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方兴东 | ||
|
| ||||||||||||||||
WOMEN.SOHU.COM 2005-04-07 作者: 赵水忠 | ||||||||||||||||
过山车,是一种在剧烈地忽上忽下中给人以强烈刺激的运动游戏,只有胆子足够大且身体健康的人士才敢尝试。IT产业与此种游戏颇有许多类似之处,用郭士纳的话来说:“IT产业是一个真正独特的行业”,“IT行业的竞争战是真正凶残的竞争,其目的总是要置竞争对手于绝境或死地”。 王志东:屡“败”屡战的英雄 从北京郊区的一个乳品厂到中文之星,再从新浪网到点击科技,王志东的职业经历真正实践了曾国藩笔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这里的“败”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失败”,而是更多地涉及到王志东本人在个人与集体、资本与企业、传统观念与现代企业制度冲突中的退却。或许最典型的就是王志东从新浪的离开,回头来看,离开了王志东的新浪天也没有塌下来,它还在正常地运转,即使不能说新浪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至少目前也没有崩溃的危险。 这可能是王志东的一己之“败”,但却是整个中国IT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次长足进展,王志东的“以身试法”,为中国职业经理人学习、利用现代企业制度树立了一个典范,这是王志东带给中国IT业诸多贡献中最重要的一个。 吴士宏:美丽的IT女名人 离开微软时“一杯干尽万丈豪情”的慷慨,转眼就成了从TCL悄然隐退时“败军之将不再言战”的寂然,吴士宏的大起大落,让人们看到了IT版的“在中国做女人难,做女名人更难”。但驱散弥漫在吴士宏周围的一切猜测、不实之词,吴士宏达到了那些嘲笑她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高度。作为一个女人,她在事业上的成功,足以让许多出身名校的男人脸红。 一直怀疑吴士宏的名字来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句,不管是不是这样,她在中国IT业界的表现都足以称得上“弘毅”之士了。 上一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保守党主席的撒切尔夫人正处在向把英国带入绝境的混合经济发起猛烈攻击的前夜,一个晚上,她赴伦敦经济研究所私下会见哈耶克。她走了之后,所有人都聚集在这位那时还是一位边缘学者的老经济学家身边,询问他的感受。考虑了很长时间之后,他的全部答案是:“她真美。” 把吴士宏比作撒切尔夫人当然是搞笑的,但对这位确实“逆风飞”过的女性,我们可以引用这句话,是的,“她真美”。 王峻涛:“老榕”独木难支 在4年多时间里,连续参与创办4个互联网企业:8848、MY8848、西单电子商务、珠峰伟业。很有些“一个.com倒下去,无数个.com站起来”的气势,这就是王峻涛。需要说明的是,按王峻涛自己的说法是:“很不容易,这4个公司都还在运转着”。 遗憾的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国际国内,.com公司疾速消亡的局面难以逆转,老榕这棵独木再大,恐怕也是难以撑起来的。纵然如此,王峻涛对电子商务一往情深的态度却依然不变,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态度,不由不让人佩服。 互联网火的时候,王峻涛出过一本书,名字叫《多情应笑我》。今天,王峻涛对电子商务“虽九死而无一悔”的态度,证明了王峻涛确实是性情中人,是条汉子。 李泽楷: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国有句老话,“老子英雄儿好汉”,此话用在李泽楷身上大致不差。关于李泽楷的文章传说真是太多了,但大部分没有触及到李泽楷何以“好汉”的本质原因。说到底,李泽楷在一个产业将要进入到颠覆阶段的时候进入,迅速获取财富后,又在产业将要进入下降轨道的时候离开。这才是李泽楷横行IT产业的真正本领,要比任何一个大学的学历有用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父李嘉诚一样,李泽楷也是什么行业赚钱就进入什么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朝阳产业的IT界,一定会再次浮现出李泽楷极具特色的“板寸”。 张永青:为何叫好不叫座 说起张永青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但说起“e国一小时”,不知道的人就少了。虽然没有成功,但“e国一小时”却是网络泡沫时期最引起轰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创意,还有后来“收购eTOY”的设想,就都是出自这位曾经风云一时的e国掌门人张永青手里。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创意都只是梦想、狂想甚至瞎想,但看看那些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存在上百年的公司,它们最初的时候不也只是一个梦想吗?张永青的暂时失败,不败于张狂的梦想,而在于时势弄人。况且,在创立商业帝国的过程中,失败真是太平常的事了。 孙正义:活着的“偏执狂” 是互联网泡沫让人们认识了孙正义,这个曾经的日本最热门企业家、亚洲首富,一个韩裔日本人。