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作文教学中的四个“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 04:24
标题: 作文教学中的四个“一”
作文教学中的四个“一”

                  

陈胜全



纵观中学作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由于应式作文教学和创作式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花”和“虚”的消极态势。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作文教学在沿着素质型轨迹发展的基础上,应怎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达到以文育人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关键要解决好四个“一”。


一、明确一个认识:作文及作文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1.为什么动笔写文章?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作过精辟的论述:一是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宣示给人们知道;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自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确实,不论哪种动机,都应是写作人的自觉之举。情动于中,而自然形于外。对中学生而言,如果仅以叶老的话去界定——是为了宣示所需要宣示的,或确然形成一个完好的定形,显然艺术化了些;若用许多教师的一般观念去归属——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在考试中出佳作,在生活、学习中受用,则又过于“实用”化。其实,学生写作文的目的往往是这两种认识的中性结合:既有从生活实际上和情感上宣示心中所要宣示的东西的表达动力,又有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以便在考试和学习、生活中运用的需要压力。



2.作文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学生作文目的来定位应界定在培养学生自发宣示心中思想和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必须具备的一般写作能力。即能够文从字顺、明晰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有用见闻和情感的能力,不可过分降低或随意拔高。教学中必须打破旧的观念,特别是教学生“做”作文的观念。要少些“遵命 ”作文,以学生的自身需要去诱发其作文,让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机敏好学、朝气蓬勃的学生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下,主动作文,健康发展。


二、落实一条原则:紧扣生活作文章。


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立足点,在“生活”上下功夫。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生活视野开阔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思路。关注生活越细心,对生活的感受就越深刻,就越易产生将这些感受表达出来的愿望。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作文才能是自然之举,才能由教师“要我作文”变为学生“我要作文”。同时,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热心生活的人,才能随时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出现的新气象、新变化、新问题,丰富写作材料,作文时思维敏捷。


2.以生活为内容设计作文教学单纯追求“艺术”,只注重各种技法训练的作文教学,常事与愿违。教师费尽心机,学生学多得少。与生活有距离的作文教学设计,使学生面对陌生的命题或素材,强不知以为知,无话说而偏要说,模仿、编造的弊端自然就十分突出了。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生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在真实的氛围中变得活跃,写作思路自然开阔。



3.以生活为标准评定学生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的起点应重在内容,好文章必须正确反映生活的真实,把客观现实(包括写作者因现实而触发的情感)艺术地表现出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思想共鸣。那种远离生活实际的“阳春白雪”,脱离现实的“想象”之作,即使再艺术化,也算不得真正的佳作。评定以是否反映生活的真实为标准,有利引导学生作文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抓好一种训练:作文基本功扎实到位。


由观察到分析,由分析到表达,是一个完整的写作基本功训练体系。观察、分析、表达,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哪一环忽视了,都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观察。
要从生活中收集到好的作文素材,必须要善于观察。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有目的地、细心地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课内外的阅读材料(包括影视资料)也可作为观察对象,以获得作文的第二手材料。如写议论文,事实论证中的事实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完全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周围,既不可能也不实际,就可引用阅读报刊获得的素材。进行观察训练,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如概貌观察、比较观察等等。坚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点面结合(既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的原则。



2.分析。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观察获得的材料往往良莠相杂;由于理解能力的局限,对搜集到的材料学生可能不会用或错用。作文教学重视分析能力训练,首先是指导学生对材料作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选择,将具有广泛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材料贮存下来。再引导学生对贮存下来的材料作出准确的本质性识辨,以便根据作文命题选择恰当的材料,或根据材料立意、拟题作文。训练中要教给学生适当的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联想分析、求异分析等。当然,分析能力训练,不光体现在选材、审材上。审题、布局、行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应注意分析训练。


3.表达。教会学生用准确的语言、适宜的结构和恰当的技法,把自己想说的话灵活地表达出来,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表达能力训练,第一步是训练如何遣词造句,准确地描述、注明或议论人或事,使文章富于感染力。第二步是训练如何巧妙地结构成篇,使文章主题在完整、匀称的结构中得到最好地表现。第三步是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如渲染烘托、欲扬先拥、托物言志等等。好文章皆有技法上的妙处,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才能使写作增色。



四、遵循一个规律:注意三结合,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有较强的复杂性,要确保教学出效果,还要处理好读与写、模与创、扶与放三个方面的结合,循序渐进。


1.阅读和写作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引路。单纯的作文教学,学生获得的多是抽象性、理论性的东西,易堵塞写作的思路。应根据实际写作的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汲取别人文章的营养。要学生留心报刊杂志,留心新闻报道,注意学科间横向联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学习别人选材立意、结构谋篇的技巧,开启自己作文的窍门。阅读安排可以是长期的、渐进的,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1至2部,文学期刊6至8册,并作好读书笔记;也可以是临时的、近距的,如为写某类特定的文章,特意安排阅读范文。



2.模仿和创作结合。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要认识到中学作文教学与大学作文教学或培养作家的各类文学院写作教学的距离。不管引导学生学习哪类文体的写作,直接进入独立“创作”阶段是不可能的。这正如练习书法,先要描红、影写、临摹一样。其实,任何层次的作文教学,起始阶段都应有一个“模仿”过程。譬如,对某个作文命题,教者要求学生运用“溯因法”结构成文,并对此解说了一大通,学生不一定会明白会运用。如果教者找出一二篇范文,让学生看懂这种技法,再模仿别人的写法,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模仿不是目的,一味模仿是提不高作文水平的。在模仿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用模仿学得的东西创新,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3.扶持和放手结合扶持是在学生还不会学的“学情”下,教师给予的指导性、示范性帮助。任何一种写作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最初的引导。作文教学中“扶”很重要,但必须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者宏观调控指导下,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巩固能力、获取知识,在自主的实践中接受训练。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扶持有余,放手不足,教者一定要正确处理,获得最佳效果。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