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刊》2011年度十大文化人物 10位名校长、名师倾情撰写推荐词 2011年,我们曾有幸或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或独自抒发我们的怀念。他们来自心灵的旷野呼告,启发我们了。他们或以文化姿态观照教育问题,或以教育之眼审视文化领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在他们身上融合得那么优雅、从容而美丽,在我们2011年采访报道中,他们光彩夺目。 10位全国知名校长、教师,和我们一样受到感动,为这10位光彩夺目的文化人物撰写推荐词。字字珠玑的点评呈现了这些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体悟和启迪。 10位文化人物的哲思,10位推荐人的隆重推荐,2011年的文化育人之路,因为他们而在教育、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心中留痕。——编者 史铁生 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推荐词】 经久不息的回响 ■柳袁照 对学校来说,史铁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迪: 我们要读怎样的书?有人说,史铁生的散文,是当代最好的散文;还有人说,一个史铁生,就可以写成一部当代散文史。我曾经在一堂语文课堂上,听老师讲《我与地坛》,讲台上老师泪流满面,讲台下学生泪流满面。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史铁生是一个真正的勇者,在迈向终极真理的路上,他比我们走得更远。 我与他从未谋面,却时时想起他。6月,我去了地坛,选择了一棵猜想中他曾经休憩的树,坐下,然后躺下,闭上眼,竟瞬息入梦。我用诗句记录了这个过程:“我到这个园子/不是为了这个园子/我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消失//我寻找一棵又一棵大树/我想象这个人/孤独的轮椅/还有他悲哀的母亲//走在每一条小路……” 我们要做怎样的教育?如何让学生都成为史铁生那样精神丰满的人?精神的锻造何等重要!他教会我们什么是敬畏,什么是感恩。他在教我们如何去超越“现实”,去摆脱身体的束缚和利益的桎梏。他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这个洪亮的声音,将是校园里经久不息的回响。 (柳袁照 诗人、苏州十中校长、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2010年度十大文化人物) 【回放】 不会走的史铁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散文的走向,使它开始告别“红、光、亮”的宏大视角,开始向人性的深处挺进,开始有了人的温度,有了属于人的欢乐与脆弱、迷惘与顿悟。 【阅读提示】 《史铁生 轮与轨》 祝勇 2011年1月16日第4版 《记忆与印象 有关铁生哥的往事》 刘咏阁 2011年5月7日第4版 |
刘醒龙 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 【推荐词】 谱就一部教育史诗 ■李庆明 刘醒龙不再是普通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书写的《天行者》,可以说是一部原乡神话、一部教育史诗,更是一部让我们观照、剖析乃至拷问自己灵魂的精神哲学。那里,那所界岭小学,仿佛就是一座人生的戏台,围绕着对于乡村民办教师而言堪称生死攸关的角色变迁——“转正”……几乎人类精神的所有悲剧性冲突都在这里,这些被日渐淡忘的中国乡村教师其实就是一群永不停歇地把巨石推向山顶的西西弗斯!苦行者可能没有家园,或者说,他们的家园就在漫漫苦行之中。他们的确是虽渺小而伟大、虽荒诞犹高卓的民间英雄、民族良知啊! 刘醒龙独特的哲学思索一直追随着这群苦行者的精神历程,他用文学的叙事完成了沉重而孤独的“诗意之思”,一如乡土般低调、素朴,唯其如此,我们才被引领到乡村教育、乡村世界的本源地带,聆听到最切近的呻吟、啜泣与言说。我想,这也许是刘醒龙给每个阅读者,尤其是每个中国教育探索者的启示。 (李庆明 都市田园教育倡导者、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 【回放】 无论是民办教师,还是代课老师,都在担负着乡村文化启蒙的历史责任。没有他们,乡村文化会更加荒芜,中国现代化进程会更加艰难。就其贡献来说,完全应当称之为“民族英雄”! 【阅读提示】 《大地上的苦行与生长——访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作者刘醒龙》 杨桂青 2011年8月28日第4版 |
任远志 任弼时长女,军事博物馆离休军人 【推荐词】 因伟大的父爱而高贵从容 ■毛杰 “志当存高远”,这是任弼时为大女儿任远志取名的深意。 出生不足百天,她就随母住进国民党监狱,并充当母亲与敌斗争的“工具”;刚满周岁,即被送往湖南老家,交由奶奶抚养;年仅7岁,又替父披麻戴孝,葬别相依为命的祖母;直到15岁,才告别寄人篱下的乡下生活,到延安与父母团聚。她住学校,吃“大灶”,“跑”空袭,织毛袜,挖地雷……父亲不许她搞特殊,她也从不要求特殊。“我从来不求人,因为我是任弼时的女儿”,一句话坦陈了她高贵的信仰。 她敬仰父亲,他短短46年的人生堪与日月比辉:活着时,朱德唤他作不可或缺的“被子”;离世时,毛泽东亲自为他执绋扶灵柩;周年忌日,周恩来拥其稚子号啕大哭…… 她爱父亲,用一个女儿的眼光来打量父亲,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亲切、丰盈而伟大的人性之美。 她对父亲的成长经历了如指掌,记下了影响父亲成长的学校、老师和同学,启示我们时代造就伟人,文化孕育伟人。教育因在任弼时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骄傲。