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教学新闻报道-汇编----《教师之友网》管季超欢迎您!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19
标题: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教学新闻报道-汇编----《教师之友网》管季超欢迎您!
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课外访万家”工作教师家访手记
汇编

[attach]18394[/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1
引导
家庭教育
营造
成长空间                                                                                                                   
            
——“课外访万家”家访思考
       潘彩霞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作为父母,作为家长,我深感压力,害怕由于自己的无知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近几年看了不少家庭教育书籍,收获颇多。这次“课外访万家”活动,我的许多心得、体会和感悟派上了用场。在和家长们交流家庭教育问题时,很好地解决了家长们心中的疑惑和目前的困境,让家长们能正确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们提供更好地成长空间。
    一、“我和孩子的关系紧张,怎么办?”
      说这话的是倩倩的妈妈。在我的眼里,倩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子,字写得又好又快,作业永远是工整的、正确率高,就是上课不爱举手,有时讲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也很正常。我只是有点奇怪:这个女孩为什么不够自信呢?
在家访活动中,和倩倩的妈妈交谈时,才得知倩倩在学校里是乖乖女,在家却挺有脾气:边做作业边看电视;周六周日做完作业后,一连看几个小时的电视;顶嘴时摔打东西。妈妈怎么说也没有用,根本不听。母女关系很紧张。
       在交谈过程中,倩倩的弟弟偎依在妈妈怀中,亲昵地摸着妈妈的脸,拉着妈妈的头发。而倩倩却斜着眼睛,冷眼旁观,好像周围的一切和她无关。
我把倩倩喊到身边坐下,让她也参与到我们的谈话中。倩倩很不好意思,但还是走了过来。因为我想让她听听妈妈的想法,一种不同于平时的训斥言语。同时让她感受到一种平等和尊严。
      我转头问倩倩:“弟弟几岁了?”倩倩小声回答:“三岁。”“你是不是在妈妈有了弟弟之后,觉得妈妈只喜欢弟弟,不喜欢你了?”倩倩点点头。妈妈想解释,我阻止了。我又问倩倩:“弟弟这么小,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办?”倩倩说:“我要抱着他,逗他玩。”“你小的时候,妈妈是不是也这样抱着你,带着你到处玩?”倩倩点点头。“你上幼儿园时,是谁天天接送你的?”“是妈妈。”倩倩的眼睛亮了一些,有了一丝神采。表情没那么僵硬了。“就说现在,每天又是谁在给你洗衣和做饭?”倩倩低下头,小声说:“是妈妈”。声音里有了点点愧意。我看着已有感触的倩倩,又说:“不能说妈妈不喜欢你,不爱你。只是现在弟弟还小,不得不多照顾他。你现在是姐姐,长大了,也应该学着照顾弟弟。做完作业,带着弟弟到楼下玩会儿,让妈妈休息一下,可不可以?”倩倩的脸上已没有不平之气了,连连点头。
        我又对妈妈说:“倩倩虽说长大了,但毕竟是个孩子,她不可能从弟弟出生后就马上接受自己有个弟弟。在一家人围着这个小孩转时,倩倩心里该有多失落,可能你没在意吧?”妈妈点点头。“你平时也应该把倩倩抱一抱,亲一亲,用多一些肢体语言去关爱孩子。”妈妈愣了一下,可能根本没意识到十一岁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拥抱。“你平时训斥多鼓励少吧?”妈妈又点头。我说:“倩倩在学校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她的字在班上是最好的。成绩也不错。但不够自信,这可能和你很少鼓励孩子有关系。你得试着多表扬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倩倩妈妈答应在平时多鼓励孩子。
在倩倩有进步时,我会及时表扬她,以增强她的自信心。有时问问家里情况,聊聊她的弟弟,解开她的心结。
        一个多月后,我在小区内碰到了倩倩妈妈。她喊住我,很高兴地说:“老师,倩倩现在有些听话了,进了门就在房间里做作业,不看电视了。”我也告诉她:“自家访后,倩倩上课就开始举手了。现在经常举手发言,比以前自信多了。我经常开导,鼓励倩倩。你也要继续鼓励孩子。”倩倩妈妈连连说:“多谢老师,多谢老师费心。”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已发生过几起。有的学生比这更极端,在日记中咒骂自己的妈妈和妹妹。有些父母不懂家庭教育,太粗心。在生了第二个孩子后,只顾忙着照顾小家伙,却忽视了大孩子的感受,让大孩子经历“千万宠爱于一身”后,,忽又经历“无人理睬”的尴尬境地。于是大孩子以各种叛逆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引起关注。如果父母不予重视,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二、解决“怎么办 ” 营造成长空间
    “我该怎样教孩子写写景作文?”
    “孩子基础太差该怎么补?”
    “孩子不做作业怎么办?”
      ……
       家访过程中,家长们提了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家长们教育的能力。
        整理家访材料时,我发现大部分家长想教育好孩子,但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却是心中无底,有力无处使。还有些家长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或家庭经济的原因,在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重养不重育;重分不重人;不会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对老师的期望过高,而不知道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种种乱象,不一而足。
在这种背景下,老师和学校对家长的主动引导,让家长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更显得紧迫。不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应该主动的去做些事情。作为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征,还要多了解些家庭教育知识,利用家访或电话联系的机会,有意识的引导家长。学校更是大有可为,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多层面的培训家长。让家长们也懂得家庭教育,做到正确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家庭、学校、社会才会真正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空间,共同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健康成长。


[attach]18396[/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2
  推开学生家门  走进孩子心门
                ——“课外访万家”教师手记
                   周再萍 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11月5日,学校全体教师经过了一周的访前培训和家访准备后,每班正副班主任一组,正式踏上了我们的家访征程。由于我校所处的特殊的位置-----孝高附近,陪读的多,人口密集,做小生意的人群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校的生源也大部分是这些陪读子女和生意子女了,可想而知,流动性有多大。特别是生意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也疏于管教,家长也迫切需要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随着家访的深入,我们两老师的心忽上忽下,有感动有庆幸,也有辛酸。家访让我们推开的学生的家门,同时也让老师走进了孩子的心门。
一、家访让我看到孩子善良的另一面
    家访的第一站就是我们班的托塔(拖沓)天王胡雷,成绩属中上等吧,是班上的活跃分子,煽动性极大,有时会来点恶作剧恶搞一下,有时也会来一点滑稽片段搞笑一下。真是让你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所以我们也想趁这机会见见他的家长,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想来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和配班的叶老师在一学生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租住的楼下。在我们的一片喊叫声中,他妈妈终于伸出头应了一声。我们确定有人在家后,就和叶老师顺着陡窄的楼梯上了上去。他妈妈已在门口等候,侧着身子将我们迎进屋内。脸上满是歉意,有种怠慢了老师的歉疚。屋里爷爷奶奶正在吃早饭,见我们老师家访也忙着让座,倒水。我们坐定环视屋内,家里简陋得厉害,就一床,一桌,屋内也是一片凌乱,原来他们家是收废品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孩子在哪做作业呀?怎么做作业呀?还没来得及多想,爷爷奶奶的话闸子一下子像被打开了一样。两位老人抢着说起了他们的孙子:“星星是个特别懂事的好孩子,很孝顺,也特别灵我们,昨天他在电话里哭着说想爷爷奶奶了,这不我们今天天不亮就赶车过来了”奶奶说。“是啊,这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先就想着长辈,从不贪吃。他爸爸妈妈不知摊谁的福,有这样一懂事的好孩子”,爷爷也满眼笑意的说道。奶奶接着说:“有一次呀,我家星星睡午觉的时候哭醒了,把我吓坏了,一把推醒他。你猜他怎说?奶奶我不要你死,我不要你死。原来是做了一个恶梦呢,哈哈•••”奶奶大笑了起来,我们也跟着笑了,可我明明看到了奶奶已是满眼泪花。那是幸福的泪花,骄傲的泪花。再看身边,孩子已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我们的身边,瑟瑟的看着我们。我还能说什么呢,另一个我所不知的胡雷,善良的胡雷;有孝心的胡雷。多可爱的孩子呀!感谢这次家访,是家访让我重新认识了你。
二、师爱也可以是母爱的一种替代
    下一站就是夏雨家了,我和叶老师商量着,心情不由得又沉重起来。“就在我家后面,我带你们过去”,胡雷抢着说。夏雨可是我们班最特殊的一个孩子呀,成绩差,缺乏自信,遇事有些怯懦。他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差点丢了性命,黑心的车主也跑了,全家为救他妈妈已是家徒四壁,负债累累。可怜他九死一生的妈妈也落得个神智不清,勉强行走的地步。他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就这样跟着妈妈在外婆家谋个生活。个子矮小的他长期缺少母爱,导致他特别依赖我们两个老师,我知道他这是在寻找母爱啊!每当我想起孩子下课怯怯的依在我身边时,我就忍不住要揽他入怀。想起放学时找着我一遍遍喊着:老师再见,老师再见,不忍离去时我就心酸。这样的一个孩子究竟是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呢?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他家,他妈妈蹒跚的从侧面走了出来,含糊不清的说着:“老师好,老师好”。一看正门上了锁,原来外婆出去卖菜了,还没回。见我们老师到来,邻居都围了上来,给我们拿的拿凳子,倒的倒水。说:“你们就在外面坐吧,里面看不得。”我走过去探着头看了看,不知是外面光线太强还是什么原因,里面一片漆黑,难以看清物什,心中一颤。只见邻居你一言我一语,摇着头叹息地说可怜呀可怜呀•••,有个年纪大点的老婆婆说道:“孩子的舅舅和小姨到外面打工,赚钱还账去了。家里就只剩下外婆,可外婆要忙着种菜卖菜,几乎没有个停歇,一家人要吃饭呀。这孩子放了学后既要做一家人的饭,又要伺候他妈妈吃下,神智清的时候还好,不好的时候,又是骂又是掐的•••老人哽咽了,我的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爬上了脸颊。我似乎又看到了夏雨放学后那不忍离去的眼神,心像被揉碎了一样的疼。心里低语着:夏雨,老师对不起你,老师不该在你作业差时批评你,考试不及格时怨恨你。 不知是谁又说道:“一定要麻烦你们老师多关心关心这孩子,可怜的孩子”。我和叶老师望着孩子,都默默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叶老师一定和我一样在心里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吧!再看夏雨,眼里更是充满了信任的目光。
三、流动儿童的生活困境
    平时我们的家访就定在放学后,不知今天又会到什么时候回家,如是我们决定先买两馒头垫垫底。一个多星期的家访已是让我们筋疲力尽,每晚差不多都要到7、8点才能回家。今天可是最后一个了,李涛家。李涛可是我班的顽固份子,作业质量差,字迹潦草。趁这次的家访一定要跟家长好好的数落一下。如是我们在李涛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顺着体育东路一路穿过分丝路、城站路、长征路,大约25分的车程后来到了一垃圾中转站前,才见他停了下来。我和叶老师到处打量着,没想到孩子低着头怯怯的说:“到了”,我们到处望了望,“在哪里”?“就这里”声音小得都有些听不到了,说着只见他推着车子进了垃圾中转站,没回过神的我们愣在了那里。回过神时他已进了垃圾中转站的里屋,不仔细看还真没发现里面还有一小门。我和叶老师赶紧跟进,忍着刺鼻的酸臭味来到里屋。里屋却别有洞天,小小的屋子里满是花露水的香味,想来是他父母已做好了迎接我们的准备吧。看到我们到来,他父母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当聊到孩子在家的情况时,他父母非常激动的说道:孩子不听话,每天放学都不能按时回家,喜欢在外逗留,特别是晚上放学。数落了半天说道我们也没多少时间管他,父亲在垃圾站开垃圾车,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要上街扫地,望我们老师能帮忙管教一下孩子。从他家出来后我们两老师都沉默了,心里甚是堵得慌。想着刚才他父母气愤的面容,我们谁都没勇气说,这样的生活环境谁愿回家?想着李涛的生活现状,我想今晚也许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了。
     不走进学生的家门,如何能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更不用说走进学生的心里。第一轮的家访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走近孩子身边,你会发现他们这些育芽是多么需要我们的抚慰。他们不仅仅需要的是我们学习上的帮助和扶持,更需要我们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和宽大的胸怀去包容去理解。(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attach]18398[/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2
联手架爱桥   齐心润花朵
                 ——“课外访万家”教师手记
                徐晓红  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学生平时在家的学习情况,这是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从10月17日我们就行动起来了,开始了“课外访万家”活动。尽管有时天空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但是我的热情不减,走街串巷,足迹走遍了红光社区的大街小巷及周边村。特别在走访班里的外来生时,路程遥远,独自走在漆黑的小道上,身心疲惫。见到家长,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家庭学习环境;还到外地学生出租屋内,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多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对老师的来访表示由衷的欢迎,我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这些学生中,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胡小雨和王浩两家。
    胡小雨家住在红光社区七组,她家的情况实在让我揪心:爸爸几年前由于一次意外,被无情地送进了监狱。在现实的逼迫下,妈妈只能到外面去打工,来维持生活的基本开销,好好的一个家只留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见我来了后,胡小雨和她奶奶一起热情地出来迎接的我,脸上挂满了笑容,或许是很久没人来看望过她们了。她们领着我进了房,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感到一阵阵寒意袭来:房间很小,仅仅只够支一张床,两个人勉强挤着住;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衣柜还是许多年前的,木料都朽了。岁月无情地在奶奶脸上刻满了沧桑。在如此简陋的坏境下,房间的角落里却放置着一张结实的写字桌,虽有些年月了,但上面整整齐齐地排满了书本。我缓缓走过去,拿起一本作业翻看,端庄秀气的字体映入眼帘,我一下子就明白胡小雨为什么能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了。是啊,使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经历啊!
    老人家忙拉我坐下,倒上热茶,关切地问我:“老师,我家丫头在学校学习怎么样?”我笑了笑:“奶奶,您就放心吧,孩子虽然因车祸腿受伤停学3个月,但在学校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很自觉,成绩也能跟上。”奶奶欣慰地笑了。老人跟我说:“家里穷,我又没什么文化,孩子在学习上基本也帮不上她,只有有劳各位老师啦。”我习惯性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对孩子说:“你可要好好学习哦,以后好好照顾奶奶。”老人又说:“孩子很聪明,也很听话。家里没条件买学习用品,我也没有文化,有时候报外语听写我就指着那英语单词上画的图片说,她就能马上读出外语,写出单词。”老人越说越高兴。我把孩子叫来,随便指了几个物体,她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正确地用英语说出来。我摸了摸她得脑袋,夸道:“真聪明,学得真好。”我跟老人说:“孩子一定会有出息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您也要注意身体,我还会来看您的。”
    我又对奶奶说了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孩子性格温和,听话,就是胆子太小,心里有事不敢说出来,希望奶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锻炼下,使孩子的胆子能慢慢地变大些。又聊了一会后,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六点多了,便和她们告辞了,老人不舍地和我们作别,说“一定要再来啊!”
    丝雨绵绵,淅淅沥沥。走在路上,内心沉重,我想:一定要尽我最大努力帮帮这个家庭困难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回到家里后,我把女儿以前穿过的半旧的衣服都拿出来捆好,又把女儿看过的课外书籍收集起来,当天晚上就送给了胡小雨同学。她奶奶见了,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胡小雨同学说:“我今后一定更努力地学习,长大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听了胡小雨同学的话,我心里也感到一种幸福。
    王 浩同学是今年转来的新生,是一位进城务工子女。孩子刚刚来到我班时,也许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性格有些孤僻、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我来到他家,只见他们住在不到6平米的厂房里,很简陋,东西不多,但收拾地很整齐。老人对我很热情,给我倒糖水喝。这个举动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老人拿出家里仅剩的一点红糖,小心翼翼地倒在碗里,然后用开水慢慢把糖融化,招待他们心目中最贵重的客人。奶奶说:“为了生计,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常年与我们住在一起。您也怪辛苦的,我们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喝点糖水暖暖身子吧。”我又拿了一个碗,倒出来一点,留了大半碗糖水给孩子和奶奶喝。我坐到奶奶的身边,握着奶奶的手,眼中噙着泪,动情地说:“奶奶,够难为您了,希望您在家尽可能的去帮助他,哪怕是一天进步一点点就行啦!如果您不介意,就当我是孩子的妈妈吧。我一定会根据王浩的情况,和老师一起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王浩的。”听了我的话王浩哭了,他的奶奶也哭了,我知道,此时此刻,我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他。奶奶嘴里一直念叨着:“谢谢老师了。老师辛苦了。”尽管招待简单,但令我一生难忘。我感受到了奶奶对老师的尊重,对孩子的期盼!我心想:我今后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对得起每一个殷切期盼的家长。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老师,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成为朋友,与家长心心相通,我觉得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门槛。多数时间,我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个性发展、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真的还有好多需要调整的地方。通过家访,让我明白:虽然,教学一线的我们,无法改变教育的大环境和发展的趋势,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的成绩,孩子的错,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慢慢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为一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手托着孩子的未来,一手托着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只有自己把工作做的更好,为学生做的更多,这样自己才不会留有遗憾,才不会辜负家长的嘱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attach]18399[/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3
让花儿更灿烂
                     ——“课外访万家”教师手记
                   熊慧星   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人们常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来表达对教师的敬意,我也为自己能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要与家长沟通,在这个信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很少到学生家中走访。感谢这次“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让我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深入学生家中走访,感受学生最真实的生活,聆听家长最真切的心声。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和施老师走访的第一站是红光菜场。陈敏是上学期从别的学校转到我们班的,她的学习基础差,有时不能完成作业,课堂上常打瞌睡。为这,她没少挨我的批评。她家在菜场卖面粉.面条之类的食品,一家三代六口人租住在一间拥挤.简陋.光线昏暗的房子里,外面的门面要做生意,里面的房子既是厨房,也是卧房。爷爷奶奶晚上老是咳嗽,父母凌晨2点左右就要起床揉面粉,3点左右,菜场做生意的要去进货。叫喊声.敲门声.摩托声......此起彼伏,惊醒了沉睡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能获得充足的睡眠?难怪她课堂上常打瞌睡。孩子没有充足的睡眠,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她的妈妈说:”我自己没什么文化,对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做生意很忙,每天起早贪黑,也没精力辅导孩子。她爸爸脾气很暴躁,经常对孩子斥责打骂,搞得孩子见他像老鼠见了猫。我们做父母的也常为孩子的学习.教育吵架。”
    我只是一名老师,一名和家长配合教育孩子的老师,去评判家长不会教育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引导他们把孩子教育好,是我的职责。我说:“你们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的鲜血和汗水,但平时要多与孩子交流,多从正面鼓励表扬她,培养孩子的自信。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要顾及孩子的感受。”最后我给他们提了一点建议:希望他们能给孩子隔出一个小房间,避免打扰孩子的休息。临走时,家长非要请我们吃饭,被我们谢绝了,家长一路说着感谢的话把我们送了好远。
     家访后,我除了在学习上多鼓励她,还经常找她聊天,了解她有哪些需要,以便及时帮助她。除此之外,我更注重在行为习惯上引导她,教育她自己的事自己做,小到梳头.洗脸.叠被,大到拖地.洗衣.做饭。特别要求她根据自己的情况制一张学习作息时间表,贴在床头。每天,我都会嘱咐她按作息时间学习,做到了,我会奖励她一朵小红花,贴在班级文化的展示台上,以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
     过了五天,我得知她搬家了,我决定做一次回访。来到她家,我对她父母说:“我向你们报喜来了!”然后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各方面的进步。她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感谢熊老师对我女儿的重视,这孩子现在让我省心多了,每天把学习安排得很好,她爸爸也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家和睦了很多。孩子最高兴的是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我们半夜起来做事也打扰不到她了。”走时,我把特意为陈敏买的小台灯送给她,希望她保护眼睛好好学习,孩子泪花闪闪地不断谢我。“孩子,不用谢,我以前不了解情况老是批评你,我有愧啊,我早该这样关心你的,这份关爱来得太迟了!我对你付出了一点点关怀,却收获了你百分之百的真情。感动,无以言表的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的话发生共鸣,我自己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无法选择自己该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的孩子不是不想学习,而是缺乏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家庭的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差异,会让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困惑.隐痛,我们是可以帮他们解决的,只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份细心,多份爱心,多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的心和我们的心产生共鸣。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坚持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浇灌,用信心去培育,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生活得更快乐!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父母温暖的爱,也需要教师智慧的爱!我坚信用爱培育的花朵,会越开越灿烂!


