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俺喜欢竹堂洌篇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18 21:04
标题:
俺喜欢竹堂洌篇文章
老愤青杜大伟
孟会祥
知道“杜大伟”这个名字,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缘由,也是看《书法导报》,杜大伟先生是报社最早的编辑之一。命运难以逆料,多年后,我也来到报社,与大伟先生成了同事。虽为同事,因为他年长、艺高,我敬之如师。后来还同室办公,朝夕相对。他抽烟,我也抽烟。他早上抽烟必然痛痛快快地咳嗽一阵;嗣后再抽,就不再咳嗽了。好像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工暇议论,也是这个调调。
我与他有一样很像,都会时不时地像鲁迅那样感慨:“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上下四方,古往今来,看不上,看不下去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太多太多,多如牛毛,多如星雨。古代,比如孟子,张口就是批评。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而我们都没有雄辩之才,发几句牢骚,无济于事,也明知道无济于事,因而愤愤然平静下来,又不知何时愤愤然再发作。我们都没有涅槃、坐忘的本事,“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都被这种恶性循环所包裹,无计可施。即使往往被认为风雅的书画界中,试问还有多少纯粹清白?当轴者、出头者、春风得意者,东西果好乎?心肠果好乎?心肠果好、东西果好者,世人知之乎?有力者容之乎?心里刚正果决、昂藏郁勃,混迹浊世而百不如意,此非愤青之谓乎?大伟先生已过知命,崛强犹昔,是为“老愤青”也。
与大伟先生比,我是俗人,虽有近朱之赤,而终乏一段奇气——回肠荡气之气、气贯长虹之气。他的一段奇气,呕心沥血,吐为书画,因而其书画奇宕、瑰怪、桀骜、雄深,耿耿然特立而独行,誓不与媚世者共戴天。
画,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并无所谓宿构腹稿,从一笔一画起,渐次生发,生生不息,乃至于满纸满幅。近而谛之,彩墨点线密不透风;远而望之,始知峰峦重复,羊肠婉曲,林木荫翳,人物散淡。其花鸟笔笔拆得开,笔笔如熔金出冶,大气流走。尤其擅用墨,非老墨名墨不用。有时一画之中,墨分五彩,剔透处如琉璃、如滴露、如少年眸子,最见手段。尝绘一鹤,寥寥数笔,鹤颈高昂,长喙冲天,傲岸之气跃然纸上。“书画在法,其妙在人”,信哉!其人物则诡形万状,时时在人鬼之间。其寓意深,玄机微,内行人往往激赏,而苦若无所张挂,或悄悄而谏之,而大伟先生不为所动,为其所动,诱于时俗,则不为大伟先生之画矣。
书则五体兼能,尤长篆隶。其中,隶书更是其根基书体。尝见其批注高文先生名著《汉碑集释》,小字密密麻麻。举凡一字有疑问、有异见,必自大小篆胪列字例,俾考据无失而后可。其作书用柔毫,逆鳞涩进,入纸三分,点画皆圆劲,隐然鼓出纸面。结字不事张扬而博大,深有《曹全碑》况味。用墨尤其超绝,水墨浑然,活活有生气,即所谓“墨气”。“墨气”是活法,综观当代书人,能者无多。此为碑学发展到于右任、黄宾虹、林散之辈的最后成果,如果戛然而止了,实在可惜。其行草长处亦在用笔用墨,转折处或提笔暗过,或衄挫调锋,必使笔笔皆圆,笔笔皆健。大伟先生尝言,写帖者,必笔笔如砸向纸面,初我不知何意,今方服其善鉴。盖宁叫字形稚拙,不叫点画飘忽,个中意思,非过来人,听了也只能做耳旁之风。
其书画所以不与人同,独立特行,当然来于秉赋和思想,来于苦学深研,也来于他的眼界眼力。大伟先生精于鉴定,书、画之外,铜器、瓷器、玉器,乃至各种杂件,过眼无数,所谓与古为徒耳。
既与古为徒,则信“五百年后言自公”。有知己,则倾谈。或不知己,随他的便,懒怠答理他们。
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18 21:05
真而伪不如变而真
——段炼访谈
受访人:段炼(河南省中国书法院院长)
采访人:孟会祥(《书法导报》副总编辑、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副院长)
“我要写字”
孟会祥(以下简称“孟”)
:
段
先生您好!首先祝贺您前些天在北京的汇报展圆满成功!听说展览非常轰动,王镛、石开等著名书法家对您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评价,书法同道对您的作品赞誉有加。作为七旬学子,回到中国书法院办展,您有何感想?
段炼(以下简称“段”)
:谢谢你。这次回到中国书法院办展,初衷只有一个,就是汇报。把自己的作业,呈现给老师、同学们,希望听到批评,不断校正方向。王镛老师仔细地看了作品,给我很多鼓励;石开老师也对我的作业表示满意;曾翔老师还有一帮同学们,可能是看我年纪大了,起哄给我什么“第一”的封号。不少不相识的观众,也找到我交换意见。这些都让我很感动。我
2005
年到中国书法院学习,是“黄埔一期”的老学生,这里是我艺术观念转换的节点,我的作品回归母校受到肯定,我感到莫大欣慰。
孟
:
2003
年,我观摩过您在河南博物院的展览,当时您是比较“传统”的,在河南的影响也不错。为什么到北京学习后,突然变法了?
段
:主要是观念变了。在生活中,当时我退休了,不需要绷着了;在艺术上,我要切入“书法”的主题,不再顾及其他。我想,王镛老师说的“艺术书法”,以及我们提出的“尚艺书法”,都有这个意思。
孟
:
求我所好,适我所适当然可贵,但您不怕别人说您不会写字了吗?
段
:说一点不顾别人的评价那是不现实的。但是,我还真不怕。怕,就说明没有放下,没有放下,也便需要绷着、端着,那样离自由的精神,不是还很远吗?我“变法”以来,确实有不少人说我不会写字了,但我行我素,“独持偏见,一意孤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认可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想,艺术要感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自己认为好,才能真好。沃兴华老师在文章里曾引用刘熙载的话:“真而伪不如变而真。”一个“真”字,是至关重要的。
孟
:
胡小石曾经说过,他问临川夫子(李瑞清),书法如何才能工?李瑞清说:“不欲人称工即工也。”不欲人称工,也便不自欺,不欺人,只有这样才可能直抒性灵,契合自然,是这样吗?