提起孙正义,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他对互联网在未来发展决绝般的信心。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对互联网的信心让他登上了亚洲首富的宝座,也是互联网让软库陷入今天这样低迷的境地。 值得指出的是,仅仅把孙正义视作一个互联网投资家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在投资互联网之前,他在IT及IT媒体领域的投资就已经让软库蜚声国际投资界了。互联网的低迷能够让软库低迷,但伤不了它的元气,孙正义总有一天是会回来的。 俞新昌:“博学”之士 在中国的南部城市厦门市海沧投资区,座落着迄今为止国内化纤行业中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公司占地60万平方米,总投资3.15亿美元。这个公司的总裁,就是俞新昌。从1987年开始担任中国惠普公司的总裁兼总经理,到北方电讯(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再到康柏电脑公司大中国区总裁,俞新昌经历了中国IT产业过山车般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IT产业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在IT产业发生自己不可掌握的变化时,还可以在其他产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真正的过山车人物,是真正的职业英雄。 李汉生:需要再次被证明 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的位置上跳到方正,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两年后的黯然离开更让人无言。关于李汉生在方正表现的评论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惠普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李汉生就能做一个好的CEO,如何让国际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平衡地移植到中国企业中来,对企业和管理者都还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但是抛开这一切来说,在惠普做到副总裁的职位也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应当有相当的经验可以应用在其他企业上。学习体会之后的李汉生会重新来过,且看他下一次的表现。 吴征、杨澜:夫唱妇随 这是一对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的商场“夫妻兵”,当然,更加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们不俗的商场斩获及斩获的速度。从天地数码到卫星电视,从签约历史频道到新浪、阳光四通,直到同京文合作进行渠道建设,吴征的展挪腾移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概念、什么叫做包装。同样,从凤凰到阳光、从专职主持到全面操刀,杨澜在频频曝光中把夫唱妇随演绎到了极致。谁说网络全是泡沫,吴征、杨澜的精彩表演,给人们展示了泡沫是如何变成金子的,这才是高手、真正的高手。 现在回头来看那些分析阳光新浪合作的高深莫测的文章,真是让人哑然失笑。 评论家:挖到金子的人 有一个讲过无数次的故事,这里还得再说一次。故事是说有许多人到美国西部淘金,但最后发了财的不是挖金子的人,而是那些为挖金子的人提供饮水、工具的人。在IT产业的淘金热中,谁是提供饮水、工具的人呢?是那些伴随着IT产业的发展而膨胀起来的所谓IT评论家们。无论产业形势是好是坏,这些评论家们都永远正确,永远对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深刻而正确的洞察力。那么多IT企业倒闭了,那么多IT明星消失了,只有这些只动嘴的IT评论家们与世长存。所以,我们最后一个名额授予那些一直伴随着IT产业起伏而起伏的IT评论家们。 |
评论:中国IT业CEO凄凉的背影(附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8月17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中国门户网站的三驾马车(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本报记者 郝洪/文 这样的游戏,看多了就有些厌倦 尽管,同王志东离开新浪比起来,王峻涛离开MY8848这一消息的爆破力相对要小些,但在国内IT业界还是引起不小轰动。 看起来,王峻涛的辞职也与资本有关。在“辞职声明”中,王峻涛说:“北京时代珠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01年4月份以来,各方股东在有关协议的具体执行和权益分配方面发生重大分歧,极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日常经营与后续发展。本人身为公司董事长,一直奔走南北居中斡旋,几个月来,终不能实现调和股东分歧、使公司董事会原定目标顺利进行的愿望。