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满分作文,我有话要说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04:16
标题:
满分作文,我有话要说
满分作文,我有话要说
王
磊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高考作文不仅承载着过重的考卷赋分,同时承载着众多的角色重负:是检测写作水平的尺子,是探视考生心智的窗口,是引领课堂教学的航标,是折射时代发展的镜子。伴随着高考这一热门话题,满分作文越发成为考生、家长、社会及众多媒体关注与追逐的热点。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深入,话题作文取代了命题作文及材料作文,于是,满分作文扯下盖头,大胆跟进;步入
“
后话题作文
”
时代以来,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命题形式以及多极化的诉求关注,更是让满分作文渐成气候。一时间,满分作文人气飙升,成为继高考状元后又一个高考热门话题,攒足了观众的眼球与吆喝。
满分作文
“
满
”
在何处?在高度紧张的考场上,按照特定要求,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出一篇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均可圈可点的、甚至堪称完美的习作,这等能力实在非同小可。我收集了自1999年以来的多篇满分作文,这些从成千上万份考卷中精选出来的佳作,无疑能够代表当今中学生写作的顶尖水平。考生那机巧迅捷的情感灵动、收放自如的缜密文思常常让你击节叫好。这些满分作文,有的以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取胜,如2008年关注农民工子女问题的《他们》;有的以角度精巧、构思新颖见长,如2003年以
“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
为话题的《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有的以旁征博引、撷英掇华独步,如2004年以
“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
为话题的《那时花开》;有的则以文采斐然、笔调灵秀雄踞,如2008年新材料作文《雨润万物,馨香满天》等等。应试考生无不表现出独到的观察、敏锐的触角、扎实的功底、通透的灵性。推介满分作文,借高考平台,张扬写作个性,凸显创新能力,展露小荷尖角,检阅教学实绩,这实在是一件好事。然而,俗话说得好,
“
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月圆则缺,器满则倾。
”
曾几何时,这种好事却被极端社会化、商业化、庸俗化。放眼时下的满分作文,可谓乱象丛生,积弊多多。
其一,社会的极度关注与异常热炒使满分作文严重异化、变味。近年来,高考前后有关作文的话题占据着各种报刊的版面以及各类网站的页面。从考前的预测、押题、把脉到考后把全国各地多个作文题逐一比较,从优秀作文到另类作文,从满分作文到零分作文,从著名作家作文试水到社会各界同题打擂,从高校专家联名保荐到偏才怪才被破格录取,等等。如此的关注、追捧,目的何在?效果如何?是引导中学生发奋读书、努力作文,还是窥出商机、借机渔利?是关注中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改革指点迷津,还是诱导考生剑走偏锋、投机取巧?答案不得而知。
事实是,在社会各界高调关注、热度追捧下,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教师,一些心浮气躁的学生,无不对满分作文情有独钟,见到满分作文,如获至宝,学生会花上大量的时间阅读、欣赏,模仿、借鉴。他们以为这就是
“
灵丹妙药
”
,可以
“
包治百病
”
,他们以为走这样的
“
旁门左道
”
,就可以
“
蟾宫折桂
”“
一剑封喉
”
。学生已不屑于扎扎实实地练笔,每当作文时,便从历年满分作文中选上一篇或几篇类似自己要写的,稍加改造,便以为大功告成。诸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一如作文的章法以及一切的
“
源头活水
”
,统统弃之一边。以致写出的文章形式花哨、内容空洞、感情苍白、搬弄辞藻,还美其名曰
“
创新作文
”
。尤其是2001年一篇《赤兔之死》凭借文白夹杂与历史故事获得追捧后,一时间
“
古白话佳作
”“
改造历史故事
”
在各类作文中广泛流行,掀起一股中学生作文历史热、文言热。事实证明,这篇《赤兔之死》除细节失实、审题失误外,那文白夹杂的语言在高考作文中备受推崇、广泛使用,对中学生书面表达的负面冲击是巨大的,这种文白夹杂的行文之风也受到了多位知名专家的一致反对。
不久前,无意中看到某知名出版社扯出
“
打造满分作文第一品牌
”
大旗,这真把我给雷着了。所谓打造,当指宏大的批量制作、模式加工。工业革命时代的生产流水线,效率固然很高,质量也不差,但那是机器生产,生产出的是无生命的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我们面对的是人,是中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中学生的写作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创作,创作是个性的呈现,是自出机杼的性灵抒发,是思维的创造。我们强调的是创造而不是打造,我们要的是创作而不是炒作。中学生作文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行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满分作文只能作为个案存在,它不符合批量制作的规律,不能单靠几篇