段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一旦心里想让人叫好,就免不了做作了。
孟
:
齐白石说吴昌硕“老缶衰年别有才”,他自己也是衰年变法,黄宾虹、赵冷月也是衰年变法,林散之晚年最得意的作品如《金顶》、《升天成佛》等,雄奇角出,也与常见作品大不一样。我觉得变法、衰年变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段
:我当然不能跟这些大家相比。不过,我
8
岁就在村上写春联。小时候学的也是颜、柳、欧。
17
岁当兵,在部队
23
年。我在南阳军分区宣传科时,拜当地书法名家王学睿先生为师,学的是魏碑、汉碑。在新乡,我参与成立了河南省最早的书法研究小组。转业到铁路系统后,任铁道部书协副秘书长,主持全路书法工作。
1991
年应邀出席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会。我在新乡时开始教学生,几十年不间断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说是遍临古帖了。
2003
年在河南博物院举办书法展,当时,张海、李刚田、周俊杰都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变法”,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我觉得我是重新认识了书法的涵意,更是重新发现了自己。如果说以前的碑帖学习为我打下了基础,我一下子转为崇尚“功在拙,妙在生,过人之处在不稳”,在艺术上有了方向。如果说我以前写字,是为别人写字,那么现在是写给我自己,就像于明诠先生说的:“我要写字。”
孟
:
“我要写字”,这话说得真好。《论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全当是玩”
孟
:
那就说说您“写字”的状态。
段
:其实我没把写字当回事。工作、做事要认真,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写字我最不讲认真,全当是玩。别人索字,就逗你玩。这样没有思想包袱,没有负担,轻装上阵就容易打赢。有些名家,写字像办事一样认真,字法、章法一贯制,很少出现差错,但整齐划一,无变化,无趣味。我反对创作前先设计好小样,更反对叠纸、打格,我觉得在创作中,还是“胸无成竹”好。
孟
:
现在,不少人关注“展览体”的问题,功利心太盛了,就只剩下了技术,实际上就是背上了包袱。
段:对啊。为了参展去写、为了会员证去写,怎么能做到“书为心画”。我如果拿字去请教评委,他们肯定说:“写得不错,再往帖上靠靠。”或者再加上一句:“写得再精到些。”即使往帖上靠了,也再精到了,可能还要粘贴、染色、用印打扮一番,这样成了故作姿态、无病呻吟,哪里还有自然流露?难怪何应辉先生说“准书法可以获奖”。真正好的艺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完全是从我们心中出来的,是在心最干净的时候出来的,不干净的心灵,怎么可能生长出来纯粹的艺术?
孟
:
问个也许不该问的问题:当代书法家,您最佩服谁?
段
:哈哈,这是个得罪人的问题。我受过很多当代名家的影响,我都佩服他们。甚至有些初学书法的爱好者,我也佩服他们的精神。不过有一个小故事,我久久不能忘怀。
2009
年,我以河南安徽商会代表的身份,去芜湖参加国际徽商年会。当地收藏协会会长请我写个斋号,写后他很满意,请我吃饭答谢。聊得投机了,他说,当代你最佩服的书法家,我们各写三个人,看看想得一样不一样。我随手现写了“王镛、沃兴华、石开”。结果一对,哈哈大笑,写得一模一样。
孟
:
以前一直关注您的作品,有常变常新、不主故常的印象。这次汇报展的作品,数量多、风格多,但仍然是“一碑一奇”,没有累同之感。记得过去我们在一起时,我也向您提过适当稳定自己的风格的建议。以您深厚的笔墨功夫,敏锐的艺术感觉,相对固化一个面目,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但您好像并没有采纳,是吗?
段
:是的。除了你,还有不少人这样说过。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是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但风格不一定是非常固定的面目。就像刚才说过的,我觉得还是“胸无成竹”为好,书法不能如法炮制,要“随机应变”。我的理由有三个:
其一,文字构成的复杂性。我们面对的文字,不是一程不变的,而书写过程,第一笔、第二笔、第三笔,笔笔生发,组合形式无穷无尽,我们的发现也无穷无尽。
其二,作者情感、情绪的复杂性。古人说过:“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舒险敛丽,亦有深浅。”
其三,文字内容暗示的复杂性。孙过庭《书谱》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所以,我学得书法创作应当是纯直觉行为,感觉是当下的、刹那间的,过去的经验必须忘记。否则,书法创作就是一种毫无想象力的摹仿行为,无论摹仿他人还是摹仿自我,都是背于创作本质的。
孟
:
好!与您交往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听您较全面地介绍创作理念。我听了受益匪浅。您的笔墨功夫、融会能力,再加上这种把握瞬间灵感的理念,的确营造了你自己的书法世界。经典碑帖基础就不必说了,您的字受沈曾植、于右任、徐生翁、赵冷月的影响,但并不能指出“哪一笔是古人”;可能也借鉴了刚才您提到佩服的三位当代书家,但并不留痕迹。这样,就由“我要写字”,自然过渡到了“写我的字”。恕我直言,当一种流派形成时,必然产生裹挟力量,会带来大批的跟风者。前些年,“流行书风”也是这样,许多人取法过近,“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亦步亦趋,毫无原创可言,这看似壮大了流派的声威,实际上恰恰与本来的精神指向南辕北辙。这样看,您不愧是“黄埔一期”啊!
不过,有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如果说“功在拙,妙在生,过人之处在不稳”,那么,“功在巧,妙在熟,过人之处在深稳”是不是一定就是甜俗、媚俗、恶俗呢?我不想让您回答这个问题,只想了解您的“随机应变”是如何“变”的。
段
:我只说我自己的体会。我认为,书法创作要有冒险精神,自己要给自己出难题。一落笔就打破习惯定势,然后随机应变,走一步解决一个问题,再走一步再解决一个问题,一步一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样,新意妙想层出不穷,心情特别亢奋。否则,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结果全在意料之中,创作变成复制,那还有什么意思?