[attach]18400[/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4
倾心交流   真诚对待
                            ——“课外访万家”家访手记
                             叶友玲   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一.一路前往  满脸诧异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和周老师随着学生朱小虎踏上了去往他家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我们沿着体育路自西向东,依次横穿分丝路、城站路、长征路,真远哪!好不容易拐进一个宽大的巷口,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异味。我们抬头一看,原来这儿有一个垃圾中转站,气味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
    “你家还在前面一点吗?”我们问朱小虎。
“不,就在这儿。”
真让人难以置信:朱小虎一边说着,一边用手直指这个垃圾中转站。
我和周老师不禁无语相视着,目光中流露出莫名的震惊和讶异——原来他们一家竟住在这样的地方!再看看这个垃圾中转站,右边是一大块水泥地作为垃圾堆放处,左边是一个四五米宽、有着一条条水泥埂的斜坡。孩子领着我们就沿着这斜坡走上去。
    “爸,妈,老师来了!”
     听到喊声,孩子的父母走出屋来,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们不觉打量了一番这“屋子”——不过是将垃圾中转站隔出来的一个十来平米的狭长空间罢了。屋内除开摆放的一切生活设施及用品,剩余的空间不容两人同时并行。可能是知道我们要来,闻得出他们还在屋内喷了些花露水。
二.静心倾听  感同身受
    “朱小虎又在学校犯了什么事儿吧?”没等我们开口,孩子的爸爸便诉说开了:“老师啊,我们真拿这孩子没办法,他几乎每天傍晚回家都特别晚,有好几次我们做好的晚饭放凉了也不见他的人影,他有时去同学家,有时去体育馆,就爱在外面玩。这不,昨天也因为回来得太晚,我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一脚将他从这儿踢到了门口,叫他干脆永远别回了。”他一边忿忿地说着,一边还激动地用手脚比划着。我们心里不由得一阵颤动: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
    “要是在家吧,他就像在电视机前被钉住了似的,没完没了地看电视,从不见他看书或温习功课。我对他打过骂过,但都无济于事。这孩子真让我伤透了脑筋啊!我只有求老师们多费点心了!”
    家长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言语中充满了无奈与无助。
    再看看朱小虎,耷拉着脑袋坐在床沿,就好像是一个犯下了弥天大错而在等待着宣判的罪人似的。我们不禁一个抚摸孩子的头,一个拍拍孩子的肩,说:“我们能理解你们做父母的心情。我们今天来并不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而主要是想和你们沟通一下,看看怎么加强孩子的自制力,改善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听到我们这么一说,孩子和他爸爸脸上都有了一丝轻松。
    我们继续恳切地说:“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品学兼优,将来成龙成凤?可是打骂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他反应敏捷,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只要能够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让他把聪明劲儿用在学习上,各方面肯定都会有所提高的。”
    “那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做呢,老师?”爸爸一脸的茫然,但语气却非常诚恳。
    “教育好每个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但你要知道,仅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这几者配合好了,才能把孩子教好。”
我们俩老师轮番说开了—¬—
三.倾心交流  极力引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都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应该能体会孩子的心情,尤其是男孩子更加好动贪玩,有时犯些小错误在所难免。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打骂孩子,而应该加以正面的引导,摆事实、讲道理。有进步时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我们相信他是一个懂道理的孩子,对不对啊,朱小虎?”孩子红着脸点点头。
  “看来我们对孩子的很多做法不对啊。”家长若有所思地说。
  “还有,孩子在学校学习也是挺辛苦的,适当让孩子放松放松是应该的,做家长的不应反反复复地命令孩子‘去看书!去写作业!去学习!’等等,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你说是不是?”家长非常赞同地点点头。
  “另外,家长还应多陪孩子聊天甚至一起玩耍,试着跟孩子做朋友。只有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也才能更好地管教孩子。”
  家长感激地说:“老师,你们说得太好了,我们一天到晚忙于生计,确实忽略了跟孩子的交流,更谈不上跟孩子做朋友,也难怪孩子不愿回家,不愿学习啊!”
  我们又转而对孩子说:“孩子,你也要想想看,你每天玩到那么晚才回家,爸爸妈妈该是多么担心啊!答应老师,从今以后,每天放学先回家跟父母打声招呼,取得同意后再出去玩,行吗?”孩子乖巧地点点头。
时间过得真快,当我们起身离开时,四周已是灯火阑珊。孩子的爸妈不停地说:“太谢谢老师了,这么远过来给我们全家上了很好的一课,真是师者父母心啊!”
四.默然深思  真诚对待
与他们一家挥手道别时,我和周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因为我们又为一个孩子及家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但随即,我们的心情又有一些沉重——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培养与教育,但也有极少数家长由于自身认识不足,他们会觉得自己首先给了孩子生命,然后全力挣钱养活孩子,又供他们读书,这已经足够了。况且自己终日奔波忙碌,也没多少时间去陪孩子。殊不知:给孩子心灵上的关爱与呵护,其重要性不亚于给孩子宝贵的生命啊!
一路上,之前家访过的类似朱家境况的学生家庭情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付银、戴天龙、向彪等同学租住在条件简陋的车库里,李华家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我们在想:有哪个孩子一心想快点回到自己处于垃圾堆中的“家”呢?而这一切却又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我们做老师的只有真诚对待每个孩子,尽量让他们在学校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更科学的教育,同时积极与他们的家长倾心交流,努力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孩子成长与学习的软环境。
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值得回忆的童年,相信是每位老师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attach]18402[/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5
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
                               ——“课外访万家”教师手记
                               孙春霞 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10月28日星期五下午放学时,陈玉和潘婷婷走到我面前说:“孙老师,班上所有同学家您都去家访了,您还没有到我们两家去呢?”我看着她们期盼的眼神,忙说:“我今天正准备去你们两家,但我不知道你们两家住在哪里?我和你们一起去吧,好吗?”她们连忙说:“好。”
    我们先去了学校附近的陈玉家,陈玉的妈妈正好在家。她妈妈看我们来了感到很高兴,一边给我们倒水一边说:“陈玉一开始到你们学校时有点不适应,我就跟她说,你到新的学校上学老师对你还不了解,你只要好好表现,老师会发现你的优点。过了几天,陈玉回家说,老师发现我会跳舞了。我就顺势说,是啊,老师一定会发现你的闪光点的。”陈玉在学校表现很优秀,建议你们家长把这个孩子送去学跳舞。
     从陈玉家出来,我又带着潘婷婷骑着自行车,到离学校大约四、五里路地潘婷婷家去。她家在航空路边开了一家小店,做烟酒副食和小吃生意。我们到潘婷婷家时,天色渐晚。正赶上她家生意繁忙的时候,潘婷婷一走进家就放下书包给我倒了一杯水。我趁这个时间,环视了她的家。这个家是由几根木头、石棉瓦、彩条布搭起的简易棚子。他们家靠这个小店养活一家五口人。潘婷婷的爸爸忙着给店里的客人炒菜,妈妈忙着招待刚进来的客人。这时,一位客人进来买一盒香烟。由于潘婷婷的爸爸妈妈抽不开身,潘婷婷就连忙帮客人拿烟。我立即表扬:“潘婷婷能帮爸爸妈妈做事,真是好样的!”我只好等着生意忙得差不多了,潘婷婷的父母才有时间和我交谈。
     我介绍了潘婷婷在学校的一些表现:“潘婷婷刚来我们班的前两个星期,总是不梳头,不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字也写得不工整,后面的一个字与前面的一个字重叠在一起,让人看不清楚她写的是什么。上课时,手老是玩东西,也不爱听讲,第一单元数学测试只考了50多分。我和语文潘老师都先后找她多次谈话:“一个女孩要讲卫生,要把头发梳好,扎个辫子,衣服要穿整齐,给别人一个好印象。要把字写好。上课时,老师讲课你不看黑板,不听讲,你就没法听懂,是不尊重老师。同学发言时,你不注意听是对同学的不尊重,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就不会尊重你。”
    通过谈话,她现在有很大的改变,我看见她每天都扎着一个朝天的小辫,衣服也穿得整整齐齐,一副天真、活泼、可爱的样子。还能帮班上做一些事情。我们学校在学“交警手势操”和“旭日东升”武术操,她是我们班上学得最认真,做的最好的一个学生。学习比开学时有很大的进步。能按时交作业,作业的字迹也比原来写好了很多。上课也用心听讲了,发言也积极了,她在第二单元数学测试中考了70多分。然而潘雅婷婷的语文基础不是很扎实,很多低年级地字词都不会写,希望家长在生意不忙时,辅导一下孩子。每天给她报报听写,让孩子学会有条理地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长此下去,她的语文一定会有提高。另外,家长对孩子要多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会觉得她所做的事情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认可,就会有自信,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家长听了我的介绍,倍感高兴,怀着惭愧和感激的心情拉着我的手说:“今天生意有点忙,没有招待好老师,请原谅。我们只希望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将来能考上大学,能过上好日子,别再像我们一样受累受穷。看到她有这些进步,我们感到高兴,非常感谢老师对她的教育、关心和培养。我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她做的有些题我们也不会做。希望老师多费心,对她管严一点。如果您有时间的话,就请您给潘婷婷补习一下。”潘婷婷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这是事实。我立即答应家长以后多抽时间给潘雅婷补习,力争让她的学习成绩逐步赶上班上的其他同学。
    与家长道别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已是万家灯火,迎面而来的秋风有一丝丝的寒意。我不禁沉思: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学生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学生,教师要与家长互相沟通思想,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为了学生的将来,一定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形成合力。争取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attach]18401[/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6
  全面了解  因材施教
                                 ——课外访万家教师手记
                                  蔡风香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把孩子教育成人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三方面,学校和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需要老师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在家里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
    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和家长怀着共同的目的和心愿。老师的家访将老师和家长紧紧地联系起来了。在家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通过沟通和交流,对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和优缺点了解的更清楚了,就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教育引导孩子。
    叶大林同学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善良的孩子,思想品质相当不错,人也聪明。但因该同学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很强的惰性。在学习上不是很努力,字写得很差,做的作业老师都看不清,有时连作业都不能完成。个人卫生做的不够好,头上散发一股汗臭味。因此我找叶大林谈了几遍,要求他练练字,在学习上要认真努力,多花一些时间。注意讲究个人卫生,应经常洗头洗澡。叶大林同学总是点头,但不见行动。于是我利用放学时间到他家家访。去了才知道叶大林同学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半年多都没有回来,只有奶奶照顾他。奶奶不识字,只能一天做三餐饭给他吃。听说我是叶大林的老师,热情好客的奶奶好像找到了救星,拉着我的手不放,赶紧向我倾诉。奶奶说:“大林他爸爸妈妈去外地赚钱,把这么大的责任交给我,可我年岁大了,和孩子有代沟,说什么他都不听。这孩子很懒,有时作业也没做,还骗我说做了,我简直拿他没办法。孩子很听老师的话,就指望着老师在学校对孩子严加管教。”
    听了奶奶的诉说,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承担起两方面的责任。既要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又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针对这一情况,我给叶大林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坚持锻炼,两天洗一个头洗一个澡。在学习方面,要求他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练字二十分钟,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然后看一会儿电视,按时睡觉。加大管理力度,安排一个负责任的同学监督检查,并及时向我汇报。发现叶大林有了进步,我就在班上大力加以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实,叶大林同学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比以前好多了。我又进行了一次回访。奶奶高兴地说:“大林这孩子现在变勤快了,总是一回家就写作业、看书,看电视也有了节制。知道讲卫生了,洗头洗澡的次数多了,有时主动帮我做点家务,比爸爸妈妈在家时还表现得好些,还是老师教育有方,真是太感谢了。”听了奶奶的讲述,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心想:同学们都是可塑的。作为教师的成功感鼓励着我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一个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的老师是深受学生的喜爱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都愿意听老师的话。我无数次地对自己说,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不能让其中任何一个掉队。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们老师应区别对待。特别是那些学困生、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更应深入了解,摸清秉性和习惯,细心呵护,因材施教。
    班上的学困生汤宏杰是中途转学来的,基础非常差,拼音根本就不会,导致字词的学习很成问题,作文不能动笔。要把这个同学转变过来必须花大力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去汤宏杰家家访了一次。汤宏杰的妈妈说:“我们家以前在北京做生意,孩子也跟着在北京读书。因为生意忙,根本就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汤宏杰在北京上学时,考试总是不及格,因此,他也挨了很多打,真是没办法呀。在北京那边,别人都说湖北老家的教育质量好。我们现在不做生意,从北京回来了,就是想让孩子在老家读书,把成绩赶上去。”家长的良苦用心实在让人感动。我说:“汤宏杰的资质还可以,老师的话他也听得进去,就是基础太差了,现在学习起来有些困难,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不大胆。现在你们家长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决定,老师也愿意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把孩子的基础补起来。”家长听了十分高兴,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这次家访让我了解到汤宏杰成绩差的原因,也让我了解到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所下的决心。同时家长也明白了老师不但没有放弃孩子,而且想帮助孩子把落下的功课补起来。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有效果。于是,我要求家长在家多关注孩子,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而且要在学习上多督促和帮助,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学校我把同学门都调动起来了,让五个成绩好的同学在一个星期内轮流帮助汤宏杰同学,我负责检查帮扶效果,并建立评价奖励机制。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于是大家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辅导汤宏杰同学。
    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汤宏杰同学夯实了基础,学习新知识再也不那么困难了,人也变得活泼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教室里回荡着他爽朗的笑声,课间他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操场上飞来飞去。看到汤宏杰同学的变化,我的内心像吃了蜜一样的甜。这才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呀。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最好方式和途径。家访让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材施教,达到有效教学。让同学们个个成为优秀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attach]18397[/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27
爱就在身边
                            ——“课外访万家”教师手记
                              周惠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今天下午放学后,我和詹校长到何素东学生家进行家访。我们骑着电动车前往“水木年华”小区驶去。由于城市的规划,地址都发生了变化,正在修路,不能骑车,只有推着车子走,我们将近找了半小时才找到何素东的家,敲了半天门却没人应,可能家里没有人。我们只好到下一个学生的家里去家访。第二天我和詹校长再次到他家,开门的正好是何素东的奶奶。还没踏入他家门,“老师好”,“周老师,詹老师你们来了”的声音传入耳朵。略懂事的孩子在自己家门口很有礼貌地叫着我们。奶奶赶忙邀请我们进屋,很客气地给我们端茶倒水。为了不耽误他们吃饭的时间,在客套之后,转入正题——家访。
    奶奶叙述说家中有五口人,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年都在广州打工,姐姐也在我校读三年级,奶奶在家里照顾他们姐弟俩生活起居。家里条件看上去摆设还可以。但是何素东在去年的一天晚上和他奶奶在家睡觉遭遇煤气中毒,在医院治疗了半个月,由于没钱交医药费,所以还没有治好就出院了,留下了后遗症。我这才明白何素东这孩子为什么在课堂上常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老人又说道:“孩子的爸妈在外地赚钱,把希望寄托在他们姐弟俩的身上,从农村到城区学习,目的就是再苦也要给他姐弟俩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希望他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脱离农村。”通过与何素东奶奶的交谈,让我知道了他很多在学校时我们不知道的情况,同时他的奶奶曾经教过书,非常健谈,奶奶说:“现在孩子和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一点儿苦都没吃,不知道口中食,身上衣来之不易,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艰难,叫他们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就觉得累。所以现在的教育就要改革,除了让孩子们学习书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也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去学习,去锻炼,去成长。”多好的建议啊!联系了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会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让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我们的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临别时,孩子的“再见”扣人心弦,奶奶对孙子的期盼,对老师的崇敬,绵绵的尊师之情溢于言表,浓浓的爱意深深的感动了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似乎感觉到奶奶的眼神更多期盼:孩子的努力,老师的帮助……我已经理清了老人对孙儿们的期望,理解老人一颗夹裹着一世沧桑的心,仍永不泯灭对儿孙的情。
    虽然每次家访走得脚跟发痛,可以说苦不堪言,但是家访让我对学生后了解更多,对家长了解更多。让我发现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问题。可以说每个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总之家访中让我们老师深深的懂得:可爱的孩子们,整个社会家庭的希望,可敬的家长们,肩负养育之重。眼前孩子们稚气未脱的笑言,求知渴求的眼神,家长们发自肺腑的话语,对自己孩子殷切的期盼,驱使者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责无旁贷地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31
[attach]18393[/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33
                       润物细无声
                  --“课外访万家”家访手记            
                            殷秀清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   

