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管季超说:‘这本月刊确实不错,您不妨订一份看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2:58
标题: 管季超说:‘这本月刊确实不错,您不妨订一份看看’
读者评刊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老师:《教师月刊》跨学科、跨学段,具有普适性。海阔天高,别具气象。
http://www.xge21.cn/JYK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249
http://www.xge21.cn/JYK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249
http://www.xge21.cn/JYK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249
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刘静波校长:《教师月刊》,一份培养教育家的杂志!
北京市昌平区教委苏俊山副主任:今天我们开教师座谈会,许多老师对《教师月刊》表示非常喜爱……人物专访等栏目,受到了校长们的广泛赞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3:07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index.html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index.html
http://xnjyw.5d6d.com/forum-78-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3:14
林茶居:孩子啊孩子
·从一个孩子的脸上,从一个孩子的习惯、喜好和选择中,你可以知道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你可以知道这个国家在走什么样的路子。
·一个孩子的现实处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处境。一个孩子的成长,他生命的刻度与节奏,集中了整个国家、社会、文化、制度、教育、学校乃至家庭、父母及其他成人的强制、教导和暗示。
·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庸俗不堪的人,甚至是无恶不作的人,这个“长大”是有错乃至有罪的,这个“长大”有时候也被称作“社会化”的过程——这个“社会”真是罪大恶极。
·之所以有所谓挫折教育、磨难教育的倡导和实施,首先是因为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反教育的文化和环境——社会本身无法解决,成人们无法解决,只好让孩子们尽早做好受苦受难的准备。
·孩子们的成长被加诸了太多的人生难题。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正做着雪上加霜的事情,还美其名曰:为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
·生命难免会有痛苦。这种痛苦是这个生命的主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在成长中需要获知的人生本质,而不是教育发挥效能和产生意义的对象。
·“为……作准备”的教育都是值得怀疑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充满奇迹和意外。你现在根本就无法知晓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现在感兴趣的也许是暂时的好奇,他现在懵懂无知的也许将来有某一个机缘使他突然顿悟并终身投入,况且,人命定中的东西将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决定他人生的走向或转向。这也正是教育的困难之处。
·别以为所谓的感恩教育是什么正常的东西。让孩子回到家里给妈妈洗脚就是感恩教育吗?那种教导孩子在生日的时候跟妈妈说“谢谢妈妈生下了我”的做法更是天大的笑话——难道孩子是为了这个被称作“妈妈”的人而生的?很多时候,爱,感恩,是无法言说、难以落到“做”上的。孩子的爱,感恩,实际上都在那一声叫不腻、喊不累的“妈妈”、“爸爸”里。
·也许有的“妈妈”被孩子的“懂事”感动了。只是这种感动非常廉价。这种感动不是一个“妈妈”的感动,而是一个成人的无知与自得。
·感恩本来就是人的天性。不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而是感恩本来就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不是孩子不知道感恩,而是我们把感恩窄化、矮化、俗化为“孝”、“敬”、“顺”。如歌所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里的“你”绝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不是人民,不是社会。人的“感恩的心”,面对的是“天地”,是“人间”,是“命运”,是“花开花落”,是生命的“偶然”,是他自己的“珍惜”。
·草除了绿,花除了美,山除了高,水除了流,孩子除了随顺生命地自由成长,你还想让他们干什么!
·为人父母是一种天命,同时也是生命的一个奇迹。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因为共同创造了新生命而拥有了全新的生命状态:父母。这绝不仅仅是爱情、婚姻的结果,更是生命本身的一次伟大转向和打开。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诞生都是这个人世间的喜讯。而那些一生下来即被遗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双耳失聪,听不到这个大地的好消息,听不到众神的祈福。而那些来不及哭喊即刻回到土壤的孩子,他们从此和父母失去了联系——他们和父母彼此呼唤,只是无法相互听见。
·“父母”不是一个教育概念。“父母”是宗教意义上的词。“父母”是爱的信仰。
·父母不是专业,不是职业,不是事业。父母是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爱并非出自责任,而是他作为人之父母的肉身机制——如果不爱,他会不安,会产生不适感,会陷入恐慌。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件伟大而自然的事:哺育。
·父母哺育孩子。“家长”教育孩子。哺育和教育,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哺育内涵了强烈的身体意义,它大于也重要于教育的文化意义。
·首先不是“父母”需要教育,而是教育要改邪归正。首先不是“父母”需要有人来教他怎样做父母,而是这个社会要给“父母”以做父母的尊严。
·因为被称作“学生家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成了“学生”的一部分,成了“作业”、“训练”、“考试”的一部分。他们不得不参与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常常被冠之以“好家长”的称号而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的一部分。
·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境遇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父亲的经验在那个父亲那里可能“拳打棉花”,那个母亲的心得用在这个母亲的孩子的身上可能导致恶果。
·为人父母具有一种不可学习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一家人”,孩子的永远的亲人。以“老师”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父母,实质上是学校的强词夺理,是社会的推脱责任;它同样反映了整个文化中“父母文化”正处于一个很无奈、很尴尬的境况,并随时可能被修改和刷新。
·这个时代的中国父母也许是有史以来过得最累的父母。告诉他们可以不做什么比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可能更为急迫。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父母都生活在担惊受怕当中。
·“父母”们为什么如此忧虑于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试图为自己的孩子包做一切,包括他的学习、生活、娱乐、考试、就业、婚姻,甚至在一些地方,有的父母还为孩子准备好了墓地。他们生活的艰难,他们生活的无着落,他们所遭遇的不公平,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这个“社会”;就算他们过着奢侈的“有钱人”生活,他们也时常处于惶惑当中,身体的不安全感,精神的不安定感,使他们更愿意孩子生活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并努力让孩子成长在自己的“规划”里。“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放心”根本上是对这个社会的“不放心”。
·这个社会给了父母们太多的“教训”。种种“教训”让父母们尤其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们不敢有丝毫的侥幸。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母们的焦虑才是当下中国父母的真实焦虑。生存上的无助和无奈让他们的精神几近麻木。在他们那里,所谓家庭教育几乎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我的家乡福建东山岛有一个寡妇村,那是20世纪50年代海峡两岸军事争端遗留下来的人伦伤痕。这在当时可谓举世无双。而现在九州大地不仅有众多的寡妇村,还有一整溜的寡妇镇、寡妇县。媒体天才地鼓捣了一个词,叫作“体制性寡妇”。历史总是把一个人性的废墟让女人、让母亲去出生入死。
·大地上还有更多的体制性孤儿——他们一般被称作“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所想象不到的远方,过着他们所想象不到的生活。他们的父母的生存状况与他们在书本上读到的总是天差地别。他们是非正常生存儿童。
·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偶然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火车站滚滚的人流中闪过父亲或母亲的茫然而焦急的脸庞的时候,他是惊喜还是陷入更大的无助。
·这些非正常生存儿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老师的教导下,在作文里写“我幸福的一家”,写“小鸟悦耳的叫声”、“潺潺的河水”,并用自己所学到的所有形容词歌颂祖国、赞美春天、展望未来。
·他们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低调、质朴、率性的“乡土气”,在各种显豁、高昂、理直气壮的形容词诸如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莺歌燕舞等的“映照”下,显得低贱、鄙俗、畏缩。
·现在大肆流行的是“痞气”。现在是暴力文化、拳头文化、“老大”文化、“江湖”文化在孩子们当中的日常化。这实在是长期以来的奴才文化、等级文化在文化表达机制上的一个变种。尤为令人忧心的是,这种文化正得到越来越多女孩子的接受和推崇。
·我更警惕于当下文化中越来越嚣张的“妖气”,那种男不男女不女的声音、装饰、动作、表情、习惯用语及说话口气。或许可称之为“中性”,但这种中性绝非“中和”,更非“综合”,而是男性气象和女性气质的同时萎缩和坍塌。
·一个孩子的成长,逃脱不了与这些“痞气”、“妖气”的交织和相互选择。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是一个文化的难题。
·那些活得健康、阳光、优雅、无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这个时代的“劳动模范”。
·我知道一些教师在“教训”或“指导”学生家长的时候,他自己其实对如何为人父母也是知之甚少乃至手足无措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实施形态上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组织化、制度化、有明确目标的,而后者依赖于日常生活,是“一家人”的欢乐、吵闹和争执。
·孩子的成长不是对某件事情的完成——对父母及孩子自身来说都是如此,所以家庭教育的“计划化”至少是无益的。
·所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只能导致孩子成长的扁平化。事实上这常常是学校一方的一厢情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就像两个齿轮的有力咬合,而非一个管子和另一个管子焊接在一起让水顺畅地流过去。