古人写字,以平正来抒发当时社会“温良恭俭让”的伦理观念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审美理想。今人写字,则以造险来表达这个时代自由传奇的精神。造险才抓住了平正的本质,相反,不知所以地依样平正,则是违背古人书法精神的。
赵之谦《章安杂说》中说:
“
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
绩学大儒,必具神秀。
”
我在教学,特别是教少儿写字时,反而常常受孩子的启示,他们的字天真烂熳、生机勃发,犹如天籁之音。老子说:“能婴儿乎?”能做个七十老顽童,是我的理想。
孟
:
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记得2009年,我为您写评论时说过,“运用泛碑派材料,对字法、章法、墨法进行美术化处理,即‘流行书风’的基本创作思想”。现在看来,这解释了“流行书风”的形而下,并没有解释其形而上,未能揭示其精神指向。我觉得,“美术化处理”,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构成手段,是这样吗?
段
:我的体会是,创作时,要忘记你写的是文字,你看到的只是各种形态不同的点画,以及它们的组合。把文字分解为若干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组合,这是现代书法的眼光。将一切纳入构成之中。
“三不主义”
孟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谈得痛快!前些天,在关世清的天语山房,看到您的山水画,画得真好,可谓山林气、金石气、书卷气兼而有之,是否与您的书法相得益彰?
段
:我以前画花鸟。在北京听王镛老师的山水画课,又跟姚鸣京老师写生,后来才画山水。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画画时,本着石涛所说,“似不似,笔不笔,墨不墨,混沌之中见光明”去画。自己高兴,别人高兴就好。
孟
:
您已经年近七旬了,但探索精神、求新意识,恐怕二十多岁的人也很少能比得上。您对艺术、对生活是什么态度?
段
:我们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办《尚艺书法》,写发刊词时,你也参与了。以纯净的心灵,搞纯粹的艺术,这样踏实、快乐,也能“勇猛精进”。在艺术上,我的态度是“三不主义”:不留恋过去,不计较现在,不憧憬未来。生活上,也有个“三不主义”:不忘记过去,不荒废现在,不断憧憬未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18 21:06
原文地址:
竹堂笔记(2005/5/21—2010/7/9)2
作者:
竹堂
□
□ 沈尹默反对转笔 《书法漫谈》云:“我对转指是不赞成的,其理由是:指是专管执笔的,它须常是静的;腕是专管运笔的,它须常是动的。假使指和腕都是静的,当然无法活用这管笔;但使都是动的,那更加无法将笔锋控制得稳而且准了。必须指静而腕动的配合着,才好随处将笔锋运用到每一点一画的中间去。”想沈尹默未详六朝人写字姿式也。2006-11-18
□ 八分 八分究竟何指,历来莫衷一是。沈尹默云:“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的;八分又是由小篆简化而成,而且改圆形为方形;隶书又是八分的便捷形式。”八分之名,历述纷纭,而以象“八”字背分之意为差近,即今所谓隶书也。“隶”为便捷之意,隶书之于篆书,谓之隶,楷书之于隶书,又谓之隶。八分书为大篆草写而生,与小篆几无涉。2006-11-18
□ 直来横受,横来直受 此语简易,实为至理。余少时作字,先父谓当欲横先竖,欲竖先横,即此意也。2006-11-18
□ 逸少代笔人 陶弘景答武帝论书启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者,从失郡告灵不仕以后,不复自书,皆使此一人,世中不能别也。见其缓异,呼为末年书。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书,故遂成之,与之相似。”按誓墓之后,不复自书,想不可信。以献之生于344年,羲之卒于361年,献之正十七八岁也。唯代笔之书,隐居不能别,今人更不能别也。2006-11-18
□ 《乐毅论》 《乐毅论》武后时赐太平公主,为人窃取,因怕人追捕,遂投入灶火,化为灰烬。2006-11-18
□ 茹素 《护生书画集》记《感应类钞》云:眉州鲜于氏因合药碾一蝙蝠为末。及合剂时,有数小蝙蝠围聚其上,面目未开,盖识母气而来也。一家为之洒泪。《人谱》云:学士周豫尝烹鳝,见有弯向上者,剖之,腹中皆有子。乃知曲身避汤者,护子故也。自后遂不复食鳝。又云:陈惠度于剡山射孕鹿,既伤,产下小鹿,以舌舐子身干,母鹿乃死。惠度见之惨然,遂弃弓为僧。动物通于人性,令人动容。余家尝豢一黑犬,诸小儿百般玩弄,皆不怒,而护家则至勇猛。及其老也,得水鼓,目中常噙泪。死而葬之。佛家劝人茹素,谓不杀生也,而素食何尝非生灵也。而不饮不食,又将奈何。且蛇蝎虎豹,定以杀生为生,佛又将奈其何如。世理多不可解,将以不了了之可也。2006-11-18
□ 悬肘 不能悬肘,则不是书家。2006-11-18
□ 《世说新篇》 黄苗子著,苗老汉聊天系列之一种。余何时购之,失记。8月25日记云:“劳顿如牛马,而读书甚少,吾老矣。”2006年11月19日断续读毕。高年聊天,不烦琐些,点到为止,已自传神。正所谓写意耳。黄苗子能书能画能文章,交游广阔,为郁风之夫。郁风,郁达夫侄女也。其书似汉篆,非当行而有奇趣。2006-11-19
