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洒一片文字的绿荫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19 22:01
标题:
洒一片文字的绿荫
洒一片文字的绿荫
——听张祖庆老师的听音乐写散文诗《我向往——》随感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 王乐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用来描摹西湖的姿态万千,自然恰如其分。但若用来形容祖庆老师的系列想象作文课,也大抵恰当的。
华彩激荡的《亚马逊河探险》,浑然天成的《畅想图书馆》,自是祖庆老师想象作文系列课堂中浓墨重彩的盛作,然《听音乐写散文诗》一课,却如一棵生机郁郁的树,给美丽的课堂洒下一片诗意的绿荫。
窃以为,此课,对一线教师的作文教学思考很有益。选择三点,一起分享。
“未成曲调先有情”——言说氛围的渲染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拿起笔来说话。是的,言为心声,作文,就是一种我手写我心的言说过程。但是,一线老师清楚得很,在家常作文课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学生言说动力不足的尴尬。其实,家常作文,也需妙手铺排,精心建构,就如家常小菜,浓淡相宜,色香俱备,方能清爽鲜美,令人食指大动。祖庆老师的这一节《我向往——》,愈到后来,我们愈惊异于学生的文思泉涌,妙语如珠。何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常课“不家常教”。祖庆老师审时度势,将精致的音画元素纳入课堂。学习伊始,《永恒的回忆》悠悠流泻,如诗如画的芬兰美景迤逦而来,夕阳,湖光,山色,长空,四季更替,宁静永远。这空灵的音乐和画面,是作文前的“未成曲调先有情”,将孩子们的童心,带离了喧嚣的现实,轻轻安置在深切悠远的遐想中:我向往什么呢?
同样的,后面的课堂,总恰到好处的,响起音乐。学生提笔畅书自己的向往时,《森林狂想曲》与《草原夜色美》组合而成的既欢快又静谧的笛声,浪漫如窃窃私语,是啊,说吧,尽情地倾诉吧;教师诵读《瓦尔登湖》片段时,《日光海岸》的宁静和热烈,饱涨的自由和爱悦……音乐是经,画面是纬,经纬交错,丝丝入扣,织就的就是一个如诗如画的课堂。谁不心醉在这样的情韵中呢?谁不愿放飞心灵的向往呢?
“轻拢慢捻抹复挑”——言说技巧的点拨
《我向往这样的——》,这个文题,貌易实难。尽管音乐、画面的渲染,让学生有了言说的冲动,但是,要情真意切地表述,还是需要技巧的点拨。
教师的指导功力也就彰显在此处。以一处为例,我们细观:
“《我向往这样的——》关键字眼是‘这样的’三个字,比如‘我向往这样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到底是怎样的风景?如果有这样的一片风景你会怎样去欣赏?多问几个‘怎么样?’,你的思路就打开了。”
——这段话,乍一听,平白无奇。但细琢磨,却大有嚼头。“关键字眼是‘这样的’”,什么是“这样的”?“这样的”,就是“我”心中的“这一个”,独一无二,带着“我”的向往我的期盼;“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它不在别处,也不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眼里。强调了“这样的”,就是对本次习作界域和范畴的提醒,学生心领神会了。要以“我”的思维“我”的触觉,每一个神经的末梢去集体感知“这样的”风景、“这样的”心情。
“这样的风景到底是怎样的风景?如果有这样的一片风景,你会怎样去欣赏?”
两个追问,问得好。“这样”,究竟是“哪样”呢?作文中,该有个详细的描述或说明,使“这样”和“那样”不至于混淆起来。“你会怎样去欣赏?”——对了,别忘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前面还有一个核心词“向往”,这就让“这样的风景”不再淡漠地存在,它于你,是有着心灵的关联和相契的。也许,它就是你朝思暮想的美丽风景线,融聚着你对美的全部定义;也许,它就是你梦寐以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场景,融聚着你心灵世界的渴盼和期待……
课堂中,祖庆老师的点拨不多,有着牧羊式的随意。但是,每一次点,都点在了诸如此类的要紧处。轻拢慢捻抹复挑,自然,精彩,家常味十足。
“天光云影共徘徊”——言说境界的提升
“破题——立意——撰文——评讲”,家常作文似乎很少踏出其他的步调。但祖庆的《我向往——》,却颇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课堂分三大板块,层次清晰。欣赏歌曲,诱发向往,此为酝情蓄势;书写片段,留驻向往,此为尽情表达;但出其不意的是,还有第三层:拓展阅读,升华向往。在学生淋漓书写了心中的向往后,课堂并未在精彩纷呈的言说高潮终结,反而荡开一笔,切入了亨利· 大卫· 梭罗《瓦尔登湖》的片段赏评。
这是一个奇怪的大大的拐弯。热烈,转入了宁静;言说,变成了聆听。孩子们搁置下了自己的向往,安静地聆听大师对向往的诉说。
我们也来听听吧:
“ 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还零乱地散布着破碎的森林。”
“水色先是黄澄澄的,然后是淡绿色的了,然后逐渐地加深起来,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现了全湖一致的深绿色。却在有些时候的光线下,便是从一个山顶望去,靠近湖岸的水色也是碧绿得异常生动的。 ”
“ 月光肋骨似的,零乱地,散布着,破碎的。
“湖水黄澄澄的,淡绿色的,深绿色,碧绿得异常生动。”
和着优美而宁静的《日光海岸》,张老师朗读完毕,掌声情不自禁地响起。
孩子们听到的仅仅是这一些蛊惑着眼睛的文字吗?不,不,肯定还有一些美妙的画面,如水波般一闪一闪,在文字中沉浮,切换。
孩子们感受到的仅仅是这一个个美妙的画面吗?不,不,肯定还有文字和画面糅杂在一起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质感和魔力。他们惊讶,原来,简单的文字,巧妙组合,就可以如那片神奇的湖水,慢慢地浸润过来,让我们触摸到文字的心跳,嗅到瓦尔登湖的芳香。
或许这些还不能完全被孩子们那颗懵懂的心所意会,但是,《神奇的书》中,有些诗句,将伴着诵读刻入童年的记忆: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是啊,文字是为生命留影的。言说,就是一种诗意的生存姿态。当言说变成文字,当文字的高度足够的时候,它就能将人带到远方去了,那是承载着灵魂的车啊。
想起了梅子涵老师的一段话: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已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像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已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可是只要你成长了,它们也就附入了你的生命,是一大片的绿荫,鸟儿站在枝上是快乐和歌唱,阳光洒下,就总有灿烂和灵感。
这一节课,不也洒下了一片文字的绿荫,一片灿烂和灵感的阳光吗?它让孩子们开始向往那一个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远方了。
那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