任志远因对父亲精神的传承而高贵从容,今天的教育也应该从这种伟大的成长和非凡的传承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因平凡中的坚守而精彩。 (毛杰 河南郑州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河南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特级教师) 【回放】 在家庭里,任远志没有觉得任弼时是伟人,他就是父亲。任弼时非常疼爱孩子,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离开只差几天就要分娩的妻子,把儿子寄养在老乡家里,把女儿留在异邦。 【阅读提示】 《我眼中的任弼时》 口述:任远志 整理:本报记者 杨桂青 实习生 王小虎 黄朔 2011年10月8日第4版 《影响任弼时的教育生涯》 本报记者 杨桂青 2011年10月8日第4版 |
侯一民 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院第一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壁画学会会长 【推荐词】 艺术为人民服务 ■张康桥 生命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艺术原来就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 作为一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作为一位艺术家,侯一民这一生真正从事艺术创作的时间只占生命的1/3,很多时候是在教学,很多时候是在“运动”,但他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 和同时代画家比起来,侯一民先生身上更多的是艺术创作与现实政治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侯一民应该被视为那个时代最具有标志性的画家之一。人与画、现实与艺术的浑然一体构成了侯一民个人和艺术特色整体气质上的和谐。这样的境界,给予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课、现实与教育的浑然一体,努力实现人、知识与生活的完美建构。 在战争年代,“艺术为人民服务”主要为了战争,他用画笔和敌人战斗;在和平年代,他将艺术和生活紧密结合,总是在用艺术反映生活,又用生活经历来谱写艺术。 如果教育不能反映生活,如果不能用生活经历来谱写教育,那么教育就不会是“活”的,就不会有感染力。如果把教育教学实践视作我们的作品,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用侯一民先生的标准来衡量教育呢? (张康桥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回放】 作为一位共产党员,作为一位艺术家,侯一民把“艺术为人民服务”当作生命。他设计人民币的时候,所表现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舜尧”。他画矿工,歌颂的是他们最朴素的美,最伟大的人性。他说,当你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你会敬畏他们。 【阅读提示】 《我把“艺术为人民服务”当作生命》 口述:侯一民 整理:本报记者 杨桂青 实习生 黄萤雪 2011年6月5日第4版 《侯一民和邓澍的物质与精神世界》 张杰 2011年12月8日第4版 |
李学勤 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词】 坐在冷板凳上细数国宝家珍 ■纪连海 李学勤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夏,他以临时工身份进入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缀合、整理殷墟发掘所获甲骨,用排谱法研究甲骨文反映的史事和历史地理,并首次鉴定出西周的甲骨文,首创殷墟甲骨的非王卜辞说,继而又就历组卜辞等问题,提出两系九组的新分期法。他的这番经历告诉尚在大学校园从事学习和研究的朋友们: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善于利用新发现及海外的考古材料、国外汉学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结合治学,而不是迷信权威,是治学成功的几个重要条件。 此后,他开创了古文字学领域中的新分支——战国文字研究。1975年起,他先后主持和参加过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注释。 近年由他主持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 2011年,他又带领他的团队整理出很大一部分的“清华简”,将重建中国上古史。在社会风气浮躁、人们不读史、不懂史、缺少历史思维的今天,李学勤先生和他的团队对历史的研究留给校园、留给教育、留给现代人以太多的思考:要想成功,须坐十年冷板凳! (纪连海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回放】 本次面世的清华简共包括《尹至》、《尹诰》等9篇文献。李学勤说,其中8篇属于《尚书》或类似《尚书》的文献。两千年来,首次发现了《尚书》以及类似的典籍。清华简简文对于研究周初史事至为重要,清华简中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周代诗篇,《耆夜》一篇纠正了《尚书大传》、《史记》以为伐黎为文王时事的说法。清华简收有《楚居》一篇,全部用楚文字书写,楚文化研究或有大突破。 【阅读提示】 《清华简再次挑战史上学术公案》 本报记者 杨桂青 2011年2月20日第4版 |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