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亲亲的, 我们的“童学蕙”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9 12:49
标题: 亲亲的, 我们的“童学蕙”
亲亲的, 我们的“童学蕙”

文/幸福年华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想:这是哪个人?是干什么的?那我告诉你:这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五十年前,我们同从云梦一中三{六}班毕业。以后各奔西东。直到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们这群虽偶有联系却没有齐聚的同学走到了一起并从此亲密往来直到今天。
     你一定会想:是什么机缘呢?说来话长。那是一九八一年的一个星期天。身在城关中学工作的我正在家中做饭,突然有人叫喊:“黄老师,有人找。在操场上。”我赶紧跑到操场一看: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孩,他们身旁堆着一堆破旧的行李。个个人脸上显着疲惫。严然一幅逃难的样子。我心中一惊:是谁呀?我不认识。这时男子拿出一个纸条给我看,原来是受“走资派”父亲影响谴送回河南农村老家的田小英的丈夫和孩子。小英回乡后到了出嫁的年纪嫁给了这个农村青年,生育了一双儿女。现在落实政策她们一家返回云梦寻亲落户。我赶紧把他们一家请到家中,吃过午饭就把他们送到先期返回云梦的田小英父亲家。之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当时在广播站工作的孙桂芳。在她的努力下所有家在城关的同学迅速集结。大家对田小英的遭遇充满了同情,紧急地商量着如何帮助他们。有钱的出钱的、有力的出力,还有送东西的。就这样一次次一年年给予了她一家人真实的帮助和真情的关怀。同学们的行为让田小英一家感动不已、感激不已。
     也因此我们的“同学会”诞生了。后来为了在电视、广播点播节目和追求情趣定名为“童学蕙”。
孙桂芳担起了所有的组织、领导事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董事长”。以后我们常常会聚会。一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二是有同学从外地归来。大家每每聚在一起没有扯是绊非、很少家长里短;有的只是:相互关切问寒暖、谈笑风生讲笑话、兴趣盎然议时事、返老还童戏歌舞。而交流保健知识、健身经验以及冶家之道则是我们主要的课题。有时也会打打麻将。我们打麻将可是“一国两制”,会玩的来点小钱,不会玩的图个乐呵。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这么多人,有的人还时常随儿女南征北战天各一方,可“同学蕙”的活动从未断过。我常想:何以让我们能如此持久?我想,原因之一,是我们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现在的 “董事长”由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具有凝聚力和领导能力的钱舜云担任,“财务部长”由热心能干、乐于吃苦、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彭享云担任,随和、温纯的李泽容则任“财务总监”。原因之二,是这么多年来,在悠悠岁月中不知不觉形成了我们“同学蕙”的一种精神——爱国、守法、乐观、向上、友善、包容。这么多年来,“同学蕙”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大家一次次感受到这个群体的温暖和魅力。
忘不了那一年,张瑞玉的丈夫患上了重病。大家得知后积极捐款送到了她的家中。又一年,钱舜云的丈夫不幸被煤气烧伤送到武汉抢救。晕车的人也不辞劳苦和大家一起送去关切和慰问。更早些年,郭翠玲因病早逝。以后每年清明节钱舜云都会代表大家为她焚香奠祭。程舜芬因病去世,当她的骨灰从武汉运到云梦老家来安葬时,大家冒着寒风早早地伫立在梦泽大道旁久久守候着迎接她的归来。“不见风雨哪能见彩虹”,在经历了这些痛心事情之后,我们懂得了“人生好比单行道”, 大家更加珍惜友谊、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单纯、我们的心胸越来越豁达、我们的心态越来越淡定、我们的心理越来越健康。我们享受友谊、享受欢聚、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我们相约:简简单单地过、从从容容地活,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让“学蕙精神”伴我们到永远。
你想知道“同学蕙”的成员吗?不妨顺便讲讲。除了上面说到的钱舜云、彭享云、李泽蓉之外,有平易近人、令人尊敬的“名誉顾问”钱大姐,[其实她是我们的师娘,是我们老师的夫人。可她乐意我们这样叫她] 不慕虚荣、勤俭持家、乐观向上的胡家棣,热爱生活、敢于时尚、老当益壮的王清苹,为人师表、甘当“老黄牛”的模范教师张梅春,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的优秀党员孙桂芳,讲究整洁、永葆美丽、人称“模范妻子、模范母亲”的盛冬蓉,热爱音乐、慷慨大方、视朋友如姐妹的张建华,谨言慎行、为人低调、心地善良的杨腊梅,快言快语、勤劳能干的开心果徐腊蓉,耿直聪慧、敢爱敢恨、远嫁黄冈的李小慧,家在安陆借读云梦、积极进取的学生党员程继芳,“无缘同学,有缘相聚”、待人真诚、深受大家喜欢的小妹妹戴秋芳,豪爽率性、热闹逗趣的王云泉,热心公益、不计得失的张华国,为人憨厚、热情健谈的詹长兴,还有就是思想简单、为人笨拙、乐于学习的“憨牛笨鸟”本人。还有就是我们的老伴,就不一一介绍了。特别要说的是,我们这群人中,有曾任县长两位{一位是直属同学、一位是同学家属}、纪委书记一位、局级干部两位,科级干部多位,其余多是普通的教师、会计、出纳等。我们这群人虽然都很平凡,然而决不平庸。可以说都是大大的良民。我们这群人的子女也都一个个是堂堂的中国人。
     我们的“童学蕙”中还有一件事值得说说,那就是我们的组成模式。起初,只是家在城关的女生,人数不过十人。后来我们的子女成家立业了,就带上了各自的配偶,一聚就是两桌人。再后来又增加了在城关的男生。现有三十多人。我们的聚会方式开始是轮流作东,各人在家中摆宴。后来年岁大了经济条件好了,改成轮流作东在餐馆请客。近几年在钱舜云的提议下,实行了“AA”制。通过实践大家一致认为“AA”好,实在是好。现在我们的会员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在云梦,我们的“童学蕙”成了一道小小的风景线,引来许多认识和不认识人的羡慕和赞许。我们也为此引以荣耀和自豪。
     我常想:我们这一大群同学都是大大的良民,我们的子女都是堂堂的中国人,我们的家庭都是和睦和谐的家庭。在我们的大中国,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象我们这样该多好啊!
     我爱我伟大的祖国!我爱我美好的家庭!我爱我们亲亲的“同学蕙”!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