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大教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9-20 01:19
标题: 大教师
大教师



薛法根



贾志敏老师不止一次地说: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

我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

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然而,在我们心目中,他并不普通。他,思想上有大视野;道德上有大境界;教育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是真正的大教师!





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三盒录像带。它们记录着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

1990年11月,江浙沪“教育整体改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代表学校上了一堂作文课。课上,我先让学生观看一座“三个织女”塑像——古代、现代、未来织女的不同时代、不同形象的群塑,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由于不谙学生作文心理,将观察作文与想象作文的要求掺杂在一起,结果,学生启而不发,无所适从,教学效果亦可想而知。这一堂不算成功的作文公开课成了我踏上讲坛的第一个“梦魇”。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老校长严厉中带着期待的话语催我奋起。我并不气馁,立下壮志:在“作文教学”途中跌倒,一定要在“作文教学”途中站起。

时任学校整体改革顾问的吴立岗教授,热情地向我推介了贾志敏老师的素描作文教学实践,并送我三盒录像带:《贾老师教作文》。我如获至宝,欣喜无比。我如饥似渴地一口气看完《学写作文并不难》、《怎样遣词造句》、《作文要有具体内容》、《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等20节作文课。

课堂上,贾老师气定神闲、儒雅睿智,或指导,或示范,或表演,或点评,似有神来之笔,信手拈来,挥之即去。我看得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越看心里越敞亮,越看心里越通透。之前的种种困惑、烦忧都在他那生动、细腻、扎实、有效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渐渐消散。

细细琢磨之后,我跃跃欲试。于是将贾老师的作文课移植到自己课堂上,“依葫芦画瓢”,逐节逐节模仿。起先有点生硬,不太自然。慢慢地,我得心应手。以后,越来越轻松自如。贾老师那一招一式背后的儒雅、沉稳、锐敏,也不知不觉融入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之中。

像他那样上课,像他那样点评,像他那样开导与激励学生,逐渐改变了我的教学。本来万马齐喑的课堂变得活跃异常了;本来无精打采的学生变得聪明能干了;本来笨嘴拙舌的我,变得灵动自如了。俨然,我翻版了一个“贾志敏”。

及至1992年春天,我才在学校礼堂里,见到了生活中真实的贾志敏老师。他上的那堂《两个苹果》作文课,在我们教师中间引起热议、好评如潮。从此,我和同事自觉加入吴立岗、贾志敏的“素描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将别人的玫瑰移植到了自家的花园。

1993年10月,我按照素描作文教学理论设计的《奇妙的魔术》教案,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在泰兴市颁奖典礼上的示范教学,受到老师欢迎。也就在那时,我明白了:真正的大教师,即使不天天呆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时时留在我们心底。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影响”。

在作文教学上,对我影响最大的要数贾志敏老师了。我的作文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实践无不烙着“贾志敏”的印记。对此,我感到骄傲,也倍加珍惜。





观摩贾老师的语文课,我每每被他的教学睿智所折服。他的即兴评点,实为经典,堪称一绝。

一次,贾老师执教《“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他请学生朗读课文。起

先,学生怕读错,都不太愿意当众朗读课文。贾老师为消除学生顾虑不断鼓励他们:“读错属正常,读对则是——超常。”在笑声中学生纷纷举手。可惜的是,几个学生朗读都出现差错,贾老师没有批评他们,却对没有读错的一位学生说:“到目前为止,你读得算好的!”掌声过后,他又添了一句:“但不是最好的。”顿时,其他学生跃跃欲试。一个学生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贾老师赞许地说:“你读得真好!我被感动了。看来,其他同学想超过你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话音未落,教室里,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一个男孩的手举得最高,站起来读,却读得磕磕绊绊,结结巴巴。贾老师不无遗憾地说:“你读得真是一般,让我失望。但是你的那番热情、认真却难能可贵!”

对每个学生的朗读状况,贾老师都即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无痕教育和积极引导。那看似不经意的插话和评价,都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这些话语深深地吸引着孩子。所以,他的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又有一次,该上课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教室里乱哄哄的,贾老师是这样让课堂安静下来的:

他指着一个女孩儿,不紧不慢地说:“现在,只有这位同学不说话,坐得端正。”迅即,教室里安静多了,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顿了顿,贾老师又指着一行学生,称赞着说:“现在,这一行孩子精神最饱满!”顿时,每个学生都挺起胸膛,屏息凝视。贾老师环视四周,见大家思想都集中了,这才亲切地说:“上课吧!”