“
标准范文
”
就能解决 写作教学的困惑与作文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满分作文的成功经验绝不可一味复制。
其二,满分作文的来源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街谈巷议的噱头。由于目前高考阅卷属于国家级机密,阅卷场地有明确规定,进出不能带任何设备,工作场合连手机都不让带;且大部分省、市实行了无纸化阅卷,阅卷老师是在电脑前批改试卷,因此私下里传抄、拍照作文要冒很大风险,除非你记性好,能够把文章背下来。所以绝大部分高考优秀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是不会轻易被外界知晓的。目前满分作文的出处大致有三,一是主流媒体发布的来自阅卷场的出类拔萃的考生作文,这是真正的满分作文,数量极少。例如上海市从2006年到 2010年的五年中,只有2008年在近10万份上海高考考卷中出现了一篇写农民工子女问题的满分作文《他们》。这些年来,各省市得到官方认可的满分作文也总是凤毛麟角。第二种出处是,一些阅卷教师凭记忆对考场作文进行再加工。这类作文是考生与教师合作的结果,大部分不是满分作文,充其量是优秀作文。第三种就是纯粹的假冒伪作,是各类写手炮制的所谓满分作文,大多数出版社编辑出版的
“
满分作文集
”
里,真正的满分作文几乎一篇也没有,完全系假冒伪作。
这些人为什么敢在全国公众眼皮底下如此胆大妄为?一是社会的浮躁之风日益泛滥,二是制售书籍的黑心商人迎合家长、考生的投机取巧心理,三是在满分作文的披露上,学生与编书者的信息极端不对称,学生及家长对考场作文的有效信息所知寥寥,书商就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愚弄读者,捞足钞票。
其三,某些教师大力鼓噪作文指导的
“
秘笈
”
,一些媒体大肆兜售可资借鉴的
“
范文
”
,二者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打造高考
“
牛
”
文。当下,一方面媒体、出版商大肆兜售
“
满分作文
”
,市场上形形色色的
“
标准范文
”
扑面而来,让考生饥不择食;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将
“
套题
”
战术视为学生夺取高分的法宝,告诉你固定的几招几式,然后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以备考试
“
套用
”
。他们高喊
“
押题有理,背诵无罪
”“
借鉴有理,仿写无罪
”
,超越底线,挑衅规则。于是,近年来零距离仿作层见叠出,抄袭现象屡见不鲜。例如,2001年四川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当年第7期《杂文选刊》中《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2004年,重庆高考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
“
老鼠
”
》涉嫌抄袭《微型小说选刊》2004年第9期的《我是一只想死的鼠》;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涉嫌抄袭《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等等。浮躁之风严重渗透到学校,投机之心在考生中滋生蔓延,这对中学生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败坏了文风,钳制了思想,腐蚀了心灵。退一步说,即使避开抄袭之嫌,那种程式化的作文
“
套路
”
也是地地道道的
“
新八股
”
。它蒙蔽了中学生敏感好奇的目光,消解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热情,浇灭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的
“
新八股
”
套用下去,结果也是相当可怕的。
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机制日臻完善。按说,考查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方式自当渐入佳境。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作为引导考生作文走向、探视考生写作标杆的满分作文,却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里,我只想说,满分作文,怎一个
“
满
”
了得?满分作文,让我欢喜让我忧。
面对行政执法部门,我想说,新闻出版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不仅打击非法盗版行为,也要打击欺世盗名的胡编行为。
面对教育考试部门,我想说,加紧出台并完善高考阅卷发言人制度,在保证公平公正前提下,及时准确传递阅卷信息,增加阅卷透明度,指导考生备考,让伪满分作文无处藏身。
面对广大媒体及教师、家长,我想说,责任与良知让我们要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最重要位置,请加强自律,明确是非,抵制浮华。
假如我是满分作文的考生,我想对广大中学生说,
“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
;我还要告诉整个社会,
“
我的成功不必复制,也不可复制
”
。中学生要多关注生活,多思考人生,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
全文载2011年第8期《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