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全程实录===欢迎监督、指导、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0 15:51
标题: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全程实录===欢迎监督、指导、批评
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孝南教研[2011]048号

—————————————————————————————————————————————————————————————————
关于举行《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的

         


各学区、各区直小学:

    教师自身读写经验的积累,对于完成小语教学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室先后策划组织了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有力地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质的大面积提高,这项赛事,已成为我室具有“教研创新”意义的品牌活动。

    现将《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相关要求通知如下,请各单位按本《通知》作好参赛组织工作:

一、比赛时间:2011年月12月16日(周五)全天

二、比赛地点: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阶梯教室

三、会务费:50元/每位

四、参赛具体要求:

  1、赛手务必于12月16日上午8:30前到达赛场报到,领取赛卷。

  2、赛题当场公布,参赛文当场完成。

  评委会按1:1比例评定一、二等奖,于12月18日在《教师之友网》公布评审结果。

五、各单位参赛名额分配:
  区实验小学:5人
  区三里棚学校:5人
  区二小:3人
  书院学区:6人
  车站学区:6人
  新华学区:6人
  广场学区:6人
  朋兴学区:8人
  新铺学区:7人
  西河学区:6人
  杨店学区:10人
  肖港学区:10人
  陡岗学区:10人
  卧龙学区:8人
  毛陈学区:8人
  祝站学区:8人
  三汊学区:8人
  朱湖学区:5人
  东山头学区:2人


六、其它事宜:

  1、请各单位严格按参赛名额数分解到校,落实到人,确保本次比赛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保证比赛质量,各单位不得自行突破参赛名额。建议优先选派前五届未参赛的教师或未获一等奖的教师。

  2
、为将本次比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各单位,本《通知》同时发布于公益服务网站《教师之友网》“教研信息”子栏。请各学区教研员、各区直小学教导主任在12月14日前在此《通知》后以实名跟帖形式报送参赛选手名单。

  3
、赛后次日(12月17日),我室将邀请四位学区教研员、两位区直小学业务领导和两位前五届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共八位同志组成评委会,在文化路小学进行集体评审,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平。


  4、本次比赛部分获奖作品将在赛后陆续上传于《教师之友网》“原创教研论文展评”子栏。




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2011年12月8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0 16:10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56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56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568-1-1.html

★★★荣获‘孝南区首届优秀小语教研组长’的语文教研组长名单★★★-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568-1-1.html

[attach]18545[/attach]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568-1-1.html

[attach]18530[/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1 13:56
[attach]18531[/attach]

[attach]18546[/attach]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1-12-11 20:49
祝贺!
作者: 李群    时间: 2011-12-12 11:40
   汇聚一线教师实践智慧,促进语文教师写作能力提高。
     好活动!!!
     我们学区会按《通知》认真组织。
     参赛名单随后跟帖告知。
                                 西河 李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70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70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70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799-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799-1-2.html

[attach]18544[/attach]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1-12-12 13:38
学区教研员余国辉同志打来电话,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我校参赛名单已报学区

                                   祝站姜窑小学教导处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37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37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374-1-1.html
我校语文组。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 d-20664-1-1.html
第五届全程回放。
作者: 王琼珍    时间: 2011-12-13 08:54
书院学区收到,积极按要求活动。

作者: 陡岗高雄    时间: 2011-12-13 09:24
陡岗收到,正在组织语文教师报名,参赛名单随后附上。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668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296-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296-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296-1-1.html

[attach]18542[/attach]

[attach]18543[/attach]
作者: 熊驰辉    时间: 2011-12-13 13:49
管老师:
    实验二小按分配人数参加活动。
                                   二小熊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47-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47-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47-1-1.html
作者: 钟裕华    时间: 2011-12-13 18:07
我们学区是由学区主任亲自抓这件工作,我校已接到学区祝主任通知!

                                                   中山

[attach]18533[/attach]

经历了风雨就能收获彩虹
                      新华学区中山小学 肖 娟

    二○一一年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活力的年度,“研课改”、“创高效”、“比教学”、“访万家”等活动相继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让我尤感如沐春风的当数“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内比教学”,为我们搭建了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时空场所,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寻求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舞台。总之,“课内比教学”,对于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近段时间以来,我也深入到“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象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他(她)们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他(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充分地让学生读课文,品语句,悟情感,放手让学生真正去领悟、理解课文内涵。看看这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想到孩子们要求的是什么,只不过是一次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机会,一次对美的膜拜,我为什么这样残忍的拒绝呢?只因为制度?因为考核?因为年终的奖金?还是因为同事们都如此?多年来我仿佛有些麻木,有些迟钝。我们在这些“规矩”的束缚变成了木乃伊,然后再将这些欢蹦乱跳的鲜活生命放到曾经腌制过自身的酱缸之中。
    的确,我们教师上课很有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之中,我们的引领,不仅给了学生良好的示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质量,还缩短了其进入文本的时间。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不仅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到课文的内容和感情,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并在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引下,就完全可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这样的老师的课,不仅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热烈掌声,还令所有听课教师也不得不为之叹服。


    众所周知,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把它上好,上得让学生愿意听,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把课上到最佳状态。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同时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使自己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如此,才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我想: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所不断追求的目的。“学习是生活的,生活是体悟的,体悟是快乐的。”每一次感动,都来自心灵的渴望与期盼;每一份收获,都缘于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没有刻意的教学手段,没有程序化的教学设计,没有庄严的课堂氛围……这些特殊的公开课,让我读懂了新教育理念的内涵;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每一个教育人心中的梦想,也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心灵的祈祷。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水平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方法,收到了一定成效。“一个成功的教师,一个幸福的教师不在于他的职业有多崇高,不在于他的地位有多显赫,而是在于他能带给学生多少快乐”,这是我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追求,一种概定。总之,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给我们每位教师带来了感官与视觉上的冲击,也给我们的心灵深处一次重新洗涤后的翻新。今后,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在反思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相信自己的教学生涯一定能闪现出独特的光芒!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70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70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3708-1-1.html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1-12-13 19:04
我校已接到学区肖主任通知。
   正在组织老师积极报名参加!
   名单将经由学区报知。
                                      肖港镇小教导处
http://xnjyw.5d6d.com/thread-39758-1-1.html


[attach]18564[/attach]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1-12-13 19:05
肖港学区名单随后附上!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营造支持教育创新的文化环境
臧铁军
  核心观点:对分数的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数量和答案的精确程度的过分强调,使教育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失去了创造的原动力。当前我们强调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正是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
    ■臧铁军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从小学到大学持续不断地培养创新的意识、创造的精神。填鸭式教育显然与这个目的格格不入。要扭转填鸭式教育,首先要使教师不断对教育和教学过程提问“为什么”,并要率先质疑和探索,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更快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教育理念问题,也是教育创新的文化环境问题。
  当教育结果被评比等指标化、被升学等功利化以后,教育创新的文化就被压抑了,因为教育过程被注入了功利性。对分数的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数量和答案的精确程度的过分强调,使教育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失去了创造的原动力。当前我们强调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正是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
  从教育的宏观层面来看,应当说有些教育改革不乏很好的设计,出台的有些政策也不乏很好的思路,但就是由于缺乏支持改革创新的文化环境,到了操作层面被打了折扣。政策还不完善,被钻了空子,扭曲了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导向,形成“重走老路最安全”的误导。其实,落实和完善政策,是良好的改革创新文化的基础。
  以往,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过于重视那些自上而下的、在某一宏大政策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改革,却没有对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校长和地方教育管理者们的自下而上、适应当地教育和社会实际的教育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也很有价值,应当重视对这些教育创新进行总结、提炼,并据以完善我们的教育政策。
  当然,教育创新必须要有正确方向,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探索。最近从新闻中看到,某小学许多孩子被要求戴上绿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将这视为一种教育探索。如果真像报道中所说的那样,这种违反教育原则的所谓创新要予以制止和纠正。
  教育创新的文化氛围十分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要把教育研究创新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和完善鼓励研究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教育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当然,教育创新离不开制度保障,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领导者都应当具有建设良好教育创新环境的意识,使教育工作者真正感受到自己职业的责任和荣誉,激发起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无怨无悔地为之付出,享受着那份发自内心的幸福。
  教师每天教书,同样的课程内容面对不同的班级经常要重复讲上几遍,同样的作业内容要批数十本上百本,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难免产生一种职业惯性或倦怠,在教育教学中,习惯性的做法多,探索研究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创新文化建设必须积极鼓励教师创新,使教师的教育理想能够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实践,赋予教育教学以新的活力。教师的使命不仅是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还必须始终保持对教育规律的执著探索。这应当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本能追求。
  (摘自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在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attach]18540[/attach]
[attach]18541[/attach]
作者: 陡岗高雄    时间: 2011-12-14 09:47
陡岗学区参赛教师名单如下:
     陡岗小学:林芝燕   程金霞   朱德备    夏映红   张华明   王丽慧
     文锦小学:徐玉萍   陈少明
     朝阳小学:袁苏亮
     胜利小学:徐少平
[attach]18547[/attach]
[attach]18532[/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4 12:12
==教研室管季超回复:

------公益网站,服务本职工作。
         谢谢学区教研员朋友及时回应。

------已作回应单位不会再打电话打扰。未回应的单位只好在明天电话一问。
http://xnjyw.5d6d.com/forum-169-1.html
http://xnjyw.5d6d.com/forum-169-1.html
http://xnjyw.5d6d.com/forum-169-1.html

[attach]18549[/attach]
[attach]18550[/attach]

==答网友问:本站图片,必须注册登陆才能见到,[游客]看不到!!!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1-12-14 17:00
学区肖斌同志:

      接到您的通知,我校派6位教师参赛:万艳霞、肖杨芳、朱华海、杨朝霞、江景珠、彭自华。                                    

                       肖港镇中心小学教导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4 17:37
==教研室管季超回复:

------公益网站,服务本职工作。

         谢谢学区教研员朋友及时回应。

------已作回应单位不会再打电话打扰。未回应的单位只好在明天电话一问。


作者: 李群    时间: 2011-12-15 10:28
西河学区接通知就安排了:
                         西河小学 王玉琴   翟翠平
                        五桂小学 刘玉安   连建钗
                        道店小学 谢宝红   胡  丹



[attach]18558[/attach][attach]18558[/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5 11:18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83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829-1-1.html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1369&goto=lastpost#lastpost

==[李群]者,西河学区教研员李柏群先生也。


[attach]18559[/attach]
作者: 余雯静    时间: 2011-12-15 15:03
区直三里棚学校参赛教师名单  
李蓓  华勇刚  余雯静  沈静  方晶



                                      三里棚学校教导处

[attach]18560[/attach]
[attach]18562[/attach]
作者: 姗姗来迟    时间: 2011-12-15 15:55
管老师:

       您好!!

       新华学区参加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的教师名单为:
       张瑛  钟裕华  简芬  程俊云 杨婷  程凤华

                                                                新华学区 祝


[attach]18566[/attach]

[attach]18567[/attach]

[attach]18568[/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5 16:10
==谢谢祝主任!!

[attach]18571[/attach]
作者: 宋伟    时间: 2011-12-15 19:33
管老师:

       您好!朋兴学区一定按通知精神派老师参加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
                                                  

                         朋兴学区  潘移广(宋伟代录入)

[attach]18594[/attach]
[attach]18595[/attach]
作者: 陡岗高雄    时间: 2011-12-15 21:29
管老师:
    陡岗学区增派一名教师参赛。文锦小学:杨望华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22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大赛》现场传真照片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24
32# 鲁林涛

===[图/登陆才见]本次赛事承办单位文化路小学校园美景。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27
33# 鲁林涛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33
本帖最后由 鲁林涛 于 2011-12-16 14:37 编辑

34# 鲁林涛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43
35# 鲁林涛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44
36# 鲁林涛
作者: 鲁林涛    时间: 2011-12-16 14:46
37# 鲁林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6 14:48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大赛》文题供选

■制题:管季超(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一、叙述类:

1、《家访记》
◎提示:希望用最真实的文字叙述一次家访的经历。注意!是“最真实”!真的事情、真的感受和真诚的文字。

2、《尴尬的家访》
◎提示:“家访”工作本是教师日常工作极为自然的一部分。家访工作也是教育界的优良传统。通过家访,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结成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体,很有必要!
但时代发生了变化,据《楚天都市报》某记者报道:武汉市的一些教师同行在大规模“统一行动”的“访万家”活动中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
你在家访中遇到过尴尬吗?
如果有,不妨一写!

3、《家访归来话感受》
◎提示:校内的同事们家访回来,也许会在一起谈起家访的感受。你们都谈了些什么呢?大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可否请你采用叙述方式“还原再现”同事交谈的情形。

4、《身边的师者之范——记同事×××二三事》
◎提示:师者之范,何必天边觅。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敬业爱岗尽忠职守的榜样。

5、《我挺佩服他(她)的!》
◎提示:此题与上文其实是同一个。
不过,我希望第4题写得“正式”一些,类似于报纸上发表的“人物通讯”,这一个题目则尽可写得“感性”些,个性化一些。

6、《我们学校的“吉尼斯”记录》
◎提示:“吉尼斯”记录,也就是“××之最”的记录。
但假如你只简单地列几条,那就不太像一篇文章哦!假如你不善于观察和想像,怕也是写不长,写不出趣味来。
莫急!时间充裕。想好了再下笔。

7、《班级人物素描》
◎提示:如果能通过你生动的叙述,让你班上的若干个孩子跃然于纸上。那,就太棒了!

8、《师范室友×××轶事》
◎提示:这个题目大概可以有多种写法:只再现“当年”的故事,当然切题!既“再现”当年故事、少男少女的情怀,也写写室友师范毕业之后你知道的故事,我想可能更丰满,也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沧桑。

9、《家史大纲》
◎提示:假如你比较清楚你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父系直系亲属的大致经历,你就可以开始写一个《家史大纲》了。
今天的写作,只有半天时间,要展开来详细写家史,时间肯定不够。假如真的只是简单的一个“纲”,那你的文章就获不了高奖!
可以这么办:列一个比较详细一点儿的“大纲”,然后用叙事的笔法详写其中一节。在“大纲”上,用五角星标注对应的详写部分,就可以了!

10、《在参加中考的日子里》
◎提示:要写你参加中考的事儿!这在时间上可能比较远哦。你还记得当年的事情和当时的感受吗?假如记忆犹新,那就不妨一写。

11、《在迎检的日子里》
◎提示:采用到校检查的方式检验工作推进的成效,评估学校在某一方面的工作成绩,这是教管工作的必要方式,有效手段。
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类检查,近年日见其多。校长们一般都会很慎重地对待这样的检查,一线教师也常常会为迎接“检查”配合做一些工作。
《在迎检的日子里》,是怎样的情形呢?期待在你笔下再现!

12、创作一篇故事。
◎提示:这篇童话故事中必须嵌入“董永”、“七仙女”、“孝感人民广场”、“麻糖”、“米酒”、“神舟九号”、“奥巴马”、“普京”这八个元素中的任意四个。写成什么体裁的故事都行,任意主题都行。
我们希望看到写得字数多的,想像奇特又具有“艺术的合理性”的有趣故事。

13、也许,你曾到过某地旅游,名山大川或异地的城市,当时有许多感受一直没时间写下来。今天参赛,有整整半天的时间供你来从容写作。
◎提示:体裁:游记。文题:自拟。字数:不限,兴尽则止。

14、《我的一节“代表课”》
◎提示:作家的所有作品中,会有一部或几部是“代表作”;画家一生之中会创作大量的作品,其中一部分特别精彩的,是其“代表作”;歌唱家常常也有几首歌唱得特别好,流传广泛,成为“拿手”的“代表作”。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我们每天都要上课。
有哪一节课,最能体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艺术,最能体现你的个人教学风格呢?请你把这一节课用“文字录像”的方式再现出来,让同行们来品鉴品鉴。
“代表课”这个概念,是我未曾谋面的朋友深圳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提出来的。管季超认为这个概念对于青年教师树立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少堂先生也是“语文味”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二、说明类:

1、《持家小窍门××则》
◎提示:请你写写居家生活的若干心得。说明式的,要言不繁。

2、《怎样装修新居》
◎提示:说明文式的,条理很重要,突出重点很重要。

3、《我们的学校》
◎提示:别一不小心写成了记叙体。应该是类似于初中那篇课文《人民大会堂》。说明式的,当然也可以比较生动,有细节。

4、《怎样办好班级黑板报》
◎提示:设定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是你所在班担负黑板报编辑工作的几名学生,你的这篇文章也可以刊登在校刊上,乃至于可以向《中国教育报》投稿。



三、议论(评论类):

1、约请两位参赛的女教师评赏孝感本土两位青年女作家周芳和范小雅的作品。

2、管老师提供全国小语会会报《语文报·书法版》20份,约请3位赛手先阅报,经过商讨后,共同列出文章大纲,然后分工撰写成一篇完整的评报文稿。

3、管老师提供珠海出版社新出的一本介绍某教学特级教师教育生涯的专著,约请一位赛手先作浏览,然后自拟文题,写一篇书评(字数:600字左右即可,长一点儿当然也许更好些)

4、假如你平时上网较多,《槐荫学苑》和《教师之友网》都曾浏览过,那就请你写一篇网站评论文章,评析两个网站(栏目)各自的特点,放入你的真实感受。

5、《假如我是校长》
◎提示:假如你是校长,将会有怎样的治校理念呢?有哪些治校的方略呢?会在哪些方面承继学校的光荣传统,又在哪些地方守正创新呢?
很期待你以“校长”的角色发表高见。

6、《孝南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机遇与挑战》
◎提示:作为普通教师,日常工作大多是琐细的、平淡的,我们不大可能参与到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但,我们可以、也应该以教育界“主人翁”的态度思考一下宏观问题,献智献策,让我们的教育决策更为科学、教管工作更加人性化、教育的整体效益发挥得更好。

[attach]18709[/attach]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大赛》文题供选


制题:《教师之友网》注册会员(特邀)

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魏轩平同志出题:
①《楼梯》、《钥匙》
提示:宜于记叙。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切入点很多,但切入点最好小一点。

《渴望》
提示:学生的渴望,教师的渴望……

网友[东门之杨]君出题:
题目:请以“回望经典”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释题:自文学市场化以来,文坛的孱弱与浮躁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代文学经典的缺失有目共睹,现代人心灵的焦虑与日俱增。一方面,虽然出版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但是优秀的作品却是难求一二;另一方面,读书已经让位于电视、网络,只是在中小学生那里,还可以看到几本世界文学名著。欣赏那些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我们的心灵便得以滋养和抚慰;回望那些渐行渐远的文学经典,我们总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教师之友网》注册会员“独自远航”出题:
请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1、据山东新闻网2011年6月10日讯: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阅读题中有一道总分15分的题,原作者试做竟然“不及格”!6月9日晚上9时左右,原作者林天宏在微博爆料称,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阅读采用了他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时发表的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于是,林先生试着做了一下这个阅读理解题,结果和该试题的标准答案一对照,发现自己竟然不及格。
2、诗人邹静之为上小学的女儿支招遭遇“惨败”。女儿的老师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一句成语,问“关于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改成成语是什么?邹静之告诉女儿答案是“齐心协力”,结果老师批错,标准答案是“共同协力”。
3、作家莫言,有一次女儿将他某著名作品中的一段原话借用写进自己的文章中,结果,女儿拿着老师批改后的试卷给莫言看:他的作品没有一句不是病句。还有一位作家王蒙,在爱孙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后,一时手痒拿起试卷做了起来,出乎意料的是,大作家也得个不及格……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以《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标准化”与“个性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行文流畅,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字数不少于1500字。

