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父亲的红色记忆:刺刀下的战俘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10:07
标题: 父亲的红色记忆:刺刀下的战俘
父亲的红色记忆:刺刀下的战俘

【抗日英烈阮保卿及革命者潘怡如、陈铁侯印象】



这是一段尘封了七十年的往事。

那是1940年或1941年4月初清明节之前,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鄂东中学分校黄安分部(校址在黄安县三圣庵),因清明节学校放假两三天,同学们放假回家,准备拿点粮食及换洗衣服。

有四个学生一起上路回家,他们是:陈云(笔者的父亲,又名陈贤荣,黄陂县柿子树店人)、杜天培(距柿子树店二华里杨家田人),二人年龄十五六岁。潘茂启(距帽子店一华里吴家田人)、杜月波(黄安县人),二人年龄约十七岁。

四个学生途中经过黄安境内一条马路时(在红石二这个地点),看见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悄悄的出动,陈云和杜月波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日军很可能对在附近活动的新四军发动清查扫荡,他俩叫杜天培、潘茂启转身回避,准备回学校告知校长董觉生(黄安县人,董必武之亲二弟,陈云和杜月波知道董校长是新四军的暗中支持者)。学生行踪很快被日军发现、抓住,劫押到黄安县城,关押在宣抚班牢房(有人叫黄安第一囚室)。

日军宣抚班军官瞎子(是日军炮兵军官,外号叫瞎子,会说流利的中国话),因怀疑学生是新四军的探子,分别提审四人。

审讯中同学们始终未承认有探摸情报之事,只是放假回家路过。陈云和杜月波还举课本为证,说明四人是在校学生。

次日,瞎子胁迫的两名青年妇女(武汉口音,瞎子的女人)来到牢门口,嘱咐学生:每次提审时,交待的供述要一致,第一次么样说的,后面就接着么样说,强调莫改口。暗示如果前后矛盾,后果会很惨。

学生们怀疑她俩是来套口供的,起初半信半疑。(她俩不是送饭者,送饭者是当地男人,始终无交流。)

瞎子等日寇每次都采用诈问或诱供的方式分别审讯四个少年。(审讯主要集中在前一个星期,瞎子对四名学生共计提审了三四次,每次时间都很短。)

有一次,潘茂启因前后供述有矛盾,被瞎子毒打一顿,伤得较重。

一定要带信出去!陈云勇敢地对再次来到牢门的武汉女人说:都是中国人,你莫害我们。武汉女人强调说:放心,你们青年学生是爱国的,我们是被迫的,有什么需要帮助就照直说,我俩尽力。

牢中,学生身上带有纸张、钢笔。为了自救,也为救同学,要求她俩帮助递信出去。

陈云向学校董觉生校长写出了一封书信,说明四人在放假回家途中被日本人捉了,要求设法营救等。

二女子将书信发出去了。

这封信让同学们看到了生的希望,减缓了沉重的心理恐惧,更加团结一致地应对日本人审讯。



进去三四天后,一个名叫阮保卿(男,三十多岁,中等身材,麻城县人)的新四军战士(有文化,可能是干部或侦察兵)被日军抓获,关进宣抚班牢房。

瞎子等日寇对阮保卿实施了残酷审讯,壮士伤痕累累却无畏无悔,还痛斥敌人的侵略暴行。

阮问过学生们的身份,关心地嘱咐道:你们只要坚持说是学生,就没关系,我是新四军,(被抓时身份已暴露)是要杀头的。

对阮的印象是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勇者无惧。

在牢中,阮保卿听说学生有信件传出去了,就对学生们说:我已经暴露了,可能要牺牲,你们帮忙送一封信到我麻城家里。

陈云答应了,并接受了阮的遗书,个别同学怕日军知道受牵连,私下埋怨他不该接受。

父亲陈云依稀地记得,阮写的遗书主要内容是:劝妻子要坚强地、好好地生活下去,要抚养孩子长大,要教育孩子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好好招抚、培养儿子。