·独生子女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视角和教育命题,只是由于教育研究中“人”的主体价值没有被真正彰显,教育研究本身也缺乏个案跟踪的耐心,教育中“独生子女”的人口学意义、统计学意义、社会学意义远远大于教育学意义,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丰富而富有张力的教育学意义上的“独生子女”形象。
·除了习惯于沿用自私、“独”、不合群、自制力差等更具社会学蕴义的语词外,教育学在学科的意义上并没有对“独生子女”作出切实而到位的描述。
·与30年前的孩子相比,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独生子女”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孩子的“独生子女”特质并没有得到必要的观照和眷顾。
·在“独生子女”的问题上,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都是严重滞后的——它们都没有也没有能力作出准确而有力的回答。
·大体上,现在的孩子还是被作为“新中国的孩子”来教育的。如果教育有错,那也是“独生子女之错”。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只是一个孩子的父母,而他们的爱,他们的心,他们的身体,是为很多孩子准备的。一个总是不够。一个孩子的成长,装不下父母那么多那么密那么重的爱。
·这是我的直觉:双胞胎孩子常常更加自信——这种自信不是源于双胞胎属于人群中的“少数”,而是因为他多了一个“自己”,他多了一个日常生活的亲密伙伴。
·双胞胎孩子,除了让人感到生命本身所可能有的奇迹外,他们之间的心灵呼应充满人世的惊喜。
·在我所熟识的女人中,她有没有弟弟实在是差别太大了。或者说,有没有被男人称作“姐姐”,其生命状态、生活状态乃至语言状态大不一样。
·同样,有没有姐姐或妹妹的男人也有着根本的不同。那些有姐姐或妹妹的男人总是更懂得怎样去爱、去照顾自己的女人。
·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有亲兄弟姐妹。
·文化上的兄弟姐妹和血缘上的兄弟姐妹之于人的生命成长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
·我的幸福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我有一个好姐姐。
·我这样说并非强调我比独生子女有一种人伦上的优势,而是我庆幸自己出生于不鼓吹“只生一个好”的时代。
·多年以前曾经有一个好朋友非常严肃地跟我说他要追求我的姐姐,我一下子惊呆了。
·我读初中时认识并交往至今的一个好兄弟有两个漂亮的妹妹。当年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找她们中的一个做女朋友呢。她们一直叫我哥哥、哥哥。我在她们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自由、放肆。
·也许我是自私的。这两个漂亮的妹妹多少弥补了我没有亲妹妹的缺憾,让我的情感不至于太失重。
·爱是一件多么巨大的事情。爱。天使。人间世。
·冬天,我更加担心你,我亲爱的孩子。
·当你看不到我在,你一定失望至极。众树落下了她们的叶子。
·小树努力地往上长,不是为了看得更远,而是期盼早点和大树靠得更近。啊,也许,只要,拉拉你的手,你就心满意足了。
·你一定不知道我在呼唤你,所以今天你郁郁寡欢。
·你在渐渐长大。我停留在我的青春里。山高水远,冬日暖阳。
·大地总有孩子跑过。她们是这个人间的好奇和惊喜,他们是语言里的“啊”、“呀”、“吗”、“嘿嘿”、“哈哈哈”……
·孩子的要求实在是很低很低。孩子最需要的,仅仅是一种时刻围绕在身边的安全和温暖——她可以随时撒娇,放肆,叫喊,做鬼脸。
·孩子的成长不是对这个社会、对其所受的教育的反应。孩子的成长不是反应性的,而是创造性的,是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奇迹的创造。
·孩子每长一岁,世界美好一倍。
·当阳光斜照进来,靠窗的第10张课桌一片澄明,语文课本被一双小手翻到第28页,光闪动,你没有读,你发现了一个不认识的字——从这个不懂开始,你进入词的世界。
·你给你的课本取了什么名字呢?还有你的书包、铅笔、自行车……它们都应该有属于你一个人叫的名字,诸如:臭皮,猪,啊头……这是必要的。你的世界是由你来命名的。
·如果其中有一篇课文,或一句话,乃至一个词,是你喜欢的,是能够与你的手指头成为一家人的,是可以让你的记忆变得更加美好的,那么,这课本就是有意义的。
·下课了,你来到操场,昨天忘记的一个故事,你突然想起来:《猜猜我有多爱你》。“爱”怎么可以猜呢?是啊,“爱”就是用来猜的,“爱”越猜越多,越猜越有趣。你看,大兔子跑过,小兔子跑过。
·现在的课本最缺乏的就是这种“爱”,天然的,单纯的,辽阔的……
·好的课本帮助孩子优美地成长。“好”也是一种呼唤。
·好的语文课本,它的文字善良、真诚、简洁、优美,和孩子的心灵有一种天然的呼应感,可以引导孩子爱上生命,爱上文字,爱上春天。
·通过构筑美好、丰润、茂盛的文字世界,语文教师成为优秀的诗人。
·好的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足够的激情与办法让好的文字和孩子相互照亮,相互敞开,相互召唤。它促成这样一种令人向往的教育情境:孩子在好的文字中认出“我”,发现“我”,感受“我”,教育“我”。
·孩子,你应该写这样的作文:没有成语——成语常常对想象形成抑制;没有典故——诸多典故有陈旧的价值观;不在乎时间和地点——时间和地点有太多的偶然性,常常使文字简化成某件事;尽量避免“他”——在你和“他”之间,有太多的遮蔽和阴影;少量的“你”——对这个作为第二人称的“你”,诸如爸爸、妈妈、同学、老师,你所知不多,你尚未与之形成足够的对话感;有更多的“我”——“我”才是你最知道的。
·也许,这个“我”一点也不可爱,但是孩子,这个“我”才是真实、确切的风声雨声中的你。
·是的孩子,不要把作文写得像“女强人”。
·所有的人都是“平常人”、“日常的人”。每一个人都“平常”地活在“日常”中。
·生活就是你知道的那些人、事、物、场景,再加上与它们有关的那些猜测与想象。比如你的生日快要到来的时候,你想着好朋友会送给你一个小礼物,你想着她会跟你说“生日快乐”,于是你非常开心。然后你还会想着等好朋友生日的时候,你送她一个什么。这样,生活就在想象中展开了。
·好的作文充满想象、美的想象。想象从来就不是一项所谓的“作文技巧”。想象源自爱,源自美好的情感。你因为爱她你才想象她。美好是爱出来的。世界是想象出来的。
·所以我们有那么多的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是为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疼痛准备的。春天的时候是人的皮肤最好、最润泽的时候。
·比如耳朵,它长成这个样子,仿佛水的波纹;它有一滴耳垂,它随时准备收纳各种美好的声音。而这样的耳朵遍布全身。身体就是你自己的乐器。弹奏吧孩子!无论多远,都不孤独。
·你的身体有诸多你看不到的地方,它们给你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你的耳朵远比你在镜子中看到的好看得多。你的耳朵丰富着你所看到的一切。
·所以孩子,你有两个小屁股。一个在你的身上,一个在你的想象里面。
·我希望你有漫山遍野的隐秘的香气,满怀对美的感激,每天加入一片新绿的散步或长跑。
(2008年12月,陆续写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3: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493fe50100xskz.html
管季超识:与茶居先生网聊时即兴敲的一句,被录为[读者评刊]语。
今日搜《班主任兵法》作者万玮君博客才看到。
茶居君真是个细心的人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5:13
QQ群
2(刘铁芳教研团队)2011年8月4日讨论聊天记录
整理稿
话题一:关于教师的职业生活特点及此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长沙刘铁芳: 试了试——每天一个励志故事(830)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王子先后通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一个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
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
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
只有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
“难道巨石没有拦你的路?”费迪南问。
“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
“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过试了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是费迪南和大臣用很轻的材料仿造的。自然,这位善于尝
试的王子继承了王位。
绍兴贾春波:鼓励孩子勇敢的去试一试是多么的重要!
江苏苏州贺杰:呵呵,关键是过程,不是结果呢!
浙江周明: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了试一试的勇气。
绍兴贾春波:试了以后的想法其实也很重要!
黄山汤惟宁:教育的饱满,就是这样让老师觉得自足充分的吧,生活贫乏、单调。 悲!
长沙邓沁:呵呵 其实我觉得教育是一个永远有潜力的职业,如果悲,还需想办法解决
所谓的贫乏、单调啊!
宁波刘波:教育是一个平淡的职业,不会大红大紫,但是只要喜欢,还是有意义的。
唐山周彩秀:“教育是一个永远有潜力的职业”,我很喜欢邓老师的这句话。
长沙邓沁:是的,有位老师说得好:“如果你十分热爱教师行业,那把它当成事业吧;
如果不是特别热心于之,那就把它当成一份职业。毕竟,现实更多的时候是工作选
择工作者,不是所有的老师永远都对这份职业充满激情。”
长沙刘铁芳:爱心、热心、慧心,三者缺一不可。
山东侯登强:慧言慧行
长沙邓沁:爱心、热心、慧心,拥有三者,堪称优秀教师。守望。
甘肃吕永海:“如果你十分热爱教师行业,那把它当成事业吧;如果不是特别热心于之,
那就把它当成一份职业。毕竟,现实更多的时候是工作选择工作者,不是所有的老
师永远都对这份职业充满激情。”这话说得好,至理名言!
泰安肖立新:守住工作的热情,事业的激情。
平江房科剑:当权势的传声筒的老师,应该会感到疲倦。只有融入自己思想的人,才会
不断超越自我。还是“智慧心”吧!
泰安肖立新:爱心是底色,热心是主色,慧心是调色板。
长沙刘铁芳:啊,你的补充很精当!
安徽王永凯:我是既无色也无调色板。
长沙刘铁芳:每个人自己就是自己的调色板。
西安张晓明:超越平凡,突破麻木,才可成就有灵性的心灵。有时只要用心体会,会发
现学生的智慧是启迪我们心智的金钥匙。
长沙刘铁芳:晓明的话讲的很好。倾听学生,也是教师的慧心之一。
西安张晓明:谢谢刘老师鼓励!站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对话交流,会使我们发现自身
的问题。
安徽王永凯:认同张老师, 回过头来看以前的学生,有很多当年不起眼的学生,现在
有不少成了老板啦,比当年成绩优秀的孩子可能状况还要好一些。
西安张晓明:成绩不是唯一。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多维度的,单一的评价只会导致更多
孩子远离正常发展的轨迹。
宁波刘波:在当下,读大学只是成功的一条途径,并不是唯一途径,而且成功的评价也
是多元化了。
安徽王永凯:刚过去的一个学期,我可遇到一个我从教以来最有个性的学生,若在以前,
我会不接纳这样的孩子的。幸好,我的观念变了,竟还能与这样的孩子友好相处—
—当老板没什么不好呀,研究生博士生中也有“黑心”的呀,伪学者,大有人在的。
长沙刘铁芳:是的。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确实应该持开放态度,当老板也很好的,只要不
是黑心老板。只要每个人都有自己健全的人格,干什么都可以。教育的目标并不是
职业的高低,而是做人的境界。
西安张晓明:教育不在于学生将来上什么学,做什么事,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守住做人的
尊严和底线。这个世界什么都会有,关键看我们自己做好了什么。
泰安肖立新:“教育不在于学生将来上什么学,做什么事,而在于他们是否能守住做人
的尊严和底线”非常认同!
话题二:关于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长沙邓沁:呵呵 刘教授,我感觉运气挺好的,十分庆幸知道了您的电话号码,之后博
客,书籍,再是进入这个群。刚走入教师行业的我,好高兴能听前辈们讨论。
安徽王永凯:邓老师,你比我幸运呀,我如果年轻时就能有你这样的机会,会成长得早、
成长得快啦!我个人感觉自己成长太迟,失去了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农村学校,
老师们几乎没有读书的,没有写博的。魏书生、李镇西等谁,统统不知道。
浙江周明:最主要农村小学缺乏人引领,我们这边基本是麻将老K。
西安张晓明:学术氛围需要大家共同营建。
宁波刘波:其实,在网络面前,城市、农村的起点也是一样的。
四川罗红:不能仰望星空,但求能脚踏实地啊!
