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从军营里走出的新锐摄影师李宇宁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2 12:37
标题:
从军营里走出的新锐摄影师李宇宁
从军营里走出的新锐摄影师李宇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时间:2011/12/19
窦:本网记者
李:李宇宁
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入伍经历,及何时开始从事摄影工作的。
李: 1994年初中毕业之后,因为看过太多《解放军文艺》和军事小说的缘故,我带着满脑子梦想和相机入伍进入了部队。新兵连期间,我收到了一张当兵半年之前发表照片的稿费通知单,被部队领导看到后,觉得我是个“人才”,新兵下连。我直接分到了团机关政治处,第一个工作就是做电影放映员,这个工作大概是部队士兵职务之中最“艺术”的,巧合的是,我认识的好多当过兵的摄影师都在部队做过电影放映员。不放电影的时候,我还要做一个业余的报道员,也就是一个士兵“记者”,写新闻,拍照片,当兵三年之间,发表了许多新闻。得益与摄影的缘故,我作为部队仅有的几个武警部队“特别优秀报道员”推荐考入军校。军校毕业以后,我曾经做过短短的半年时间的排长,然后就开始了十一年新闻干事的工作,从师机关的新闻干事,到军机关的新闻干事,但是在这十一年之中,我一直与专职摄影记者无缘,主要还是从事文字和电视记者的工作。
窦:您的军旅题材摄影得到了摄影界的关注和认可,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反馈。
李: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作品能够得到摄影界的认可,参加TOP20也是完全抱着试试的态度。在部队十多年,一直在政治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我很清楚政治宣传需要是什么样的作品,虽然这些年我也在军队内部的刊物发表过一些摄影作品,并且得到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几份份最重要的文化类刊物《中国武警》美编部主任樊慕赟、《解放军生活》总编薛舜尧和《军营文化天地》的总编许向群的认可,并且破天荒的大篇幅发表了我的作品,但是军事摄影的主流毕竟不是我拍摄的这种类型,我非常感谢他们,十几年以来,是他们不断在我最痛苦、最孤独的时候给我坚持下去的信心,不然我也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这次得到摄影界的认可和关注,我想原因主要是我的作品不同于人们印象之中个人色彩较少的军事宣传摄影作品,是一个军人个人化的视角来观看军营,另外我与被摄者的关系不同,因为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军事摄影师,我只是一个把摄影当作表达思想工具的军人,那些被拍摄的军人也并非我的模特或者道具,她们是我的朋友。
窦:可以谈一下同样拍摄女兵的以色列摄影师Rachel Papo么。
李:我也很喜欢Rachel Papo的作品,2009年,我在上海参加旅美摄影师沈玮在鲲鲤画廊举行的工作坊时,沈玮老师就给我推荐了她。我们想要做的都是对时光的记录和表达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她是陈述和追述,我是凝视和挽留。她的作品之中有更多的故事,而我更加关注的是女兵的内心,以及她们面对禁锢和外界的反应。
窦:现在很多宣传工作人员仅把拍摄只是当做一个任务来完成,您是如何从中发现“故事”的。
李:我在部队一直是一个业余的摄影师,摄影不是我的工作,我拍摄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军营和军人的理解,十几年来,我甚至没有想过发表这些图片,我完全是为了自己和身边的这群兄弟姐妹而记录。我要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而非报道任务或者上级的指令,这给了我极大的自由,我不需要考虑拍摄一张照片能否发表,或者是某个角度是否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标准,我拍摄的标准只是场景的气氛能否打动我,在我心中引起共鸣。
至于发现“故事”,我想我根本不需要去“发现”,我不是一个局外人,要去费尽心机的寻找陌生人的“故事”,很多人看了这些女兵的图片,都以为摄影师是一个女性,否则不可能如此深入的进入这些女兵的生活,而对这些女兵而言,我是一个大哥,一个倾听者,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她们信任我,愿意和我聊天,谈谈她们的欢乐,倾诉她们的痛苦,故事就在那里,它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我只是顺着时间的流逝去倾听和观看就足够了。
窦:部队生活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用镜头对准它的动机是什么?
李:很难说部队生活最吸引我的是什么,我十五岁从军,而现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人生之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是在军营度过的,对军营和军人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入,认识越深入,情感也就越复杂。那些我图片中的军人就是我的镜子,我满含热泪看着他们,如同看到我当年的自己。拍摄完全是一种无意的举动,只是习惯,或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窦:您的《微光》系列获得了摄影界的极大认同,这种“微观叙事”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女兵形象,您是如何想到拍摄这样一组作品的。
李: 这些年我对摄影的认识一直在转变,我现在已经很难再去拍摄那些所谓的“真实”纪实摄影作品,因为摄影没有真实可言,每一个摄影师都会因为个体知识结构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对世界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视角,我觉得唯一的真实就是自己内心的感情。2008年,我做了一个父亲以后,内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以前我总是冷峻的观察身边的军人,冷静的记录着军人的生活。但是现在我常常被一些场景触动,忍不住留下眼泪,拍摄女兵其实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这些年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到我曾经当过指导员的连队去拍摄,我不喜欢匆匆的扫描式的所谓记录,如果一个环境我不熟悉,不能触动我,我是很难拿起相机来拍摄的。所以,我选择了离我最近也最熟悉的女兵连队,认识这群姑娘已经很久了,十年来,我看着一群又一群的少女在军营中来了又去,度过对她们而言漫长又短暂的两年时光,看到她们其中的某个女孩,从一个稚嫩的新兵成长为一名军官,从一个少女成为了一个母亲。时间久了,我常常在时光之中产生恍惚的错觉,某个姑娘离开了几年之后,我会又在新兵之中看到当初那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所以,拍摄她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完全不是一些人认为的讨巧,故意选择一个会吸引人眼球的题材。如果我拍摄男兵们,应该也会是类似的情绪,因为这是我内心的世界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交融后的空间。
窦: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拿起相机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影像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您作为其中一位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的摄影人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对他们又有怎样的建议。
李:拍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这就与摄影无关了,没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素养是无法完成的。摄影无非是个人表达思想的载体。一张照片只是一个词,如何用这些词来组成一篇有思想、有见地的文章是个难题,对摄影而言,我深信所知先于所见。
窦:可以跟我们谈下您现在的摄影项目进展和将来打算么。
李:关于《微光》还有我的军旅题材,我已经无法再继续进行了,因为对这组作品部队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是,我的主题会一直是时间的流逝、生命和死亡。下一个要做的题材是我个人对家族历史的探索,我一直对我的先辈的生活感到好奇,对那些只存在与传说中的先人们的追问,我将回溯这些个人的、家庭的历史,但这个作品将不完全是一个摄影的作品,是一个声音、视频、图片的集合,更像是一个记录片,毕竟摄影还是有局限性的。
李宇宁
2011·top20 摄影新锐奖得主,原武警河南总队电视记者
阅读延伸:
青年影像 李宇宁:《微光》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