       本学期开始,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深入开展了“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了解到了原先不知道的情况,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还是对个人教学及思想都是一次洗礼。这里谈谈课外访万家的一些感受。
      整个家访过程中,我发现家长不管是本身文化程度如何, 还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比较重视,如有爸爸出去打工,妈妈在家对孩子教育、督导;如有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有让孩子 学画画、乐器;有爸爸、妈妈分工合作,辅导孩子••••••虽然不是所有家访的学生都这样,但可以看出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名老师,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孩子成绩的取得,重要原因之一是与家长无私的付出息息相关的。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也更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这里就遇到一些特殊家庭情况。
     我们班上学期转来一名学生,叫徐明善,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孩子几年前父母意外双亡,现与姐姐相依为命,靠伯父伯母、奶奶帮忙,维持生活与学习。相处中,伯父母、堂兄等若对他行为不满,便拳脚相加,对他教育方法欠妥,年事已高的奶奶不停地向我们哭诉,面对此情景,徐明善的班主任孙老师,语文老师潘老师,都向奶奶细心劝导,尽心关照,还对徐明善谆谆教导,当时,我也单独与徐明善、他姐姐进行交流,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坚强、多锻炼自己,学会照顾好自己,尽量搞好学习,对伯父母、堂兄他们,也要多理解,多与他们交流,凡事多自觉,感念他们的关爱,情况自然会好转。家访后感受到,针对这样的孩子,老师更应该多关注他的心理健康,给他春风细雨般的关怀,滋润他的心田。不断地引导他、影响他,让他快乐成长。
     还有一名学生孙三荣,家中姊妹四个,她排行第三,因某些原因,从小她就被留在河南老家,由奶奶带大,爸妈一直在孝感做事、打工,其他姊妹也跟在爸妈身边读书,由于她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加上又初来我们这陌生环境,所以孙三荣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显得孤僻、掉队,家访中我们老师就多从孩子的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与家长交流,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稍微变化,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常一对一地辅导她学习,督导她作业,并常问她与大家相处得怎样,学习上有没有什么不懂的,也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内心变化,多给她些父爱母爱,帮她拉近与亲人间的距离感,让姊妹们也多关爱她,与她一起学习、玩耍。尽快让她融入到父母的家庭与班级大家庭。
     家访中,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与赞许,心中溢满充实与欣慰。
     家访起早贪黑,虽然很累,但我学到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让我感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看到家长的殷殷期盼,我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努力让学生健康成长,以不辜负家长的希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34
[attach]1839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47
[attach]18403[/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48
[attach]18404[/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49
[attach]1840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6:53
[attach]18406[/attach]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41281&goto=lastpost#lastpost


===向红光小学同行学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7:05
[attach]18408[/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8 17:07
[attach]18409[/attach]

http://xnjyw.5d6d.com/thread-3981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703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6:25
孝感市开发区桂桥小学召开“课外访万家”工作经验交流会


    根据孝感市开发区社会管理局教育办公室及桂桥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工作计划的安排,我校本学期历时两个月的课外访万家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两个月中,各位老师纷纷走出校门走进每个孩子的家门,利用下午放学,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走村串户,顶风冒雨,披星戴月,深入到各个学生家中了解情况,交流教育方法,听取家长建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趁热打铁因势利导,于2011年12月6日举行了桂桥小学访万家活动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无论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纷纷把自己在家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及自己对家访的看法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整个交流会气氛热烈,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感人,语言富有激情与感染力。通过交流会,使广大教师对这次家访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省教育厅开展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把这次活动继续深入推进的决心和信心。

桂桥小学供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6:27
家访手记--母爱无边,催人泪下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桂桥小学:杜莺燕

    夕阳的余辉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地,在云朵温柔的爱抚下沉沉入睡。天空渐渐被黑暗笼罩。迈着疲惫的双脚,又一次开始了我们的家访之行。周敏—这个热情善良的小姑娘。带着我们横穿一条条马路,绕过一个个看似相同的小巷。高一脚低一脚地在漆黑的夜晚中寻找着住在附近的几个孩子的家。

     不知道张晨的家在几楼。周敏只好抬头大声地喊到:“张晨,张晨,老师来了。”张晨的妈妈闻讯,飞快地奔下楼来,紧紧的拉着我的手,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登上台阶。“杜老师,楼道的灯坏了,没人修理。您小心点。”推开家门,张晨甜甜地望着我笑,眼里充满了无尽的惊喜。环视四周,这个家布置得温馨而整洁,透着浓浓的温情与亲情。让座、倒茶,张晨和姐姐分别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坐下。“杜老师,您都辛苦工作了一天,这么晚了不休息,还来家里关心孩子,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张晨的妈妈言表中洋溢着情真意切的感激之情。“该说感谢的是我们老师呀,这孩子学习上踏实上进,作业做得一丝不苟,还能主动帮老师打理班上的琐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特别有爱心,遇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总是及人所及。把孩子教育得这样乖巧懂事全是您这个做妈妈的功劳与苦劳呀!”张晨的妈妈顿时眼圈红了:“老师,晨晨的爸爸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出车祸过世了。一共赔了八万块钱,当时我就给孩子的爷爷奶奶送去三万块钱养老,村里照顾我们孤儿寡母分给了我们这套房子,但五万块钱是远远不足以承担购买房子的费用。家里的叔伯们见我上门借钱都避而远之,我只能咬着牙到处找事做,打几份工,现在靠帮别人裁剪衣服和把车库租给别人来维持生活。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家里的这双宝贝儿女我都毫无怨言。半夜里生病了,痛得死去活来也不敢叫醒孩子,怕影响他们。幸好两个孩子都心疼我,张晨每天一回来就认真的完成作业,再来帮我择菜,吃完饭帮我擦桌子,扫地,洗碗、、、、、女儿平时在师范学校读书,回到家也是不停地帮我做这做那,一见我脸色不好,两个孩子就逼着我去看医生买药吃。小的说:“妈妈,长大了我要报答您,让您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食物,生病了请最棒的医生看。”大的说:“妈妈,明年毕业了,我不到外地工作,我要在您身边照顾您,赚钱养活弟弟和您。没有了爸爸您还有我们,我们就是您的依靠。”此时此刻,她的言语显得那么自然,表情那么平静,带着一丝微笑,一点也没有那种面对困难的失落感,相反却多了一份从容和豁达。她一个劲的夸奖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说他们多么的有出息,说起大女儿还没毕业用人单位就来签合同。小儿子每次都带回来名列前茅的成绩单和各类奖状。她笑得合不拢嘴,那嘴角的笑容是如此地开心,那一刻我相信,她一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的眼眶湿润了,伟大的母亲,贴心的孩子,多么感人的画面呀。真可谓是母贤子孝,张晨妈妈对老人的关爱和对子女的付出活生生成为了孩子做人处世的榜样!作为女人,她的坚强与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令人敬佩;作为母亲,有一双这么优秀而孝顺的儿女,让人羡慕。物质上虽然是贫穷的,但精神上却是最富有的!