四川杨帆:农村学校起点肯定要慢些 我们也只能脚踏实地。
宁波刘波:读书能提高你的起点,缩短成长的进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实社会是多
元化的,不是非此即彼的。
管季超评:交流可以增进感情。但,有新意的观点很少,也缺乏论证。学术价值么,---不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7:19
http://xnjyw.5d6d.com/thread-36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6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6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6394-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7:37
http://bbs.eduol.cn/dispost.asp?postid=894864&BoardID=40
http://bbs.eduol.cn/dispost.asp?postid=894864&BoardID=40
http://bbs.eduol.cn/dispost.asp?postid=894864&BoardID=4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07:38
http://art.cersp.com/Channel06/pxjs/200604/463.html
http://art.cersp.com/Channel06/pxjs/200604/463.html
http://art.cersp.com/Channel06/pxjs/200604/463.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8 05:53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老师:
《教师月刊》跨学科、跨学段,具有普适性。海阔天高,别具气象。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33
管季超为创新站开始备课-----------------------
《中国图书评论》是中宣部出版局为推动书评事业于1986年创办的,并且是在中宣部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成长起来的。自创办以来的20年间,它一直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的办刊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成为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到2011年7月总共出版了245期,发表书评文章等约7000多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对历届获国家三大奖的图书以“特别报道”、“本刊特稿”等栏目进行重点宣传,从刊登参选书目,公示入选名单,到发表书评文章,对获奖图书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力推荐。2004年还出版了《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专辑》;
“探讨与争鸣”栏目,集中探讨出版界、学术界重大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出版界、学术界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各抒已见,不做结论,借以活跃学术空气。
“书评研究”专栏,对近现代有较大影响的书评家进行专题评介,从闻一多、蔡元培、郭沫若到朱光潜、李健吾、唐弢、周作人、梁启超、沈从文等,已评介的共30多人。同时对书评理论以及书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和讨论,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秉笔直书”栏目,大胆深入、实事求是地批评了坏书,和某些不健康的书、粗制滥造的书。批评着重于摆出事实,讲清道理,分清是非,引起注意。比如“要科学还是要神创论——警惕打着科普幌子的伪科学书招摇过市”、“心理疗法与精神骗术 ”、“莫忘出版人的文化职责——官场权谋类文化糟粕剖视”,以及对《新世纪汉语词典》的集中批评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关注图书出版动态、现象的“业界观察”,关注社会及学界热点问题的“本期话题““热点透视”、以及评介各学科重点图书的“学科空间”、“文史书苑“等栏目,也都受到出版界、读书界的好评。
特别是近两年来,杂志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力倡改革创新,改革的步子不断加大,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创新,在扩增版面的同时,在内容、风格、版式、装帧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推出了 “前沿题域”、“主题书评”、“批评空间”、 “国家课题”、“学人聚焦”“书界观察”、“书本人生”等新栏目,为学术界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准和阅读品位,加强学术评论的前沿性、现实性和规范性,创造浓厚的文化阅读氛围。在“为知识大众服务“的理念下,倡导“学术著作大众化、大众图书学术化”的书评主张,努力开创高层次的“学术普及化”工作,促进及引导时下正在逐步形成的知识大众阅读浪潮。在“坚持为出版界服务“的主旨下。及时介绍、推荐、评论出版界推出的最新图书,加大信息量,对出版界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性分析,为出版人提供相互交流和与读书人相互沟通的平台。
征稿启事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北京)(China Book Review) 创刊于1986年,为中国首本专业权威书评刊物。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代号:8-46 CN21-1035/G2 国际发行代号M1029ISSN1002-235X ),如今已成为中国图书评论领域重镇,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本刊主要关注以书为载体的现实(思想、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发现和挖掘与个人生命能发生关系的深层次话题,致力于引领社会思潮。本刊欢迎具有内在张力的作品,兼顾思想性、启发性、可读性和时代性。来稿体裁不拘一格,理论探讨,学术随笔,宏大叙事,微观剖析,对话交流,座谈畅论……但求秉笔直书,探讨争鸣,各呈千秋。 我们倡导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或主线的书评,以求呈现有心者阅读书籍时思考的痕迹。语言平易生动。来稿可以着眼于一个或多个相关问题,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但要牵涉或引用到相关图书。但求呈现思想之美,不拘泥于机械的文章范式。特别不欢迎四平八稳、abc机械列举、官样、“八股”和多介少评的文章。 投寄本刊的文章,凡采他人成说,于文中加注说明。以“作者:《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年份,页码”为序。如(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P230)。出自同一书(文章)的注释只需注明不同页码。一般来稿不超过5000字,3000字最好。未曾在媒体(报刊、图书等)公开发表。英雄不问出处。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栏按照“文章题目+作者名字”的格式注明。(无需再寄纸稿)若是针对某本图书的评论,请在WORD文本题目后注明:所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以方便核对和审稿。文本后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简介,单位、职位或职称,发表时署名听便。身份证号码(用于稿费的发放及作品版权的保护),联系地址,邮编,电邮,电话,投稿日期等信息。以方便联系、核对与发放稿费。稿件严格执行三审定稿制度,迄投稿之日三个月内未见刊发或未有编辑与您联络,稿件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稿件一旦录用,当月寄送样刊一册、半年内寄送稿费。
投给本社的所有来稿,本社拥有全部发表权,如果不同意在网络上发表,请投稿时事先申明,否则本社默认为同意在网络上发表,在本社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不付稿费,但作者可将稿件投给其他纸质媒体。若需寄样书,可按以下地址寄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编辑部(邮编:10002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39
中文书刊网
[1]中文书刊网是中文出版物综合门户,是一家立足闽台、辐射全国并定位于销售促进型的出版物互动门户,将打造成大中华地区最具商业价值的以书刊和网络原创为主的数字版权内容运营平台。书刊网是集产品数据分析比较、专业资讯、展销活动、电子阅读、出版原创、互动行销为一体的复合型网络在线媒体,也是出版物网络媒体群的旗舰。致力于打造融合在线阅读、移动阅读、实体书刊、动漫、影视等多形态文化产品、立体化版权输出的链条。为全球网民提供中文小说、散文、诗歌、歌词、剧本、日记等题材的高品质创作和阅读服务。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3
http://www.zwskw.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3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4996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4
http://blog.sina.com.cn/u/123740543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4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81527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5
http://www.douban.com/group/CBR/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5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1招聘
该职位已发布超过79天 编号:153810
工作地区:北京 更新时间:2011-10-08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招聘启事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是中宣部出版局创办、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属社会团体
类事业单位,学会主办的《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月刊)系中国最权威的书评、文化刊物
,现招聘发行总监1名,优秀编辑、记者2名,网站总监1名。具体职位要求如下:
发行总监(1名):
职位描述:
1、全面负责杂志的发行销售推广工作,拟定并实施发行计划,按时完成发行及销售分析
;
2、负责开拓杂志市场业务,并进行相关的宣传推广,建立杂志的市场运作体制;
3、开拓发行渠道,扩大发行数量;
4、负责各发行渠道的维护、沟通,并协调各渠道商的工作;
5、分析和预测销售市场、把握市场趋势,为决策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
6、制定和管理发行和市场活动预算,有效执行预算计划。
职位要求:
1、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三年以上期刊发行和渠道开发经验,较好的发行业绩;
3、熟悉出版行业市场动态,对发行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发行计划
,并具有市场推广策划和执行能力;
4、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5、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谈判技巧以及统筹规划的能力。
编辑、记者(2名):
职位描述:
1、 负责杂志选题策划、组稿、选稿、稿件编辑及新闻采写、人物访谈等各项办刊工作;
2、 与专家学者建立密切联系,培养和发掘新作者,建立自己的作者专家库。
职位要求:
1、经济、人文社会科学专业,211、985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水平,有学
科交叉专业背景者优先;
2、有较好文字写作和编稿能力;
3、有媒体或相关出版行业工作经验;
4、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
力。
网站总监(1名):
职位描述:
1、策划、设计中国图书评论网站页面及内容,负责相关频道内容采编工作,专题策划、
制作和内容编辑;
2、提高网站流量,提升学会品牌影响力;
3、负责网站维护,完成网站的日常内容更新;
4、编辑《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电子期刊。
职位要求:
1、新闻、社会学等相关专业,211、985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水平,有学
科交叉专业背景者优先;
2、有网站工作经验,熟悉网络编辑业务;
3、具有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
4、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较强的数据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5、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
力。
待遇: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为您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完善的福利待遇、宽松和谐的工作
环境、珍贵的个人发展机遇和空间,是您展示才华、完善自我、达到人生阶段性目标的最
佳平台。
1、外地员工提供住宿;
2、五险一金(外地户口无生育险);
3、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业绩考核成绩优异者,待遇优厚。
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至邮箱cbr_hr@163.com
联系电话:(010)64172241 联系人:李老师
简历投递截止日期2011年8月20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7
http://book.kongfz.com/20391/12897565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49
十九世纪我国报刊评论的产生及其发展赵晓兰
【内容提要】 十九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将报刊评论引入中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诞生,并出现了报刊评论文体——新文体。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报刊评论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得到很大发展,为二十世纪报刊评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十九世纪/报刊评论/新文体
我国报刊评论的历史是由外国传教士首先揭开的。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外报在中国的创办成功,西方报刊评论的形式与内容被引入中国。在外报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刊问世,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随之诞生,并出现了适合报刊评论的文字体裁——新文体。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维新运动的强劲推动下,报刊评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评论的数量、规模还是深度,都有很大的发展,新文体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分几个阶段,就十九世纪我国报刊评论的产生、发展进行分析。
一、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报刊评论
中国古代报纸从未出现过报刊评论,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使报刊评论缺少赖以生存的土壤。报刊评论是伴随着十九世纪外报在中国的创办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外国传教士用中文出版的第一个定期报刊。它虽然创办于中国境外,却是我国近代化报刊的肇始。这个最早的中文报刊已经出现了评论,但它的内容多为宗教说教,未见有对政治时事的评说,与现实生活也无多大联系,因此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报刊评论。1833年德国籍传教士郭实猎在广州创办了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创建于中国境内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首页即为言论专栏,这一栏目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中外贸易、中国人不应称外国人为“蛮夷”。例如,癸巳年(1833年)八月号刊登的《论》,对于中国人将外国人称为“蛮夷”的问题进行了评论:“夫蛮狄羌夷之名等,指残虐性情之民。……夫远客知礼行义,何可称之夷人,比较之与禽兽,待之如外夷?呜呼,远其错乎,何其谬论者欤!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怒骄奢。怀柔远客,是贵国民人之规矩。是以莫若称之远客,或西洋西方或外国的人,或以各国之名,一毫也不差。”①某些评论还对朝政发表意见,例如,丁酉年(1837年)四月、五月、六月号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奏为鸦片》为题,刊载了许乃济、朱嶟、许球三位中国官员有关鸦片问题的奏折,每篇奏折之后编者都发表了评论。因此,《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可视为最早刊登评论的中文报刊。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突破清廷的种种限制,获得在中国境内公开传教和办报的特权,一些外国商人出于赢利目的也开始在中国办报,从而使得外报数量迅速增加。报刊评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遐迩贯珍》、《六合丛谈》、《香港船头货价纸》、《教会新报》、《上海新报》、《申报》等,都有不少报刊评论。创刊于1857年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对于殖民地当局,对于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态度,对于中国国内问题都发表过评论。例如对于中国的贪官污吏与腐败,该报第二四四号评论道:“兹因中华官宪俱是卖官鬻爵,专贪贿赂,是以上为下仿,无一忠直为国为民之官。现官吏如此滥税,故商民多有裹足不前,坐视贫困,生意为之停止,货物不能通行。”②对于中国人因吸食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国库空虚,该报第二二二号评论道:“凡国富则强,国穷则弱,此定然之理也。若中国每年要费用鸦片银如此之多,穷弱之势定矣。”③
