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论坛:重研胜战固可取 研究“败战”亦有益 |
作者:尹武平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2009-10-3 |
一个民族,最大的忧患是缺少忧患意识。一支军队,最大的隐患是不敢于直面败战。重研胜战固然可取,研究败战亦有裨益。 败战是一种耻辱。失败的结果往往极其惨痛,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失利,数十万重兵集团被歼,这些用鲜血写就的数字,读来让人血管膨胀,触目惊心。作为军人,失败是最大的耻辱。要想明天不败,今天必须直面败战。 败战也是一笔财富。历史表明,善于利用失败这笔财富,就可能是明天的赢家。向成功学习与向失败学习,最大差别是:前者容易陷入模仿的怪圈,后者则更多地想知道为什么。任何一场胜战,多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他人可以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能获得同样的成功。只知道别人怎么做,不具备真正的价值。从失败中学习,却可以避免自己遭到同样的失败。可惜的是,人们往往愿意学“如何做”,而不想学“为什么”。 败战还是一剂猛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胜利者身上寻求制胜的答案。比如,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人们多是研究美军,而对伊军、南联盟军队、塔利班军队涉猎较少。试想,假如伊军换成自己,结果会怎样?假如美军换成自己,结果又会怎样?恐怕很少有人认真去想。海湾战争结束后,当各国纷纷忙于总结多国部队成功经验的时候,而美军却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教训和发展理论上。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军出台了《科索沃战争内幕和教训》。胜利者首先总结教训,反映了美军的清醒。目前,不少国家和军队都创立了失败学,如美国专门办了《失败》杂志,日本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俄罗斯也将建立“失败纪念馆”。美军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放松对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的研究,并把败战研究作为军校学员的必修课。《美军大改革: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一书指出:“1991年海湾战争的胜利,根源于20多年前的越南战争。” 我国自古就有研究败战的传统,许多兵学圣典,也大多生成于败战的土壤之上。比如,《孙子兵法》就有十三处论述败战。《六韬》中论述败战的达四十九处。中国革命战争的许多理论,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十六字诀”,“十大军事原则”等,都与我军汲取历次作战失败教训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今天演习场上的赢家,不一定是明天战场上的胜者;今天演习场上的败者,则很可能是明天战场上的赢家。一流军队的训练,总是把作战对象设计得很强大,常常都是以自己失败而告终。通过训练“求败”,换取战场“求胜”,是智者的选择。★ (《解放军报》第6版 发布时间: 2006-06-13 06:07)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