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要教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19 23:09
标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要教什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要教什么

文/陈金铭


这是小学阶段唯一一篇访谈录。

容我介绍一下这种文体。它常见于报刊杂志、电视,不管是在纸质媒体刊登还是在电视播放,一般都在前面交代一下时间、地点、访问者和被访问者背景、主要话题等,目的是让读者或观众了解即将对话的是谁,谈什么,好有个心理铺垫和接受的准备。

接下来是访谈内容。一般是访谈者提出问题,被访谈者回答,要求问的问题具体、集中,前后几个问题有一定的逻辑,能前后衔接,是访谈者所代表群体最关心的话题。——这往往要求访谈者事前要做功课,要了解被访谈者的背景,以便谈出大家关注度、兴奋度高的问题。

内容鲜活、关注热点、表达真实、有现场感、口语化等,是访谈录的重要特点。

教学建议:

1. 不要一味灌输要爱读书这样的道理,要重视访谈录这一体裁的认识。这是小学阶段唯一一篇访谈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编者把此文编排在爱读书这一单元,目的可能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欲望,但我认为,激发读书兴趣和欲望不是靠喊口号、贴标签,最有效的办法是把真正的好书、好文章提供给孩子。老师们教学时要认清这一点。

    2.这篇访谈录的教学,千万不要像以往的课文教学一样,让学生拿腔捏调甚至声嘶力竭的去所谓有感情朗读。因为这是访谈,是谈话,读的时候读出谈话的样子才对。

    3.把访谈这一体裁引进来。可以出示另一篇美国小学生和总统奥巴马的访谈,与这篇访谈比较,说说哪个访谈更吸引你,吸引你的理由是什么。

    要学生比较,不一定非要得出哪个好哪个不好的结果,重在辨析的过程。能吸引人的访谈比不吸引人的访谈强,当然,要是能读完后再回味沉淀下些什么,就更好了。

     事实上,如果学生真遵从内心声音的话,一般会喜欢美国小学生访谈奥巴马的那篇。因为那篇访谈的两个人是真正平等的,小学生问总统咄咄逼人,问的问题也不是总统最擅长的治国之道,而是学生最关心的食堂问题、总统挨侮辱问题;妙的是总统答话也不摆架子装大蒜,老老实实回答,甚至有点窘迫。相反,课文里季爷爷展现出来的是亲切(注意,亲切是一种姿态,不等于平等),最后归结到底还是教导。访谈者苗苗问的问题是读书,这是大家不用季先生回答也都知道答案的,缺少鲜活性,没有生命力。

   本文存在问题:

   1.题目不恰当。访谈录是实用性文体,一般宜用事实标题,如《张苗访谈季羡林》。这样登在报纸上,读者一看,访谈季羡林,哦,季羡林先生名气很大,要看看,就不会轻易跳过去。要是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者不明白怎么回事,说不定还以为是童话,很容易就跳过去。再者,用这个题目,是个比喻,暗含了大树必定成就很大。其实被访谈者季羡林名气已经够大,不用再暗示。

    2.文中写到的内容看,苗苗的提问意识不强,连访谈者角色的定位也是被访谈者季羡林给定的。这就让苗苗这一本应是问题的引导者,变成了被动的配合者。因此,这不是一个成功的访谈。这里不知道是不是删节的原因,我看到网上有个资料,张苗曾经访谈过系列的大人物,出过一本《小苗对话大树》的书(要是今天已经掌握了市场心理的出版人就不会起这样隐晦的书名了),似乎采访季羡林的内容还有不少,如:

     苗苗:我最喜欢看您写妈妈,写小动物,还有写花的故事,因为,我也最爱妈妈,最爱小动物,最爱花,咱们最爱的都一样,您说对吗?

    季羡林:你抓问题抓得很准。我的散文看起来题目很庞杂,归纳归纳,写得最多的,还就像你说的,一个是写小动物,一个是写花儿,一个是写母亲,母亲也代表父亲,母亲和父亲一样,是不是呀?

     苗苗:爷爷,您6岁就离开妈妈到济南读书了,可是,您在书里写了很多很多想妈妈的事,我也和您一样,妈妈出差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她,爷爷,人到多大就不想妈妈了呢?

    季羡林:想,到老了还想,还想。 我父亲死得很早,那时候我在外面上中学。隔八年,我到了清华,母亲也死了。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赋得永久的悔》,我说,我后悔,我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呀,地位呀,什么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那时候我要是知道的话,我宁愿当一辈子农民也不出来。 ……

    这样的问题活泼有趣,是孩子想问的真正问题,比书中写的那些发言人姿态的(读书)问题,要吸引读者的多。

  



附课文与美国小学生对话奥巴马的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也不疼,可大了那次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放了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么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感谢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韦弗对话奥巴马

时间:2009年08月15日

地点:美国白宫



韦弗:大家好,我是韦弗,我现在位于白宫,准备就教育问题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韦弗:我听说你会就教育问题发表一个声明,可以具体谈谈吗?

奥巴马:好的。在9月8号,当全美国的年轻人开始陆续回到校园时,我将就教育的重要性发表一个全国性演说……

谈教育当然难不到奥巴马,但如果谈校园午餐,美国总统就有些生疏了。

韦弗:你能帮忙改善校园午餐吗?

奥巴马:事实上我们正在考虑使学校的午餐变得更健康,因为很多学校的午餐放了太多的炸薯条。

韦弗:我建议每天的午餐都应该有炸薯条及芒果!

奥巴马:这对你来说也许是美味的,但却不一定能确保你健康和强壮。

韦弗:我特别喜欢芒果!

奥巴马:你喜欢芒果?我也喜欢。但是我不确定每个学校都能有芒果。

炸薯条和芒果似乎令采访气氛轻松下来,却不料韦弗话锋一转。

韦弗:我注意到作为总统你经常受到一些人的侮辱,对此你有何评价?

奥巴马:(一愣)作为总统我受到了什么?

韦弗:经常性的侮辱。

奥巴马:哦,你是说人们对我说一些刻薄的话?你知道,当你成为总统时你必须要承担很多事情。

没等奥巴马摆脱尴尬,韦弗又再次提问了一个难题。

韦弗:你会灌篮吗?

奥巴马:(苦笑)已经不行了。我曾经可以,在我年轻的时候。但我现在差不多50岁了。

在采访结束时,韦弗给予奥巴马很高的评价。

韦弗:我刚和奥巴马进行了交谈,他很高很友好,是个大好人。他说他希望到我们小学和我以及我的朋友打篮球。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