《教师之友网》注册会员“桑田”出题:
《如果时间真能倒流,我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提示:填“仍”或“不”均无不可。教师工作的劳累、生活的清贫,都没有让广大教师忘记肩负的责任。爱也好,怨也罢,敬业爱岗,是教师队伍的主流。

《教师之友网》注册会员广东教师甘武进同志出题:
①《幸福》
提示:以《幸福》为题,相信老师们会有话说。
我很认同管季超先生的观点:组织此类赛事,并非是要将老师们“考倒”,而是让他们从作文中感到生活的愉悦,促其读书和写作。

《教师之友网》注册会员“丹风朝阳”出题:
①《我爱家乡的-----》

☆鸣谢:感谢六位网友命制的文题,特此鸣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6 15:15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作文大赛》现场图录
注册登陆可看图。
==12月17日下午评委会进行集体评审
   
==12月20日起,在〈教师之友网〉专设的==《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作文大赛》特别报道--专栏陆续上传赛场佳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7 19:41
深圳市教科院程少堂先生关注本次赛事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85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85

上为少堂先生的转帖。


程少堂,1959年5月出生,教育学硕士,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导师。1999年底应聘为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2001年正式提出“语文味”学术理念。深圳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是“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第三代名师代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7 20:06
===鸣 谢 评 委===


    感谢:肖斌/李柏群/董光红/余国辉/高雄5位学区教研员放弃休息时间,今天下午从2:30---5:30一直都在细看参赛文稿,认真评审。

     感谢:区教育局办公室魏主任/区委党校办公室刘主任/《教师之友网》资深注册会员[江南可采莲]网侠/《教师之友网》资深注册会员[丹凤朝阳]/《教师之友网》资深版主【寒梅】等同志连坐三个小时,细看参赛文稿,郑重评审。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068-1-1.html
     部分评委还应我们的要求撰写了评点文字。

     明天,公布评审结果,上传评委评点文字。     



附:同日上午的书画活动。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539149.html
[attach]18771[/attach]
[attach]18829[/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7 20:18
==感谢中语名师深圳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关注到我们的工作。
程少堂先生十年前的旧作教研员要学者化




  

呼唤与追求:教研员要学者化


    在我国,中小学(包括幼教)教研员队伍是一支据估计有10万人左右的庞大队伍。这支队伍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有资料报道,美国兰德公司在对中国基础教育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大大高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秘密:中国有一支人数众多、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研究指导教学工作的精锐部队——教研员队伍。而且这支队伍的素质比较高。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经注意到并提出了要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到有人明确提出教研员要学者化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在本文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学者与学者化的涵义;(二)、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三)、教研员学者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四)、新世纪教研员如何实现学者化。以下对上述问题加以展开。

一、学者与学者化的涵义

    根据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知,要讨论某一个问题,首先必需把与此有关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弄清楚,这是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探讨教研员学者化这一问题的基本前提,也是要首先明确学者学者化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

   先看什么是学者。综合各种辞书的解释,学者最初是指求学的人或做学问的人,以后又演变成在某一学科方面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具有比较专门系统的学问、学术上有一定造诣和成就的人。由此看来,在讲师满街走,教授多如狗的今天,学者与职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学者化则有三个层面的涵义。首先它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人员要以学者的条件要求自己,在专业工作中,以学者身份出现(并非以学者身份自居,下同)。其次,它是指人们在学者化道路上由外行变内行,由非学者成长为学者的过程。再次,它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人员整体或大部分具备较高的专业学术素养。

二、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特点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在这个时代,要求从业人员学者化的职业必然会越来越多。由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不同行业的人员的学者化有着一些共同或相近的要求。

     教研员学者化与其他行业的学者化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或一个群体只有整体或大部分具备了较高的专业学术素养,才能称得上这个行业或群体已经学者化了。同样,从宏观(整体)上讲,教研员学者化也是指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专职教研员)或一个教研室整体或大部分具备了较高的教学专业学术素养。其次,如果一个行业或一个群体中的专业工作人员个体在工作中能自觉地以学者的条件要求自己,并能以学者的身份出现,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工作人员学者化了。同理,从微观(个体)上讲,教研员学者化是指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要以学者的条件要求自己,在教研工作中,以学者的身份出现。第三,每一个行业的学者化都是群体的学者化与个体的学者化的统一。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也是教研员队伍整体的学者化与个体的学者化的统一。教研员个体的学者化是基础,整体的学者化是目的,整体的学者化要通过个体的学者化来实现。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必要存在,首先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质特点。所谓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需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教研员学者化固然有与其他行业学者化相同或相近的一些特点,更有它的独特个性和不同的地方,即教研员学者化有它的本质特点,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主要理由和价值所在。

     那么,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呢?我以为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统一。这一特点是从研究方法角度说的。尽管这一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在教研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对教研员学者化而言,这一原则仍有独特的内涵。首先,教研员在学者化过程中要坚持将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具体说,是要将自己的或学术界提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即教研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其次,教研员要成为学者型的教研员,不仅要会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师,而且要会用教学行动影响教师,即要敢于并善于在中小学课堂第一线上课。一般说来,不敢在中小学讲课或不善于讲课的中小学教研员不会是很优秀的教研员,也不会是很有威信的教研员。我以为,对教研员而言,对教学研究四字既要作偏正结构理解——对教学进行研究教学的研究,也有必要把它作为并列结构理解——教学”+“研究,也就是说教研员既要进行教学,又要进行研究

     值得强调的是,按传统理解,教学水平不是学术水平,而研究水平才是学术水平,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西方学者认为:学术水平包括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运用的学术,也包括教学水平。教学是一门学术性事业,它虽然从已知开始,但不局限于已知,最好的共同基础的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改造扩展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教师不仅善于创造一种求知的共同基础,而且通过各种活动,把学生与自己都推向新的创造性的方向,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欧内斯特·波伊尔:《学术水平反思》,《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5集)。这里虽然指的是大学教师,但无疑对教研员也是合适的。教研员的工作对象是中小学教师,是教师的教师。因此,既有教育教学理论,又有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善于讲课(当然包括给中小学教师上课),是教研员学者化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性与学术性相统一。这一特点是从学术成果的性质角度说的。一方面,教研员的学术成果,最好是教育科学领域(特别是学科教育学)的成果,即成果必需是专业化的。通俗地讲就是干哪行吆喝哪行。教研员只有这样学者化才会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可,才会对工作有利。反之,在自己专业以外,东一榔头西一板斧地搞所谓研究,除了多赚点稿费之外,是成不了学者型教研员的。另一方面,作为教研员,考试当然是要研究的,而且要研究好。但教研室不是考研室,教研员也不是考研员,如果经常只是写一些高考(中考)动态高考(中考)总结、或今年考纲与去年考纲有哪些变化“××年高考预测及对策(其实是很难预测的)之类的所谓考试研究之类的文章(实则离科学的考试研究或考试学研究相去甚远),或者每年用剪刀加浆糊拼凑几套高考(中考)模拟试题,这些所谓的研究与其说是在教研员学者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不如说是与教研员学者化目标背道而驰。一句话,这种浅层次的考试研究也是要做的,而且是教研员必需掌握的看家本领,但它与学者化无缘。

     (三)、学术成就与工作实绩相统一。这一特点是从教研员学者化的最终目的角度说的。在大学或研究所研究人员,只要有狭义的学术成果(即科研成果)就可以算是学者或学者化了。例如,陈景润教书不能算好老师,但谁也不会怀疑他是伟大的数学家。教研员则不同。学者化的教研员既要有学术成就,又要有教研工作实绩,具体说来,就是要出思路——教研工作思路、评课思路;出成果——考试成绩、教改实验成果;出人才——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出名气——在中小学教师中凭实力而不是凭地位出名,在全国教育学术界凭实力而不是凭区位优势或通过公关手段出名。

     上述三个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谐共生,有机地构成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实现这三个统一,是新世纪中小学教研员的立足之本、立业之基、力量之源。换言之,看一个教研员是否学者化,不能只看他的学历、职称,更不能只看他的自我感觉或名片,而是要看他是否是现了这三个统一。

三、新世纪教研员学者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教研员学者化口号的提出,并不是笔者主观的臆想,而是一种现实的必然要求。

    (一)、新世纪教研员学者化是教育改革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进入21世纪的钟声,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转变,从朦胧到清晰,知识经济终于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知识经济既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国际上正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素质教育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从三个社会层面、角度提出人的素质教育问题。这三个层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与高科技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规律。这股素质教育的大潮对教师队伍现有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教研员作为教师的教师,如果不走学者化的道路,而企图凭传统的素质工作,是绝对要落后于时代的。

    (二)、新世纪教研员学者化是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省、市、县乃至大部分乡镇,都设有教研室。综观这为数众多的教研室,我们会发现有两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一方面,某些地区经济发达,教育事业也发展迅猛,但教研室的发展却不见得快,教研室和教研员在中校学教师队伍中威信不够高。另一方面,某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有些地方甚至很落后,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但教研室的发展相对比较快,教研员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威信也较高。为什么会造成上述两种现象呢?按常理,无论是哪类地区,教研室一定是有必要才成立的。一个教研室在刚刚成立的时候,总有一个发展的时期,区别只在于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已。但是,一个教研室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应该是造成上述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将专文详论,限于篇幅,这里只提出几个观点:目标明确到位是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制度健全具体是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管理民主科学是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断提高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教研室,如果教研员的素质不够高,它就不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三)、新世纪教研员学者化是教研员的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笔者把教研员的工作性质或宗旨简单概括为以下几句话:了解普教、研究普教、指导普教、服务普教。无论是要了解好,还是要研究好,抑或是要指导服务好,都在呼唤教研员队伍的学者化。换言之,不提高教研员队伍的素质,教研员队伍不走上学者化的道路,是很难实现教研员工作的性质和宗旨的。

     (四)、新世纪教研员学者化也是教研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研员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用马斯洛的五需层次需要论加以解释。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从低到高的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友谊和爱(人际交往)的需要;(4)、尊重(自尊、他尊、尊人)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由于人们有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由于人们有不断满足这些需要的追求,人才会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世纪的教研员,一般来讲,前3个层次的需要是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了的,但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学者化是必由之路。如若不然,作为教研员,你凭什么资格做教师的教师?凭什么获得中小学教师的尊重?作为知识分子,你的自我实现从何谈起?

    任何良好的愿望只有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充分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变成现实。教研员学者化是一个有待实现的理想,但是,实现这一理想既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要求(也可以说是一种宏观的客观条件),而且也具备了比较充分的主客观可能性。从客观条件看,全国各地已出现了一批学者化的教研员,不少学者化教研员不只在中小学队伍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教育学术界也有较大影响。其中一部分优秀分子,被一些师范大学聘请为学科教育学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兼职教师。这一部分学者化教研员人数虽不很多,但在教研员队伍中影响很大,他们为广大教研员树立了楷模,他们的今天就是广大教研员的明天。他们的道路,就是未来教研员的道路。其次,教研员学者化问题已经引起教研员队伍内外的重视。过去尽管理论界没有人提出过教研员学者化的问题,但有关提高教研员素质的呼声还是时有耳闻。现在,教研员学者化问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经起步。所有这些都为教研员学者化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就主观方面说,新世纪教研员也具备学者化的良好硬件,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进入教研员队伍的教研员正在陆续退休。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中小学教研员普遍呈现一高一低现象,即学历高、年龄低(轻)。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新一代教研员最起码也有本科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的教研员占有很大的比重(以深圳教研室为例,1999年新近招聘的六位教研员,其中有硕士学位的就有5人),而且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较高的学历条件和年轻化的趋势,保证了新一代的教研员有较优化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从而为新一代教研员学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新世纪教研员也具备良好的学者化的软件。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大都具有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和事业心,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意识。这些都为新世纪教研员学者化奠定了主观条件。

四、从优秀教研员的成长道路谈新世纪教研员如何实现学者化

    常言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能不能说教研员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能达到学者化的彼岸呢?我看不能。因为一些已经学者化的优秀教研员的成长道路说明,教研员学者化有一些共同规律,这一规律简单地说就是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教研员学者化的意识。所谓学者化意识,也就是要时时以学者的条件要求自己,在专业工作中以学者的身份出现。对教研员而言,学者化意识主要是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意识。是否有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意识以及这个意识是否强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教研员是否能成为学者型的教研员。很多事例可以证明,一起参加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在学历、年龄、经验、能力等条件方面相同或相近,但有的教研员最终成为卓有成就的优秀教研员,而有的教研员则一辈子平平庸庸,是否有教研工作课题, 化,课题研究教研化的意识,是二者的分水岭。

    (二)、树立适应学者化的教研观念。上文已谈到,教研员学者化与其他领域的学者化有所不同。在科研院所,一般说来,学者化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出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一定都要运用于实践;而教研员则不同,教研员学者化的最高境界,是将自己或学术界提出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实践,即学者型的教研员主要不是去发明或发现,而是转化。换言之,优秀教研员实际上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优秀的中介或二传手。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们强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统一、教育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学术成就与工作实绩相统一是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特点。要树立适应学者化的教研观念,实质上就是要求把这三个统一作为自己教研工作的指南。
     (三)、寻找到切合本人特点的科研之路。教研员要学者化,必需走科研之路。教研员的科研之路有共性也有个性,例如有人喜欢宏观研究,有人喜欢中观研究,有人喜欢微观研究。有人喜欢移植研究,(即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本学科的教育实践中,或借用别人的理论,理解和改进本学科的教学实践的过程),有人喜欢教历研究(即研究教师的教案极其微观的教学过程),有人喜欢比较正规的课题研究(即指经过论证和规划,实施规划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得研究)。在移植研究中,有人喜欢经验移植,有人喜欢概念(理论)移植。但无论是哪种研究,最终都要体现教研员学者化的本质特点:即上述三个统一。

    (四)、以学者化为目标,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教研员的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两个方面。所谓一般素质,就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研员首先必需是一个优秀教师,他必需会研究学生,会研究教材,会研究教法,会研究自己,也就是要会备课、会讲课,且教学效果要好,但仅此还不够。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研员。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研员必需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从知识结构上说,他必须在哲学、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等方面具备良好的修养。哲学能使教研员的思维具有深刻性、逻辑性和辩证性,教育哲学能使教研员的思维成为教育思维(关于教育思维,笔者将专文详论),中外教育史则能使教研员的思维具有历史性。而中外教育史知识方面的良好修养,不能指望仅仅从读教育史中获得,而是主要从阅读教育史上的经典名著中获得。较多的阅读教育经典名著的教研员容易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观点,他不大会被流行的观点所左右,他对流行的教育观点不盲从,不轻信。教研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现代教学理论修养,必须会评课,特别是必须具备很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因为科研意识是教研员特殊素质的核心。

     那么,科研意识包括哪些方面呢?(1)独创精神。独创精神是科研意识的重要因素。教研员的独创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思考,即对流行的教育观点、观念不跟风、不盲从,但也不故意唱反调,而是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二是在科研工作中不拾人牙慧,比如不讲或少讲陈词滥调,不把别人讲课或讲座中讲出的新观点窃为己有,拿去写文章发表(后者涉及学术道德)。当然,在教育科研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中,真正具有原创性的观点是不多的,大多数的创意来自于对常识的重新认识、对片面的辩证整合,以及在流行的东西面前保持一种冷静、批判的态度。比如,对一些学者或一些教育实际工作者提出的所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不能满堂讲教育就是教人学好要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就要先有一桶水之类所谓新观点,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破绽。(2)是超越的情怀。所谓超越的情怀,就是不可太功利化。人是功利的动物,不讲功利的正常人是不存在的。讲功利甚至也不完全是一种坏事,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讲功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但是,过分功利化与学者化背道而驰。教研员如果要学者化,他就不能太讲功利,即不能功利化。不必说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验,单说要写成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学术论文,从准备材料、构思到写作、修改成文,往往要花费1个月甚至几个月时间,而发表后所得稿酬只不过区区一两百元。但如果把写这篇论文的时间花在写一些家庭、生活类文章上,再加上这类刊物众多而搞一点稿多投,那所得的报酬将大大超过写论文。但是,这样功利化的文章越多,离学者化越远。(3)是敏锐性。敏锐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常识进行反思。黑格尔讲过一句名言,人们对常识往往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熟悉的东西不一定了解或懂得。在教育实践中也是如此。二是把握时代走向,从中找出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对教育现实问题比较敏感的教研员,一般都是科研意识强的教研员。(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只搞微观会出现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现象。反之,只搞宏观不搞微观,则会出现眼高手低或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5)凭数据、资料说话。文艺创作可以虚构,但科研不行。科学研究中的任何虚构(包括资料、数据乃至作者学历、职称、专业等),都是违反科研道德的行为。科研也需要想象,但那是基于事实、基于数据、资料的合理想象。这也是科研想象与文艺想象的不同之处。以上五点是一个教研员科研意识的基本内容。具备了较强的科研意识,是一个教研员能否学者化的前提。

    (五)、教育教学实验(试验)研究是现代教研员成长的重要源泉。教育发展来源于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来源于教育思想。因此,一个教研员要成为学者型教研员,关键的是要把自己的或自己欣赏的教

育理念通过教育实验应用于教育实践,并通过教育实践加以检验,加以丰富和提高。教研员要有自己的实验基地,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先要有星星之火,而后才可以燎原。因此,一切有志于学者化的教研员,都应该到学校去,到老师中去,到课堂第一线去,他们会让你知道该干什么,会给你智慧和灵感。

    (六)、教研室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机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学术义务(任务)制度,如规定每位教研员每年要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一篇论文,每五年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三篇,并以此作为职称聘任和年终考核的硬条件之一。(2)、建立教研室课题申报及评审制度。每位教研员必须有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常规教研活动,每年定期申报课题,外请专家对教研员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根据课题质量等次,划拨适量科研经费。所有获得经费的课题都必须进行结题论证,按期完成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教研室定期将成果汇集出版。(3)建立教研室学术基金制度,对达到出版水准的学术专著给予10000—20000元支助。(4)建立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每年定期外请专家对教研员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完成的实验成果进行评奖,对发表的论文根据刊物不同级别和论文质量综合评审并给予奖励。对完成的实验课题对其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进行评审并给予奖励。对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给予重奖。(5)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划拨专项经费,鼓励并支持教研员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由教研室支助参加的学术会议,与会人员必须提交5000字以上的论文。总之,教研员群体要学者化,教研室必须要有学术氛围;必须鼓励一部分教研员先学者化;必须鼓励学术竞争、事业竞争、而非人际竞争;必须引导教研员琢磨事而非琢磨人;必须以学术手段管理为主,而不是只依赖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也要学术化。

    在准备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联想到接到的一些教研员的名片,上面大都把教研员翻译为teaching
researcher
teaching
research
fellow
teaching
researchist
。我以为教研员只是一个 teaching
research
worker
。一个教研员要从一个teaching
research
worker
变成teaching
research
fellow
teaching
researcher
teaching
researchist
,非通过学者化这一桥梁不可。

*本文根据笔者200193在深圳市教研室演讲提纲整理而成。

==季超识:少堂先生十年前提出来的学术观点,在我们这里,也许还需十年才可能达到。

      作为我个人,我愿意主观上持恒努力,在我的工作权限范围内/在我力能所及的地方去接近少堂先生的理想。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也达不到程先生所提出的[学者化]的目标.但,至少应该期待[教研室]作为一个纯学术的机构,不要'官化',不要成为教育界所有恶俗的东西的'病灶标本'.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8 09:50
[attach]18735[/attach]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17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17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170-1-1.html
==请实名注册登陆,才可看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8 10:43
[attach]18753[/attach]
作者: 寒梅    时间: 2011-12-18 15:31
写作提升智慧,写作温暖生活!

