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友网

标题: 摄影与科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2
标题: 摄影与科学
http://wenku.baidu.com/view/9149d77e5acfa1c7aa00cc0c.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9149d77e5acfa1c7aa00cc0c.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2
科学摄影
  scientific photography
  在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领域应用的摄影之总称。作为研究的手段,对记录、计测、剖析等发生作用者,系狭义的科学摄影,另一方面,被记录的被被摄体,在摄影方面引人注目,并被应用到科学教育上,这属于广义的科学摄影。在按技术应用方面的称呼,有显微镜摄影、缩微照相、X光照相、红外摄影、瞬间摄影等。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3
《微观世界》带来的视觉震撼
2010-10-10 来源:新摄影   作者:Graham Smith  



30多位“显微镜工作者”拍摄的许多照片由科学作家布兰登·布罗尔收入新书《微观世界》,将读者带入大特写镜头下的秘密世界。

夹稳:这只木蚁用锯齿状下颌夹着一个微芯片。木蚁是社会性动物,为血红林蚁充当奴隶。
这只勤奋的小木蚁到底想要用这个微芯片做什么,不得而知,不过,说它对科学感兴趣是多么恰当。
一本令人惊叹的新书突出了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艺术特色。昆虫成为书中主角,这个小东西被放大了22倍
《微观世界》将读者带入大特写镜头下的秘密世界。其中有些物体被放大了2200万倍。
书中包括物体的详细说明。例如,木蚁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充当血红林蚁的奴隶。
受精的雌性血红林蚁侵入木蚁窝偷取蚁蛹,孵化的蚂蚁被迫为这位奇怪的女王充当奴隶。
科学作家布兰登·布罗尔在伦敦编辑的《微观世界》,透视了包括动物、人体和草木在内的六个日常截面。
另一幅不可思议的图片是下面这张家庭微尘的照片。
它被放大了115倍,其中包括猫毛、扭曲的合成和羊毛纤维、花粉粒、植物和昆虫之类的长毛。

彩色杂乱的一团:这张显微照片显示的是包括猫毛、扭曲的合成和羊毛纤维、花粉粒、植物和昆虫之类长毛在内的家庭微尘。它来自《微观世界》——将读者带入大特写镜头下秘密世界的一本新书。
30多位“显微镜工作者”利用各种强大的显微镜,穿行在微型世界,揭示了我们生活中最不可能接触部分的微小细节。
读者能够看到各项物品的大特写,其中包括女人的紧身衣、人类舌头的表面和蝴蝶翅膀上的美丽鳞屑。
在这怪异而神奇的图像精选集中还有生锈的钉子和剃须刀片上的人类头发。

近距离接触:编织成通常称为“维可牢”材料的尼龙扣和环。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4

电子魔法:这张照片,或更准确地说,这张电子显微照片(SEM)是硅晶片的表面。
这些壮观的图形是利用各种传统光学显微镜、强大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向目标投射电子,并利用计算机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形成图像)捕捉到的。
专门从事科学与健康写作的南非人布罗尔说:“这本书将向读者展示小到祼眼看不见物体的美丽。
203幅图像中的大多数出自扫描电子显微镜,因此使这本书在视觉上如此令人震撼。

宇宙:看上去好似电影工作者眼中世界末日的恐怖情景,其实只是一张卷烟纸。上面的蓝色晶体是能产生氧气使烟能持续燃烧的添加物。
光学显微镜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要求将材料切成更薄的片,或在仔细观察前将其控制在玻璃下。
“与此相反,扫描电子显微镜揭示世界的方式接近于我们自然地观察物体的方式,是一个具有外表和三维的世界。”
另外三个截面,“矿物”、“科技”和“微生物”深入探索了存在于我们眼皮底下的微小世界。

放大的精子:这张显微镜快照上是人类精子,也许不像某些照片那么令人惊叹。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5

放大21倍:这朵鲜艳的花朵实际上是输卵管伞毛,一种边缘组织。

直立的眉毛:放大50倍

另一个世界:一簇蝴蝶卵卧在覆盆子植物上。

女人尼龙袜紧身衣织物(左)和一只孔雀蝴蝶翅膀上的鳞屑(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5

你不会希望遇到这样的蚊子吧。幸好,这只蚊子的头是被放大了160倍的。

蔬菜世界:这是花椰菜的头部,其实,看上去你应该能想像到。

感染力:附着在一根头发上的人类头虱。

生锈铁钉遭到侵蚀的表面放大600倍后,好似外星环境。

30多位“显微镜工作者”拍摄的许多照片由科学作家布兰登·布罗尔收入新书《微观世界》。蜂鸟的舌尖(左)是其中之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6
奇妙科学艺术摄影:X光下玫瑰美丽而诡异
2010-12-03 来源:新浪科技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2010年度科学艺术摄影大赛各个奖项近日揭晓,一束玫瑰花的X光照片等作品分别入围。这些摄影作品都是科学家们在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研究过程中拍摄的。在一幅X光照片中,一束玫瑰美丽中带有几分诡异色彩。其他获奖作品还包括:蛋白质对称晶体、美丽的未知霉、DNA折纸术、免疫细胞与癌细胞跳探戈等。
1. 美丽而诡异的玫瑰
作品:美丽而诡异的玫瑰。摄影师:纳撒尼尔-哈兰(临床兽医科学)。
临床诊断用的X光仪器其实是一部非常专业化的相机。普通的相机只能捕捉到玫瑰的表面,而X光仪器则可以穿透表面,窥视事物的更深层,从而为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张数字X光照片是在布里斯托大学兽医医院一次关于X光物理特性的临床教学过程中拍摄的。
2. 俯视吸液管
作品:俯视吸液管。摄影师:詹姆斯-赫文森(生理学和药理学)。
吸液管是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必备的工具,它对精确的测量以及将液体分流为千分之一毫升的容积等精准实验至关重要。本图是从上方俯视一个试管架时拍摄的。
3. 蛋白质对称晶体
作品:蛋白质对称晶体。摄影师:克里斯-安格钮(生物化学)。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它们在生物体中起到多种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蛋白质也常常是医药研究的对象。本图显示的是科学家对P450细胞色素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过程。P450细胞色素来自一种能够导致麻疯病的细菌。为了完成这项研究,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被称为X光结晶的技术。这种技术需要形成本图中所示的蛋白质对称晶体。
4. 霉:我的美丽对手
作品:霉:我的美丽对手。摄影师:亚历山大-索罗夫耶夫(生物化学)。
索罗夫耶夫博士对线虫(C.elegans)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掌握其发展的最基本机制。实验环境有时会被各种不同的真菌霉污染,研究时常被干扰。本图显示的是一种未经识别的霉生长于琼脂皮氏培养皿中,而且展现出惊人之美。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7
5. 想象
作品:想象。摄影师:菲尔-朗顿。
血管为我们的大脑带来必需的氧气和营养。本图显示了脑干脉管系统的一个区域,周围的组织已被剥离。本图让我们对大脑中的动脉系统、毛细血管以及静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6. DNA折纸术
作品:DNA折纸术。摄影师:马克-斯克泽尔昆教授(生物化学)。
DNA是生命的遗传代码,它拥有惊人的自组装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它可以复制遗传信息,并通过对基因的重新洗牌抗击周围的环境破坏。这种自组装特性可以用来制造小型的合成纳米结构,被称为DNA折纸术。本图显示的是一个DNA折纸模型,它表示我们是如何将DNA分子分离到一个小塑料试管中用于研究有趣的遗传过程。
7. 应力纤维
作品:应力纤维。摄影师:利菲-范(生物化学)。
细胞是生命的生物学构件。它们的形状可以根据它们错综复杂的细胞骨架来定义。本图显示的是应力纤维,这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纤维由一种被称为肌动蛋白(绿色部分)的蛋白质构成。沿着这些纤维,包含有细胞DNA代码的细胞核被染成蓝色。本图是对细胞内应力纤维的作用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一部分。
8. 耳蜗
作品:耳蜗。摄影师:史蒂芬妮-哈雷斯(生理学和药理学)。
耳蜗是我们耳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我们探测到各种声音的频率。本图显示了内耳耳蜗独具特色的蜗牛壳状结构。这是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显微图片。通常情况下,骨骼会将耳蜗隐藏起来。在本图中,外层骨骼已被移除,为听力器官内部的隐藏世界敞开了大门。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7
9. 探戈
作品:探戈。摄影师:伊锋。
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各种感染和疾病,如癌症。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免疫细胞担当了各种不同的专业角色。本图显示了一个免疫系统(红色)与一个被改造的癌细胞(绿色)之间最早期的遭遇。伊锋正在研究这种密切的遭遇在疾病发展进程中的角色。
10. 找到它们在世界上的位置
作品:找到它们在世界上的位置。摄影师:乔纳森-波兹(生物学)。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为了模拟这一现象背后的过程,许多被模拟的动物被放任自流,它们行动被持续跟踪。当它们避开其他动物的“气味标记”时,这一区域则被隔离成一处领地。这幅地图显示了各个领地不断形成的过程。每一种颜色表示一种动物,颜色越深表示这一区域的动物越多。
11. 大脑细胞网络
作品:大脑细胞网络。摄影师:阿比吉尔-本(生理学和药理学)。
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器官,在当今科学研究中大脑仍然是一个谜一般的研究对象。这组图片显示了前额皮层的切片,描述了在三维空间中各种类型的大脑细胞是如何相互连接的。神经元和支撑细胞被涂上了荧光染料。第四幅图片是其他三幅图片的合成图,被称为“大脑细胞网络”。
12. 哥伦比亚血琼脂
作品:哥伦比亚血琼脂。摄影师:拉切尔-霍兰德和克里斯-怀特。
科学实验室通常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形状和颜色。在本图中,一碟碟哥伦比亚血琼脂形成了一个惊人的造型。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8
剑桥科学摄影佳作:子弹射穿扑克瞬间
2010-07-15  来源:新浪科技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最近举行的名为“卡尔·蔡司”科学摄影大赛,一大批摄影师和及其作品脱颖而出,让我们领略到科学照片的震撼力。
1.火焰

火焰
这张图片上的火焰仅存在几毫秒,之后被一阵冷空气淹没。但正是这张图片让一位科学家获得了剑桥大学工程摄影比赛一等奖。它是“火焰消失的物理学”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国际研究会员罗伯·戈登当时正在检测火焰结构,解决飞机喷气发动机因火焰突然熄灭而失去动力的问题。这张照片是戈登使用高速相机以每秒5000帧的速度拍摄的。
2.涡轮叶片

涡轮叶片
获得二等奖的是艾弗·戴的作品《涡轮叶片》。它是艾弗在研究一组涡轮叶片的流动不均匀性时拍摄的。叶片由鲜亮的广告颜料和浅色油的混合液涂染,然后高速旋转直到涂料变干,这一过程形成这个美丽光谱,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光谱效果更加明显。沃夫森学院会员和剑桥大学维特勒实验室劳斯莱斯资深研究员艾弗表示,该研究可能有助于改进油耗。
3.晶体

晶体
获得三等奖的是《晶体》。它显示的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尖顶星形氧化锌晶体镶嵌在由无定形碳构成的金色网丝中。拍摄该片的拉米·R M·卢卡和李云泰(音译)当时正在研究用于晶体管、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他们的研究可能导致开发用于电脑、手机和太阳能充电器等物体的现有技术的更为廉价的替代技术。
4.子弹打穿扑克牌

子弹打穿扑克牌
另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是“国王挥手告别”,它捕捉到了一枚子弹打穿一张扑克牌的瞬间,扑克牌上的国王被精确斩首。这张照片是工程系学生纳特·夏 普使用一张扑克牌、一个400毫微秒单闪光装置和一个使用“毒蛇”高速子弹的步枪完成的。
5.微型峡谷

微型峡谷
克里斯托弗·梅尔的“微型峡谷”获得第4名,这次比赛展示的是工程系的教学和研究情况。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9
6.人骨细胞

人骨细胞
其它入围作品包括显微镜图,有些材料的长度只有几纳米,肉眼看不到,比如这张人骨细胞的特写。
7.“太空入侵者”

“太空入侵者”
安纳·巴维格拍摄的“太空入侵者”显示一个花粉颗粒的黑白多刺图,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
8.纳米草地

纳米草地
这张纳米草地照片由阿鲁纳·艾瓦图里博士拍摄,纳米草地由能进行人造光合作用的精微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构成。
9.石墨烯剑桥大学纹章

石墨烯剑桥大学纹章
蒂姆·埃彻特梅耶的 “石墨烯剑桥大学纹章”照片。剑桥大学纹章是用石墨烯变体引起的电子束构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拍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29
10.果蝇腿部显微照

果蝇
工程系的教授、学生和支持成员为这次比赛共递交了165张照片,比赛的宗旨是捕捉先进的科学发展项目和卓越的人道主义。这是克里斯·弗曼在科学 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现场示范期间拍摄的果蝇一只脚的照片。
11.纳米棒蒲公英

纳米棒蒲公英
这张扫描电子显微图“纳米棒蒲公英”由氧化锡纳米棒构成,平均直径为50目,平均长度为1微米,通过水热法培育形成。拍摄这张照片的阿鲁纳·埃瓦图里说:“这些纳米棒蒲公英的非凡结构使得它们可能成为能源储藏和能源收集装置的电极材料,包括新一代低成本可再充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12.硅藻和粘土块

硅藻和粘土块
“硅藻和粘土块”是一张环境扫描电子显微照片,显示西非海岸水下1400米深处的精微沉积元素(小于53微米)。
13.空竹表演

空竹表演
这是攻读可持续发展工程硕士学位的纳特·夏普在表演空竹绝技的照片。使用80赫兹的多次闪光装置、4秒曝光时间拍下了照片。
14.绘制骨皮质

绘制骨皮质
格雷厄姆·特雷斯把这张照片叫做“绘制骨皮质”。这是腹部CT X光数据集的一个电脑合成图。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1
科技摄影“大家”谈


侯艺兵 “认识科学家与认识科学一样重要”

1955年1月生于昆明,原籍河南。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北京应用物理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编审,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外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参加过多次全国摄影展,曾获国际新闻摄影展铜奖。分别在北
京、天津举办过个人摄影展。10来年独立完成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诸领域千余名人的采访。为20世纪一代学人写真留影。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院士风采》中国科学家肖像墨迹集(1995,获第10届中国图书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型影集卷一至卷六(前两卷获得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世纪学人百年影像》中国社会科学家大型影集(2001)

刘华杰:植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为什么不把镜头对准身边的植物呢?