你看,没有声嘶力竭的训斥,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他悄然地将学生的心思都收拢到课堂上来了。平平淡淡,轻轻松松,却又实实在在,稳稳当当。这就是贾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仔细揣摩之后,是可以借鉴运用的教学“绝招”。这样的“绝招”,全融化在贾老师的举手投足、谈笑风生之间。我们得靠悟性才能辨出其中真味。

贾老师的语文课,不仅要用耳朵听,还需要用眼睛看,用心思揣摩——特别是当学生在自由读书、书写作业的空当儿。此时,你也许以为没有什么“招儿”可看、可学的了。其实不然,你还得留意他是如何忙着谋划与点拨的。要知道,所有的精彩,或许正是在这时候酝酿出来的。真正的大教师,往往能化平淡为奇特,点石头成金子。功夫恰恰隐含在等待的火候之中。

最令人击掌赞叹的要数贾老师对语言的敏感。学生作文、言语中出现的哪怕是丝毫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聪耳”与“法眼”。在常人看来似乎没有问题的语句,他都能“挑出一点儿刺”来,而且,经过他分析讲解之后,会让你心悦诚服,释然开怀。

一次,贾老师板书了这样一个句子:“寒假里,我和爸爸有幸来到杭州。”粗看,好像没啥问题。但经贾老师一番“咬文嚼字”,就让人叹为观止:

1.“有幸”,指“机会难得”,“非常幸运”。句子中的“有幸”能管住“我”,要管“爸爸”,则牵强附会。原因很简单,上海、杭州相距不远,“爸爸”去杭州机会一定不少。因此,把“有幸”一词提前,置于“我”的后面较为贴切;

2.把“和”改成“随”或“跟”较为准确,以此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3.从行文中能看出,小作者是在上海写就这篇习作的,故不能用“来到”,须换成“去”或者删去“来”字;

4.到杭州去干什么?小作者没有交代。这样,容易产生歧义:难道 “奔丧” 去、 “扫墓” 去也算“有幸”?岂不笑话?因此,后面加上“游览”就顺理成章了。

经修改,原句变成:“寒假里,我有幸随爸爸到杭州游览。”既通顺又明达。没有这么一番较真,不经过这般咀嚼,很难品出“语文”个中滋味来。

我一直想获取这种本事的真经与秘诀。直到有一天,他随口一字不差地背诵好几篇长课文时,我才豁然开朗,大彻大悟。所谓的大教师,就是要下别人不曾下得的功夫。勤读书、苦揣摩,腹有诗书,成竹在胸。敏锐的语感得益于日久天长的语言修炼。有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都是长期磨练,反复锤炼,静心修炼的结果。当我们忙着模仿贾老师上课的“招式”时,可不要忘记学习他的课外真功夫。





外出讲课,遇及贾老师,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他如同父辈那样慈祥、和蔼。难得几次促膝谈心,让我如饮甘露,受益匪浅。

我难以忘却的,恰是在秦皇岛的那一趟……

课前,我设计一个“开场乐”:在黑板上书写了歌星***的名字,后面又添上社会名流***的名字,听课者观之皆捧腹大笑。我见课堂气氛活跃异常,自鸣得意,沾沾自喜……晚餐时,贾老师轻声地对我说:“小薛,今天的课,你上得很不错。只是在课前把***和***的名字写在一起,会引起人们的遐想。用他们之间的绯闻来制造笑料,不够严肃!这样的噱头千万要不得……”贾老师还告诫我,“在公众场合必须注意自身形象”;“尊重别人就是保护自己”;“要有傲骨,却不能有傲气”……我听了,自责年轻气盛,轻狂草率。贾老师的那番言语让我醍醐灌顶,汗颜不止。

如果没有这样的长者关切、缺少这样的智者提醒,难免要出差错,会犯错误。自此,我一改课堂上的随意与轻率,教学用语日臻准确、规范与亲切。

我明白“幽默”和“油滑”间的不同;懂得“为人师表”的神圣以及“教书育人”的严肃;领悟到教师人格的贵贱将决定其课堂教学品质的高下。

课如其人。贾老师的语文课,何以行云流水,丝丝入扣?绝不仅仅是缘于他精湛的教学艺术,更是缘于他为人低调,品格高尚。

前年,我受邀到某地参加教学活动。由于我搭乘的航班因故延误,致使贾老师在机场等候一个多小时。待我们一起赶到宿地已是凌晨两点。贾老师见我精神不佳,疲惫不堪时,便说:“今天早上8:00的课让我上,你年轻,多睡一会儿!”这番寻常话语令我感动不已。每每想起这件小事,仍感到温暖无比,恰又惴惴不安。要知道,贾老师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长者呀!

他教的是语文,其实,他也在引领我们教书育人。

近日到某“名校”上课。没想到的是,无论读书还是说话,学生普遍都差强人意。台上,我汗流不止,却束手无策。几乎到了黔驴技穷,回天乏术的地步。我一时感到迷茫与不解:难道自己的教学设计真的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贾老师直言不讳地对主办单位工作人员说:“看来,这所学校徒有虚名。”

贾老师一眼看出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实、根基不牢,校方只在做表面文章,却不去作有效研究与扎实训练。鲜活的教学思想背后缺少务实的教学实践,怎能不动摇学生的语文根基?

他不敷衍,不回避,一针见血指出某些“名校”存在的问题。这实在需要一番勇气。这种勇气来自于他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事业负责。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敢于直面现实、揭露问题的勇气。

贾老师给予我们年轻教师太多的厚爱与期待。这一切,令我心存感激,催我奋发向上。

他是我们心中大写的教师。

做大教师,当如贾老师!





注:拙文经贾志敏老师的三次修改、润色,读来令自己都有些惊讶。在作文、做人的严谨上,贾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