    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都不是很好,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在和那些家长的聊谈过程中,出乎意外的是,面对这些困难,没有一个家长像我想象的那样会声泪俱下的述说自己的不幸,也没有一个人去抱怨这种命运不公,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摇尾乞怜。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希望老师能多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多读些书,多学些知识,将来能够让他们有出息,让自己的悲剧不要再在孩子们的身上重演。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6:28
乐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家访小插曲
开发区桂桥小学 李俊

    今天是我们集体家访的最后一站,家访的对象是居住在桂桥一组的学生。桂桥一组离学校很近,出校门五分钟就到了。我们班住在桂桥一组的学生较多,我和张老师把学生的住址重新排列了一下,准备放学后分头进行家访。等学生离校后,我们也踏上了家访之旅。

     十月份的天气黑起来特别快,变化也无常。当我把最后一名学生访完后,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最可恶的是还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在心中嘀咕:天气预报不是说今天没有雨的吗?老天居然这么不给面子,叫我怎样回家?正准备冲进雨中时,一个甜甜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老师,等我一下,我送你回家。”我心中暗喜,回头一看,一个高挑的小女孩站在我的面前,“你是?”见我一脸的疑惑,她自报家门:“老师,我是雅琪呀!你这么快就不记得我啦?”“雅琪?”,我在头脑中迅速地回忆着,“哦,是她。”画面定格在2003年,那是我到桂桥小学带的第一个六年级,班容量不大,男生居多,只有十个女生,雅琪就是其中一个瘦瘦的、小小的黄毛丫头,话不多,性格偏内向,挺文静的。“是你呀,真是女大十八变,老师都快认不出你了。”“走,老师,我送你回家,也和你说说话。”我欣然同意。

    雨越下越大,可是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心情。在路上,我们彼此回忆着六年级时的读书时光,我笑称:“真没有想到当时内向寡言的你,现在变得这么活波可爱。”雅琪突然停住了脚步,很认真地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能有这样的改变,全都是您给我的信心。”“我?”我百思不得其解,“对,就是您。”接下来雅琪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还记得六年级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们因为即将告别母校,所以编排了很多节目,其中就有一个舞蹈《花儿朵朵》,由我们班的十个女生集体来跳,因为是最后一年,我们都想给母校留下最好的印象,给童年留下最美的回忆,所以很刻苦、认真地练习。到了彩排那天,老师们看其他节目后都较为认可,唯独对我们《花儿朵朵》有些不甚满意,说我们队伍参差不齐、高矮不一,特别是我,个子太矮小,在当中不太协调,建议把我换掉。班主任正在左右为难时,您开口说话了:“这是孩子们的最后一个‘六一’,她们那么辛苦的排练,换掉谁都不会好受,雅琪个子小点不要紧,我帮她们把队形调整一下,最后的舞蹈效果应该不会受很大的影响。”于是从那天起,您就跟着我们一起训练,特别关注我的表现,还把我安排在队列的第一个,您经常对我说:“相信自己,你是好样的。”您知道吗?从那个时候起,自信的种子就在我心中萌芽了。

    雨渐渐地下小了,不知不觉到了5路车站台,我催促雅琪赶快回家,免得家里人担心。雅琪依依不舍地往回家的路上走去,走了上十米后又跑回来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上面有我的QQ号,您一定要加我做好友哦!”我用力地点点头,目送她远去的背影。

    回到家中,我静下心来整理家访日记,却始终难以忘记曾经的那个小不点学生――雅琪。我在想,当时可能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居然改变了一个孩子的性格,让她从此充满信心去面对未来。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也由此告诉自己: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更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她);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她)的“闪光点”燃起他(她)的自信心;当学生犯错误时,让我们换个角度去教育,反而有更好的成效。这件家访途中的一件小事,让我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从业真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小学基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孩子们,老师爱你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6:29
“好学生”与“坏学生”
――家访手记
开发区桂桥小学 李俊

        当了十几年的孩子王,品尝过心酸和苦涩,体验过幸福和感动。今年我刚刚接手这个五年级,对孩子、对家长都不是很熟悉,正好学校要求老师对各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我正好借着这次走一走、看一看吧!看一看谁家离学校最近谁家最远,看一看孩子们成长的家庭环境,谁是留守儿童,谁是单亲家庭,谁家有什么特殊情况……
       中午放学铃响,我把郑梓阳留了下来,告诉他放学后等着我,我要到他家去家访。他什么也没说,点了点头。说心里话,对于这次家访,我心里还真有点忐忑不安,去了以后,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没教五年级之前,就听说过郑梓阳的“大名”――学习差、品行差,反正没有一处闪光点。郑梓阳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的事我稍稍了解一些,他的爸爸妈妈很早就离婚了,一直和奶奶住在一起。印象中,郑梓阳的奶奶经常见到,是一位胖胖的、说话慢条斯理但讲话的思路还是较为清楚的老人,时常来学校向老师或其他孩子的家长道歉。此次前去,对老人家说些什么呢?
       下午放学后,开始了我的家访之旅。一路上郑梓阳沉默不语,不愿多和我说一句话,明显对这次家访有抵触心理。穿过几条小巷子,我们就来到了郑梓阳位于九真村的家。这是一栋三层楼的私房,“房子不错”,我刚想称赞几句时,他奶奶就告诉我,“这是他姑妈的家,他家的房子他爸住着呢。”对于我的到来,老人显得有些局促,絮絮叨叨地把我让进屋。我细细打量,房子很宽敞但陈设很简单。“奶奶,平时他在哪儿写作业?”“喏,在这儿。”我顺着奶奶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张很小的学生桌,没有台灯。于是我就说,“孩子最好在相对固定、光线充足的地方写作业。”他奶奶连声说好。接着我谈起了郑梓阳在学校中的表现,“这段时间各方面都还不错,就是完成作业不是很认真,字迹潦草,据学生们反映他的零用钱很多,建议您平时少给点零花钱。”说到这里,郑梓阳的奶奶有些沉默,停了停说:“因为他的妈妈不在身边,作业我们不懂,只能问他做了还是没做。平时总觉得孩子可怜,他要多少零花钱我们都尽可能的满足。”“小的时候我们还送他去上过其他的兴趣班,他的舞跳得挺好得,可是因为后来爸爸妈妈的关系而中断学习了……”从老人的话中,我听出了他对儿子既往婚姻的不满,对孙子的疼惜,让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后来我又跟奶奶谈起了他的爸爸妈妈,“要让孩子多和爸爸妈妈联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有助于对孩子品行和性格的培养。”聊着聊着,天色已晚,临走时我问奶奶对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奶奶说:“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希望老师能像他的妈妈样多关心他!”奶奶把这句话重复了三遍,我顿时感觉了一个老人的期盼和托付的重量。临走时,小家伙把我送下楼,很有礼貌地说:“老师,再见!”
       通过这次家访,我感觉到郑梓阳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业做得比以前认真了,打架骂人的不文明行为改变了很多,见了我的时候也主动问好,不像原来那样爱理不理的。这次家访虽然时间短暂,但让我有了更好的思考:作为老师我们要更好地从生活中去了解学生,我们很多时候是从学生的分数上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行和情商的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作些力所能及的改变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大的教育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适当调整下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
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着爱――对学生无私的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6:30
寒门孝子,感天动地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桂桥小学:杜莺燕



    在桂桥村2组,黎名扬同学的家庭让人印象深刻。听说全家是从偏远的大悟农村来此讨生活的。租住在村里一间窄小的民宅里。来到他家,一股浓浓的异味迎面扑来,熏得人直作呕。小扬窝在一只小凳上,身体趴在高低不平的破旧沙发上,吃力地写着作业。屋里的光线极暗,却没有开灯。孩子告诉我妈妈去菜场买东西了还没回来,我正跟孩子说着话,突然,一位老妇人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她口中念念有词,指手划脚,似乎在向我说着什么。我觉得十分纳闷,小扬赶紧站起来跑到老人跟前拉着老人的手,大声告诉她:“奶奶,是我们杜老师来了。只见老人口齿不清地叫了声“老师”,接着就有些摇摇晃晃地站不稳,我和孩子赶紧把老人扶到房间里坐下。只见窄小的房间里并排放着两张小床,除了只能容一人通过的走道就再无别的剩余空间了。而进门时那股异味在房间里更重了。我转过身去,快速擦去脸上的泪水,帮孩子按开了灯,并嘱咐孩子好好照顾奶奶,就准备去别的孩子家里了。刚刚下楼,就遇上了黎名扬的妈妈。她左手提着一大兜桔子瓜子饼干。右手抱着一个很小的婴儿,热情地招呼我:“杜老师,我听扬扬说您要来,就去买了点东西,您吃呀,她边说边在袋子里掏着东西往我手里塞。她望着我,“老师,小扬的学习让您操心了。这孩子有时候容易分心。学习上也有些吃力。可能是我们给他增添了负担吧。全家五六口全靠他爸爸一个人开出租车养活,去年刚刚生了个小的,身体又不好,三天两头往医院里跑,奶奶也是长年病,现在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动不动就在家里到处大小便。我也照顾不过来。小扬就主动和奶奶睡一屋,不嫌奶奶脏,有时候喂饭她吃,有时候扶她上厕所。出太阳的时候还帮奶奶晒被子洗澡、、、、、听到这一切,我的心里是那样地酸楚。此时此刻我是如此地痛恨自己枉为人师了,以前总是责怪他们忽视我的努力,辜负我的辛苦,学习不用功。就没曾想到他们在这样不幸的环境里生存,要面对如此艰辛的人生。要过早地挑起家里的重担。


一路走来,耳边听得最多的是这些话语现在的老师辛苦的很,学生在学校里面也不懂事,给老师添麻烦,放了学老师还要辛辛苦苦的来家访。也许他们没读过书,也许他们还不识字,但他们却比大城市的人更懂得那些简单的道理,或许他们说话并不优美,也不懂得修辞,但正是那简单话语更能够直入人心,让人感到温暖。

    在这些家长的身上我努力寻找着他们的共同点。他们的生活都很简单,没有城市里的浮躁,没有对物质上的追求,他们的生活虽然艰难,却没有抱怨,没有勾心斗角。他们唯一做的,就是为了孩子,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成长,为了他们长大之后能够比自己的生活好一些,作为家长的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爱,伟大的爱。
    随着家访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心灵的那份震撼愈来愈强烈。直面这群幼小孩子的遭遇。在深刻地反省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不细致的同时,我提醒自己: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我们每位老师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引导他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从而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个教师的良心,也是社会赋予我们每位教师的神圣使命。






孩子,让爱伴随在你身边
                              ——家访手记

孝感经济开发区严桥小学   陈萍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那是一种充满人性人情的交流,那是一种真正的心灵的沟通。
此次家访活动,我们学校拉长了“战线”,在这黑夜冷风中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能感受到彼此对孩子的关爱。在走访的过程中,每到一个村里就可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孩子和家长都在村口翘首企盼着老师的到来,当老师一下车,孩子和家长都纷纷奔向自己的老师,热情地簇拥着,交谈着。
这次走访的几个学生中,让我想在以后给予更多关爱的是一个叫邹贝的小女孩。庙里村我们班有3名学生,我们到村里都已经到了7点多钟了,除了几点星星灯火到处一片漆黑,初冬的夜风透着一股股寒气,到处也看不见一个人影。摸黑走了一段路,终于看到有几个在闲聊的人,其中一个友好地带着我们来到了邹贝家。走在去邹贝家的路上时,感觉这个村就像个大 “迷宫”,他们的家离乘车点还很有一段距离,想想孩子们每天6点多钟起床,走这么远去乘车,真的很不容易啊!走了好一会才到邹贝家,走进家里堂屋空荡荡的,往侧边的屋里一看,邹贝正在自己的写字桌上做作业,爸爸坐在孩子旁边,看到是老师来家访,就很热情地起身招呼我们,还端来热乎乎的水给我们暖身子。我一看到邹贝用的那个特定的学生桌就知道她家里人很重视她的学习,走访了这么多家,这是唯一一个家里有学生专用桌的家庭。从交谈中我们知道,邹贝一直是和奶奶生活的,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待一两个月,但是对于她的学习却很关心。她爸爸也是前不久才回来的,当问到她妈妈时,爸爸就支支吾吾的,言外之意是已经离婚差不多一年了,我当时就愣住了:哎!心痛啊!这么聪明可爱的一个小女孩要承受这样的打击。她爸爸说很担心邹贝以后的心理和学习问题。其实这个小女孩挺不错的,听课很认真,学习也很不错,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就她数学考了100分,就是胆子有点小,比较内向。我就和她爸爸说,由于她长期和奶奶在一起,你们又很少关心她,所以她就比较孤僻,爸爸和奶奶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关心她,让她感受到虽然没有妈妈的爱,可是也同样有很多人来关爱她。家访结束后,正好碰见她奶奶从外面回来,我就和奶奶说,孩子挺可伶的,现在是个敏感时期,要比平时多关爱她,奶奶也希望老师能多与邹贝交流,多关心她,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特别大。他们一家人站在屋外目送着我,当我回头看见屋里微弱的灯光,照在她家门口挺拔的小桔树上,也照在邹贝清秀天真的脸上,我突然觉得邹贝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我本想给邹贝送去一份温暖,没想到失去母爱的她却用一颗感恩的心给予了我生命中更多的温暖和感动。师生之间的爱与感动,就在这个温馨的夜晚汇聚,交融,碰撞,升华。
家访差不多8点多钟才结束,坐在回来的车上,夜色朦胧,冷风瑟瑟,偶尔还能闻到吹进来的一缕缕芬芳。我想,这一缕缕的芬芳,该是那些在夜晚开放的花儿散发出来的吧。也许它们不明艳,不娇贵,但一定要开放是它们不变的信念。
回到家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邹贝小朋友使我深深的意识到: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更需要别人细心的关爱,如果不家访,没有了解这些详细情况,当他们在课堂上“违纪”时,我很可能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给予批评、指责,那样会让这样的孩子变得更加孤僻,更加自暴自弃。对学生的爱,既要来自于家庭,也要来自于教师,来自于社会。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用平等的,细致的,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让他们在得到激励的同时也能提高自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所不能给予的另一种爱,也许从某个角度这种爱抚平了父母离异对他们所带来的一种伤害。除了亲人的爱,老师的关爱也许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8:35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 2011-10-10 |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发布
数据来源:《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蔡华伟制图
  核心提示
  国家人口计生委9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
  《报告》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新问题
  52%的就业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
  “以前,只觉得没钱受人歧视。城里人看我们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总有一种优越感,所以除了工作,和他们交往不多。”来自河南的小蔡在北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干了5年汽修工,“可是现在,就是攒够钱,没有北京户口,经适房、廉租房还有买车,都没法申请。”
  在中国,像小蔡这样的流动人口超过2亿。《报告》指出,在城市快速“成长”过程中,“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今年24岁的小蔡,老家在豫南农村,高中毕业后来北京打工。“来了就没想再回去,我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不能再当农民工。”
  今天的流动大军,“80后”正逐步成为主角。《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不断向制造业集中,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现状存在新问题。他们平均月收入1660元,仅在社会服务业高于其他农民工群体;家庭月生活消费支出为1441元,仍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天工作达10小时,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具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保障体系。
  在北京东直门的一个工地,49岁的陕西人赵成放下手里的推车,身后平地而起的大楼是他和工友们用2年时间建起来的。当被问及是否知道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如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他说家乡宣传过这事,但没记住。
  目前,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较低。《报告》显示,就业的流动人口中,52.0%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8.4%、48.9%和25.1%,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参保要求。
  流动人口房租负担重。3/4的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房居住,房租平均每月387元,超过流动人口家庭总支出的1/5。41.5%的流动人口租房者认为目前的住房支出已经达到或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房租。
  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4.5%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27.0%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比为1∶1.12。
  流动人口自身竞争力弱
  84.5%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无任何职业技术职称
  “与欧洲国家城市化初期不同,中国进城农民工没能迅速转为城市市民。”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田雪原分析,这既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原因,也有流动人口自身竞争力较弱、不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生活要求的因素。
  “由于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流动人口几乎成为除市民、农民以外的第三大人口群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目前,多数城市为居民提供服务仍以户籍为依据。流动人口终年奔忙在城市,很多时候却又游离在城市体系之外。如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服务经费投入缺乏有力法律依据,大部分社会举办的民工子弟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差,仍有很大比例的流动人口未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未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等等。
  “流动人口自身竞争力弱。”田雪原认为,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在选择专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流动人口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报告》显示,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劳动技能整体偏低,84.5%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无任何职业技术职称,也未接受过职业培训。在目前就业(不含雇主)或失业的流动人口中,接受过政府组织的与就业相关培训的比例仅为17.8%。
  “流动人口权利缺失应引起关注。”田雪原表示,流动人口缺少代言机构,如工会组织、农会组织等,难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尽管与城市职工从事同样工作,却不能完全享受所在单位正式职工和城市居民应有的福利待遇。
  流动人口难享公共服务
  74.7%没有将养老保险转移到现工作城市
  《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以上。如何让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转为市民?如何让他们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以后,我们的养老保险金可随身‘携带’啦。”高中毕业后,王敏一直在东莞打工,现在嫂子约她来北京做收入颇高的月嫂。跳槽在即,赶上了好政策。
  以前,中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跨省转移。《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移比例低,异地接续仍然困难。在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被访者中,74.7%没有将养老保险转移到现工作城市。这将造成前期缴费的失效,不能为流动人口未来生活带来真正保障。不了解养老保险接续政策以及接续手续复杂是流动人口未能进行养老保险接续的主要原因。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以后,不管农民工在哪里工作、参保,不管在一家企业、一个城市参保时间多长,其记录都可以由政府累积起来。这样,农民工可以比较容易地累积到参保15年的标准,从而在达到法定年龄后,不管是留在城市工作,还是回乡养老,都可以从当地的政府机构领到养老金。
  “解决流动人口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影响流动人口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问题,为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提供公平的外部环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
  “流动人口在未来长期存在,政策、措施不能短视,要长期化、制度化。”翟振武认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流动是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欠发展的征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城农民工是主体”。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农村人口净流出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均在30%以上。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应改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管理体制,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记者 李晓宏)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08:36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频现 学者称勿停留在最底线 2011-10-10
|
来自: 中国青年报







