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虎妈”的十条家规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3 13:46
标题: “虎妈”的十条家规 
“虎妈”的十条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4.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6.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7.不准有科目低于A;8.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9.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10.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相关阅读】 

   中国“虎妈”震惊世界  

  http://www.taoli.jyb.cn/home.php ... o=blog&id=17877

  “虎妈”教女引爆中美教育争锋 获六成人认可

  http://www.taoli.jyb.cn/forum.ph ... hlight=%BB%A2%C2%E8

  “妈妈之争”的背后的国际潜台词

  http://www.taoli.jyb.cn/forum.ph ... id=44882&extra=

  虎妈or宠妈难把握?专家列举九大溺爱方式

  http://www.taoli.jyb.cn/home.php ... o=blog&id=1819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3 13:46
中国“狼爸”的另类教育:用“打”的教育方式  2011年11月10日  作者:秦亚堙  来源:河北日报
  美国“虎妈”之后,中国“狼爸”又来了。“狼爸”是商人萧百佑,妻子香港籍,家中一儿三女都在国内接受教育。萧百佑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今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据公开资料,萧百佑目前有三个孩子都考进北大。而且他的很多朋友和同学的孩子,交给他之后,完全脱胎换骨。 
  “狼爸”声称自己遵循中国古礼,不仅要让自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还要在棍棒之下出才子。他在书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绝对的疼,疼了才能记住!”他表示,其实教孩子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受好的规矩,形成好的习惯,树立好的目标,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来这些的,但必须通过打才能让孩子记住。
  种种限制在“狼爸”的教育方法里有很多,比如萧家儿女被严格限制跟同学的交往,去同学家串门必须提交申请书,还得班主任签字。“狼爸”还认为:“平日里给予的越多,孩子想得到的就越多,如果平日里都没有给孩子任何东西,突然给孩子一些小奖励,他们反而会觉得特别幸福,也特别珍惜。”
  “狼爸”表示,很多家长让小孩自由成长,小孩会接触很多社会上的人和事,也通过电视、网络接受很多信息。“我的孩子不同,只有我认为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的信息,经过我的过滤之后才会告诉给他们。他们会知道社会上在发生什么,什么是社会本质的东西。”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3 13:47
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今天应该怎样做家长? 2011年12月06日  作者:姚晓丹  来源:光明日报
为下一代的投资 金艳/CFP
  今天,到底该怎样做家长?权威式还是朋友式?
  “我给儿子的目标是超越季羡林,追慕钱钟书。三个女儿的目标很简单,宋氏三姐妹。”这是“狼爸”萧百佑的回答,他的教育方式是“三天一顿打”,结果“孩子顺利进了北大”。
  今年年初,相似的例子令我们惊叹,“虎妈”蔡美儿的女儿成功考入哈佛大学,但为了达到目标,“虎妈”定下严酷的十大家规,女儿一旦犯错就被斥为“垃圾”。
  尽管争议巨大,这种以打骂为主的高压教育方式却在不少家长心中获得认同,因为“结果好比什么都重要”。
  夜幕落下的时候,北京市东城区两广大街上随处可见巨大的显示屏广告:“四海学校,签约保提分!”“龙文学校,签约上名校!”显示屏还会滚动播出在这些学校补习过孩子的资料。
  张女士带着念小学的女儿走进龙文学校的大门,记者问:“每天放学还要接着上课,不辛苦吗?”张女士苦笑:“又能有什么办法,上不了好中学,这辈子就完了。”
  “赶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一个童年,就欠他们一个成年”,每一句口号都理直气壮,压得家长不敢懈怠。尽管深知孩子的苦,但现实,让每一个拉着孩子奋力拼搏的父母迷茫,今天,究竟该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孩子不是商品 教育不是竞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也许不能一概而论,然而,追求公众认同却是不少家长共同的选择,这也许就是“狼爸”、“虎妈”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来自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希望子女是班级的前十五名,一半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博士,而结果全都如意当然是不可能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冯秀军对这种“操之过急”的教育方法不认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认为,“如果教育总是在太心急的情况下进行,永远在赶超,永远‘更高更快更强’地追赶,反而会损失更多。教育如果盲目追赶速度,损失的可能是高度、深度,甚至是温度。孩子不是商品,家长不能一直以竞争、竞技的心态面对孩子,甚至期待他们能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社会认同。因为,如果家庭教育过程中给孩子带来伤害,影响可能很大,可能最后连失败的原因都无法追溯。”
  作为一位母亲,她认为,孩子各不相同,教育没有定式。孩子处在幼年,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的时候,让他知道做事应有底线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懂得爱与被爱。
  面对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广告,身边老师、朋友的压力,冯秀军说,她也会选择给孩子报培训班,但会尽量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
  “以前我对补习班并不了解,听老师说奥数班很好,就给孩子报了奥数班,但是很快我们就停了,因为我希望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不是让她感到不舒服,这样会起到反作用。”冯秀军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家长,似乎更应该“慢工细活”地教育孩子,而不是“大火爆炒”。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不听取孩子的意见,可能只会把问题隐藏起来。
  但是,在大家都在努力“赶超”的环境下,做一个冷静不焦虑的家长着实不易。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