[attach]18788[/attach]
作者: 王小军    时间: 2011-12-18 15:55
写作提升智慧,写作温暖生活

道出了写作的真谛,也道出了此次活动的目的。

[attach]18789[/attach]
作者: 满天飞雪    时间: 2011-12-18 18:45
不是18号出结果吗,怎么没看到啊?期待中、、、、、、、、、、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8 21:38
管季超日记[回复本站实名注册会员王小军同志]

[attach]18786[/attach]






2011。12。15下午:
      在我室定点打印社印制赛卷。至7:00回家。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85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85
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85

2011。12。16。
     早上8:00到本次赛事承办单位文化路小学。约8:45,开赛。至11:50,所有赛手交卷。
     下午2:30----晚11:00,清理赛卷,初阅,按文题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8985分放。


2011。12。17。
     早上8:00,到某茶艺坊,应请主持《书画佳作年度海选颁奖礼》。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539149.html
     午宴安业酒店。

     下午2:00,到评审地等待《小语教师现场作文赛》评委。
      2:30---5:30,评委会认真进行评审。
[attach]18791[/attach][图:‘楚王’的座驾]


     晚上,因困倦,没有工作。接汤文选之子汤立兄电话。http://xnjyw.5d6d.com/thread-32873-1-1.html接《语文报》李捷先生电话。http://xnjyw.5d6d.com/thread-39836-1-1.html


2011。12。18。
     上午,9:00才起床,早餐后在网吧上网,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1864&extra=&page=1管理《教师之友网》。删除掉20余个以网名注册者[皆为省外。孝感本地注册者只删除一人。]
http://xnjyw.5d6d.com/thread-3703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7038-1-1.html

     午餐后,近日困乏,即睡。至5:30方醒。
      晚7:00,至卡西书店会老潘。购书四册,106元。书 店遇某参赛女教师,询比赛评审结果。告诉她:评审结果昨天下午5:30已出。因我家中无电脑,明天[19日]上午将文字材料送我室定点打印社录入。
     此时,在孝感学院南门一网吧。








==凡纯工作上具体问题的问询,均请实名注册/实名交流
     不回答网名发出的提问!!
      假如《教师之友网》不采用严管方式http://xnjyw.5d6d.com/thread-8713-1-2.html来管理,快四年下来,早成垃圾堆了。
      管季超网上问候实名注册http://xnjyw.5d6d.com/thread-21374-1-1.html的祝站姜窑小学[王小军]同志:周末愉快!!!

[attach]18787[/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8 22:32
[attach]18792[/attach]

==有凤来栖图。实名注册可见。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8 22:35
[attach]18793[/attach]

==我们坚守创站宗旨,总是在第一时间拦截不良信息,确保《教师之友网》的高品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9 12:05
               管季超日记

[回复本站实名注册会员王小军同志]

2011,12。19。周一

       早上8:00到办公室,室工作例会。
        11:00到我室定点打印社。由录入员按评委会评定结果开始录入。
        估计在12:30即可上传《获奖通报》。

        拟删除近日以网名注册的几个本地[注册会员]-----《教师之友网》是纯公益服务一线教师的公益网站,不图‘热闹’,不在乎‘人气’。真爱教育真有眼光的‘教育人’自然会来。

         先共建,后分享!!!


[attach]18826[/attach]
作者: 宋伟    时间: 2011-12-19 13:20


   
作者: 满天飞雪    时间: 2011-12-19 14:31
现在已经2点半啦,怎么还没看到结果啊、、、、、、、、 期待中、、、、、{:soso_e100:}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9 14:37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大赛》获奖通报


文题:家访篇
●一等奖:
何高君  三汊学区三汊埠小学
严  纯  毛陈学区毛陈一小

刘玉安  西河学区五桂小学
李  丹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

孙淑红  毛陈学区毛陈一小
瞿翠萍  西河学区西河镇中心小学

潘红梅  新铺学区新铺中心小学
鲁  黎  车站学区范家
淌小学

陈学标  朋兴学区星光小学
简  芬  新华学区沿河小学

杨  婷  新华学区合利小学
宋敬容  杨店学区陈集小学

周海燕  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
张  萌  广场学区星火小学




二等奖:
徐玉平  陡岗学区文绵小学
江秀丽  三汊学区李巷小学

谢宝红  西河学区道店小学
杨  雪  书院学区西湖桥小学

夏彩珠  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
饶芳胜  朱湖学区塘口小学

汤雪艳  毛陈学区毛陈中心小学
刘永红  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菊平  新铺学区远大小学
蔡艳华  杨店学区杨店中心小学

陈德辉  毛陈学区焦湖小学
喻  平  卧龙学区黄花明德小学




文题:《幸福》
●一等奖:
罗映红  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
夏映红  陡岗学区陡岗中心小学
赵文静  新铺学区新铺镇中心小学
王红霞  杨店学区桃花驿小学
涂良秀  车站学区范家淌小学
张明晶  车站学区车站中心小学
魏  敏  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
胡  梅  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
管渲灏  毛陈学区中心小学
程  雷  新铺学区郝庙小学
范雪娇  新铺学区郝庙小学
刘卫红  书院学区城西小学
●二等奖:
刘  霞  杨店学区
李艳萍  朋兴学区涂河小学
朱  丹  毛陈学区第一小学
李菊英  车站学区中心小学
方  晶  区直三里棚小学
李晓聪  三汊学区中心小学
程亚萍  区实小
吴小平  朱湖学区中心小学
刘  英  毛陈学区第一小学
汪登峰  肖港学区路西小学
陈洪宝  朋兴学区中心小学
彭自华  肖港学区中心小学
朱德备  陡岗学区
丁俊武  车站学区郑阁小学
王义林  区实小



文题:《班级人物素描》
●一等奖:
李  丹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
杨望华  陡岗学区文锦中心小学

饶华清  朱湖学区中心小学
吴红娟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

李金轩  小桔灯文化培训学校
李俊菊  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

王丽惠  陡岗中心小学
●二等奖:
胡多容  卧龙学区黄花小学
戴  雄  卧龙学区长湖学校

胡  丹  西河学区道店小学
陈  敏  书院学区西湖桥小学

(未写名) 车站学区郑阁小学
王红莉  三汊学区中心小学

肖  林  书院学区后湖小学
林之燕  陡岗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我挺佩服Ta的》
●一等奖:
胡明英  朋兴学区中心小学
汤玉娟  卧龙学区黄花明德小学
杨  华  孝感市临空开发区闵集小学
二等奖
王双玲  卧龙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在迎检的日子里》
一等奖:
李卫华  书院学区北池小学
万艳霞  肖港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在参加中考的日子里》
●一等奖:
涂明芳  杨店学区凤集小学
张  霞  区实验二小



文题:《师范室友轶事》
一等奖:
刘凤英  祝站学区中心小学
程金霞  陡岗学区中心小学
汪兆勇  朱湖学区塘口小学
黄晓霞  新铺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怎样装修新居》 《怎样办好黑板报》
一等奖:
钟裕华  新华学区中山小学
陈德辉  毛陈学区焦湖小学

杨素华  孝感市临空开发区闵集小学



文题:《我的一节代表课》
●一等奖:
王小军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
江景珠  肖港学区湖港镇中心小学

夏少亮  毛陈学区第一小学
晏春晖  新铺学区郝庙小学

余雯静  区直三里棚学校
二等奖:
许  丽  新铺学区远大小学
周  艳  东山头学校

张娇晖  杨店学区中心小学
张华明  陡岗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渴望》
二等奖:
严新萍  区实验二小
陈少明  陡岗学区文锦小学

徐少平  陡岗学区胜利小学



文题:《假如我是校长》
一等奖:
祝新明  杨店学区杨柳小学
李  蓓  区直三里棚学校

江  辉  三汊学区涂店小学
官玉静  朋兴学区星光小学




文题:《孝南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机遇与挑战》
一等奖:
王红霞  新铺学区新铺镇小
连建钗  西河学区五桂小学

夏祖辉  卧龙学区长湖学校



文题:《如果时间真能倒流……》
●一等奖:
胡  丽  朋兴学区挂口小学
余红玲  卧龙学区长湖学校

陈斌华  卧龙学区长湖学校
徐其瑞  朋兴学区中心小学

余艳丽  卧龙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家史大纲》
一等奖:
唐文艳  肖港学区路西小学
李  锋  祝站学区祝站中心小学




文题:《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一等奖:
乐运霞  肖港学区中心小学
沈  欣  祝站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创编一篇虚构的故事》
●一等奖:
肖应国  肖港学区路西小学
袁苏亮  陡岗学区朝阳小学

朱华海  肖港学区中心小学
李  燕  祝站学区姜窑小学



文题:评数学特级教师专著
一等奖:
王玉琴  西河学区西河镇中心小学



文题:评《语文报·书法版》
一等奖:
熊忠华  祝站学区祝站镇中心小学



文题:评《教师博览》
一等奖:
沈彩虹  祝站学区中心小学



文题:《钥匙》
一等奖:
华勇刚  孝南区三里棚学校



文题:《我爱家乡的早晨》
一等奖:
王淑兰  朱湖中心小学



文题:《我们的学校》
一等奖:
沈  燕  广场学区九真小学



文题:《我们的学校》
二等奖:
丁小燕  毛陈学区毛陈镇第一小学



文题:游记文
一等奖:
黄春华  祝站学区中心小学
二等奖
沈  静  三里学区三里棚学校
张  瑛  新华学区中山小学
王  静  车站学区中心小学
王淑云  新铺学区中心小学
王  敏  三汊学区中心小学
程俊云  新华学区沿河小学
陈  佩  杨店学区高新小学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9 15:05
  管季超日记

[回复本站实名注册会员王小军同志]

2011,12。19。周一

       早上8:00到办公室,室工作例会。
        11:00到我室定点打印社。由录入员按评委会评定结果开始录入。

         因本室初中数学教研员严启红同志也有资料录入,故直至下午2:50才得以上传。
         午餐没有回家,在打字社附近小餐馆胡乱吃了一点。
          下午3:00,上网管网,见到陈谷栋跟帖,拟禁该网名[即匿名]。

        
        拟删除近日以网名注册的几个本地[注册会员]-----《教师之友网》是纯公益服务一线教师的公益网站,不图‘热闹’,不在乎‘人气’。真爱教育真有眼光的‘教育人’自然会来。

         先共建,后分享!!!

[attach]1882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9 15:22
   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附言:

-----感谢本次大赛承办学校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承担了全部会务工作,提供无私支持!!

----感谢各学区/各区直校教研员/教导主任认真组织本单位的组赛工作!!!

----感谢魏轩平/刘主任/肖斌/李柏群/高雄/董光红/余国辉/[寒梅]/[江南可采莲]/[丹凤朝阳]等评委连续三个小时的评审工作。


[attach]18824[/attach]



-----2011。12。19--20日下午3:00,为公示期。

       有下列两种情况,即可采用[实名注册/实名发帖]方式跟帖提出:
       -----对评审奖次质疑,可实名跟帖提出。我们会按跟帖赛手原稿录入上传公示,请评委重审。
       -----姓名单位打错,实名跟帖即予订正。

-----2011。12。21,《获奖通报》用[孝南教研字2011年49号文]下发各单位,同日完成奖证填写。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9 15:45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经教研室领导同意,本学期继续进行《孝南区先进语文教研组暨优秀语文教研组长评选活动》。
相关文件已放我室文件柜中。

上帖为第一届的评选全过程。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1568&extra=&page=1
上帖为第一届的评选结果。




[attach]18828[/attach]





本届评选要求不变。
参评材料请由教研组长[实名注册/实名发帖]上传至〈教师之友网〉的[教研组在线]栏目。
公示期至2012年3月1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9 16:38
[attach]18827[/attach]

[attach]18830[/attach]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671-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671-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17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170-1-1.html
作者: 杨本成    时间: 2011-12-19 19:52






祝贺《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圆满成功!!!

祝贺孝南区小学语文教师朋友们在六届现场写作大赛中真切体验成长过!!







预祝------
管季超先生创办的公益服务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到
2012年3月10日建站4周年时,
能汇聚更多的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坛精英!!!!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0 10:43
       告    白

    ●公益服务专业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从12月22日起,陆续上传朱湖学区饶华清,卧龙学区胡多容、戴雄,书院学区陈敏,三汊学区王红莉,书院学区肖林,陡岗学区林之燕、王丽惠,广场学区李俊菊,祝站学区李丹老师赛场作文《班级人物素描》系列。

    ●公益服务专业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在本学期放假前,陆续上传陈斌华,胡丽、徐其瑞、余艳丽、余红玲老师赛场作文《如果时间能倒流……》系列。

    ●公益服务专业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在本学期放假前,陆续上传肖港中心小学江景珠,区直三里学校余雯静老师赛场作文《我的一节“代表课”》。上传卧龙学区汤玉娟,广场学区沈燕,毛陈学区陈德辉老师赛场佳作。

    ●祝站姜窑小学李燕,肖港镇中心小学朱华海,陡岗朝阳小学袁苏亮,肖港路西小学肖应国老师在赛场创编的故事都非常有趣,《教师之友网》会尽快上传!

    ●祝站学区中心小学熊忠华所撰《语文报-书法版》评报稿,祝站学区中心小学沈彩虹所撰《教师博览》杂志评论稿,西河学区中心小学王玉琴所撰某西河籍数学特级教师专著读后感文将尽快上传,并由管季超代作者寄达报刊社和专著作者。

    ●肖港学区唐文艳,祝站学区李锋所撰《家史大纲》均甚好!建议作者不妨趁寒假完成全部《大纲》拟写内容,会是一个有社会学价值的好文本!

    ●管季超对肖港学区万艳霞,书院学区李卫华,三汊学区江辉,西河学区连建钗,卧龙学区夏祖辉老师在赛场作文中直面问题说真话的勇气表示特别的赞赏!!!



                                                                 孝南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管季超
                                                                         2011.12.20






[attach]18832[/attach]
作者: 李群    时间: 2011-12-20 16:35
69# 教师之友网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568-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394-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1170-1-1.html
作者: 李群    时间: 2011-12-20 16:36
70# 李群
希望看到一线教师的真话


●[引用/60楼]
       管季超对肖港学区万艳霞,书院学区李卫华,三汊学区江辉,西河学区连建钗,卧龙学区夏祖辉老师在赛场作文中直面问题说真话的勇气表示特别的赞赏!!!

[attach]18865[/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6 15:52
===告     白===
[attach]18931[/attach]

     因2011。12。29。上午,我应邀在孝昌县小河初中阶梯教室为小河镇小四。五。六年级学生上100分钟的作文大课http://xnjyw.5d6d.com/thread-41912-1-1.html近两天在备课。
      原定上传赛场佳作一事延至29日后。

                                         管季超 12。26。下午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067-1-1.html
星期天下午,俺也要玩儿半天。

[attach]18930[/attach]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7 18:59
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蔡春  易凌云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摘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与学习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促成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自我存在的彰显、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个人知识的管理、一种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亦是一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这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获得了其基本的现实性。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言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中小学教师将成为一个敏行的教育学实践者。

[关键词]现象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活体验写作
[作者简介]蔡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北京 100037);易凌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100088)






