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19 21:21
标题:
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
烹出教材作文的美味
——略谈教材作文的二度开发与有效指导
文/张祖庆
先从两个怪现象说起吧。
第一个怪现象是关于作文公开课的,那就是老师们喜欢上情境或想象作文,或者在台上玩一个游戏,然后根据这个游戏来写一篇作文;或者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带着体验写作文;或者干脆写想象中的事物。当然,我也是怪现象的制造者之一。最近几年来,我所上的十来节作文公开课,三分之二是自己开发的想象作文。老师们普遍不喜欢上教材当中的作文,那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追问。
第二个怪现象,不少学生考试作文痛不欲生,自由作作文欲罢不能。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叫做洪一舸的学生。这个孩子很安静,不喜欢跟别人交流,喜欢阅读,喜欢写作。但是奇怪的是,在博客上的文章写得很好,考试的作文就是不喜欢,尤其是那些写人、写事的作文。六年级上学期模拟考试,出了一道《一件感人的事》,全班都在写了,只有这个家伙呆在一边。我想,他总会想出来的吧。十分钟之后,他还在那儿想;二十分钟后,他开始捶自己的脑袋;三十分钟后开始哭。后来我把他叫出教室,我问他你为什么写不出来?“没什么内容可写。”“是不是没什么感动的事情?”“好像这些事情都不是很感动。”那怎么办?我说:“你干脆就把自己经历了这三十分钟煎熬的过程写成一篇文章,我另给分。”好,马上灵感来了,他就刷刷刷地十五分钟就写好了——
“今天,又是语文考试,一口气做到了阅读题,最后剩下作文。作文是我的死穴,我一看到作文题目,脑袋就发懵。我的脑细胞当中的作文硬盘,就奇怪地死机了,再也启动不了。我的脑子里就想象着我考得很糟的情景,拿着试卷给父母,父母痛哭我的那一幅状况。我一个劲地催自己,快啊快啊,再不写就完了。可是,灵感就是和我作对,怎么也不光顾我。我没辙了,就在那儿数绵羊。绵羊数了一只又一只,可是灵感还是没有来,作文啊作文,考试啊考试,你可把我给折磨惨啦!此时此刻,我巴不得铃声一响,我就马上交上卷子,万事大吉。可是,时间似乎故意跟我作对,走得那么慢,煎熬啊,痛苦。这时候,张老师过来了,冷冷地看了我一眼。看我有什么用呢?不会写就是不会写。又过了一会儿,张老师又来了,这一回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瞪我有什么用呢?不会写还是不会写。完了,死定了。悲剧要重演了。因为他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作文交白卷的。历史那么惊人的相似呢,怎么那么相似呢?后来张老师把我叫出了走廊,告诉我,就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好了,灵感有了。于是,就写下了上述的文章。请老师高抬贵手。”
就这个学生,你说他文笔差吗?不差!他写《亚马逊河探险记》系列,上一学期,写了十篇《亚马逊河探险记》,写了一万三千字,我给他出了一张个人专报,叫《惊魂亚马逊》。寒假里,他又写了14000多字。我又给他出一张作文专刊——《惊魂亚马逊2》。大家来看一看他系列文章的标题,断粮、中毒、面包树、神秘预感、再遇食人族、陷入包围、黑影(上)、黑影(下)、食人花、最终任务、食人鱼(上)、食人鱼(下)、离开亚马逊,洋洋洒洒写了22篇。就这个孩子,你说他作文能力差吗?不会写作文吗?不是的。他的文章不乏灵感。
这两个怪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老师不愿意教教材当中的作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不愿意写命题作文,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觉得是相互的,老师不教,所以敷衍了事,经常是“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作文,咱们双休日回去写,写了交上来我批。”我有时候也这样。有些作文内容,想想都觉得很好笑,教着就会很没劲。人教版七册有一个看图写话的单元,编得很滑稽。一个戴红领巾小姑娘,去为邻居军属老大娘,洗衣服、洗脚。让孩子们写一写邻里亲情,写一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现在的小孩子去写这一幅离生活这么遥远,且没有趣味的图,孩子们喜欢写才怪!小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什么军属老大娘,什么什么五保户,什么军属烈属,他们听都没听过。真佩服编者,怎么想得出这样的题目?!