重庆市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内,每个教室后面都摆放着孩子们的饭盆。
  “上学期,我每天都会想妈妈,晚上经常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重庆市酉阳县距市区近6个小时车程,9岁的殷凤玲在该县的毛坝乡中心小学上四年级。殷凤玲有一双又黑又大的眼睛,在她还没有满月的时候,妈妈就带着哥哥姐姐离开了家。“我现在不想她了,她是因为我们家太穷了,不要我们了,再也不回来了。”殷凤玲说。
  在广大的农村,殷凤玲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千千万万个留守儿童跟殷凤玲一样,故事里有血也有泪。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4000万人,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仅殷凤玲所在的毛坝乡中心小学就有78.4%是留守儿童,其中,父母双方均不在的“双留”儿童达到了40.6%。
  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孩子是累赘、多余的人,“这些孩子是最需要关爱的,但是他们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了最底线:只要拢住他们就行,等上完初中就可以出门打工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梁鸿老师说。
  罗婷婷是重庆市丰都青年希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的父母出门打工时,她还不会说话。由于奶奶不喜欢她,她便东家串、西家串,想妈妈的时候她就使劲儿咬自己的胳膊,现在胳膊上还能看到一个个的血印。因为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罗婷婷经常心里很烦,“烦了就打骂同学,班上的23个男同学都被我打骂过。”
  如果没有及时的关注和教育,罗婷婷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问题少年——前两年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罪犯近八成曾经为留守儿童。
  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很多,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看,还不能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跟父母分离的问题,不少地方做着各种有益的尝试,试图找到一条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道路。
  重庆目前在全市30个区县的31所寄宿制学校试行了“4+1”模式。该项目是由重庆市委研究室牵头、由顶新公益基金会进行支持的,项目于2010年春季开始实验,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
  所谓“4+1”,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心理情感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加上营养健康。听起来干巴巴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却被转化成了一个个的活动,比如心理情感教育,每个学校都设立了亲情电话室,孩子们每天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给家里人打电话,学校每周都有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每个月给孩子过一次集体生日。另外,每个学校还专门聘请了有心理学背景的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随着“4+1”项目的实验,项目学校中留守儿童的生活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他们渐渐地从不起眼的小累赘变成了学校的小主人,慢慢地从自卑变得自信,脸上也有了笑容。
  现在,已经上五年级的罗婷婷再也没出现自残的行为,9岁的殷凤玲也渐渐开朗起来,还获得讲故事比赛的一等奖。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重庆市酉阳县毛坝乡初级中学教学质量,在全县乡15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中排在第4位,2010年上升到第3位,今年上升到了第1位。
  成效明显掩不住困难重重。尽管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好的尝试依然在坚持进行着。
  “项目实施后我们的老师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副校长古伟说。确实,目前,制约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师资问题。
  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学校中有不少老师是随着原来的村小撤并过来的,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近些年新来的大学生虽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了,但是又存在着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情况下,学校的很多尝试都进行得相当艰难。(记者 樊未晨文并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13:06
[attach]18419[/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0 13:32
贺雪峰: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作者:贺雪峰  时间:2011-12-5   来自: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内容提要」现代性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阶级话语的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在当前中国农村,传统的规范已失,现代的规范未能有效建立,农村出现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如何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将是今后农村政策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转型/乡村治理/公共品供给

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与欧洲有着极大的差异,因为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胁迫下,在灭国亡种的忧虑下,开始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因此,现代性在中国最集中的表现,是鸦片战争以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和洋务运动失败、清政府被推翻以后的五四运动。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富国强兵,五四运动则提出民主与科学,提出启蒙及自由等现代性的核心命题。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展中国家,现代性同时从两个方面进入并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建设,即中华民族如何应对西方列强并做到救国救亡;一方面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对民众的解放。现代性的这两个方面,在五四运动中就变成了所谓“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并因为民族危机的强化,而变成了救亡压倒启蒙的单方面现代性的展开,即现代化的展开[1]。
而仅仅就现代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来说,可以清理的方面虽多,大体却不外以下诸端:一是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二是阶级的话语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三是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四是市场经济及其背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消费主义理念,传媒的发展;五是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

一、国家政权建设:资源抽取与组织建设
中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是回应西方现代化挑战的重要步骤,其核心包括建立一个现代的上层官僚系统,和为现代的目的而向下渗透的基层组织体系。杜赞奇考察华北农村20世纪上半叶的情况时认为,清末新政要求村政建立一套财政制度以资助兴办新学堂、新的行政组织和自卫组织,并开始不断地向农村摊款。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政权都在急剧地更替,但在华北,国家政权扩张一个重要方面——深入基层和吸收下层的财源——在这整个时期却基本上没有中断。所有的中央和地区政权,都企图将国家权力伸入到基层社会[2]。王铭铭在考察福建溪村时写道:“到20世纪上半叶,溪村的村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时,保甲制度取代了明清的乡里制度,并导致村落社会秩序的结构性改变。保甲制度的发明,实在宋代,在明清时期,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地方亦有实施,但其制度化和扩大化集中发生于民国期间”。吉登斯认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石是行政力量的强化,而行政力量又包括对社会活动信息的储存与人们行为的直接监督两方面。王铭铭认为,民国期间保甲制度的强化,原因可能就是辛亥革命以后,国家为了适应吉登斯所说两个方面的要求[3]。
因适应现代化的国家政权建设,要从农村抽取用于现代化的资源,同时要建设一个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基层社会,包括国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可、参与、承担义务和忠诚等等,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基层行政建制。吊诡的是,中国国家政权建设在基层的表现,是通过“乡镇自治”来展开的。到清朝末年,清政府开始倡行乡镇自治,预计到1913年在全国普遍实行。根据《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镇乡为地方自治的最基层单位,城镇设“议事会”、“董事会”等机构,乡设“议事会”和“乡董”为自治职,议员由选举产生。
之所以称清末新政实行乡镇自治为吊诡,是因为,在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以下是一个广泛的自治性单位,虽然在这个乡村自治中,乡绅、地主、宗族领袖或村庄地痞恶霸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因而学界一直对如何来描述中国传统乡村秩序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基本意见是乡村自治则无疑义。清末新政实施地方自治,与传统的民间自治的差异,不仅在于新政要求由选举产生自治机构,而且要害在于自治机构的设立,是由国家来安排的,自治机构是国家行政建制的一部分,是承担着国家任务的新的编户齐民方式,因此,清末新政的重点不是要强化传统中国乡村的自治,要民间化,而是要强化国家在农村的权力,要强化国家向基层社会的渗透能力,要国家化,也就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部分[4]。因此,毫不奇怪,清末的地方自治到了1915年,县以下设区村两级,区是县之下的行政机关,而“村”虽有“自治”之名,却渐失“自治”之实[5]。而有着模范省之誉的山西村治,有学者认为,“只不过相当于实质上的旧时帝国税政体制,加上自愿主义的外表,附以十进制户口单位的旧保甲监视系统的翻版而已”[6]。到了20世纪30年代,保甲制再次浮出水面,就十分正常了,不同的是,30年代民国的保甲制度是“复兴”于政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的,“与清代国家权力并不直接延伸到县以下的状况有所不同,国民政府则将保甲完全纳入其行政权力系统之中……,力图使国家权力直接深入乡村社会”[4]。
关键并不在于乡村自治的外表,而在于其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措施,是否收到了实效。杜赞奇考察20世纪前期华北的地方政权建设,认为新政的推行,虽然提高了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的数量,却始终伴随着国家政权内卷化的严重弊病。所谓政权内卷化,是指国家从基层提取的资源,大量被同时膨胀的收取资源的行政官僚体系本身所耗费,而没有能够用到现代化目标上去。
杜赞奇认为,在民国时期,华北的村政建设十分的不成功,原因是“村政权的正规化,其与乡村社会文化网络的脱节,以及来自政权内卷化的压力,使村政权落入那些贪求名利的‘政客’手中”[2]。直到1941年推行大乡制,取消自然村的管理职能,并以此来划定其控制的最基层单位,使地方精英与原所在社区相分离,才为新型的乡村领导创造了一个新的获取和施展权威的环境。“从各个方面来看,推行乡镇制(即大乡制——引者注)表明国家政权使下层机构正规化,从而克服村民偷税漏税以及拒交摊款等积弊,这是与村庄利益相关的传统领袖与地方恶棍无法完成的任务”[2]。
在华南的福建,以王铭铭调查的福建溪村为例,溪村所在地区,“1934年5月开始实行的保甲制度,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及10保以上)为镇(或)区”。“保甲法的实行,打破了以乡族为村政单位的格局”,“随着保甲法的实行,村政制度走向了规范化。明清时期如果说有村政存在,那也是由非正式的权威人物(如耆老和族贤)来行使权力。相比之下,到了民国保甲法出台之后,出现了保长、甲长的任命”。“保甲法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明清时期以乡约为象征的‘伦常式’村政向社会经济控制型的村政的转型”。王铭铭特别指出:“民国期间保甲法的创设并没有致使家族制度走向消亡,而仅仅意味着家族作为一种村政制度被新的政区和权力结构所取代。家族的组织、区域网络、经济功能和仪式相当大部分得以保存。家族的认同感、通婚制度、轮耕轮祭制度基本上因袭旧法。再者,保甲制度并没有触动乡族势力的社会根基,而为家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3]。
以回应西方挑战为目标的国家政权建设的真正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以民国政权留下来的制度为基础,一方面通过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将农村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组织起来,一方面通过建立以村支部为基础的党组织,使国家权力无处不在。正是“党政不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为中国快速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同时,人民公社制度彻底地改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因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结构,较为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的以宗族为基础的自然村结构[7]。
人民公社解体以后,生产大队演变成行政村的建制。行政村与生产大队的差异在于,乡镇政权不能像人民公社控制生产大队那样,控制行政村的经济生产和政治社会生活,行政村与自然村乃至宗族之间的联系,又有所加强。