□ 《启功给你讲红楼》 今日无事,交电话费后至华联之三联书店,本无意购书,而购此。封面赫然标“启功著”,实则后人编辑成书,非启功手订也。想启元白安用此等浅鄙书名哉?初读“代自序”一过,宛然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前辈风流,不可再矣。2006-11-19
□ 侯宝林认罪 “文革”中,红卫兵揪斗侯宝林,逼其交代滔天罪行。侯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我一手挑起来的。”2006-11-19
□ 启冯文章 《启功给你讲红楼》后附冯其庸《启功先生论〈红〉学发微》一文。其论“死”、“花”不至以字形误,列花字真、行、草体,以为分别在上两点,断不致误。殊不知辗转抄录,或上两点损残,则亦不免乎鲁鱼亥豕矣。然其证音近而误,则可服人。所谓误者,自当以非常度之。论“诗魂”、“花魂”,则不免逞才,使人服而不信。启功文章如泉眼泄地,冯其庸文章如狮子博象。2006-11-20
□ 甜 书不可甜,甜则不可医。书甜,是无定见也。2006-11-20
□ 启功红学 启功不以红学名世。1957年,启功母亲、姑姑先后谢世,即以《〈红楼梦〉注释》稿酬办丧事。故不再写红学文章。言之伤怀,遂止不言,情笃怀深,于兹可见矣。其博学多识,文字清通,斤斤于章句间论红楼者,安能望其项背耶?2006-11-21
□ 《古代字体论稿》 2006年11月5日于北京琉璃厂之文物书店,数年前曾在此店购马宗霍《书林藻鉴》,即颇不喜该店营业员作风。今仍如故。竹堂记。11月26晨在襄城读毕。启功论各体大都清通,可令人解颐。唯八分一体,八分究竟何指,似颇令人疑。蔡文姬之割篆隶之语,余隐隐以为不似汉人口吻。聊记于此,他日评之。若蔡文姬语真,则宁说八分书更近篆书而远于程隶乎,吾不与也。况标准汉隶,亦自在蔡邕之前成熟,何言邕所造耶?八分之名,固当出于今隶即楷书出现之后,究竟何指,且存疑。2006-11-27
□ 玉箸 玉箸之体,或谓点画当如日光灯管子。其实古人未必如此作字,此为匠作修饰而成也。审古代手书之字,笔画粗细变化,任其自然。铭刻书之多经修饰,后人据为模范,谬矣。2006-11-27
□ 帖学 帖学已成专门之学,实与书法一道,略不相及也。学书者对帖揣想羲献,总是雾里看花,固亡论其临泉潭绛。学问是一事,书艺是一事,不可不别。廿五日记于襄城南窗之下。2006-11-27
□ 孔府南宗 宋人南渡,孔府亦南。后定居衢州西安县,衍圣公实在焉。元时,衢州府尹奏复之。而嫡嗣以高堂在南,乞南归以奉,衍圣公一爵,则仍让于曲阜。元世祖谓之让荣而不让道,真圣人之后也。今则南方阙里,渐已恢复,嫡嗣任管理委员会主任云。孔府世代荣宠,实系国脉。今且不论奉儒学为国教否,衍圣公一爵,亦当仿民国时奉祀官之设,俾管理相应事务也。2006-12-8
□ 八分 偶读《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云,隶即今之楷,八分即今之隶,了无疑处。2006-12-8
□ 姓氏 姓即生,从女,指母系也。氏则指族,以别贵贱。同姓不可婚,同氏可婚。今之姓氏,实为氏演变。指姓寻根问祖,实如雾里看花,心理需要而已。2006-12-8
□ 沈觐寿楷书 沈氏名门之后,楷书学谭氏,更兼翁同和,可谓驾钱南园而上。然晚岁学华世奎,不免俗格。取法可不慎乎。2006-12-8
□ 汪曾祺评刘炳森、李铎 1988年6月5日《光明日报》载汪曾祺《字的灾难》一文,收入《汪曾祺文与画》。评刘炳森李铎云:
刘炳森的字我在京西宾馆看过两个条幅,隶书,规规矩矩,笔也提得起,是汉隶,很不错。但是他写的招牌笔却是扁的,完全如包世臣所说“毫铺纸上”,不知是写时即是这样,还是做招牌做成了这样?他的字常被用氧化铝这类金属贴面,表面平滑,锃光瓦亮,越发显得笔很扁。隶书是不宜用这样的“工艺”处理的。李铎的字我在卧龙冈武侯祠看到过一副对联,字很潇洒,用笔犹有晋人意(不知我有没有记错)。但他近年的字变了,用笔捩转,结体险怪,字有怒气。
汪氏所论,甚为公允。2006-12-10
□ 汪曾祺论书 汪氏《自得其乐》一文,谈书画美食,盖其三大爱好也。中论书云:
我于二王书未窥门径。写过一个很短时期的《乐毅论》,放下了,因为我很懒。《行穰》、《丧乱》等帖我很欣赏,但我知道我写不来那样的字。我觉得王大令的字的确比王右军写得好。读颜真卿的《祭侄文》,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颜字,并且对颜书从二王来之说很信服。大学时,喜读宋四家。有人说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二坏于宋四家,这话有道理。但我觉得宋人的字是书法的一次解放,宋人字的特点是少拘束,有个性,我比较喜欢蔡京和米芾的字(宋东坡字太俗,黄山谷做作)。有人说米字不可多看,多看则终身摆脱不开,想要升入晋唐,就不可能了。一点不错。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打一个不太好听的比方,一写米字,犹如寡妇失了身,无不挽回了。
汪氏此论,胜却不少书论臭文。唯言东坡字俗,吾不与也。东坡楷书实不足取,而行书有至境,当非黄米所到。
□ 汪曾祺书 汪曾祺书甚雅致,信腕信手,娟其可喜。而一涉碑法,便见支离。2006-12-10
□ 唱腔 余寒斋不拘有事无事,皆以听戏自遣。名伶唱腔,一如高手用笔,使转自如,曲折内蕴。拿得起放得下,方可言之也。2006-12-10
□ 怀素书 《自叙帖》全是火气,无一处不鼓荡;《小草千字文》全无火气,无一处拙劲。两处境界,各造其极。2006-12-10
□ 唐楷基础 由唐入晋,不失为正途。白蕉以欧为基础,转而似虞;小楷则学钟繇。今人写行书者多乏根基。2007-1-16
