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尔(M. Mitchell,1900-1949)的《飘》(Gone with the Wind,1936)是一部充满人性魅力的小说。斯佳丽、巴特勒、阿希礼和玫兰妮四个人代表了全部的人性。16岁的少女斯佳丽心仪阿希礼已久,他却与玫兰妮结婚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阿希礼参战,斯佳丽与美兰妮住在一起。她们多次得到瑞德·巴特勒的帮助,后来在他的帮助下回到已经破败的庄园。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斯佳丽拼命劳动,想尽办法重振庄园。斯佳丽一直没有得到阿希礼的爱情,而巴特勒从来没有放弃追求她。直到彻底伤害了巴特勒,斯佳丽才明白他说过的话:她和巴特勒是一样的人。他们两个人代表人心中的最有战斗力的那部分品质:巴特勒代表了智慧,斯佳丽代表了勇敢。而阿希礼和玫兰妮则代表人心中最平和的部分:阿希礼代表了高贵,玫兰妮代表了宽容。
塞林格(J. Salinger,1919- )的《麦田里的守望者》(Catcher in the Rye,1951)是一个名叫霍尔顿的十六岁中学生的自述。霍尔顿对“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凯迪拉克”的主流价值观不感兴趣,他感觉到学校里的人都是“假模假式”的,他本人也玩世不恭,满口脏话。他因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开除后去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看到了成人的猥亵和冷漠之后又回到家中。他顿悟到自己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边,把游戏中狂奔到悬崖的孩子捉住。这是他既想长大做事又不愿丧失童心的理想职业。
核心意象是传记体小说的一个特征。核心意象的直接表现是多数传记体小说会采取正副标题的形式来标明自己对传主的理解。副标题是传主的名字,正标题则是作者对传主一生的“关键词”概括。这个“关键词”,正是传记作者对传主的定义,整部传记体小说是对这个定义的探寻、展开。哈芬顿认为毕加索既是“创造者”又是“毁灭者”,韦斯把《堂吉诃德》中的一句话“我赤裸裸地来”送给了罗丹,欧文·斯通献给梵高的关键词是“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