刘华杰认为:“摄影不能沦为少数发烧友拼设备式的高消费,在数码摄影时代,它应当成为许多人都可以实践的一种休闲方式,因此重要的是扩展拍摄的题材,关于发现新事物,当前特别要开发摄影与博物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也是科技摄影的一个方面。记录一株小草变化,与记录一次射门或某个政治人物的演讲,其实同等重要。”

1966年生,东北人,北京大学地质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副教授。植物爱好者,喜爱植物摄影。经常到野外观赏和拍摄植物,但一般不采集标本。

主要作品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附光盘)《浑沌之旅:科学与文化》《非常发现》《以科学的名义》《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殿里供的并非都是佛》《中国类科学》《植物的故事》《百草含英》《万木有灵》等,译作有《湍鉴》(与潘涛合译)《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等。已为《人与自然》杂志撰写植物专栏文章14期。

李秋弟:“科技摄影要崇尚自然”

李秋弟认为:在当代,摄影已经在兴趣与科学之间联起一条艺术的纽带。对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说,科技题材的摄影活动往往就是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一个趣味点。科技摄影,特别是用于科普用途的摄影作品,必须崇尚自然,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在真实反映自然与科技活动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艺术表达方式,捕捉趣味点,力争在作品中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科学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1954年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双师”型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团中央全国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特邀摄影指导。长期从事计算机管理、培训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评论与文章,弘扬科学精神。2005年在中国科协《大众科技报》上开辟《用镜头探索大自然》科普摄影专栏,发表实例性摄影教学文章40余篇。其中多篇被网络等其他媒体转载。在《大众摄影》杂志发表科普摄影文章《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昆虫》,向摄影爱好者普及数码摄影与科学知识。

王直华:“科学之美,是悦目赏心的大美。透过镜头流露出的,是我们欣赏科学的激情。”

王直华认为:我们旅行,喜欢“心有旁骛”,常常“蓦然回首”。我们摄影,喜欢认真观察、悉心发现,决不浮光掠影。科学美术不是“画画”,科学摄影不是“照相”。科学摄影不仅是表达,更是研究,是创造。我们用镜头探索真理,用镜头发现美丽,用镜头流淌激情。我们的发现,依靠直觉,还有哲思。我们多么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透过镜头享受发现的快乐,欣赏科学的大美。

1941年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5年至1985年从事电子科学研究工作,任课题组长。19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科普翻译、科学编辑工作。1986年至2002年从事科学新闻工作,历任科技日报社国际科技信息部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在科学普及、科学新闻方面,曾获韬奋新闻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1986年以来研究范围涉及科学新闻、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美学、科学摄影。近年发表摄影作品百余幅,探索“科学摄影随笔”报道样式。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学中国人》杂志社总编辑等。

出处:据科学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2
2009科学艺术微观摄影大赛:婴儿乌贼夺冠(图)

2009年05月21日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前举办科学艺术微观摄影展,参赛作品均为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这次摄影展秉承了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齐的名言:“研究艺术的科学和科学的艺术”。

  以下是一组获奖的科学艺术微观摄影作品:
  1、婴儿乌贼

婴儿乌贼

  摄影师:克莱斯特-尼尔森
  这张照片获得本次科学艺术摄影大赛的一等奖。本图是尼尔森采用显微镜拍摄下来的乌贼晶胚照片。乌贼为雌雄异体,外形上区别并不明显。生殖方式为体外受精,直接发育。雌性乌贼有一个卵巢,由体腔上皮发育形成,位内脏团后端生殖腔中。卵成熟后落在腔内,由粗大的输卵管输出,管末端细,雌性生殖初开口于鳃基部前方外套腔内。雄性乌贼有一个精巢,位于身体后端的生殖腔中,来源于体腔上皮,由许多小管集成,精子成熟后,由小管落入生殖腔中。在海洋生物中,乌贼的游泳速度非常快。与一般的鱼靠鳍游泳不同,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喷水的反作用力飞速前进,其喷射能力就象火箭发射一样,它可以使乌贼从深海中跃起,跳出水面高达数米。
  2、心形线虫

心形线虫

  摄影师:马克奥-西奥卡
  这张照片获得本次科学艺术摄影大赛的三等奖。图中的心形蠕虫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西奥卡采用一种免疫荧光显微镜方法去研究模式生物进化中不对称细胞分裂过程。线虫主要生活在土壤的间水层,成虫体全长只有0.1公分左右,因为主以细菌为食物,所以在实验室中极易培养。又因为它几乎全身透明,研究时不需要另外染色即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线虫体内的器官如肠道、生殖腺等。如果使用高倍相位差显微镜,甚至还可以观察到线虫的单一细胞。
  3、漩涡华尔兹

漩涡华尔兹

  摄影师:卢克-彼德森
  图中看到是两个流体漩涡相互吸引、旋转和融合的奇妙图像。这种自然行为感应现象到处都有,从大气云图的产生到核聚变装置的运行。最开始是两个漩涡中心(图中暗红色部分),随着螺旋纹和冲击波扩散到整个背景流体,最后两个漩涡互相环绕、互相结合。在图中,二维液态漩涡彼此吸引,形成旋涡并融合形成涌动的华尔兹舞蹈。这种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天然效应可形成于大气层的气候变化、核子融合装置的实验操作中。先进数字运算法则和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将详细地显示涡流的模拟动态状况。
  4、高能离子束

高能离子束

  摄影师:德米特里-戴勒夫
  本图看起来有些像粗俗的性器官,但其实并非如此。当超强激光束射到金箔之上时,就会发生如此有趣的现象,会形成了美丽的金泡泡。这种泡泡形成过程可用于加速高能离子束,从而用于切除肿瘤细胞治疗癌症。科学家们常用的粒子加速器是利用电场来推动带电粒子,以使得它们获得高能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粒子加速器有电视及X光等设施。被加速的粒子置于抽真空的管中,才不会被空气中的分子所撞击而溃散。在高能加速器里的粒子使用四极磁铁聚焦成束,粒子才不会因为彼此间产生的排斥力而散开。粒子加速器有两种基本型号,即环形加速器和直线加速器。
  5、水泥花

水泥花

  摄影师:霍普-科诺莉
  科诺莉一直在致力寻找一种在不破坏水泥微观结构的前提下使其凝固的最好方法。她将水泥样本放在温度高达105摄氏度的烤箱内,于是就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水泥花,“花瓣”和“蓓蕾”清晰可见。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2
6、光线偏离

光线偏离

  摄影师:乔齐姆-瓦博斯冈斯
  由于引力透镜的作用,当光线靠近一个宇宙天体时会改变其方向,因此恒星和行星通常可用作“显微透镜”。瓦博斯冈斯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计算光线的偏离。这个二维图像的色彩表达出光射线的密度,轮廓鲜明的“腐蚀性”具有非常高的放大倍率。当一个背景恒星移动穿越这样的光射线时,我们能够使用望远镜测量出可变亮度,推论出暗物质的特性,或者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这种显微透镜图像显示出一个遥远“类星体”的放大倍率,这种图像可以是中介星系中许多恒星产生光线偏离形成的。
  7、飞行的硫酸盐晶体

飞行的硫酸盐晶体

  摄影师:罗萨-伊品诺萨
  本图是采用光学显微镜拍摄下来的晶体成长的过程。当硫酸镁溶液冷却时,于是就形成了泻利盐晶体和六水泻盐晶体。硫酸盐矿物是金属元素阳离子和硫酸根相化合而成的盐类。由于硫是一种变价元素,在自然界它可以呈不同的价态形成不同的矿物。由于大多数硫酸盐晶体都含有水,使得其最突出的物理性质就是硬度低,一般在2至3.5之间。另外,这种晶体的颜色一般为无色或者白色,比重一般也不大。硫酸盐矿物的形成需要有氧浓度大和低温的条件,因此地表部分是最适宜于形成硫酸盐矿物的地方。在此类矿物中,外生成因远比内生成因显得更为重要。
  8、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

  摄影师:RR-伦特
  有机电子学的发展为光电应用提供了保障。本图就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照片。两个月亮形的圆圈就是金属阴极,那些薄膜的热退火效能通常可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军事、航天、工业和通信等各行业和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或者沙漠海岛使用,以节省造价昂贵的输电线路。在目前阶段,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还很高。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发明,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再生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太阳能电池仍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的前景。
  9、热电转化装置

热电转化装置

  摄影师:布鲁斯-阿尔德曼
  本图显示的是直接将热能转化成电能的实验设备。这种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任何高温损耗热量转化为有用的电能。图片左侧的是一个热电极,它像任何发热金属一样,该热电极表面覆盖着电镀层,如果它接触到冰冻的物体表面,便会产生电能。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在高温热电极下却很少产生电流。热电转换材料是一种可以将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材料。目前常用的热电转换材料多以重金属铋、锑和铅等为原料,这些原料不仅在自然界含量少、熔点低,而且还有剧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真正的实用化。
  10、激光热成像图

激光热成像图

  摄影师:法蒂玛-图尔
  本图是量子级联激光器光线的热成像图。圆形窗口中心的那个明亮小点就是激光光线。由于波长原因,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光线通常不可见。通过热成像相机,才拍下如此迷人的激光图。激光热成像仪具有不同于其它夜视仪的独特优点,如可在雾、雨和雪的天气下工作,作用距离远,能识别伪装和抗干扰等,已成为夜视装备的发展重点,并将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视仪。(刘妍)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3
科学幻想摄影奖05年最佳科学照片欣赏(图)
2005-10-09
 来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科学幻想摄影奖(2005 Visions of Science Photographic Awards)是由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和《伦敦每日电讯报》(London Daily Telegraph)共同发起的。不久前,一个由科学家、摄影师和新闻记者组成的评选小组分别选出了2005年度科学幻想摄影奖10个类别中的获胜者。下面我们就为您呈现其中的5幅作品。

狗母鱼张开了它那宽宽的大嘴,让一只小虾为它清理牙齿照片上,一条面目丑陋的大鱼似乎正要终结一只小虾的生命,但事实上,这张在2005科学幻想摄影奖上获奖的照片要向人们说明的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共生现象。
摄影师吉姆·格林非尔德(Jim Greenfield)是在荷兰安的列斯群岛的古拉索岛海岸下拍摄到这张照片的。照片上,一只狗母鱼张开了它那宽宽的大嘴,让一只小虾为它清理牙齿。
这张照片击败了其他众多竞争者,成功获得了今年科学幻想摄影奖情景类的最高荣誉。(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王高山)
医学和生活类:第1名“癌细胞运动”(“Cancer Cell Movement”);作者:安妮·伟斯顿(Anne Weston)。 安妮是一名医学研究人员,她是利用一台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上面这张照片的。当癌细胞慢慢“爬进”一个试验室过滤器上的小孔时,安妮拍下了照片,以阐明癌细胞是如何运动的。(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王高山)

概念类:第1名“生命的起源”(“The Origin of Life”);作者:约翰·布拉肯伯里(John Brackenbury) 英国剑桥大学的讲师约翰把一系列高速照片组合在一起,向人们阐述“有生源说”(panspermia)的概念。这张照片显示出,鸡蛋在击打水面时,蛋壳发生破碎,从而将里面的物质释放了出来。
“有生源说”是胚种论的一种学说,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搭顺风车,乘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的细菌或是生物化学物带来的。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4
特写镜头类:第1名“盐和胡椒”(“Salt and Pepper”);作者:大卫·麦卡锡(David McCarthy) 照片的作者大卫·麦卡锡是伦敦药剂学校的一位研究人员。他使用一台电子显微镜拍下了一个胡椒子和一粒海盐的特写照片,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真实构造。(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王高山)
艺术类:第1名“扑热息痛晶体”(“Paracetamol Crystals”);作者:斯派克·沃克(Spike Walker) 这张照片的作者斯派克·沃克使用一台显微照相机捕捉到了扑热息痛溶液中的晶体成长画面。人们可以从照片中黑色的矩形轮廓里观察到晶体成长。
扑热息痛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也被称为退热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6
美国《连线》杂志:尘封百年的科学照片(图)
2008-12-18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近期,研究人员揭开尘封100多年前的摄影作品,这些精美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拍摄时间主要集中在19世纪,都是1840-1900年之间的作品。当人们看到这些之前未曾看到过的奇妙图像时,可能会真正地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影响。
    目前,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科学摄影作品展,此次摄影展名为“揭示摄影和无形”(Brought to Light Photography and the Invisible)。其中的作品包括显微镜下的生命体、X射线透视下的人体部位、月球的照片等。
  1、 黄铜电位记录器(1900年)
    摄影者:赫尔曼-施纳尤斯(Hermann Schnauss)
    1900年,施纳尤斯试图将电带进家庭生活中,大家知道闪电是一种电现象,并且闪电能量强大、不可见。如图所示,这台黄铜电位记录器可对闪电巨大的电荷进行详细地记录,帮助人们对空气中的电磁波产生形象化的认识和理解。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科里-克勒说:“这是科学家尝试将电进行实际应用的开始,但是公众持怀疑态度,公众普遍对电的认识就是来自闪电,知道闪电可以引起火灾甚至闪电会伤人夺命。为此,科学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让人们理解和接受电。”
拳击比赛动作(1887年)
    2、拳击比赛动作(1887年)
    摄影者:爱德华-马伊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
    在摄影技术的历史发展初期,对动态人体动作进行拍摄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的摄影底片无法在曝光不足情况下短时间捕捉到动态动作。
    克勒说,“当你观看19世纪的城市风景照片,你可能认为世界末日的善恶大决战发生过。你根本看不清楚照片中人们的面孔,并不是说他们不存在,只是他们走得太快而无法显示。”
    直到18世纪70年代,感光性更好的底片面世。爱德华-马伊布里奇是其中首批利用新型感光底片的摄影师之一。这张照片,就是马伊布里奇拍摄的一系列动作照片之一:两名男子在进行拳击比赛。专家认为尽管利用了科学手段拍摄到这张照片,但是它只是一件艺术作品,并不能够为人体运动研究提供充分的科学证据。
    3、骑自行车的男子(1894年)
    摄影者:艾提安-朱尔斯-马莱(Etienne-Jules Marey)
    艾提安-朱尔斯-马莱是利用摄影技术来理解人体生物力学或运动的科学家。这张照片展现的是一位骑自行车的男子。克勒说,“照片中,每一个瞬间的动作同接下来的动作变化连贯流畅,看起来像是完整的动作弧线。”
  4、奔跑的母鸡(1894年)
    摄影者:艾提安-朱尔斯-马莱(Etienne-Jules Marey)
    像马莱具有远见的科学家利用摄影技术掌握如图所示的动物运动外,其他科学家则不喜欢这种新摄影技术。特别是,他们认为摄影师拍摄的图像超出了眼球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
    5、戒指手的X射线照片(1896年)
    摄影者:亨利-冯-赫尤克(Henri van Heurck)
    当威廉姆-伦琴向科学界宣布发现X射线时,在其论文中一张他妻子手指X射线照片也同样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
    6、穿鞋足部的X射线拍照(1897年)
    摄影者:约瑟夫-朱格拉(Joseph Jougla)
    X射线的发现很快成为商业领域最时尚的新鲜事物,当X射线面世仅3个月,自制X射线工具就已在市场上出现。摄影师也学会采用X射线摄影工具拍摄新的照片,拍摄的X射线图片呈现新的形式,看上去更加美丽。
    在摄影师的特制X射线镜头下,可以呈现你希望看到的任何事物,其中一个令人赞叹的拍摄实例就是1897年由摄影师约瑟夫-朱格拉(Joseph Jougla)拍摄的穿着鞋子的足部。事实上,从此之后X射线和足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上世纪60年代,鞋店前厅都摆放着X射线机器,不仅鞋商出售这样的机器,同时店主通过对买家足部X射线拍摄可测量其穿着适应性。
  7、西班牙科尔多瓦国家天文台拍摄的月球(1876年)
    摄影者:爱德华-艾伦(Edward L. Allen)的弗兰克-罗厄尔(Frank Rowell)
    19世纪下半叶,摄影师们努力试着将照相机与望远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月球,是天文学家和艺术家所“迷恋”的拍摄对象。然而对月球拍摄成像毕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地球处于自转状态,月球看上去像一个模糊的物体。直至约翰-亚当斯-惠普尔(John Adams Whipple)和乔治-菲利普斯-邦德(George Phillips Bond)计算出如何旋转照相机,才能轻微地抵消平衡拍摄时地球的自转效应,由人造卫星拍摄简单的月球图片才成为可能。
    令人们感兴趣的是,不管摄影师们如此痴迷地拍摄制作月球照片,这些月球照片都会基于的科学事实,不会远离月球的真实状况。
    8、月球的近距离表面(1874年)
    如果你能在“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之前近距离看到月球表面,那么你将非常幸运。除非你建造非常详细的月球陨坑的石膏模型,然后对它进行细致地拍照。1874年,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就做到了这一点,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9、雄性疥螨(1853-1857年)
    摄影者:奥古斯特-阿多尔菲-鲍彻(Auguste-Adolphe Bertsch)
    19世纪的摄影师不仅对遥远的月球充满了兴趣,他们也对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测到的动物和物体十分青睐,他们采用新发明的感光剂和摄像装置能够捕捉到微型的物体。引领这一潮流的摄影师是奥古斯特-阿多尔菲-鲍彻(Auguste-Adolphe Bertsch),他在摄影领域中进行了一项挑战性尝试。如图所示,他所拍摄的精美微观动物照片,让人们惊叹不已。遗憾的是,1871年他死于社会动荡的法国,他的这些照片一直存放在一个摄影档案文件中,直到科里-克勒(Corey Keller)发现这些照片,然后送到美国进行展览。
    10、微观昆虫(1853-1857年)
    摄影者:奥古斯特-阿多尔菲-鲍彻(Auguste-Adolphe Bertsch)
    如图所示,这是鲍彻拍摄的另一张微观动物照片。(悠悠/编译)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7
在摄影中发现科学美2010-05-28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早报讯闻玉梅院士研究的病毒,在显微镜下排列出美丽的图案,一位画家把这些病毒图案,设计成了领带上的花纹;杨玉良院士研究的高分子结构,经过图像软件处理,变成了“魔方”……2010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前天在上海浦东展览馆开幕。此次展览以“融合——科技·世博·美”为主题,以科技世博为主线,采用摄影、互动装置、绘画、音乐、多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四层展厅的一组由林路策划的摄影展,就是科学家和艺术家、摄影家联手合作的结果。