二、阶级话语的构建与后果
梁漱溟先生一直认为,中国自秦汉以来二千年传统社会,只有职业分殊,没有阶级对立,原因有二:第一,土地自由买卖,人人得而有之。第二,土地集中垄断之情形不著,一般估计,有土地的人颇占多数。卢辉临则将革命前的村庄称作“没有地主的村庄”,他通过检索相关社区研究资料发现,“革命前村庄内部的社会分化不是发生在地主和佃农之间,村庄内完全依靠地租生活的出租地主非常少见,这提醒我们,盛行于各种学术分析中的‘地主——农民’之间的对立,至少在村庄内部是一个错觉”[8]。
梁漱溟和卢辉临讲的,只是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无地主的一面,不过,中国农村地域庞大,不同地区的情况相差何止万里。据吴文晖的统计,建国前中国水耕地区土地占有状况中,30%的地主和7%的富农,分别占有了30%和27%的土地,而23%的中农和67%的贫雇农(含其他),仅占有23%和20%的土地[9]。其中1940年四川全省有79.07%的土地集中在占人口8.6%的地主手中,其中土地最肥沃的成都县,竟有90%以上的土地掌握在占人口1.1%的地主手中。浙江平湖县,大地主户数仅占总户数的5‰强,而占有田数为耕地总面积的30%强[10]。
之所以出现以上两种估计的偏差,原因之一是研究的地区差异,水稻种植地区地力高,有投资价值,而旱作农业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太低。二是近代以来农村社会的破败与凋敝,尤其是社会不安定,使有钱人不愿也不敢住在乡下,并逐步脱离了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毛泽东曾描绘过在大革命形势下地主逃亡城市的情景,他说:“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民投降”[11]。
卢辉临又说,“在革命前的村庄内部,……,村民之间的分化主要不是寄生的地主阶级与被剥削的佃农阶级之间的分化,而是围绕土地经营、生产和生活安排而产生的耕作社会内部小生产者之间的分化,是一种有限度的‘阶级分化’类型”,经济分化“通过广泛的社会生活,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象征和仪式进一步成就村民在社会地位上的位置和差异”。卢辉临借用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的概念,认为革命前的农村中各种保障穷人生存权利的习俗,促进农民接受社会分化的结果的“命运观”,可以看作是“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社会分化由经济生活中的上升和下沉开始,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出来,在“文化网络”中获得其合法性。他认为,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能够不依靠强大的官僚机器和军队维持秩序的部分原因[8]。
传统社会中农民经济分化不是很大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适应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传统社会一定程度上存在斯科特所说农民的道义经济,存在着村庄共同体。尤其是中国南方农村,在有些村庄,宗族的公地甚至占到全部耕地一半以上,这样的村庄就有更加强大的内聚力。
但是,传统社会中,农民经济生活十分贫困,正如斯科特讲的,只要一阵细浪,就可以将水深到颈的农民淹死一样,这时候的任何经济分化,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虽然这种分化被农民表述为白面馍和糠麸的差别[8]。因此,无论建国前农村土地占有的分化是否严重,地主阶级是否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及是否对农民残酷剥削(局部起码是相当严重,不然减租减息就不会具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革命后土改阶级话语的输入,将农民中低经济水平的外人看来并不明显的内部分化,有力表达出来,并引起农村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农民不再只是按照亲缘关系,而是按照土地占有情况,来重新排队。占有较多土地并有剥削能力的地主富农,被新社会彻底边缘化,贫雇农因为被剥削,而成为养活地主富农的人。吴毅说,“翻身的确切含义是乡村精英评价标准和精英群体的整体重建。按照新的标准,富人是剥削者,穷人是被剥削者。剥夺剥削者,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便是翻身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翻身以阶级斗争为武器,锋芒直接地主、富农这些传统阶级”,以及其他旧秩序的代表人物如保长之类。当革命将传统的精英打倒以后,便按照新的政治标准,来寻找和形塑村庄精英,而评价和遴选乡村精英的标准,也从过去注重财富和文化的积累,转变为了贫穷与革命,尤其那些能够较快地学习和运用新的政治话语和权力技术的以前的农村边缘人,走上了新时期村政的舞台[12]。
王铭铭认为,在溪村,“土改”的第一内容不在于没收地主的土地,而在于对家族的公田与私田进行统一再分配,其结果,就是导致公田的消失及原有的民间互助制度、社区联营制度和地方仪式的衰落[13]。
阶级斗争话语的建构及其展开,十分有效地破坏了传统村庄与宗族内部的认同,从而使村民从社区中解放出来,转而认同新中国的国家政权[12]。也是从此开始,中国才真正地完成了民族国家建设的任务,农民成为共和国的公民,在国家与公民之间,不再有一切中间的环节可以阻挡,公民可以直接诉诸国家的法律及意识形态武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也不再允许有一个法外之物来阻挡自己与公民之间的互动[13]。
张乐天则进一步认为,之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合作化及人民公社的推行会比较容易且相对有效,很大程度上与建国以后,国家运用阶级斗争的话语,彻底摧毁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组织,消除了一切可能导致有组织活动的因素(如财富和宗族等),从而使农民都变成了单个的个人,而当农民过去可能利用的传统纽带部分被切断以后,风雨飘摇中的小农只得依赖政府,因此形成了一种国家——小农格局,并为农业集体化提供了道路[14]。
阶级斗争话语较组织建设,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家通过建立基层组织向社会渗透时,组织是一种外在于农村基层社会的力量,尤其是没有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阶级话语通过重新定义农村社会的精英人物,一方面打击了传统农村社会的精英,同时又获得了农村社会内部的坚定支持者——那些得益于阶级话语的以前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民。农村精英的更替及国家从农村社会内部获得的坚定支持者,打破了以前横阻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地方性力量,从而真正使中国从一盘散沙的状况中组织起来,完成了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①。阶级斗争话语并未随着土改的过去而消失,而成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基本话语及开展各项运动的有力武器。阶级话语的奇特之处在于,一方面,阶级话语作为现代的话语,是随着启蒙以来的现代性而产生的,阶级话语与个人权利话语都是现代性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在中国农村的历史政治运动中,阶级话语都是以传统中国义务本位的逻辑来展开的,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指所有破坏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动向,张扬个人利益,在阶级话语下面不被允许。而个人权利本位的现代性,则以个人利益的张扬为基础。后面我们将讨论与个人权利相联系的另一种现代性的话语,即权利本位的话语。
要作一点说明的是,传统中国的一盘散沙,并非指农民在村落中的一盘散沙,而恰恰是因为村落内部的合作及农民对村落的认同,阻止了国家与农民的联系,这与传统国家本身有关,又构成了建立民族国家时的一个障碍。当农民认同村落并因此妨碍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时,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盘散沙,中国农民是一盘散沙,这盘散沙的沙粒就是一个个宗族村落。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通过阶级斗争话语的建构,通过新的基层组织的建立,打破了村落与农民的传统关系(当然,不同农村地区,打破的程度有些微差异),农民在村落内部的传统联系减少了,却对国家的认同增加了。农民在村庄内部更加分散,成为村落内的一盘散沙,却又在国家建构的话语及基层组织体系(以人民公社为典型)中组织起来,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这也就为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现代化的开展,及为中华民族回应西方的挑战,提供了可能。

三、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精神
作为西方现代性开端的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是重新发现了人,是人权、自由、解放被伸张。与此相关,个人权利成为现代法的精神。例如,张文显即认为,前资本主义法是义务本位法,资本主义法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则是最新类型的权利本位法。之所以说前资本主义法是义务本位法,“从典型意义上说,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是以自然经济、宗法家庭关系和专制独裁为其经济基础、伦理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其义务本位的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第一,法的主要作用是社会控制;第二,法律道德化或宗教化;第三,少数人(剥削阶级)的习惯权利成为人格化的、几乎完全被垄断和通过世袭而获得的特权,而他们应当担负的义务和责任却转嫁给别人(劳动人民);第四,法的体系是诸法合一,以刑为主[15]。
张文显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建立的法律制度必然是以权利为逻辑起点、轴心和重点的,具体标志是:第一,以人权、物权、参政权、平等权、诉讼权等权利为基本构成的权利体系在法中占据起始和主导地位,义务是与这些权利相适应,并且是从这些权利中派生出来的;第二,民法取代刑法成为法律体系的主导部分;第三,实行以保护公民权利为目的的法律推理,例如,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权利推定;第四,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奉为“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15]。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启蒙话语得到很大普及,“以权利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以民权取代君权”,成为响亮口号。中国共产党作为五四精神的继续人,理所当然将解放人民和赋予所有中国人民以平等法律权利,作为了自己的目标。新中国将解放和平等作为了自己施政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其中的解放,包括妇女解放,给以前从来没有权利的人以平等权利,并通过发展经济、普及教育,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了准备。
启蒙话语和现代法律精神,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维系机制以几乎彻底的摧毁。这个社会中以前最为边缘的人,也敢于拿起平等的武器来诉求自己的权利。举例来说,我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对我讲起人民公社时期,插队国家干部处事不公平时,引用毛主席的话质问:革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你怎么能够欺负人?!无论这个社会中真正的平等还有多么遥远(三大差别仍然存在),“但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再使富人发挥文化上的作用,也不再使穷人面对富人低人一等。也就是说,富人无非只是吃得好点,拥有比较多的钱财,如此而已,……,贫穷不是耻辱,是当时普遍的观念”[16],解放和平等的话语,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力量,以前发不出声来的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新的乡村秩序,要以吸纳这种解放出来的声音为前提。
更要害的是国家法律直达村庄,从而使以前一直在维护乡村秩序中起着极端重要作用的习惯法,失去了合法性基础。苏力在评论法治作为一种规则之治时写道:“真正要实行规则之治,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规则之治的治理对象本身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则性”[17],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农业为主,现金收入很少,熟人社会运作的非规则状态,不适合现代法律的规则主治,硬要规则之治,则会产生新的问题。其中以电影《秋菊打官司》和《被告山杠爷》所表达出来的困境为典型[18]。
因为农民可以直接诉诸国家法律,农民心中除了法律,不再有任何敬畏,包括对自然、生命及村庄舆论的敬畏时,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会显得极其苍白无力。乡村的民间规矩,就可能不被一些人放在眼中,利欲熏心之徒,想占小便宜之人,就会处处利用法律留下的空白处,来谋取个人的好处,并破坏村庄公共利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阶级斗争话语失去作用,农村社会较普遍出现了不违法,却违反地方规矩的行为,从而破坏了长期以来一直支配着乡村社会正常运转的习惯法。也就是费孝通所言:“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19]。我们在河南安阳农村调查,农民责怪派出所,说派出所将他们扭送去的小偷关一天或几天就放掉了,小偷又偷,为害乡里。农民认为派出所不严惩小偷,是因为自古警匪一家,派出所让小偷偷东西,然后抓去罚款,罚款再偷,偷了再罚,而农民的生产生活就惨了。但站在派出所一边,小偷“小错不断、大法不犯”,每次偷窃的金额很少,只能拘留几天,不放掉又有什么办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可以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分为两个相当不同的时期,前一个时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农村以人民公社为主要制度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阶段的农村治理模拟了中国传统社会: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流动,阶级斗争话语与传统社会的族规家法有相似之处(即都是义务本位及可以对少数违规者进行道德审判),生产队大多建立在传统社会自然村的基础之上,计划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有相似之处等等。虽然人民公社从器物层面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留下来的东西,比如族田、族长、神庙、道士等均作为封建迷信被扫除,但其社会的内在精神却是一致的,传统的力量(比如宗族力量)往往借助派性斗争来予以表达。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农村人口的自由流动,消费文化的普及,使老规矩难以发挥作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不稳定,人生“兑现”压力加大,农村社会逐渐地由一个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被金钱诱惑力所打碎,人际联系迅速理性化[20],地方性的传统和文化,被一个扩展的市场导向和消费导向的大文化所取代。苏力说,社会中的习惯、道德、惯例、风俗,作为内生于社会的制度,凝结了特定社会的环境特征、人的自然禀赋和人与人冲突及其解决的信息,是反复博弈后形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定式”,没有这些非正式制度的支撑和配合,国家法律就缺乏坚实的基础[21]。而当前农村社会的快速变动,使得非正式制度缺乏了生长空间,没有非正式制度的支撑,农村仅仅依靠国家机制,能够获得秩序?

四、物质性公共品的供给
中国传统社会宗族或村庄凸显的一大原因是公共品供给的需要。总体来讲,传统社会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以水利灌溉来讲,建国前中国农村的可灌溉耕地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8%[22],在“疾病相扶”方面,农民也很难在患大病之后得到足够的帮忙,用于赈灾的义仓虽然在一些地区农村存在(如徽州),但真正的赈灾能力严重不足。
尽管如此,传统社会却具有较好的公共品供给机制,可以满足一般农户在常规年景生产生活的需要。较少的公共品供给和较好的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相对稳定、封闭及生产力水平较低等相联系,也是与传统社会的弱国家、强社会②相联系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人民公社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农民被“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强有力组织起来,完成了毛泽东主席说的“组织起来”的任务,达到了“满头乱发没法抓,编成辫子就好抓”的目标。正是通过人民公社制度,中国在较短时期,完成了从农村抽取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和机制。

人民公社供给公共品的特点,是通过集体化的方式扩大生产单位,因而降低了公共品供给中的协调和交易成本。举例来说,当生产单位是农户时,若干农户联合起来灌溉,就可能因为相互扯皮搭便车,而无法进行。但将若干农户组织为一个生产队共同生产,则会将农户间的联合变成生产队内部的安排,从而克服了农户之间的搭便车行为。当农户联合起来解决公共品供给时,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尤其在中国人多地少和生产能力较低的国情下,农民通过人民公社组织起来,可以有效建设大量农村的公共品,其中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农村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在人民公社的短短20多年时间里,中国耕地的可灌溉面积即从18%上升到48%,这4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粮食。20多年人民公社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数千年小农经济在农田水利上的成就。
人民公社除了在水利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外,在教育和医疗上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从社会治安方面来讲,人民公社时期的阶级斗争话语与社会相对的少流动,也使农村的治安情况良好,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农村,绝非少数地区独有。
人民公社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优势及其成果,也有其负面。较大的生产单位有助于降低公共品生产中的交易成本,却存在内部激励的困境,即生产单位越大,生产单位内部偷懒的人就可能越多。以生产队乃至人民公社来生产公共品,决策与筹资筹劳时的讨价还价成本很低,但生产队或人民公社内部的成员却缺少劳动积极性,并可能以磨洋工来对付组织监督,从而监督成本很高。最终,在中央政策放松的背景下,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分田单干力量占了上风,承包制使中国农村的土地经营又回到了历史上以家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状态。
承包制以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机制与状况,与人民公社大不相同,也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大不相同。因为农民以家庭作为经营单位,在家庭内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的同时,家与家之间的合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以致农村公共品供给普遍出现了从人民公社水平上的倒退,以前作为公共品供给的乡村水利,却变成了以户为单位的私人品供给,一方面是农民住宅十分高档,另一方面村中道路却尘土飞扬。

此外,改革开放以后,因为阶级斗争话语的取消及农民流动性的增加,农村社会治安重新成为问题。
与中国传统社会不同的是,当前中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因为地方性强制规范的无力,及因为快速社会流动造成的预期的不稳定,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变得不可遏制,并最终使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2003年以来的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当前农村不是修建公共品,而是使用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公共品,都成为问题。换句话说,相对于人民公社公共品供给机制和状况均佳和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公共品供给机制和状况的较佳,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与状况均十分糟糕。
有两个因素对于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有一正一反的影响,一是当前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积累时期,具备以工哺农的财政能力,因此,中国农村的相当部分公共品供给,将来可赖国家财政的支持,这是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因素。不过,中国是有9亿人口依托农村生活的农民大国,国家财政能力即使十分的雄厚,也断不可能为9亿农民提供如城市一样的公共品,离开了农民社区的自我组织,农村公共品供给可能会低于最优供给水平。或者说,农民组织起来,对于增加农村的公共品供给,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十分必要的。今天的中国,农村还远未达到可以凭借国家来解决公共品供给的阶段。也正是因为农民组织起来具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使农民合作具有功能上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中国农村,超出农产的单位(比如村庄或宗族)仍然可以通过公共品需要的功能必要性,而被凸显出来,其中的差异择要有二,一是传统的凸显宗族或村庄的软硬规范大为不同,二是当前农村从人民公社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度,与传统的土地私有的小农经济,也有很大差异。

五、结语
本文系统考察了现代性因素对中国农村构成的影响,因为这些影响,使得中国当今的农村,已极大地不同于传统中国的农村。
小结本文的讨论,显然,有这样几个因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传统农村的状况:
其一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因素,尤其是正式行政建制对传统的宗族或自然村的切割,人民公社体制在当前中国农村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和行政村体制,仍将对农村的发展构成深刻影响,并是今后农村发展中可供操作的变量。
其二是阶级斗争话语的影响,这一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是阶级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族规乡约的话语有相通之处,即具有义务本位的特点:一方面是阶级话语作为一种解放话语,与西方启蒙话语(尤其是平等意识和个人权利)有相通之处。正是阶级话语,使中国农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变成了国家的公民。改革开放以后,阶级话语失去了正当性,其作为控制技术的方面自然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条件,但其作为解放话语的方面,则深刻地塑造了中国农民当代的心理。
其三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完成后,国家对农村社会的直接控制和法律无遮蔽地普照于农村,尤其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法律精神,与阶级话语中的解放话语结合起来,构成了当前农村社会秩序中的核心特征及难题即小农经济与现代法律的悖论。其四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前以村庄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难以防止搭便车行为。在国家无力为农村提供足够公共品供给的背景下,农民组织起来获取公共品,具有功能上的合理性。此点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当前农村社会中,农民组织起来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可以获得公共品供给的巨大好处之间的张力,使得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农民的行动逻辑大有差异。