本人深感痛心……” MY8848对待王峻涛的辞职反应也与当初面临“王志东辞职”风波时的新浪一样。8月9日,MY8848董事会发表了致全体员工公开信。说感谢、谈未来、树信心,就是不触及王峻涛辞职这一主题。 随着这两份声明而来的种种关于MY8848的传闻,也几乎与王志东别离新浪后的模式一样———先爆出企业内幕,再追王峻涛的未来。比如:MY8848股东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王峻涛在职期间欠下很多厂商贷款,现在债主纷纷上门截堵;MY8848将有破产可能;王峻涛已与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王峻涛将与王志东合作开新公司…… 媒体的报道也几乎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从CEO辞职说到网站内幕,从资本的残酷说到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从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说到企业制度的缺失。这样的游戏,看多了就有些厌倦。因此就有疑问产生———中国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和我们的CEO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前排是偶像,后排是偶像光环下的企业 当初王志东离职新浪,《三联生活周刊》在今年6月份做了一期封面文章,题目是“偶像的黄昏”。 中国互联网的偶像不外乎那几个人,最受媒体欢迎的是,年轻的CEO王志东、张朝阳、丁磊。不仅因为他们年轻,而且因为他们各自的经历,以及“表格上的财富”,他们符合现代人时尚要求的行为方式等等,都够媒体大做文章。加之他们经常对中国互联网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形象评论,媒体曝光率之高也就不奇怪了。 《三联生活周刊》在它“偶像的黄昏”封面文章中,有一幅漫画,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现状:一个坡道上,王志东、张朝阳、丁磊正奋力推着门户网站这辆公共汽车,车边是一块交通警示牌,显示前方道路不仅弯道多多,而且多为急转弯道。三人大汗淋漓正推得吃力,只见王志东挑着个小包袱黯然离场。车子怎样,我们不太清楚,可这偶像的模样倒是记得挺牢的。 这是中国互联网业一个有趣的现象,前排是偶像,后排是偶像光环下的企业。人们对网站CEO的兴趣,大于网站自身。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是正常的。人与公司相比,更具戏剧化的因素,更有可看性,可探究性。何况,他们所推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本身也是矛盾冲突多多、故事多多。 但是,从经营者的角度、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就有点不正常了。当初王志东辞职,引来人们对中国门户网站去向的探讨;如今王峻涛辞职,又引来一个关于BtoC的电子商务未来的话题。如果中国的互联网业的命运和几个CEO的个人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如此息息相关的话,中国互联网的未来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把一个行业的希望寄托在偶像的力量上是危险的 知名IT业界评论家方兴东的一篇文章说,“王峻涛的辞职证明了中国互联网全局性的萧条已经是既成事实。这样的形势下,个人的因素和力量已经微不足道,再坏的事情发生也不足为奇。” 其实,如果中国互联网业有再坏的事情发生,大概也不是因为个人无法扭转乾坤,而是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自身的脆弱。把一个行业的希望寄托在偶像的力量上,这本身就是危险的。偶像的力量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吗?能够改变企业的生存法则吗?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美的自我运转机制吗? 一网友在新浪网上发表文章说:“王峻涛的辞职与BtoC电子商务的未来无关。”该文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那段经济过热的时间里,风险投资大量涌入网络业,许多包括人在内的价值被无限放大。那时的中关村流传有不少这样的笑话:一个乞丐把自己面前乞讨的牌子改成了‘乞丐.COM’,结果就被汹涌而来的美金给砸死了……太容易得到的投资使得创业相对简单,过热的经济环境也使得生存暂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手中有的是别人的美金,还用担心过不下去么?于是在企业运作上标新立异,追逐新模式,而不注重打好自己的根基。一旦碰到这股新经济‘寒潮’,太容易的创业也就变得分外单薄。” 其实,话说回来,像这样将企业的命运与CEO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并非互联网企业首创,而是中国企业的传统。看重个人意志对企业的推动力,而忽视企业自身机制的建设,在许多传统企业里都发生过。在我们的观念上,也常常存在这样的简单思维,一个企业搞好了,企业的领导就是个全能企业家,就成为典型;一个企业垮了,立刻换人,什么责任又都推在经营者的身上。企业因领导者的变化大起大落。 《三联生活周刊》说,这是个偶像的黄昏。或许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是件好事,偶像完成他的历史使命渐渐隐退,企业开始走到前台。 |