    反思与学习使人始终自觉地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与学习。反思与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只是原则层面的概念,有许多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促成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基于现象学教育学的生活体验写作是教师实现有效反思与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什么是生活体验写作
    人通过自身的参与或实践建立起人与世界的意义联系,因而,“体验”必然是“生命”在体验,“生活体验”就是“生命体验”,体验属于发生现象学的基本范畴与领域。体验的基本内涵有两点。其一,所发生的事件正在进行着,或者说,某事件发生时,“我”正好在场,体验总要求人生活在“现在”,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着的、关联着的“两者之间”的意义世界。体验总带有直接性,是“我”亲历某一事件时在意识中发生的一切:感知、印象、情绪、想象、思维等,它是由“我”与世界相遇时直接给定的。其二,体验总意味着一种结果、一种延续——“我”经历的事情总积淀在“我”的经验中,并影响着“我”对其他事件的“经历”。在此意义上,体验使人生活在“过去”与“未来”。体验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经历,而体验的结果的固定化或结构化就是“经验”。因此,从表面上看,正在进行着的体验似乎无法“反省”,但事实上,通过体验,我们所把握的不仅仅是“现在”的一个时问点,而是时间的连续性本身——因为“体验不仅是某种现在之物,在它对现在的意识中已经包含了过去和将来。”①体验流所构筑的,便是历史(或世界),它既是时间流,也是生命流。
    “描述”是现象学的基本方法。描述意味着一种用语言符号来系统有序地显示实事状态的方法,直观性是描述方法的第一特征。因为体验是流,总是变动不居,正如胡塞尔指出的,“不可能设想将一种确定的概念和术语加于任何一种流动的具体物上”,②在这一意义上,描述天然就与体验有某种内在的契合性.描述就是体验的“表达”。另一方面,由于“悬置”,由于“前概念化”,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描述必然是一种富有开放特性的方法,它保证了“我”永远对新的可能性的开放,这是一种对可能世界的捍卫。因此,尽管体验的内容在不断变更,但这种为现实世界所充实、为可能世界所指引的状态始终是“我”的生存状态,这也许就是生活体验描述最根本的追求所在。
    生活体验写作不是那种“把思想呈现于纸上”的写作,而是用语言符号对生活体验进行“如其所显现般”的描述,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就是教师把在日常专业生活中的体验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是一种前结构化的、前概念化(非固定化或非特定化)的描述。当然,这并不是说现象学描述就不使用概念,而只是说,在现象学的研究取向中,描述以现象学的“悬置”为前提。因而,生活体验描述不是概念地、思辨地、先人为主地阐明与“我”关联着的世界,而是描述一个一切有赖于“相遇”而诞生的即时世界。
    生活体验写作所描述的都是个体的感受,并不具备普适性,也许在众多的生活体验写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或与别人有同样的感受而不断地“点头”——“现象学的点头”。这种“点头”正是人类社会生活之所以可能的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公共生活、公共领域、交往才是可能的。但从总体上来说,生活体验研究所诞生的是更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正因为这样,意义世界才显得充盈而富有生机。
二、通过生活体验写作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以“科研型教师”为专业发展方向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很多中小学教师在不停地写着一些以大学教授、专家的学理式学术论文为蓝本的研究论文。但无论如何模仿这种写作风格,他们的写作也无法呈现出那种旁征博引的学术气势,无法达至那种“宏大叙事”的效果。因此.这种写作对于他们认识教育世界及践行教育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事实上,教师们应该进行另一种写作,即教师生活体验写作。教师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能从深层次上促进教师专业内生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1.生活体验写作意味着自我存在的彰显
    一些教师有许多工作与生活故事,他们的一生似乎充满着“传奇”,而一些教师则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没有什么趣事,人生显得非常苍白。是他们的人生过于平凡吗?也许是的。但平凡的人生就没有故事吗?不会的。事实上,人生缺少的不是故事,而是回忆与反思——经验的激活与唤醒。生活体验写作将使一个人的一生变得更加丰富与实在。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治疗”,那么,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比阅读更加深刻的治疗。因为尽管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到某种情感,但这终究是由别人的体验而激发的一种认同性体验,而生活体验写作,所唤醒的是“我”作为“我”的直接的存在性体验,它所建立起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意向,这是一种对生命及其意义的体认。
    教师每天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一个体验流,人生也就是这些体验流的积淀,而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存在的表达——“我”与教育学世界相遇时的存在关系的具体化的表达。通过持续不断的生活体验写作,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的存在——有意识地追问存在意义的“我”的意向性生命意识及其表达,以此区别于一天又一天就这样“过”的、麻木的、“虚无”的存在状态。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激起的反思,使“我”的存在状态变得更加明晰、丰富;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使“我”生活的“碎片”有机会用生命之“线”连接起来,使“我”有机会成为一个能被“我”意识到的整体的“我”。如果套用“我思故我在”,可以说,“我写故我在”——不是“存在”,而是“此在”。
2.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
    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体验的表达。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必然运用文字的、手势的或艺术的符号来表达。生活体验写作的表达媒介主要是文字,组织文字及思考表达结构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逻辑训练的过程。但生活体验写作绝不仅仅是一种“编写”技巧。就表达的内容而言,生活体验写作锻炼了我们“看”的能力——生活体验写作展示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⑧当作为反思性、回忆性描述的生活体验写作在要求对我们的体验进行重新构思、重新思考以便能够进行更精确、更生动、更深刻的描述的时候,生活体验写作也展示了我们的视域与洞察力的局限。于是,通过生活体验写作,将促成教师们在专业生活实践中更富有洞察力与敏感度的教育学实践。
    从思维方式上来说,有些人是用“嘴”思维的——只有在“说”的状态中,他的思维才是最活跃、最敏锐的——他可能“说”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而有些人则是用“指尖”思维的——只有当他拿着笔或摸着键盘的时候,他的思维才是流畅的、激荡的,他能“写”出从来没有“想”到的东西,因为当他“写”出某些观点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思维落后于笔端所流淌出的文字。生活体验写作即是一种通过“写”来进行的思维训练。
3.生活体验写作深化了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是教育实践的基本交往媒介,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教育实践的效果。教师所需要的知识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公共性知识,它表现为教师对某一具体学科(如物理、历史、法律等)既有成就的把握;其二为实践性个人知识,它主要指的是教师如何把这些学科的知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并促成学生发生意义学习知识。后者对于教师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这种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至于把握现在”,它“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④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来自于对优秀教师的观察学习与模仿、来自于教师本人的琢磨与领悟;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终极表现就是教师的教育机智。
    每一位用心去“教”的教师都有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即是一种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它能重新组织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并将教师的内隐的、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外显化,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绩效。第一,每个教师每天都有许多富有教育学意义的切身感受,但由于体验都是即时的、当下的,通过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就可以将教师当下的、流动的体验固定下来——经验是凝固的体验,但同时亦是“活”的体验。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所激发的敏感,教师可以对每天的体验加以整理并累积下来,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它们构成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运算因子。第二,由于个人实践知识的缄默性、实践性、情境性、介入性等特征,教师的很大一部分个人实践知识未被外显化。⑤因此,尽管教师习以为常地、日复一日地运用这些个人实践知识成功地解决一个个的教育困境和教育问题,但教师对此却难以有明确的意识,以至于教师甚至不能感受到“我原来也曾经如此成功地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通过生活体验写作,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日常运用的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缄默性个人实践知识显性化,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有意识反应的教学机智,而不仅仅是一种自发的问题解决。另外,通过生活体验写作使教师的实践知识显性化不仅能增加教师群体的知识存量,亦能有效地促成教师群体间的智识共享,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4.生活体验写作有利于反思习惯的养成
    “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得到公认,人们也找到了很多促进教师乏思的方法。生活体验写作即是一项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反思方式——“写作迫使人持一种反思的态度。”⑦由于体验是当下的、即时的,如果不是历史效果的角度来考虑,当下体验的瞬间中不可能是反思性的。把体验描述出来,是一个文本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为了写作.我们必须思考,但生活体验写作不是建构性思考,而是回忆性思考,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我们再次回到“那一刻”,再次回味“那一刻”,因而,生活体验写作必然是一种反思活动。
    通过教师生活体验写作所进行的反思,其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它是指向“对也童生活的境遇与事件的教育学意义的理解”⑧的反思.我们称之为“教育学反思”。教育学反是更多地强调教师学生的关系中,教师所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有利于他们成长,还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生活体验写作通过最深层的教育学反思,将使教师养成一种“教育学反思”的意识与态度,从而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生活更加敏感,对自己的专业生活方式的教育学意义也更加明晰。而具备这种敏感特质的教师,就能抓住更多的“教育学时机”,从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在这一意义上,范梅南认为,“教育学时机处于教育实践的核心”,使更多婀教师郡能抓住更多的教育学时机进行有效的教育.这正是”教育学”所要做的工作,因为“教育学本身就意味着优秀的教学”。⑨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迫自己每天都写点自己的专业生活体验。一般而言,人们体验最深刻的时刻,当属于“危机”时刻与“成就”时刻。教师在一天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会造成教师的危机感.此时的体验对于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然,教师一天中也会解决很多问题,由于任何问题都是独特的,因而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将是一种成就,但这些成就中,其教育学意义程度不一样。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教育学意义显著的“成就”或“危机”时刻的体验加以描述。
5.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教育研究形式
    把生活体验写作理解成一种研究形式,肯定会遭遇到这样的质问: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生活体验描述出来就是研究吗?那到底什么是研究?
    一般而言,研究是为了增加对与我们关联或感兴趣的现象的理解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⑩用最常用的话语来表达,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提升认识”。但在我们看来,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世界。“真正的哲学在于重新学会‘看’世界”,⑾“以自己为基础”的“作为世界的启示的现象学”最终指出了“看”世界的基本路标,即胡塞尔所提到的“发生现象学”与“结构现象学”。现象学视野中的世界,既是一个发生着的世界,也是一个结构化的世界:发生着的世界显现的是世界的丰富性、可能性与复杂性,而结构化的世界显现的是世界的简单性、秩序性与规律性。
    因此,研究主要做两件事:其一,找寻结构,其二,丰富意义。事实上,这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这一划分,与传统划分,即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有关联,但并不完全对应。并不是说质性研究就是丰富意义的研究,量化研究就是找寻结构的研究。因为质性研究既可以是丰富意义的研究,也可以是找寻结构的研究;而量化研究,可能主要属于找寻结构的研究,但其目的是要在“结构”与“意义”之问建立有效联系。同时,“结构”与“意义”只是两极的端点,任何研究都是在“找寻结构型研究”与“丰富意义型研究”所构筑的连续统一体上的二者兼备的研究,而居于中点的可能是“阐明观念型研究”。
    生活体验研究主要属于丰富意义的研究——“生活体验是意义的呼吸”,也可能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范梅南郑重地提醒到:我们忽视了写作与研究之间的关系。⑿生活体验写作将研究活动与反思行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范梅南认为以日常生活体验研究为切入点的诠释现象学进路的人文科学研究与文本化的写作实践密不可分。⒀于是,生活体验写作也就成了“做”现象学的基本方式。
三、教师如何进行生活体验写作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当中,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如何进行生活体验写作?笔者认为,掌握基本写作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随机写作
    生活体验研究与叙事研究不同,叙事研究属于找寻结构的研究——“为了发现结构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⒁而生活体验写作则属于丰富意义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与生活体验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活体验研究关注的是“体验”及其描述,而叙事研究关注的是“事件”及其结构。当然,生活体验研究可能会以“事件”为依托或背景,但“事件”不是生活体验研究的目标,当下的、即时的体验才是生活体验研究的出发点与焦点。
    既然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与结构,那么,教师生活体验写作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随机写作,没有特殊的文体要求,它可以是一小段纯粹的体验描述,也可以是一篇突出“我”的生活体验的教育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篇体验故事加理论反省的哲理小文等。很多教师在Blog上所进行的一些写作就属于生活体验写作。总之,生活体验写作不需要目前教师们正在追求的那种合乎学术规范的学术研究报告,生活体验写作的关键在于描述“那一刻”的“霎那间的世界”——“我”与教育学世界中的诸主体相遇时的那种身体感觉、那种心理状态、那种期待、那种震撼、那种想象……生活体验写作是意识流式的内心世界的再现。
2.生活体验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学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
    找寻结构型研究所做的工作,是对具体关系的抽象化、形式化与结构化,而丰富意义型研究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我们体会到世界的复杂性与可能性,感受到意义世界的独特性与情境性。它恢复了“我”与教育学世界的直接而原初的、细腻而亲密的联系,这是一种共生的意义场域,我们将更充分、更真实地“在世界中”“存在”——“是其所是”的“此在”。
    现象学的基本指向在生活体验写作的要求中表现得非常明确,即恢复或保持对世界的敏感性与亲切性。日复一日的长期类似的工作,使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程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顺手,同时也越来越麻木。于是,“教育”在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中,就成了一种技术、一种技艺,而忽略了更根本的方面:教育乃是教师与儿童之问的相遇,教师应该对发生在自己与孩子间的种种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尽管某些事件教师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习以为常,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却是头一次。教师只有保持这种“头一次”的敏感与亲切,才能给予每一次与孩子的遭遇以真正的“关注”——不是关于某物的“关注”,而是指向对象的“关注”,是一种“关注性进程”、一种“关注流”,也才能把每一次与孩子的相遇都衍变成一次“教育学时机”。⒂
    只有保持这种敏感与亲切,教师的专业生活才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教师的生活体验才有可能是丰富的、生动的、深刻的,生活体验写作也才可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当然,生活体验写作不是目的,恰恰相反,生活体验写作使我们重新学会“看”世界。
3.生活体验写作要求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词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体验
    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向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看齐的过程中,开始运用一些让同事们摸不着头脑的术语与引文,似乎走上了专业的学理式论文写作道路。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野中,这并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迷失——中小学教师自觉地或被诱导地自我迷失。应该明白的是,中小学教师们要研究的主要是所要传授知识的教育学意义,是如何更好地教,如何更有效地触动“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能更有效地学,等等。同时,教师们的研究范式主要应是丰富意义型研究,而不是发现结构型研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生活体验研究是最符合教师角色的研究,它不需要很多时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技巧,也不需要构思文本的结构与表现手法,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研究形式。
    生活体验写作在语言风格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生活体验描述只需要教师使用一些简单、直接的语词。但必须注意的是要坚持描述性语言,要提防解释性与归因性分析,并在事件描述中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那一刻”、“在场”的体验描述。⒃生活体验写作期望以这种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展示直接的生活体验。另外,与叙事研究不同,叙事研究中的“写作”只是“言说”的“符号”(而“言说”只不过是“思想”的符号),⒄而生活体验中的“写作”通过将对世界的体验的描述,不仅使这个世界丰富化,同时也使得这个世界具体化,它能使我们更直接地达到被体验到的世界的变动不居的核心。
4.生活体验写作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

    生活体验写作中的“重写”不是日常意义上的重新写作或修改,而是在对生活体验写作文本所呈现的体验“回顾”基础上的“改写”。通过改写,教师一方面修正自己的描述,使描述更加迫近“我”“那一刻”的原初体验;另一方面,回顾亦能强化“我”的体验及其意义感,从而使体验能真正融人到“我”的生命当中,甚至成为一种直觉能力。
    当然,“重写”过程无疑带有“解释”、“反思”的意味,而且更重要的是,“重写”使生活体验写作的“反思性写作”特质得到了全面的张扬。这即是说,生活体验写作本身具有“描述”与“解释”两重性。⒅“我”通过独特的生活体验“描述”丰富了生活经验、意义世界本身,“我”亦通过对生活体验的“解释”传递出了体验之于他人、自我与世界意味着什么。因此,可以说,“生活体验写作”是一种重建理解与体验、反思与行动之间联系的人的存在方式。⒆生活体验写作将帮助教师成为一个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敏行的“教育学”实践者。
注释:
               
①李超杰.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111;谢地坤.走向精神科学之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62.
②张汝伦.现象学方法的多重含义[A].中国理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二辑:现象学方法[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798.42.
③7、13、18
④摩纳利-克莱丁宁.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3).
⑤庞丽娟,易凌云.论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及其外显化[j].教育研究,2005,(7).               
⑥Stephen Goutlay.TafKnon,ledge,TacKnowing 0r Behaznng7.OKLC,2002.Nonaka&Takeuc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0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71.
⑧⑨Max van Manen.The Ta甜0,Teaching.Ontario:the A1thouse Press,1993.41、40.
⑩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7 19:21

教育视角  人文情怀  专业精神  公益品格

——管季超先生和他创办的《教师之友网》

■文/最近的遥远(北京)




1/亚媒体
    《教师之友网》是由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先生个人创办的公益服务学术网站(论坛)。
    栏目设置、存帖、删帖、日常管理,一切均由他个人说了算,既不用“请示领导”,又不开“行政会”,想到了一个网建的好点子,更不用周周转转“研究研究”,纯然的“个体户”的状态,不具备任何“官方”色彩,当然也就不可能使用任何的“公用资源”。
    但毕竟网站合法备案、上线已整整两年、注册会员已达千余,遍布全国各省市,页面访问流量已数十万之多、存帖量更是相当可观。理论上讲,凡是知晓该网网址或无意间搜寻到该网所存资料懂中文的网民均能看到,也就是说,该网确实又是“公众化”的,成为一个既能实现资讯传播又能满足坛友精神诉求的“亚媒体”。
    说她是“媒体”,因其具有“共公媒体”的一切特征;前置一个“亚”字,则是因其并非官办,总显得没有官办的那么让人觉得“正规”。颇类似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私营企业,一面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一面又遭受些冷眼与冷遇。
    凡做一事,必却功利,舍得下力去认真做好,并不断地给自己确定更严更高的标尺,这是管先生的老“毛病”,也是他的可敬可爱之处。
    据说,管先生在创站第三天,即在本单位工作例会上向单位领导和同事作汇报,请求指导,欢迎共建共享;在创站不到一周时,还主动跑到区委宣传部去,交送网址,请求“在政治上严格审查监督”;又在两年时间里,四五次调整栏目设置,参看的网管相关资料厚可盈尺,耗费在该网建设上的时间有一千多小时。
    一个普通教研员劳神费力贴钱办一个公益服务网站,已属“睡倒不烧爬起来烧”(孝感方言)的肯定费力而且肯定不讨好的“多此一举”,又小题大做请求“政治上监督、业务上指导”云云,是否有些……,啊?!
    不过,从该网站两年的发展来看,管先生这样想和这样做确有道理,也很必要。
    作为管先生的老友,我当初曾极力劝止他做这样一件“广存有益资讯惠泽同行可积阴德,费力劳神贴钱必损阳寿”的“蠢事”,但现在,我的态度转为关注和道义上的声援,并且坚信,管季超先生和他的《教师之友网》正在不着痕迹地影响着一地教育的文化生态。
一位社会学家曾说过,整部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媒体发展史。
    《教师之友网》是一个悄悄增强其学术影响力的“亚媒体”,绝对“私有”又百分百的开放和“公有”;绝对“自主”又始终严格“自律”和主动寻求“被管理”。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位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前行身姿。
    阿甘和许三多都以他们的某些行动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我相信这一类人中,现在可以补上一个名字:管季超。

2/定向服务
    管季超先生在原县级孝感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东门中学工作,业务老本行是“教语文”,而且教得挺不错。
    所以,他目前在区教研室的工作分工是“小语教研员”。
    但基层教研室人手少,他同时兼任了12年“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工作,这几年又兴致勃勃地兼起了“幼教教研员”。
    八十年代在初中一线工作时,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差不多每天都要不断切换“语文教师”/“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校团委书记”/“湖北大学中文系函授学生”/“侍奉卧床病父的儿子”这样几种角色,成天忙,但也尝到了作为一线教师工作的种种甘苦,因此他能深切地感受一线教师所有的苦与乐。
    他创办《教师之友网》公益服务网站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给一线教师朋友们提供零费用的业务服务,助益本职工作。”
    所以,《教师之友网》最初的栏目设计非常单纯,除去“教研信息”子栏,主体部分三大块:“语文教育”、“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完全对应于在单位的工作分工,度身定作,不蔓不枝。
    管季超先生称之为“定向服务”。

3/人文情怀
    管季超先生一直在友朋圈子里宣传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观点:
    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然后再是教师,最后才是某个学科的教师。
    教育,首先是一种文化;教育工作者,主要职责是文化传承。
    过于单纯(单调)的“教育”,不是一种好的教育。
    因此,在网站两年的运行过程中,管季超先生不断为其增添看似疏离于教研业务工作,其实时时想的是滋养教研业务工作的思想、文化、艺术类栏目。
    《教师之友网》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栏目“生态”,使其在同类个人网站中独标高格,别具风韵。看起来,管先生似乎并不在意曲高必然和寡,倒很自信终能酒香飘出深巷。

4/网管艺术家
    《教师之友网》创站之时,管季超先生仅仅只会开机关机或到网站翻动网页,即或是网站已经运行了整整两年,他自称,还只会单指全拼击键,有许多并不复杂的电脑操作,他仍然不会。
    在电脑使用的“技术层面”,他大概仍然算刚入门。好在远远近近有一些朋友一直在帮他完成一些技术层面的操作。
    但在网站建设的思路上,他始终有所思考;在栏目设置上,更是费尽心思,颇有创见。选帖之精严,审慎,存帖之眼光独具,删帖之严苛频密,即或与人气很旺的官办大站相比较,也可称“各有千秋”,有得一拼。
    管季超先生曾对我说,凡做文化类的工作,仅仅“专业”二字尚不足够。既然在管网,就应该始终去思考,发掘网站的无限可能,无论是转帖(类同于纸媒的“文摘”杂志)还是上传原创文字,都要对所存帖子持严肃心态,对网站质量持严苛的标准,超越技术上的“熟手”层面,达至网管操作的高峰体验。
    落笔写下“网管艺术家”这个关键词,不是指他会用某些软件或实施某种纯技术的应用性操作,而是称许其用心之专,运思之深。



**********************************************************
    也许,还可以再列出10个左右的关键词。
    但,不必了!
    您如果看完了我的这篇网评文,引发了您看一看《教师之友网》的兴趣,您不妨花掉一分钟,用实名注册登陆,进去看看。
    我的评价肯定会有感情色彩,好在您只要看了,会作出公允评判。
    我相信您会认同我的至少大半的评价,还一定会有您的新角度的发现。
    《教师之友网》为所有乐于使用她的人们提供了获取有益资讯的平台,又为乐于参与该网共建分享的人们提供了交流、讲述的坦途,在这种持续的获取、交流、讲述之中,其气度、品格,已经为您为他为我们的“精神生活”、“职业生活”悄无声息地加了分。
    假如管季超先生生活的地方有更好的文化语境,有具识见的官方人士助其打通网站资源建设与网站推广应用之间的任督二脉,谁能怀疑《教师之友网》成不了网上的“孝感城市地标”之一呢?
    作为管先生的朋友,我信!坚信!
    您呢?