注释:
①举例来说,抗日时期要靠“抓壮丁”来获得兵源和抗美援朝时农民踊跃参军,及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改革与阶级斗争话语的普及,中国农民第一次深刻地与国家站在了一边。
②以地方性的软硬两套规范来起作用,乡绅、庙会、经济分化、宗族等,都是传统社会起作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A].中国现代性困境的讨论[C].钱永祥。现代性业已耗尽了批判意义吗[A].学术思想评论第11辑。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性问题[C].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0.152.161.
[3]王铭铭。溪村家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88.88—89.
[4]王先明,常书红。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纠葛与重构——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权力体制的历史变迁[A],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张鸣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表述。
[5]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2—64.
[6]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89.
[7]张东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绪论部分)[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
[8]卢辉临。革命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分化模式及其变迁:社区研究的发现[A].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吴文晖。中国土地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127.转引自朱玉湘。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56.
[10]朱玉湘。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
[12]吴毅。村治变迁中的秩序与权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0—83,110—112.
[13]王铭铭。社区的历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权社,1996.104—106.112.
[14]张乐天。嵌入式社会变迁及其界限[A].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5]张文显。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DB/CD ]。
[16]薛毅。城市与乡村:从文化政治的角度看[J].天涯,2005(4)。
[17]苏力。送法下乡[M].北京: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3.193.
[18]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9]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59.
[20]杨善华等人称之为差序格局的理性化。杨善华、侯红。血缘、姻缘与利益——现阶段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1999(6)。笔者称之为人际关系理性化。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1]苏力。阅读秩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74.
[22]中国农村统计年鉴[C].中国统计出版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1 12:57
[attach]18525[/attach]

====为了孩子:老师与家长亲热对话。

我 们 的 心 是 一 样 的
                                        开发区红光小学 ——开发区红光小学教师家访浪花

    詹素霞

    “我们的心是一样的。”这是我校教师“访万家”活动中入户家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透着深深的爱,满含切切的情。家长面前,老师对孩子的一句句赞许,一声声叮咛,无不如同己出;紧握着家长的双手,听其倾诉,细心交流,如同家人朋友……因为,我们的心是一样的。
   “访万家”活动以来,老师们首先迅速搜集好学生信息,制定好家访计划,做好访前培训,发放告家长书,并加紧实施。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和忙碌的教学比拼外,老师们利用双休日,抓住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两个小时,进行实地家访。老师们披星戴月回家,还要忙着记录整理归纳家访材料,随时随地,可见大家忙碌的身影,全校教师真真切切全身心地投入这次活动中了。尽管辛苦,但老师们对孩子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实施教育,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真诚,以及望子成龙的迫切。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因为,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付出着辛劳,也收获着感动。
       为了家访,老师们丢下家里自己的老人和孩子,放下一切家务,一下班就往学生家里赶去,顾不了歇一歇喘一口气,直至万家灯火。我校殷老师,身体一直很不好,家里还有一个读高三的儿子和一个跟读的侄儿。家访时,班主任孙老师劝她早点回家休息,但她总说:“没事!”每天都一同坚持到很晚。一天,走访了两三家后,准备到另一个学生家里去,这时,天已黑下来了。孙老师一边走一边谈着刚刚家访的学生情况,却发现没人应声,一回头,只见殷老师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孙老师吓得赶紧扶起她:“叫你早点回家,你又不听。我去,明天详细告诉你就行了。你倒了课怎么办?”殷老师强忍着胃疼,仍然坚持:“没事,老毛病,一会没事。”来到学生家里,家长也心疼了:“你们太辛苦了,身体不好就别来了。”殷老师笑笑:“来了解一下好些,不来不放心,我们的心是一样的。”家长要做点吃的,被她谢绝。就这样,殷老师忍着痛,一直坚持到家访完。五十多岁的魏老师,家里正装修,八九十岁的老母生病住院,里里外外,焦头烂额,但他依然坚持课件学习,积极参入学校“比较学、访万家”活动。放学后,她先去家访,完成任务后又赶着回家做饭,后提着饭盒匆匆赶去医院照顾老母亲。眼里满含泪花,她还是没请假。没有对教育的执着,没有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怎能有这份坚持,老师们,辛苦了,多保重!
       家访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是教育的前提,是师德的完善。家访时,我们得到了热情接待和心与心的交流,赢得了肯定和感激,获得了理解与配合。与此同时,也有家长要请客送礼,都一一被老师们婉言谢绝:“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六年级徐老师家访时,一家长出于几年来徐老师对孩子关心的感谢,硬要塞给徐老师红包,徐老师笑着说:“应该的,为了孩子,我的心和你是一样。你这样反而不好。”家长不好意思但也很理解地收回。一年级一孩子家长开酒店,老师去了两次家里没人,电话那头也确实很忙,家长便趁接孩子时接老师到他家新开的酒店去家访,也好请请老师的客。班主任周老师说:“不必要,孩子很乖,很爱学习……你忙完再说,你们抽个闲一点的晚上我们再去。”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家访中,老师们感受着家长来自心底的谢意与真诚的理解,也践行着师德,彰显着为人师表的本色。
       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互信的家校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家访的目的。对特别的孩子,要有特别的爱,这是家访中要求应特别注重的地方。我们是临近孝高的一所村小,本村学生很少,绝大多数是借住生、陪读生、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很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姨类亲戚带着,也不乏残缺家庭孩子和残障儿童,且学生流动性极大,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家访,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家校合作,共谋成长。对这些孩子,平时老师给予了更多的照顾和关爱,这次家访,更是拉近了距离。五年级一学生妈妈在外地打工时被车撞残疾,孩子和妈妈都由外公外婆照料。家访时,外公外婆流着泪讲述着自己和孩子的苦,本来带大人孩子就不容易,还要遭已不是很明白的残疾姑娘的痛骂,真受不了,时间长了,别的孩子也烦,并嘱咐我们可要照顾点孩子。听着老人的诉说,我们也辛酸难忍,一面宽慰老人,姑娘心里苦,没地方发泄,只有找亲人哭骂,只有二老忍受了,骂过也就好了,但如果孩子没妈妈,哪怕是这样的妈妈,他的爱是不全的;一面又教育孩子,可要孝敬外公外婆啊,他们多么不易,好好学习,长大了好照顾外公外婆和妈妈,有什么心里话,就多对老师说说。同时我们承诺,会一如既往地关爱孩子,请家长放心,对待孩子,我们的心是一样。家访,不仅仅关注孩子的文化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思想,慰藉心灵,优化环境,培养习惯,丰富生活……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他们的家庭;爱的也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们的亲人。家长的心和我们是一样,他们也需要倾诉,需要关爱,需要理解。他们向我们诉说,是把我们当最亲的人,最信赖的人。家长豁然了,孩子也开朗,身心才更健康。
       我们家访着,体会着,感动着,思考着,努力着……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忙碌,我校已对每一位学生做了一次入户家访。为践行师德,携手育人,共促教育和谐发展,我们也会这样一直做下去。因为坚持才有成效,因为爱让我们坚持,因为,我们的心是一样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1 12:59
[attach]18526[/attach]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开发区红光小学 杨吟爱
      
还是决定抽时间对胡月同学进行第三次家访,因为我坚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即使是一块石头,也会被捂热的。
      胡月同学是这学期从武汉市光谷小学转入我校的。一开始,我就发现他有些与众不同:上课爱打瞌睡,作业敷衍塞责,字迹潦草得连他自己也无法辨认。
       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学校门口遇到他的父亲来接他,我们便交谈起来。原来,他父亲在菜场经营早点店,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非常辛苦,根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去年上一年级时,他父亲就将他送到光谷一小一亲戚家住读。一年下来,他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逃课,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那位亲戚担心以后会出问题,便要求他父亲将他带回就读。为了防止他放学后去上网,他父亲就每天晚上来接他。据了解,他每次双休的家庭作业,从来不做,都是星期天下午早早地来到学校照抄其他同学的。
       第二天,我便把他找来进行教育。要求他体谅家长的一片苦心,放学后要径直回家,免得家长担心;要求他双休时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去玩耍;并且还要他买一本字帖,练习写钢笔字。他自然是满口答应。
       10月16日早晨,我买完菜后,就来到他父亲的早点店。看他父亲正在忙碌,就说等会儿生意结束了,我就来家访。中午1点,我来到他家,看见胡月趴在桌子上做作业,我叫他也不理睬,走近一看,发现他满脸泪水。后来听他父亲介绍说:“早晨听说您要来家访,我就到家里通知他。结果发现他不在家,就到网吧把他找回来。12点后,我又回家看他作业做完了没有,结果发现他又不在家里,便再次将他从网吧找回来,并要他写作业,可他还是不肯做,后来居然将《数学练习册》也给撕了。我就十分恼火,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胡月先是低头不吭声,然后是上洗手间擦脸,最后干脆上楼去了。看他正在气头上,我就和他父亲聊了一会儿,尴尬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时发现他低着头,我心里还有些担心他因为老师的家访而导致他挨了一顿揍而记恨老师呢,只是作业比以前工整了许多。看来家长的拳头对于那些特殊的学生还是有点作用的。接着,我又找他谈心:谈到家长的“沮丧”心情,谈到上网要有节制。当他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厨师时,我说当厨师好呀,但一名优秀的厨师一定要有文化知识啊。当天上午放学后我将他和几名同学留下来进行了辅导,最后还将他送回了家。
      10月23日上午,我又来到他父亲的早点店,想了解一下胡月的情况。他父亲一脸的无奈,说:“又出去了。只是昨天还规规矩矩做了半天作业。”我安慰道:“看来我们的教育还是有点作用的,他这不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吗?但是不要着急,希望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办不到的。教育这孩子,我们还得悠着点。只要我们好好配合,他会转变的!”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养成了坏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在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希求一蹴而就。在转变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有一百次拒绝老师的说教,有一百次在敷衍老师,但我们要耐心等待,等待第一百零一次时他们能以新的面貌出现。胡月同学不是把作业做得以前工整些了吗?不是先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再去上网了吗?
      下次家访的时候,我一定先通知他,让他明白老师对他的关注、信赖与期待。
    因为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2-10 13:39
新华时评:让家访传统焕发新的光彩  2012年02月08日  作者:唐卫彬 俞俭   来源:新华网
  一个优良的传统,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逝暗淡,相反,在久违后的回归,也许更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在湖北,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外访万家”活动吸引了无数的目光,40多万中小学教师穿过田间地头、工棚菜场,把传统美德播撒在家访路上,更把爱心和温暖送进数百万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家访是学校和老师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的重要方式。一代又一代教师通过家访形成的优良传统,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但近些年来,随着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更加便捷,很多地方中小学老师登门家访越来越稀疏。“课外访万家”使教育优良传统得到回归,老师成为“家长贴心人”,家校“连心桥”在新时期得到延伸,自然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家访一度渐行渐远,固然有学生家庭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等客观因素,更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深层次原因。社会和学校往往偏重于学生成绩、班组排名,忽视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使得一些教师只重课堂成绩,把家访当作额外负担。
  学生成长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家校不对接,孩子成长容易出现“真空”,影响身心健康。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现代通讯工具发达,但始终无法代替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离不开面对面、心对心的亲密切磋。用好家访这种形式,发挥好家访的独特功能,家长和老师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为共同教育孩子形成合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家访就是老师拨动孩子心弦、产生和谐共鸣的其中一大法宝。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孩子内心世界更易受到影响,老师更多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实现情感交流,给予有益启发,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敲开学生的家门,也就敲开了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家庭,也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这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家访对于弥补缺失的关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意义更为重大。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奉献;是一种需要,也是一门艺术。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家访传统焕发出新的光彩,对于推进教师职业规范建设,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可谓功莫大焉。(新华网武汉2月7日电 记者唐卫彬、俞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8 17:29
图片SC03644.jpg




市实验小学、开发区社管局、教育办领导及红光小学校委会成员就联谊发展进行探讨。



红光小学潘彩霞老师谈到实验小学交流学习二个月来的心德体会。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8 17:30
图片SC03664.jpg




实验小学李安心校长就“思想、责任、规范、规律”四组关键词谈办学思路

开发区社会局肖继玲局长就两校联谊发展作指导性发言,并就联谊发展挂牌交换了意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8 17:31
联谊发展月工作例会剪影!
图片:001.jpg



图片:002.jpg





  • 图片:003.jpg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31 12:25

图片:植树节.jpg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 13:53
校际篮球友谊赛简报


    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兄弟学校之间的友谊,增强校际间的团结、合作、互学,不断增加与友好学校间的交流活动以及增强广大教师的体质,以便他们以更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当中去。2012年3月31日,应我校工会邀请,罗坡小学教工男篮到我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友谊赛。
    图片:SI854121.JPG



     
    当天下午,春光明媚,天朗气清,一扫连日来的阴雨绵绵,参加交流友谊赛的男教师们更是提前开始了热身,等待着完美的爆发。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比赛于16:00正式拉开帷幕。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男教师们一改往日的儒雅之气,在赛场上极显生龙活虎之威,只见他们步履飞快,瞄头准确,在篮球场上抛出了一条条漂亮的弧线;那熟练的运球,精彩的传球,漂亮的抢断,完美的过人,精准的投篮……比赛跌宕起伏,整个赛场精彩纷呈,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高潮不断涌现;教师们用自己的激情和汗水传达着对运动、对生活、对职业的热爱,传达着友谊互助的团队精神,秀出了自我,秀出了风采,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精彩表演引来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图片:未命名.jpg


    本次比赛得到了两校领导及教师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体现了团结、协作、拼搏的精神,为以后各校文体活动比赛的有序、有效开展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本次活动,不但增进了两校之间的友谊与交流,全方位地构造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调动了师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让教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了一次调节和锻炼,这必将会有力增强两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必将激励教师们拼搏进取、爱岗敬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双方工会表示将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促进教师们的身体健康;把学校生态管理中关爱教师工程落到实处。

开 发 区 共 青 小 学
                                  2012年3月31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 14:03
开发区共青小学学生爱国教育简报

      为了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发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4月1日共青小学全体师生一起来到孝感市烈士陵园,瞻仰那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哀悼那些为了我们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操劳的革命先烈们,缅怀那些英雄们。
图片:SI854147.JPG




全体师生缅怀革命先烈  
    春风送暖,和风徐徐。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苍翠的松柏、素艳的花圈、灿烂的群花衬托下,显得格外巍峨峻拔,配上同学们那一张张稚嫩而又肃穆充满敬慕之情的小脸点缀,整个烈士陵园显得是那么的安谧、宁静,长眠的地下英雄们若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图片:SI854140.JPG




少先队员代表讲话    整个活动在庄严、哀婉的气氛中自觉,有序地进行着,在场的每个师生都得到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升华。
图片:SI854149.JPG