□ 沈白优劣 沈尹默、白蕉皆帖派名家,沈氏甚有中兴之功,工夫超人,而气息不及白蕉远甚。读新近海上十家作品集,知白蕉必传,而沈氏不足以颉颃古人也。2007-1-16
□ 屏风 屏风始于南朝,梁简文帝《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冠六书而独美,超二篆而擅奇。”2007年第一期姜澄清先生《春天里的书法故事》引之。此老学究天人,作文好掉书袋。2007-5-7
□ 姜澄清书联 姜澄清为人书联云:“多子多福不必计划,越胖越美不必减肥。”为猪公馆书也,人家贴于厅堂,计生办人责之。2007-5-7
□ 姜澄清小疵 姜氏《中国书法思想史》,允为名著。记徐渭生平云:“他一生八次乡试未中,一度精神失常,屡自戕不死,致误杀其妻,论死系狱,幸项元卞力救得免,系狱七年,出狱时已五十三岁。”救徐渭者为张元汴,非项元卞也。以姜氏学问,盖不致此误,想是手民误植也。2007-5-7
□ 《严仁墓志》 此志极精美,张旭所书,人或疑之。友人芦荻曾持一拓片见示,乃名家手拓,墨作蓝色,观之令人动容。此志极整饬而饫变化,不可端倪,长史擅楷,洵有之也。一经印刷,风采减半。2007-5-7
□ 男女文章 文心自在,不论乎男女。男人矢志写男人文章,女人发心写女人文章,必不可观。2007-5-7
□ 沈白优劣又 近日浏览网络,见沈白优劣讨论,有支持沈优于白者语及余曰:我不知孟会祥何人,知道多少典故。似颇义愤,可叹。盖余谓白蕉放大羲之帖张之壁间,日日观摩,见于《白蕉兰题杂存》胡传海先生所写编后语,学白蕉者不可无此书,又无人不知此事耳。顷见抱瓮先生支持白优于沈,而抱瓮以学问深奥,颇为无聊者讥讽短才。于此更见抱瓮之不苟且也。2007-5-15
□ 卫俊秀 昔年杨吉平为文,称廿世纪草书四大家,为于右任、林散之、王蘧常、卫俊秀。人于于、林、王固无间言,而多不许卫。或果不及于、林、王耶?《书法》杂志孙稼阜为卫氏门人,拳拳师门,谓无多让,礼也义也。2007-5-15
□ 卫俊秀自评 《中国书法》2007年第四期孙稼阜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卫俊秀逝世五周年纪念》引:“余深知书法之妙,亦知作字之道。渐入得心应手之高致矣。往日作字力求合拍,难逃碑帖旧范。今日作字,全不计什么‘古法’、‘规矩’,但写我之心神,无心无意,任笔所至,大起大落,有甚约束!似傅非傅,似王非王,亦汉亦魏,神妙莫测,什么张颠素狂,全不在话下,唯我老卫一人而已。此非余之夸口,亦非敢小视前贤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作主宰。”看来卫氏就是这般想的,也是这般说的。2007-5-15
□ 轨道 日前,陈晓宇论行草书,谓行笔准确,似有轨道。“轨道”一语,看似机械,实切中要害,非深于书者,闻之恐当掩口葫芦而笑也。2007-5-15
□ 创作 余每听创作二字,便觉胃酸。2007-5-15
□ 馆阁体 唐楷较之魏晋楷书更加收敛,时代使然。馆阁体的形成,我看是印刷体对手写体的干涉。其源头是干禄字。唐代印刷术已经发达,目前知道最早的印刷书籍是唐代的《金刚经》,宋代有了活字,印刷术更不用说。所以说馆阁体很大程度上是手写对印刷的靠近。只要看看刻蜡版时代就知道了。像我这年龄的人,一般都刻过,而且写过类似新魏体的刻蜡版钢笔楷书。明人台阁重臣,提倡规范,应当是要求写得尽量像印的一样。“乌、方、光”,正似印版也。我小时候,先父也常要求写得要像印的。2007-7-22
□ 时间和空间 王忠勇说过他更注重时间,张羽翔更注重空间。我觉得古人,像唐以前人,是没有明显的所谓空间意识的。沈曾植《海日楼题跋》说过书分三类,有写书体、碑版、写经体(后两项我记不太清)。文人字一般属于写书体,显然是注重时间的,以《书谱》为代表。也就是说,百年前就有人注意这个问题了。我感觉对空间意识的注重,有两个原因:一是作品用以张挂,有了美术品的功能;二是职业画家的参与,使从每个字到整幅字都成了构成的对象。八大的造型意识很强,所以结构独特。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有“碑行书”这一概念,我觉得鼻祖可以推到八大。写帖的大都是“写书体”,在巨幅营构上是弱项。像王铎用尺八屏临古帖,作了修正,空间时间都照顾到了,所以是天才。2007-7-22
□ 碑学来于朴学 考古只是外在条件,碑版造像摩崖大部分从来就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朴学才是内在原因。从王铎、傅山时就好用古文异字。乾嘉时期,不研究文字学、不研究碑版器物,好像就不是读书人了,所以大家关注碑版文字,初用以学术研究,慢慢用之于书法。武则天武周时期,有一段人们也好用古文奇字,但随即就回归了,没有形成气候,否则可能唐代就有“碑学”了。2007-7-22
□ 写书体 小字拓为大字,王铎就已经成功过了。我认为如果新帖学成立,则王铎是鼻祖。启功死,象征着“毛笔著述”时代的结束。著述式的书写,是自然流露,更纯粹,而且随缘生机,变化不可端倪,更重要的是有意思,也就是有书卷气。正如魏启后所说,实际上很多大家的钢笔字是比毛笔字好的,好就好在自然。写信一般比写作品好,也是这一原因。它自然。展厅文化对写书体的冲击最大,也是不可逆转之事,无可奈何。2007-7-22
□ 超过王羲之 前一段有人说,某书家说,自己已经超越了二王之法。一般人听了这话,立马就斥责他狂妄。狂是狂了点,实际上他的意思是学汉晋墨迹,以知二王之源,而不是跟在阁帖和唐摹本的后面亦步亦趋,不能不说这是善学善悟的。不一定说这话就是至理名言,但这一思路是很独特、很深刻的,令人佩服。晋唐墨迹的化用,的确是个值得好好做做的课题。2007-7-22