因为经常有这样的教材作文,所以学生不喜欢写,老师不喜欢教。导致老师不喜欢教学生不喜欢写教材作文,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教材当中的作文,要求规定得死死的,老师被捆住了手脚,学生也被过多地钳制。人都是不喜欢被限制的,在单位里被规章制度限制,在家里被老婆限制,课堂上还要被教材限制,我们老师还想活不想活?于是,老师们就痛苦,就马马虎虎教过算了。于是,学生也就马马虎虎地写过算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不喜欢写命题作文,包括考试中的命题作文。
我觉得,如果把教作文比作是烧菜的话,选自己喜欢的题材就仿佛是让你烧一盆拿手好菜;教教材当中的作文,就好比是人家给你配了料,你必须得用这几样料,烧一盆大家都觉得不错的菜,这就难了。再用一个恋爱例子来说明,自由开发作文教材,就好像是“自由恋爱”,教教材当中的作文就是“媒妁之约”。没办法,母亲大人找的,像鲁迅跟朱安一样,很痛苦!那么怎么办呢?我们把教材当中的作文全部都扔掉不管,那是不现实的。因为有考试这个紧箍咒,因为我们中考、高考还都是以命题作文作为主要形式.命题作文它有存在的价值和一直存在下去的理由。我们只能直面现实,不能回避,这是我们理性态度。
我的策略是二度开发。也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度开发作文教材,教出我们想教的作文课。我有如下具体策略:
策略之一:“偷工”“加料”。我刚才用一个“奉命烧菜”的例子,来比喻我们老师教命题作文。盐是必须要用的,油也是要用的,除此之外,淀粉啊,胡椒啊,辣椒啊,我可不可以自己不用或者多用,有些把它偷掉,有些把它加进来,这就有了第一招:“偷工”“加料”。怎么偷?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我曾经在天台实验小学上过的一堂课,也是教材当中的作文。人教版十一册第七单元动物与人的相互和谐相处的这一个单元。“温哥华街头,憨态可拘的小鸭子天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突然然几只小鸭子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危急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向巡警求助,并带领他们赶到出事地点,巡警从下水道中捞出将要被冲走的小鸭子,目送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这是教材的内容。
作文要求是什么? “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 “然后写一个故事” “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我把它进行“偷工加料”了,改造成“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充分地想象,编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小学生写作文,我们要让孩子们觉得好玩,而并不是像过去一再倡导的“有意义”。我们的作文经常是被“有意义”给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可恶的是,“合理的想象”。什么叫“合理的想象”?如果说每篇文章都要“合理地想象”,那金庸的很多武侠小说都没有啦,《西游记》也没有了,《搜神记》很多我们经典的古代小说都没有了。所以有时候想象是不需要合理的。尤其是儿童的想象,是可以不着边际的。当然不能反人性,不能违背国家的意志。只要孩子的想象不是低级趣味且庸俗的,我们就要允许他们存在。一旦把这个紧箍咒给砸碎了,小学生的脑子就被激活了。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想象,我找朋友画了一些图,由一幅图就成多幅图。然后抓住这两幅图,一幅是求助,一幅是救助。因为鸭子和人语言不通,鸭子跟人怎么交谈、怎么求助?这个场面一定很富于戏剧性。我就用现场表演小品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路。而救助一图,我就用头脑风暴的策略,假如你就是巡警,你会怎样营救小鸭子?这么一来,孩子们的想象就五花八门了。这就打开思路了。指导写故事的时候,我鼓励他们可以用多种人称来写。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都可以。站在鸭妈妈的角度来写故事,站在巡警的角度写故事,站在行人的角度写故事,站在摄影记者的角度写故事,站在落水小鸭的角度写故事。角度不一样,呈现的故事就不一样。这个故事写出来就有意思了、有真情实感了。这么一改造,学生对这个作文就充满了兴趣。这就是“偷工”,这就是“加料”。加了什么料?加了“用不同的人称写这个故事”。这样去教教材作文,是不是也可以教得很有意思呢?
