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1 20:07
标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张华清




在美国康州学校考察,发现这里与国内教育有很多不一样。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是课堂。
康州学校的课堂实行松弛管理,学生爱怎样坐就怎样坐。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形式多样,学生的坐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坐在地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七嘴八舌的插话、发言。学生们在课堂上从来不会感到老师的压力。他们有敢于提问、质疑的勇气,有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以及与老师、同学争辩的口才。在高年级的课堂里,通常是对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教师不会先提供一种模式,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尤其是被各校普遍重视的社会科学学科。有时整堂课全部是学生发言。教师则适时鼓励学生提出种种问题,表扬独到的见解,提倡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互相交流的平等关系。从我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和这种师生关系的。
反观我们的课堂,不仅缺乏这种研讨的氛围,反而连学生的主动机会、主动空间都没有。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则处于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中。老师讲课时,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时,学生们要举手征得老师的许可方才回答。有些人甚至以自己高压下形成的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成功的典范,炫耀的资本。事实上,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场面下的孩子,在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生活在一种神圣与威严中,生活在一种压抑与束缚中。报刊所载教师在公开课上为追求举手效应安排学生会的举右手,不会举左手的造假例子,教师在公开课上解决了学生所有“问题”,而致使学生什么都“懂”了,最后没有一个学生提问、质疑的例子,冰雪融化后只能变成“水”的例子,足够我们反思的了。在康州教育厅为我们培训的会议上,在康州学校联席会为我们介绍情况的会议上,美国方面都多次提到有问题及时提问的事,并告诉翻译要我们积极提问。这或许是美方的一种热情,是想解决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在考察期间有更大的收获。但在我看来,这些话语无不是对我们教育的莫大讽刺。那些专家们到过中国,对中国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他们了解中国的课堂,他们看到过中国学生的情况,他们将学生的情况推及到我们教师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些学生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呀!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行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目前,我们现行普遍的课堂是一种在课堂纪律支配下的课堂。我们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不可逾越性。岂不知这种冰冷的纪律往往成了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障碍和樊笼。我们精心制定的教学或行为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过分的规矩,更扼杀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压抑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以致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由此看来,改造我们的课堂已是迫在眉睫。我们的教育的确需要转变思路,我们的课堂的确需要改革。这是为着千千万万学生的事,这是为着国家建设的事,这是为着民族兴衰的事。否则,留下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讽刺、嘲笑。
我们需要改造原有死板、陈腐的课堂,代之以科学合理、彰显人性、充满生机的课堂。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各种规定进行彻底地反思,分清哪些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对那些不符合孩子天性,不利于学生们发展的陈规陋习进行改革。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天地,营造宽松而充满生机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
这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他们展开。课堂上应该贯穿着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种种权利,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应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从实际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课堂内渴求平等,渴求对话,希望得到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只有新型的课堂才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实现他们的理想。
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课堂束缚人的思维,压抑人的创新意识。而新时代需要的恰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为培养人的学校课堂理应担当起这一重任。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1-12-31 20:08
评述  张华清老师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当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课堂的时候---尤其是聚焦在中西课堂对比的时候,我们迟钝的头脑才会对日复一日、习以为常的传统原生态课堂状态进行一丝反省。平日里,我们进行这种课堂教学倘如日日早晨喝下稀饭一般,一切照例,谁也没有问为何要如此,也没谁反问这般下来有何不妥?
   我们在思维上已经僵化,更勿论我们的课堂已经落后。



冷静理性地审视自己及身边的课堂,发现在阴云之中还折射出一丝光芒,那就是个体的科学尝试还是可以在新型课堂状态上走远走稳---这种尝试既走向民主与生本,又立足于当下的教学体制。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教育研究,不需要喧哗或者镀金,也不需要狂热与偏执,需要科学理性。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自己的课堂,打开我们智慧的头脑,我们相信,一条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光明之路就在前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在美国康州学校考察,发现这里与国内教育有很多不一样。其中一个明显的不同是课堂
康州学校的课堂实行松弛管理,学生爱怎样坐就怎样坐。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形式多样,学生的坐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坐在地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七嘴八舌的插话、发言。学生们在课堂上从来不会感到老师的压力。他们敢于提问、质疑的勇气,有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积极性以及与老师、同学争辩的口才。在高年级的课堂里,通常是对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教师不会先提供一种模式,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尤其是被各校普遍重视的社会科学学科。有时整堂课全部是学生发言。教师则适时鼓励学生提出种种问题,表扬独到的见解,提倡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互相交流的平等关系。从我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和这种师生关系的。
反观我们的课堂,不仅缺乏这种研讨的氛围,反而连学生的主动机会、主动空间都没有。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则处于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中。老师讲课时,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时,学生们要举手征得老师的许可方才回答。有些人甚至以自己高压下形成的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成功的典范,炫耀的资本。事实上,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场面下的孩子,在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生活在一种神圣与威严中,生活在一种压抑与束缚中。报刊所载教师在公开课上为追求举手效应安排学生会的举右手,不会举左手的造假例子,教师在公开课上解决了学生所有“问题”,而致使学生什么都“懂”了,最后没有一个学生提问、质疑的例子,冰雪融化后只能变成“水”的例子,足够我们反思的了。在康州教育厅为我们培训的会议上,在康州学校联席会为我们介绍情况的会议上,美国方面都多次提到有问题及时提问的事,并告诉翻译要我们积极提问。这或许是美方的一种热情,是想解决我们的疑惑,使我们在考察期间有更大的收获。但在我看来,这些话语无不是对我们教育的莫大讽刺。那些专家们到过中国,对中国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他们了解中国的课堂,他们看到过中国学生的情况,他们将学生的情况推及到我们教师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些学生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呀!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行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目前,我们现行普遍的课堂是一种在课堂纪律支配下的课堂。我们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不可逾越性。岂不知这种冰冷的纪律往往成了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障碍和樊笼。我们精心制定的教学或行为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过分的规矩,更扼杀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压抑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以致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由此看来,改造我们的课堂已是迫在眉睫。我们的教育的确需要转变思路,我们的课堂的确需要改革。这是为着千千万万学生的事,这是为着国家建设的事,这是为着民族兴衰的事。否则,留下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讽刺、嘲笑。
我们需要改造原有死板、陈腐的课堂,代之以科学合理、彰显人性、充满生机的课堂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的各种现象、各种规定进行彻底地反思,分清哪些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对那些不符合孩子天性,不利于学生们发展的陈规陋习进行改革。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天地,营造宽松而充满生机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个性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
这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他们展开。课堂上应该贯穿着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种种权利,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应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从实际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课堂内渴求平等,渴求对话,希望得到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只有新型的课堂才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实现他们的理想。
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课堂束缚人的思维,压抑人的创新意识。而新时代需要的恰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作为培养人的学校课堂理应担当起这一重任。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