eMarketer |
Forrester |
Gartner |
IDC |
Nielsen//NetRatings |
Yankee Group |
Nua |
Cahners In-Stat |
CyberAtlas |
comScore |
中国IT业的新锐青年——博客方兴东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法制日报 | ||||||||
主持人的话 互联网是盛产各种“客”的地方,从“黑客”到“闪客”,从“闪客”到“博客”,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2000年8月,“博客中国”开通,成为最早在国内普及推广博客概念的网站,其网站的董事长方兴东也成为最有代表性的博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博客人生。人物简介 “《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平凡的世界” 对方兴东的采访,是在北京海淀区蓝旗营的一个书店里进行,说是书店,其实是书店内的咖啡座里。书香、咖啡香、茶香,淡淡的纠缠在一起,在鼻前游走,我心里暗想:真是找了个采访的好环境。采访方兴东之前,我已经看过方兴东登在各大网站上的文章,感觉他是个很犀利的人,而坐在记者眼前的这个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年轻白领却给人一种藏锋敛锷的感觉。 刚一坐下,方兴东递过来一本书,笑着说:“我的书,你看看,可能对采访有帮助。”接过来一看,我傻了眼———《零点地铁诗丛———你让我顺流漂去》,一本诗集?翻开一看,果然是一行一行的诗,总共大概有两千首之多。我一时有点呆住了,西安交大的工科学士,高电压硕士,清华大学在读的电机系博士,怎么和眼前写一本纯文学诗集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方兴东开始讲述他中学时的经历。“我上中学时,特别爱读课外书,什么书都看,从农村考进我们那个义乌小县城时,我到处找有课外书的地方,千方百计的找着看。于是,中学时代我的成绩从来不是最好的,因为分了不少精力在课外书上了。在那个时候,我遇到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当时是1987年,我在《花城》上看到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分,我很快被吸引住了———路遥在书中描述的那个世界我太熟悉了,和我的经历太相似了,我也是从乡下好不容易考到县城的农村孩子,书中的主人翁孙少平的心路历程简直和我一模一样,我深深的被书里的每一个情节所感动,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直到1989年、1990年,《平凡的世界》后两部分出版,我都非常认真地看,不仅是看,也在不断地拿自己的生活和它进行校对,我看到了只有考大学才有出路,看到了小县城外还有那么广阔的一个世界存在,看到了人还可以活得那么充实、纯粹而崇高……《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平凡的世界,我看到了我生活中平凡的事情还可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从书中我也学到了对待苦难对待挫折的态度,自从看了那一本书之后,我不再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中学生,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开始成熟了起来,面对这个世界,我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孙少平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还坚持对文学的爱好,这也鼓励了我坚持自己对文学不变的爱好。” “从那本书里学到的东西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我当时直接的指导性的意义,又有受用一生的意志力的磨炼。后来我做事业,做IT,面对困难,我从不放弃,尽管很多人信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我只信奉面对困难,永不放弃。2001年下半年,纳斯达克股市狂跌,当时,一夜之间,第二天起来,互联网泡沫破灭了,我正在做互联网实验室,那是一个专门从事IT行业咨询的企业,1999年我从清华休学创业办的一个公司。互联网泡沫破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倒闭了,以前我的很多客户有的彻底倒闭了,没有倒闭的也财政紧缩,根本没有钱到我这里做发展规划咨询了,公司没有收入,开支却照旧,风险投资受纳斯达克股票狂跌的影响,投资没有信心,互联网实验室面临山穷水尽的地步。