由顾铮、林路等担任策展人的“科学与城市生活”全国摄影大赛所有作品围绕科技与艺术的主题展开,共展出十多位中外摄影家的250幅作品,除了美国摄影家黄功吾、佩尔等摄影家的代表作展出之外,云南艺术家俞莱的《古生情节》以巨幅画面(3米)和灯光装置(费时两个月做成)引起了关注,作品的背景为云南澄江帽天山动物群化石,有180多种动物的5万余块寒武纪早期的化石标本。“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对于生命根基的敬重和对于客观规律的尊重。”林路说。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5月31日上午9点30分,主办方还将在南昌路47号科学会堂举办一场专题讲座《摄影中的科学美》。徐佳和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7
11616689科技新闻摄影比赛即将启动
发布时间:2006-08-09
    由科学时报社主办,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协办的“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科技新闻摄影比赛” 将于2006年8月8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此次活动充分调动科学时报社和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的资源优势,立足“弘扬科学精神,发扬科学文化”,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社会各界关心和热爱科学事业。

    摄影比赛将陆续推出三个篇章,奇幻篇、驾驭篇和浪漫篇。通过镜头更加生动的表现自然奇观,人类观察、认识世界的活动过程,科学家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乃至人与自然的共生。让大众通过一幅幅摄影作品揭开科学世界神秘面纱,体会科学的浪漫主义。投稿时间为期两个月,10月8日截止。来稿可发往 kxshibao@yahoo.com.cn 或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3号科学时报社发行中心(100080),稿件请注明“科技新闻摄影比赛”。参赛作品将由科学时报社组织科技摄影专家进行评比。本次摄影比赛设一、二等奖和纪念奖。公众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作品投上宝贵的一票。结合公众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逐出优胜者,比赛结果将于十月中旬揭晓。

    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作为北京电信服务业的中坚力量,为此次摄影比赛提供了热情的支持。它不仅为比赛获奖者准备了神秘的数码大奖,同时还为活动特供11616689热线(仅收取市话费),提供咨询服务,读者可在此热线开展相关问题讨论,届时还将邀请专家主持热线的讨论和问题解答。

科技摄影:跨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延展科技传播的触角

11616689科技新闻摄影比赛特稿

    摄影:人类技术与文明的忠实记录者

    摄影技术的发明冲动来自人类对图像的依赖。早在文明产生之初,图像便成为当时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原始人作画大部分是为了生存的实用——视绘出的图形为征服力的象征,他们可能认为,只要画出投掷器的箭头和所要猎获的动物的画,真实的动物就会屈服于他们的威力。原始人视绘画为魔力,相信画什么就能拥有什么。这些图画忠实的记录了当时人类发展的状态。然而,绘画并不能真实而快捷地抓取生活中的瞬间画面。

    当我们由手写时代跨入机械印刷时代,物理、化学、光学等多门学科得到高度传播和发展,摄影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而且,一些新的摄影技术的运用,例如显微镜摄影、缩微照相、X光照相、红外摄影等,更让我们看到了肉眼不能看到的世界。数码摄像技术和设备的推广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不再是曲高和寡,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相机。可以说,摄影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另一方面它承担着记录和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

    科技摄影:科学与人文的水乳交融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为风生水起的科普传媒,从一个世纪前开始便倡导“如何使照片更加深刻地反映人类对于自然和历史文化的认识”的理念。人们不断认识到不管什么类型的照片实际上是摄影者对社会、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体验。

    科技摄影最初是作为科学研究的手段,对记录、计测、剖析等发生作用。然而近些年,国内外对科学摄影的传播和教育内涵的关注不断升温。

    去年诺华制药公司(Novartis)和《伦敦每日电讯报》(London Daily Telegraph)共同发起了2005年度科学幻想摄影奖,获奖的摄影作品令人惊异。这些作品大量运用光学技巧对空间进行压缩,让人不清楚照片上的景物到底有多大,直至在照片中发现某个具体的参照物,比如一个人,或者一个工具,一个器物。于是,观众惊讶于真实世界的巨大。照片暗喻人在自己创造的空间里如同侏儒般渺小。

    这就是科技摄影:用影象展示科学现象。自然科学的隐秘,魅幻,以画面的形式呈现给了我们的眼睛。在图像里我们充分体会到科学和人文的完美融合。

    科学精神传播:图像的巨大潜能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科学精神的缺失阻滞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过去的科普一直比较注重具体知识的传授,而对如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方面一直无有力措施;在传播形式上过于偏重文字,不形象生动。

    普及科学和传播科学精神是我们新时代新闻传媒人的当然之责。“读图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图像吸引受众——受众理解图像的内涵——受众以图像表达的视角重审生活——科学精神等得以传达。在这个数码技术平民化的时代,科技传媒如何更好的利用人们乐于读图的心理传播科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1616689科技新闻摄影比赛请咨询:82619191-8068
投稿可发邮件到kxshibao@yahoo.com.cn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39
2008尤里卡科学摄影奖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与澳大利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2008年尤里卡科学摄影奖于日前揭晓,排名最靠前的25张照片正在澳大利亚全国进行巡回展览。
参赛选手背景各不相同,有业余和专业摄影师,有科学家、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也有对日常科学充满热情的人,他们的作品全部在这次独特的巡展中得到体现。以下是其中的 9张照片。
  1.小袋鼠育儿袋内吮乳
小袋鼠育儿袋内吮乳
作者:詹森·爱德华兹(Jason Edwards)
红袋鼠正在吮乳。小红袋鼠的妈妈是个孤儿,多年来生活在广阔的沙漠地带。一天,袋鼠妈妈与曾经喂养过它的主人碰巧同时回到畜牧站。这张照片是对小红袋鼠身在妈妈育儿袋的罕见一瞥。
  2.风暴追逐者
风暴追逐者
作者:尼克·莫尔(Nick Moir)
两个风暴追逐者正在观看澳大利亚北领地夜空闪烁的如爬行动物的电闪雷鸣。
  3.双折射狂欢
双折射狂欢
作者:卡特里纳·普特克
名次:第3名
此图利用了双折射的光学现象:光穿过某种物质时,会经历两个折射率,产生彩虹效应。这一技术被应用到类似的餐桌背景中,因为当今社会存在一条有关科学性质的评论,那就是它已成为我们主食如此普遍的一部分,以至于回避了问题的实质:“没有它我们能活吗?”作者用手对塑料材料进行了挤压,以提高整体效果。
4.遭疟疾感染的人体红血球
遭疟疾感染的人体红血球
作者:史蒂文·莫顿
名次:第2名
人体红血球表面的这些瘤状结构是一次“致命改造”的一部分,通过这次“改造”,疟疾寄生虫在感染人体期间将其当作新家。这张照片是作者在对来自原子力显微镜的原始照片数据加工和染色后的结果。
  5.冲击波
冲击波
作者:费尔德·彼得森
名次:第1名
一枚玩具火箭上的雷管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被传播出去并被反射回来。这个冲击波以声速传播,而且在它传播过程中,周围的空气被压缩,因此产生了梯度折射率,在这里,摄影师以彩色纹影摄影术表现出梯度折射率。这个冲击波还从下方穿过一个多孔板,产生多重波阵面,并在画面的底部重新结合在一起。
  6.观察瞬间
观察瞬间
作者:莱斯利·佩恩
左边的两张图像是在设法捕捉右边图像中的镜头时拍摄到的,这是一滴水持续大约3毫秒的一个阶段。
7.新千克单位
新千克单位
摄影师:米克·蒂斯卡斯
一个接近完美的球体上反射出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工程师卡迪·格林的影子。一个澳大利亚科研组把用3年时间培养的一个硅-28单晶体磨碎,从中打磨出两个这种银光闪闪的球体。因为这两个球体的不完整性还不足35纳米,因此它们被誉为世界上最圆、最光滑的物体。科学家将利用它们测量1千克包含多少个硅原子。这或许有助于给重量单位制定新定义,让重量与米和秒等基本单位保持一致,米和秒也是根据物理常数定义的。
  8.等离子区螺旋体
等离子区螺旋体
作者:詹姆士·洛金顿
一个螺旋导体内的10千伏特电流经过最容易通过的路径穿过电离气体。在这股电流的前面升起热电离气体。
  9.检查恐龙化石
检查恐龙化石
作者:大卫·凯利
牧场主大卫·埃罗特正在检查“玛蒂尔达”的大腿骨,这节骨头是他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温顿东北部他的牧场上发现的。(孝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0
摄影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媒介。
      现代摄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摄影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人们可以随时从照片上获得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对人们加强沟通,做出决断,发展生产和改进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摄影还是一门艺术。通过照片我们不但可以获得信息,而且还有美的享受。当今社会,人们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片,摄影已成为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照相机。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可以说摄影艺术、摄影师都是照相机的衍生产物,作为主体的摄影艺术和摄影师如果没有了照相机,就好比厨师没有了菜的原料一样,一无是处。相机自从诞生之日起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和记忆,它本身也在不断的更新,它不断为使用者和观察者提供的作品影像更清晰,色彩也更鲜艳,保存也更长久。对摄影师来说,照相机就是他们的笔,他们的手,他们的眼睛,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摄影记者正是用照相机来记录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然后以比文字更直观的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播信息。而照相机自它面世以来,就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增加各种功能来满足不同门类摄影的需要。也继而派生出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来满足这种需要。1.自动对焦技术图一佳能数码相机EOS-1Ds Mark III摄影是一门捕捉瞬间的艺术,尤其是抓拍等摄影技术要求摄影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拍摄,那些美好的镜头转瞬即过,失去就不可能再回来,容不得半点等待,是摄影师与时间的赛跑,自动对焦技术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完成抓拍的可能性。当发现好的画面时,只要拿起相机,轻点快门按钮就可完成拍摄,完全没有对焦、测光和调节各种参数的麻烦和等待,为成功抓拍出照片找到了保障。例如,佳能公司研制成功的EOS-1Ds Mark III进一步提高了相机的自动对焦性能,采用具有19个高精度十字型自动对焦点+26个辅助对焦点的区域自动对焦系统。在45个自动对焦点中,19个高精度十字型自动对焦点在f/2.8时对垂直线条敏感,在f/5.6时对水平线条敏感。同时具备自动对焦光源检测功能,可以针对不同的光源条件自动调校对焦点,这一功能对于人工光源下对焦很有效,可以达到眼球看到哪个对焦点,相机立马完成对焦以及测光,反应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对于摄影师来说,自动对焦速度的不断加快使他们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不必再为因调焦而错过了关键的拍摄时间而懊悔。自动对焦技术的产生可以说是摄影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改变了以往人们的拍摄方法和拍摄习惯。这也是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表现。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变焦技术也一定会更加全面。2.连拍速度的加快虽然拥有了高速对焦相机,但是还不足以保障关键镜头的抓拍,
      旧式相机机身内没有配备卷片马达,过片都是靠手掰动卷片手柄来一张一张的过片,效率非常低下,尽管后来出现了外接卷片马达,大大提高了过片速度,但外接马达非常笨重,无形中增加了摄影师的负担,从另外一方面影响了拍摄质量。为了提高拍摄成功率,相机设计师们研发了配合更快对焦速度的自动过片相机,它可以在一秒或几秒钟内捕捉到多张的画面,定格历史瞬间。例如,佳能最近推出的EOS-1Ds Mark III尽管具有2110万的超高像素,但得益于CMOS感应器8通道信号读取、双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和其他改进,相机在单次自动对焦和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模式下都可获得最高约5张/秒高速连拍,根据实际拍摄需要,还可以选择3张/秒低速连拍、10秒延时自拍、2秒延时自拍、单拍和静音单拍模式。甚至可以通过相机的自定义功能重新设置高速连拍和低速连拍。它的抓拍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连拍技术的改进,也使得照相机作为高品质摄像机成为了可能。图二5张/秒连拍示意图3.大口径镜头与高感光度底片的研发在机身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作为整个相机一个重要部分的镜头也在不断改进。无论是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中,大口径镜头都层出不穷。单反相机定焦镜头的最大光圈可以达到f1.0或f1.2、f1.4,而旁轴相机配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更是破天荒地达到了f0.95,比人眼还要亮。变焦镜头也已经有了恒定光圈f2.8的镜头。在弱光或复杂光线条件下大口径镜头可以比小口径镜头获得更快的快门时间和更多的图片细节。在弱光条件下,完全可以用大口径镜头并且配合高速底片来拍摄,免去了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出现干扰被摄对象而起的不必要麻烦,在偷拍时尤显重要。比如警方在夜间进行调查取证时用体积小的单反相机配用大口径广角镜头再加上高速底片(如800度的),就可以在不惊动被摄对象的条件下安全完成拍摄任务。底片是摄影的第一层表达效果,是摄影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于底片的运用,直接决定着照片的效果。过去很多摄影师因底片质量的因素,没有拍摄到精彩的画面或者拍摄完全失败,造成遗憾。底片的感光度决定着快门时间的快慢和光圈的大小,高感光度底片的发明使摄影师在拍摄时拥有更快的快门更高的拍摄亮度,完善了摄影艺术。4.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摄影如虎添翼作为人类最最伟大发明之一的计算机,对摄影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让照片拥有了安全便捷的存储方式(如硬盘,光盘),数码相机不使用胶片,这也是相机发展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摄影师终于可以摆脱沉重的胶片更可以节省大量的胶片存储空间,图片不会因保存期太长而失去原有的视觉效果。我们知道,摄影是时代的形象记录。人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许多重要现象和变化在摄影中都可以找到真实的记载。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1
http://photo.ustc.edu.cn/main.php?g2_itemId=524

http://photo.ustc.edu.cn/main.php?g2_itemId=524

http://photo.ustc.edu.cn/main.php?g2_itemId=524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1
王伟强:摄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图)2008年09月20日


来源:搜狐文化




王伟强

王伟强访谈现场

  被访人简介:同济大学建筑专业教授
  主持人:欢迎王老师来到搜狐访谈间,先和网友朋友分享一下您的参展作品吧。
  王伟强:我今天参展的一组城市建筑的作品,这些都是我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随手拍的作品,是平时的生活建筑,和出国交流时候的作品。这些照片基本都是教学片,给学生们上课用的。
  主持人:您拍摄多久了?您觉得建筑和摄影有相通性吗?
  王伟强:我喜欢摄影断断续续很多年了,从86年开始。




但我不是从摄影的角度,更多的是从记录的角度出发。我拍照的视角和摄影师是不一样的,我是学工科的。工科背景使我更加重视理性的构图及严谨,看多了看上去会我的照片构图会有这样的倾向。应该说是把科学融入到艺术的理念里面吧,让摄影加入更多技术的成分。
  主持人:您拍摄时间这么久,有没有很满意的作品呢?
  王伟强:目前还没有比较满意的作品,很难说,都很喜欢,今年参展的都是近几年的作品,以前的都是给学生上课用,不是数码化的,这几年才开始数码化。以后期待更好的作品吧。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您的摄影工作呢?
  王伟强:我觉得摄影一定要有生活的乐趣,让他成为生活的爱好。这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有意思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热情延续下去。我是第一次来平遥,我不是摄影师,但我愿意更多进行记录。很高兴能到这和摄影师做一次交流,很多照片都很有震撼力的。
  主持人:您以后会更多的关注网络图片吗?
  王伟强:图片对网络非常的重要,以前的摄影交流很局限,现在很方便,尤其拍照很方便,图片的传播由于文字,更方便,更直观。我以后会更多的使用这种形式。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3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水的表面张力甚至能够托起一枚金属曲别针。照片的作者在拍摄时,在光源的前面放置了一个铁格子,这样人们就能看到由曲别针重力引起的水面变形。这种光线弯曲就和受强重力场影响的光线弯曲相类似。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照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在一粒破损的豌豆里藏着一只豌豆象鼻虫。这种小虫是贮存物最为普遍的敌人之一。象鼻虫会在豆荚上产卵,它的幼虫会挖洞钻到豌豆里面,成虫会以豌豆花为食,还会钻到豌豆里过冬。






