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伢们滴,王瑛姐姐带倒你桌玩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5 10:12
标题: 伢们滴,王瑛姐姐带倒你桌玩哈。。。。。
寻找遗失的童趣

    现在的孩子,网游、动画片、五颜六色的玩具,构成了他们的世界。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童趣,似乎看不到影子。那时,在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我们玩的游戏很多,如走成三、拣石子、踢房子、踢毽子、跳绳、跑城、打片片、折手枪、弹珠子……记忆尤深,童趣无穷。

    1 走成三

    这是一种棋类,有其地域性,也许好多人没听说过。这种棋益智,类似于“五子棋”,流行于孝感南部。

   所谓“走成三”,即三颗子走在一条线上。“成三”没有固定的棋盘,可以用粉笔或者红砖头画在地上,或者用墨水笔画在纸上也行。棋盘很简单,先把三张大小不一的“口”字一摞,然后再把“口”字的四条边线,分成两等份,中点连成线即成。

    “成三”是两人玩的棋,每人不一样的九颗棋子,先下完所有的棋子,再走棋。棋子的材料随手可取,小石子﹑小纸片、火柴棒都能行。谁开始先下,要通过“锤子、剪子、布”决定,胜的那方先下。自家的三颗子走成一条线,就可拔掉对家任意一颗子,一般是位置重要的棋子。下棋的时候,被拔掉的那颗子的“点”,须画上记号,不能再下在那儿,这个“点”称之为“热窝”。但走棋时就不一样,被吃掉棋子的“点”,对家可以再走入。直到吃掉对方所有棋子,一局才算赢。

    “走成三”看似简单,也须动一番脑筋。关键之处是阻止对家三颗子成线,还要让自己的棋子三子成线,如果走成“滑笼”,即是一颗子在两条线上凑成三颗子,这盘棋,对方就“死翘翘”噢。

2 拣石子

   “拣石子”是女孩玩的游戏,也有男孩参与,但男孩的手没有女孩灵巧,往往赢不过女孩。“拣石子”不仅可以炼眼和手,还可以健脑。

    在那个年代,哪家做房子,我们最高兴,因为可以在沙堆里随意翻找,寻宝似的。那些光滑圆润的玛瑙石,被我们幸运翻到,统统抱回家,洗净,收藏。 “拣石子”时,我们拿出五颗宝贝。石子大小均匀,太小的石子,显得轻,练不上手劲。太大的石子,显得重,玩久了,手感觉累,无趣。

   那时,农村条件差,没有水泥地,孩子们卫生意识差。 “拣石子”时,没讲究的,往往席地而坐,满屁股的泥灰。讲究的,从书包里取出一本书,垫在屁股底下,或坐于青石板。孩子们玩得兴浓,大人们叫唤吃饭,他们会如耳旁风。

    “拣石子”的游戏,重点是“拣”。玩法比较多,我记得两种。一种是把石子撒在地上,先拣起一颗,然后把这颗石子朝上抛,在接这颗石子的过程中,要从地上拣起另一颗石子。手指尖尖,用大拇指和食指拣起,手不能触动其它的石子,若触动,就算输。抓完地上所有的石子,再撒,再拣起一颗,依旧往上抛,接时,同时抓起地上的两颗石子……,再撒,再接,拣起地上三颗石子……
另一种玩法,跟前一种差不多,只是后面增加了些难度动作,即是从地上拣起石子后,往上抛,用手背接,准确无误的接到后,再抛,接时用手心。一颗容易接到,两颗、三颗、四颗就有点难,考虑孩子的“准性”、“定性”,性情急躁的孩子,很容易失误。

3踢房子

    “踢房子”是我们小时候痴迷的游戏,男孩女孩混玩。但是母亲们对此很头疼,原因很简单,她们在煤油灯下千辛万苦做的鞋子,穿在我们脚下,不出十天半月,鞋头就会破一个小洞。瓦片实在太伤鞋面。

   瓦片是“踢房子”的玩件,随处可拣。“房子”不是木制的,也不是砖制的,那是在地上画的“房子”。画法是:先画一个2米见长的长方形,然后将它纵向分为两等份,再把两等份横向分成五等份,类似于当今两个单元的五层楼。
我很诧异,那个时候,农村只有土坯房,木制房,连砖瓦房或者平房很少见,高楼大厦更不用说了,村人竟然把这种游戏叫做“踢房子”。他们怎么会画这样的“房子”?是巧合?还是美好的向往?

    “踢房子”的精髓体现在“踢”上。先把瓦片丢在第一个方格里,然后提起一只脚(打蹲蹲),另一只脚把瓦片踢向第二个方格,一直踢到第五格,提起的那只脚才能放下来,稍作休息后,再从第五格转到另一边,一直踢到第一格。就像我们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五楼顶端,再从另一个单元五楼爬到一楼,不同的是,爬楼是用双腿,而“踢房子”是用单腿。
第一关完成后,再把瓦片丢在第二个方格里,依前踢法再踢。
   
    “踢房子”没什么巧处,仅仅检验一个人的腿功和耐力而已。

4踢毽子

    在公园或者休闲广场一隅,迎着朝霞或者夕阳,一群银发苍苍的老人,围成一个圆圈,一只鸡毛毽子从一条腿传递给另一条腿,从一个人传送给另一个人,惊呼声、嬉笑声,不时地在空中飘荡。

   这是多么欢快的场景!这样的情景已少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健身方式。如今,不仅仅是老人,就算是孩子,踢毽子人很少,有的孩子甚至没听说过这玩意。