策略之二——“旧瓶装新酒”。人教版七册第四单元有一个“学写童话”的习作内容,小学生读过很多童话,但是让他写童话,往往知道不怎么写,表现在两点:第一个,不能把童话故事写具体;第二个就是童话的特征抓不住,最有幻想色彩的地方展不开写。于是,我就用《早餐桌上的云朵面包》这幅有意思的图画来教童话写作,等教了这个内容之后,让他们课外下一次作文的时候,再去创编一个自己想编的童话。这样,我们本次习作的要求就达到了。这就是“旧瓶装新酒”——要求是教材中的,内容是自己开发的。再比如,七册的看图说话,我前面说过了,给军属老大娘挑水洗脚、洗衣服,要求写得有真情实感。这是看图写话的要求,我们是不是可以换另外一幅图来写呢?完全可以!所以有些教材当中的作文,你和孩子们都觉得不喜欢了,你就大胆地放手,换成你和学生都喜欢的内容来教。
策略之三——砸碎“紧箍咒”。教材当中的有一些习作要求,往往很不合理,有时候甚至很别扭,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六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请大家注意下边的三个要求: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理想?以及怎样准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它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内容。这一个作文要求一出来之后,就把学生的思路给框死了。你必须写三段,第一段我的理想是什么;第二段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第三段我准备怎样实现理想。最搞笑的是第三段,学生一定会写:为了实现我的理想,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好基本功,学会做人,长大了我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千篇一律,几乎每一篇作文都是一样的,痛苦!改到这样的你会产生作文生不如死的感觉。怎么办?不教?教材作文啊,万一考试考到怎么办?学生会埋怨你老师的:老师,你怎么不教这个作文,害得我这次考试,你看,分数没了。
怎么教?我给它换一张脸。什么脸?写一篇作文,《20年以后,你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这不是我的理想吗?这篇文章,要解决一个20年以后,你最想去干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写出来了?第二,第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理想,那会怎么样?把它写出来了。这样一放开之后,学生的作文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讲自己当了空姐,有的讲成了宇航员,有的讲到了美国当了一所大学的校长,有的讲成了总统,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发生了。小学生最可贵的就是敢于大胆想象,其实很多人的理想都是一生都实现不了的,所以写理想其实真的很难写。你看,我们给他改一个题目《自己第一份工作第一天的遭遇》,好了,可以写了,出彩了!
再比如,十二册的《难忘的第一次》,教材当中罗列的第一次,大家看看,都是那些正面的第一次动手做饭,爱劳动;第一次走夜路,练胆子;第一次养小动物,爱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锻炼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这些内容,都很正统!
其实很多个第一次可以写自己的坏事,第一次偷偷地拿父母的钱,我敢说一半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去偷菜,第一次搞恶作剧,第一次跟老师顶嘴,第一次跟父母大吵……并不是说我们要在文章当中倡导他们去做坏事,但是做坏事毕竟是人的本能、生活的一部分,做坏事的体验往往印象最深。把这些内容写成作文有何不可呢?著名作家三毛在小时候写理想的时候,就曾经写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捡垃圾的。在街上可以自由自在的,捡到垃圾可以把它卖掉,然后可以换钱,没人管我,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写得很好啊,可是我们要让学生写作文呢,总是希望写一些高尚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镜子啊,就是把人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要大胆地砸碎“紧箍咒”。
策略四——搭建“脚手架”。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能说会道,但是一旦是落实到文字上,他就会大为逊色,说的远远比写的好,那是为什么?因为他缺少一种写作的程序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比如一个工人,到流水线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第三步要做什么,有一些知识,他知道了,他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写作文同样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识,这些程序性的知识并不是说每篇作文一定要怎么写,而是要交给孩子们一类作文怎么写。
我认为策略要比方法重要。举一个例子,日本三年级有一个调查作文。他们的作文教材编得比我们中国的作文教材编得好得不知多少倍。三年级有让学生写调查作文的任务,“我们周围有很虫,仔细观察这些虫可以发现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种我们周围的虫,用放大镜、尺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观察的事物写成文章”,这是作文的内容。接着,教材详细地指导观察的写法,这就是作记录的程序性知识——“作记录时要注意以下的事项:观察的日期、星期、天气、气温;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这其实是教给学生怎么做观察。还要查阅资料,“如有疑问,自己一下有关的词典、百科全书之类的书。”接下来就是写文章。写文章怎么写?“把图表等放到文章里面去,写得别人容易懂;把书中写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较,要写的每一项内容要加一个小标题,指导得很详细。”于是有一个叫山田君的学生,就做了这样的一个西瓜虫的观察笔记,于是就写成了这样一篇文章。他的文章小标题有“调查日期、抓到的场所、身体的特征、西瓜虫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观察的指导,学生今后写观察作文,就知道了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科学小论文。写论文,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能力,怪谁?怪我们的考试制度和老师们。其实我们农村的孩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很多事物可以观察,有心的老师可以去编制一个一年四季观察作文的序列。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文是什么?就是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用文字记录发现与创造。
以上简单地向大家汇报了我对作文教材如何二度开发的一些思考,主要是讲怎么做,很肤浅,与大家分享,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根据区作文教学活动的发言记录整理,为了忠实当时的发言,故行文口语化比较重。)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