  血管并非是被动的,它们会积极主动地搜寻体内低氧的区域,并在其中成长。在这个视网膜网络中,其中低氧区域(绿色部分)已经被视网膜网络发现。视网膜网络已向其伸出了手指一样的突出部分。这种突出物将指导新血管的生长,以向这一区域提供氧化血。






  偏头痛攻击能够导致多种视觉征兆,如图象的变形、重影,或出现混乱跳动的颜色及闪亮的白色“星星”等。上面这幅图片表现的是在偏头痛发作中,人们看到的一个谷舱的景象。它的作者黛比·艾尔斯是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偏头痛的受害者。






  这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一株向日葵茎干上的多孔结构,其中包括红色的脉管区域和蓝色的支撑组织。这种系统的规律性和旁边一只蝴蝶的大体轮廓形成了对比。






  我们都听过气球爆裂时发出的声音,但是因为速度太快,我们无法看到气球爆裂时的具体细节。这幅高速摄像作品就向人们展示出气球爆裂的一瞬间都发生了什么。






  照片上,一只眼睛密切注视着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小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体都相依为命,整个球体所必须的维持条件是阳光。有了阳光,这个类似于地球的小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就可以制造氧气,从而维系其它生命体的生长。






  这是一张火星上山脉和峡谷的航空图片吗?虽然看起来确实很像,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这只是一张破旧铁坦克的局部特写镜头。在照片上,你看到的红色区域并非火星上的红土地,而只是斑斑铁锈而已




  摄影师吉姆·格林非尔德(Jim Greenfield)是在荷兰安的列斯群岛的古拉索岛海岸下拍摄到这张照片的。照片上,一只狗母鱼张开了它那宽宽的大嘴,让一只小虾为它清理牙齿。
    
      这张照片击败了其他众多竞争者,成功获得了今年科学幻想摄影奖情景类的最高荣誉。



  安妮是一名医学研究人员,她是利用一台电子显微镜拍摄到上面这张照片的。当癌细胞慢慢“爬进”一个试验室过滤器上的小孔时,安妮拍下了照片,以阐明癌细胞是如何运动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讲师约翰把一系列高速照片组合在一起,向人们阐述“有生源说”(panspermia)的概念。这张照片显示出,鸡蛋在击打水面时,蛋壳发生破碎,从而将里面的物质释放了出来。
    
      “有生源说”是胚种论的一种学说,该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搭顺风车,乘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的细菌或是生物化学物带来的。







  照片的作者大卫·麦卡锡是伦敦药剂学校的一位研究人员。他使用一台电子显微镜拍下了一个胡椒子和一粒海盐的特写照片,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真实构造。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5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10年度最佳图片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梳理回顾了2010年度的12张最佳图片,内容涵盖了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全球各地发生的一些值得回忆的点滴。从外太空到小动物,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到中国大熊猫野化研究的努力,一一入选。以下是完整榜单:
1、饲养员乔装大熊猫
照片中这个人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乔装打扮,专抓熊猫的恶人,但其实他们却是这世上最热爱大熊猫的人。他是一位生物学家,来自卧龙“核桃坪”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之所以穿成这样,是为了让正接受野化培养的大熊猫宝宝和人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只4个月大的熊猫宝宝将在这片受保护的林子中慢慢学习长大,期间,研究人员会用隐蔽相机对其进行全程监控。在这之后,它将被放归野外。大熊猫的野化非常困难,“核桃坪”基地上一次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当时,一只雄性大熊猫在被放归野外不到一年后被发现已经死亡。研究人员估计它是在和其他野外的大熊猫争斗之后从一颗树上摔下来致死的。

2、世界上最小的猴子这不是一个小精灵,这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侏狨猴。
成年的侏狨猴体长不过14~16厘米,体重不超过120克,这是世界上已发现最小的灵长动物之一,但目前这种小动物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通常分布于南美的热带雨林中,但图中的这只侏狨猴是在一个秘鲁人的衣服中被查出来的,并被当场没收。随后它将被送往位于智利圣地亚哥附近的灵长动物救援和康复中心收养。

3、最精细的土卫一表面温度图今年3月份,科学家们在一颗土星卫星上发现了“吃豆人”(Pacman)!土卫一常常被称为太阳系的“死星”,因为它的表面有一个和它自身比例不符的超大陨石坑“赫歇尔”。借助今年2月份近距离飞掠考察所获得的数据,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绘出了这颗小卫星迄今最精确的地表温度分布图,这幅温度图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张大的大嘴要吃下这个陨石坑,让人想起一款早期游戏:吃豆人。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温度分布,原因尚不明了。对此,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多西南研究所的约翰·斯潘塞(John Spencer)“我们认为这种温度差异可能反应了地表结构的不同。”

4、火山爆发触发闪电强烈闪电和火山喷发之间长期以来都被认为密切相关,而在这张冰岛火山喷发的壮观图片中则似乎体现的特别贴切。这次的火山爆发是今年上半年新闻的热点话题。火山爆发将大量火山灰抛入大气层,导致气流运行严重紊乱。
当这些携带不同电荷的上升火山尘埃云颗粒逐渐分层,在层间形成的电荷势达到一定强度,就会以闪电的形式释放能量。这种放电机制在火山爆发频繁的早期原始地球上应当非常常见,并很可能成了生命起源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5、海底盖帽今年五月,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引发各方关注,数千加仑的原油涌入海洋,造成严重生态和环境灾难。英国石油公司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堵住漏油口,图中这个高达12米的钢制装置就是这些努力中最新的一项。它最终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过最终人们还是设法成功堵住了漏洞。

6、狂风暴雨肆虐中美洲今年6月,热带风暴“阿加莎”席卷了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在经历了之前的火山喷发之后,再一次带来严重灾难,肆虐的暴雨造成了100多人遇难,以及严重的财产损失。图中这个大坑是危地马拉城中心一个深达60米的地陷坑洞。
地陷一般容易发生于地下岩土层是沉积岩或易融岩石的区域,这些岩石在地下水的冲刷下容易消融,并引发地陷。

7、鲨鱼翅汤加工地这是今年7月的一个普通清晨,日本东北部的气仙沼市,75吨的鲨鱼正在等待处理。这些鲨鱼翅制品将用于满足日本国内对鱼翅汤的蓬勃需求,也有一部分将出口到中国市场。去年,日本捕鲸船共捕获了超过35000吨鲨鱼,其中90%通过这个港口流入市场,因此这里尤其繁忙,一周6天全速运转。

这张照片是香港摄影师阿列克斯·郝福德(Alex Hofford)所摄。他在此停留两天,目睹了119吨鲨鱼,还有蓝鳍金枪鱼等濒危珍稀鱼类经过这些码头。
8、外星树茬这一情景看上去像不像男人胡须邋遢的下巴?但其实这是火星的表面。这些树茬状的结构是尘埃和沙子从高高的沙丘上崩塌下来形成的。这是由于在火星初夏时节,混杂在沙丘中的干冰成分发生升华而导致。
这幅图像是今年1月份,由正在火星轨道运行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利用其搭载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设备(HiRISE)拍摄的。

9、看清让你兴奋的物质这张漂亮的显微照片拍摄的是多巴胺物质晶体,多巴胺是一种我们身体在从事让自己感觉兴奋的事情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如吃饭或做爱。多巴胺会对我们的大脑产生作用,影响我们的动作、情绪和记忆。
今年9月份,摄影师斯派克·沃克(Spike Walker)因为这一令人震撼的作品而赢得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联合皇家学院奖章(Combined Royal Colleges Medal)。他使用定向光束穿过多巴胺晶体并进行拍摄。光束将由于样品中晶体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发生偏折,从而显示出其内部结构。这种技术将使研究人员获得更多关于其内部结构的信息,这是一般的显微镜观测所无法做到的。

10、婆罗洲的眼镜猴这只看上去像星球大战里YODA大师的小动物名叫“邦加眼镜猴”(western tarsier)。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是位于马来西亚沙巴的丹浓谷自然保护区。邦加眼镜猴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动物之一,它们昼伏夜出,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它们的眼睛缺乏反光层,因此不会像猫眼那样在夜间手电照射下闪闪发光。不过作为补偿,它们的眼睛都和它们的大脑一样大。
这张照片在今年由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2010 年度环境和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中受到高度评价。

11、冰岛发现巨石超900吨图中的这块石头高达15米,重超过900吨。但是它在8个月前还不在那里。那么是大人国的居民把它移过去的?
今年早些时候,在冰岛火山喷发后,巨大的热量融化了冰川,并抛出了大量巨石碎屑,这块巨石就是其中之一。

12、小行星相撞事件观测发现一颗编号为P/2010 A2的小行星拥有一个彗星状的长长尘埃尾。但今年2月份由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的观测显示在它的头部有一个奇怪的X形状,而并非如一般的彗星那样由较“光滑”的尘埃云包裹。这一结果支持了“撞击说”,即,这颗小天体是一次小行星之间撞击事件的结果。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6
在摄影中普及科学知识
作者:罗忠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9-19



拿起你的相机,

去追寻迷人的光影;

拿起你的相机,

去记录四季的姹紫嫣红;

拿起你的相机,

亲近自然,广识博物;

拿起你的相机,

仔细欣赏一个个飘落凡间的美丽精灵……

这是书中扉页的一段话。我与作者李秋弟初次相识是在北京承办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大赛上,当时他是吴文虎老师的助手。因此在我的印象中,李秋弟始终是一个在普及计算机知识领域小有名气、著作颇丰的作家。前不久他送给我一本书,令我吃惊不小,书的题目是《用镜头探索大自然——数码相机自然生态摄影实例》,这与他的专业相差太远了。打开书来,一幅幅美丽鲜活的照片非常夺眼,这本书不但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摄影的常识,更普及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我越翻越感兴趣,一口气把它读完。这本书有3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本深入浅出、重点突出的摄影入门教材。

我读过一些摄影方面的书,有的洋洋洒洒,讲得非常高深,如何使用各种专业器材,如何在室内外布光……初学者读了反而可能望而却步。《用镜头探索大自然》则不同,作者一开始就提醒摄影初学者“走出追求高档相机的误区”,特别交待“本书中各种题材的绝大多数照片就是使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以打消初学者的顾虑和恐惧。

作者通过拍摄身边经常见到的动物、植物、雨、雪、风、霜的照片实例进行讲解,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他结合花卉摄影讲解数码相机的近摄和光圈优先的应用,结合抓拍动物和飞鸟讲解快门优先方式的应用,结合景物的特写讲解景深,而且毫不保留地在每一张照片旁都注明拍摄参数,供初学者参考。作者努力化繁杂为便捷,往往把他多年体会凝练为几句话讲给我们听。讲到构图,只是“拍摄视角”、“三分法”、“发现与表现线条”、“均衡与和谐”寥寥几笔就点明了要旨。讲到怎样拍好“笼中鸟”,只是提供了一个“长焦距+相对较大的光圈+精确对焦”的公式。学习借鉴此书,初学者可以很快地入门并不断提高摄影水平。

第二,它更是一本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科普书籍。

我最欣赏这本书中的“拍摄昆虫”部分。作者对昆虫的观察细致入微,摄影技巧高超,张张照片都很经典,条条说明都能学到东西。他教我们如何分辨蝶与蛾,怎样辨识蜂、蝇、虻。他幽默地对现在唱得大红大紫的《两只蝴蝶》提出质疑,因为其中有一句要蝴蝶“张张嘴”。作者普及了昆虫“嘴”的知识,他指出:科学家将昆虫的“嘴”称为“口器”,蝴蝶的口器是虹吸式的,平时,它像一根钟表发条一样卷曲着,当需要时,它就会伸直,成为一根真正的花蜜“吸管”。他拍摄的《空中加油》、《万寿菊与长喙天蛾》等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昆虫口器吸食花蜜的情形。

我捧此书爱不释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回答了一些我在日常遇到的问题。比如怎么区分迎春和连翘,怎么区分牡丹和芍药等。看了作者的图例和精要的说明就清楚了。作者对迎春和连翘是这样描述的:“迎春为低矮的丛生灌木,枝条为碧绿色,呈拱型下垂,近于匍匐状,花朵在早春绽放,花冠五六裂(一般为六瓣)。连翘也是丛生灌木,但长得较高,茎直立,枝条呈浅褐色,过长的枝条才会下垂,花鲜黄色,为1~3朵在一起,每朵四瓣,瓣片为长椭圆形,其果实可入药。”作者对牡丹和芍药的区分讲得更为简洁:“牡丹是落叶灌木,芍药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叶子要稍长些,形状与牡丹的叶子也有所不同。牡丹的花茎比较短,芍药的花茎比较长”。

第三,它还是一本文笔流畅、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读本。

作者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教学研究工作,他既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文理汇集于一身,他讲述的摄影充满了文化气息。比如他讲花卉摄影就强调挖掘花卉的文化内涵。他写道:“花卉是美的象征,在许多花卉身上,往往寄托着人的许多美好感情。”“用花木表示人的品质、气节更为常见,所以‘岁寒三友’松、竹、梅历来备受推崇。松树因为冬夏常青而被比作‘三军不可夺’的正气;竹子则因‘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而寄托着高士的气节和谦逊;而梅花因可以在冰雪中凌寒怒放被推为志趣高洁的代表。另外,牡丹象征富贵,兰花象征幽深典雅,荷花象征纯洁清白,菊花象征坚忍不拔,以桃李代指学生等,都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进行花卉摄影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把这些文化意义和感情色彩凝固在自己的照片上。主动挖掘花卉的文化内涵,对于启发人们的联想、深化作品的主题、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读了这本书,可以使人们进一步打消对摄影的神秘感,更加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拿起手中的相机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8
拍摄天空——19世纪天体摄影术的兴起[zt]






注:本文及《星光侦探》《镜中宇宙》两篇文章最初译成于2004-2005年并发表于个人主页,最近对原始译文作了修改及图片补充,在此发出修订版。
Alan W. Hirshfeld,编译自Sky& Telescope, Vol. 107, No. 4 (2004)
从一项新奇事物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科研工具,天体摄影最终走向了成熟。
1930年,爱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宣布了一项自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对准星空以来最为重要的天文发现。原先认为宁静漂浮在真空中的星系实际上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相互飞离;宇宙正在膨胀。哈勃非凡的发现引发了对认识的深远影响:宇宙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的原始火球中。在新的证据面前,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静态无穷宇宙观念在很大意义上消亡了。哈勃跨时代的发现促成了现代宇宙学研究——这是关于宇宙诞生、演化和消亡的科学。今天,该领域取得的成就依旧如同在哈勃的时代那般引人注目。

