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文化输出,文学是先锋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26 15:25
标题: 文化输出,文学是先锋
文化输出,文学是先锋《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细谈《人民文学》英文版出版背景——2011年12月20日来源:深圳特区报 钟润生
李敬泽  (CFP供图)
英文版《人民文学》封面和内页

  日前,一则简短消息在文坛搅起波澜:《人民文学》推出英文版试刊号《PATHLIGHT》(路灯)。人们议论的不是这期杂志刊登了谁的作品,人们议论的是,中国文学在寻找道路,走出国门。
  因为发行的原因,拿到《人民文学》英文版的读者不多。也因此,读者对于这本印着英文字母的杂志,充满好奇。小的问题,比如为何命名为“PATHLIGHT”?是中文版的英文版吗?杂志怎么发行?稍微大一点的问题,比如推出英文版的动机与背景是什么?中国文学该如何走出去?等等。
  终于等来了获得答案的机会。昨日,《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出现在深圳。他一早抵达深圳光明,为正在这里举行的鲁迅文学院长篇小说创作广东高级研修班授课。记者在他授课完毕、下午赶着飞回北京之前,独家采访了他。
  只三五个作家进入国际视野
  记者:敬泽老师您好。与其说大家对《人民文学》出英文版的关注,不如说是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甚至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注。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随着出口的产品,走上世界舞台的前台。世界对中国开始用不同的眼光打量。但我不知道,这些年来中国文学在外国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一个态势?
  李敬泽: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文学、文化交流、竞争方面,我们是输入方,而不是输出方。这跟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一致的。但话又说回来,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在国外的翻译、出版进展很大。以前,在欧美地区,他们对中国文学没有多少概念,就是有,也集中在鲁迅、老舍这一两个作家身上。改革开放后,国外对中国文学的兴趣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中国已经有三五个作家进入世界文学的视野。这是巨大的成就。
  记者:这三五个作家,进入世界文学的视野,是巨大的成就。估计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泱泱大国,才三五个作家!
  李敬泽:有很多人说,我们的产品都卖到外国去啦,老外用的是我们的电器,穿的是我们的服装、我们的袜子,你们的小说为何卖不到外国去!这是对文学、文化缺少最基本的认识。文化输出不是卖袜子。要一个老外买你的袜子容易,要他接受你的小说却是难上百倍千倍。
  要把文化输入扭转成文化输出,没有捷径,更不会奇迹。必须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来。我们还要再花上三十年,甚至再再三十年。
  最大困难在于翻译力量不足
  记者:这可以理解成《人民文学》推出英文版的背景吧?
  李敬泽:对。《人民文学》推出英文版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有走出去的迫切需要,当然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迫切需要。
  这几年,我经常参加中外文学聚会,遇见很多国外汉学家、出版家,我发现,他们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充满了好奇,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中国文学的了解,说得难听点,基本是靠道听途说。没有一个专业的平台告诉他,哪些中国作家值得关注。但是。另一方面,国外一些很不起眼的作家,你到维基百科一搜,可以搜索到大量资料,而我们中国作家哪怕是我们国内已经很熟悉的作家,在那里都找不着。也就是说,外国人不知道到哪儿寻找中国作家的资料。这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
  所以,我们一定做一本专门给外国人看的、介绍中国文学的杂志。而不是《人民文学》中文版的英文版。为了做到专业、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在装帧、设计和编排上,争取做到每个细节与国际欣赏习惯接轨。
  记者: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敬泽:翻译力量不足,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瓶颈之一。长远地看,英文版杂志操作的难点,在于日后每期主题的选择,得契合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点。
  翻译,我们要求很严,必须是懂汉语、母语是英语的翻译家。而不是懂英语的中国人。我说的“翻译力量不足”,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以为是缺少懂英语的中国人。
  不做不知道,懂汉语的、母语是英语的翻译家其实很稀缺。在国外翻译界,中文翻译不是我们想象那么多,相反是小语种。所以我说“翻译力量不足”。以后我们要为这些人提供平台、机会。这是一种胸怀。为他们提供机会,中国文学才能走出去。
  杂志是给外国专业读者看的
  记者:请您谈谈首期杂志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李敬泽:试刊号主题是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的一件大事,也正好是在近期发生的。有必要让海外了解这件大事,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一下茅盾文学奖的这些获奖作家,沟通和了解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完成的。
  记者:杂志怎么发行出去呢?
  李敬泽:我们这本杂志不是给外国普通读者阅读的。它的读者是外国的专业读者,比如国外出版商、翻译家、文化机构学术人员。
  试刊号印了3000册,暂时没有在海外发行。但以后会有。即使有,我们也不是用飞机、轮船运出去。那成本多高。现在都是网络时代,我们会有电子阅读。这些都不是问题。
  记者:反响如何?
  李敬泽:我每天都接到外国朋友的电话,这些人都是出版商、作家经纪人,他们会问“这个作家在哪里,我要和他联系”。接到这些电话,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国外的出版商盯上我们的作家,把作家推出去。
  下一期出版日期会是明年3月。因为3月是伦敦书展,中国是主宾国,一批中国作家会参加这个以版权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展会。面对出版商,你不能光说这是张三,这是李四,他们怎么怎么厉害,你得有东西给人家看。我们的杂志就刊登这些作家的作品。
  记者:英文版为何叫“路灯”PATHLIGHT?
  李敬泽:如果你叫《人民文学》的话,国外读者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你这是“宣传”,不是文学。PATHLIGHT,路灯,这词寓意不错,大家都觉得好。
  新闻链接
  《人民文学》英文版试刊号共五个栏目:第一个栏目是本期重点推荐,介绍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情况,包括张炜、刘醒龙、莫言、毕飞宇、刘震云的访谈、自述和作品片段;第二个栏目介绍了蒋一谈、七格、笛安、向祚铁、李娟等五个新锐作家的短篇小说和非虚构作品;第三个栏目是诗人新作,包括诗人侯马、西川、雷平阳、宇向、孙磊等人的诗歌作品;第四个栏目是压卷小说,发表了实力派小说家李洱的短篇小说《斯蒂芬来了》;最后是新书介绍,介绍了格非《春尽江南》、王安忆《天香》、贾平凹《古炉》等八本长篇小说。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