当时有很多朋友劝我,方兴东,算了,放弃吧,把精力集中到别处去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是善意的,但是我心里却是非常清楚,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需要坚持的时刻,挺过去,一切就会好起来!于是我没有放弃,那一天我打了两百多个电话出去,发动我一切能够动用的力量,为互联网实验室找项目、找业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当时我们老家义乌市政府要做信息化规划的一个业务,我们接下了这个业务,当时那个月的工资立即就能发了,我的公司又活过来了。后来,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下半年,共有5次,互联网实验室都到达了倒闭的边缘,但是,5次,我都一次一次地挺了过来。到2003年,整个IT业回暖了,类似互联网实验室的IT业咨询公司由以前的四十多个只剩了不到十个,互联网实验室就是这十家之一,业务量增长了好几倍。” “我一直都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你只是告诉我了《平凡的世界》对你人生意志力的塑造,那么你的兴趣是怎么从文学转到IT业来的呢?”记者好奇地问。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方兴东笑了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我一直都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他的话又让我一愣。“中学时学习是我的本职,可是我疯狂的迷恋课外书,上了大学我本科学的是电信方面的,可是我狂热的读文学、写诗,硕士博士本来都是读高电压,结果接触了互联网之后又沉迷于 IT业不能自拔,你看看我哪一样不是一种不务正业?”听了他略带骄傲的自嘲,我也不由的笑了。 “但是,在表面‘不务正业’的背后有些东西是一直不变的。我中学时爱好文学,只要是老师不命题作文我就写得好,一命题就糟糕。所以,我就告诉自己,文学只作为我的爱好,我上大学了就选择工科的电信方面的专业学习,作为饭碗。上了大学对文学的热情只增不减,后来成为我们西安交大的文学社社长,专门写新诗。我记得特别清楚,上大学时,因为精力都放在了文学上,大一时我拿一等奖学金,大二我拿二等,大三我拿三等,到了大四时,我干脆就拿不到奖学金了。经历了很多变故,我对文学的热情、爱好从来没有褪色。” 方兴东进入IT行业同样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故事。1996年3月,方兴东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电机系博士,刚进校的方兴东有点无所事事,一个朋友找到他,让他帮忙写点关于互联网方面的文章。因为他在西安读硕士时和电脑打的交道很多,不少实验都是借助电脑运算完成,方兴东对电脑没有陌生感。1996年时接触电脑的人还不多,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会用电脑的都算个专家了。“我虽然有电脑底子,但我当时还是很卖力地跑到清华的图书馆,把所有互联网发展史的文章找来看,慢慢研究。一个月的时间,清华阅览室里所有的《计算机世界》、《电脑报》,还有一些其他的英文的计算机类资料全被我浏览了一遍。当我全面地了解了互联网历史后,和那时的很多IT界的先入者一样,我对互联网充满了信心。随后的两年,我陆陆续续在各种计算机类杂志上发表自己各类评论。一方面我清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和方向,另一方面我因为爱好文学,文字表达能力还不错,所以逐渐在IT圈内有了一点名气。” 1996年开始关注IT业的发展,关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2年之后,即1998年,对在IT圈里摸爬滚打的方兴东来说是个转折点。因为这时,方兴东开始注意到微软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比尔·盖茨也频频访华,到处做宣传,俨然一副中国软件业园丁的架势。方兴东从中看到的却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软件垄断中国的软件市场,危害中国软件业长远发展的事实。“我一直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所以让我的思想有很多质疑的成分,当时大家对微软欢声一片,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意识到一枝独大的微软会给中国的软件业带来什么。后来我写了《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系统地分析微软的垄断行为给还不发达的中国软件业的制约。因为这件事,赞我的人多,骂我的人也多,很多人以为我是为了自己成名才专门挑战微软。其实我是个很简单的读书人,衣食无忧,对名利看的很淡,但是眼里容不得沙子,我看到的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就一定要指出来,和《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一样。我在网上发的很多文章,喜欢用‘最好’、‘最差’、‘极好’、‘极差’类的很极端的词,别人以为我是故意引人注目,其实我都是很小心的去用,在我的视野范围内,最好的我就说最好,最差的就说最差,从来不会用‘比较好’、‘还不错’这类模糊的词。”