2010.3.1
时客京中
2011-10-23 14:14



本主题由 教师之友网 于 16 秒前 提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8 08:51
湖北省首届“教研创新”论坛在武汉举办

作者:孙 华    来源:湖北省教研室     上传时间:2011-12-23

[/td]

为进一步探讨教研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加强各地教研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实现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化服务,2011年 12月19-21日,省教研室在武汉举办全省首届“教研创新”论坛。本届论坛主题是教研创新与专业化服务,涵盖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构建设与管理创新、农村学校教研推进方式创新、教研精品活动与教研品牌打造策略创新等方面内容。
省教研室主任张祖春首先致辞。他介绍了论坛筹划、准备工作,强调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各级教研部门要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创新,扎实开展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为学校师生服好务,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当好参谋。
随后,省教育厅黄俭副厅长、吴险峰副处长(基教处)、省教研室张祖春主任等领导为“教研创新先进单位”、“教研创新优秀项目”颁发奖牌和证书。
黄俭副厅长在论坛上围绕“教研工作如何创新”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各级教研部门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各地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能够明显感到教研部门的推动力量和工作成效,特别是在全省“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核心支持作用。他在阐述何为创新、如何创新的基础上指出,“教研创新”就是要科学运用新的、正确的教育思想解决在教学、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告诫开展教研创新一定要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省教育厅基教处王强处长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做了题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教研工作的任务》的报告,在全面介绍国家和省基础教育形势、政策、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教研工作的八项任务,对教研工作如何给力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寄予殷切期待。
论坛期间,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介绍了经验,恩施州教科院、武穴市教研室、襄阳市教研室、赤壁市教研室、宜昌市教研中心、洪湖市教研室、潜江市教研室、沙洋县教研室、沙市区教科院等单位围绕论坛主题,先后作了专题发言。论坛组委会还组织与会人员考察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现场感受教研创新的氛围,感受首义之城的魅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8 08:51
===告     白===
下载 (229.9 KB)
前天 15:58



     因2011。12。29。上午,我应邀在孝昌县小河初中阶梯教室为小河镇小四。五。六年级学生上100分钟的作文大课http://xnjyw.5d6d.com/thread-41912-1-1.html近两天在备课。
      原定上传赛场佳作一事延至30日后

                                         管季超 12。26。下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9 23:56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42&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42&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42&extra=&page=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1 16:47
《孝南教师文苑》电子杂志-2012年-元旦创刊号


《孝南教师文苑》电子快递版
         2012年-元旦号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电子杂志/快捷‘出版’/均为百分百原创/免费供您点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2 14:5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9 15:33
    从中小学教师、校长的论文,看我们教育的思维缺陷


                                            许锡良


  
   我长期批阅与指导中小学教师、校长的论文,从他们论文中,可以学习到不少来自一线的教育实践的丰富的案例,也能够了解到他们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方式与方法。不过,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中许多人常常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缺乏纵深的追问能力,而喜欢平铺直叙,堆积材料,特别是喜欢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其语句格式常常喜欢这样表达:“正如著名教育家xxx所言........”、“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这样教导我们........”。明显留有“党八股”的痕迹。说了半天,究竟要讨论什么问题,要证明什么,不清楚。语言风格有社论化、文件化倾向。这明显是一种意识态长期教化的结果。
    “党八股”语言还表现在喜欢玩弄数字游戏。比如校长工作要“四有”、“四家”、“五心”、“六个行动”,“五个一工程”,“一二三四点”。显然,这是来源于我们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语言。我们在这方面起了很坏的头。比如,我们以前有过“四项基本原则”、“五讲四美三热爱”、“四有新人”、“两条腿走路”、“六个并举”类似这样的语言,一直是几十年来源远流长的。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思维格式化,语言官僚化,文体形式化,形成了很坏的榜样。

    在他们的论文里严重缺乏的基本要素是:第一是逻辑的严重缺乏,没有清晰的概念,对所使用的关键词,在严重缺乏理解与认真分析的情况下,就混合含糊地使用着。比如喜欢使用“德育为首,教学为重,体育为本,全面发展”。这种表述,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重要,如果都重要,何必来一个“为首”、“为重”、“为本”的区别呢?逻辑缺乏的另一表现就是喜欢把完全不同的,互相矛盾的概念混合使用。比如“在学校,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突显个人的重要性,又要结合集体主义,把个人与集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表述,听起来似乎是很全面,其实,落到实际,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法治”与“德治”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是完全不清楚的。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也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既取一种,则另一种就得舍弃,是无法融合的。可是,我们长期受到辩证法教条的毒害,使我们在互相矛盾的概念上能够含糊其辞,不作追究,竟能在语言层次上相安无事。也难怪,我们长期以来能够把“从来没有救世主”与“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相安无事地放在一起唱了几十年,而没有感觉是一种矛盾。我们的教育,正在消解人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混乱的地方,永远不会有问题意识。

   第二是缺乏价值定位。一些论文动辄谈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通篇却没有谈过“有效”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然后就一大堆“要怎样怎样”的具体操作措施。“有效”还是“无效”的判断,一定是要在价值定位之后的事情。没有价值定位,谈“有效”还是“无效”就是一种徒劳,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如果要达到愚民的教育效果,那么,千方百计地破坏学生的“怀疑精神”与“独立批判意识”,就是有效的,大量的背诵记忆,以消解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将会是有效的。如果是要培养接班人与建设者,那么,培养学生的听话与驯服的品质就是有效的教学。否则,学生将来很难接班。因此,如果要谈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你就必须先弄明白,你心中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你想使你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是有独立人格与理性思维的人,那么,你就得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敬畏学生的生命,引导学生学会怀疑与追问。在这样的前提下,谈教育教学的效性才是有意义的。

    第三是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探讨精神。一篇好的论文,一定要尊重事实,但是,现在,我们的论文中常常没有事实真相。所谈的东西,似乎是与我们现实的教育毫无无关的东西。或者干脆是经过自己修饰与美化的东西。这些论文总是按照自己的想当然在改造事实真相。很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与教学工作有一个认真的反思。比如,我现在是怎样做的,我这样做究竟是否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则怎样更有道理?如果更有道理的做法无法实现,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一篇文章,只有这样层层追问下去,我们才可能会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探讨出有价值的改善方法。
   第四是缺乏方法论意识。你想探讨什么问题,首先要去发现一个问题。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后,就是去找这个问题的原因,或者答案。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方法论上的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的。有一些看似是问题,其实不是,而只是一个伪问题,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我看到许多教师与校长都写过“怎样减轻学生负担”,其实这也是一个伪问题。因为,你得先把“学生负担”界定好,学生负担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其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学生负担是不是仅仅为学校与教师造成的?如果追问下去,你会发现学生负担,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个问题。一个教师,甚至一个校长是无法在目前的状态下,将这个问题解决好的。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教师、一个学校的教学问题。这是一个缺乏对学生生命尊重,对学生个性与兴趣践踏后的必然结果,还是一种可怕的价值观导致的必然的结果。因此,一个教师或者一个校长来解决学生负担的问题,都将是徒劳的,是不可能会有真正答案的。同一个问题,视角产生变化,也会得出不完全一样的结论来。因此,你看一个问题,是学生的视角,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视角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的方法论缺乏,主要还是在中庸与辩证思维的泥浆下不能自拔的结果。在西方,思维是要讲工具的。思维工具的改变,常常意味着人对世界看法的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相应改变。亚里斯多德将其思维方法的论著命名为《工具论》,英国培根将其改进了的思维方法,叫《新工具》。一个人怎样思维,得出怎样的结论,应该反思:第一,事实真相,第二,所持的价值立场,第三,所遵循的逻辑法则。其中价值立场是一个核心。教育如果离开价值追问,则任何事实都是无意义的,也是不能够说明任何问题的。如果你觉得一个事实有意义,一定是后面有价值的预设的。纳粹制造焚尸炉,消灭犹太人对不对?如果你认为不对,则已经认定了“种族歧视”是不正确的。因此,作为教育论文不但要有价值意识,而且还要明确什么样的价值才是可取的。
   中小学教师与校长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而且是终身性的。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常常缺乏问题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就是因为学校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没有鼓励过学生去质疑与追问的习惯。长期背诵记忆、考试分数、标准答案,结果,我们的学生毕业时,连一个真正的问题都没有,背诵记忆了一大堆的文字垃圾,消解了他们几乎全部的对世界探究的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惊异感。因此,我们的学生很少能够在学校里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发现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大量学生厌学,因此,学校教给他们的正是要消灭他们作为人的生命的那种活力,那种思维的能力与怀疑的精神,还有探究的欲望。当这些都成为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的时候,剩下的当然就是逃避了。我们常常只是让学生学会“听话”,而不是学会“讲理”,其实学生在学校里学会“讲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会“讲理”,这就意味着他会思考,他会服从逻辑理性,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理性社会,人们将学会用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各种问题。
   我们的教育的思维缺陷,其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举一个例子,这是我前天去广东某市召开座谈会,在与中小学生的一次座谈时收集到的材料。这是一个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的发言稿的开场白。
  “各位领导:
      你们好!
  我叫xxx,如今就读于本市的xxx小学五(六)班。我在班里成绩优秀,是老师的小助手。我的学校以德育为灵魂,以教育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21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全力打造xxx市窗口性、示范性学校。”

我只听了一个开头,就把这个发言稿没收了,我不愿意听到一个十岁的孩子的口里竟然出现这样空洞无物,大而无当的语言。这显然也是一些教师与校长平时写作论文的惯用语言,还是我们层层向领导汇报的语言与方式。这种语言反映的是一种可怕的思维方式。这种的思维方式将会过早地掏空我们孩子幼小的心灵的生命活力。我一听孩子的发言,我就知道我们的教育平时究竟是在干什么。接下来,不用再多说些什么了。但是,我是这样思考,也许换一个人去参加座谈会,他们也许认为这些孩子被教育得非常成功呢。将来做接班人是一点问题也不会有的。
   如果不改变我们的教师、校长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则学生永远也不会有改变的希望。如果,我们学校不是被这些大而无档的意识形态话语所笼罩,则教师与校长要脱离出来的可能性也会很小。教育不是用钱与特殊政策打造出来的窗口性、示范性学校所能够代表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还不是钱,而是我们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1 23:41
====2008---2011:网 迹


http://bbs.findart.com.cn/showforum/13385759-forum/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263428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70584.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80052.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354752.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656859.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531483.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143713.html
作者: 满天飞雪    时间: 2012-3-22 13:32
问一下管教授;我们毛陈的获奖证书怎么还没给学区的蔡辅导带回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2 19:31
1,责任在我。不能怪学区教研员。
2。奖证已填好,守国先生来我室即交他带回。
                                                             管季超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3-23 16:33
阅读写作应成为一种精神自觉 


余志明



一、教师应有阅读的自觉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87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说道: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罢此段文字,我就想到了我最近读的《中国语文人》这本书,《中国语文人》推出了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等21位名师,这些人也可谓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工作地域不同,文化起点不同,人生际遇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也很不相同,但有一些十分相同的东西,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研究。
从《中国语文人》提供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21位名师中起点较高,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有8位(于漪、陈钟樑、洪宗礼、顾德希、李镇西、李海林、张玉新、程红兵),第一学历为专科的5位(吴心田、欧阳代娜、陈军、程翔、严华银),第一学历为中师或高中的有6位(宁鸿彬、蔡澄清、李震、蔡明、黄厚江、余映潮〈高中〉),初中学历的有两位(钱梦龙、魏书生)。21位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起点学历高低与取得成就不成正比,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思考。

但审视当下我们的老师,真正视读书为生命的又有几人?据《中国教育报》2011年对教师做的一项最新阅读调查显示,每年读书10本以上的教师只有4.6%,有43.1%的人每年只读1—3本书,大部分教师虽然认为读书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大,但是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却是寥寥。由于不读书,很多教师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偏低,思辨能力不足,想教好学生也就无从谈起了。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谁都懂得读书的理儿,可没有时间啊。这一点,我不敢苟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第二条关于时间的建议”中就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读书的时间问题。他从一个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为了上一节公开课,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进行准备的例子谈起,告诫我们作为教师应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想一个教师每天抽半小时的时间读书应该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内心想不想读,能不能坚持读,要知道名师都是修炼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就是最好的明证。
二、教师应有思考的自觉
台湾大学有一口钟叫“傅钟”,傅钟每天响21下,这源自台大老校长傅斯年的一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傅先生的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
人之可贵在于有自己的思想,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麦田,必须去追求成为一个敏锐的深情的思想者。如果整天的都是在机械地重复着一种劳动,那教师的工作就会单调乏味,教师与机器也就别无两样。
我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什么会产生无比亲切的感觉?因为透过那些文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其中的智慧之源,既不在缥缈的天际,也不在封闭的大脑,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无一例外地都是源于实践,源于对实践的思考。
但思考什么呢?我的想法是要学会记教育教学日记,并不时地进行反思、梳理、归类。苏霍姆林斯基在第46条建议《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和第90条建议《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教师写教育日记的重要性,他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日记记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可以把它记入记事簿里。苏霍姆林斯基在记日记的过程中,每记几页就要留下一段空白,用途是记录自己的一些思考,久而久之,一本影响世界的教育经典《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诞生了。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用心思考,用心记录,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定会天天精彩。
三、教师应有写作的自觉
著名学者肖川先生说:“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他还坚信,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上好课。所以,作为教师一定将写作内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但写日记还不同于写作,日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格式要求,而写作却需要素材,需要思考,需要技巧。我常常看到身边老师的苦恼:看到别人发表文章很羡慕,也想动笔写一写,可就是没有写作素材,结合自己的体会,想说几点看法,谨供艰难跋涉在文章发表路上的教师朋友们参考。
1. 从听课记录中找回忘却的“记忆”。
一学期下来,我们总会听上同行或名师十几节课。那些记录在听课记录本上的“意见或建议”栏目上的文字,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写作的论题或素材。
2. 从他人的言谈中意外“拾荒”。课余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同事、领导、家长……与他们的谈话中往往涉及到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这些话题里面往往就蕴藏着写作的素材。如果你能做个思考者,就会从中获益。
3. 从教育教学的困惑中“探求”。每个教育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此在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种种困惑,如果能抓住疑惑,努力寻找困惑的源头,深入思考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既解决了教学的难点问题,又能给自己的教学研究添上一笔重彩。
4.从各种公开课、教研课、班队活动中“寻觅”。自己的一次公开课、教研课、班队活动的打磨过程,或是聆听的别人的公开课、教研课、班队活动,一定会引起你许多感触,这些失败或成功的感触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5. 从业余阅读中“触发”。读是写的准备。阅读与写作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没有了读书,写作也不会走得很远。阅读不仅滋润人生,还可以为你的写作论题寻根、找据,解决心中难解之谜。经验表明,当某个问题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时,当面对一个题目感到无话可说时,偶尔看到一份材料、一段话甚至片言只语,都可能“眼前一亮”,思路得以开通。
当然,素材的来源还有很多很多,不管哪种渠道获得,我们都可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我想要说的一点是一定要分门别类,用心梳理,细心收藏。现在条件好了,都是电脑办公,收藏就更为方便了,你可以在你的电脑中建起许多不同命名的文件夹,比如:班主任工作叙事、优秀教育案例、优秀教学课例、教研感悟、工作随想等,只要坚持,假以时日,你也一定会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那样,积累成一本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宝典。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7 07:54
读书定心 写作提质

