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读出文章的起点与终点(肖建华)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6 03:59
标题:
读出文章的起点与终点(肖建华)
读出文章的起点与终点(肖建华)
作者:
肖建华
时间:
2010-07-05
来源:
科学网博客
156
次阅读
在阅读文献时,我很关心在读论文的起点与终点。因而,在阅读题目和摘要时就力图做出判断,以决定是否读完全文。
一般地说,终点是由于自身思考的目标论题而决定的。它虽然不明确,却在深层次的潜意识上支配着大脑对文献的选择。
而起点则不同,它与自身的、对有关资料的把握程度有关。一般地说,开始阶段的起点是不由自主的定的低,此时对唯象性的、一般描述性的论文比较关心,如果有综述性的特点则更为愿意阅读。
在读过相当量的文献后,第一个感觉就是:阅读性疲劳。这是因为大量的、同一性的、主流观点的论文形成了一个网状逻辑性结构。它往往是闭合的,表现为文献的雷同或八股文化。
而此时,如果阅读过的文献没有对终点形成有效的联接性、科学性的逻辑推理性结构,则会感到非常失望。这是因为,它告知我们,这类起点与终点间的关系并没有被明确揭开。
一般地说,在大脑深层转动的是某些科学定律或原理,而理解它们是阅读的终点目标。想反的,阅读的起点是可能由这些科学定律或原理能做出优美论述的唯象性表观特性。因而,阅读文献的过程是一个综合研究过程。
就事论事来说,一旦出现“阅读性疲劳”,也就意味着两种极端性结果:放弃有关的综合研究过程,满足于主流观点的有关方案;也就是说停止综合研究工作。
或相反,认为该综合研究过程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因而扩大文献的阅读范围,也就是说,提高在读论文的起点。
一旦提高在读论文的起点,也就意味着一场风险很大的综合研究过程启航了。
在重复性的多次提高在读论文的起点后,所选的原阅读类别文献的量越来越少,所选的文献的时间跨度越来越大,所选的文献的学科范围越来越大,并逐步的进入相关学科的细节。
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个大量起点的集合和少量的几个终点。这时,综合研究过程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
到此境界后,才会感触到:问题很多。看到解决某些问题的路线后,就会不自觉的投身其中。这就是科学上的:继续发扬和开拓前进的境界。
如果境界太高,面向无解的论题,就是失败。而判断是否有解的能力,来源于学术思想的正确性。
而要检验学术思想的正确性就必须完成对大量的优质文献的阅读。
一般地说,一个腐败的学术风气会导致优质文献的比率过低,因而也就大大的降低综合研究过程的效率。而如果基本文献缺乏,则无从进入继续发扬和开拓前进的境界,而只能是闭门造车。
我国高校的软弱无力表现在:1)图书馆,基本文献缺乏;2)教师队伍,在文献阅读量不足下的“开拓前进”过多;3)资金使用不当,没有耐心支持长期性研究工作。
我国出版界的软弱无力表现在:1)随波逐流;2)对继续发扬和开拓前进的境界的论文的漠然置之;3)没有形成科学性的论文评审机制。
http://www.kexue.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40698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