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11月9日開幕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1-20 15:16
标题: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11月9日開幕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11月9日開幕
2007-11-23 資訊來源:浙藝網     
  由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織委員會、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美術批評家網、宋莊藝術促進會合作主辦的“2007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11月9日在北京開幕,“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作為宋莊藝術促進會和中國美術批評家網的一項常規學術活動,由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與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宋莊專項基金提供資金支援,在每年的秋季召開。年會宗旨:致力於中國藝術批評的學術建設,促進批評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出美術批評新人,關注和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參加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活動的委員主要有(按姓氏筆畫排序):水天中、鄧平祥、王林、王南溟、王璜生、皮道堅、馮博一、朱青生、呂品田、劉驍純、孫振華、呂澎、島子、李小山、李旭、陳孝信、沈語冰、張曉淩、張晴、吳鴻、鄒躍進、楊衛、楊小彥、易英、范迪安、郎紹君、賈方舟、殷雙喜、高名潞、高嶺、顧丞峰、徐虹、栗憲庭、黃專、黃篤、魯虹、彭德、管鬱達、廖雯、冀少峰。

  批評家年會作為一項常規活動,在每年的秋季召開,其主要活動內容有:一、 批評家年度主題會議:由組織委員會確定一至兩名會議主持,擬定出主題,邀請與會的批評家圍繞這個主題對一年來的藝術現象、熱點問題及批評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主題為:關於當代藝術意義的再討論。主題會議由王林、殷雙喜主持。主持人同時請您關注以下問題:1、批評家有談論當代藝術的權利嗎?有多大的權利?有怎樣的權利?2、你作為批評家,從什麼角度、憑什麼根據來談論中國當代藝術?3、批評家與展覽策劃的關係如何?展覽策劃是否需要批評意圖?應如何實現批評意圖等問題。  
  
  其次,批評家年度推薦活動還包括參加年會的批評家推薦本年度優秀藝術家十位、青年批評家和青年策展人各三位,推薦人簡短申述推薦理由,提供被推薦人的材料或聯繫方法。由組織委員會集中票數,並組成評選委員會,在年會期間進行評審,評出年度三位優秀藝術家、一位青年批評家和一位青年策展人。 本年度評選委員會成員(按姓氏筆畫排序):水天中、王林、劉驍純、朱青生、鄒躍進、楊衛、范迪安、賈方舟、栗憲庭、高名潞、殷雙喜;評委會主任:賈方舟;評委會秘書長:楊衛


  第三、編輯出版“批評家年度批評文集”和“批評家年度會議文獻”:1、由組織委員會每年確定一名主編,主持編輯“年度批評文集”。2、批評家年度推薦活動所有內容收入“批評家年度會議文獻”。3、被邀請與會的批評家自選一至兩篇在該年度(上一年8月至本年8月) 寫作的論文或批評文章(共計一萬字左右),收入本年度批評文集,文集由出版社在會前正式出版。
4、本年度批評文集主編:賈方舟。


  附:現確認與會人員名單(排名不分先後):水天中、鄧平祥、王小箭、王林、王南溟、皮力、皮道堅、朱青生、劉驍純、孫振華、呂澎、島子、李小山、何桂彥、陳孝信、沈語冰、張曉淩、張晴、吳鴻、鄒躍進、楊衛、楊小彥、陸蓉之、鄭娜、范迪安、郎紹君、段君、費大為、賈方舟、殷雙喜、高名潞、高嶺、陶白、顧丞峰、徐虹、栗憲庭、黃專、黃篤、盛葳、魯虹、彭德、管鬱達、冀少峰、郭小川、陳默、柳淳風、盧緩等。特邀人員(排名不分先後):孔建華、孟海東、徐可、嚴長元、鄒建平、金寧、朱虹子、曾祥書、楊斌、王靜、張鵬、蘇旅等。

