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在我校推进,已经有三个年头。论推进效果,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推进的,其实,不仅仅是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推进了一种理念,播种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发展。也就是说,新课程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学生和老师的发展和成长。当然,这种发展和成长,与老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自新课程推进始,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就开始围绕“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促进新发展”,进行了讨论和重组。
通过讨论,通过重组,通过实实在在近三年的努力实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果的。就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一样,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也让我们的数学教师,获得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有必要把这样的教研活动,一直坚持下去,将新课改,进行到底。
作为我校数学教研组的组长,以下,我将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与相关活动,作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以期,作更深入的探讨与更有益的推进。
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在三年中,主要经历了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一课一构。二是同课异构。一课一构的结构形式如下:执教者设计 组长参与修改 课堂实录 完备教学预案 执教者试教 课堂展示 年级组长评课 全体教师听评
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一般两周一次,每个年级每学期轮到一次。以三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为例(附后)。时间是2005年10月,由许老师承担课堂展示任务。许老师是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教龄尚短,任教三(1)、三(2)两班数学。教研活动初始阶段,由许老师收集参考各类资料,设计教学预案,作课前相关准备。思考成熟之后,在三(1)班试教,相关年级组的数学教师,教研组长,参与试教听课,并对教学预案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备教学预案。教学预案完成后,如无意外,一般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相关数学教师,包括相关领导,参与教研活动。由许老师进行课堂展示,相关老师听课,由组长进行实时摄录,并于课后整理成课堂实录(文字)。课后,许老师进行说课和对课堂得失进行反思。听课老师进行评课。最后,在周五全校例行的周前会前,花五到十分钟时间,由年级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听评课作一次总的点评,全校老师包括领导,共同参与(人手一份课堂实录)。
这样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我们认为:一是有利于促进年轻老师的迅速成长。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的年轻数学教师,不仅能从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有利获得实战经验,进一步增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驽能力。二是能带动一批共同参与的教师共同成长。参与课堂听评课的教师,虽然相对前者,稍显轻松,但也需要积极参与,努力思考。听课受益,评课也受益。教研组长要进行课堂实录和归纳点评,所需要进行的思考,会更深入,触动和相关的成长,也必然更大些。三是惠而不费。教研活动涉及的人员虽然不多,但有实效。并且,在后续活动中,即在周前会上进行总的点评活动,费时少而收效大。全校教师和领导,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接收到来自教改前沿的信息。并且,让语文老师来看一看数学课。让数学教师来看一看语文课,这都是非常有意义且有禆益的事。
2006年,在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的探讨促成下,我们的教研活动,由一课一构,转向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基本思想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对同一教材,作个性化处理,进行风格各异的个性化教学展示,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对风格各异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更改的思考和探讨。我们认为,这样的教研组织形式,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课异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下:两执教者设计 组长参与修改 课堂实录 完备教学预案 两执教者试教 共同展示 年级组长评课 全体教师听评
从形式上看,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与一课一构的组织形式,大同小异,但深入分析,两者有很大的区别。首先,确定好教学内容之后,进行教学预案设计时,两位执教者,必须进行前期的商讨。究竟如何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处理,这样的处理,又要做到尽可能不撞车。试教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是两个人有商有量。教研组长须全程参与试教和教学预案的修改,力争使两节课既不失共性(即抓住重点与突破难点),又尽显个性。这样,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能促进的人,比一课一构,更多,更广。其次,对听课老师来说,两节同一内容,不同处理的课,会促使听课老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两节课到底哪节更好,或者说,哪个环节哪节课处理得更到位,哪节课的组织形式好,哪节课的教学效果好,哪节课可能更适合自己去试教,等等。这些思考,在只听一节课的教研活动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同样,在最后的评课活动中,能想的,能说的,就不会显得单一与单调。以施老师和陈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内容附后),听课之后,参与老师都认为,两节课个性十足,施老师组织课堂,活泼,生动,感性。陈老师的课堂,更理性、严谨、扎实。两节课又有很多共性。在内容上,注重从教材走向学生,尽可能体现教材生活化的一面,让学生亲近教材。在交流上,由单一转向多元,陈老师:以1/2为例,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学习分数的意义。施老师让学生创造一个分数,并画一画、分一分、写一写、说一说,来体会分数的意义。再者,全校性的即时探讨,也由平面,走向立体。让虚拟化的听评课活动,更真实有效。
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在探求有效,高效。由此我们想到,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也应指向有效,高效。事实,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应指向“有效”这个词语。经历了2005学年的一课一构。2006学年的同课异构之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从上个学期起,我校与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小学结对进行教研课改的探讨交流活动,这个平台的建立,对促进我校数学新课改的推进,是十分有利的。上海一期课改,已经推进五年,现在,正在进行二期课改,从教材形式和教学内容上看,上海二期课改的变化,更大。教学组织形式,必然,也会有更为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数学教研组设想,在2007学年,我们可以以此为平台,构建新的数学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以两地老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取舍、不同组织教学为研讨内容,进一步推进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势必,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数学新课程改革。
我们期待着新的推进,新的成长。因为我们必要将新课改,进行到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