这样,外报将评论引入了中国,给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吹来了一股自由之风。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剥夺了人民论政的权利,来华的外国人突破了封建专制对新闻出版的禁锢,冲破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言不论政”的樊篱,结束了中文报刊不载评论的历史,打破了中国报坛沉闷的空气,开创了报刊评论的新气象。尽管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还没有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刊,报刊评论只存在于外报中,但外报的评论给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首先受到震动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一直有清议传统,臧否人物,议论时弊,“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每个儒生都有直言反对坏政府的道义责任。“这一传统不因王朝的更迭而改变,无数人因此不惜殉身。明辨是非,敢言直谏,体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身上的风骨”④。“汉朝的太学生,明朝的‘东林党’皆是显证。尤其到清末民初,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⑤。清末,中国社会积贫积弱,备受外强欺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到处寻找救国良方,恰逢其时,外报上评论的形式与内容引起中国知识分子极大的关注,他们通过两种方式熟悉了报刊评论。
第一,直接为外报撰写评论稿件。当时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有不少中国人成了外报的评论作者。《遐迩贯珍》、《六合丛谈》、《香港船头货价纸》、《上海新报》、《教会新报》、《申报》等,都有中国人撰写的评论稿件。这些中国人通过在外报上发表评论,成为外报的评论作者,熟悉了报刊评论的写作要领,了解了报刊评论的社会作用。
第二,担任外报主编助手或者外报中文主笔,编辑和撰写评论。鸦片战争后外报几乎都聘用中国文人编辑和撰写评论,那时的一些外国主编,自己口授文章,由担任“记室”的中国文人记录大意,再润色成文,当时的许多评论,就是外国主编的思想加上中国助手的文字合作完成的。例如,《万国公报》聘请了不少中国人担任中文主笔,他们是:沈毓桂、蔡尔康、任廷旭、范祎等,其中沈毓桂担任该报中文主笔长达22年,蔡尔康则与作为主编的传教士林乐知合作,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许多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为林乐知口授、蔡尔康执笔,时人称“林君之口,蔡君之手”。此外如王韬、钱昕伯、何桂笙、高太痴等都在外报工作过。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中国人熟悉了报刊评论。他们认为报刊评论是实现救国目的的重要途径,要以言论救国,借报刊立言,以报刊作为改革社会的武器。这一变化,我们也可视为中国古代士大夫清谈议政的传统借助近代化的报刊得以传承与发扬。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化报刊问世,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随之诞生,并出现了新的报刊评论文体——新文体。
二、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报刊评论
在外报的刺激和影响下,加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言禁,使得国人较之以前在言论出版方面享有较多的自由。特别是香港、广州和上海三地,香港已是英国殖民地,广州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惟一的通商口岸,上海出现了许多租界,成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三大城市文人荟萃,外国传教士与中国文人在这三个城市长期交往,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思想的自由市场在三大都市一定程度上形成,产生国人自办报刊以及报刊评论的条件已经成熟。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化报刊问世,它们是:1873年在汉口创刊的《昭文新报》,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1874年在上海创刊的《汇报》,1876年在上海创刊的《新报》,1879年在香港创刊的《维新日报》,1884年在广州创刊的《述报》,1885年在香港创刊的《粤报》,1886年在广州创刊的《广报》。
这些报刊诞生的七八十年代,洋务运动高涨、变革呼声日高,这注定了它们与民族命运、国家危亡相联系,评论在这些报刊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对许多问题有所议论、有所揭发,表现出了政论报刊的明显倾向。例如,它们均宣传“广听远闻”、“开通民智”、“师夷长技”;对于“时政之得失,官吏之贤愚,地方之治否”,尽管不能涉及重大问题,也没有提出什么系统的政治主张,但已有所评论;对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活动,它们均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汇报》表示:“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益于华之事而言之,故于有裨中国者,无不直陈,而不必为西人讳。”⑥《述报》就中法战争发表了大量评论,谴责侵略者“狡焉思逞,黩武穷兵,悖理横行,不仁不义”。⑦《论中国此时机会不可不战》一文评论道:“法人屡欺中国,人人愿食其肉,于理决之,有可战之机也。法之来,远越重洋,兵不过数千之数,我之守近在门户,兵不下百万之多,以主击客,以逸待劳,以多击寡,吾未见其能胜也。于势度之,有可战之机也。……不欲发愤自强,制其死命,唯唯诺诺,惟敌人之令是听,今日如其愿而去者法人,他日踵其迹而来者,不仅法人,且更甚于法人,亦将忍而不发乎?”⑧有力地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
这一时期创办的报刊中,评论数量最多、议论最为精审、影响最大的当推《循环日报》,它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成为我国政论报刊的先驱。
《循环日报》的特征之一是评论文章多。该报创刊于1874年的香港,王韬是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他曾这样阐述自己创办《循环日报》的目的:“韬虽身在南天,而心乎北阙,每思熟刺外事,宣扬国威。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区区素志,如是而已。”⑨王韬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厉行改革,中国才能变弱为强,在“变”中实现由弱到强的“循环”。他以“循环”二字作为报名,就含有此意:“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也。”⑩在“中外新闻”栏内,《循环日报》几乎每期刊登一篇评论,有时达到2~3篇。在王韬主持笔政的十年里,该报共发表近千篇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或鼓吹条陈新政,变革旧例,施行新法,以求中国之振兴;或强调“强邻环视,伺隙而动”(11)的严峻局势,号召团结御侮。王韬自己就以遁窟废民、天南遁叟、弢园老民、欧西寓公等笔名,在《循环日报》发表了大量鼓吹变法的评论文章,如《变法》、《变法自强》、《重民》、《洋务》、《尚简》等。他认为,中国要转弱为强,唯一的办法是“变”:“取士之法宜变”,“练兵之法宜变”,“学校之虚文宜变”,“律例之繁文宜变”,“一变而已矣”,别无他途。如何变呢?向西方学习,建立近代工业,开发矿藏,改变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民族工商业。“王韬的言论充分反映出他强烈的民主意识和忧患精神。在清廷严厉压制舆论的情况下,他那些观点鲜明,直抒胸臆的言论可以称得上是振聋发聩。”(12)总之,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重视言论,而一切言论又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依归。对内,它疾呼当局放弃保守的思想,主张‘变法自强’;对外,他主张加强海防,不许外来者对中国任何权益进行丝毫的侵犯。《循环日报》的上述风格,毫无疑问地开创了文人论政的政论报纸的先河。”(13)
郑观应也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政论家,他的许多评论也发表在《循环日报》上,如《论边防》、《论传教》、《交涉》、《论吏治》、《论练兵》、《论水师》、《学校》、《教养》、《商务》、《商战》、《议院》等。郑观应的这些评论文章,后来辑入《盛世危言》、《救时揭要》、《易言》等政论文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
《循环日报》的特征之二是开创了新文体。新文体是指在报刊上出现的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当时我国文坛流行的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言体,即桐城派古文体,读起来费神拗口,难以理解。这种旧文体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无法表达改良派的改革要求。在西方新思想、新名词大量涌进的情况下,旧文体也不能满足介绍新知识、新思想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王韬提出必须废除桐城派古文,文章必须合乎一个简单的标准——“达”,明白晓畅,人人能懂。他说:“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其工拙,抑末也。”(14)他要求每一篇文章都必须深入浅出,言之有物,且富于感情。他为《循环日报》撰写的评论,就贯彻了这一原则,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雄辩而富于感情,从而诞生了一种适于评论的新的报章文体——新文体,对此后的报刊评论尤其是改良派报刊政论家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评论道:“王韬可能是现代第一个既受过中国经典训练,又在西方度过一段有意义时光的中国学者。”(15)他“将中国政论文体的传统与西方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在报纸上发表,于是产生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报章政论文。”(16)
三、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报刊评论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报刊评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变法维新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的报刊评论在维新运动的强劲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九十年代,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人的震撼在规模和程度上大大超越以往任何类似的政治事件,留给国人的是无尽的震颤、悲怆和失望。在此背景下,国人,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政治意识普遍觉醒,政治情绪日渐急进。”(17)为了挽救危局,光绪皇帝开始实行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变法才能图存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对于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这一系列事件,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刊必然作出反映,报刊评论就是这种反映的最好形式。这一时期的报刊评论,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深度,都有很大的发展。
首先,新创报刊大量涌现。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允许官民自由办报,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刊因此大量增加。出版地也迅速扩大,包括:上海、长沙、天津、杭州、苏州、无锡、温州、成都、重庆、桂林、广州、福州、南昌、太原、澳门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改良派报刊有:《福报》、《广仁报》、《时务报》、《知新报》、《湘学新报》(后改名《湘学报》)、《湘报》、《译书公会报》、《国闻报》、《渝报》、《蜀学报》、《岭学报》、《岭海报》、《香港通报》、《福报》、《富强报》、《实学报》、《东亚报》、《求是报》、《女学报》。评论在这些报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了这么多发表评论的报刊,才能形成报刊评论的数量与规模。
其次,这一时期的评论大多围绕着变法而展开,评论的内容也更为深刻。改良派关于变法维新的宣传,以及与顽固势力的斗争,主要是通过报刊评论的方式进行的。在维新运动中,改良派把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用报刊制造舆论。他们对那种“洋洋数千言而茫然不知其命意所在”的报刊深不以为然,认为办报“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好的报纸必须“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18)。1895年创刊的《中外纪闻》,除转载中外各报有关“新政”的评论,还经常刊登时评,它的关于变法的宣传,使不少士大夫知识分子“识议一变”,“渐知新法之益”。康有为发表在《中外纪闻》的《强学会序》,是改良派的政治宣言。它在论述中国的危急形势后,号召中国的知识分子变法图存,挽救祖国的危亡,很多人深受感动,“读之者多为之泪下”。1895年,严复在《直报》上发表了一组著名的评论文章:《论世变之亟》、《原强》、《原强续篇》、《辟韩》、《救亡决论》。在《辟韩》这篇文章中,严复用西方资产阶级学说解释了君主的起源,驳斥了君权神授说,喊出了“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成为那个时代极有锋芒的口号。《国闻报》则向国人介绍了进化论的思想,这一思想使当时的人们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只有顺应“天演”的规律,中国才能转弱为强,否则就要被淘汰,“这在当时确实有掀天揭地震电惊雷般的影响”。(19)从此以后,“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20)此外,严复还在《国闻报》上发表了不少很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如《论胶州章镇高元让地事》、《论胶州知州某君》、《驳英泰晤士报论德据胶澳事》、《道学外传》、《论中国分党》、《上皇帝书》等。
在九十年代创办的报刊中,评论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它是中国政论报刊的杰出代表。
发表大量内容深刻的评论文章是《时务报》的特征之一。《时务报》是改良派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机关报,1896年8月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改良派在该报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主要有: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论中国之将强》、《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波兰灭亡记》、《古议院考》、《说群自述》、《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十章》;汪康年的《中国自强策》、《论今日中国当以知惧知耻为本》、《论中国求富强宜筹易行之法》、《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复友人论变法书》、《为人为己不分二事说》、《以爱力转国运说》、《惩讹言说》、《商战论》、《论将来必至之势》、《论宜令全国讲求武事》、《论华民宜速筹自相保护之法》、《论胶州被占事》、《论西人处置东亚之意》;麦孟华的《论中国变法必自官制始》、《民义自序》、《民义总论》、《尊侠篇》;赵向霖的《开议院论》;欧榘甲的《论大地各国变法皆由民起》;章炳麟的《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徐勤的《中国余害议》。其中梁启超的《变法通议》,长达六万多字,从创刊号开始连载,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变法主张,是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他在文中指出:中国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到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地步,与其被人“变”,不如自己“变”。自己变法,“变之权操诸己”;被迫变法,“变之权操诸人”。如何变呢?“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21)徐勤、汪康年等人的文章,则阐述了“开学校”、“废科举”的思想,提出要大量创办正规的新式学堂,创立“政务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还提出要废除八股取士制度,认为科举制度已经使得中国“朝无才相,阃无才将,疆无才吏,野无才农,市无才商,肆无才工”,(22)科举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科举不变中国就不能自强。“欲兴学校以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23)此外,政论家们还宣传了改良派“伸民权”、“设议院”的主张。梁启超的《古议院考》、《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赵向霖的《开议院论》,汪康年的《中国自强策》,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述。他们谴责了“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的封建政权,要求开设议院,伸张民权。