2007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度批評文集前言

文/賈方舟

    《2007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度批評文集》是為“2007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的召開提供的文獻之一。“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由宋莊藝術促進會和中國美術批評家網共同發起,由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與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宋莊專項基金提供資金支援的一項常規性學術活動。《中國美術批評家年度批評文集》也將隨年會的召開每年出版一集,以彙編批評家、策展人在該年度的學術成果。

    受“2007 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的委託,本年度文集由我擔任主編。在與會批評家的熱情支援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匯集到69篇文章,經過梳理,分編為5輯:當代藝術與文化語境、思潮與現象、策展理念與展覽評述、當代史鉤沉與個案研究。

    這本文集基本上可以反映出2006-2007年度批評家的學術成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年來批評家在各自的學術方位上所做出的努力。文章涉及到當代藝術批評的方方面面:從理論的探討到思潮與現象的評析,從對當代藝術現狀的描述到對當代藝術史的反思,從對國際文化環境的審視到對本土藝術發展的多種可能性的分析,從展覽策劃到個案研究……可以說,一本批評文集足以顯示出這個鬆散的“批評家團隊”的整體面貌和精神指向。

    每年一度的“批評家年會”為自己設定的宗旨是:“致力於中國藝術批評的學術建設,促進批評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出美術批評新人,關注和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這本文集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在實踐和見證年會的宗旨。

    從文集的作者構成我們即不難看到,這個隊伍中出現了不少新人的名字,它表明,更年輕的一代批評家正在崛起。我在2002年編《批評的時代——20世紀末中國美術批評文萃》時,以老、中、青三代批評家分編為三卷,那時的“青年批評家”所指是黃篤、高嶺、冷林這一代人。五年後,比他們更年輕的第四代批評家出場了,他們即將成為這個隊伍中一顆顆明亮的新星。雖然他們還處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之中,但他們的出場已經是我們最感欣慰的事了。

    作為批評家年會的第一本年度文集,最大的不足是缺少對自身——批評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批評作為一個學科需要努力建設,批評家作為一種文化身份需要不斷自我反省。特別是在當前藝術市場的熱浪中,拍賣會、博覽會、畫廊都在向批評家暗送秋波,批評家能否堅守自己的學術方向,能否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不僅不被市場所招安,進而能以學術引領市場,都是批評家不能不面對的嚴峻課題。因此,面對批評本體的研究和批評自身的反省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批評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和批評自身的反省本應該單獨成輯,但由於缺少這方面的文章,只好暫缺。希望明年的文集中能有這方面的內容。年度文集還有一個不小的遺憾是由於時間倉促或其他原因,有些重要的批評家的文章未能收入,如在海外的巫鴻、侯翰如、費大衛等,國內的資深批評家邵大箴、栗憲庭、范迪安等,青年批評家朱其、皮力等先生的文章均告缺,也望能在來年彌補。

    就我個人而言,許多年來,我都在尋找一種方式,使我們對中國當代藝術批評能有一種整體上的把握,為批評家之間找到一個相互溝通和合作的機會。因此,年會的召開和文集的出版在我來看都是極為重要的事。我曾在《批評的時代》“編後記”中說:以“文集”這樣一種方式將我心儀已久的一批批評家集結在一起,是我久已想做的事,但我沒奢望以三卷本這樣的規模來做這件“很學術”的事,多虧廣西美術出版社蘇旅先生的學術眼光,使這個想法成為一個事實。2005年,我和同道鄧平祥先生在中仁文化產業集團的資助下籌建了“中國美術批評家網”,使它成為可以聚集批評家學術成果的“一方水土”。今年春夏之交,宋莊藝術促進會洪峰先生、批評家楊衛先生又約我共商舉辦批評家年會的事,並很快組建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組委會”,籌備年會各項事務並編輯年度文集。我們終於找到了批評家相互溝通的最佳方式,找到了顯示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整體水準的最好舞臺。為此,這一活動得到全國各地批評家和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援,特別是河北美術出版社在這樣倉促的時限內要加班加點,趕在會前完成文集的編印工作,特借此一併表示謝意。(資訊來源:中國美術批評家網)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