——读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武汉外校小学部



  寒假里,外小每个教师都要像学生一样做作业。阅读陶继新老师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就是作业之一。
  陶继新老师奉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座右铭,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媒体人,他报道、推出了许多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淡泊名利,心境平和,荣辱不惊,学养深厚,锐意改革,狂热地爱着读书,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非常富足的精神生活!
  他们都读些什么书呢?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经典为伴,幸福一生!”“取法乎上地读书”。通过阅读经典,他们的文化品味才那么高雅,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丰富,而不只是一个教书匠,只在“器”的层面行走,随着退休就结束自己的精神生命!
  教师要达到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高贵,想发展起来,就必须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进入“一览众山小”的境地!陶老师在40岁的时候,就为自己制定了“为60岁做准备”的计划!他49岁开始背《论语》,还在家里设置经典背诵奖学金。因为日不间断地诵记,他的大脑记忆功能越来越强,毫无年老脑力退化之感。而且他常年坚持写作,访名师,写报道,出专著……因此他退休后,还是那么充实快乐,生活还是那么富有意义。我在读书上,不也应该像陶老师那样吗?从经典入手,做出计划、安排,让每一天都因和大师接触而获得提升。
  至于写作,我是近两年才爱上写点东西的,尤其是写论文。每个学期,我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编辑成文,累积下来,一年也有十几万字。因为坚持写,我也积累了一点心得:
  一、看经典,写感悟。绝不为上交作业,绝不从网上下载。而是用心去领悟作者的心,用情去领悟大师的情。每读一部经典,我都摘抄下能打动自己的经典语句,以自己的视角写出属于自己的感悟,绝不做“人云亦云”的鹦鹉!
  二、参与大型活动,留下文字记录。学校大活动很多,只要参与了大型活动,我都及时记下心路历程!当经历一件特殊事件时,当心中的思绪喷薄而出,不吐不快时,就赶紧写!哪怕身边无纸笔,也一定想法设法记下来,如编进手机中,或就近找一支铅笔暂时写在一片废纸上,回去就输入电脑!在自己最激动的时候写,就写得又快又好。等情绪平静下来回头一看,不禁感叹,这些文字真是我写的吗?简直难以置信!
  三、时常翻阅回味,激发新灵感。写下的文字,时常拿出来读读,总能找到可以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再补充一些新鲜元素进去,一篇篇文章被这样“精雕细琢”一段时间,就变得准确生动许多!
  四、分门别类,积累成书。将自己一学期写的文章,编辑一份目录,并进行分类(我给自己设定每个学期写40篇文章),最后起个书名,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就可以找到作家写书的感觉了!我已经积累的三本文集,分别取名《醒》、《炼》、《悟》,学期末打印成册(一式两份),一份交到学校,一份留给自己!如能找个“重量级”的读者评点评点,提高能更快!
  当然,写作过程中也会有词不达意非常痛苦的时候。这是就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我每写一篇文章,都把它看成科研课题。攻克它的过程中,就是挑战自己的过程。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中,一篇文章就诞生了!而面对挑战时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好。
  每学期40篇文章,都是我从经典书籍中,从写作“实战”中,提炼出的思想精华!看着一篇篇文章从我手里诞生,我非常开心;看着我交给学校的千字文,篇篇都是A+,在学校100多个老师中脱颖而出,我提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这种成就感幸福感,也带动了我的专业成长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现在,我写文章时,灵感来得特别快,洋洋洒洒,顷刻间能下笔千言,连打字也变得非常快。边读边写,边写边编,慢慢的,我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渐渐有了话语权!我感觉坐在电脑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最幸福的时刻!它让我更有专业底气和职业信仰,让我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
多读、多背、多写,我以身作则,严谨的学习态度,忘我写作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们。他们在我的影响下,也越来越爱读书,越来越爱动笔了。这样的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11:36
期待出现更多作家型语文教师  2012年02月17日  作者:刘学柱  
  ■刘学柱
  许多人都说,要将教师打造成专家学者型教师。是的,专家学者型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成熟的教学艺术,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确实是教师成长的方向。不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应成为一名作家型教师。
  教师素质包括多方面内涵,就专业素质而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素质,二是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素质在师范生培养时叫做“师范性”,在上岗后叫做“师功”,包括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功夫,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功夫,更包括这些教育手段和技术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和教学理念。学科素养是教师所学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一方面包括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包括语文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在前一个方面做得好,语文教师可以成长为专家学者型教师,而要在第二个方面做得好,写作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也许,将写作列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并不难得到认同,而问题在于,语文教师的写作如何理解。一般来说,语文教师的写作包括写论文和写下水文,还有人将语文教师写教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作业批语,尤其是作文批语,都视为语文教师的写作。后者恐怕是一种辩解,而前者常常得到不少人的认同和赞赏,甚至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确定这就是语文教师的写作。
  但写论文和写下水文就是语文教师写作的全部内涵吗?
  写论文是语文教师教研成果的一种书面呈现方式,重在教学研究,要求以准确可靠的语言将这种成果呈现出来,在语言的艺术性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写下水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个主张。在叶老看来,语文教师要写下水文,以体验写作的甘苦,并给学生作文提供示范。所以,教师写的下水文通常是学生的同题作文。同写论文相比,下水文应该说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纯粹的写作现象,但它以学生为标尺,为教学服务,还不是一种创作意义上的写作,对文字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阅历、生活与学生存在差距,从学生角度下笔的下水文,也很难将教师的写作水平发挥出来,当然也难以达到练笔的目的。
  显然,将语文教师的写作仅仅定位于写论文和写下水文是远远不够的,文学写作是教师应该尝试的内容,可以列入语文教师的写作要求中。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写作是对语言艺术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探寻语言艺术的奥秘,从而深切体察语言规律和为文之道。教学中,单纯的文学论只能让人纸上谈兵,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有一定文学写作体验的语文教师教起语文来,能够高屋建瓴、轻车熟路,这是再多的文学知识都无法代替的。从层次上说,文学写作比写论文和下水文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目标。在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就应该这样高标准、高要求。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作家,他谈起作文教学来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刘国正先生擅长写作,他对作文教学有颇多真知灼见,给人以启发。假如一名语文教师爱好写作,养成了写作的习惯,甚至成为了一名作家,那么语文教学将在他面前呈现全新的面貌和更广阔的领域。不会游泳的人无法教别人游泳,不会开车的人也只能教教别人口诀。同样,一个不会写作也不热爱写作的教师,除去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一通外,还能教给学生什么?而如果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名作家,那么他的作文教学就会像打通了关节一样顺畅、到位。作家型教师一般也是阅读型教师,对于阅读教学自有心得,这样,阅读教学也会柳暗花明。而与读写互通的听说教学也会水到渠成,出现全新的局面。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作家型语文教师似乎还是个很遥远的称谓,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不太认同有写作爱好的教师,以至于抽出时间写作的语文教师被指为“不务正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关心的还有教师论文能不能发表或获奖,教师在公开课、教学竞赛中能不能拿奖;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这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把学生分数搞上去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而许多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关心写作的事,甚至对倡导语文教师写作有抵触心理。一则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搞写作,这情有可原。二则有畏难情绪,觉得文学写作难出成绩,更别说成为作家了。而且,这对语文教师的文学写作要求过高,不切实际。
  可见,大家对语文教师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尚有个认同的过程,还有重重障碍和阻力。但这并不能否定语文教师写作,包括文学写作,是语文教师发展的一个方向,是语文教学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作家型语文教师。(作者系安徽省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17日第7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11:37
期待出现更多作家型语文教师  2012年02月17日  作者:刘学柱  
  ■刘学柱
  许多人都说,要将教师打造成专家学者型教师。是的,专家学者型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成熟的教学艺术,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确实是教师成长的方向。不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应成为一名作家型教师。
  教师素质包括多方面内涵,就专业素质而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素质,二是学科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素质在师范生培养时叫做“师范性”,在上岗后叫做“师功”,包括传统的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功夫,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功夫,更包括这些教育手段和技术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和教学理念。学科素养是教师所学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一方面包括语文学科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包括语文学科的能力和素质。在前一个方面做得好,语文教师可以成长为专家学者型教师,而要在第二个方面做得好,写作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也许,将写作列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并不难得到认同,而问题在于,语文教师的写作如何理解。一般来说,语文教师的写作包括写论文和写下水文,还有人将语文教师写教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作业批语,尤其是作文批语,都视为语文教师的写作。后者恐怕是一种辩解,而前者常常得到不少人的认同和赞赏,甚至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确定这就是语文教师的写作。
  但写论文和写下水文就是语文教师写作的全部内涵吗?
  写论文是语文教师教研成果的一种书面呈现方式,重在教学研究,要求以准确可靠的语言将这种成果呈现出来,在语言的艺术性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写下水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个主张。在叶老看来,语文教师要写下水文,以体验写作的甘苦,并给学生作文提供示范。所以,教师写的下水文通常是学生的同题作文。同写论文相比,下水文应该说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纯粹的写作现象,但它以学生为标尺,为教学服务,还不是一种创作意义上的写作,对文字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的心理、阅历、生活与学生存在差距,从学生角度下笔的下水文,也很难将教师的写作水平发挥出来,当然也难以达到练笔的目的。
  显然,将语文教师的写作仅仅定位于写论文和写下水文是远远不够的,文学写作是教师应该尝试的内容,可以列入语文教师的写作要求中。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写作是对语言艺术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探寻语言艺术的奥秘,从而深切体察语言规律和为文之道。教学中,单纯的文学论只能让人纸上谈兵,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有一定文学写作体验的语文教师教起语文来,能够高屋建瓴、轻车熟路,这是再多的文学知识都无法代替的。从层次上说,文学写作比写论文和下水文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目标。在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就应该这样高标准、高要求。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作家,他谈起作文教学来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刘国正先生擅长写作,他对作文教学有颇多真知灼见,给人以启发。假如一名语文教师爱好写作,养成了写作的习惯,甚至成为了一名作家,那么语文教学将在他面前呈现全新的面貌和更广阔的领域。不会游泳的人无法教别人游泳,不会开车的人也只能教教别人口诀。同样,一个不会写作也不热爱写作的教师,除去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一通外,还能教给学生什么?而如果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名作家,那么他的作文教学就会像打通了关节一样顺畅、到位。作家型教师一般也是阅读型教师,对于阅读教学自有心得,这样,阅读教学也会柳暗花明。而与读写互通的听说教学也会水到渠成,出现全新的局面。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作家型语文教师似乎还是个很遥远的称谓,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不太认同有写作爱好的教师,以至于抽出时间写作的语文教师被指为“不务正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关心的还有教师论文能不能发表或获奖,教师在公开课、教学竞赛中能不能拿奖;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这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把学生分数搞上去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而许多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关心写作的事,甚至对倡导语文教师写作有抵触心理。一则教师精力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搞写作,这情有可原。二则有畏难情绪,觉得文学写作难出成绩,更别说成为作家了。而且,这对语文教师的文学写作要求过高,不切实际。
  可见,大家对语文教师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尚有个认同的过程,还有重重障碍和阻力。但这并不能否定语文教师写作,包括文学写作,是语文教师发展的一个方向,是语文教学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作家型语文教师。(作者系安徽省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17日第7版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4-28 16:28
北熹:女教师的“临床写作”










如果单说“写作”,女教师只是行笔时可显可隐的一种身份,与所有写作者背后的职业一样不具备特殊性,因为职业身份不是使写作呈露异样的充要理由。如果是“临床写作”,那么,教育的现场便成了写作所指,而女教师的身份自然成为写作最大的标注。一线、即时、细腻,不扭曲事实、不逃避疑惑、不讳言窘迫、不粉饰无助、不隐瞒喜悦,不试图升华为教育理论,呈现出最原汁原味、描述极为精准、性别立场坚定的教育情景和教育询唤是女教师“临床写作”的原貌和特色。这样的写作,不涉功名,心动处便是行笔时,文字蓬勃、绵延有如春草。这里的疑问是,当她们以“教师”“女性”这样的双重身份进入教育写作时,她们的提笔是为了强化身份的认同,还是为了消解身份的焦灼?她们要提起这样的身份还是放下?
徐莉的写作是女教师“临床写作”的奇葩,但她的写作也没有提供答案,反而在自我怀疑与自我肯定中周旋不已,使得问题更加迷惑。她没有停止她的斗争,因此我们得以看到更多温润而又有韧劲的文字。一篇篇日记式的教育教学细节实录,有如散文,娓娓道来,有为师与为母的心切。
徐莉的书名《能说的都不痛》,颇具玩味。那些她已说出来的读起来都有若隐若现的疼痛感,那些她不能说的呢?不免想到在教育的细细碎碎和磕磕碰碰里,面对每一个可爱但却也会有意无意伤害到他人的孩子,想时刻“把孩子抱到心头”的她如何能幸免不断疼痛,久了,她会有痛的免疫体吗?没有。因为文字有温暖也有冷清。这冷暖却没有规律可循,像是风和日丽,突然刺骨冷风掠来一般,让人怅然。若是温情是公认的女教师最应然的姿态,那么苦涩与冷清她们需要藏匿起来么?很明显,没有人可以苛求她的乐谱不出现低音。我甚至怀疑那些低迷和凄清,有着更为真实的教育气息。“当社会缺乏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权利和利益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最希望得到什么?最需要得到什么?请别回答这个问题好吗?请你先保证无论答案是什么都不要忙着鄙薄我们,那是我们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愿望。”“人事安排出问题的时候,我经常要去代语文或者其他,这使我的专业角色非常模糊,从中我收获了平视学科的自信,但我失去的是自我价值的准确定位。我总寄希望于别人替我着想……可很多时候都是我独自伤心。”“突然心生悲凉,很多时候,我们仿佛一棵无奈的树,被种在一个被需要的位置,难过,却无人知晓。”徐莉说自己是“那个背负着温暖追逐冷清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挥之不去的疼痛感是另一种精神的砥砺,是女性的知觉保持犀利的法宝,也是她们不断调适教育心理的精神养分。有爱便有了痛,我敬重她“始终抱有离开的念头,不断地离开”,也明白她为何不断尝试与外界握手言和,却固执地保有自我的坚持。徐莉的博客叫聆寒驿站,“一路退却中保持一种悄然的进取”,这冷在燥热不堪的教育声线里绽放静默的美。
女教师的“临床写作”,记录最真切的教育细节,描述最真实的痛楚,更有专业的评析。她说来坦然,我们读来跌宕,如茶沁舌,舒然若有所感。“我不认为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如此绝对,本身就有问题,一切事情都有个限度,相信班主任的尽责也有个限度。所谓限度,就是有底线,同时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班主任的限度是不以任何理由放弃一个孩子,同时不轻信那些过于典型的故事和案例。”
当然,更多时候这些笔耕不辍的女教师们不热衷总结,因为总结常有虚伪和夸大,她们的观点往往是水到渠成,悄然新生。在倡导“包班教学制”时,徐莉讨论说“当我们越来越多地质疑班主任负责制的时候,表示我们已经意识到日常的班级生活对孩子的巨大教育意义。为什么班主任抱怨学生教育成了一个人的事?为什么任课教师抱怨遭受了孩子们的不平等对待……一个教师也许永远不能把七八个学科的课都上得和只研究一个学科的学科教师那么精熟,但是所有的知识和品格会在一个教师身上是得到连续的、整体的体现。我的观点是,孩子愈小,这种整体感、连续感就愈重要。”你可以不同意她的看法,但是你会为她对教学的诚恳深深折服。
她们也不好热闹,因为热闹里常有逢迎和牵扯,但她们热渴尊重及启迪。若是有相知的盛会,观点碰撞处,她们的灵慧会在文字里闪耀。交流的快意让她们有了难得的侠气,还有幽默。且听徐莉在与刘良华老师的对谈中说:“做班主任的时候,看到学生在习作中写最喜欢的老师是徐老师会觉得特别幸福,看到少数几个孩子写其他老师,心里会有些别扭:‘在你们身上我付出得最多,为什么你们最喜欢不是我?难道对我还有不满意吗?’感觉很受伤。现在,一定没这么‘有趣’了。萨达姆的支持率倒是100%,问题是那更接近一个笑话。”
教育者的身份还使得她们拥有一种特质,就是叩问灵魂,探寻根源的热情和行动,这无疑是女教师“临床写作”最有价值的地方。哪怕孤独无依,身心疲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方时,都坚信通过努力,不久会走出枯竭的困境。她们隐约相信也许在明天的某处,新的指引会跑来照面。文字没有明说这样的自信,只由于她们的文字太认真,她们的思索太用力,我没有理由不这样推断。论及善恶,徐莉这样说“我总认为人性本善,重要的是让恶念得以宣泄,让善念常常得到鼓励,晒晒太阳。有时真叫一念之差,但是回头或者弥补就非常痛苦和艰难了”。这样的写作,说是记录,更是感悟,说到底都是为了新的懂得。
开始,写作是一种不舍得,不舍得教育里的点滴、不舍得心里的涟漪。接着,文字生成,记录矛盾、记录不平,是一种自我激辩、自我设问。但通常问而不答,因为文字本身从不给出路。但文字提供平衡的方式,提供自我对话的可能,诱勤勉的女教师们步入思维深处,用新的言辞对付旧的言辞。文字催逼思维,又和思维如影随形。当我在文本里,阅读到人的心灵成长与文字相谐共生时,觉得答案老早就在她们自己心里,只是当时她们还不自知,待到岁月重了,得失感轻了,它才摇曳而来,有如行云。
徐莉说“我要等待,等待所有的印记相互交融,与我无边界地生长在一起。”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一切最终都是岁月的学习。
这种对抗流失和庸常的教育叙事,渐渐滤去浮沫,开始清丽动人。翻看她们这些独立的思考文本,觉得久违的女性优美从远处踱步而来,在纸上别开生面。沈旎的《不确切的记忆》,也有一样不易的耕耘,她的内心充满了无数敏感细微的教育感受,记录了许多让人深思的生命细节,她的从容也一样让人迷恋——“天渐渐黑下来,起身道谢,走进小区的院子,在最后的一线天光下,发现早晨离开时只稀松开了几朵的杜鹃树篱,这会儿全浸在紫红里,空气中有春的气息,不信,站住脚,闭上眼,和我一起深呼吸。”
在生活里做深呼吸,并像“傻瓜一样去冒险”。另一位原生态写作者许丽芬老师说“我只要像让•休斯顿那样:身处颓境,却依然站在湖边对着银色的月光喊出一声:‘真美’!”
这些美的学习者们,也一定不会让美只出现在里行间,出现在自说自话里,她们会把美带到课堂。“当长长地发被风吹起,我的心弦亦被拨动,奏响秋的私语。课堂上,我问学生,什么在拨弄老师的头发?他们会开心地说,是风。我笑,为这个意料中的答案会心微笑。”读至此,方猜想,徐莉们是用美来对抗教育里的种种无奈,用智慧来消解工作的积郁,并用暂时性的状态来收敛狂放的思绪。说来奇怪,刚开始阅读,你肯定不这么认为。女性特有的笔触,章节零碎的模样一定让你有所提防,而且,作者很不“老实”。当你以为她自怨自艾时,她似又超然物外;当你以为她说清楚了什么,她又说“如果你读懂,也许就是误会”。但尽管是这样跳跃变幻、难以捕捉,你仍可感她心意玲珑,功底扎实。
这些“孤独地走向未来”的女教师,日复一日进行精心的教育、写作与思考,迷乱和焦虑终会给智慧和爱让路,而女教师的身份也终究会在自我成就的脚步里被当成人生的桂冠。
女教师的“临床写作”不是呓语式的简单话语,也不是档案式的教育参考资料,我认为是她们从生命的各处为教育寻得养分,并借此找到自己文化方位的武器。
纸上的论道,花间的舞蹈,祝福这样的写作。
2010-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 19:42
关于教育写作二题
作者:林高明   