《时务报》这些振聋发聩的评论,被当时人称为“议论精审”,“草野为之歆动”,“虽天下至愚之人,亦当为之蹶然奋兴,横涕集慨而不能自禁”(24)。当时不少官员甚至封疆大吏也以看《时务报》为时髦,湖广总督张之洞称赞它“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25)梁启超回忆说:该报创刊后,“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26)
重视评论这一报刊文字体裁的作用并发展了新文体,是《时务报》的又一特征。新文体是一种评论文体,当时人称为“新文体”、“报章文体”或“时务文体”。新文体首先由王韬在《循环日报》使用,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文体。梁启超将新文体的特点概括为:第一,“纵笔所至不检束”,(27)解除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实行文体上的解放;第二,“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28)即要求文章浅显易懂,允许使用俗语、韵语及外国的词汇句式和语法;第三,“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29)文章于明白晓畅之余,还必须写得感人肺腑,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接受他们的主张。
改良派报刊政论家的报刊评论,并不都具备新文体的全部特点,有的只具备其中的一些特点。只有梁启超,将王韬开创的新文体进一步发挥,并在《时务报》进行全面运用,使这种文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梁启超因而成为新文体的代表人物。有人评论:“梁启超在晚清以报章体为代表的文言发展中的地位,如同胡适在现代白话文倡导中占有的地位。”(30)梁启超的文章热情洋溢,气势磅礴,倾吐忧国忧民心情,表达变法维新主张,常常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所谓“雷鸣潮吼,恣睢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魂。时或哀感曼呜,长歌代哭,湘兰汉月,血沸神销。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此非阿谀,惟有梁启超之文如此耳!”(31)南京郑孝胥《致汪康年书》写道:“梁君下笔,排山倒海,尤有举大事、动大众之概。”(32)“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33)
总之,诞生于十九世纪的近代报刊,因为报刊评论的存在而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在维新运动中,报刊评论确实起到了政治斗争“利器”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中日战争比成使中国震动的一次电击,那末我们的报纸就不啻是一个强烈的电流,因为通过这个电流可以把新的思想传布到全国各地方去。”(34)十九世纪的报刊评论实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以功业而以思想、言论报国的抱负,实现了以“批评政府的民间独立地位”对国事发表意见、以公开的批评监督权力的愿望,也为二十世纪报刊评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注释:
①《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癸巳年八月(1833年9月),第1页。
②《香港船头货价纸》,No.244,己未年四月廿二日(1859年5月24日)。
③《香港船头货价纸》,No.222,己未年二月廿九日(1859年4月2日)。
④傅国涌:《“文人论政”:一个已中断的传统》,《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5期。
⑤王永亮:《近代民营报刊的“文人论政”》,《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⑥《译辩字林报》,《汇报》1874年8月25日。
⑦⑧(19)(22)(23)(2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4、65、103、81、81、83页。
⑨王韬:《上潘伟如中丞》,《弢园尺牍》,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06页。
⑩王韬:《强弱论》,《弢园文录外编》卷7。转引自陈玉申《晚清报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11)《攘外探源论》,《循环日报》1881年1月4日。
(12)洪梅:《“文人论政”的三个典型》,《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4期。
(13)[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14)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自序》,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页。
(15)[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86页。
(16)魏先努:《转型知识分子新的言说方式——我国第一个报章政论家王韬及其报章政论浅说》,《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7)唐海江:《清末政论报刊与民众动员:一种政治文化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18)(26)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第100期,1901年12月21日。
(20)《民报》第一期,1905年11月。
(21)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25)李焱胜:《中国报刊图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27)(28)(2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第8册,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61、61、61页。
(30)邓伟:《论晚清报章体与文言发展》,《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
(31)吴其昌:《梁启超》,胜利出版社民国三十三年,第29页。
(32)《汪康年师友书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971页。
(33)胡思敬:《戊戌履霜录》卷四,《戊戌变法(4)》,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47页。
(34)《字林西报周刊》引维新派某报语,见《戊戌变法资料》卷三。转引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9页。
(转自《浙江社会科学》(杭州)2008年12期)
【作者简介】赵晓兰,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杭州 31001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50
说说报纸评论
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也为言论自由创造了良好的宽松环境。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评论家”已成为现实。“观念时代”,报刊评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它已经成为广大读者所钟爱的一种文体。这是一种可喜现象。
评论是什么?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有报纸眼睛之谓,有报纸心脏之喻,有报纸灵魂之赞,有“报纸的塔尖”之说。评论,过去被人们喻为“轻武器”。如今,却是新型的“重武器”和“常规武器”。它不仅是报刊舆论导向的重要裁体,而且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文体。
如今,全国报纸纷纷开辟的“时评版”和评论专版、专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便是证明。胆小的评论家认为,这是一种“浮躁”。然而,笔者却以为,这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是观念更新,政治清明的象征。著名的新闻理论家和政论家梁衡比喻说,消息是水珠,评论是阳光。可见,现在到了“阳光明媚”的时代。有人预言,“10年后,如果报纸全是评论,那也并不稀奇”。的确,报纸评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有效参与,促进了思想多元化和内容极大的丰富,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在“观点时代”和“评论繁荣昌盛”的当下,报纸评论出现了一种“二化”倾向,也不容忽视。
一是报纸评论的“趋利化”。报纸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就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评论作为一种产品,当然是以满足读者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报纸走市场化之路,是报纸竟争的需要。要把评论这一报纸品牌经营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现在的评论难写,搞评论是新闻行业中的难事苦差。既不容易出成果,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宁愿当记者,不当评论员也是事实。于是,一些报社为了唱好评论“重头戏”,经营好这块阵地。有的报社成立了专门的评论部,一班评论员人马独唱“评论戏”。 体现了报纸评论经营的“专业化”,本也无可厚非。一些报社为了调动本报评论员的积极性,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他们为本报写评论文章。如有的报社规定评论员每写一篇评论文章,给予高于作者两倍的稿酬。评论员的积极性确实被调动起来了,但也有硬币的两面性,它的“负作用”也显现出来了。为了多写评论,多拿稿酬与奖励,报社评论员形成清一色的“自摸化”倾向,轮流做庄,一天好几篇“自来水”般的评论出笼。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淡而无味的“速成评论”充斥版面。在“肥水不流外人田”和“权力自肥”的情形下,连报社的新闻记者也搭上了评论的“便车”,跟着到评论版面上“玩玩”,“赚几个稿费花花”。
除此之外,报纸评论编辑利用自身的“评论资源” 优势和阵地,搞“编辑互联网”,你发我评论,我发你评论,互相支付高稿酬“互惠互利”。试想,如此充满了“铜臭味”的评论,能有多少“含金量”? 报纸鲜明的“旗帜”就是这样被铜臭所玷污,没有鲜明观点,只有同质化的评论充斥版面成了一些报纸评论的潜规则。
二是报纸评论的“圈子化”。常言说:“手下没有一帮人,工作不好做”。同理,评论编辑身边没有一帮评论作者的骨干力量,没有一批优秀的评论作者队伍,也不可能有好的评论文章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于是,一些报纸评论编辑便“拉山头”,搞“小圈子”,聘请一帮“专家学者”开设专栏文章,承包评论“自留地”、“七人谈”、“三人言”等专栏便跃然纸上。不是说这些“专家学者”不能写,不会写评论,而是“专家学者”虽有一定的“名人效应”,但他们不是万能的,只是在某一专业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在有些方面还是门外汉。虽然他们写出的评论,站的角度高,理论性强,但往往是“隔山炮”,观点性不明,甚至是不得要领,也没有可读性。有的评论纯粹是东拉西扯,从“马纳多拉”的裤子,扯到“张家长、李家短,隔壁的王五偷婆娘”的随说胡侃,评论成了“闲言碎语”的“随笔随说”,成了耍嘴皮的“平论”、“贫论”。再说,这些“专家学者”还担任多家报纸的“特约专栏评论员”,哪有时间和精力写好“专栏评论”。
有些报纸的评论编辑,还通过QQ网罗一班“时评写手”, 他们将自己专门的邮箱提供给这些“圈子作者”,为自己的报纸撰写评论,而那些接受评论自由来稿的邮箱,只不过是摆摆样子,再多的好稿子也没有刊登的机会。再看,“圈子作者”“山雀喳喳围窝转”,成了专栏的“座上客”,成了编辑的“哥们”。这些“圈子作者”用不同的名字,同时写两篇观点相左右的文章,自说其论。一篇唱赞歌,一篇唱反调。评论就是这样被无聊“圈点”。结果淹没了真正的声音,受众的阅读兴趣锐减,评论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
如此“二化”现象,使大众的评论,民间的声音,五湖四海的观点被淹没,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民声民意被评论编辑“自动删除”,“观点多频道”被屏蔽,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只有专家学者、“圈子作者”的自由度,各种意见被挡在门外。评论应有“庙堂之高,也应有“江湖之声”;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这样的评论才是大众的评论和大众所喜爱的评论。当然,像《新华社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以及南方的一些报纸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到省级的党报《大众日报》《湖北日报》以及市级党报的《徐州日报》等等许多报纸,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的评论版(专栏)坚持开放性原则,“来稿不问出处,自由选稿,适合就用”。并常年开辟“民间版”,刊登“草根声音”。凡是这样的报纸评论就会办得好,就会贴近读者,既然也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今日任务完成,闲来无事。贴一篇揣作,不是显耀,是一吐心中块垒。此稿4月在香港大公报刊用。因有杂志回复准备刊用,故将标题隐去。我姑妄言之,如有冒犯还是那句老话,不怕封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53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54
http://baike.baidu.com/view/5256626.ht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1:56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1920.ht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0 02:01
www.zgjypl.com www.jypl.com www.jybkpl.com
www.jypl.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17 21:46
http://gjczwjxf.30edu.com/
http://gjczwjxf.30edu.com/
http://gjczwjxf.30edu.com/
http://gjczwjxf.30edu.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22 10:48
也谈“校长特别助理”
何方
在《教师月刊》2011年9月号上看到了李希贵先生的文章《图片里的学校管理:校长特别助理》。初一看,很为李先生的育人之道赞叹——希望“以此激励他们走得更快、更远”(李希贵)。但读完过后,心存疑惑:在学生中设立“校长特别助理”一职,是否真能达到李先生的预期效果?
李先生设立“校长特别助理”这一临时职位的初衷,是基于下面一个事实:“随着学校外事活动的增多,仅靠校长出面应酬已逐渐难以应付,而让其他学校干部代替校长接待,对方又难免产生‘被冷落’的感觉。”(李希贵)。如果学校的其他领导,包括副书记、副校长们,以及为数不少的中层干部们,都无法令对方感觉不被冷落,那么,只是一个高中生或初中生的“校长特别助理”就能够让对方不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吗?无论这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多高,恐怕都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在李先生的文章中,这些“校长特别助理”“在接待过程中自主决定并负责主持相关活动;当然,也有一位负责外事的老师随时帮他处理一些临时性问题。”(李希贵)。远道来北京十一中学参观访问的外宾,往往应该有很明确的参观、访问目的,而不只是到校园里随便转转、看看。而这些来宾在参观访问过程中极有可能想了解学校各个层面、各个条线的工作情况,这些问题恐怕不是这些学生“校长特别助理”在进行“必要的培训”(李希贵)后就可以答复的。
不敢想象,如果一位与李先生同样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或者小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抑或一位优秀中小学教师想去北京十一中学拜访李校长或参观学校,而接待他们的竟是一位十几岁的中学生。除了“被冷落”外,参访者恐怕还有被奚落的感觉吧?!