□ 黄庭坚、王铎、傅山 “黄庭坚总是想千方百计地出新花样,不自然的成分也很多。傅山的那些东西,后来越来越不行。他自己后来不愿意做清朝的官员,做了江湖医生。书法是越来越差。王铎要好些。”黄庭坚是把书法当事业的,极力求变以自立。今人皆是如此。2007-7-22
□ 苏轼学苏辙 魏启后说:“东坡的字有些比较紧,那是从苏辙那里来的(?)。其实苏辙那样写是出于天性,大概东坡觉得好,就跟着这么写,但总不比苏辙那样来得自然。可见,一个人本性的东西是不容易学得到的。但东坡才高,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写得很好。”不知东坡学乃弟,出于何处。我一直以为苏辙学东坡,然魏老必有所本也。2007-7-22
□ 河南隶书 近见时人书评,有“河南隶书”之谓,近乎贬意。贬意不在贬河南也,是贬于河南隶书大省中无独立之境耳。2007-7-23
□ 读临悟创 张旭光近作关于“九届国展”报告,有读书、临帖、悟道、创作一语,可谓善概括。2007-7-23
□ 白蕉二流 近有前辈书家谓白蕉是二流书家,令人诧异。盖碑帖町畦,于今仍然。2007-7-23
□ 文徵明十试不第 文徵明乡试十不第,天道真不公矣。世间事多不公,天地不顾耳。自古骨鲠之人,平生多舛,原是天道,非不公也。2007-7-23
□ 人心散了 举凡创业之时,同人皆虏力同心,一旦略有所成,则易成利害。生意好做,伙计难搁,正为此也。电影《天下无贼》,葛尤饰一贼魁,尝云:“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是知创业不易,守成尤难,不易之理也。凡守成,必以规矩。否则猜度丛生,益生变乱,不可收拾。2007-7-23
□ 张志和 张志和为启功先生博士生。尝闻师生不谐,近观《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则怡然可称,可见传言不必尽信也。张志和学书自述长诗,怀念启功,有句云:“一见元伯如故旧,座中谈笑沐春风。”前句颇觉碍口。此书偶及启功馨咳,甚可记。2007-7-31
□ 王铎少见墨迹 有人收米芾真迹一纸,王铎致信求一观,曾言及少见墨迹。2007-7-31
□ 黄苗子 黄苗子出生时瘦小,取名“猫仔”。后改为“苗子”。2007-7-31
□ 八大山人诗 启功谓八大山人诗如巫婆念咒语,只有神仙才懂。盖山人信手改字,不顾意思。如草书写“取笑”,以形近,信手改为“在芙”。2007-7-31
□ 蛤蟆不吃死蚊子 启功平生师笔不师刀,谓蛤蟆不吃死蚊子。2007-7-31
□ 讽溥心畬画 溥氏作画有时草率。有诗为证:远看像朵花,近瞧像个瓜。原来是山水,哎吆我的妈。2007-7-31
□ 章太炎讽刘海粟画 章氏有诗题刘海粟画狮曰:望之似石,题曰狮子。名为象形,其实指事。2007-7-31
□ 《集王书圣教序》非尽王书 启功谓其并非王书,其中有“正”、“旷”为其父辈人名,理当避讳。2007-7-31
□ 抬头留空 古人行文,遇肃敬之词需抬头,则上行留空。科考中能上行不留空者,便是高手,往往得中。2007-7-31
□ 王国维讷于言 王国维与人谈话,往往只三句应答。人问而不知,则曰:弗晓得;人论而不确,则曰:弗的确;人论而不赞同,则曰:弗见得。2007-7-31
□ 间得 间得,即从字缝中看出些意思来。2007-7-31
□ 《真草千字文》 去年得智永此帖,未尝临过。日前稍临,便觉有得。不临帖,则不知帖也。临此帖后再临兰亭,便深知是一家法。2007-8-9
□ 《书谱》 自来法帖,转笔之难之妙,无过《书谱》。2007-8-9
□ 轻松 余作字如对至尊,而力不从心,因之十有九拙。此天性使然,不易易也。2007-8-9
□ 投稿 余不善作书,虽供职《书法导报》,而以票友自居。梁吴均《与朱元思书》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杜少陵曰:“回首风尘甘息机。”皆不甘心而不得不甘心也。自2001年重拾书法,先后投稿三次:“八届国展”、“皖北煤炭杯”、“二届兰亭奖”,皆败北。以书自为一乐事,亦不甚以为耻。此次“九届国展”,又欲投稿,陈晓宇、程志宏二兄亲为设计形式,谷松章兄凑刀为治印并手自加盖,陈晓宇兄又亲题引首。王荣生总编亦指导形式,并加鼓励。我自知败北机会占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而幸中之机,微乎其微。到时羞赧倒在其次,而负疚将不可堪尔。2007-9-16
□ 草书 近日偶临《古诗四帖》、《自叙帖》,乃知早年弯路,亦不全弯。自《书谱》而上溯下探,又知笔法一也,千古不易。2007-9-16
□ 提笔 闲中作楷,乃知提得笔起,方能字中有笔,否则画字耳。2007-9-16
□ 多次投稿 顷闻青年名家,大展投稿竟至六七番之多,不胜嘅然。2007-9-16
□ 河南省书协主席 张海继任者河南省书协主席人选,颇引人注目。顷闻一老书家云,我看谁也立不住,我吧,也老了。不知确否,聊记之。2007-9-16
□ 读汉诗始知古人与自然为亲,语言即如朝霞春草,略无烟火气息。后世但有不快,乃似不可支,古贤不以为意耳。
□ 高二适书下笔如铸,自是本色。顷读《题怀素帖》有“余之自信为国宝”句。初谓无乃过于狂邪。名士之狂非故作也,是不得已而。
□ 今世之书,十之八九,过于描眉画眼,全无胸中高致。不可不忧之。
□ 昨以在河南省书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得与西中文先生同屋而居,因得请问作诗之法。诗法说理甚易,而为之实难。无少功者不得其门而不入也。佩韦先生云旧日电报日期即以诗韵为序。为之感慨久之。
□ 以小慧作书,便能得一时之计,岂是一贯之法。未知个中真意,不得悟不妙即妙、行不逾矩何意。
□ 唐贤墨迹便绝不知名者,细看便美不胜收。此亦时代使然也。如素丝初白,后世种种恶俗,尚未生成。