故事之一:某教育学会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论文汇编及评选活动。通知一出来,应者云集。看着同事们查阅资料,打印文稿忙得不可开交,王老师也为之心动。毕竟,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涯有欢欣、有困惑、有愧疚、有智慧……一时之间竟百感交集,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同事们戏曰:论文,乱文——胡拼乱凑之文。然后,得闲时便相互切磋论文工艺。有的是,移花接木,将这一篇的理论与那一篇的例子进地嫁接;有的是改头换面,将某一篇大作把题目换掉便俨然出新;有的是,乔装打扮,将某一文章用自己的言语进行翻译……形形色色各有千秋。一篇篇精心炮制的论文有条不紊地凌空出世——这样的速度即令著作等身的苏霍姆林斯基们也自叹弗如。在不断欣赏这些冠冕堂皇、体例严整的杰作时,王老师更觉得无从下笔。她时时觉得有一股倾诉的冲动,然而迟迟无从入手。只是眼前时不时闪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孩子,一幕幕可圈可点的课堂场景……有一种言语的痛苦在不断地侵扰着她的睡眠。向来才思敏捷的她依然冥思苦想,只字未写。度过了几个几乎是不眠之夜,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磨出来了。一读、再读……她惊讶于自己的激情与思想,仿佛又回到当妈妈的那最初的一刻。于是,她满怀希望和虔诚将文稿及六十元汇编费交上了,隐隐约约的,每天都怀着一种莫名的期待。
终于,评选结果揭晓,同事们大都如愿以偿,尤其是林老师更是喜出望外,他用半小时在电脑上粘贴的大作居然名列第一。可王老师得到的是退稿,当六十元钱如数退还她手中时,羞惭、懊恼,如简直难以置信。某经办人员好心好意地说,哎呀,你以后要参加论文汇编可先和我通气一下,到时候我上面为你通融、通融,没关系,明年还有机会!王老师苦笑地摇摇头,不知说什么好。
故事之二:李老师才华横溢,毕业没一年便有不少文章时见报端,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所涉。观其文,同事们常赞叹不已,欣羡不已。听其上课,孩子们其乐融融,听课教师常受启发。一日某部门进行论文汇编,用于教师评定**。李老师也作成一文:夹叙夹议、情理交融,尤其是文字跳脱灵动,令人有会心一笑、回味无穷之感!全校教师争先传阅然而几乎众口一辞地批曰:美则美矣,然则不像!不像什么?不像论文。
李老师血气方则不以为意。敝帚尚且自珍,更何况是自己用何况是自己用心书写之作呢?果然,稿件交上去,某教研人员便言辞犀利地说,这算什么论文,回去重写!只是李老师依然不为所动,连声反问,不知您读过了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没有?读过了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没有?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没有……某教研人员气急败坏地说,好,你评不了**后果自负!李老师也当仁不让地说,对,后果自负!
李老师的这一文章据说在**论文评议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还是不幸罹难了,并作为全市中小学论文评审唯一无法通过的典型。这一文章的许多段落成了那些评委们传诵的笑柄,但李老师似乎置若无事,依然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所遇……他乐此不疲,视之为享受。
教育写作应该是写着并成长着,写着并快乐着,否则既于教育无益,又于个体心灵无补。看着那些面目古板而又似曾相识的所谓的教育论文,总是慨叹不已:思想成了一潭死水,怎能创激出生命的浪花呢?写作不仅仅是写作。否则李白明知“万言不值不杯水”可又偏偏留下了千万言。教育写作是教育者用文字触抚教育,用身心拥抱教育——是教育的呼吸,也是教师精神的呼吸。所以李镇西博士说道,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朴实、诗意、形象、激情——我们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也追求这样的教育表达。但,有时我们的论文评审与汇编或职评为什么总喜欢一些四平八稳甚至是拼拼凑凑的”乱文”呢?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走出这种”骸骨的迷恋”呢?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 19:42

教育写作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
                        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 刘波
    http://www.zjjybkzs.com:8080/jyxxb/jyxxb_2.jsp?CategoryID1=0002&CategoryID2=00020006&ID=17717900
每到一年一度的论文评审季,“论文”会成为不少教师心中隐隐的痛。一些教师早就到了参评高级职称的年限,其他条件也都符合,就是因为缺少论文而无法参与职称评审。说句形象点的话,教师的高一级“职称梦”就活生生地被论文“一票否决”了。
今年92日的《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周刊》头版头条以《把教师写论文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为题,对教师写论文的话题进行了关注。正如其编者按所言,教师对于写论文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教师只要教育教学成绩,写不写论文不重要;而有的认为论文是一个教师研究能力的表现,不可或缺。当然,因为教师职称评审需要论文的要求,衍生出来的“论文市场”、“花钱买论文”、“抄袭论文”等不合理的现象也就衍生出来了。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评上高一级职称毫无疑问是最实惠的,可以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对于很多饱受论文“折磨”的教师而言,他们最大的心声就是取消职称评审中的论文要求。这样,他们职评路上就没有“拦路虎”了。在我的印象中,近年来,对于教师职称评审中是否需要论文的话题,媒体的关注几乎没有停止过。但是,一直到现在,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的要求依然是“涛声依旧”。
当我们把视线跳出教育,转向其他行业的职称评审,我们就会发现,任何职业的职称评审,特别是高级职称,都是需要论文的。医生、护士、会计师、工程师等职业的职称评审,论文同样是必要的条件。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具备高级职称的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当然,研究能力如何体现,那就是以发表或者获奖的论文、课题来体现了。因此,在职称评审的要求没有变化之前,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要想获得高一级的职称,论文的确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
坦率地说,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因为缺少必要的论文而被“一票否决”是非常遗憾的。但相比较而言,论文也是教师在参加职评过程中最有主动权的、最可以进行精心准备的。一般而言,中级职称对教师的论文要求是比较低的,高级职称的要求虽高一些,但从评上中级职称到有资格参评高级职称有5年的时间,用5年的时间精心写作2篇论文,说难也不难。
我记得杭州师范大学的周俊先生曾总结过教师论文危机的“三不一无”,说得非常形象。所谓“三不”,指的是不屑写、不愿写、不会写;所谓“一无”,就是没时间写。在我看来,“不屑写、不愿写”是态度问题,“不会写”是技术问题,“没时间写”是借口,如果态度转变了,技术可以改进,时间总可以挤出来的,这样,教师的“论文危机”自然就有了“化解之道”。
现在中小学的职称体制即将改革,“正教授”也将进入中小学职称序列。可以预见,对中小学“正教授”对教育科研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当然,我更愿意把教师写论文称之为“教育写作”,因为更加贴近教师生活。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不妨重新审视教育写作的意义,通过教育写作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在此过程中为自己的职称评审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育写作并不是另起炉灶,并不会妨碍教书育人的天职。而且,中小学教师写作的内容都是跟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的,是对自身时刻都在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描述、反思、提升,而不是无病呻吟,也不像像高校教师或者教育理论研究者那样的学术论文。
现在,不少地方对教师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是越来越低,以宁波市为例,教育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读书笔记等9种形式的成果都纳入论文范畴。而且,宁波市对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论文,也不再要求一定要公开发表,只要获得县级一等奖以上就有资格参评,这大大降低了职评论文的门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本来就是工作的应有之义,是“一张皮”。
冯卫东老师在其新作《今天如何做教科研》一书中指出,在学习、实践与思考方面,教师与教师本来就存在着差距,甚至差距还不小;而写作把差距拉大,甚至拉到极致。的确,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写作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抓手,教师并应该拒绝写作。教育写作可促进教师多读书。从全国范围来讲,现在教师不读书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今年523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从一些教师“不读书”说起》的文章,此文后来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再一次引发了各界对教师“不读书”的反思。的确,教育写作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中国教育报》200910月份也曾发起过“如何走出教师写作焦虑”的话题讨论。这个话题讨论的起因是一些教师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却发现自己所谓的经验早就被人写过了,而且别人还比你总结得更到位。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教师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教师如果能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样对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师阅读专业报刊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就是一份服务教师专业成长的优秀专业报刊,但不少教师却根本没有和她见过面,这真的是一件憾事。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连续四年为教师人手一份订阅了《教师周刊》。不少认真阅读周刊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水平。《教师周刊》也经常刊登有关教师怎样写论文的文章,并通过组织一年一度的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为教师的教育写作搭建良好的平台,是助推教师教育写作的“良师益友”。
朱永新教授倡导教师应该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生活”。现实中,有不少教师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教育写作其实就是教师在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成长足迹。自己曾关注过什么话题,自己曾进行过怎么样的思考,自己曾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教育写作上体现出来。《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把教师的写作作为了其中一项修炼,并称之为“教育生活表达的体验。”
教育写作也是化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些途径之一。不功利的做法往往能实现功利的结果。在教师教育写作过程中,还会形成必要的副产品——各种发表或者获奖的文章。
教师的教育写作跟教师的阅读、实践、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通过教育写作,教师的专业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并必然为自身的职评或者参评名优教师添砖加瓦,成为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本文发表在《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  2011917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5-1 19:44
教育写作的“四步曲”


卞恩鸿
(盐城市新洋实验学校,江苏盐城 224003)


李镇西老师说:“教师要有四个‘不停’,即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教育报刊主要刊登教育改革与实践、德育探索、课程研究与新课程实施、教学理论与实验、学校管理与评价、各科教材教法等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优先刊用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研究论文。教师的文章质量,通常以是否被报刊发表作为衡量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在上述方面加以研究,并进行写作。教育写作有“四步曲”,即阅读、实践、思考、写作。
第一步:阅读
教师平时要经常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有粗读、细读、研读、写读“四种境界”。研读,要研究报刊杂志的用稿要求,要读出编辑的审稿口味,要闻到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趋势。写读,要读出写作的欲望,要读出作者的写法,要读出举一反三的思路。《小学教学参考》《教学与管理》都是核心期刊,他们注重理论,注重实践,但更侧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非常欢迎一线老师的实践性强的文章。所以,各位作者还要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没有理论支撑的文章生命力不强,编辑采用的可能性不高。
阅读,可以杂。教师除了阅读教育类文章,不访读读散文、杂文,可以读读《四书五经》等古典名著。我阅读张峰(网名:刺猬他爹)的《简单》(《杂文选刊》2006年4·下),写出的《管理,可以很简单》发表在2011年1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我阅读曹乾石的《把握距离》(《党的生活·反腐倡廉版》2009年第2期),撰写的《“距离”艺术:校长永恒的追求》,发表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7·B)。
第二步:实践
《江苏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王伟认为,教师团队最好是某个阶段围绕几个主题进行思考,在实践中探索,然后将实践的结果围绕这几个主题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样记录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文章写作需要从多方面发散,这样的实践才能取得多方面的成绩,这样的文章才更具有供人参考的价值。他认为文章应该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有的老师,在征文写作之前一年就确定了写作的主题,然后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理论的积累,才写出了有质量的文章。有的老师在写作征文之前并没有思考,更没有在实践中探索,等到要写征文了才动脑筋去写,这样写出的东西一定是没有质量的。文章一定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结果。他还向教师介绍了《江苏教育》刊登文章的显著特点:必须有教育教学实践,然后由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或者说有作者一定的思考;这个思考不一定追求深刻,但必须是有新意的。《江苏教育》上的文章,读者在读了以后,在实践中一定是深受启发的,甚至是可以直接效仿的。当然,在这之余,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章,还必须能给人一定的思考和回味。
在指导小学生用“举例法”解数学题时,我就是在“填空”“判断”“选择”三种题型中实践的,所以写的《举例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年第4期)就是按照这三种题型举例的。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后,我指导学生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常用数量关系、面积公式三方面拓展实践应用这个规律,所以《“积的变化规律”拓展应用举例》(《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年第9期)也是按照这三方面写出来的。
在做副校长的那几年,我坚持实践着“参与而不干预,服从而不屈从,实干而不虚干,让功而不抢功,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牵手不插手”,以“有位有为”来避免“有位无为”。所以,撰写的《副校长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年第4期,《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年第7期)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步:思考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思考,把“课题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经过思考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比没有思考的文章好。没有思考的激情就没有写作的动力,没有写作的激情就没有思考的动力。现在提倡的“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那是针对教学而言的,我更提倡“实践+反思”: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多思考,想到就写。思考,有多种角度:正面、反面、侧面。
《江苏教育》杂志社副主编王伟建议:一个教师在写作教育教学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思考;思考要深入,思考要出成绩,那必须在某个阶段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
在阅读、实践、反思的基础上,要思考如何为写作做好准备?一是确定确定写作范围,二是明确写作重点,三是筹划写作方向,四是深入调查研究,五是发现筛选问题,六是比较分析提炼,七是进行假设论证。
第四步:写作
阅读后实践,实践中思考,实践后反思,思考中酝酿,酝酿后写作。写作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喜欢什么文章?如果我是编辑,需要什么文章?编辑首先是读者,其次才是编辑,所以我从编辑的角度聊起。
文章题目吸引人。全国一千多万教师,每天万分之一的教师写作,就是一千多篇,几百种教育报刊,真正是供大于求。何况每位老师投稿的时候,有谁不是一稿多投?因为没有人熟悉每一种刊物,能保证一投就中,再者刊物审稿周期长影响作者投稿。每天每种刊物至少收到一百多封投稿信,如果是电子稿,每天每种刊物至少三四百封,即使是分栏目电子投稿的,每位编辑每天至少收到上百封。面对成百的信件、电邮,如果文章题目没有吸引力,估计第一关就被编辑枪毙。
文章的选题,一是吃透上面的精神;二是找出存在的问题;三是质疑传统结论和观点;四是注意当前的争论焦点;五是注意教育教学的交叉和空白区。作者选题可以选取:急待解决的课题,综合性、交叉性课题,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课题,有应用价值的课题,体现创新性原则的课题,居于教育教学前沿的课题,填补教育教学空白的课题,借“他山之石”的课题,纠正“通说”的课题,突破“禁区”的课题,破除迷信的课题,澄清不正确做法和说法的课题。问题即课题,课题即问题。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比如,《教育管理中的“不等式》(《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写的是教育管理方面的,但是又与数学学科交叉;《“懒”亦能补拙》(《生活教育》2006年第5期),与“勤能补拙”唱对台戏。
文章的题目,要明确、简洁、概括。明确,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简洁,题目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字数要少;概括,题目能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我曾经写的一篇文章用《简单,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题目,但被《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的张以瑾编辑以《管理,可以很简单》为题刊发。另外,文章的题目要正说。比如,我的《谨防“假冒伪劣”的教育》被《山东教育·中学版》以《教育,要“防伪”》刊发;《慎防“无效”的学校管理》被《教学与管理·小学版》以《学校管理要“有效”》为题刊发。
文章标题吸引人。文章的题目吸引了编辑,那么标题也能吸引人,那就过了第二关。标题要求与文章题目相似,单个标题不仅要明确、简洁、概括,内容新颖别致,而且相互间要格式相似:一是字数相同,二是结构相同,三是内容相近。比如,《学校管理要“有效”》的3个标题是:决策要“有效”,考核要“有效”,表彰要“有效”。但是,有的文章的小标题也不能强求,比如《关于“最小的偶数”的讨论》(《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年第9期)的3个标题是:观点一、最小的偶数是2,观点二、最小的偶数是0,观点三、没有最小的偶数。
文章内容吸引人。文章内容要求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或实用性,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炼、语言流畅、图表清晰、体例规范。也可以说,论文内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内容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客观实际经验;做法适应客观规律;推想预示客观趋势。
全面性原则:全面发现问题;全面收集资料;全面研究探讨;以点带面反映。
实用性原则:具有实践、运用和推广价值;反映的理论和经验具有实用性;经过实践验证有一定指导意义。
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用发展的思路研究问题;以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
论文可以使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方面的成果,也可以是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还可以是知识性小论文或教育叙事、教育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另外,稿件格式要求规范,项目齐全。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3-2-6 18:13
语文教师写散文重要还是写论文重要?
朱华贤
读了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民教育》2008年第5期)我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师是写散文重要还是写论文重要?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儿愚蠢。聪明的人肯定会回答:都重要。但我还是要提出来,而且还想作更加愚蠢的回答:写散文之类重要。之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源于下面这个事实:
一个教了七、八年初中语文的年轻教师,文学之梦始终不灭。他课余练笔不辍,在本地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随笔后,校长就找他谈话了,大意是:你不要把精力花在文学创作上了,要写,就写教研论文。这才是正道,一则,以后评职称、得荣誉,都可以用;二则,学校考核时也可以加分。而散文什么的,写得再多也没有用,不能作为教学能力和实绩的依据。校长自然是善意的提醒,因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和规章制度中都明明白白地这样写着,没有一个教育文件说语文教师发表的散文随笔之类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依据。
但是,这位教师想不通:语文教师会写散文怎么不能作为能力的依据,而且一点也没有用?甚至还会给人不务正业的影响。他去问其他学校的同事,得到的答复竟是惊人的一致。
会写散文能算什么?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许多校长的眼里是这样的,许多教师的眼里也是这样的。正是这种共识,致使一些本来对文学和写作感兴趣的语文教师渐渐地不感兴趣了,致使一会本来就对文学和写作不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毫不掩饰甚至不以为耻地说“我不爱文学”或“我对写作不感兴趣”,致使一些本来有意在与学生共同进行写作实践的语文教师再也不想下水实践了。放眼当下的中小学语文界,还有多少教师痴迷于文学?寥若晨星!还有几个教师还在孤灯下孜孜不倦地笔耕?凤毛麟角!文学的阅读与创作,离语文教师正越来越遥远!
语文是什么?不管是语言文字说,还是语言文学说,写作都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我常常这样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文学不爱写作的人,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怎么能教好学生的作文?想想五四时期,哪一个语文教师不会舞文弄墨?许多语文教师就是边教书教写作,许多语文教师就是著名作家,像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可是如今,有几个语文教师平时在写作。不,应该说还是有一部分教师经常在写的,但他们写的都是教研论文或课题报告,虽然往往是洋洋万言,而且有的还高深莫测的样子,但与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基本无关,与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的关系也似乎不甚密切。在平时与教师们的广泛接触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出在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严重弱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选材的敏感性。教师出了题目,要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可问问教师自己呢,他自己能选择到新颖的材料不?恐怕一个也没有。学生写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材料,因此,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材料,这是写作指导的关键。可是,如果教师自身平时不写,缺乏对写作材料的敏锐性,怎么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呢?选材能力,来源于平时的写作实践。经常写作的人,会觉得材料越写越多,好像永远也写不完,而平时不写的人,就会觉得什么材料也没有。
二是缺乏表达的流畅性。由于平时不写,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自己也视写作为畏途了,即使有个材料给他写,写出来的往往连自己都不要看,或思路不畅,或语言干瘪,或表述不当。作文是语言运用的艺术,语言关没有过,就谈不上作文,更谈不上指导学生的写作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全依赖于自身长期的实践。写的多,手熟了,语感就有了,笔自然会流畅。
三是后期评价的不到位。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两个:先是指导选材,再是评价得失。学生辛辛苦苦地、绞尽脑汁地写了一篇作文,等待教师的评判,可如今的评价状况如何呢?一言以蔽之:不作为和乱作为。不作为是指,教师粗枝大叶地一看,随便打个分数,写上一二句不痛不痒的评语了事。乱作为就是,评价严重错位。比如,把一篇写得富有创意的精彩之作判为下等作文,或者把一篇拙劣的作文判为优秀之作。前者是扼杀,后者是误导。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作文教学中的大忌。得当而深入的讲评,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现在作文教学,讲评被普遍淡化,有的只是教学生盲目地写、写、写,自己呢,胡乱地判、判、判……。评价上的不到位,既有思想上的懒惰,也有认识上的偏见、能力上的缺陷。作为语文教研员,笔者曾经组织几次作文评改活动,要教师们现场评价学生作文,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对下面这篇习作的评价——
我的好奶奶
奶奶今年62岁,她总是一天到晚地跟我说要节约。如果我被奶奶发现有不节约的地方,她就跟我唠叨个没完没了,弄得我头都要“炸”了。
上个星期天,妈妈从菜场上买来两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准备给全家尝尝鲜。奶奶见了,便皱起眉头唠叨起来:“又浪费钱,不是有青菜吗?青菜萝卜营养好,不吃鱼照样过日子。挣几个钱多不容易啊!”
中午香喷喷的红烧鱼上桌了。我刚想吃,奶奶又开始唠叨了:“中午吃一条算了,省一条晚上吃吃。”
“晚上还有别的菜呢!就会省、省,又不要你掏钱!”我一边说着,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谁知奶奶真的拿来了一只空盘子,小心翼翼地把那条没吃过的鱼拨到了空盘子里,一边拨一边唠叨着:“这条鱼还是明天吃吧,省得明天再买荤菜。”拨好,便把它拿到菜橱里藏好,生怕被人偷吃。
第二天吃晚饭时,奶奶又端出了这些剩菜,那剩下的鱼酥酥的,已经有点变质了。我说:“奶奶,这些菜都馊了,怎么吃呀?”“哪儿馊了?是臭豆腐的味道,不碍事,好吃的,吃吧,吃。”
这时,妈妈也发觉剩菜的味道不对劲,便走过来拿掉了剩菜准备倒掉。谁知奶奶大步抢了上去,拦住妈妈:“唉,我要吃的呀,你怎么拿走了,还给我!”
“妈,这菜已经馊了,吃下去要生病的。”
奶奶扳起脸:“放下,这么好的鱼谁肯倒掉?我要吃的!”
这就是我的好奶奶,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奶奶。
对这样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许多教师都一味地说好,看不出存在的毛病:材料的感情的严重矛盾,作者想表达的和习作实际表达出来,这两者完全不同。题目和结尾写的都是说“我的好奶奶”,可具体材料中透露出来的却对奶奶讨厌、反感与不满。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感受,我以为:要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应该经常练练笔,正像王栋生老师那样,经常在写作杂文,还出版了好几本杂文集。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会写散文随笔,如果教研论文写得头头是道,洋洋洒洒,而一般散文随笔都写不像样,其知识和能力结构肯定是出了问题的。
语文教师会写散文、随笔、杂文,甚至诗歌、小说之类,虽然要占用一些时间,但其意义是相当大的。首先是培养自己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平时不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平时经常在写,就会对生活越来越敏感,写的材料也会越来越多。当教师有了丰富的材料之后,指导学生拓展思路就成了得心应手的事了。其次是品尝写作的甘苦和深浅。学生平时所写的,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与散文、随笔和杂文的特点基本一致。教师亲自下水,就能充分体验到水的咸淡与深浅,深入地了解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有针对性好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艺术与技巧方面的指导。再是能树立写作指导的威望。当你经常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当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拜读着教师的“大作”时,他们还会对你的指导和评价提出怀疑吗?你的作文教学的效率还会不高吗?深入正电子崇拜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写作实力。你可知道,如今有多少学生和家长在埋怨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写散文随笔之类,这是底蕴的积累,这是素养的提升;而语文教师写教研论文,多是教学经验的反思与积累,一般停留于技术层面。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以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素养为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什么技巧与经验,一切都免谈。
让语文教师动起笔来,先写写散文随笔,也写写小说杂文。如果形成了一种人人动笔的氛围,那么,我们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也就有望解决了。同时笔者还呼吁:在评定职称与相关考核中,给语文教师的文学创作与教研论文以同等的待遇,正像对对语文教师的普通有特殊要求一样,对语文教师的写作也来一个“特殊”。

