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村民用傻瓜相机拍下的灾后生活(57p)
[打印本页]
作者:
读屏跟帖是美德
时间:
2008-10-13 23:25
标题:
村民用傻瓜相机拍下的灾后生活(57p)
村民用傻瓜相机拍下的灾后生活(57p)
把50台傻瓜胶卷相机,发给50个汶川人,让他们记录自己的灾后生活。这些从未接触过摄影的普通村民,用最原始的机器拍出的照片会是什么样的?
摄影师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场景实在太多,让我们换个视角,看看汶川的村民们自己眼里的真实灾后生活。
50位普通村民,不是摄影家,胜似大师。他们的镜头下没有悲观,没有苦难,只有乐观,和对生活满满的希望。
摄影:喻安福
茂县凤仪镇宗渠村
面包车司机
在喻安福的相片里,他就像一个记者,拍下很多地震的瞬间和场景。
喻安福每天在茂县、汶川间跑车奔忙。地震中家人都安然无恙,楼房有些小裂缝。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娃娃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茂县某段公路,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面包车司机喻安福刚好在现场。他拍下了很多记者都难以拍到的山体滑坡现场图片。
喻师傅家离县城就4公里。在这次地震中,他家05年建成的楼房没受到多大损坏,只是内墙有少许裂缝,“修补一下还能住”。非常幸运的是,在这次地震中他的家人都安然无恙。家里种的几十棵果树都结满了果,但是没有游客来旅游,都卖不出去。“去年,我们家的李子能卖5块钱一斤呢。”
他用相机拍下了滑坡的这一瞬间。
摄影:周蕊
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
三轮车夫女儿20岁
周蕊是阿坝师专的学生,父亲是三轮车夫,每天在汶川县城里拉客,一趟挣2元,三轮车是家里唯一经济来源。他们是秉里村人,为方便做生意,把帐篷搭在了县城外的公路边,这样每天可以多拉几个客。
秉里村,玉米地里搭建过渡房的少年。(我最喜欢这张图的构图,人物,天空,都像是专业摄影师设计拍摄的)
摄影:王明杰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释比68岁
王明杰是个释比(注:释比,是对四川阿坝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南部方言巫师的称谓)。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的父亲,孙女4岁,非常可爱。王明杰68岁了,精神得很,非常活泼,走起路来好像小学生一样,有种蹦蹦跳跳的节奏。
这张图的构图也很美,小女孩坐在土墙上搭着的梯子上,头上蓝天白云。照片中的女孩4岁,父亲在地震中遇难。
摄影:余小双
汶川龙溪乡阿尔村
小学生12岁
今年12岁,是个孤儿。在6月份汶川避灾万人大转移的时候,她跟着奶奶和村里的人,从滑坡泥石流严重的龙溪乡迁移到了绵遞镇板桥村的中坝安置点。这里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了上千顶帐篷,小双在这里开始了令她难忘的帐篷生活。
那天到达中坝,费了很大劲,才把小双找到。这个小女孩低着头沉默地来到我们面前,凌乱的头发遮住了眼睛,脸蛋、小手、衣服,都脏兮兮的,让人看了心酸。等到我们把相机交给她,才看到她露出了浅浅的笑。她带着兴奋,拿着相机跑出去转了一圈,已经拍完了一卷胶卷。她很喜欢拍照,经常抢过我的数码相机咔上几张。
除了相机,同事还给了小双一些零食。也许很久没有人对她这么好了,小双对于我们特别的依恋。我们在安置点里转的时候,她一直跟着我们,抱着我们的手,紧紧贴着我们,仿佛我们是她的亲人。这让我既感动又心酸。
昨天回访小双,来到她的帐篷,看到她正忙碌着准备做饭,烟熏得她的脸蛋更脏了。她一直低着头不理我,我打算离开的时候,她跑到一边,用毛巾认真地把脸擦了一遍,才抬头来到我身边。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几乎忍不住要流泪。
离开中坝的时候,小双一直送我到公路边。她和另外一个小女孩,一直在唱歌,我偷偷用手机录了下来,可惜不知道怎样传上来。我发现她有一口雪白的牙齿,如果收拾一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羌族小姑娘啊。
小双的镜头下总能看到这种奇怪的光线。
摄影:马瑜蔓
汶川县城
小学生6岁
7月16日,马瑜蔓在帐篷里度过了她6岁的生日:生日蛋糕、丰盛的晚餐,这是地震2个月之后一户平常人家的生活。
马愉蔓3岁的小表妹毛心怡,她身后的电视正在播放火炬传递。(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一个6岁小孩拍的,你会相信吗?成人也难以拍到这种光效,这种人物表情,和身后电视播放的火炬传递画面)
摄影:何美
汶川县龙溪乡马灯村
师范学校学生
何美,汶川MM。阿美幼时丧母,父亲被猎人误伤致瘫,初二的弟弟因为要照顾父亲辍学在家,阿美在威州师范学校念书,每年需要交4000元学费。
帐篷顶上插了一束塑料花。即使灾难之后,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生活情趣。
摄影:倪琪
汶川县威州镇青土山
小学生8岁
简陋的过渡房里,倪琪给自己的伙伴们合影。
倪琪自拍。你能想象这是一个从没摸过相机的8岁小男孩的自拍吗?那酷酷的眼神,令人动容。
简陋的过渡房里,倪琪给自己的伙伴们合影。
摄影:付家康
汶川威州镇新桥村
农民
付家康有一个苹果一样圆圆的肚子,地震前生活还挺不错的。他家里种了60多棵苹果树,因为地震,苹果卖不出去,都在枝头上挂着。两个儿子都去成都打工了,家里平时就老两口。他们把过渡房建在公路边自家的苹果园里。
这张图感觉很好!感觉回到了农业学大寨那个火热年代似的。
付家康家美丽的果园。