□ 今日乃九届国展(征稿)最后一日,作字已无心情,且物务甚烦,不可逃避。此是宿命,亦不须怨尤耳。因书此以应,成事在天。
□ 倾忆故人故事,安能不思绪万千也。盖吾生也有涯,专为感慨如此耳。得是缘也,恼恨珍惜,不可俱道。太息。心不可明于日月。
□ 《海派代表书家系列作品集·白蕉》、《白蕉兰题杂存》、《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晋唐五代墨迹》、《宋拓王右军墨迹》、《书谱》、《曹全》、《元略》,此皆常放案头法帖。
□ 张旭《古诗四帖》或谓有俗笔,盖论者未必便能深学之也。若细玩基中意趣,即可知此与二王、孙过庭全是一法。以纯正言之,似尚在初唐大家之上,不可忽也。昔年吾颇好论书,不知天地高厚。顷览旧稿,多为无知妄言。古人云五十岁前不著书,宜也。
□ 欲得帖中不食烟火,何妨看碑;欲使写碑有萧散风度,何妨在二王处讨消息。向习海岳尺牍,忽觉奇诡处与六朝相通,而造像写经之意,亦可在二王中寻矣。
□ 顷以好此潇碧,乃自署竹堂。每见纸墨有此君,则不无临镜自照之感。托物言志,灵均已开其端,小子步伍而已尔。
□ 昨得一长幅似尚可观。顷知尺寸不合要求,乃意兴大暗。朋友相助截长为短,乃似着兄长改成衣服,颇令人忍俊不禁矣。昨日报上有稿,白煦先生云超尺幅者一律拿下。同仁或视余而笑。是可记也。
□ 梅翁训予以临诗,此不足观,亦是功课也。桃花流水渺无津,日日临池墨磨人。几度兰亭空伫立,青山依旧白云深。仿李商隐《木兰花》,一说此诗为陆龟蒙作。茱萸插鬓偶求欢,客袖侵霜抚阑干。砌下芦花催我老,清风明月一例寒。杜牧《初冬夜饮》“客袖侵霜”一语甚为奇绝,因之附会此四句。初稿未是。
□ 《阁帖》佳者自亦风流,要之终不是真龙。想右军之书不如此也。既经质材之改,便不得不别是一物。今人作书,纸笔不同,尤为面目,况附之刀石邪。不过优孟衣冠耳。
□ 曩岁曾见一文说胡小石先生事。谓古小石先生云,早岁问临川夫子书何以得工,夫子曰,不欲人称工即工也。胡闻之悚然去。兹后经年,方悟此大似公案。一语开示,神理固不可朝夕知之矣。竹堂述。
□ 自“三所”归,即整稿件。其间来一客,不得不会。遂即同至工厂。在厂门口又须见一客,小事片刻交割。而编校甚烦,又不得马虎,使命所在,不可有事功心也。有时倦怠顿生,悲酸如何可言。
□ 余书案仅三尺,又常放书数册,帖一卷,研一,洗一,镇纸二,刀一,香烟,打火机,烟灰缸。故吾好作小幅书,若作长幅,亦以琴条应之。平安是福,更欲何求也。以上数则,皆投稿作品信手所写。2007-9-20
□ 副主席之多 日前某省书协改选,副主席多至17人。其中或多有非以书艺见长者,颇受外省之讪。2007-10-7
□ 圈子 或谓京师为圈子文化,今不独京师矣,举国皆是,以书画圈为甚。语云君子不党,而不党,则无以生存。又古人结社盟友,同声相求,意在问学,今亦非是矣。甚或以圈子定升沉,不问其他。甚矣人心之不古也。2007-10-7
□ 颠倒 一昨有朋友云:当下书画界友人相聚,酒肉之后歌厅消遣;而商界朋友饭后谈近读何书。2007-10-7
□ 曹宝麟好上网 日前,书法类网站有一帖“谁强奸了河南书协”,于河南省书协改选多所揶。曹宝麟先生跟帖,颇出意外。2007-10-13
□ “国展”投稿 “九届国展”投稿五万八千余件,可谓空前。2007-10-13
□ 郭心得 日前收一短信,谓“八届国展”逼死了左朝锦,“九届国展”逼疯了郭心得。郭氏在网络叫板评委云。2007-11-3
□ 论小楷 非论也,只是写一件小楷,顺手所记,聊录于此:
前贤论书有云,不会小真书,不足以称书家。则今之书家,将何以自处耶?盖古人以此钞书,以此作文,日用之体,尚不能工,必云善书,安足信哉。吾友长风先生甚精此,每见其挥翰,如不经意,而出以遒媚。其功夫过于常人,方克如此也。而余之作书也,执管透爪,唯恐有失,而左支右绌,反而收拾不往。适庐不甚作小真书,而以八分为务。顷在兰亭星座展见其所作,不自装点,便已当行,乃有晋唐之意,是得益于八分之故也。曾见南海先生批示任公之书,于分书意再三丁宁,有所以也。又尝见娄尚于其行草书卷上以小真书作跋,亦以钟王为旨,能于字中见筋,至可羡也。苏州李双阳小真书亦用心于此。此不唯须起承含草意,点画亦不可直过耳。近年小真书佳作,仍忆当年瓦翁石湖诗选,似不经心,方是真高,以其无枣木之味耳。又日前与二三同好宴饮,道及林散之小真书。余谓此老小真书有木板气,或取于阴符,或间学石涛,格不甚高。友人不以为然,然席上亦无可举证。吾归取公集子验看,若以习见而论,吾言固非太过诬枉。然忽见有诗稿之类,介乎真行之间,全以神行,一派化境,明月清风,旷朗无尘,前辈大师真海天之不可量也。真令人羞煞。昔年吾颇好论书,亦自谓知之,今则不好矣。或以不知,或以不敢,或以不便,总之不如缄口。虽然,既作此字,将必涉及取法,盖先有所可,后有所学也。若赵文敏、文待诏之书,极人力之工巧,恐毕力攻习,亦不可企及也。若倪迂之书,固为名手,以风格太过突出,正恐慌不为后来留余地也。而灵飞经极于下之秀,从之易俗。吾曾见初唐书而未刻之志,始信唐人精工不出于石工而在于写手也。然则太傅右军之小真书,却未必由传世刻本所尽传也。便如荐季直表照片,亦不免令人忐忑。一昨在进贤,有梅姓博士云其以电子技术修复,将胜于王氏所传照片,不日将示吾一见。予则仍疑之,急于一观也。而当世俊才,则早经取途简牍经卷还原二王之法,或于此道亦将有过人之处,亦不可知也。丁亥九月廿四日竹堂漫记。语无伦次,但存其真。2007-11-3
□ 华夏笔都 江西省进贤且为晏殊故乡,文风甚盛。日前予应北京鲁迅博物馆黄乔生先生之招,参加鲁迅与书法研讨会,方知其地有华夏笔都之称。江西笔近年颇为书家用,盖以作工尚不苟且之故也。2007-11-4
□ 狼尾中部为佳 进贤文港有村曰周坊,古屋鳞次而破败不堪。屋中时见老笔工正作工,令人有不知何世之感。有小作坊云玉祥笔庄,工作台上放狼尾数枝。老板云,世人多以尾尖之毛为佳,非是。尖以拖地,其毛多损,而以中部为佳。2007-11-4
