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是谁扭曲了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4 22:10
标题: 是谁扭曲了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
是谁扭曲了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                          江苏东海 苗蔚林
           说明:本文仅为学术研究,不针对任何人和单位。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博客上对于课题研究的话题谈的很多。写了这个话题的老师,可以肯定的说,都是对课题研究很投入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笔者的观察和感受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课题研究是流于形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中小学教师精神追求的缺失,一是课题主管部门对课题管理松散。
         中小学教师精神追求的缺失使课题研究失去了动力。在今天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只有一少部分教师能对职业充满追求的热情,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事业,把自己平凡的努力看成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大多数教师失去了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仅仅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甚至连谋生的工具都不到,仅仅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而已。
         课题研究是一种精神生活,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追求的快乐,享受到事业成就感的精神愉悦,在研究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快乐、愉悦、价值,只有有了对工作的热爱与追求的基础,才会去努力,不求物质回报。但这种甘受寂寞的心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坚持呢?
         于是,大家为了职称评定,去应付一些所谓的课题。当然,为了职称评定去研究课题也没有错,毕竟职称评定使课题研究有了一定的物质目标,给研究者提供了除了精神以外的物质动力,物质动力是进步的一种催化剂,应当给予肯定。但如果是出于一种“应付”、“急于功利”,那么,这样的课题研究自然就流于形式了。因为,在“应付”、“急于功利”的心态下,研究课题只有了唯一目的---获得职称,得到提薪。不论什么事情,当物质需求成为最主要驱动力的时候,其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将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常是有申报,有结题,但缺乏中间过程材料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一种课题研究,其负面效应越来越严重,今天,大家已经把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物质追求,有人发问: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能研究什么结果出来?笔者以为: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本身不在于什么结果,关键是让研究者体验研究课题的过程,能掌握初步的课题研究方法。但是,当这个过程已经被省略的时候,笔者也不禁要问: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到底研究什么?研究课题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到底有多少促进作用?这样的一种只有开始、草草结束、没有过程的课题研究是不是一种扭曲了的研究行为?
        课题主管部门对课题管理松散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行为扭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课题主管部门对课题的管理是偏于松散的,低层次的课题申报就批,其他课题有的需要遴选后再批。批完后就束之高阁,由主持人自由研究去。到结题的时候,收一些费用,一般都给予结题。查验材料也是走走过场,材料里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东西,很少过问与追究。之所以有这样的管理行为,笔者揣测大概有两个原因:
         一是管理者觉得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本身就是很简单的研究行为,不能和专业的研究人员相提并论,心理上就比较放松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要求,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很宽松的管理。但这样的一种宽松管理客观上助长了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无序和无效。
         二是课题管理中的金钱驱动,使管理者也不想把课题管理的太严格。课题申报要收申报费用,课题结题要收结题费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双向收费”,当然,费用收取本身无可厚非,也合情合理。但当一种合情合理的行为被放大使用的时候,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申报的越多,费用收的越多,结题的越多,收的费用越多。如果管理的严格了,老师们都不想申报了,费用就没有了------合理再向前迈一步就是不合理。
        以上,笔者从教师本身和课题管理的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确立的主题仅仅是探讨存在问题,不是去分析优点,因此,没有谈及课题研究管理中值得肯定的种种做法。目前看,各级课题管理正在进一步科学化,指出问题是为了促进中小学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本文侧重于问题的分析目的也在于此。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