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上海:全民公益时代来临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11 21:02
标题: 上海:全民公益时代来临
上海:全民公益时代来临
事件回放——2011年7月29日晚,来自内蒙古101个旗、县的101位乡村教师抵达上海虹桥机场,自此,为期十一天的“乡村教师飞翔计划2011”活动,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承接北京崔永元公益基金会“乡村教师培训”项目在上海的公益接力棒,今年“乡村教师飞翔计划”上海站的活动已经是第二期,其宗旨依然紧密围绕“提升乡村教师综合素质,实现高素质教师带学生一起飞翔”这一终极目标。活动伊始,多方响应和支援纷至踏来。其中,赞助单位50家,报道媒体几十家,咨询电话几百通,网络信息量在不到一周内便已冲破三万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去年活动积累的现有资源基础上,主办方上海华侨基金会及华东师范大学将公益号召进一步推广开去。响应队伍迅速扩大,包括教育、医疗、传媒、交通、食品、商贸、航海、航空、政府机关、文艺机构,以及普通市民家庭在内,几乎涵盖上海所有领域、各个阶层,直接与间接参与人数达千人。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几乎可以说,上海已经率先垂范,初步进入“全民公益时代”。

让公益慈善回归本质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公益慈善一直被禁锢在“施”与“受”的单向关系中。施者单纯施与,受者单纯接受,两者似乎不可混淆,永无僭越可能。对此,作为“乡村教师培训活动”的倡议者和发起人,崔永元先生在接受采访和发表演讲时,反复提到了“双向”受益的新观点,即,接受爱心和给予爱心者,双方都从公益活动中受益匪浅。谈及“乡村教师飞翔计划”,他甚至认为相较于乡村教师,所有志愿者、组织者以及市民的收获要更胜一筹,他评价道:“这是一种双向培训,是互相在熏陶,互相在感染,这一点最有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公益慈善的现状还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死结,那就是大家普遍对公益慈善存在误解:认为慈善是有钱人的事,与己无关;或者是对现在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缺乏信任,对公益者的动机表示怀疑,等等。究其根本,崔永元先生认为,这主要应归咎于,人们对公益慈善的本质存在误解。

何为公益慈善?崔永元先生指出,“在中国文化的传统概念里,公益慈善就是捐钱,要不就是捐值钱的东西,其他的都不叫公益慈善。”至于谁是此种观念的始作俑者,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看到无数慈善晚会、公益拍卖,被包装得像糖纸一样,如火如荼在各地举行,其华丽与热闹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暂且不去计算这些亮晶晶糖纸的成本,起码看到疾呼呐喊的明星,听到声情并茂的慷慨陈词,我们至少应该对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乐观点,持有几分信心。然而各种问题弊端在热闹中露出了尾巴,打击到我们的积极性——诈捐门层出不穷、公益诚信岌岌可危,甚至郭美美之流也来凑热闹。公益之路夹道当中,似乎越走越窄,越走越像是只有少数人可以走的路。

对此,如何突破瓶颈,如何打开中国公益慈善的新局面,如何使其更有作为?崔永元先生联合上海华侨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以及社会各方面中坚力量,以“乡村教师飞翔计划”为契机,通过向人们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全民公益”面貌,把这三个思考再次抛到世人面前。

于是,在这个夏天的上海,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扎扎实实做实事的公益慈善是什么样子。也逐渐意识到,原来慈善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而是信手拈来的,不影响我们有质量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都有权去监督,也都有责任去发扬。
真善美来自亲身体验
“乡村教师飞翔计划”中有三个特别项目,其中一个叫作“乡村孩子的小愿望”,由上海华侨基金会下属的福美专项基金负责牵头。简单查看孩子们的愿望表,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心灵都是那样晶莹剔透,一丝灰尘也没有落在上面。

比如,一个小女孩说:“我的书包太旧了,笔袋都烂了,爸爸总说还能用,很羡慕同学又漂亮又新的书包,所以我想要一个新书包,让我背着它去上学。”一个男孩子说:“我想要一辆新自行车,这样我就不用因为自行车天天坏,每天都迟到了。”五个孩子想要棉袄,因为“我们这里的冬天实在太冷了。”