当他说到这里,我觉得我才真正看到了网上那个锐气十足的方兴东。 “‘博客中国’是逼出来的” 2002年7月6日,周末的一个普通日子,成了方兴东一生中不寻常的一天。这天,他将《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两篇稿件发给8家有着长期关系的网站和媒体。一两个小时后,他的文章陆续出来,许多都在重点推荐栏目上。再过一两个小时,这些文章却令人惊讶地陆续消失了。他联系各家网站后,才知道———周末的微软也反应迅速,其公关人员给各相关媒体做工作,施加压力;没有效果的,就搬用一些特殊的人际关系,要彻底封杀他的文章。他一边忙着争取文章复活,一边把拷贝记录在案。他忙了一个周末,微软也忙了一个周末。这是他进入IT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强大”的封杀。 “我当时觉得很感慨,因为传统媒体的商业化已经深入了媒体的各个角落,感谢很多编辑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努力不少都发挥效用,使我的文章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毕竟,我个人的能量和微软的能量,是不可比的。他们拥有巨大的金钱,我除了一点道理之外一无所有。发我的文章‘不能带来现金流,还要得罪人’。好在,这个世界上钱还不是惟一的道理。从来没有像这一天那么忙碌,这一天我暂时不去关心IT业,不去关心国家大事,只是关心我个人的言论自由。对微软来说,这仅仅是两篇批评文章。它完全可以组织更多的反驳文章。如果需要,它甚至可以把我告上法庭。但对我来说,这意味着个人的言论自由,这是我的基本人权。我倒要看看,一个市场价值3000多亿美元的业界巨头,一个刚刚在中国发表过冠冕堂皇言论的跨国公司,一个来自口口声声在全球以维护人权为己任的国际化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能量剥夺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这肯定不仅仅是我的个人问题。如果照此办理,总有一天我们所有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都会加上一个前提:在微软的利益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02年6月,好友孙坚华就给方兴东推荐过一种名为“博客”的网络媒体出版方式,引起了他的兴趣。“博客这个中文名字还是我的好友王俊秀灵机一动的产物。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该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简单的说,它就是一个傻瓜的个人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贴自己喜欢的东西,供其他人浏览。如果把论坛比作一个开放的公共广场的话,博客网站就是一个开放的私人房间,在这个私人房间里,你既可以贴出你自己的生活感悟、思想历程,也可以转贴你看到的妙文精帖、重要信息。当时我在国外的博客网站上申请了一个博客网页,发了自己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没有任何人的封杀和阻挠,所以,在我的文章在传统的网络媒体遭到封杀、打算办个人网站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博客网站。我不仅要有自己的博客网页作为自己在网络世界的思想阵地,还要把‘博客’这个概念引到中国来,给其他像我这样需要呐喊阵地的人也提供傻瓜化的个人网站。于是,2002年8月,‘博客中国’诞生了。” “说到底,还得感谢微软。”方兴东笑着说。“‘博客中国’建起来后,我发现,它能干的事远比我想像的还要多,功能还要强大,现在的博客跟十年前的互联网一样,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会被广泛应用到互联网媒体中来,这是大势所趋。‘博客’对新闻传播和知识积累体制都有颠覆性意义。像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最早就是在一个著名的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上被披露出来的。随后电视、报纸跟进采访,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博客网页起到了传播学中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9·11”时,美国的各地网站因为访问量太大,网页打不开。这时,很多“9·11”的亲历者们把自己在“9·11”中遇到的每个细节,自己手里拍到的照片传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供人浏览,这是美国博客第一次进入主流媒体的视线;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民众根本不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而巴格达的一个工程师把自己每天的遭遇、感想全部贴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用一个巴格达平民个人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这个叫SalamPax的博客的网页敌过了西方所有的随军战地记者……” “博客是自由的媒体,没有传统媒体一级一级的审查,所以有速度快、互动性强的优势。