摄影:达达
理县桃坪羌寨
旅游景区酒店老板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年轻的达达现在就是一个身价几百万的大老板了。她家在桃坪羌寨新村刚建好了两座酒店和饭店,酒店有60多个房间,共花费了370万元。达达现在经营她的农家乐,准备东山再起。
收看奥运开幕式的村民。
在旅游区的达达家开展了农家乐的项目。(很美的画面,喜欢)
摄影:佘永飞三兄妹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
佘永飞的爸爸不幸患上了胃癌,并在今年8月15离开了人世,妈妈也抱病在身。他们家的房子在地震中被震毁。哥哥佘永飞才13岁,三个小孩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农活:做饭、下地、喂猪、盖过渡房……
佘永飞弟弟的书包。余永飞的弟弟和妹妹非常懂事,学习很用功。
摄影:余志芳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11岁
余志芳地震时在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读书。这是一个针对贫困学生的学校,可以免除很多费用。余志芳平时住在学校,周末了就从学校走2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回牛脑寨的家。她父亲是水井湾组的组长。
向日葵开得正艳,邻居家的小孩来留影。(这张照片令人惊叹,想象不出是一个11岁小学生拍出来!)
摄影:袁庆文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农民31岁
袁庆文地震前在外地打工,地震后回到萝卜寨帮家里盖过渡房。他的哥哥马庆明多年来都在外面跑车,后来把车卖掉,在汶川县城购买了一套房子,却在地震中被毁坏了。
萝卜寨对面山坡上的滑坡,仿佛大山的道道伤痕。
萝卜寨全景。
萝卜寨村委会,高高飘扬的红旗。
摄影:张云红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孤儿张前梅伯父27岁
张云红是张前梅的伯父,地震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5岁的张前梅在地震中失去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弟弟,现在她和伯父、爷爷们住一起。曾有一个有钱的老板提出想收养前梅,但是爷爷舍不得让她走。
受损的房子。
萝卜寨村民在晒花椒。7、8月份是花椒成熟季节,花椒是当地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孩子们在过渡房前表演舞蹈。
从照片看出,这是一个爱美的姑娘,即使在帐篷里,她的羌族都整理得整整齐齐。
摄影:朱泽源
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
村委会会计29岁
朱泽源是村里的会计,年轻的村干部。1岁半的孩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地震后,他和其他村干部要为村民们做很多灾后工作。他因为一张“索桥村的肌肉男干部”照片而在网上成名。
一户村民家的废墟。
贴着明星海报的过渡房。
朱泽源的照片里拍了许多垮塌的房屋。
摄影:何勇册
汶川县克枯乡周达村
高三毕业生19岁
地震让何勇册的高考变得与众不同,考试学校操场上搭建的板房里进行的。他现在已经考上了成都学院。
老奶奶在洗衣服。
馒头稀饭辣子就是一顿饭,一条长凳就是他们的餐桌。地震后,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发了一台收音机,以便村民及时掌握地震信息。
摄影:陶西东
汶川克枯乡周达村
高三毕业生19岁
受惠于国家支援西部教育的政策,陶西东高中一直在河北廊坊某实验中学度过。地震前他回到汶川准备参加高考,没想到一回来就遇上了地震。他家房子在地震中倒塌。现在他已被四川建筑职业学校录取。
陶西东是克枯乡周达村人,家里到学校需要骑几个小时的车。7月份,他从学校报考完高考志愿后骑车回家路上,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玉米地里干活。
周达村倒塌的房屋。摄影:陈支俊
汶川雁门乡索桥村
农民61岁
陈支俊关心国家大事,喜欢听收音机,已经听了近40年了。他们有两个女儿在北京工作,老伴曾经坐飞机去过北京。地震之后,他们家冰箱、电视机都砸坏了,一直没有通电,他的心愿是能看到奥运电视直播。
7、8月份是采摘花椒的季节。
地震导致干旱缺水,地里地玉米都枯黄了。
陈支俊老人的这组图片色彩非常鲜亮,山村气息非常浓厚,即使生产生活条件简陋甚至艰难,但他并不以为意,饱含着他对自己生活的块土地热爱。
满是伤疤的双腿,破烂不堪的鞋。
索桥村,屋顶上的母子。(仰拍,屋顶上母子亲密的感觉让人动容。)
在水池边玩耍的孩子。(静谧的山村夏日,无忧无虑的童年,似乎与我们孩提时代每个暑假并无二致。)
摄影:佘文英
汶川县威州镇青土山
果农52岁
佘文英租了威州林场的一片地种植水果,地震前,他每年可挣2、3万元。地震后都汶公路交通阻断,水果因运输困难而贬值。他家的枇杷去年卖了一万多块钱,今年只有一千多。
搭建在果园里的帐篷。
摄影:倪群燕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都江堰打工18岁
倪群燕一家被认为是村里最乐于助人、最好客的。地震之后,他们家默默地接待了很多部队官兵、新闻记者。她哥哥为人憨厚,是村里民兵连的,村里需要帮忙的时候,他都会去支援。
倪群燕用相机拍下自己的绣花鞋。羌民的服装和衣物都还保留着手工制作。(任悦老师喜欢这张。)
村民到地里干活,要通过危险的滑坡路段。(我喜欢这张,村民行进在这种险恶道路中,却习以为常。)
帐篷学校里的两个小学生。(我太喜欢这张了,倪群燕简直是个大师,光线,构图,俩孩子的表情,破旧的语文课本,你能说不是大师之作?)