□ 女性功德 周坊有科甲第石匾,汤显祖题。南方红石不耐风化,将焚将酥,令人忧之。村民乃新建石坊以护之。坊有功德碑,捐资多者三百余元,少者四十元,而全为女性。同行者皆不知为何。或云女子将嫁他乡,以此报诸桑梓,亦想当然而已。恨未询诸村中老者。2007-11-4
□ 鲁迅为河南人 在周坊见曾熙题汝南世家之字,始知彼周出于河南。绍兴周氏变出汝南,则鲁迅、周作人昆仲亦吾豫同乡也。2007-11-4
□ 农耕笔庄 曩岁宽斋夫子颁予笔数枝,多为农耕笔庄造。邹氏进贤人,将以千万元修毛笔博物馆。而彼笔庄资金实亦不厚,心力实可佩也。2007-11-4
□ 寒卑 予习字无少功,近岁始知自奋。然前后所集亦二十年,妍丑固自知晓。然不会当众作书。公然为之,则股栗不已。适庐云余少一种贵重气象,盖衷心横亘寒卑,亦非朝夕可免。不惟朝夕,或竟永相始终亦未可知也。2007-11-4
□ 紧张 每录前人语,多不称意,而随时所书,尚略可看,何也,盖自书之书,分些心在语意上,便减些紧张之感之故也。此则不仅生理之事,亦传自祖先耳。吾族中但凡吸食纸烟者,瘾皆极大,亦紧张之故也。曩岁上台发言,股栗不已,是不可大用,非但不可大用,亦且难成书家也。2007-11-4
□ 画像石 近读画像石,乃知夫汉人热爱生活且热爱神话,故成其大。汉画之佳者,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神仙鬼怪无不流动,所谓大气流走也。2007-11-19
□ 于右任 于氏为近代第一,他人终莫能及。2007-11-19
□ 微笑的陈洪武 萧风的微笑无时无处不在,已被网络认为是“书协领导平民化”的标志。第三届快哉快哉诗书雅集席间,尝邀余与杨之曰:“给两位老兄敬酒。”颇有士风。2007-12-15
□ 狂哉张旭光 张旭光深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旨。有狂草作品,极为酣畅淋漓,上有脚印数枚。观者云:此防伪术也,想做假也难。2007-12-15
□ 曾翔是雅集兴奋剂 曾翔善于营造雅集气氛,脱帽露顶,落脱不群。每大笔挥毫,忽然绝叫,墨汁四溅,观众轰然四散。2007-12-15
□ 左朝锦、郭心得 语云,八届国展逼死了左朝锦,九届国展逼疯了郭心得。2007-12-15
□ 何豪门 何豪作品原获二等奖,现场书写似不副,然当时已通过。网络哗然。后中国书协令其到京再现场书写,降为入展。此于理于情似无不可,然当时已经公证,则更改殊不合法律手续耳。此为“何豪门”事件之大略。2007-12-15
□ 丈夫展 为人替写作品,谓之枪手。各项展事,此类尽有,而以妇女展为最。因有好事者称妇女展为“丈夫展”。有富者央人替写,既入围矣,终未入展,乃忿然以为枪手不尽心力,其实枪手亦正未能保证其入展也。2007-12-15
□ 刘墉姬 刘墉有三姬,皆能为其代笔,外人莫辩。凡落款石庵,而用长脚二字印者,皆是。2007-12-15
□ 某姬 戊子春节,两老者访余,谈及某姬,乃本地有人谓某姬为书界之娼。人言人心之可畏,不意如是耳。某姬曾与某公有情,因事某公介绍其认识某,因又与某生情。其后相互龃龉每生,如是而已。2008-2-26
□ 直阁将军 《杨大眼造像记》中,杨大眼团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是刻不早于景明元年,彼时已无直阁将军之设耳。2008-2-26
□ 夏京州书 顷见夏京州书,全系碑派,苍厚过人,大可佩服。2008-2-26
□ 旧杂志 偶过书摊,见《书法》二册,乃2006年第10、11期,意中戚然,乃以5元购得。第10期有文衡山书卷,铜版彩印,甚为精美;11期有邓顽伯楷书册,亦可观。文氏功力深湛,精力弥满,一卷之中,仿东坡、山谷与海岳,皆得其彷佛,而于山谷为嫡系耳。观邓顽伯楷书,虽为北魏,笔力实亦尔尔,笔法中绝,独擅篆隶奈何。2008-3-4
□ 夷服 袁项城时,邀王湘绮之京。过新华门,湘绮问从者,此何门也?答云新华门。湘绮云,吾观之新莽门也。袁召见,湘绮著清官服往。袁曰,民国矣,何著此?湘绮云,汝著西装,夷服也;吾著清官服,亦夷服也。见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2008-3-4
□ 获奖 世人评书,但以是否曾得奖为准。不唯外行如此,便书家书评家亦如此也。众人耳食,奈何奈何。2008-3-7
□ 自作语 长风云,似何道州曾谓自作语最难,不知出处。余意自作语最易,抄写反受拘束矣。然学力限,不能得佳语耳。2008-3-7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18 21:0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7419501010j4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7419501010j4r.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18 21:09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5413&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5413&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5413&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5413&goto=lastpost#lastpost
缘份啊。。。。。。。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