(311200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华贤)
                 (T:0571—82703925  E—mail:xszhuhx@163.com)
朱华贤
读了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民教育》2008年第5期)我忽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师是写散文重要还是写论文重要?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儿愚蠢。聪明的人肯定会回答:都重要。但我还是要提出来,而且还想作更加愚蠢的回答:写散文之类重要。之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源于下面这个事实:
一个教了七、八年初中语文的年轻教师,文学之梦始终不灭。他课余练笔不辍,在本地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随笔后,校长就找他谈话了,大意是:你不要把精力花在文学创作上了,要写,就写教研论文。这才是正道,一则,以后评职称、得荣誉,都可以用;二则,学校考核时也可以加分。而散文什么的,写得再多也没有用,不能作为教学能力和实绩的依据。校长自然是善意的提醒,因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和规章制度中都明明白白地这样写着,没有一个教育文件说语文教师发表的散文随笔之类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依据。
但是,这位教师想不通:语文教师会写散文怎么不能作为能力的依据,而且一点也没有用?甚至还会给人不务正业的影响。他去问其他学校的同事,得到的答复竟是惊人的一致。
会写散文能算什么?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许多校长的眼里是这样的,许多教师的眼里也是这样的。正是这种共识,致使一些本来对文学和写作感兴趣的语文教师渐渐地不感兴趣了,致使一会本来就对文学和写作不感兴趣的教师可以毫不掩饰甚至不以为耻地说“我不爱文学”或“我对写作不感兴趣”,致使一些本来有意在与学生共同进行写作实践的语文教师再也不想下水实践了。放眼当下的中小学语文界,还有多少教师痴迷于文学?寥若晨星!还有几个教师还在孤灯下孜孜不倦地笔耕?凤毛麟角!文学的阅读与创作,离语文教师正越来越遥远!
语文是什么?不管是语言文字说,还是语言文学说,写作都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我常常这样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爱文学不爱写作的人,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怎么能教好学生的作文?想想五四时期,哪一个语文教师不会舞文弄墨?许多语文教师就是边教书教写作,许多语文教师就是著名作家,像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可是如今,有几个语文教师平时在写作。不,应该说还是有一部分教师经常在写的,但他们写的都是教研论文或课题报告,虽然往往是洋洋万言,而且有的还高深莫测的样子,但与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基本无关,与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的关系也似乎不甚密切。在平时与教师们的广泛接触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出在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严重弱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选材的敏感性。教师出了题目,要学生打开思路,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可问问教师自己呢,他自己能选择到新颖的材料不?恐怕一个也没有。学生写作的最大障碍,就是没有材料,因此,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材料,这是写作指导的关键。可是,如果教师自身平时不写,缺乏对写作材料的敏锐性,怎么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呢?选材能力,来源于平时的写作实践。经常写作的人,会觉得材料越写越多,好像永远也写不完,而平时不写的人,就会觉得什么材料也没有。
二是缺乏表达的流畅性。由于平时不写,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自己也视写作为畏途了,即使有个材料给他写,写出来的往往连自己都不要看,或思路不畅,或语言干瘪,或表述不当。作文是语言运用的艺术,语言关没有过,就谈不上作文,更谈不上指导学生的写作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没有捷径可走,全依赖于自身长期的实践。写的多,手熟了,语感就有了,笔自然会流畅。
三是后期评价的不到位。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两个:先是指导选材,再是评价得失。学生辛辛苦苦地、绞尽脑汁地写了一篇作文,等待教师的评判,可如今的评价状况如何呢?一言以蔽之:不作为和乱作为。不作为是指,教师粗枝大叶地一看,随便打个分数,写上一二句不痛不痒的评语了事。乱作为就是,评价严重错位。比如,把一篇写得富有创意的精彩之作判为下等作文,或者把一篇拙劣的作文判为优秀之作。前者是扼杀,后者是误导。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作文教学中的大忌。得当而深入的讲评,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纵观现在作文教学,讲评被普遍淡化,有的只是教学生盲目地写、写、写,自己呢,胡乱地判、判、判……。评价上的不到位,既有思想上的懒惰,也有认识上的偏见、能力上的缺陷。作为语文教研员,笔者曾经组织几次作文评改活动,要教师们现场评价学生作文,结果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对下面这篇习作的评价——
我的好奶奶
奶奶今年62岁,她总是一天到晚地跟我说要节约。如果我被奶奶发现有不节约的地方,她就跟我唠叨个没完没了,弄得我头都要“炸”了。
上个星期天,妈妈从菜场上买来两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准备给全家尝尝鲜。奶奶见了,便皱起眉头唠叨起来:“又浪费钱,不是有青菜吗?青菜萝卜营养好,不吃鱼照样过日子。挣几个钱多不容易啊!”
中午香喷喷的红烧鱼上桌了。我刚想吃,奶奶又开始唠叨了:“中午吃一条算了,省一条晚上吃吃。”
“晚上还有别的菜呢!就会省、省,又不要你掏钱!”我一边说着,一边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谁知奶奶真的拿来了一只空盘子,小心翼翼地把那条没吃过的鱼拨到了空盘子里,一边拨一边唠叨着:“这条鱼还是明天吃吧,省得明天再买荤菜。”拨好,便把它拿到菜橱里藏好,生怕被人偷吃。
第二天吃晚饭时,奶奶又端出了这些剩菜,那剩下的鱼酥酥的,已经有点变质了。我说:“奶奶,这些菜都馊了,怎么吃呀?”“哪儿馊了?是臭豆腐的味道,不碍事,好吃的,吃吧,吃。”
这时,妈妈也发觉剩菜的味道不对劲,便走过来拿掉了剩菜准备倒掉。谁知奶奶大步抢了上去,拦住妈妈:“唉,我要吃的呀,你怎么拿走了,还给我!”
“妈,这菜已经馊了,吃下去要生病的。”
奶奶扳起脸:“放下,这么好的鱼谁肯倒掉?我要吃的!”
这就是我的好奶奶,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奶奶。
对这样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许多教师都一味地说好,看不出存在的毛病:材料的感情的严重矛盾,作者想表达的和习作实际表达出来,这两者完全不同。题目和结尾写的都是说“我的好奶奶”,可具体材料中透露出来的却对奶奶讨厌、反感与不满。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感受,我以为:要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写作爱好者,应该经常练练笔,正像王栋生老师那样,经常在写作杂文,还出版了好几本杂文集。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会写散文随笔,如果教研论文写得头头是道,洋洋洒洒,而一般散文随笔都写不像样,其知识和能力结构肯定是出了问题的。
语文教师会写散文、随笔、杂文,甚至诗歌、小说之类,虽然要占用一些时间,但其意义是相当大的。首先是培养自己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平时不写,就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平时经常在写,就会对生活越来越敏感,写的材料也会越来越多。当教师有了丰富的材料之后,指导学生拓展思路就成了得心应手的事了。其次是品尝写作的甘苦和深浅。学生平时所写的,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与散文、随笔和杂文的特点基本一致。教师亲自下水,就能充分体验到水的咸淡与深浅,深入地了解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有针对性好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艺术与技巧方面的指导。再是能树立写作指导的威望。当你经常有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当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拜读着教师的“大作”时,他们还会对你的指导和评价提出怀疑吗?你的作文教学的效率还会不高吗?深入正电子崇拜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写作实力。你可知道,如今有多少学生和家长在埋怨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写散文随笔之类,这是底蕴的积累,这是素养的提升;而语文教师写教研论文,多是教学经验的反思与积累,一般停留于技术层面。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以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素养为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什么技巧与经验,一切都免谈。
让语文教师动起笔来,先写写散文随笔,也写写小说杂文。如果形成了一种人人动笔的氛围,那么,我们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也就有望解决了。同时笔者还呼吁:在评定职称与相关考核中,给语文教师的文学创作与教研论文以同等的待遇,正像对对语文教师的普通有特殊要求一样,对语文教师的写作也来一个“特殊”。

(311200 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华贤)
                 (T:0571—82703925  E—mail:xszhuhx@163.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4-1-26 01:43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0-8-9 23:55

关于举行《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的通知

各学区、各区直小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94251001011yq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94251001011yqr.html

     教师自身读写经验的积累,对于完成小语教学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室先后策划组织了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有力地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素质的大面积提高,这项赛事,已成为我室具有“教研创新”意义的品牌活动。

    现将《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相关要求通知如下,请各单位按本《通知》作好参赛组织工作:

一、比赛时间:2011年月 12月16日(周五)全天

二、比赛地点:广场学区文化路小学阶梯教室

三、会务费:50元/每位

四、参赛具体要求:

  1、赛手务必于12月16日上午8:30前到达赛场报到,领取赛卷。

  2、赛题当场公布,参赛文当场完成。

  评委会按1:1比例评定一、二等奖,于12月18日在《教师之友网》公布评审结果。

五、各单位参赛名额分配:
  区实验小学:5人
  区三里棚学校:5人
  区二小:3人
  书院学区:6人
  车站学区:6人
  新华学区:6人
  广场学区:6人
  朋兴学区:8人
  新铺学区:7人
  西河学区:6人
  杨店学区:10人
  肖港学区:10人
  陡岗学区:10人
  卧龙学区:8人
  毛陈学区:8人
  祝站学区:8人
  三汊学区:8人
  朱湖学区:5人
  东山头学区:2人

六、其它事宜:

  1、请各单位严格按参赛名额数分解到校,落实到人,确保本次比赛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保证比赛质量,各单位不得自行突破参赛名额。建议优先选派前五届未参赛的教师或未获一等奖的教师。

  2、为将本次比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各单位,本《通知》同时发布于公益服务网站《教师之友网》“教研信息”子栏。请各学区教研员、各区直小学教导主任在12月14日前在此《通知》后以实名跟帖形式报送参赛选手名单。

  3、赛后次日(12月17日),我室将邀请四位学区教研员、两位区直小学业务领导和两位前五届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共八位同志组成评委会,在文化路小学进行集体评审,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平。

  4、本次比赛部分获奖作品将在赛后陆续上传于《教师之友网》“原创教研论文展评”子栏。

孝感市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2011年12月8日

《孝南区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大赛》文题供选

制题:管季超(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一、叙述类:
1、《家访记》
◎提示:希望用最真实的文字叙述一次家访的经历。注意!是“最真实”!真的事情、真的感受和真诚的文字。

2、《尴尬的家访》
◎提示:“家访”工作本是教师日常工作极为自然的一部分。家访工作也是教育界的优良传统。通过家访,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结成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体,很有必要!
但时代发生了变化,据《楚天都市报》某记者报道:武汉市的一些教师同行在大规模“统一行动”的“访万家”活动中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
你在家访中遇到过尴尬吗?
如果有,不妨一写!

3、《家访归来话感受》
◎提示:校内的同事们家访回来,也许会在一起谈起家访的感受。你们都谈了些什么呢?大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可否请你采用叙述方式“还原再现”同事交谈的情形。

4、《身边的师者之范——记同事×××二三事》
◎提示:师者之范,何必天边觅。在我们的身边,或许就有敬业爱岗尽忠职守的榜样。

5、《我挺佩服他(她)的!》
◎提示:此题与上文其实是同一个。
不过,我希望第4题写得“正式”一些,类似于报纸上发表的“人物通讯”,这一个题目则尽可写得“感性”些,个性化一些。

6、《我们学校的“吉尼斯”记录》
◎提示:“吉尼斯”记录,也就是“××之最”的记录。
但假如你只简单地列几条,那就不太像一篇文章哦!假如你不善于观察和想像,怕也是写不长,写不出趣味来。
莫急!时间充裕。想好了再下笔。

7、《班级人物素描》
◎提示:如果能通过你生动的叙述,让你班上的若干个孩子跃然于纸上。那,就太棒了!

8、《师范室友×××轶事》
◎提示:这个题目大概可以有多种写法:只再现“当年”的故事,当然切题!既“再现”当年故事、少男少女的情怀,也写写室友师范毕业之后你知道的故事,我想可能更丰满,也可以让读者从中感受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沧桑。

9、《家史大纲》
◎提示:假如你比较清楚你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父系直系亲属的大致经历,你就可以开始写一个《家史大纲》了。
今天的写作,只有半天时间,要展开来详细写家史,时间肯定不够。假如真的只是简单的一个“纲”,那你的文章就获不了高奖!
可以这么办:列一个比较详细一点儿的“大纲”,然后用叙事的笔法详写其中一节。在“大纲”上,用五角星标注对应的详写部分,就可以了!

10、《在参加中考的日子里》
◎提示:要写你参加中考的事儿!这在时间上可能比较远哦。你还记得当年的事情和当时的感受吗?假如记忆犹新,那就不妨一写。

11、《在迎检的日子里》
◎提示:采用到校检查的方式检验工作推进的成效,评估学校在某一方面的工作成绩,这是教管工作的必要方式,有效手段。
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类检查,近年日见其多。校长们一般都会很慎重地对待这样的检查,一线教师也常常会为迎接“检查”配合做一些工作。
《在迎检的日子里》,是怎样的情形呢?期待在你笔下再现!

12、创作一篇故事。
◎提示:这篇童话故事中必须嵌入“董永”、“七仙女”、“孝感人民广场”、“麻糖”、“米酒”、“神舟九号”、“奥巴马”、“普京”这八个元素中的任意四个。写成什么体裁的故事都行,任意主题都行。
我们希望看到写得字数多的,想像奇特又具有“艺术的合理性”的有趣故事。

13、也许,你曾到过某地旅游,名山大川或异地的城市,当时有许多感受一直没时间写下来。今天参赛,有整整半天的时间供你来从容写作。
◎提示:体裁:游记。文题:自拟。字数:不限,兴尽则止。

14、《我的一节“代表课”》
◎提示:作家的所有作品中,会有一部或几部是“代表作”;画家一生之中会创作大量的作品,其中一部分特别精彩的,是其“代表作”;歌唱家常常也有几首歌唱得特别好,流传广泛,成为“拿手”的“代表作”。
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我们每天都要上课。
有哪一节课,最能体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艺术,最能体现你的个人教学风格呢?请你把这一节课用“文字录像”的方式再现出来,让同行们来品鉴品鉴。
“代表课”这个概念,是我未曾谋面的朋友深圳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先生提出来的。管季超认为这个概念对于青年教师树立课堂教学的“精品意识”,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少堂先生也是“语文味”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二、说明类:
1、《持家小窍门××则》
◎提示:请你写写居家生活的若干心得。说明式的,要言不繁。

2、《怎样装修新居》
◎提示:说明文式的,条理很重要,突出重点很重要。

3、《我们的学校》
◎提示:别一不小心写成了记叙体。应该是类似于初中那篇课文《人民大会堂》。说明式的,当然也可以比较生动,有细节。

4、《怎样办好班级黑板报》
◎提示:设定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是你所在班担负黑板报编辑工作的几名学生,你的这篇文章也可以刊登在校刊上,乃至于可以向《中国教育报》投稿。

三、议论(评论类):
1、约请两位参赛的女教师评赏孝感本土两位青年女作家周芳和范小雅的作品。

2、管老师提供全国小语会会报《语文报·书法版》20份,约请3位赛手先阅报,经过商讨后,共同列出文章大纲,然后分工撰写成一篇完整的评报文稿。

3、管老师提供珠海出版社新出的一本介绍某教学特级教师教育生涯的专著,约请一位赛手先作浏览,然后自拟文题,写一篇书评(字数:600字左右即可,长一点儿当然也许更好些)

4、假如你平时上网较多,《槐荫学苑》和《教师之友网》都曾浏览过,那就请你写一篇网站评论文章,评析两个网站(栏目)各自的特点,放入你的真实感受。

5、《假如我是校长》
◎提示:假如你是校长,将会有怎样的治校理念呢?有哪些治校的方略呢?会在哪些方面承继学校的光荣传统,又在哪些地方守正创新呢?
很期待你以“校长”的角色发表高见。

6、《孝南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机遇与挑战》
◎提示:作为普通教师,日常工作大多是琐细的、平淡的,我们不大可能参与到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但,我们可以、也应该以教育界“主人翁”的态度思考一下宏观问题,献智献策,让我们的教育决策更为科学、教管工作更加人性化、教育的整体效益发挥得更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94251001011yq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94251001011yqr.html



作者: 管季超0712    时间: 2020-9-7 10:51
http://bbs.xxyw.com/forum.php?mo ... &extra=page%3D4


http://bbs.xxyw.com/forum.php?mo ... &extra=page%3D4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