但是,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一个人的自由不能大到妨碍他人自由的程度。作为一个博客,不能在自己的博客网页上贴色情的内容,不能贴反社会的言论。在这个方面,一切用于网络出版的法律都是适用于博客的,像《全国人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地区互联网站电子公告服务倡议书》等。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法律的出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必然会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新兴事物我觉得自律最重要。第一点,坚持真实和诚实的原则,不能变成一个传播谣言的平台,随便乱写,在博客有很多来源可以写出链接,必须把可靠来源都写出来;第二点,尽量减少伤害,你明知道有一些东西对于弱势群体可能造成伤害,你也要遵守原则尽量避免;第三点,要承担后果,既然要发布了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我要做互联网上的诗人兼农民” 在和方兴东的交谈中,我一直在思考,方兴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仗义执言的书生、一个敢想敢干的互联网创业者、还是一个一往无前的挑战者?方兴东给我了一个标准答案。 “我要做互联网上的诗人兼农民,我对自己说。” “农民是指我要像地里勤勤恳恳干活的农民一样,用扎实的行动一步一步的打造我的事业。互联网是个知识更新极快的行业,在这个圈子里,你一个月不接触、不浏览各种信息,你的知识就陈旧了,我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要看二百多个网页,其中三分之二是英文网页,读各种最新出版的IT方面的书,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博客中国’前200个专栏作者是我一个个打电话、发邮件‘软磨硬泡’,解释和鼓动下‘拉’过来的,被动地成为‘博客’。这200个作者都是各界名家大腕,其中工作的劳累和快乐都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从2002年8月份开通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200多个加盟的‘博客’,90%以上人员的文章都是由我个人上传。每天2-3个小时,我就担任搬运工的差使,实在是又土又笨的‘重体力活’。要是没有我的‘农民’精神,肯定‘博客中国’早就撑不下去。累虽然累,在像农民般辛苦工作的背后,支持我的是强大的激情和动力———总有一天,博客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博客会改变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方式,改变这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 “大学时代我写了很多诗,尽管现在写的少了,但我认为自己在骨子里还是个诗人,诗人的激情在我的身上从来不曾褪去,诗人的敏感在我身上从来不曾钝化,我在享受着从网络世界不断啜饮信息精华的诗意人生,别人觉得枯燥无趣,其实我一直自得其乐。”博客是什么?朝晖 Blog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网上有专门的网站为网民提供上传文章的空间,只要能上网,就能通过极简单的操作很方便地建立、更新、编辑自己的网上日记本。这种被称为Blog的网上日记的应用人群被称为Blogger,根据其发音在中文中译为“博客”。具体说来,博客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像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 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是博客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读者文摘,是以直观简单为武器的网络日记……”“博客中国”的一位负责人在网上对记者说,“‘博客’就是以网上日记为表达方式,把个人一天所见、所想的东西随意地发表出来,与他人分享、交流。内容就是一个个倒叙排列的日记体帖子,频繁更新并充分利用简单的操作方式。”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评论、新闻到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相关主题包括电视节目、计算机语言、新闻、法律等数万种。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性质,这种被称为网络日记的交流形式,已经成为了网络的新“弄潮儿”…… 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 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