上图:自从1839年法国科学院首次公布以来,银板照相法就算没有立即鼓舞起当时的专业天文学家,也激起了全体公众的想象力。这张未标注日期的照片拍摄的是银板摄影师约翰·H·菲茨吉本(John H. Fitzgibbon,1819-1882)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工作室中的情形,他正在使用银板照相艺术的多种工具。这一过程令人厌烦、低效且有害,但却能以非凡的细节记录影象。(图片提供:霍顿图书馆哈佛剧院收藏)
那么哈勃作出他那著名发现的基础是什么?是什么使得他可以成功完成当时最富挑战性的观测?哈勃的工作并非独一无二,它实际上是长达十多年的科技进步的顶峰,这样的进展在人类的历史上少有。膨胀宇宙的发现实际上要依赖于3项重要技术的组合:天体摄影术、天体分光学以及庞大而精密的望远镜的出现。它们是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新”天文学,也就是天体物理学的利器。天体物理学的支持者们绕过了关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成熟研究,转而去回答更加基本的问题:恒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它们如何产生?为什么会发光?宇宙的结构是什么?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又是怎样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专门的工具将天体的暗淡光芒记录下来,以供人们在实验室中详查。通向这种令那些对此不屑一顾的专业同行感到汗颜,而他们自己也因这些举动而杰出。
如果说哈勃总结了科学突出成就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第一幕就应该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在这里,哈勃的精神鼻祖——第三代罗斯(Rosse)伯爵威廉·帕森斯(William Parsons)梦想着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经过几年的试验,罗斯伯爵成功建造了他那口径6英尺、长58英尺的金属反射镜列维坦(Leviathan),并在气候变化无常的爱尔兰尝试着使用它来获取成果。(最近列维坦安装了新的镜筒和现代的镀镍铝制主镜,重新恢复了使用。)
罗斯伯爵和哈勃都巡视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可见宇宙边缘,使用了他们各自时代最大的望远镜。罗斯伯爵画下了他眼中所见的事物;哈勃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则应用了照相机和分光仪,并使用了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Wilson)山巅的100英寸反射镜。正是罗斯伯爵在1845年发现了神秘的“旋涡”星云,而78年后,哈勃确认它们就是远方的银河系。
虽然罗斯伯爵装备了当时最为庞大的仪器,但却受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他不具备综合理解自己所见天体真实面目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哈勃的宇宙却是一座广阔的实验室,一片能让哈勃运用发展中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自然秘密的领地。将这两位在时间上相差数十年的天文学家联系到一起的桥梁,要追溯到1839年1月巴黎一次轰动性的公众通告: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以化学方式在金属板上成功记录下了永久的影象。
上图:这张2毫米宽的银板照片序列拍摄的是满月,由纽约卡南代瓜(Canandaigua)的塞缪尔·德怀特·汉弗莱(Samuel Dwight Humphrey)在1849年9月1日晚间拍摄。他使用8英寸焦距的镜头记录下了月球表面空前的细节,照片在银板照相过程中已经经过了镜像翻转。注意照片序列旁边的手写曝光时间。这些照片据信属于现存最早的月球照片之列。(图片提供:哈佛大学天文台)
早期的成功
>几千年来,天文学家用来研究天空的唯一光学仪器就是自己的眼睛。眼睛对天文学研究来说不能算是完美的设备:它收集光线的口径太小,不能放大物体,不能记录所见的场景,也不能积累在一段时间内所感受到的光子。17世纪望远镜的发明克服了人眼的前两个局限;而摄影术的引进则征服了后两个。
1840年3月,银板照相的先驱者之一、纽约的药剂师约翰·威廉·德雷珀(John William Draper)在曼哈顿广场一座高楼的楼顶拍下了第一张粗糙的月球照片。3年后,德雷珀记录下了太阳光谱。1845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巴纳德·莱昂·傅科(Jean-Bernard-Léon Foucault)和阿曼德·希波吕忒·路易·斐索(Armand-Hippolytr-Louis Fizeau)获得了一张令人满意的太阳照片。接下来的进展要归功于波士顿的银板摄影师约翰·亚当斯·惠普尔(John Adams Whipple)和钟表匠兼哈佛大学天文台首任台长威廉·克兰奇·邦德(William Cranch Bond)之间的合作。
上图:1840年初,继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并不成功的尝试后,纽约药剂师约翰·威廉·德雷珀(1811-1882)拍到了首张月球照片,揭示了月面的细节。最初的照片据信是毁于纽约自然历史会堂的一场大火,当时它们被保存在那里。1843年,德雷珀成功拍摄了太阳光谱,光谱线在红外和紫外波段都清晰可见。他在照相化学反应以及光与热的关系方面所作出的基础性工作使得他成为美国最早的一批科学家之一。
邦德的观测记录表明,当惠普尔让他把照相机固定到天文台的15英寸大型折射镜上时,他偶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了迁就他的常客,邦德时常要停下自己的工作。[在数十年后的1870年,邦德的这个看法由火星卫星发现者阿萨夫·霍尔(Asaph Hall)再度提出,当时霍尔是抱怨用折射镜从事光谱观测的苦头。]而早期使用望远镜拍摄太阳的尝试却只是让他儿子乔治·菲利普·邦德(George Philips Bond)的袖子着了火。1849年,惠普尔和邦德拍摄了月球详尽的影象。这张照片以及后继者的大小只有2.5英寸,它们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导致了轰动效应——宇宙似乎被“带到了地球上”。
上图:一张接近上弦时分的月球银板照片,是1852年2月26日由摄影家约翰·亚当斯·惠普尔使用哈佛大学天文台的15英寸折射镜拍摄的。惠普尔和天文台台长威廉·克兰奇·邦德先前拍摄的类似照片已经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引起了轰动。(图片提供:哈佛大学天文台)
1850年,惠普尔和邦德在进行了1分半钟的曝光后拍下了第一批恒星的影象,拍摄对象包括织女星和北河二双星。翌年,乔治·邦德用银板照相法拍摄了木星赤道上的云带。考虑到月球与木星摄影所需要的时间相近,而木星的距离更为遥远,他推断木星表面的反照率要更高。这是羽翼未丰的天体摄影术取得的第一项科学成果。
上图:威廉·克兰奇·邦德(1789-1859)死前共执掌哈佛大学天文台20年。他的儿子乔治·菲利普·邦德接了他的班。在羽翼渐丰的天体摄影领域中,邦德父子与约翰·亚当斯·惠普尔一道与最初的成功密切关联。
尽管早期有过这些成功的事例,大多数职业天文学家却还是回避了摄影的过程。那时的摄影术是有害的、不精密的,而且还是低效的。只有少数天文学家预见到了这项新技术的潜力,认为它可以超越用人眼直接观看望远镜目镜时的效果。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天体摄影上的大多数进展都是由独立于学术机构的天文爱好者作出的。1852年,英国的印刷机发明者沃伦·德拉鲁(Warren De la Rue)开始着手于努力改进月球摄影质量,这项工作持续了将近10年。他的工具是自制的13英寸反射镜(后来又配备了转仪钟),以及曝光更快的湿火棉胶摄影术。后一技术是一年前由他的同胞、雕刻家、摄影家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Frederick Scott Archer)引进的。德拉鲁的月球照片在放大到8英寸后仍旧生动而清晰。作为证据,这些照片连带他那不可置信的月球立体图象为关于月球地貌火山起源的争论增添了可能性。
上图:英国天文爱好者沃伦·德拉鲁(1815-1889)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看到了惠普尔和邦德拍摄的月球银板照片后,自己开始从事天体摄影。使用湿火棉胶底片和自制的13英寸转仪钟折射镜,德拉鲁给月球摄影带来了戏剧性的进步。在早期力图使实测天文学家支持天体摄影的努力中,他那详细的报告起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皇家天文学会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资助德拉鲁建造了一架专门的望远镜照相机(太阳全色照相仪),用以监测太阳黑子、拍摄日食。1860年7月18日,德拉鲁和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吉洛·塞奇(Angelo Secchi)拍摄的日食照片显示,日珥确实是太阳上而非月球上的现象。(那时候,日珥只能在日食时被观测到,这就使人们对它起源的认识很不确定。)1861年,德拉鲁用立体图象说明,黑子是位于太阳光球层(也就是太阳的可见表面)上的凹陷。通过他向科学团体所作的详尽摄影报告,他为他的天文同行在日后的进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美国人刘易斯·莫里斯·拉瑟弗德(Lewis Morris Rutherfurd)放弃了他的法律职业,于1856年在位于曼哈顿第2大道第11街(2nd Avenue, 11th Street)的自家花园一角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受邦德父子在哈佛大学天文台所作工作的启发,拉瑟弗德给他的11.25英寸菲茨(Fitz)折射镜配置了一架照相机,以图研究天体摄影的价值。根据他自己严苛的标准,他最初拍摄的月球、行星和恒星的湿火棉胶影象是失败的。他意识到,造成这一后果的罪魁是,他的望远镜更适合目视观测而非摄影。望远镜的物镜的设计是在可见光黄绿波段表现最佳,眼睛在这里是最为灵敏的;然而19世纪的照相乳胶主要是对蓝光的灵敏度最高。经过多年艰苦的工作(包括对太阳光谱最早的照相研究),拉瑟弗德为他的望远镜更换了一块自己设计的“摄影用”主镜。这样,他只需曝光几分钟就可以拍摄出边缘相当明晰的恒星、双星和星团影象了。
上图:19世纪60年代,曾做过律师的纽约天文学家刘易斯·莫里斯·拉瑟弗德(1816-1892)与望远镜制造工亨利·菲茨(Henry Fitz)一道,开发了“摄影用”折射镜的关键部件。他用这些设备获取了月球、星团和太阳光谱的高质量照片。
拉瑟弗德在1865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America Journal of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用这样的中等口径望远镜就可以拍下9等星。这种能力证明,应该发展和提高摄影术在测绘星空方面的应用,而在一些测量活动中,它显示出了长久以来被拖延且已经令人失望的希望。”
1868年,拉瑟弗德将他的11.25英寸折射镜更换为一架口径13英寸的望远镜,这架望远镜的目视物镜可以在安装一片辅助透镜后改作摄影用。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他为昴星团、鬼星团以及其他星团拍摄了大量底片,还制造了桌面式千分尺阵列来测定星团成员星的位置。(在湿火棉胶底片上,恒星的影象很黯淡,无法与底片自身的微小斑点区分开来。因而拉瑟弗德在同一底片上拍摄两组并行的影象,一组曝光时间长,另一组要短些;所有恒星的影象都是双重的,但火棉胶底片自身的斑点只有一组。)
拉瑟弗德从没有达到他的初衷:证明摄影术在天体测量学——对星体位置的精确测量——上的价值;他的兴趣更倾向于摄影的进步和分光技术,而非数据处理。然而,天文学家本杰明·阿普索普·戈尔德(Benjamin Apthorp Gould)等人日后对这些星团照片的分析却说明了拉瑟弗德的论点,也就是有了天体摄影术和合适的测量方法,“老”天文学的关键分支——天体测量学研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同时,这也是向一个被1889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称为“迄今美国最卓越的私人科学家”的人所作的颂词。
先驱式的天体摄影家
上图:纽约医生亨利·德雷珀(Henry Draper)(1837-1882)在设计建造镀银玻璃主镜反射望远镜、天体摄影和恒星光谱型等方面作出的先驱性努力大大促进了19世纪70至80年代实测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图片提供:哈佛大学天文台)
当拉瑟弗德在位于城市中的天文台拍摄天空时,他的同胞,纽约人亨利·德雷珀正在通过显微镜拍摄银板照片,来为他关于人体脾脏的医学论文准备插图。1857年,第一个拍摄月球的人约翰·威廉·德雷珀的儿子——20岁的亨利毕业了,这个年龄对于考取行医执照来说还太年轻。他进行了一次欧洲之旅。在比尔(Birr)城堡,他看到了罗斯伯爵那庞大的列维坦望远镜。当返回美国的时候,德雷珀决定在他的住家——亨德森的哈斯汀(Hasting-on-Hundson)建造美国第一座专门用于天体摄影的天文台。(现在这里是博物馆兼档案馆。)他向声明远扬的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征求意见,赫歇尔建议他放弃从艾萨克·牛顿(Issac Newton)时代延用下来的复杂金属反射镜,改用完美的研磨玻璃镀银镜片。亨利和他的哥哥丹尼尔(Daniel)开始用自己设计的脚踏车研磨机工作——除了一次让狗沿固定轨道奔跑的失败试验以外。他们一起制造了一系列实用的玻璃反射望远镜,最大口径达到了28英寸。
亨利详尽的报告《建造口径15英寸半的玻璃望远镜,及其在天体摄影上的用途》成为一代又一代天文爱好者自制望远镜的标准手册。他创下了多个天体摄影里程碑,其中包括第一次记录恒星光谱(织女星,1872年)和第一次拍摄猎户座大星云(1880年)等等。1882年,在亨利45岁因肺炎去世后,他那拍摄和分析恒星光谱的空前工作中断了。这项计划由亨利的遗孀安娜·玛丽·帕尔默(Anna Mary Palmer)赞助哈佛大学天文台继续进行。它的意义在于获取了现代照相光谱分类的原则。1924年,该计划编成了纪念碑式的德雷珀恒星光谱表(Draper Catalogue of Stellar Spectrum)。
天体物理学的兴起
1874年的金星凌日却使天体摄影成为正规研究手段的进程产生了短暂但很显著的倒退。这次天象给人们提供了一次准确测量日地距离的罕见机会,而人们对照相机这只“公平”的眼睛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消除目视观测带来的幻觉。然而,美国、法国和德国的照相小组使用不同的设备和观测方法,却都没有从照相底片上提取出可靠的数据。日后,由14国天文学家组成的讨论组在总结中表示了对1882年下一次金星凌日使用摄影方法观测的不赞同。在1886年向圣彼得堡科学院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普尔科沃(Pulkovo)天文台台长奥托·威廉·斯特鲁维(Otto Wilhelm Struve)总结了传统天文学家的普遍感受:“上帝禁止用这些新奇迷人的东西进行天文学研究……”[甚至直到1914年,目视观测的拥护者珀西瓦尔·洛威尔(Percival Lowell)还将“新”天文学的流行归因于“图片对人们产生的影响”。]
上图:这张来自美国海军天文台观测队的明胶底片拍摄下了1882年12月6日的金星凌日。(叠加的网格是望远镜光学系统引入的人为物;小斑点是摄影乳剂的瑕疵。)美国与法国都属于在1882年的金星凌日中继续使用摄影手段的少数国家之列。(图片提供:美国海军天文台图书馆)
在对金星凌日的“山崩”觉醒后,一场双重的革命将摄影术推入了世界各大学术性天文台:第一,人们发明了“超级灵敏”的动物胶基底溴化银干板,这样的底片只需曝光1/10秒,得到的影象细节就可以与湿火棉胶底片曝光10秒,或银板曝光30分钟所得的相媲美;第二,一批新兴的职业研究者——天体物理学家——的地位逐渐升高,他们将摄影术(以及分光术)视为获取天体本质信息的重要工具。而相当重要的一点是,19世纪80年代的几项大型目视天文计划都没有得到可靠的结果,其中包括恒星光度的测量、光谱分类以及对弥漫星云结构的研究。
当照相机揭示了大量从未被肉眼观测过的天体时,目视观测的局限性进一步显现了。英国工程师安德鲁·安斯利·康芒(Andrew Ainslie Common)用他自制的36英寸反射镜拍摄了猎户座大星云的照片,显现出了远比目视所见更多的发光气体涡旋结构。他的英国同胞艾萨克·罗伯特(Isaac Robert)将20英寸反射镜拍摄的照片出版为一本清晰的星团、星云影集;他那“真正的”蟹状星云影象边缘比最熟练的画技所能描绘的还要清楚。1891年,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尔夫(Max Wolf)通过摄影术发现了一颗小行星(323号Brucia);一年后,加州利克天文台的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Edward Emerson Barnard)用同样的方法捕获了一颗新的彗星。(月球和行星天文学长久以来被目视观测所统治。在19世纪的底片所需要的曝光时间内,湍动的地球大气不可避免地会抹去天体表面的细节,而在行星圆面准确落到焦点的那一刻,眼睛还是比较稳定的。)
上图:使用19世纪70年代引进的新型干板摄影术的天文学家不再受限于过时的湿板技术所要求的较短曝光时间。1880年9月30日,亨利·德雷珀用他的11英寸折射镜进行了51分钟的曝光,记录下了猎户座大星云的第一张影象。(图片提供:哈佛大学天文台)上右:随后的深空天体摄影有了迅猛的发展,这张猎户座大星云的精细照片就是证据。它由英格兰的安德鲁·安斯利·康芒在1883年利用36英寸反射镜拍摄,曝光37分钟。成功拍摄这类照片的关键是高精度的望远镜转仪钟。照片上方为北侧。
在发现未知的潜力以外,照相机在一些更为重要的计划中有着很大的优势。早在19世纪80年代,人们就在利用摄影法确定恒星的亮度和颜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主要是由哈佛大学的爱德华·查尔斯(Edward Charles)和威廉·亨利·皮克林(William Henry Pickering)进行的一系列先驱性研究;然而直到20世纪,当问题的理论和设备方面都被人们充分了解后,标准的测光方法才被采纳。
对天空的大规模照相测绘始于非洲好望角皇家天文台台长大卫·吉耳(David Gill)。吉耳在使用借来的商业肖像镜头拍摄1882年9月的大彗星时,对背景上的大量星象感到十分惊奇。由这次工作带来的热情,他鼓动了手下支持天体摄影的专业天文学家。在那个时候,这是很危险的活动;1887年,英国皇家学会延缓发放了吉耳的研究经费。尽管如此,从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耳和两名助手用一架6英寸折射镜拍摄了赤纬-18度以南的整个南天。他们所得的星表——好望角照相巡天表(Cape Photographic Durchmusterung,CPD)记下了454875颗恒星的位置和星等信息。CPD是更为雄心勃勃的照相天图(Carte du Ciel)计划的先驱,后者致力于拍摄全天亮于14等的星体。尽管这项国际合作计划从未完成,它的出版物和会议却将天体摄影的方法和可能性告诉了目视天文学家。
上图:南非好望角皇家天文台台长大卫·吉耳用一支借来的2.5英寸商业肖像镜头拍下了1882年9月的大彗星。他被照片背景上的众多星象(比如上面这张拍摄于1882年11月14日的照片所展现的)所震惊,开始着手于一项延续了5年半的南天照相巡天计划,得到了将近455000颗恒星的位置和星等数据。他成为了专业天文学家中率先采用天体摄影术的改革者。(图片提供:南非天文台)
历史学家威廉·西顿(William Seaton)在他对19世纪科学的研究中写道,“通过在望远镜上使用灵敏的照相底片代替人眼,我们获得了彗星、恒星和星云的照片,而这些影象是人眼通过望远镜绝对不可能看见的……数小时的累积曝光以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深度揭示了宇宙。”似乎是为了显示天体摄影术的胜利,19世纪90年代间,詹姆斯·爱德华·基勒(James Edward Keeler)使用康芒捐献给利克天文台的36英寸反射镜拍摄了数千个以前从未见过的旋涡星云。30多年后,爱德温·哈勃揭示出,基勒所见的谜一般的旋涡实际上是飞驰在深空中的单个星系。
回顾19世纪,当时天体摄影的发展看起来是很混乱的,甚至可以说是随机的。它的支持者所遇到的阻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有思想甚至是政治上的;许多天文学家放弃了这项尚未成熟的技术(由于当时它尚有严重的缺陷,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其他一些人则只是在口头上反对它。然而,观念的大潮的确转移了,任何现代化的天文台以及本期杂志中的这篇文章证实了这一点。天体摄影的错综故事就好象是一部管弦乐作品,每种乐器依次奏响,直到最后,它们的声音汇聚成交响乐。天体摄影的先驱试图抒写的“交响乐”直到众多天文学家开始一齐“演奏”时方才显现出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49
http://v.163.com/movie/2006/1/R/8/M6GR5TNLU_M6GT0O0R8.html