    生长在农村的我,生性好动,性情无拘无束,对于踢毽子十分钟爱。踢毽子不是为了健身,而是生活中的作料。课余,邀上三五伙伴,在学校操场,在乡间道场,在房前屋后,踢得风生水起,兴趣盎然时,不知归处。
因为喜欢踢毽子,儿时,对村子里的公鸡特别关注。只要发现哪家公鸡的羽毛很闪亮,一般逃不过被拔毛的厄运。那些美丽的鸡毛,被我夹藏在书中,不时地在同伴中显摆,或者跟他们交换被我看中的物件。更多时候,我用鸡毛做成毽子。踢毽子时,毽子在空中上下翻飞,像小燕子一样轻盈,感觉很美。

     也有不用鸡毛做毽子的,而是用五颜六色的薄膜。把薄膜袋剪成细条条,10厘米见长,然后把细条条塞在铜钱或小铁环孔里,再用火柴点燃一端,趁薄膜熔化时,轻轻地在石板上按按,熔化的薄膜牢固地粘在铜钱或小铁环的孔上。
我喜欢用铜钱做的鸡毛毽子,铜钱经过时光的洗礼,质地厚重。鸡毛绚丽,外观也养眼,两者相得益彰。一枚铜钱较轻,就把两枚铜钱叠在一起,轻重才会适宜。

    那时,在农村,很多人家拥有铜钱,或多或少,一串串的,不值分文。可惜那时的我,不懂收藏,要是有“存心”,那东西收藏到现在,一定会升值不少。

    踢毽子有很多玩法,除了用脚踢外,还有一种玩法,即是把毽子搁于书上,毽子在前胸后背上翻转,边做动作边唱:里国,外国,坐凳,拦腰……只记得这几个句,余下的记不清了。(待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6 15:57
会玩太重要了                                                                    作者:袁岳

        很多媒体问我,你生产力那么强,干的事情那么杂,还都做得有模有样,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就说,因为从小爱玩,我妈天天打我也没有把我打服帖,从小到大,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创造性思维与行动样式。我常呼一些兄长姐姐说,当初就是父母让我们怎样就怎样了,现在真的后悔得不行。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

       一是孩子的玩。家长、老师就是想让孩子变成不爱玩的乖孩子。一个孩子,会玩且学习上过得去是最好的,只会守规矩而不会玩就成了废孩子。因为玩才是孩子的本质、天分、快乐与基础,不会玩,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就基本处在低级状态,丧失可爱与天性。

       二是业余爱好的玩。人会慢慢长大,需要寻找满足成功需要的那个专门投入点,其他的小特长与爱好,可能就退而成为业余爱好。有没有这些爱好,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有效转移压力,具备平衡挫折感的资源、朋友交往的途径,以及积极消耗时间的娱乐技术。有一点业余爱好还能提升魅力,如果你什么都不会玩,就会显得无聊、枯燥、呆板多了。

       三是专业的玩。有人在一个领域更有耐心、更有心琢磨,到了后来会比别人处理得更轻松,我们看别人“玩似的”,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有过不同寻常的投入。如果因为混日子或者找口饭吃稀里糊涂进入一个领域,一辈子都很难真正专业,也不能达到玩的境界。热爱某些事情并超然投入的人,做了超过常用人的事情还津津有味,恰恰是这样的人能在复杂的事情上表现得如履平地,举重若轻。

       四是玩似的专业。  很多人做事一板一眼,按照领导要求的做,按照手册上说的做,把专业的事情做得更单一枯燥刻板。而玩似的专业,看起来没花太多时间,似乎没有那么尽心尽力,但他们跳出了盒子做事情,可能交往更多人、增加更多见识,而且用比别人更少的时间、更新的方法、更有意思的模式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是后成功期的玩。在事业与生活达到一定层次后,有人开始思考那么辛苦认真严肃地为人做事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因此寻找玩的项目与趣味。富人群体、企业家群体在高尔夫、游艇、美食会所、公益、宗教中找到的就是类似的东西,给人感觉他们开始玩了。

       在这些玩上我都沾了一点。有玩熟练项目的(比如麻将),也有创新项目的(比如恶心惩罚);有群体性玩的(比如派对),有独玩的(比如看恐怖片);有领导人玩的(比如做自助游领队),也有被人带着玩的(比如跟团);有可重复玩的(比如真心话大冒险),也有一次性玩的(比如临时想起来的编笑话);有消磨性玩的(比如21点),也有刺激性玩的(比如单身去贫民窟);有国际性玩的(比如全球旅行);也有本地性玩的(比如寻找好餐厅);有专业性玩的(比如天天写博客);也有业余性玩的(比如主持节目);有当个事情玩的(比如写专栏);也有当公益玩的(比如去大学演讲)等。

       我觉得玩的精髓在于对脑细胞的挑战。今天这个社会真正好玩的东西太少了,连相声都说不笑大家了,所以会玩而且玩好,就成了非常稀缺的资源。好事情多得很,好玩的事情有限;好狗多得很,好玩的狗不多;好单位多的很,好玩的单位不很多......甚至可以说,你是个好人并没有多了不起,你要是个好玩 的人就真是很了不起了,而你要是个说话做事为人都很好玩的人,那你将是伟大的领导。所以我们可得珍惜孩子玩的能力,多给点自己玩的机会学玩而且玩好,生命长青,好玩至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