壮士显然预感到即将牺牲,他平静地、坚毅地面对死亡。

约前两天,阮和学生们是关在一个房间,随后几天里,阮好象被转移到隔壁房间关押(象有几间牢房)。

阮保卿被日军带出去枪杀的当天,两名武汉女人再次来到牢门口时,陈云看见女人眼睛含着泪花,将这封遗书信交给她俩发出去了。

阮从被捕入狱关押到壮烈牺牲,前后约五至七天时间。



在牢中,有个别同学害怕被杀而哭泣。

当时,四少年(结合武汉女人的消息判断)面临的后果:一是被作为新四军探子而枪杀(之前关进黄安县城宣抚班的很少活着出来);二是有可能送往日方学习教化作汉奸特务。

武汉女人的泪光使学生心中明白,她俩也是爱国者。(完全信任,才敢如此写家信)陈云因认识(叔伯外公)潘怡如,又是陈铁侯族侄,就冷静地向其父陈柏青写了一封信,内容是要求找潘怡如和铁侯伯营救。并大胆要求武汉女人发出去。

书信的展转与脚力的奔走是需要时间的。

陈柏青(笔者的祖父,湖北省教育厅油印工人,武汉会战时在轮船上持枪抗击日寇,后负伤回老家务农。)收到陈云的求救书信后,先找潘怡如、再步行至汉口找陈铁侯帮忙营救……学校约稍早出证明,强调四少年都是在校学生。

日寇瞎子及其上司只有让步,四个学生在关押(共计)一个月后终于释放了。

事后陈柏青说:怡如、铁侯起了重要作用。



潘怡如,字康时,家住黄陂县庙咀, 潘怡如本是黄陂县庙咀人(今姚集镇潘家湾一华里处)。

高个,约一米七八(其年轻时应有一米八),身材很瘦削。早年流学日本,是辛亥革命功臣,曾在日本某医院做过换肠手术。(村民有说换的狗肠子。)

抗日时期,潘怡如是有名的三开人士,国、共、日三方都拜访过他,对他很尊重。

当共产党、新四军和国军在矛盾激化时,双方均到庙咀潘怡如家,找他主持公道,都将枪交给怡如,然后谈判,听他调解。

其夫人汤氏,又称汤大婆;长子潘继欧,抗战胜利后在黄冈专区当过专员;次子潘一欧;女儿潘名颖(与陈云是同学)。

时任河口维持会长(稍后任黄安伪县长)的韩子钊是潘怡如侄女婿。

1941年,潘怡如在其家庙咀,办了一所中学,叫怡如中学。父亲出狱后的下一个学期,转学至此。

陈铁侯字树芬(一说孝芬),是黄安桐柏与黄陂帽子店之间马家垅人。

曾是1911年辛亥革命136名甲等功臣之一。

民国初年担任水师统领,与黎元洪总统关系密切, 1919年,黎元洪曾为黄陂、黄安的天台陈氏族谱亲笔题写谱名。

铁侯反击过袁世凯、段琪瑞等……

1940年陈铁侯已担任汪伪政权武汉警备司令,住在汉口陈公馆,抗战期间,暗中保护过不少抗日人员。

夫人王氏,大悟县河口人,喜欢抽大烟,铁侯惧王夫人。

陈公馆内各种人员往来较多,有常客革命者张姑娘。

铁侯廉政严谨、心胸开明,在父亲印象中身材魁梧、威武坚毅,颇有亲情,但不轻易承诺某事。



这段十分珍贵的历史事迹,以前父亲偶尔简略提及,未引起笔者注意。近来,红色往事频见报端、光辉岁月再现热烈,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年迈的父亲认真回忆并向笔者讲述此事细节,谈到阮保卿烈士的事,十分感叹。

父亲口述的历史,笔者如实地记录,以缅怀被历史和人们遗忘的抗日英烈: 刺刀下的战俘,不屈的麻城籍新四军战士阮保卿同志! 永垂不朽!





附  陈云简历:1925年生,湖北黄陂人,1944年至1945年就读于新四军第五师主办的豫鄂边区建国公学(又称建国大学,地址在大悟县芳畈白果树湾新屋畈)教育班学习。经常参与学校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加入(反蒋亲共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原突围前疏散,在孝感县东阳岗小学教书两年,(1947年接待并掩护李新定、陈平章到滑石冲执行任务。)1948年在黄陂县种花堂小学教书,解放后长期在大悟县从事教育工作,屡任主任、校长、科长、大区辅导员等职务。文革期间(两次)惨遭长期迫害,1979年平反昭雪,1982年离休。(现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笔者:陈政骅



电话:18995706226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