图片:SI854153.JPG



向烈士们敬献花圈 图片:SI854168.JPG


学生们向烈士们敬献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      忠魂犹在,逝者已矣;热血传承,雏鹰亮翅。此次活动必将吹响我校新一轮爱国主义教育的号角!
开发区共青小学
2012年4月1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7 03:04
立足常态求发展集思广益促提高

                                                                                           ——孝感市开发区 同升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小结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课内比教学”活动,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拓宽教研教学思路,开发区同升小学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旨在探讨研究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中,全体数学老师都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参与其中,顺利完成了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任务。作为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的我心中感慨万千。现将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小结如下:
   一、组织严谨认识深刻
开学初,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同升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方案》的指引下,全体数学老师按照方案要求,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深钻教材,积极准备,从老师们的初备教案来看,都能够利用《小学数学新课标准》指导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了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的主题思想。尤其是徐望桥、魏光全、谈青兰、汤娟等老师,在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做到了有机结合,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在探讨中心问题时,所有老师都能够认真思考,做到在学习与帮助的前提下直言不讳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欠缺的地方能友善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予以鼓励,在产生共鸣的地方表现出了认同和赞扬。
  二、深钻教材感悟备课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教学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从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不难看出,全体数学老师都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对学生个人和社会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位中心发言人都很严谨认真,精细周密,从学生个性出发探索出有效的教法与学法,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
这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一、二、五年级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三、四、六年级以年级为单位独立进行。如:二年级老师同备课题是《整理和复习》,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精讲多练”为原则,始终倡导学生算法多样化,思考个性化的学习为前提,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完成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教法新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谈青兰老师,教学设计独特、细致,在备教材、备学生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二年级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是:1.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怎样让学生明确算法?2.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面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怎样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1.老师自身要热爱本职,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愿意上你的课。2..在数学活动中老师不但要引导好,还要参与其中。四年级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汤娟老师的教学设计精致完整,独具匠心。在深钻教材这方面做得很好,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了努力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能够将学生学习三角形三边间关系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在证明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从不同的角度服从于使学生养成 “说明有据”的态度,增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质疑的态度。汤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尤其出色。对于汤娟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实践再实践。五年级魏光全、徐望桥两位老师同备内容是《通分》,为了增强课堂的时效性,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花费了心血,教学过程环环紧扣,细致、流畅,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折一折等学习活动丰富课堂行为,让学生得以全面、全程、全身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尤其是魏光全老师教学设计细腻、精致、完美,在青年老师中起到了榜样作用。对于徐望桥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一致认为:1.老师引导要准确、全面、教学手段要丰富。2.放手让学生想、说、做。3.拓展延伸时鼓励学生独特有个性的思考。如解决问题的方法。魏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们的一致意见是:1.在传授新知识时实时贯穿复习旧知识,以弥补学生对旧知识掌握不牢的欠缺。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作业训练要有层次性,不同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六年级备课类容是一节练习课《成正比例的量》,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提高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判断的能力,初步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备课时黄育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相关联的量”和“两种量相对应的数”,首先以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正比例的关系有两个充要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同时初步渗透把数据变化问题转化成图像直观分析,以揭示正比例的实质。整个教学设计处理恰当,层次感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不足之处是学法的探究较欠缺。黄育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把巩固知识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是:老师要了解学生并做好引导工作。
     三、探索感悟收获提高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从教不久的年轻老师,都能够自觉的把自己融入群体中,教师个人素质得到了充分展现和提高,弥补了教师发展不平衡的缺陷,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使教师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在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协作与分享,充分挖掘了校本教研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不足及改进措施
   1、在备学生这方面还有待思考和提高,要做到备教材和备学生有机结合。
   2、备课为课堂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备课时各方面的因素要考虑周密。
   3、中心问题挖掘不够,中心问题的面不广,今后还要在深钻教材的前提下全面了解学生,细心寻找中心问题,探求良好的解决方法。
集体备课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尝试,这次活动的圆满开展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校验集体备课制度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张格兰
                                     二0一二年四月




   
    李校长致开幕词


    中心发言人谈青兰在阐述教学设计


  老师们积极参与其中


   张主任对集体备课认真作小结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7 03:12
孝感市经济开发区董永小学“课内比教学”——集体备课工 作 简 报


3月20日,我校针对“课内比教学”——集体备课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讨论研究集体备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出实效.

一、工作目标

1、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引领深入解读;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二、工作计划

1、学期初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确定单元集体备课主备人及内容.


2、主备人初备。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3、集体研讨。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导主任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并展示成果。在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其他教师写出评课稿,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6、教后反思。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7、做好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学校及时对每次活动进行档案整理。
     备课流程图 制定计划———→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备人二次备课——→教师个人成果展示———→教后集体反思  
     会后教导处安排了近三个星期的工作任务:语文组先开展工作,选课、选主讲人、主讲人设计初稿、针对初稿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优化教案、成果展示、集体评议等。
4月5日,语文组所有成员开展集体备课的主讲人初稿说课和集体讨论环节,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主讲教师管冬莲老师对四年级语文课《生命 生命》一课进行说课,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及设计思路、板书设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语文组其他五位教师针对管老师的设计思路各抒己见,给与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不少中肯的


]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7 18:30
孝感市教科院到开发区红光小学进行教学视导


  2012年3月12日,孝感市教科院、开发区教育办基教科一行10人到开发区红光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学常规视导工作。
  早上,在孝感市教科院赵洪主任的带领下,教科院各学科教研员来到红光小学,首先听取了红光小学舒校长关于“课内比教学”的情况汇报,查看了“课内比教学”教师成长档案。对红光小学在与市实验小学联谊发展活动中启用的“集体备课制度及安排”、“课堂教学巡查制度”等几个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后教科室所有教研员及开发区教育办基教科教研员开始分头随堂听课,共听了一节语文课(执教老师:一年级詹素霞)、一节数学课(执教老师:六年级徐晓红)、一节音乐课(执教老师:二年级殷秀清)、一节体育课(执教老师:三年级施春桥)和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执教老师:五年级叶友玲)。
  下午,各位教研员分别与执教老师对每节课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最后,教科院小学部赵洪主任代表视导小组就此次视导活动进行了意见反馈交流,充分肯定了红光小学常规教学管理务实创新、课内比教学扎实有效。
下阶段,红光小学将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科学评价考核的基础上,注重对教师的关怀和指导,促进教师在“比教学”活动中的专业成长。同时,还将把“比教学”工作与市实验小学联谊发展及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优势,拓展“比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18:13
市实验小学与开发区红光小学联谊发展隆重揭牌
      和煦的微风吹拂着大地,甜美的花香传递着春天的信息。4月12日,市实验小学与红光小学联谊发展的揭牌仪式在红光小学隆重举行,校园内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上午10:30,揭牌仪式正式开始。开发区社管局肖继玲局长主持会议,孝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诗红同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韩传银同志,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汪望勋同志,开发区社会管理局副局长许水舟同志,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丁应华同志,市实验小学校长、党委书记李安心同志,红光社区支部书记万云芳同志、居委会主任郑军同志参加了会议,市实验小学校委会全体成员、开发区教育办全体同仁、开发区部分学校校长、市实验小学教师代表、市实验小学管乐班学生、红光小学家长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孝感市电视台、孝感日报社等媒体对此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揭牌仪式进行了9项议程。首先联谊学校的两位校长——红光小学舒进兵和市实验小学李安心同志分别讲话,介绍了开展联谊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开学两个月来为落实联谊方案所做的各项工作;红光小学教师代表和市实验小学教师代表潘彩霞和刘艳分别向开发区和市直学校教师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市教育局的校际联谊交流活动,丰富职业经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会上,市实验小学与开发区红光小学学生联谊结对代表互赠了礼物;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汪望勋同志讲话,祝贺联谊活动的开展;最后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副主任、督学韩传银同志对联谊活动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对下阶段的活动提出了希望。
      在学生们挥动的鲜花花环中,在孩子们响亮的口号中,在家长社会的期待中,联谊活动揭牌仪式圆满结束。会后蔡局长带领参加揭牌仪式的领导走进红光小学教室,老师办公室,深入了解了红光小学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和学校软硬件建设,对红光小学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给以了肯定,市教育局、开发区管委会、红光社区的领导们还对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作了有益的探讨,指出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最后蔡诗红局长提出下半年还将再次到开发区红光小学视察,检查联谊活动落实情况。
      祝愿在联谊发展活动的引领下,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合适红光小学发展的教育教学最佳模式,为办家长满意学校而努力。





隆重热烈的会场!




校园内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受邀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家长代表络绎不绝!




受邀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家长代表络绎不绝









市教育局韩局长在揭牌仪式前观看学校编辑的《红光小学校园风采资料图片》。
开发区社会管局肖局长与市教育局韩局长进行交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18:15






领导的重托——做好市教育局服务开发区经济建设,办好与红光小学联谊发展工作。






揭牌仪式前的商讨,共谋两校联谊发展大计!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18:16












两校学生在仪式开始前进行赛歌!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18:17
活动过程中的花絮!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3 21:19
实验小学与红光小学联谊活动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和煦的阳光洒满了大地,温暖的微风吹拂着校园,甜美的花香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怀着激动与期盼,我们迎来了实验小学与红光小学联谊发展新的起点,今天,我们在这里,邀请我们尊贵的客人——孝感市教育局和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红光社区的领导以及开发区中小学校的优秀管理者,一起见证两所学校联谊发展活动的揭牌仪式,共同祝愿市实验学校和红光小学联谊发展,携手前进,共同成长。
    作为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学管理者,我很荣幸,能成为这次联谊活动的首批交流对象,到红光小学参与教学管理,执行和落实联谊发展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今天,我代表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向全市的教师们倡议:
    1、努力学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今年是我国迈入“十二五”的起步之年,我们的教育事业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成为刺激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我们要加强学习,了解教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新形势。
    2、锤炼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的教学实践是锻炼和培养教师的摇篮,教师的生命在课堂,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比教学活动,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上好每一节课,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一节好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参与区域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丰富职业经历;在市教育局、开发区教育办的积极努力下,在实小、红光两校的有效沟通下,两校的联谊活动在今天举行揭牌仪式。此次联谊发展活动,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红光小学的办学资源,发挥市实验小学的名校拉动效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浇灌在干涸的土地上。我们要响应市教育局的要求,积极参与区域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走出熟悉的校园,迎接新的教育教学环境的挑战,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不断成长进步。
    4、真诚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联谊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性的举措,无论是我,是你,还是他,如果有幸参与,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真诚合作,把自己,自己学校最有智慧,最成功的经验与方法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兄弟学校,在资源共享中共同进步。
    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管理者和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到学校与不同区域间的联谊和交流活动中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孝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贡献自己力量。
   谢谢大家!
                           倡议人:孝感市实验小学   刘艳
                                      2012年4月11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18 23:46
李安心校长在联谊发展学校挂牌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欢聚在市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隆重举行孝感市实验小学与红光小学结成联谊发展学校挂牌仪式,首先,要感谢市教育局、市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对我们两所学校开展联谊发展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作为联谊发展的学校,我们一直在探索实现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像今天这样我们两校联谊发展,在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安全保障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互动联谊交流的方式,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探索途径。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孝感市实验小学与孝感经济开发区红光小学联谊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春季开学初,我校选派了教务处副主任、五年级年级主任刘艳同志担任红光小学副校长,红光小学选派了教务处主任潘彩霞同志来我校任教。下一步还将安排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送教到红光小学,开展教学设计、专题研究、上示范课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六一儿童节,两校还将开展庆祝活动。今年秋季开学,两校将互派人员到对方学校任教,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活动等等,以示范、交流、学习为载体,达到两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各位领导,老师们,随着两校联谊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不仅会提高两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还必将对区域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区域推动、名校拉动、均衡发展的战略规划来看,可以更加充分共享优秀教师资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通过联谊发展促进学校和教师的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最后,衷心祝愿孝感市实验小学和红光小学能携手共进,共同托起孝感教育的一片蓝天!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0 06:34
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标
———同升小学新课标学习纪实

    根据开发区教导主任会议精神,在同升小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同升小学自4月9日开始,组织全体教师以《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课标》为主题的业务学习,本次活动将历时一个半月时间。
   在教导处的精心组织下,新课标的学习分语数组进行,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教研组长带头,主要比对学习《小学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和修订稿,《张丹教授解读新课标修订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如何指导学生自读书》,《关于小学习作教学及评语的一点思考》,《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培养应追求“三重”》等内容。
相信全体教师在这次业务学习中一定会受益匪浅,对新课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也一定会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张格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1 07:34
























孝感市开发区桂桥小学“访万家”纪实

                                            
       大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在这美好的季节,开发区桂桥小学的全体教师再次掀起了“课外访万家”工作的高潮。经过上学期的家访实践,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家访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继续深入推进“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学初,根据开发区教育办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桂桥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确立了以“送温暖,献爱心” 为主题的重点回访工作。家访对象为贫困生,单亲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针对这些社会弱势群体,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购买了书包、文具盒、课外少儿读物、笔记本、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品,以体现学校对以上几类学生的关爱之情。确立了以上指导思想,我们首先对广大教师进行了访前培训,明确了家访纪律、提出了家访要求、指出了注意事项。然后各班班主任按学校要求制定了本学期的家访计划,经过调查摸底确立了家访学生名单。目前,我们的重点回访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如火如荼地进行。根据老师们家访回来后的反馈,这种“送温暖,献爱心”式的家访效果十分令人满意。“礼轻情意重”,当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接过老师送给他们的学习用品时,那掩饰不住的欣喜与开心令人难忘,不少孩子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家长们感激的话语也装满了我们的心田。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1 07:35
学生分布在城中村和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的许多乡村,家访的难度要比一线小学的难度大一些,为了保证家访效果,学校采取划片分区集体统一行动,和个别走访相结合方法,成效明显!

  • 老师冒雨集体走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2 11:19
放飞心情  追逐梦想
———同升小学“金色童年快乐成长”文艺汇演活动简报


      2012年4月28日上午,开发区同升小学春意盎然,庆“五一”文艺汇演暨“六一”参赛节目选拔赛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发区教育办全体领导、同升社区主要领导以及学生家长应邀出席了庆祝活动。
首先,李彩英校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同升社区管校领导肖协清书记和开发区教育办陈红华主任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文艺汇演在四年级舞蹈《最炫民族风》中拉开了序幕。小演员们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为观众献上了一份缤纷的文艺大餐。舞蹈《青青茉莉花》、《我不上你的当》、《烟花三月》、情景剧《我爱爸爸妈妈》、相声《我要出名》、合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三句半《感恩》等20个节目精彩纷呈,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人,掌声此起彼伏。本次文艺汇演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开发区社会管理局教育办公室的领导担任评委。
同升小学举办本次活动,是深刻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开发区教育办开展庆“六一”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的前奏,更是同升教育人对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深深思考。这一活动的举行,展示了同升小学师生团结一心、勇于创新、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我同升小学文艺与文化交融的累累硕果。(通讯员:李慧珍)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