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语感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10 06:48
标题: 语感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语感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邵统亮



  语感培养的课堂教学特征。

  一、基础性特征。包括两种含义:一是传授有利于语感形成的有效、实用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良好习惯;二是语感培养的价值和效果不只是显现在教学的即时和实施后的较短时期,还显现在积淀语感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持久作用之中。

  二、情境性特征。含义有二: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场境,引起学生态度体验,进而使学生感受美而入境,领受美而动情,理解美而晓理;二是注意引发群体的共生效应,在一定的情境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造成一种集体工作氛围。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

  三、自主性特征。有两种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崐中有足够的能动的活动,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二是要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并能通过多种活动,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

  四、多样性特征。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感受、领悟、分析、鉴赏和评价中由于学生所处的具体的生活文化背景不同,个体心理各异,语感积淀千差万别,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参差不齐,再加上文学作品本身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对于读写听说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应承认其合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标新立异;二是课堂教学应当使外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借助学生在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塑造自我。

  五、大语文特征。有两种含义:一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认识到“生活大书”、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指生活与思想的有效信息的积累有如鸟之双翼,是语感高翔的先决条件。因此课内和课外要接轨,让时代风云,生活的七彩阳光,时文佳作为课堂教学输来源源不断的活水。

  语感培养的课堂教学原则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工具性要素的主要内涵是:读写听说,知识,方法,思维。人文性要素的主要内涵:情思,审美,伦理,历史文化。当二者通过中介要素的作用而有机融合,语感就得以养成。二者相结合须遵守自然整合和意义整合的原则(自然整合即对字词连接和解释,因字因词而教。意义整合就是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作出有特定意义的解释,或将词与词进行对学生有认识意义、有人文教育意义、针对不同语境判别不同语意和词义有意义的连接和组合)。二者结合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组合系统,是一种弹性机制。一般地说,对于初学者,工具性因素教育意义要相对突出;而对具有一定学力的对象,人文性因素教育意义要相对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必须引导学生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起来,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从而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按照人生的需要自如运用言语形式的本领。

  二、诵读、揣摩、感受体验与理性思索相结合的原则。语感培养需要潜移默化,在不断地朗读、揣摩、背诵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力,不断地强化和积淀大脑中的语言模式。同时还要适当地讲授语文知识来加快语感的积淀,提高理性思索水平。如采取修改病句,解词造句,关联词语填空,口头或书面答问,争辨讨论,评析课文,单项作文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理性探索等。

  三、丰富个人生活体验与反复进行言语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个人的生活体验能转化为对语言的感受和体验,是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让学生重视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积累表象。同时语感训练要在不断的“重复”中进行。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应该“重复”、值得“重复”的地方,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又一个关于“言语形式”的固定格式。待学生一有机会遇到这样的情景,阅读中积累的经典的“言语格式”,就会成为制导学生说写的方便工具。

  四、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原则。思维与语言既不等同也不同步,思维对智力和情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智力和情感又是语感形成的关键因素。要把握发展语言思维能力这个关键,走语言和思维辩证统一发展的路子。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多种思维形式训练,指引思维的途径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合发展,还要特别关注发散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和在比较中思考问题的习惯。

  语感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因素很多,但实际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这四个变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着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我们按照语感培养的要求,赋予各个变量以新的含义。

  教学环境。重视两点:一是课堂教学气氛,尽力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教学气氛。二是教学媒体,随着现崐代科技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先进的声像技术已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而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对形成特定的语感教学气“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语文教材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根据语感培养对于教材特点的要求,对于现行教材可作一定的增删调换。第二,语文的教学内容应是大语文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第三,教学内容不等同于语言学知识点,应是有助于语感分析、语感积淀,提高理性思索水平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言语知识,同时还包括语感能力。

  教师和学生。语感的养成如鱼饮水,重要的是自感自悟。我崐们承认学生有语感发展的需要与可能。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语感培养活动中是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在4种变量的作用下三个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程序和结构,由此构成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另外一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我们称之为“语感培养课堂教学理论模式群”,提供了在心理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指导下相对稳定的各种教学结构和程序。

  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形式模式:预备→提示→联系→系统→应用。

  学习论,建构主义。抛锚式模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崐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论,范例教学模式:特例阐明→推论特点→本质认识→经验的统合。

  语感培养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在考虑四个变量的基础上,体现语感培养的教学观念,参考理论模式群。我们把课堂教学一般分成四步:

  第一步:整合感受,触发语感。让学生听(听范读)、看(默读)、说(复述)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熟悉崐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触发语感。即触发对文章的体裁、文章的风格、文章的情感、文章的质地、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表达等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

  第二步:自我涵泳,习得语感。创设情境,优化感悟背景,切已体察,朗诵品味,自我发现,自我感悟。

  第三步:重点品读,点拨语感。对于学生不能感悟的难点,老师点拨:或重点品读,或语感分析,或美读感染,或比较揣摩,或类比联想揭示规律。通过点拨,使学生阻滞的思维得以接通。

  第四步:积累延伸,积淀语感。通过扩读、仿写、背诵、点评等形式,使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和积淀。

  在以上的四步教学中,贯串了语感培养的11种方法:整体合成,优化情境,复述加工,美读感染,切已体察,比较揣摩,类比联想,涵泳评点,扩读联悟,背诵积累,仿写应用等,保证语感培养落到实处。

  我们认为,教学内容不同,目标定位不一样,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基础、学习需要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教学环境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参照理论模式,考试实践模式,创造出因人、因境、因材而宜的多样化操作模式。为此我们又设计了九种课堂教学操作课型。

  1、教读感悟课。选择语言典范,体裁或题材具有代表性,语感因素强的重点篇章,指导学生品读、体会。教会学法,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扶读涵泳课。选择语言典范,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由教师定向,组织学生或独立思考或集思广益或争辨讨论。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顿悟,敏化语感,深化语感,积淀语感。

  3、自读点评课。选择语言比较典范而难度不大的篇章,组织学生独立阅读,主要采取点评的方法,自作语感分析。

  4、文言品读养气课。对于文言文教学,以词句的理解、品味、积累为主线,以朗诵为主要方法,积淀语感。

  5、语感测试讲评课。平时的单项测评,单元测评和阶段性的综合测评。测评内容和题型应是有利于考查和培养语感水平和能力的。注重反馈,抓准重点,突破难点,评准讲透并进行矫正训练。

  6、专题变式训练课。对课本和考试说明所列的语言基础知崐识学习及相关的技能训练。分四步:范例阐明“个”──范例阐明“类”──范例掌握规律──变式训练。达到通过自己的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直觉能力。

  7、作文感悟式导写课。联读悟写,先放后收。提供范例,从摹仿到创新。导写中注重从激发真情实感入手,激活表象,抽绎事理,调动思维。

  8、作文积淀式导改课。重视挖掘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积累同学的作文中的优美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吸纳新信息,借鉴成功的谋篇布局构思和写作技巧,重视专题修改。

  9、口头语言实践课。与活动课结合,设计创设不同情境的口语交际课。如诗歌朗诵会,辩论课,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演讲等。

  实验设计

  1、以高中二年级──三年级为实验全程(已毕业一轮),采用多类型样本,多层次后测对比。本实验报告为高三年级阶段性综合报告。

  2、无关因子控制以常态为准,按规定授课时数不增不减。实验教师工作量与非实验教师一致。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材、教学内容、测试、作业等一致并同步。排除语文学科其他实验的干扰,其他学科实验、教育实验以及教师的任课情况不计。

  3、实验班的选取:高一期中、期末测试中语文成绩最差的两个班,文理各一个。

  实验效果

    实验分析

  1、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贡献。语感培养课堂教学研究,以语感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有利于目前语文教学实施四个转变:一是由只注重语文传授转变到注意良好习惯、语文能力进而是文化人格的培养;二是由注重“工具式”的操作转变到习文悟道,以文化人的更高更深的境界;三是由只注重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详尽剖析,转变到语言的领悟和品味;四是由只注重语言学习和教师语言的示范。总之,它有助于语文教学摆脱迷惑,走出误区。

  2、对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核心之处在于强化人文修养。语感培养重视学习者的语文素养。并未停留在“双基”的层面上,也不是仅仅拓展到阅读和写作,而是深入到思维与心理品质,并且注重成人成才的教育,认为如此不足以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

  3、对教育实验理论的实证。语感培养的研究是语文教学界的热点,却又是教育科研的冰点。很多的研究只是闭门造车,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亟待运用科学实验手段,依托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实践对中学生语感培养的更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而不能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当然,由于教育实验因素的复杂性,我们实验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的真实验,而只是处于检验实验假设的实验因子及其完备阶段(前实验),但它毕竟为我们进入真实验提供了“个案”。应当说,要让语感培养走出传统,与现代教学体系相衔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着语文教学界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团结合作,刻苦钻研,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模式。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