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0-23 20:23
标题: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汉阳区车站小学 张巧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学生情感的稳定性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部激发力量。只有健康的情感,乐观的态度,才有利于学生成长。而且,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着综合性作用。由于小学儿童的情感还没有完全脱离情境性的特点,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因此,具体生动的材料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得多。
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习写作文,称之为习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有如下的几个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习作、修改、欣赏、评讲等各个环节中体现以上的各项要求。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变成我们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了。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一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兴趣的方法,那就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那么怎样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学生兴趣点,激发兴趣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创设适合他们学习的情境。例如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激动的脸部表情或者布置相应的环境气氛。我们在教学中,从开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特有的情境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模拟表演、做实验、做游戏等方式,寻找在具体的课文中学生的情感兴趣点,并通过以上方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有一篇习作,内容叫《我自己》。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开课的时候,通过视频出示了一个课件:画面上出现了很多的人的面孔,有熟悉的同学、老师、朋友,也有陌生的其他人……先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再让他们找一找熟悉的人,平且说一说是通过他的什么特点找到他的。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笑逐颜开。随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他们也能侃侃而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情境,让他们更乐意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感受,我很愿意这样去做。
2、找准文本生发点,激发兴趣
作为教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要深钻教材,找准文本的情感生发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我们大家都知道,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因此,我们现有的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无数教育者、专家就是想通过有趣的文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愿望,进而能够更好的学习,学习上也有很大收获和乐趣。所以,我们可以观察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可以发现,课本上已经将很多的“老”课文、“旧”课文删去,增加很多趣味横生的文章,相应的,学生的作文题目和内容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变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如:编排了现《秋天里的节日》、《我喜欢的歌》、《落叶》、《假如风有颜色》、《黑眼睛的大红鱼》、《玩具宝贝》等等,这些作文内容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只要他们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很多收获,选择相对典型的材料完成自己的习作,并且在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如在教学《落叶》时,我让学生找来不同的落叶,并且提前查找相关的资料,可以自己先阅读之后再准备选择合适的资料补充在自己的习作里。在课前准备时,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筛选适合的材料,并且加深对自己所查找的资料的认识,也有更深的感受。然后,在教学中,再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说起来就更有兴趣一些,效果也更好。
3、适时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了解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还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合适的情境,对激发学生情感兴趣非常重要,也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在教学《一次xx的活动》时,首先让学生将自己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的照片或其他影像资料拿出来,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一些有趣的回忆。接着再按照学生的喜好将学生分成“体育组”、“音乐组”、“绘画组”、“科技组”、“综合组”等等,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内积极的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们在小组内与其他组员有共同的话题,聊起来会更加深入、更加具体,评讲的时候也会更加专注,更加热情,效果会好很多。
课堂教学的实践,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只有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和文本,并通过精心的思考和揣摩,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愉快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把这种想法通过书面语言的特有方式表现出来,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说就是成功的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