“校长助理”一词,其实并不新鲜,很多大学在多年前就早已设立这一职位——与李希贵先生不同的是,这些“校长助理”都是教师,而非学生。其目的之一是帮助校长或主管某一方面工作的副校长分担相应的工作,包括应酬工作。这一职位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校长(往往又是学者)们的工作负担与压力,同时也为学校培养、储备了新的领导人选。如果李先生也有意在学校设立“校长特别助理”一职,完全可以从学校中层干部和优秀教师中挑选人才。我想,没人会怀疑这一做法的可行性。
当然,李先生既然有设立学生“校长特别助理”这一职位的实践,必定有一些这方面成功的事例,特别是什么样的外宾,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欢迎这样的学生“校长特别助理”。我相信,每一位关心学生成长的教师、家长,都是很乐意听一听的。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
相关链接:《教师月刊》2011年第9期
为了心灵的绽放
——读《教师月刊》2011年第7、8合刊“教师专业素养读本”随感
曹丽秋
“心灵的绽放”一词是我从克里希那穆提的书里读到的,至为喜欢。他说,“当理智、情感和身体三者处于完全的和谐时,心灵的绽放就会自然地、不费力地、完美地到来。作为教师,这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
说实话,读智者的文字,我通常会有若有所悟,却又似是而非的感觉。没错,我一定会惊叹于一朵花的华丽绽放,当它们舒展花瓣怒放出无拘无束的生命状态时,是不能不令人动容的。但我不知道,一个人,或者说是一名教师,心灵又该如何绽放?
是的,我感到茫然而混沌——心灵的绽放于我,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它一直在我的前方。然而,这段时间,当我完全沉潜在一本杂志的文字里,沉潜在文字深处那些旷阔的思想,美丽的情怀里时,我瞬间豁然开朗,我甚至依稀看到了“心灵绽放”的模样。这本杂志,便是我深爱的《教师月刊》,而这一期正好是题为“教师专业素养读本”的合刊。
每次翻开《教师月刊》,最先读的总是主编茶居老师的“卷首语”。他目力无限,爱津津乐道于生活中的种种意象,然后,在我们觉得这些无非都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之事时笔锋一转,利落地剥去事件的外壳,将其内核与教育要义紧紧联系起来,赤裸裸地摆到读者面前。我在感到汗颜之余,还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茶居老师在搁笔时的酣畅与快意——他的文字像是指向“月亮”的那枚手指,不带个人偏见,客观,冷静,圣洁;他的快意只是因为他像是完成了某一种使命,他赋予了自己一份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就在这一期里,茶居老师又发现媒体的体育报道问题了。“在国内媒体的话语框架里,总是充满斗和狠。”“这种体育报道的战争化隐喻,不仅是修辞的问题,更是思维和文化的问题。”结论是,当下,我们必须首先要做的是,“恢复顺应教育本真的思考方式”。不得不承认,我完全折服于这种清晰的、非个人化的、不被强加任何负担的感知与表达,他所倡导的“教育所需要恢复的”正是他在实践的,也是将在这份合刊的一篇篇文章里所要呈现的;与此同时,我更有一种恍然,我依然无法描述“心灵绽放”会是什么姿态,但我知道了,“心灵绽放”的教师该是什么样,是的,就是茶居老师这样。
首先,他们有着发展的渴求。这是我在合刊的第一个章节里读懂的。因为热爱教育,所以我们都渴望发展,然而,时至今日,我才始明白,如果我们对专业发展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职业需要这一层面,那是不够的,甚至是肤浅的。你听,周国平先生说,“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郑杰校长也有类似的表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工作都不是生活的目的,相反,生活才是工作的目的”。由此可见,专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是朝向做一个更完整的人的努力。如果我们局限地将专业发展与人的发展隔离开来,那么,受限的不光是教师本身,还会是学生。我想,如若我们放眼现实,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谋求发展呢?明霞老师认为,我们需要提升的是自身的“整体素质”,闫学老师说,“生命因为阅读的参与而开始变得不确定。那么,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就因为阅读而被我们无限地丰富了,拉长了”,杨斌老师深情呼吁的是,为了克服“精神的僵化”,让我们一起蘸着自己的“血肉”写作。依然是阅读,还是要写作,当然,还有实践、交流等等,只是,当这一切指向的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内在的需要时,一切,便都不同了。因为,此时,你的情感和你的身体,和你的内心是一致的,和谐的,这样,“心灵”是否就会慢慢“绽放”?
其次,他们有着实践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这儿的能力必须有“专业化”这一前提。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在刊物的“学生成长”“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班主任工作”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栏目的各个微小的词句里。你是否也在为那些“教不好”的学生烦恼,你是否也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担忧;你是否在一个又一个“教学模式”里犹疑,你是否在教与不教间徘徊;你班里的孩子带手机怎么办,打架了怎么办;你会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吗,关于理性的师生关系,你又有何思考?真的,教育是一次冒险之旅,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在一个又一个不确定的偶然里,如若你不具备专业的能力,那么,你会惊慌失措,你会恼羞成怒,你会伤心难过,你会无所适从,相应的,你的内心会滋生很多的焦虑、不安、急躁、失落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断堆积直至膨胀,最终会转嫁成对学生的伤害,由此,教育生活成了痛苦的深渊。这样的生活是可怕的,却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应该记取——“‘慢’是教育的特征之一”,“知识不是用来改变命运的”,“教学模式要充溢‘道德意义’”,“班级管理中出现‘干扰’,恰好是生命系统的典型特征”,“爱心也要蕴含真正的教育元素”,“个性比秩序更重要”……我坚信,当我们拥有如这份刊物里作者们所历数的那些专业的实践能力,教育的美好会连同内心的幸福一起徐徐向你靠近,那一刻,请你轻轻望向自己的“心灵”。
真的,这本合刊(包括平常的每一期)不是给你在闲暇之余草草浏览的,也不是用来消遣的。它们是认真写成的,如果你愿意读的话,就和我一样,带着学习与内省的态度去读。就像你要了解一朵花儿,就得非常细心地观察它的花瓣,它的茎,它的颜色,它的芬芳和它的美。这些文字值得你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你必须给它们一点时间,与它们共处,然后是深入地探询,深入地比对,深入地内化,最终,使它们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到时,请别忘了告诉我,你“心灵绽放”的模样。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教师)
相关链接:《教师月刊》2011年第7、8合刊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25 15:22
教育报刊/图书/网站评论-主题网站
下载 (232.11 KB)
前天 21:58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12 21:13
初读《教师月刊》,有耳目一新之感。
抽看其中一篇有耐人寻味之感,激动之余深有感触,汪老师所写的《今年又教一年级》这篇文章,与我相比,我从教六年级到教二年级深有体会,汪老师对低年级学生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我要从对待高年级学生的心态、方式、方法中走出来,寻求和学习同事教低年级学生的一套经验;对学生首先要有亲和力,让他们认同老师,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你,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转换角色中探寻低段教法中立住脚,完成好自己的教学任务。
今天有幸得到管老师赠予的《教师月刊》,翻看了一下目录,专访龙岗林小学校长杨勇的文章映入眼帘。《教师报》上对该学校每期都有报道,有种亲切感。
他的文章阐述了对教师的成长问题,很有感触。
又翻看教师日记《今年我又教一年级》,质朴的语言记录课堂内外的事情。
一直想写日记,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因事务的纷杂没有坚持下来。读此文章,感觉刘老师忙而幸福,能给予人力量。
《教师月刊》抛弃了那些高深的理论,在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展开,在感受故事温馨的同时,收获满满的幸福。
其实,我们也可以写点东西,点缀我们的日常生活。动动手,其实也不难。我想,在自身的教育道路上能将感触记忆于书本上,便于回忆、总结,利于提高。
趁空闲时间再读《教师月刊》,从真、从善、亲情、友情,从字里行间蹦出,细细品味,对照自己的生活,不断反思。
今天,我读了《教师月刊》上的一篇文章,真像是与同行作了一次促膝交谈。
汪燕老师的这篇文章《今年又教一年级》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第一篇是《开学第一课》,老师培训学生按时间作息,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嗓子已经冒烟了”,真实写出了老师的工作与感受。
闲暇时光,总想静下心来看一些教育杂志,从中汲取教育的精华。今天偶然看到一本杂志——《教师月刊》,被其深深吸引。该刊朴实无华,清新脱俗。
该刊的“人物”专栏,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当代名师、名家的教育风采,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还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人生导向,让我们明白该怎样前进、成长。
得管季超先生赠刊,实乃一件幸事。《教师月刊》是我们教师的精神家园,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她,我们教师的精神生活会更丰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4 16:27
语文报刊邮箱、地址(转载)
《语文报》(初)[url=]czb@ywtd.com.cn[/url]
《语文报》(高)[url=]gzb@ywtd.com.cn[/url]
《语文报教师版》初中[url=]czjsb@ywtd.com.cn[/url]
《语文报教师版》高中[url=]gzjsb@ywtd.com.cn[/url]
《语文辅导报》初一[url=]ywfdb1@163.com[/url]
《语文辅导报》初二[url=]ywfdb2@163.com[/url]
《语文辅导报》初三[url=]ywfdb3@163.com[/url]
《语文建设》[url=]ywjs@chinajournal.net.cn[/url]
《语文教学通讯》[url=]ywjxtx@263.net[/url]
《语文教学与研究》[url=]hsywjy@263.net[/url]
《语文教学之友》[url=]ywjxzy@163.com[/url]
《语文世界》[url=]ywsj82-719@163.com[/url]
《语文新圃》[url=]ywxp@sina.com[/url]
《语文学习》[url=]sephywxx@seph.sh.cn[/url]
《语文月刊》[url=]ywyk@scnu.edu.cn[/url]
《语文知识》[url=]ywzs@zzu.edu.cn[/url]
《语文周报》初二[url=]ywzbc2@inhe.net[/url]
《语文周报》初三[url=]ywzbc3@inhe.net[/url]
《语文周报》初一[url=]ywzbc1@inhe.net[/url]
《语文周报》高二[url=]ywzbg2@inhe.net[/url]
《语文周报》高三[url=]ywzbg3@inhe.net[/url]
《语文周报》高一[url=]ywzbg1@inhe.net[/url]
《语文周刊》初[url=]zbywc@371.net[/url]
《语文周刊》高[url=]zbywg@371.net[/url]
《阅读与鉴赏》[url=]ydyxsh@inhe.net[/url]
《杂文报》校园内外[url=]zawenbao@yahoo.com.cn[/url]
《政治教育》[url=]sephzzjy@seph.sh.cn[/url]
《中国德育》[url=]zgdy82027875@X263.net[/url]
《中国共青团》[url=]ZGGQT@163.com[/url]
《中国教工》[url=]zgjg@acftu.org.cn[/url]
《中国教育》[url=]zgjy@sohu.com[/url]
《中国教育学刊》[url=]cetnet@osn.com.cn[/url]
《中国教育资讯报》[url=]ywg327@sina.com[/url]
《中国考试》[url=]cexam@mail.neea.edu.cn[/url]
《中华读书报》[url=]gmdaily@public.bta.net.cn[/url]
《中华活页文选》[url=]zhhywx@zhbc.com.cn[/url]
《中文自修》[url=]zhwzx-qch@163.com[/url]
《中小学电教》[url=]zxxdj@mail.jledu.jl.cn[/url]
《中小学管理》[url=]zhxxgl@263.net.cn[/url]
《中小学教师培训》[url=]jshpx@nenu.edu.cn[/url]
《中学课程辅导》初二[url=]kcfd2002@sohu.com[/url]
《中学课程辅导》初三[url=]MYSJ2001@sina.com[/url]
《中学课程辅导》初一[url=]kcfd2002@sohu.com[/url]
《中学生》[url=]zxszz@mail.china.com[/url]
《中学生博览》[url=]yuantao8@163.com[/url]
《中学生导报》(高中[url=]hsch_daobao@163.com[/url]
《中学生理科应试》[url=]LKYS@hrbnu.edu.cn[/url]
《中学生学习报》[url=]zxsbs@public.zz.ha.cn[/url]
《中学生语数外》[url=]zxsysw@163.com[/url]
《中学生阅读》初[url=]ydc@shuren100.com[/url]
《中学生阅读》高[url=]ydg@shuren100.com[/url]
《中学生阅读报》[url=]sx.zyb@163.com[/url]
《中学语文》[url=]zhongxueyuwen@vip.163.com[/url]
《中学语文报》[url=]zxywb@sina.com[/url]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url=]chi@cfe21.com[/url]
《中学语文园地》[url=]zxywyd@371.net[/url]
《作文报》[url=]zwbs1981@163.net[/url]
《作文与考试》[url=]zuowenkaoshi@hotmail.com[/url]
《作文指导报》(初)[url=]zwzdbzx@163.com[/url]
《21世纪人才报》[url=]21cn@cpcw.com[/url]
《安徽教育》[url=]anhi@chinajournal.net.cn[/url]
《百科知识》[url=]bkzs259@sohu.com[/url]
《班主任之友》[url=]bzr@hubce.edu.cn[/url]
《成才导报》管理纵横[url=]jybnb@yahoo.com.cn[/url]
《成才导报》园丁沙龙[url=]xiaodong770511@163.com[/url]
《成才之路》[url=]fuhongjun99@163.com[/url]
《成都教育》[url=]cdjy@mail.sc.cninfo.net[/url]
《初中生》[url=]czs@czs.com.cn[/url]
《初中生必读》[url=]czsbd@263.net[/url]
《初中生学习指导》[url=]studyln@vip.163.com[/url]
《初中生之友》[url=]czs3@jxjyqk.sina.net[/url]
《初中生周报》[url=]czszb@yahoo.com.cn[/url]
《初中数语外辅导》[url=]octobersmile@263.net[/url]
《德育报》二版[url=]dybyxy@263.net[/url]
《德育报》三版[url=]dybchengyu@263.net[/url]
《第二课堂》(初中)[url=]dektzx@163.com[/url]
《读写算》初中版[url=]dxszzs@jm.hb.cninfo.net[/url]
《读写月报》[url=]China-dxyb@163.net[/url]
《读与写》中学段[url=]tougao@duyuxie.com[/url]
《福建教育》[url=]fjjy@fep.com.cn[/url]
《辅导员》[url=]fdyliujie@263.net[/url]
《高考》[url=]sj130@163.com[/url]
《高考金刊》[url=]gkjk@yesnew.com[/url]
《高中生》[url=]gzszz@sina.com[/url]
《高中生之友》[url=]gzszy@jxjyqk.sina.com[/url]
《关心下一代周报》[url=]ycweekly@jlonline.com[/url]
《广东第二课堂》[url=]g.d.dekt@163.net[/url]
《河北教育》[url=]hbeducation@163.net[/url]
《河南教育》[url=]hnjy@shuren100.com[/url]
《黑龙江教育》[url=]hljems@mail.hl.cn[/url]
《花季雨季》[url=]EQ200211@163.com[/url]
《家长》[url=]jiazhang@tjemh.com.cn[/url]
