候,他提到老年书画大学以及社会上儿童书法培训的普及程度,也说明当代写毛笔字的人很多。所以,当代堪称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写毛笔字的人最多的时代。但是,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当代人写字的水平,还比不上历史上的其他时代。由于毛笔书写推出了日常应用,所以,在人和毛笔之间有一种深刻的隔阂,不能再像古人那样与毛笔融合无间——达到使用毛笔像拿筷子一样的熟练程度。所以,当代人的书写达不到古人那样的熟练程度。再就是,由于“日常应用书写”中不再使用毛笔,也导致了书法形式的演变逐渐失去了根基。在书法史上,毛笔书写的各种可能性正是在日常应用书写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的,而不是书家随心所欲地构造出来的,只有在自然而然的日常应用书写中,才能充分发掘书写的各种可能性,建立新的书法形式的基础。因此,在局部(譬如在书家群体中)适度地恢复毛笔的日常书写,对于恢复书法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2003年,我在《书法》杂志发表了《与陈新亚网上谈“书法生活化”》一文,其中谈得这个问题,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第三点,书法正受到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的冲击。为了在当代环境下获得社会的认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准确说是从“85美术新潮”起,当代书法界一直在寻找与现代艺术思潮接轨的方式。1985年,“中国现代书法首展”的推出,是这一现代书法思潮产生的标志。当时的一些书家,开始借鉴日本现代书法和西方造型艺术的观念,试图以此来“改造”传统书法,使之具备一种现代的形式。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种探索已经走入了绝境。这种困境,在20世纪末就表现出来,新世纪以来就表现得更加明显。现代书法探索之所以陷入了绝境,就在于它试图突破“写字”的界限。实际上,“书法”是在“写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写字中”分化出“书法”与“非书法”,所以,“书法”必然是“写字”。尽管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批评别人说:“他那些东西不是书法,只是写字!”但这只是一种不严格的划分。实际上,书法史上所有伟大的作品,也还是写字,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都是“写字”,其中有很多还是“日常”毛笔应用中产生的一些信札、便条之类,它们不仅仅是“写字”,而且是应用性质的“写字”。说到底,一个人拿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如果其结果不是“写字”,就必然是“图画”,这就不是“书法”,而是变为“绘画”之类的东西了。正因为“现代书法”探索突破了写字,所以,其结果将被归入“图画”等领域,而不会被“书法”领域所认可。这是因为现代书法探索突破了艺术门类之间的根本界限,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可能具备很高的艺术性,但绝对不会是“书法”。如果把图画看作书法,认为“写字”不是书法,就意味着颠覆了整个书法史,否定了历史上的所有书法作品。因此,近年来人们已经不再把突破文字书写的实验作品看作“书法”,而是将其看作“源自书法”或“源自文字”的一种现代水墨艺术。2010年,在杭州举办了“书非书——2010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其中也包括许多“非写字”的东西,但是这个展览的题目中包含了“书非书”三字,可见主办者自己也意识到将其中某些“非写字”的东西划归“书法”是讲不通的。
以上三点,就是当代书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当代书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当代精神”与“传统形式”之间的矛盾,当代书法要在书法史中争得自身的独立价值,必须找到一种属于当代的书法形式——它是我们的时代所特有的书法形式。在书法史上,每个时代的书法都有自身独特的面目,正是借助这种时代面貌,当时的书法取得了在书法史上独立存在的价值。人们对清代的书法评价较低,但是,清代书法还有碑派书法作为支撑,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面貌,碑派书法的形式,较为恰当地体现了清代的书法精神。而在我们当代的书法界,则一直未能形成一种书法的“当代形式”,这样,在书法史的长河中,当代书法就没有自己的面貌和个性,也没有体现出与当代精神的契合来。从理论上讲,当代书法要具备一种当代的形式,这是一种合理的要求。但问题是怎样建立一种当代的书法形式?首先,当代书法不能突破“写字”,一旦突破了“写字”,就会成为绘画而不是书法了。其次,要产生新的正体字,才能确立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基本图式(结字方式)和用笔形式,在此基础上,才能为具有时代特征的行、草书法的产生奠定基础,这是因为行、草书植根于正体书法的结构图式和用笔形式。但是,我们的时代正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即,从魏晋以后,中国的楷书基本稳定,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清代人之所以能够找到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于他们找到了“碑”体的形式作为创造的基础。我们当代呢?继清代人挖掘了北碑的正书基础之后,我们可能立足的基础是什么?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面临这样一种需要,心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事不能心急,只能在适度恢复书法生态的基础上,先保证继承,进而追求发展。这就需要很多的个人和书法组织都来努力。今天,齐鲁国学书画研究院揭牌,成立了一个机构,树立了弘扬齐鲁书风的精神,这是一件好事情。希望这个机构在将来的发展中,能为当代书法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