摄影:李涛李静兄妹
汶川县禹碑岭村
李涛12岁李静8岁
兄妹都是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地震把学校震坏了,现在政府已经安排所有的学生到西昌去异地复学。
摘李子。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种了各种水果。水果是他们很重要的收入来源,地震之后没有人来收购,大部分直接烂掉在树上。
垮塌的房子。所幸的是,禹碑村没有伤亡,地震时他们都在地里干活。
地震之后的千疮百孔,通往山寨的路都这样崎岖。(这两个小兄妹,小小年纪却能想到拍下了遭受严重地质灾害破坏后的地貌)
摄影:郭宇郭峰兄弟
汶川县禹碑岭村二组
郭宇8岁郭峰10岁
郭宇郭峰兄弟是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平时住在学校,从学校回家需走1个小时山路。家乡禹碑岭海拔2000多米,家里养的牛每天要赶到3000多米的山上放养。
禹碑岭村子一户人家的房子在地震之后的情形。
郭宇在他们家的过渡房前。(在水泥裂缝中茁壮成长的玉米苗在很多村民的镜头下多次出现,显然这张不是刻意为之。)
摄影:郭俊和杨玉强
汶川县禹碑岭村二组
郭俊12岁杨玉强6岁
郭俊是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六年级学生,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农闲的时候就到汶川县城里打工挣钱。
从禹碑岭村俯瞰汶川县城,村子的海拔约2000米。(我总难以想象这些大气的图片是10来岁的孩子拍的。)
禹碑岭村村民们的帐篷。
摄影:郭勇斌
汶川县禹碑岭村二组
高三毕业生19岁
郭勇斌是威州中学高三毕业生,他家就在县城边上的禹碑岭上,从学校走山路回去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已被四川康定学院录取,一年需要4000多学费,如今学费仍无着落。
从禹碑岭俯瞰岷江环绕的汶川县城,村民们正从城里购买日用品归来。
老大爷在门口抽烟休息,他身后远处是汶川县城。(如果不告诉你这是灾后的汶川小山村的一位老人,你会一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小山村的可爱老人。)
摄影:苟安英
汶川龙溪乡龙溪村
农民36岁
苟安英是个36岁的农村妇女,家乡龙溪寨曾经是个美丽的村庄,地震把村里的大部分房屋摧毁了。她平时就在家里忙农活,摘花椒,挖土豆。她的弟弟苟小勇在汶川打工。
震后的龙溪寨满目疮痍,远处的山上随时都会发生滑坡。(我感觉这张图,怎么说,很梦幻的感觉。自然的美,惊险和破坏性合而为一,有艺术的感觉。)
龙溪寨余碧华老人。
昔日美丽的龙溪寨已是废墟一片。
摄影:陈金铭
汶川威州镇牛脑寨
支教志愿者25岁
陈金铭6月初到牛脑寨支教,牛脑寨地震后停水停电。他在震坏的教室里搭了一张行军床,带领80多个学生,两个月后他离开牛脑寨,孩子们都哭了。
陈金铭是做美术设计的,他有一些视觉想法和主张。
孩子们放学后在玩耍。地震后,他们在牛脑寨帐篷小学上课。
牛脑寨水井湾,夫妻俩在地里挖土豆。
花椒是山寨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火红的花椒,房顶下的包着毛巾的羌民,以及拍摄者的影子,构成一副美不胜收的作品。)
田间休息的牛脑寨村民。(又是劳作休息,又是淳朴的笑脸,这些画面让人心动。)
羌族老奶奶柴志华地震后每天都在废墟里掏东西。地震后她因一篇“让人潸然泪下的羌族老奶奶”博文而广为人知。
牛脑寨的早晨,炊烟四起。(废墟中的炊烟,使我又产生了梦幻的感觉。很生活,也很艺术。)
躲过了灾难的猫和玉米。(我要强烈推荐这张图,这个画面被疏离的栏杆后面的玉米和一只眼神迷离望但镇定、向镜头外的猫占满了,它传达出一种神奇的魅力,我说不出来,但我非常,非常喜欢。)
灾难过后,生活还在继续。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