《家长报》[url=]whjzb@163.net[/url]
《家教博览》[url=]jiajiao68@sohu.com[/url]
《家庭教育》[url=]jtjy@mail.hz.zj.cn[/url]
《家庭教育导报》[url=]jtjydb@zjnews.com.cn[/url]
《江苏教育研究》[url=]jsjyyj@public1.ptt.js.cn[/url]
《江西教育》[url=]jxjy1@jxjyqk.sina.net[/url]
《教师报》[url=]jiaoshibao@yahoo.com.cn[/url]
《教师报》[url=]ctwnews@peoplemail.com.cn[/url]
《教师博览》[url=]jsbl@jxjyqk.sina.net[/url]
《教师之友》[url=]jszy@mail.sc.cninfo.net[/url]
《教学与管理》[url=]jxygl@sohu.com[/url]
《教学月刊》[url=]zhongxueban@jxyk.com[/url]
《教育导报》[url=]jydb@swww.com.cn[/url]
《教育评论》[url=]JYPL@chinajournal.net.cn[/url]
《教育时报》[url=]jysb@shuren100.com[/url]
《教育探索》[url=]explore@mail.hrb.hl.cninfo.net[/url]
《教育现代化》[url=]jyxdh@263.net[/url]
《教育与职业》[url=]zazhi1917@263.net[/url]
《今日中学生》[url=]kids@scedu.net[/url]
《考试》[url=]gmkaoshi@china.com[/url]
《考试报》高二语文[url=]ksbyw2@sohu.com[/url]
《考试报》高一语文[url=]ksbyw1@sohu.com[/url]
《考试报-写作天地》[url=]ksbxztd@sina.com[/url]
《科学大众》[url=]kxdz@263.net.cn[/url]
《课堂内外》[url=]youth@yesnew.com[/url]
《辽宁教育》[url=]injybjh@online.ln.cn[/url]
《美文》少年版[url=]51meiwen@163.com[/url]
《内蒙古教育》[url=]nmgjy@263.net[/url]
《宁夏教育》[url=]NXJY@263.net[/url]
《青春阅读》[url=]qcyd@eyou.com[/url]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url=]zwx@edu-publisher.com[/url]
《上海教育》[url=]sh_education@sina.com[/url]
《少年百科知识报》[url=]sbb@mail.sc.cninfo.net[/url]
《师道》[url=]b138139@163.com[/url]
《思想、理论、教育》[url=]sxlljy@hotmail.com[/url]
《思想政治课教学》[url=]sxzhzhkjx@sohu.com[/url]
《素质教育大参考》[url=]sephzzjy@seph.sh.cn[/url]
《天津教育》[url=]tjjy@tjemh.com.cn[/url]
《同学少年》[url=]txsn@tjemh.com.cn[/url]
《现代教育报》[url=]xwb@modedu.com[/url]
《现代少年报》[url=]wang-sw@163.net[/url]
《现代语文》[url=]xdyw-chinese@163.com[/url]
《现代中小学教育》[url=]zxxjy@nenu.edu.cn[/url]
《现代中学生》读与写[url=]mm-ss.8501@163.COM[/url]
《心理辅导》[url=]service@hbxlfd.com[/url]
《新教育周刊》[url=]cew@peoplemail.com.cn[/url]
《新作文》[url=]xzw_new@yesnew.com[/url]
《学生广角》[url=]xueshenggj@sina.com[/url]
《学生之友》初中[url=]xszyxx@hrbie.com[/url]
《学习报》语文[url=]yuwen@xuexibao.com[/url]
《学语文》[url=]xueyuwen@mail.wh.ah163.net[/url]
《扬子晚报》教育话题[url=]jyht@yangtse.com[/url]
《应用写作》[url=]cnyyxz@163.com[/url]
《语数外学习》初中[url=]cmej@hubce.edu.cn[/url]
《语数外学习》高语文[url=]cme1@hubce.edu.cn[/url]
作文类:
《求知报》 天津甘肃路5号 300020
《作文评点报》吉林四平师范学院 136000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开发区建设路5号 163316
《作文》郑州市农业路73号文心出版社 450002
《作文导报》 北京首都师大 100037
《读写天地》石家庄市石正路活动机地院内 050041
《中学生作文指导》长春市长庆街32号 130021
《写作》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 430072
语文教学类:
《语文天地》(初、高)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80
《语文知识》河南郑州市郑州大学 450052
《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华中师大 430079
《学语文报》武汉市武汉教育学院 430010
《中学语文报》杭州市903邮政信箱 310009
《广东教学报》广州市广卫路14号 510035
《广东语文报》广州市广卫路14号 510035
《语文月报》 广州应元路21号 510030
《中学语文》武汉湖北大学430062
《咬文嚼字》上海绍兴路74号200020
《读书月报》南昌市江西师大330027
《语文周报》河北石家庄市河北师大050091
《学语文》安徽芜湖安徽师大241000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广西教育学院530023
《语文研究》山西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030006
《语文建设》《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报》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语文学刊》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大010022
《阅读与写作》广西南宁市广西大学 530004
《读写月报》 江西师大 330027
《语文教学论坛》沈阳皇姑区陵东街建学里1号 110032
《语文教学阵地》昆明建设路1号 650031
学生辅导类:
《初中语数外辅导》长春市同志街55号130021 [url=]LL5578@yeah.net[/url]
《今日中学生》 [url=]kids@scedu.net[/url] 610041 成都市上南大街吉祥大厦6楼
《学习方法报》(分年级版)030031山西太原黄陵路西巷5号
《初中生之友》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初中生阅读世界》长春市同志街55号 130021
《初中生学习技巧》广西平林市东校路117号 537000
《学生之友》(初)哈尔滨市中央大街1号150010
《阅读与鉴赏》(高、初)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 050061
家庭教育类:
《中华家教》100035 北京官园内儿童发展中心
《家庭教育指导》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200071
《家庭与家教》 230063 安徽省合肥市跃进路1号
《家庭报》天津和平区常德道117号300050
《家长报》武汉汉口四堆街塘新村特1号430010
《现代家教》山东烟台市文化路13巷10号 264000
《校园与家庭》长沙市上大垅省作协 410003
《独生子女》湖北武汉市东湖路39号 430071
《独生子女健康》辽宁沈阳和平区南九马路47号 110005
《家庭、育儿》天津和平路287号 300041
德育类:
《少年与法》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八鸽岩省政府十号楼
《德育天地》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 210024
教育管理类:
《中小学学校管理》《中小学教育》100007 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教育艺术》 100037 北京804*
《政工导刊》 710068 西安市朱雀大街146号
《课程、教材、教法》北京沙滩后街55号100009
《江西教育》南昌市洪都北大街96号330046
《南通教育研究》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中国教育报》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学校管理》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江苏教院 210013
《江苏教工》210003 南京市中山北路202号
《青春阅读》杂志社 [url=]qcyd@eyou.com[/url]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url=]cngaoyan@263.net[/url]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url=]slymao@sina.com[/url]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 [url=]lz_youth@21cn.com[/url]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 [url=]xudunhao@263.net[/url]
《花样年华》主编陈启辉 [url=]xsdwh-2002@163.com[/url]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 [url=]dan48@163.net[/url]
《中国中学生报》编辑部 [url=]zgczsb@public.bta.net[/url]. Cn
《家教指南报》陕西师范大学办公楼309房间 710062
《人生十六七》110001沈阳和平区同泽北街9号
《青春岁月》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08号
《中学生读写》成都市盐道街3号 154600
语文教育期刊通讯一览表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永福路123号(200031) 021-64377165 xxywjs@souhu.com
《小学教学设计》山西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0351-3047062 sxjbkzbs@public.by.sx.cn
《小学语文教学》山西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030009 0351-3047074 xxyw@chinajournal.net.cn
《语文教学之友》 廊坊师范学院(065000) 0316-2119930
《语文月刊》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510631) 020-85213337
《教师博览》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0791-8518974 jsblbjb@sohu.com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0571-88213041 xiaoxueban@jxyk.com
《北京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l00088) 010-82090834 bjjybjb@public.bta.net.cn
《语文建设》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010-65253380 yxbks@mail.east.net.cn
《小学青年老师》 河南省郑州市顺河路11号(450004) 0371-6324611 teacher@shuren100.cn
《语文研究》 山西省太原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0351-7069457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350001) 7872085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410008) (0731)4323907
《云南教育》 昆明市学府路61号(650223) (0871)5123741
《贵州教育》 贵州市浣纱路66号(550003) (0851)5950710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 (021)62525555 sh-education@sina.com
《青海教育》 西宁市五四西路35号(810008) (0971)6310550
《内蒙古教育》 (0471)4303350 nmgjy@263.net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石岗大街18号 (050061) hbeducation@163.net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16号(518001) (0755)3279526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 (022)27618439 tjjy@tiemh.com.cn
《陕西教育》 西安市药王湖119号(710003) (029)7316448-8514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030009) (0351)3084241 sxjj@chinajournal.net.cn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150080) (0451)6664116 hljems@mail.hl.cn
《安徽教育》 合肥市屯溪市435号省人大8楼 (0551)3669118 anhi@chinajournal.net.cn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85186931 jxjybjb@163.net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110031) (024)86853324 injybjh@online.ln.cn
《宁夏教育》 银川市新华东街19号(750004) (0951)6024676 NXJY@263.net
《山东教育》 济南市南圩门外街8号(250001) (0531)2618346
《西藏教育》 拉萨市江苏路29号(85000) (0891)6324985
《新疆教育》 乌鲁木齐胜利路169号(830001) (0991)2852134
《澳门教育》 澳门水坑尾街78号中建商业大厦七楼 333611 adedm@macan.ctm.net
《中国电化教育》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l60号312信箱(100031) 66419047 cet@hedu.net
《学前教育》 北京西城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 660l4656 preedu@public.bta.net.cn
《教育研究》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100031) 620118 jyyjzz@263.net
《中国远程教育》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l60号(100031) 66413389 zss@crtvu.edu.cn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新外大街19号北师大英东楼100875 62208310
《教育与职业》 北京崇文区永外安乐林路甲69号l00075 67262082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 l00088 62003358
《教育展望》 北京西城太平桥大街四号l00810 66l22619
《中国教育学刊》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l00816 66097082
《教育艺术》 北京第804信箱100037 68902477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100035 66l60150
《学科核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l00875 62207968
《继续教育》 北京6304信箱编辑部102206 6636687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l00816 66096432
《上海教育报》 上海市长宁路491/36号200050 62527164
《外国教育资料》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桂林路l00号200234 64700700-2318 wgzhx@shtu.edu.cn
《开放教育杂志》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20900-172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荣陵北路21号200032 021-56534931
《教育科学》 大连沙河口区黄河路851号116029
《外国教育研究》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东北师大院内130024 0431-5681927 wgjyyj@china.com
《现代远距离教育》 哈尔滨市和兴路92号 150080 0451-6301414
