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转帖 父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彭杉影
时间:
2008-4-7 07:56
标题:
转帖 父亲
我接住了父亲的代,熟识的人都这么说。其实他们只看到一些表象,父亲的许多品质我是难以企及的。
父亲是湾上的土秀才,文化人。他十二岁就考取简易师范,赶上饿饭时代中途停学,加之成分决定一切大气候,父亲连民办教师的资格也无缘。不过乡间缺少文化人,父亲肚里的墨水在泥土田禾间漾起了圈圈涟漪。父亲会白描绣花纹样,他描画的花鸟虫鱼 人物龙凤经过姑娘巧手刺绣,这些附着在枕头涎兜、花帽门帘上的艺术品在民间流传,又吸引更多的人来求父亲描画。哪怕报酬只是几个糖陀,他仍然乐此不疲。倒是刺绣不时兴时徒增几分失落。80年代初期,打鼓说书还有一定的市场,父亲也作过尝试,抄写过许多脚本,诸如某某年间,国泰民安,兵甲入库,马放南山之类,但他过于严肃,七情六欲表演不到位,撮白扇经的花活少,纵使记性再好,出场的机会也不多,最豪华的一次估计是舅舅结婚时说书,全村人和亲戚都挤在门前开阔处听书,之后,那块惊堂木就在抽屉里长了毛。此外,父亲的算盘也是响当当的。自1982年到1992年,父亲担任小组会计,算起账来,眼看数字,手打算盘,声如炒豆。一个小后生会计不服,用计算器和父亲的算盘比赛加法,最终还是甘拜下风。父亲管的账清清白白,深受群众好评,因此还担任过两届镇人大代表。后来几个村干部搞邪门歪道,父亲看不惯,小会计也辞职不干了。现在,父亲的这些能耐都没有用武之地了,倒是写对联还写出了一点经济效益。在我看来,他的字只能算一般般,但是咏对联来得快、来得雅,早些年在老家,年三十就要忙乎一天。父亲一般不抄写书本上的对联,而是按各家的情况创作,或祝福激励、或规劝提醒。各家皆大欢喜。近几年花花绿绿的印刷对联大行其道,好在挽联、黄绿白孝家对联印的少,结婚号对、上梁对联不能印,求父亲写对联的人还不少。每年从腊月二十一开始,父亲就在一家花圈店前摆摊设点,撰写堂灵、挂轴及各色对联,寒风冷冻,虽赚钱不多,但能传承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父亲干得津津有味。因父亲能写会算,又熟知礼节,办事周密实在,湾上的红白喜事大多请他去主持。最让父亲欣慰的是主持续编了刘氏族谱,也赢得了宗族的尊重。
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亲将 这种美德发扬到了极致,在我的印象里,很少看见他在哪闲坐过,种庄稼像侍弄婴儿,忙外又忙里,行色匆匆,湾上人笑称“飞机”,遇到下雨,田里无事可做,他就干脆抖草打要子(捆麦子稻谷的草绳)。农闲时节,又到处打探建筑工地帮工。现在,大哥经营饭店,父亲打下手,里里外外忙起来像风转。估计父亲这辈子是不会闲下来的,就像行星,一旦停下,就会坠落。
父亲的能耐大都不能赚钱,家底又薄,为负担我们读书,日子过得十分节俭。据母亲考证,自结婚以来,父亲自己从未主动买过衣服。我们兄弟成家后,我们的现窝都接不完(接现窝即是穿旧衣服),更不用添新衣服了。家里做饭,炒过菜的锅,盛过菜的碗,父亲都要用饭擦下那薄薄的一层油水。我读书时,父母很少上街买菜,除非我周末回家,有时不回,菜就会一热再热放一周,直至放坏也舍不得吃。即便现在也如此,好一点的东西就舍不得吃,炖点汤往碗里倒,他就捂住碗躲得远远的,两个侄儿常常以“再不吃就倒掉”相威胁才肯吃下。现在,父亲在大哥的酒楼里打杂,常把剩下的饭菜收起来,哥嫂说过多次他却执迷不悟,于是慨叹现在的人没有过阶gai1段(三年自然灾害)。
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读的书捂用武之地,因此对我赋予很高的期望。我从小乖巧温顺,父亲甚是怜爱,从未打骂过我。1988年,我正读初三,视力突然急剧下降,我那时还懵懵懂懂,比我更急的是父亲。只要打探到治眼病的消息,他就带我四处奔走医治,同济、车站沈家茶盘、南门桥都去过多次,他曾和地区医院的医生询问商量“要是能和我的伢换眼睛就好”。由于求医心切,我们在地区医院眼科门前还受过蒙骗。当时我们父子正在门口吃油粑,等下午的医生上班,一个宣称看鼻科的人过来友好地询问,她说她的一个亲戚和我病情一样,吃了北京带回的药就好了,结果是我们随那个妇女在电影公司她亲戚那儿买到了吃剩的特效眼药。那次,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人的憨厚和城里人的奸险。1990年,我又患急性胃出血,诊所的医生说乘车振荡大,父亲就和几个乡邻用竹床把我抬到孝感,30多里路,他们不曾歇息,到了医院,父亲把我背上背下看医生,第一天晚上,父亲一直守在我病床前,一夜不曾合眼。出院时,公汽不愿带竹床和木杠,父亲就扛着竹床木杠走回了家。
父亲疼爱子孙,也孝敬老人。早年爹爹身体差,父亲就主动承担受批斗、干重活的责任。现在,婆婆已经85岁了,住在我老家。去年冬天,好多体弱的老人都被冰雪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而我婆婆熬过了这个严冬。每天早上,父亲烧足一天的开水,装一大火坛柴火,让婆婆吃饱才到街上来,为哥哥的酒楼打杂、写对联。下午早早回家,招呼晚饭,倒洗脚水。在父亲的带动下,我们孙子孙媳都对婆婆讲孝道,村里的老人们都羡慕婆婆有一群好子孙。
父亲可写的东西还很多,他的言行品德是我们受用的宝贵财富,我自己不求大富大贵,能够做一个父亲那样的人就知足了。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