也有一些孩子想要手机,或许乍听起来,这个要求是有些过份的。可是当你读到下面一段话:“奶奶家很困难,孩子们都在很远的地方打工,有的时候想他们就偷偷掉眼泪,我想要一部手机,希望奶奶能和他们取得联系,让她开心,不再流泪。”这个时候,面对字里行间的真善美,即使再坚硬的心都会融化掉了。
似乎,崔永元先生提出的“双向”受益的理念,也在其中隐隐闪现出来。那就是,公益慈善,应该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一次真善美的体验。诸如帮助人实现梦想,帮助人获得幸福,又或是帮助人改变生活现状。当你心里面被感动变得更柔软一些了,当你由于为别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而感到心满意足和快乐了,你再回头看待公益这件事,或许你就会发现,你有点静下心来,然后你也有了一点找到自我心灵的妥帖安详的感觉。
像是在这次“乡村孩子的小愿望”认领活动中,一位网友留言说:“我要做机器猫,我要一盏阿拉丁神灯,我要化身圣诞老人!我们要去帮孩子们实现所有的梦想!”一位认领了羽毛球拍心愿的朋友,在爱心寄语中写道:“姐姐最喜欢的运动就是羽毛球了,希望你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位认领了画具心愿的朋友,这样寄语;“努力去画吧,画出你最美的家乡,美丽的未来!”
从这一点来看,做公益慈善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我们自己。

事件回放—— 7月15日,福美基金以“盛夏之约”为名,开启了“小愿望”的第一轮认领活动,首批整理的100多张心愿卡很快被上海爱心妈妈们抢认一空。新民网“微笑心愿墙”的活动官方网页也同步启动,受到热心网友的狂热响应。7月19日“乡村教师飞翔计划2011”媒体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在现场踊跃认领小小心愿卡。随后不久,又有两百多份心愿被热心市民积极认领......

全民公益,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自己
不可不提的,还有“乡村教师飞翔计划”中“上海市民开放家庭”的环节,从去年的上海“乡村教师飞翔计划”开始,这个项目就在上海市民中间掀起了踊跃报名的浪潮。今年的情形更为热烈,其响应之汹涌,热情之澎湃,把曾经对上海持有偏见的崔永元先生,给震惊和感动到了。到底是上海市民的热心成就了这次公益活动,还是这个公益活动,激发了上海市民的热心。在崔永元先生看来,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而他也认为“其实大家都有这种内在的潜能,只不过没有机会施放出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位参与“我为乡村教师买张火车票的”返程火车票募捐活动的吴鹏先生,在认领了5张乡村教师返乡火车票的时候,对记者说:“捐出买火车票的钱,只是一个个人行为,但是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是这个活动真正的价值。”
而这恰恰也是“乡村教师飞翔计划 2011”主办方,设计出“乡村孩子的小心愿”认领、“上海市民开放家庭”,以及“我为乡村教师买张火车票”这三个特色项目的“全民公益”理念初衷。
事件回放——早在内蒙古乡村教师抵达上海之前,主办方上海华侨基金会便专门发起了“我为乡村教师买张火车票”的返程火车票募捐活动。该活动收获的关注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仅以7月28日的电台节目《梦晓时间》为例,在主持人梦晓发布了“我为乡村教师买张火车票”募捐消息和联系方式的一个小时内,就有近四十位善心人士,以发送短信和打电话的方式要求捐助车票。

假如公益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知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旅行方式发生了改变,只要拿起护照,跳上飞机、登上火车,便可轻松穿梭于世界各个国家、不同城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令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只要拨一串号码,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那么,我们大胆设想,假如公益慈善成为旅行、打电话和上网那么自然而然的事,是否可造就出新的奇迹?

在本次“乡村教师飞翔计划”中,广大志愿者、上海市民、小心愿认领者、返程车票认捐者,以及整个活动流程中所有直接和间接参与,或是给予声援,帮助传播活动讯息的所有人。大家环环相扣,紧密协作,将“全民公益”发扬光大,也使得我们期待的未来奇迹,成为可能。

后记
这是我们人人向往的时代
我们需要怎样的慈善,怎样的公益?是亮晶晶的包装纸?高不可攀的慈善偶像?哗众取宠的公益小丑?打发无聊的饭后谈资?不,这些我们统统不要。
我们只要把我们自己的力量使出来,哪怕这个力量微乎其微,哪怕只是从最细微的小地方开始着手。事实上,每一项公益活动都不只是其内容那样简单,比如乡村教师飞翔计划,它不只是简单地带乡村教师来大城市进行培训,它还是一种精髓,它在根本上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关注公益事业。
而全民公益,无疑是让慈善更加扎实,让公益更有作为的最好途径。集结微小力量做大事,才是公益事业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那么,全民公益时代既已来临了。众看客们,你还在准备什么?
徐雁南 报道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