《教学与研究》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62521680 jiaoyuyan@263.net
《教师博览》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0791)8518974 jsblbjb@sohu.com
《教育信息报》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编辑部 袁军 310012 0571-8802555-3401 jyxxb@sohu.com
《教育研究》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62011873 jyyjzz@263.net
《教育探索》 哈尔滨南岗区中兴街19号 150080 0451-6305279 explore@mail.hrb.hl.cninfo.net
《教育理论与与实践》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九号 30009 027-87683284
《素质教育博览》 福州市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中心大厦350001 0591-3631544 szjybl@pubb.fz.fj.cn
《教育评论》 福州市梦山巷27号 350001 0591-3781440
《湖北教育》 武汉市武昌桂园路4号 430070 027-87875361 hbjy.21001@163.net
《教育研究与实验》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内 430070 027-87673284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建政路广西教育学院 530023 0771-5620819
《甘肃教育》 兰州滨河东路甘肃教育大厦 730000 0931-8883786
《电化教育研究》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内 730070 0931-7971823 aver@nwnu.edu.cn
《基础教育研究》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0771-5620819
《中国教育报》 北京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 01062243770 edudaily@public2.bta.net.cn
《教育时报》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0371-6322295
《教育导报》 四川成都市陕西街26号 610012 028-6112838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山西临汾语文报社 邮编:041004 zgxylt@263.net
《小学生作文》 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室300020 022-27302714
《小学生优秀作文》 沈阳市和平区北一马路108号编辑部 杨春清 110001 024-3863253
《小学生作文辅导》 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编辑部 刘玉林 130021 0431-5642217
《文学少年》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杂志社 郑晓凯 110041 024-8850029
《作文大王》 广西桂林市普陀路(541004) 0773-5831541 sdzzs@maibox.gxnu.edu.cn
《小学生天地》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编辑部胡振刚430079 027-87884738
《小学生跟我学》 广西桂林市王城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编辑部 朱红蕾 541001 0773-5831541 sdzzs@maibox.gxnu.edu.cn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编辑部 王庆祥 163712 0459-6332633
《小学生时代》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编辑部 卢孝良 310012 0571-8063853 luxiaol@mail.hz.zj.cn
《小学生作文向导》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庆小区8号楼编辑部 王少文 150008 0451-2314645
《课堂内外》小学版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小学版编辑部 吴显奎 610041 023-63863577 ktnw@163.net
《少年作文辅导》 长沙市东风路附1号编辑部 张天明 (410005) 0731-4422059
《小学生作文选刊》 郑州市农业73号编辑部 牛雅杰450002 0371-5721756-541
《少年优秀作文选》 南宁建政路广西教育学院内 530023 0771-5626251
语文教育期刊通讯一览表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永福路123号(200031) 021-64377165 xxywjs@souhu.com
《小学教学设计》山西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0351-3047062 sxjbkzbs@public.by.sx.cn
《小学语文教学》山西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030009 0351-3047074 xxyw@chinajournal.net.cn
《语文教学之友》 廊坊师范学院(065000) 0316-2119930
《语文月刊》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510631) 020-85213337
《教师博览》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0791-8518974 jsblbjb@sohu.com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0571-88213041 xiaoxueban@jxyk.com
《北京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l00088) 010-82090834 bjjybjb@public.bta.net.cn
《语文建设》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010-65253380 yxbks@mail.east.net.cn
《小学青年老师》 河南省郑州市顺河路11号(450004) 0371-6324611 teacher@shuren100.cn
《语文研究》 山西省太原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0351-7069457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350001) 7872085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410008) (0731)4323907
《云南教育》 昆明市学府路61号(650223) (0871)5123741
《贵州教育》 贵州市浣纱路66号(550003) (0851)5950710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 (021)62525555 sh-education@sina.com
《青海教育》 西宁市五四西路35号(810008) (0971)6310550
《内蒙古教育》 (0471)4303350 nmgjy@263.net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石岗大街18号 (050061) hbeducation@163.net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16号(518001) (0755)3279526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 (022)27618439 tjjy@tiemh.com.cn
《陕西教育》 西安市药王湖119号(710003) (029)7316448-8514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030009) (0351)3084241 sxjj@chinajournal.net.cn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150080) (0451)6664116 hljems@mail.hl.cn
《安徽教育》 合肥市屯溪市435号省人大8楼 (0551)3669118 anhi@chinajournal.net.cn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85186931 jxjybjb@163.net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110031) (024)86853324 injybjh@online.ln.cn
《宁夏教育》 银川市新华东街19号(750004) (0951)6024676 NXJY@263.net
《山东教育》 济南市南圩门外街8号(250001) (0531)2618346
《西藏教育》 拉萨市江苏路29号(85000) (0891)6324985
《新疆教育》 乌鲁木齐胜利路169号(830001) (0991)2852134
《澳门教育》 澳门水坑尾街78号中建商业大厦七楼 333611 adedm@macan.ctm.net
《中国电化教育》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l60号312信箱(100031) 66419047 cet@hedu.net
《学前教育》 北京西城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 660l4656 preedu@public.bta.net.cn
《教育研究》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100031) 620118 jyyjzz@263.net
《中国远程教育》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l60号(100031) 66413389 zss@crtvu.edu.cn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新外大街19号北师大英东楼100875 62208310
《教育与职业》 北京崇文区永外安乐林路甲69号l00075 67262082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 l00088 62003358
《教育展望》 北京西城太平桥大街四号l00810 66l22619
《中国教育学刊》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l00816 66097082
《教育艺术》 北京第804信箱100037 68902477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100035 66l60150
《学科核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l00875 62207968
《继续教育》 北京6304信箱编辑部102206 6636687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l00816 66096432
《上海教育报》 上海市长宁路491/36号200050 62527164
《外国教育资料》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桂林路l00号200234 64700700-2318 wgzhx@shtu.edu.cn
《开放教育杂志》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20900-172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荣陵北路21号200032 021-56534931
《教育科学》 大连沙河口区黄河路851号116029
《外国教育研究》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东北师大院内130024 0431-5681927 wgjyyj@china.com
《现代远距离教育》 哈尔滨市和兴路92号 150080 0451-6301414
《教学与研究》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62521680 jiaoyuyan@263.net
《教师博览》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0791)8518974 jsblbjb@sohu.com
《教育信息报》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编辑部 袁军 310012 0571-8802555-3401 jyxxb@sohu.com
《教育研究》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62011873 jyyjzz@263.net
《教育探索》 哈尔滨南岗区中兴街19号 150080 0451-6305279 explore@mail.hrb.hl.cninfo.net
《教育理论与与实践》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九号 30009 027-87683284
《素质教育博览》 福州市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中心大厦350001 0591-3631544 szjybl@pubb.fz.fj.cn
《教育评论》 福州市梦山巷27号 350001 0591-3781440
《湖北教育》 武汉市武昌桂园路4号 430070 027-87875361 hbjy.21001@163.net
《教育研究与实验》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内 430070 027-87673284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建政路广西教育学院 530023 0771-5620819
《甘肃教育》 兰州滨河东路甘肃教育大厦 730000 0931-8883786
《电化教育研究》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内 730070 0931-7971823 aver@nwnu.edu.cn
《基础教育研究》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0771-5620819
《中国教育报》 北京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 01062243770 edudaily@public2.bta.net.cn
《教育时报》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0371-6322295
《教育导报》 四川成都市陕西街26号 610012 028-6112838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山西临汾语文报社 邮编:041004 zgxylt@263.net
《小学生作文》 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室300020 022-27302714
《小学生优秀作文》 沈阳市和平区北一马路108号编辑部 杨春清 110001 024-3863253
《小学生作文辅导》 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编辑部 刘玉林 130021 0431-5642217
《文学少年》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杂志社 郑晓凯 110041 024-8850029
《作文大王》 广西桂林市普陀路(541004) 0773-5831541 sdzzs@maibox.gxnu.edu.cn
《小学生天地》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编辑部胡振刚430079 027-87884738
《小学生跟我学》 广西桂林市王城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编辑部 朱红蕾 541001 0773-5831541 sdzzs@maibox.gxnu.edu.cn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编辑部 王庆祥 163712 0459-6332633
《小学生时代》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编辑部 卢孝良 310012 0571-8063853 luxiaol@mail.hz.zj.cn
《小学生作文向导》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庆小区8号楼编辑部 王少文 150008 0451-2314645
《课堂内外》小学版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11号小学版编辑部 吴显奎 610041 023-63863577 ktnw@163.net
《少年作文辅导》 长沙市东风路附1号编辑部 张天明 (410005) 0731-4422059
《小学生作文选刊》 郑州市农业73号编辑部 牛雅杰450002 0371-5721756-541
《少年优秀作文选》 南宁建政路广西教育学院内 530023 0771-5626251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