http://v.163.com/movie/2006/1/R/8/M6GR5TNLU_M6GT0O0R8.html

http://v.163.com/movie/2006/1/R/8/M6GR5TNLU_M6GT0O0R8.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0
德国科学摄影佳作:螳螂变身舞者(组图)
时间:2009-12-01

   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美丽并不总是存在于观察者的眼睛中,有时候,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事物也同样拥有美丽的一面。在德国《焦点》杂志举行的一场摄影大赛中,一幅幅来自世界各地实验室研究的照片向人们呈现了科学研究最美丽的时刻。  斯瓦诺维茨的螳螂照是众多参加《焦点》“Pictures from Research”(直译为研究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摄影大赛的作品之一,最后获得2万欧元(2.98万英镑)奖金。在“Captivating Research”单元,斯瓦诺维茨凭借螳螂照问鼎亚军宝座。他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几乎所有科学研究领域,其中包括生物学、化学、医学、物理学以及解剖学。实际上,类似斯瓦诺维茨这样的专业人员并不一定要将照片拍成这样,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拉近科学研究与非科学世界之间的距离。
  与斯瓦诺维茨的螳螂照一样,很多参赛作品所呈现的景象和事物也均让人兴趣十足,例如一个类似珊瑚的血管系统,一只为痴呆患者带来安慰的机器海豹以及一个神经细胞内部表现出的巨大活跃性。所有这些照片让人们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所进行科学研究令人着迷的一面。“Pictures from Research”摄影比赛于2005年发起,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摄影奖项之一。
  1.螳螂变身“舞者”
螳螂变身“舞者”
  在感到受到威胁时,螳螂(学名Rhombodera basalis)会将自己变成一个“舞者”。这种动物原产自马来西亚,身长最高可达到10厘米。在呈现出著名的祈祷姿势时,螳螂并不是想向一个更高级的权威献上礼物,而是准备向猎物发起攻击。
  2.纤维蛋白与血小板
纤维蛋白与血小板
  身体产生的纤维蛋白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合作,帮助伤口处血液凝固。抵达伤口之后,它们便依附在纤维上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在与血小板配合下,它们能够让一块疤覆盖伤口直至愈合。如果只是借助于肉眼,我们永远猜测不到整个过程会以这种方式上演。





  3.斑马鱼
斑马鱼
  斑马鱼是一种热带淡水鱼,它们不仅是全世界的水族馆颇受游人欢迎的对象,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宠儿。在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生物进化方面,斑马鱼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照片中的斑马鱼幼仔只有两天大,3个月之后将发育成熟。科学家发现,处在仔鱼期的斑马鱼拥有鳍、皮肤、心脏以及大脑再生能力。
  4.向日葵
向日葵
  并不是每一株向日葵都能茁壮成长。寄生虫和疾病能够让向日葵从黄金色变成褐色。达玛里斯·奥德尼博士正在进行研究,以寻找何种因素能够提高向日葵对害虫的抵抗力。这位肯尼亚生物学家表示:“在我的国家,饥饿仍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5.人类血管系统模型
人类血管系统模型
  这并不是珊瑚,而是一个人类血管系统模型。血管通过冈瑟尔·范·哈根斯博士研发的一种方式塑化。这位科学家打造的仿真人体模型展常常引发争议。制作模型时,一种液态塑料被注入血液。液态塑料硬化之后,科学家便可以对血管系统进行研究,就好像对人体内的血管进行研究一样。
  6.机器海豹“帕罗”
机器海豹“帕罗”
  日本研究人员研制的机器海豹“帕罗”(Paro),能够帮助痴呆患者感觉到自己也被友谊包围同时产生一种安全感。有了这个可爱的家伙,痴呆患者就不用真实的宠物陪伴左右。在设计上,研究人员尽可能让帕罗模仿真实的宠物,它能够拥抱、点头以及眨它那双黑黑的大眼睛。帕罗现正陪伴巴登-巴登的痴呆患者接受测试。迄今为止,已经有1000只机器海豹走进需要长期看护的日本家庭。
  7.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
  一个成年人大脑拥有近1000亿个神经细胞。每一个神经细胞最多能够与遍布身体各个部位的其它1000个神经细胞保持联系。神经细胞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的系统,为了对此进行研究,科学家利用一种能够让神经细胞在扫描时发出荧光的物质。在此之后,研究人员便可拍摄处在活跃状态的神经细胞照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1
8.液压假腿
液压假腿
  由于在工作中发生事故,罗伯特·乔丹失去了一条腿,但借助于一条液压假腿,他能够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就像发生事故前一样。假腿采用的传感器每秒最多可进行50次运算,以确定假腿何处受力以及受力大小。计算结果随后传送给一个微处理器,后者利用一系列算法帮助佩戴者做出合适的移动。在这条假腿的帮助下,乔丹就是赶上一天长角牛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9.阿尔梅利亚PsA太阳能热发电站
阿尔梅利亚PsA太阳能热发电站
  位于西班牙的塔伯纳斯沙漠一年中的日照时间多达320天,这一优势使其成为建造阿尔梅利亚PsA太阳能热发电站(Plataforma Solar de Almeria)的最理想所在。自1981年投入运营以来,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便成为这个太阳能研究实验的组成部分。PsA太阳能热发电站占地面积100公顷,相当于225个足球场,所安装的反光镜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10.蚊子模型
蚊子模型
  朱莉娅·斯托斯的工作是将“小东西”变成能够用肉眼进行研究的事物。她制作的昆虫模型除了个头外与真实昆虫毫无差异。照片中的蚊子体型是真蚊子的60倍。
  11.已经制造完毕的车架
已经制造完毕的车架
  为了制造奥迪R8的铝制车架,车身需要被放入一个温度达到185摄氏度的烤箱。安装在车身上的传感器确保其受热均匀。照片中,内卡斯乌尔姆奥迪工厂的一名工人正在查看已经制造完毕的车架。铝制车架主要用于豪华车和运动型轿车。
  12.机器企鹅AquaPenguin
机器企鹅AquaPenguin
  与拥有血肉之躯的真实企鹅一样,机器企鹅AquaPenguin也能潜入水下并在水中穿行。它拥有自我导航能力,利用与海豚一样的声纳原理了解周围环境。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2
 13.肌肉组织的横断面
肌肉组织的横断面
  肌肉组织的一个横断面,四周被充当结缔组织的细胞外组织包围。每一个肌肉纤维通过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并形成完整的肌肉。如果二者之间的关联存在缺陷,就会导致神经肌肉疾病Myasenthia。
  14.机器人I2D2
机器人I2D2
  机器人I2D2是电脑芯片制造领域的“新队员”之一。它的职责是保持制造过程中的温度稳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它都要在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制造设施内巡视,确保芯片处于合理温度之下。安装在I2D2上的里程表显示,这个机器人的行驶距离已经超过75公里。
  15.雏菊家族成员
雏菊家族成员
  拍摄这幅照片是为了纪念查尔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及其经典著作《物种起源》问世150周年。照片中的两位雏菊家族成员展示了它们如何通过进化适应周围环境。经过长时间的进化,每一种雏菊均发生了变化,更便于昆虫找到它们的花粉。
  16.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景象,免疫系统正在发挥作用。照片中,一个白细胞(红色)将一个结核分支杆菌包裹起来,这种细菌是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例的致病原因。白细胞是一种噬菌细胞(Phagocyte),“Phagocyte”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中的phagein(意为吃掉)。
  17.电辐射数量测量
电辐射数量测量
  为了准确测量一台新电视机产生的电辐射数量,一名研究人员不得不置身于一个完全隔音的房间,让测量工作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孝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3
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15698.html#p=2

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15698.html#p=2

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15698.html#p=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4
科学摄影:让你看到放大的人体血流(组图)
http://www.enorth.com.cn  2008-09-28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每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科学杂志将颁发“国际科学和工程视觉挑战奖”,鼓励那些使用现代摄影技术对想象化复杂科学主题进行拍摄的科学摄影爱好者们。该奖项在9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进行公布。
放大的人体血流
  放大的人体血流
  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细致的观测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美国旧金山艺术和人类感知主题博物馆的詹尼弗-弗雷泽指出,这张图像呈现的是微型氧原子和巨大的心脏器官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是由普通的绘图技术完成的。
  这幅图像的作者是艺术家琳达-奈耶,她由此获得了此次国际科学和工程视觉挑战奖的一等奖。

晶体森林
  晶体森林
  当微小的绿色硅藻附着在它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寄宿体上时,便能够建立形成蕨类植物森林的错觉。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的马里奥-德斯特凡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地中海拍摄了这个“微型森林”。
振荡线
  振荡线

  如图所示,在一个微型电动机的作用下,一根棉线扭曲盘旋成一个不同寻常的模式。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安德鲁-戴维德哈兹获得了优秀奖,然而,据他所描述这张图片的拍摄竟源自于他的偶然性失误。
  戴维德哈兹说,“我碰巧振动了这根棉线,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所呈现的图像非常令人兴奋!”据悉,一个微型电动机作用两秒钟时间,棉线扭曲旋转振动频率将达到10-20倍。






鱿鱼吸管:张着血口的小怪物
  鱿鱼吸管:张着血口的小怪物   曾观看过电影《恐怖小店》的人们看到这张图片之后,一定会联想起1986年拍摄的这部电影中的嗜血植物。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博士生杰西卡-斯彻夫曼实际上拍摄的只是一条长鳍鱿鱼的一排吸管,鱿鱼的每个吸管直径为400微米,比人体头发直径更小一些,它的周围是一种叫做几丁质的坚硬有机物质。几丁质是一种基本上为含氮多聚糖的保护性半透明坚硬物质,是节肢动物外骨骼和某些真菌类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
  鱿鱼通常使用这些“强大”的吸管紧紧抓住猎物,进而满足它们贪婪的食欲。这张图片获得了优秀奖。
“多径迷宫”
  “多径迷宫”   几个分子堆叠在一起的聚合体“三明治”形成一个波动的显微丘陵和山谷地形。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Ye Jin Eun和同事们堆叠的两个聚合体,作为实验的一部分浸入水中。
  虽然这个聚合体被证实不能应用于科学范畴。但这张图片还是获得了优秀奖。
“肉眼观看《圣经》”
  “肉眼观看《圣经》”   如图所示,这是色彩绚丽的彩虹照亮《圣经》时所出现的自然交互反应。这是将《圣经》中第1189篇作为水平轴线。这张作品获得了优秀奖。
3D哺乳动物细胞
  离子磨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3D哺乳动物细胞   这张电脑图片显示的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黑素瘤细胞。这种癌细胞的粉红线粒体和金色内质网状组织,形成一个像小泡和液囊构成的网络,它们旋涡状地围绕在黑素瘤细胞的黑色核子周围。
  美国国家健康协会的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唐纳德-比利斯和斯瑞拉姆-苏伯拉曼姆通过带有镓离子的细胞“喷沙过程”形成了这张图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5
《爱丽丝漫游奇境》
  显微镜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   老人们时常说“真实比虚幻更奇特!”这张图片不由得让人们联系到《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童话世界之中,好像正在上演“疯狂帽先生”茶话会这一幕。
  插图画家科利恩-钱姆普使用自然物体显微镜下的观测图片,结合丹尼斯-昆克尔建立的图片——三只甲虫在蝴蝶翅膀当作的桌子上进行“茶话会”,除三只甲虫周围的环境都是由维生素C晶体构成的。这张图片获得了此次奖赛的一等奖。
染色体数字实验室:植物细胞
  染色体数字实验室:植物细胞   点击鼠标就可以使学生们探索部分植物细胞,比如线粒体,它是细胞的发电站。这张名为“染色体数字实验室”的图片是由加拿大多伦多海绵实验室交互中心建立的,它赢得了此次奖赛的一等奖。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光线、水和土壤变量进行实验,从而影响个别细胞器官的功能,进而洞察这些变化如何从整体性影响植物。
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传染病菌
  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传染病菌   即使是由细菌导致的呼吸管链锁状球菌看上去也非常美丽,如图所示,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细菌病毒的生理性反应,显示了人体免疫系统细胞如果摧毁有害细菌。
  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的艾特苏库-乌诺说,“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对自身的免疫系统运行产生兴趣,并展开深入分析。”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6
高速水滴摄影:精灵旋舞雪杉非狐 发表于2011-09-19





摄影爱好者总是喜欢给飞溅的水花拍照,网上各种关于水滴的照片也是千奇百怪。不过,让水摆造型可不容易,德国艺术家马库斯•瑞格雷斯就有这本事,让水花飞溅出不同形态。

看了谣言粉碎机的 《水什么答案也不知道》 ,接下来再来看看像做实验一样不断改进设计、变换参数而拍摄水花飞溅的德国人马库斯•瑞格雷斯(Markus Reugels)先生吧。
文艺科学之前也介绍过 《水嘛,当然还不知道答案》 ,这组作品中艺术家使用高速摄影捕捉水流的动态与碰撞。瑞格雷斯先生方法类似,只不过主要拍摄水滴,水滴虽小,也可以做PNAS的封面照片哦。[1]瑞格雷斯先生的照片配合一篇研究水的玻璃化转变的文章 [2]而发布,让水玻璃化,条件相当不自然,这篇论文研究的条件是在气压1GPa温度150K左右,在自家阁楼搭架子的摄影爱好者是怎样让水花溅出了玻璃的质感呢?
PNAS封面照片“眼镜水蛇”
材料其实很家常。最早瑞格雷斯先生发现牛奶滴落拍出的形状比水滴要稳定,于是就开始往水里加糖啊食用胶啊什么的,既增大了水的粘度、带上了稳重的色彩,又保持了清亮透明,玻璃的视觉效果就出来了。瑞格雷斯先生照片中最多的就是这种玻璃效果。当然他也试用了其他各种材料,最稳重的要算奶油了。
左:“特大号”之“毒蝇蕈”,奶油造,颜色来自照明 右:双料“毒蝇蕈”
瑞格雷斯先生作品的基本形状就是上面的伞型,这是液滴在水面反弹后与后续滴落的其他液滴相撞之后的瞬间画面 [3],又根据水花飞溅的形状和高度分为四类。其中“特大号”系列照片中的形状又细又长,比“正常形状”高出很多,水花怎么能溅起这么高呢?
“高分”
松鼠会曾经有专门讲水花的文章 《水面上舞动的精灵(1)》 ,水花的高度与形状有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表面张力。液滴与水槽的表面张力比值越大,水花就反弹得越高 [4]。瑞格雷斯先生在自己的拍摄实验中也发现并利用了同样的现象,他在水槽的水里加了洗碗机光洁剂,减小表面张力,于是得到了“特大号”一系列高个子水花的照片。“抽象”和“泡泡”两个系列也不同程度的用了这个方法,照片中的水花都亭亭玉立。
下面的碗直径12cm,水花高度已经超过了“高分”。
左:“抽象”之“空中抽象” 右:“泡泡”之“色彩旋风”
以上几个系列其实拍摄方法都一样,而其他的照片就有改变了。“倒影”系列拍摄水滴即将滴落时映出的背景图片,“射击”和“喷泉”则分别用子弹和水流冲击水滴或者溅起的水花,在照片上显示速度的力量。
“倒影”之“世界悬于一线”
左:“射击”之“一弹双滴” 右:“喷泉”
“色彩爆炸”系列的拍摄方法很是别出心裁,首先在低音炮上面蒙上黑色气球,然后在气球上倒上丙烯颜料,最后只需要用电子琴弹一个音就可以了。这一系列背景全黑,凝固在照片上的颜料看不出是从下面飞上去,倒像是正在被黑暗吞噬。在德国一个数码单反论坛上瑞格雷斯先生的用户名叫做“黑暗军团(DarkLegion)”,大概这就是黑暗森林的感觉吧。
左:“色彩爆炸”之“色彩之树” 右:“色彩爆炸”之“色彩之趣4”
瑞格雷斯先生拍摄水滴的装置最早只是一手茶杯一手相机,经过不断实验与改进,快门从自己设定延时到科尼斯公司 (Cognisys Inc.)的专用数控模块StopShot,滴水阀门从一个到三个,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他的网站上,不但有精美的照片,还有安装调试到疑难解答的各种技术细节说明。比如下面这张“二合一”,你能猜到是怎么拍出来的吗?
“二合一”
瑞格雷斯先生的首页有一段醒目的红字“我的照片没有PS!”后期处理他仅仅是微调对比度把小水珠的噪点去掉,用相机直接拍出惊艳的照片才是摄影爱好者的追求。“二合一”是利用了闪光灯的高频率,在快门开启一次的时间内闪光两回得到的。把长曝光的想法加到高速快门的拍摄中,如果再多闪光几次会不会拍出一棵圣诞树呢?
有关水的文艺和水的科学,问题和答案会有多少呢?在得到42以前,我们还是继续寻找吧。
更多美图:
左:“爆炸” 右:“气泡串”
“当蓝色遇上紫色”
左:“水质纺纱机” 右:“红绿蓝”
图片来源:
Visboo网站选图
艺术家flickr网站图片
了解更多:
艺术家个人主页
参考资料:
[1]PNAS的封面
[2]Ove Andersson, Glass–liquid transition of water at high pressure, PNAS 108, 11013 (2011)
[3]水滴相撞产生伞形的过程参见
[4]Blanchette, F., Messio, L. & Bush, J. W. M.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tension gradients on drop coalescence. Phys. Fluids 21, 072107 (2009)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7
http://203.71.9.116/nstmedu/act_detdisplay.asp?act_no=0000004135&act_seq=2


http://203.71.9.116/nstmedu/act_detdisplay.asp?act_no=0000004135&act_seq=2


http://203.71.9.116/nstmedu/act_detdisplay.asp?act_no=0000004135&act_seq=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8
http://www.mdpa.mo/2011/11/09/%E3%80%8C%E5%BF%AB%E9%96%80%E4%B8%8B%E7%9A%84%E7%A7%91%E5%AD%B8%E3%80%8D%E6%94%9D%E5%BD%B1%E6%AF%94%E8%B3%BD/


http://www.mdpa.mo/2011/11/09/%E3%80%8C%E5%BF%AB%E9%96%80%E4%B8%8B%E7%9A%84%E7%A7%91%E5%AD%B8%E3%80%8D%E6%94%9D%E5%BD%B1%E6%AF%94%E8%B3%BD/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8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8-07/25/content_8767235.htm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8-07/25/content_8767235.htm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8-07/25/content_8767235.ht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1:59
摄影师拍摄蚂蚁举重获科学摄影一等奖(组图)2010年02月21日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小蚂蚁太厉害了
这只乌鸦正在用小木棍“钓”食物
一小份土壤标本中包含着多种昆虫
生物科技照片让人拍案叫绝
据英国媒体2月20日报道,在刚刚落下帷幕的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摄影作品大赛”上,一幅小蚂蚁“口衔”是自己体重100多倍的重物的图片最终赢得了评委和网民的一致喜爱,获得了一等奖。
此次比赛由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委员会”主办,旨在展示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和纯粹的自然之美。在获奖的小蚂蚁照片中,这只亚洲黄猄蚁从容而又优雅地用颚部咬着一块重约500毫克的金属重物走过镜头,让人惊叹它这小小的身躯怎么能够扛得起如此重担!据拍下这张照片的托马斯恩德林博士介绍,除了用强有力的上颚和下颚负担移动重物外,黄猄蚁还能够用脚上的“垫子”粘住物体,越重粘贴的接触面就越大,然后再快速奔跑以减轻物体重量带来的重负。
除了黄猄蚁搬重物的照片外,此次获奖作品中还有几张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一名摄影师拍下了一只聪明的乌鸦嘴里叼着小棍拨拉瓶中食物时专注的模样,另外一张用显微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则完美地展现了血管在肌肉中密布的景象。
当然,这些照片也并非都能使人得到感官享受,其中一张就让评委和网友们觉得有点“恶心”:在实验人员采集的一小份土壤样品中,充斥着螨虫和其它各种昆虫。人们不禁要惊呼,一小份土壤尚且有这么多虫子,那脚下大地里面该有多少这些小东西就真是不敢想象了!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wMTAxMg==.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wMTAxMg==.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wMTAxMg==.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3
http://v.ku6.com/show/JF1VeBNd5wn9zB-lNqgiqQ...html?loc=tashangchuan

http://v.ku6.com/show/JF1VeBNd5wn9zB-lNqgiqQ...html?loc=tashangchuan

http://v.ku6.com/show/JF1VeBNd5wn9zB-lNqgiqQ...html?loc=tashangchuan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3
http://www.doc88.com/p-20781477166.html

http://www.doc88.com/p-20781477166.html

http://www.doc88.com/p-20781477166.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5
http://bbs.8264.com/home.php?mod=space&uid=16806847&do=blog&id=97632

http://bbs.8264.com/home.php?mod=space&uid=16806847&do=blog&id=97632

http://bbs.8264.com/home.php?mod=space&uid=16806847&do=blog&id=97632

http://bbs.8264.com/home.php?mod=space&uid=16806847&do=blog&id=97632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5
【文艺科学】探秘X光摄影
2012-01-02


如果想知道一部摩托车的内部构造,会用什么方法呢?普通青年会去用搜索引擎,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那么文艺青年呢?文艺青年会用X光摄影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不一般的透视世界。
原文:http://www.guokr.com/article/83706/如果想知道一部摩托车的内部构造,会用什么方法呢?普通青年会去用搜索引擎,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那么文艺青年呢?文艺青年会用X光摄影为我们营造出一个不一般的透视世界。在英国,有一位文艺青年休·特维(Hugh Turvey),他端起相机,用X光摄影为我们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透视世界。谈起创作,特维称自己更像是一个工匠,而不仅仅是一名艺术家。在拍摄的前期,他需要为拍摄对象设计出一部“唯它专属”的拍照设备。他说:“我没有找到对任何对象均适用的设备,也没有想过这台设备是可能存在的。所以,对于每件作品,我都为其设计出一套独一无二的设备,以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捕捉小件的低密度的物品时的要求,就与拍摄精密复杂的仪器时所需要的设备完全不同,甚至对于同一物品,微小角度的差别都必须重新设计拍摄器材。”所以,特维的工作室像是一个大工厂,各种机械零件、医疗配件和摄影器材随处可见。其在拍摄时采用的摄影技术与普通相机更是截然不同,他沿袭了被称为“photograms”的传统摄影技术,将要拍摄的物体直接放在感光纸上,然后进行曝光。感光纸根据物品不同区域的不同透明度可以得到从白到黑、层次渐进的灰度图像。与传统的photograms技术不同在于,特维用以曝光的光源频率不再局限于可见光,而是更高频率的X光。X光具有穿透物体的能力,根据穿透区域密度和物质的不同,X光会有不同的残余量用以曝光,从而实现透视的效果。所以,特维称自己的X光摄影并不是简单的艺术,而是结合了多项复杂的技术。在拍摄时,要结合过曝光技术和多次曝光技术。在胶片处理上,要考虑化学处理和滤波。同时,设计拍摄设备时,又要考虑到机械和物理的知识。据特维说,由于没有镜头来预览成像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必须对要拍摄的物体了如指掌,明确各处明暗和细节的展现方式,为不同的需求计算出不同的曝光值。即便如此,得出来的结果还是存在着偶然性和较大的偏差,需要反复多次调整各处细节,才能得到满意的照片。在特维的作品中,比起精准的透视细节,更拉轰的还有斑斓的着色,一扫原始X光图片中乏善可陈的黑白色,更渲染出被摄物品栩栩如生的生命感。这些丰富的色彩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实现的呢?特维给出的答案着实令人意兴阑珊,在现阶段,其着色均是手工添加的。不过,与其他的X光摄影家不同的是,除了着色以外,他的照片再无任何后期处理。除了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外,让休·特维声名鹊起的另一产品,是为iPad上专门设计的电子书,《X is for x-ray》。在书中,他用26种常见的日常用品对应26个英语字母,为每个物品呈现出逼真的“三维”透视效果,可通过指尖在屏幕上的互动操作实现放大和缩小,也可以旋转观察。这些物品的X光透视图,均由特维倾力打造。那么,又是怎么由二维的静态透视照片得到三维的动态透视效果呢?其实,这只是一个“障眼法”,细心的用户可以发现,X is for x-ray的三维旋转中,并不是对于任何一个方向的旋转轴都可以实现旋转的,而是只能绕着垂直轴,实现360°旋转。所以,此时屏幕上所呈现的三维效果,是假三维,由图像拼接技术所得到的。其原理为,在拍摄时将原始物体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面上,以物体为圆心,相机绕圆心旋转360°进行拍摄,得到一组图片。然后,通过图像匹配和图像融合两个步骤,得到图像拼接的结果,以实现任意角度的环视效果。在这种技术下,如果拍摄的密度足够高,即可实现非常逼真和高效的单轴旋转结果。其技术弱点就是,旋转轴固定,无法实现球面的360°任意旋转。不过,仅为了实现单轴旋转的酷炫效果,Turvey也一定是煞费了苦心。特维自称,其早期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俄国的结构主义(Constructivist concepts)文化,即通过各种事物表象系统隐藏下的各种关系,探寻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Turvey深谙其内涵,并将其运用到作品实践中。他的作品正如他最喜欢的那一句话,seeing the unseen。看到,看不到的世界。就让我们由这句话,开启特维为我们营造的奇幻透视之旅吧。玫瑰
玫瑰百合
百合百子莲
百子莲海芋
海芋风信子的成长过程
风信子的成长过程魔术师的兔子
魔术师的兔子X is for x-ray视频: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MxNzk3Mzg0/v.swfX is for x-ray的网址:http://www.touchpress.com/titles/xray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6
科学家超高速摄影机 相片史上最快的记录
   2009-10-30

来源:转载





导读:对于喜欢拍摄高速运动物体的摄影热爱者来说,拥有高速连拍性能的dSLR(数码单反相机)绝对有其优势,不过目前高端dSLR(比如Nikon D3)每秒最多拍下11张就很厉害了,还有其他更厉害的机种吗?

拥有高速连拍性能的dSLR

UCLA(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Henry Samueli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科学家们宣称开发出一款史上最快速的连续摄影机:每秒可拍下610万张照片,快速度约440兆分之一秒。

每秒最多拍下11张

通过激光发射不同的红外线频谱照射物体,每个像素会接收到个别经过放大变成可见光的信号。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已经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这项技术称为STEAM,全名是“连续时间编码放大显微法”。
这项研究室由美国国防部中心研发组织国防先进研究计划机构所资助,科学家认为此一摄影技术可运用在诸如流动式细胞测量术的血液分析上。传统血液分析设备可计算细胞数量,并从从萃取出尺寸大小的资讯,但此法无法拍摄到每个细胞的照片,因为过去没有这么快的相机,且敏感度也不够强。
拍摄每个细胞的影像可区分出有病的细胞与健康细胞,目前的技术都是以人工方式藉由显微镜直接针对血液样本来做拍摄。新式摄影机的功能则更为强大,可在快速流动的血液中侦测到异常细胞,比如肿瘤细胞,这些数量虽然十分稀少,但却可在疾病初期便侦察到异常。
“这些异常细胞会出现在显微镜下的血液样本机率太低,”UCLA电子工程教授暨该研究小组组长Bahram Jalali表示。“要找出坏细胞宛如大海捞针,你必须分析过整个几百亿细胞量,这种超高速细胞摄影技术可望成为这种异常细胞侦测的解决之道。”
目前,STEAM技术所拍下的影像仅有3000像素,不过研发小组希望能开发出百万像素机型,每秒拍下1亿张照片。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8
科学家最新研制会飞的摄影机 拍摄覆盖率100%
ugmbbc发布于 2011-08-1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科学技术可潜在地挽救全球范围内危险任务中数百位士兵性命,这个装置叫做“萤火虫”,可使用榴弹发射器发射,向地面部队提供情报资料。这种“飞行的榴弹摄影机”可在短短8秒内掌握战场情况,并能在坠落地面之前将敌军方位信息传送出去。目前,两位发明家希望将这项军用技术应用于民众市场。




近日,在拉斯维加斯市召开的黑客会议上弗拉德-戈斯特罗姆(Vlad Gostrom)和约书亚-马尔佩特(Joshua Marpet)对这款萤火虫摄影机进行了展示,他们认为该产品可用于警察进行部分搜索和营救任务。

榴弹摄影机的设计灵感源自戈斯特罗姆在新泽西州担当搜寻和营救专家时萌发的,当戈斯特罗姆搜寻丛林地区时,他们发现无法搜寻一些区域。他在科技世界网站上称,每个人都喜欢100%的报道覆盖率,这项最新装置可使一些人真实地获得100%的环境信息覆盖率,而无需进入危险的环境之中。

他们还认为榴弹摄影机在出现卡特里娜飓风等自然灾难时可飞达人们无法到达的区域协助营救工作,然而,它的首次测试飞行却并非完全成功。

上周,戈斯特罗姆和马尔佩特在农场使用信号枪发射这个装置,由于发射速度过快,该摄影机仅位于空中10米处,无法拍摄任何图像。同时,此次发射还导致摄影机的降落伞部分烧毁,但研究小组还是非常满意首次测试飞行。

在会议采访中,马尔佩特说:“它是一款非常好的摄影机。在会议上公布的仅是其中一个型号。”其中一款侦察飞机类型可使用户基于无线网络进行勘察,甚至通过手机系统。

研究小组称,这项技术可用于帮助自然灾难中的幸存者。此外,另一个研究小组研发了一款叫做“自动轨道”的软件,可使数千部手机组成一个无线网络,不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信号便能进行短信发送。

文/腾讯科技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8
教育部99年度科學教育學習網「科學之美」攝影徵選實施計畫

壹、依據

教育部99年度科學教育數位學習經營與推廣計畫辦理。

貳、目標
一、激發教師及學生創意,參與創作豐富科學教育學習網內容,推廣並發展科學教育學習網,提供師生教學使用。
二、發揮電腦網路分享教學資源的精神,鼓勵各級教師及學生,共同分享生活中的科學之美,期能有效地推動科學教育數位學習之風氣與能力養成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肆、參加對象
國內中小學教師、實習教師、各級國中、小學生及對此主題有興趣者之一般民眾。
伍、徵選作品規定
本活動將攝影相片與文字說明共同列入評審:

一、攝影相片:凡以科學為內涵,包括數學、化學、物理、生物(
動物、植物、生物化學、微生物)、地球科學、生活科技等學科之事物的本體或現象所攝得之相片均屬之。

二、文字說明:每一相片科學性之文字說明,字數限定於二五0字。
陸、活動期間及方式

一、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000228日。
二、活動方式:進入科學教育學習網(冊會]http://science.edu.tw/index.jsp)註冊會 員,並於會員部落格相片中,上傳科學之美照片及文字說明,於相簿標題註明『科學之美-作品主題』,相簿簡介中填寫個人資料,姓名、服務(學校)單位名稱、職稱(年級)
連絡mail,並於相片簡述中敘述有關圖片科學性之文字說明,字數限定於二五0字。(範例:科教網部落格)





柒、評選方式
(一)相片評分:佔90%
   相片:主題景緻30%、美感意境30%、創意表現30%,敘述有關圖片科

學性之文字說明以解釋清楚為主。

(二)網路人氣票選:佔10%
人氣票選:參賽作品上傳至科學教育學習網,以參觀人數累積人次

積人

101~2,00人次
201~300人次
300~400人次
401~500人次
501~ 600人次
601~700人次
701~800人次
801~900人次
900~
1,000人次
1,000人次以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級距計算分數。


捌、獎勵
一、優等三名:3件,隨身碟一只及精美小物。
三、佳作五名:5件,精美小物。


註:若無符合錄取標準者得從缺。

玖、得獎公告
將於1000331日前在教育部科學教育網公告並以mail方式通知得獎者及領獎方式。
拾、本辦法奉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拾壹、聯絡方式
一、連絡電話:(07717-29307024 蔡騰文、曾玉靜助理
二、mailsciedu2020@gamil.com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09
天文攝影-基礎篇
私立方濟中學地球科學科李煥基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傅學海教授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20054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20054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20054
天空中有各式各樣的天體,大多數天體的共同特徵是:肉眼看不到!不要懷疑,由於人類眼睛口徑太小,也不會累積光線,所以人類能看見的星體只有區區六千顆,即便如此,我在山上拍星時,還是常常聽到遊客驚呼:哇!好多星星!其實天空中肉眼不見的東西更多更美,本文的目的,在介紹如何將天空中星星的美紀錄下來,有些方法甚至讀者也能輕易照做。天文攝影依據使用的儀器及拍攝方法可以分:

一、直焦固定攝影:最簡單的天文攝影,這也是讀者最容易照作的天文攝影方法,首先將相機固定到三角架上,對焦無窮遠,曝光個30秒,就完成了,但是其中有一些地方要注意
(1)鏡頭:定焦鏡比變焦鏡好,因為定焦鏡的光圈大,收集的光線多,而且各式像差也少,另外焦長短一點比較好,因為焦長越長,放大倍率越大,星流跡越明顯,一般說來標準鏡或廣角鏡就可以。
(2)機身:有B快門的單眼相機,最好搭配快門線,以免手按快門時造成震動。
(3)對焦:對焦時一定要注意,鏡頭本身的無窮遠標示往往不對,所以一定要先對焦完,試拍一下,放大影像看看焦點是否正確。
(4)光圈與iso值:由於固定攝影時,星星會移動造成星流跡,所以曝光時間不能太長,但是星光很暗淡,所以光圈要開大,iso值要提高。
(5)曝光時間:一般說來用50mm的鏡頭,曝光30秒星點拉長的現象不太明顯,焦長越短,允許的曝光時間越長,例如28mm的鏡頭大約可以曝一分鐘不拉線。
其實固定攝影(其他種類的天文攝影也一樣)成功的最大關鍵在於:拍攝的地點、天氣及時間,一般說來高山上,晴朗沒有月亮的日子,拍成功的機率很高,事實上我曾經在合歡山上,將相機直接放在車頂上,底下墊著變形的面紙盒,成功拍下銀河,鼓勵大家下次出門旅遊時,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玩玩看,很容易成功的。
二、直焦攝影:直接將望遠鏡當相機鏡頭使用,因為望遠鏡的焦長較長,放大倍率高,長時間曝光下,拉線會很明顯,所以一定要用赤道儀,讓望遠鏡追著天體跑,經過長時間曝光,就可以將黯淡的天體記錄下來,這種攝影方法,拍攝出來的成品很吸引人,但是這種天文攝影所牽涉的儀器、設備、技術、體力也最多,分述如下:
(1)望遠鏡:口徑越大,焦比小,各式像差小,堅固的望遠鏡最好,當然價格也通常不便宜,如果是一人一車可以運到山上的望遠鏡,大約是半台機車到一台汽車的價格,擺在天文台或外太空的價格可以是非洲小島好幾年的國家預算。
(2)赤道儀:堅固精準當然是一定要的,追蹤不準,星點會變橢圓、三角形甚至拉線。載重量要夠大,一隻望遠鏡加上導星裝置及相機,動輒十幾公斤,所以赤道儀載重量一定要夠,否則跑不動追不準。赤道儀要輕,否則架起來會很累,不過赤道儀的重量與載重量成正比,所以……累是一定的啦!
(3)相機:其實從簡單的數位單眼相機(底片機的量子效應差數位相機很多,底片洗起來也麻煩,所以很少人用),到高耗電、沒有觀景窗(一定要電腦),價格高貴的ccd都有人使用
(4)其他零配件:手電筒,星圖,椅子等,在台灣,能拍星星的地方通常在高山上,晚上溫度常常在攝氏十度以下,零下七八度也會遇到,因此厚重衣服也要帶著。   
至於曝光時間,iso的調整,導星等問題相當複雜,有機會將會專門再介紹。
三、擴大攝影:在望遠鏡與相機之間裝上一些光學元件(巴羅鏡或目鏡),提高放大倍率,赤道儀追蹤當然也不可或缺,由於影像高度放大後,亮度往往很低,拍攝深空暗天體的可能性就不高了,所以擴大攝影通常是用來拍行星、月面或者太陽,這種攝影方法所需要的儀器與直焦攝影很像,主要的不同點在
(1)感光元件:直焦攝影一般是使用數位單眼相機或冷卻CCD,主要是因為這種感光元件長時間曝光雜訊比較少,擴大攝影則通常使用網路攝影機(稍加改裝)、專用攝影機或者是類似監視器用的攝影機,這類感光元件每秒可以拍攝十張影像以上,這對行星或月面的擴大攝影很有幫助,原因在第二點再述
(2)影像後製:攝影機將影像拍下後,用專用的軟體做疊合的動作,由於拍攝的過程中空氣難免會有擾動,造成影像模糊,這種軟體可以將上萬張影像中挑出擾動比較少,比較清晰的百到千張影像作疊加的動作,如果用數位單眼,一個晚上再怎麼拍也只能拍到數百張,所以擴大攝影往往偏好拍攝速度快的網路攝影機而非單眼數位相機
(3)望遠鏡:擴大攝影往往將影像放大數百倍,望遠鏡的瑕疵很容易一覽無遺,所以擴大攝影對望遠鏡的光學素質要求較高,光軸也一定要準,另外主鏡焦長越長,越容易放高倍率,所以直焦攝影用的小焦比望遠鏡就比較不適合做擴大攝影
(4)天候狀況:出人意料的,拍行星不需要多好的天氣,空氣透明度、光害等影響都不大,但是空氣穩定度要好,空氣擾動越少,軟體就越有機會挑出好的影像作疊加。
天文攝影很耗費毅力,常常開五個小時的車,看到的是一晚的雲、而且連上五次山都是如此!也耗費體力,望遠鏡加上赤道儀經常重達七八十公斤,更不要說在缺氧的高山上搬!耗費財力,我想這不需要多說,另外還需要好運氣,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儀器或多或少都會有鬧脾氣的時候,要所有儀器心情好,天氣也好,真的跟運氣有點關聯。不過天文攝影的回報也很大,看到自己拍到肉眼不見的天體,一切的努力及等待都變得值得。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14
http://www.arting365.com/news/others/2010-06-21/1277096949d223351_10.html

http://www.arting365.com/news/others/2010-06-21/1277096949d223351_10.html

http://www.arting365.com/news/others/2010-06-21/1277096949d223351_10.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14
http://bbs.hkwb.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33&page=1

http://bbs.hkwb.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33&page=1

http://bbs.hkwb.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33&page=1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15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7267040/1.html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7267040/1.html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87267040/1.html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16
小学科学摄影小组名字征集

我们打算成立小学科学版的摄影小组,为教师们提供教学图片!包括有: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器材、植物、动物等图片,小组成员负责图片的收集和拍摄!欢迎人教社版块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由两个论坛一起做为主办方来开展!
人教社网址:
http://chat.pep.com.cn/lb5000
教育互联和风论坛:
http://bbs.edu88.com/board.jsp?boardid=156
本摄影小组包括有杭州专业摄影网站的全力支持
网站:新视觉
网址:
http://www.seeingart.com/bbs/index.php?
感谢站长摄影师:Z、章鱼、一意孤行等各位专业摄影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网站也会不定期根据老师的教学图片的需求进行外拍活动!包括有:植物、动物的外拍活动!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参加到摄影小组名字征集的活动中来!征集请跟贴!!对采用名字的老师,将给予100元现金的奖励!!
人教社网址:
http://chat.pep.com.cn/lb5000
教育互联和风论坛:
http://bbs.edu88.com/board.jsp?boardid=156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19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z_ka_7Kgv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z_ka_7Kgv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z_ka_7Kgvc/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19
关于举办浙江省“科学与艺术”摄影作品大赛的通知
来源:浙江摄影网  时间:2011/4/29

  为促进科学与艺术更好结合,让摄影艺术的作品服务于科学科普,让科学科普的元素为摄影作品增光添彩,决定举办浙江省“科学与艺术”摄影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作品内容:
  A类:记录科研成果、科学事件、科学发现、科学现象产生的精彩瞬间。如天文气象、医学生物、显影微拍、高端科技、微观科学世界、动植物实验、自然科学景观等方面内容。
   
  B类:反映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生动侧面。如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科学发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方面内容。
  C类:体现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科普教育的感人镜头。如科学实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科技下乡、科普讲座、场馆基地的人物活动等方面内容。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7月31日止。
  三、参赛须知
  1、作品选送。作品要求一律选送7寸照片,获奖照片还须在评奖后补发电子邮件。照片采用纪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发现电脑技法拼接改良和其它手段作假者,概不受理。
  2、作品内容。参赛作品内容必须符合本次大赛要求,并标明内容类别(A、B、C)。作品背面或邮件应注明照片有关信息(照片内涵简述;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
  3、作品数量。每位参赛者的参赛作品数量一般不超过3幅。
  4、作品寄邮。作品寄送地址:杭州市金祝北路21号省现代科普宣传研究中心,邮编:310007。
  联系人:余子真,0571- 88085193,手机:13858062130,qq:1301029255。
  获奖作品补发电子邮件信箱:zjkpzx@163.com
  5、作品版权。所有参赛作品的肖像权由供稿者负责,参赛作品不予退还。省科协(省科普艺协)、省摄影家协会在今后非商业目的使用入选作品,不再支付任何报酬。
  四、大赛评奖
  本次大赛的作品评奖,由省摄影专家和科普专家等组成评委会评审。
  奖项设置为:
  一等奖3名,各奖2000元;
  二等奖6名,各奖1000元;
  三等奖9名,各奖500元;
  优胜奖90名,各奖100元。
  评奖结果由主办单位发文和在两家网站公布,获奖作品由主办单位颁发证书和奖金,并在两家网站刊载和制作光碟。
  五、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省摄影家协会、省科普艺术协会。
  协办单位:西湖区科协、慈溪市科协、象山县科协、平阳县科协、嘉善县科协、上虞市科协、婺城区科协、椒江区科协、省现代科普宣传研究中心。
  本次大赛已申报省科协年度重点科普活动项目。
  请各地接此通知后,认真组织,按时选送作品。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浙江省科普艺术协会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24
《地理摄影与赏析》: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学大纲
·
地理摄影与赏析》教学大纲共济网
课程类别:全校公共选修课共济
课程编号:共济
授课年级: 336 26038

教学目的和要求:33623 037
使用教材:
主要教学参考书:同济
1.业余摄影实用手册,徐光春著,安徽科学出版社,1980.021-
2.科技摄影基础与应用,崔永红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kaoyantj
3.摄影构图,马隶麟,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正门
4.彩色摄影,张宝安,福建科学出版社,1990.
5.摄影教材上下册,美国纽约摄影学院,中国摄影出版社,1986.正门对面
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  地理摄影绪论336260 37
地理摄影的意义与特点021-
地理信息与摄影结合的基础
地理摄影的对象与取材
第二讲  地理摄影的基本器材共济网
一.照相机 共济网

(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33623 037
(二)照相机的附件
(三)照相机的种类
(四)照相机的操作程序与注意事项
(五)照相机的维护
二.感光材料
三.摄影滤色镜
(一)滤色用的滤色镜
(二)特殊用的滤色镜
(三)色温补偿滤色镜
四.闪光灯
第三讲 地理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的原理
二.摄影构图的意义
三.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四.摄影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五.摄影位置与构图
第四讲  摄影画面的形象结构
一.摄影画面的主体和陪体
二.摄影画面的对比造型
第五讲  地理摄影技巧与实践
一.自然光在地理摄影中的运用
二.灯光和闪光在地理摄影中的运用
三.彩色摄影的基本知识
四.地理摄影中的其他问题
第六讲 地理摄影作品的冲洗与制作
一.摄影胶卷的冲洗
二.照片的洗印与制作
三.幻灯片的制作工艺
第七讲 地理摄影作品的欣赏与剖析
一.创作有特色的地理摄影作品
二..典型摄影作品的艺术欣赏与剖析
三.摄影作品赏析实习
第八讲  几种其它的专门摄影
一.工业摄影
二.农业摄影
三.生活摄影
四.体育摄影
五.舞台摄影
六.人像摄影
七.夜景摄影
八.标本摄影

(大纲执笔人:益建芳)

作者: 教师之友网    时间: 2012-1-18 12:28
当艺术与科学相遇——“影像科学” 2011-08-17 中国国家地理网

  在伦敦里士满的“河边画廊”正举行着一场“影像科学”的盛会。当科学和艺术相遇,它们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虽然科学是理性的、逻辑的,但科学家和艺术家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展览囊括了生物学、天文学等领域。
  当堤坝崩溃
    (图片来源: Alex Baker)

  Alex Baker是里士满画廊的一名艺术家,他用声音作画。他在墨水中装上橡胶膜,当不同的声音会引起橡胶模不同的振动模式,从而在纸上留下不同的墨迹。
  上面这个墨滴是在蓝调歌曲《当堤坝崩溃》演奏36次之后得到的结果。Baker的作品完成于国家物理实验室。
  混乱
    (图片来源: Pery Burge, 2010)

  艺术家Pery Burge将墨水和颜料混在一起,由分子扩散的不同速率,造就了这幅绮丽的画。
  CH2=CH-COOH
    (图片来源: Sally Hewett)

  分子式CH2=CH-COOH表示的是丙烯酸,是上图的颜料的化学成分。
  Sally Hewett将丙烯酸涂在中密度纤维板上。当颜料与板的表面相遇时,颜料扩散、相互吸引、最后固定就成了上面的图像。
  充电的灯泡和无垠的空间
    (图片来源: Tracey Holland)

  一个静电发生器、一个螺旋星系和一张蜘蛛网一起构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以上照片出于Tracey Holland之手。(中国国家地理网 李尧)




欢迎光临 教师之友网 (http://jszyw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